A. 高一語文考試都考什麼
(3)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也很重要
每年的高考試題當中都會有語病檢測題。《考試說明》當中也明確規定了必須學會辨析與修改的六種病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如果總結的再具體點就可以分為:歧義、雜糅、贅余、偷換主語、多重否定造成混亂、倍數表示法的錯誤、成分殘缺(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缺介詞)、邏輯錯誤、搭配不當、主客體顛倒、對應不當、語序不當、關聯詞語位置或運用不當13種語病類型。
這實際上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至少你要先知道有哪些疾病,然後依據症狀才能夠確診並對症下葯。辨析和修改語病也是這個道理。上面的文字雖然枯燥,但是對大家來說,這是解答語病題的根本。不管高考試題如何變化,其病灶一定是在上面這13種類型當中出現,所以,只要我們把這13種情況記熟,然後加大訓練量,就能夠比較准確地解答此類題。
病句識別八大要點
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斷正誤的客觀題型出現的。解答題目需遵循以下八大要點:1.留意句中的介詞;2.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詞;3.留意句中兩面性的詞語;4.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詞語;5.留意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6.留意並列的短語和句子;7.留意句中的「是」字;8.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語。
選擇題和填空題都會出語言連貫題。語言不連貫從某種角度上說,也屬於語病的一種,只是並非那麼嚴重。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則調整之後,語句將會更加簡明、通順,閱讀起來會更加順暢。由於這道題的知識點更加隱蔽,因此會比語病題要難一些。
那麼,做此類試題應該從哪些角度著手呢?我們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八個基本思考點。
①
話題的同一性。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後各句的話題應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文章讀起來順暢,如果在表述的過程中轉換了話題,語言的連貫感就會隨之減弱。
②
行文的照應性。做語言連貫主觀題,既要注意行文結構的前後照應,又要注意語義表達的前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部層次的連貫性。
③
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格式一致,既可以增強語勢,又可以加強語句的順暢性。
④
分承的對應性。在行文中,前面提出兩個、三個或更多的並列成分,後面也必須按照前面提起的次序,分別加以說明、描寫或補充,使前後語句對應承接,緊密相聯。
⑤
風格的趨同性。在一段連貫的語句中,前後語言的風格應當趨於同一,要平實都平實,要生動都生動,要莊重都莊重,要簡約都簡約,要用修辭格都用修辭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脈的貫通。
⑥
事理的邏輯性。無論敘事、狀物還是說理,在行文時都要遵循生活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如果在表述的過程中違背了事理的邏輯,就必然會影響到語句的連貫性。
B. 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題(人教版)
只作參考"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把答案都寫到答題卡上,否則不得分
第 I 卷 選擇 45分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21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遒勁(qiújìn) 舟舸(gě) 幽燕(yàn) 青荇(xìng)
B.浮藻(zǎo) 追溯(shuò) 記載(zǎi) 亞洲(yǎ)
C.束縛(shùfù) 彳亍(chìchù) 紙屑(xiè) 顫栗(zhànlì)
D.脊樑(jǐ) 熨帖(yùntiē) 雋永(juàn) 壁龕(kān)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寧謐 霎時 狼籍 聲明狼藉
B.坍圮 竟相 艱韌 堅忍不拔
C.簽暑 踟躇 膚淺 淺嘗輒止
D.端倪 報負 發憤 憤發有為
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南腔北調集》《而已集》等。
B.羅曼
C. 高一語文上期期末復習應該復習些什麼東西啊
高中部像初中,只是在於平時的積累,不是一下子
瞬間記憶能弄好的,如果你平時上課內聽了講,做了
筆記,這個容時候每次語文早自習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就好了,了解文言文的注釋,注意作文的修辭素養
高中語文想拿高分有幾點,第一,選擇題不能錯多
了,這考的是你的基本知識,頂多錯兩到三個,然
後事古詩文閱讀,這個在於自己理解,來自於平時
的訓練了,閱讀量達到一定的強度不成問題的,接著
是文言文閱讀,一般是三道選擇題跟兩個句子翻譯吧
這個還是要多寫題目。。。
最後就是作文了,高考一般想拿到110~120的分數,
作文時必須要上45的,如果想拿到130左右的高分
作文時鐵定得上50+
所以說,到了高中,不是臨時抱佛腳能解決問題滴
平時積累更重要,祝你好運吧
D.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時復習那些重點
.復習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課堂復習、單元復習、期末復習等。
課堂復習有三種:講新課前,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這叫做准備復習;老師講完課後,往往要趁熱打鐵做點練習,這是以消化為目的的准備性復習;一節課將結束時,將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這是以吸收為目的的梳理性復習。
課後復習以消除遺忘、強化記憶為目標,不管老師是否留作業,都應當對照課堂筆記與教材進行比較性復習,然後再做作業。
單元復習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組內容後的復習,主要採取比較異同,尋找內在聯系,篩選累積的方式進行。
期末復習主要是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綜合,系統歸類的過程。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最寶貴的時間是課後復習,因為防止遺忘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及時復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復習就會忘記,過一天會忘記一半以上,經過兩天就會忘記2/3左右,以後遺忘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學習後若不及時復習,就會大大增加復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率。
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我們要在復習時採取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時間安排上,課後復習至少安排兩次。第一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腦子復習一下這節課的要點,第二次復習應安排在晚上,讀一下課堂筆記,對照教科書進行。
在對復習方式的運用上,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常用的復習方法有:
(1)嘗試回憶法。即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2)要點法。即在復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復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比較法。即找出各科知識間的特點和共同點,通過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來強化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