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高考語文的亮點,變化是什麼2018年如何備考
1.領悟總結,有效備考最後一周,不再去啃偏題、難題,也不再重復簡單盲目的練習,每天挑做少量且有代表性的題,保持做題的感覺,不手生即可。這一階段,應該把幾輪復習中考過的試卷,尤其是老師重點講過的試卷拿出來翻看,從細節入手,仔細體會老師講過的答案,高考最後一周應找出應該注意的得分點,考慮怎樣處理才能多得分、少扣分。2.回歸基礎剩下一周的時間,語文就是要回歸基礎。這時再做新題、難題、偏題沒有多大意義,還容易挫傷考生自信心。考生都知道,高考試卷中的題目分為基礎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其中基礎題與中等難度題的分值佔80%以上,考生要把最後一周寶貴時的間花在夯實基礎,力爭姬氦灌教弒寄鬼犀邯簍穩拿多拿基礎分。3.查漏補缺最後一周的語文復習還要做好查漏補缺工作。有錯題本的考生最好將各科錯題本看兩遍,沒有錯題本的考生可以翻看自己做過的試卷。考生看錯題的時候不要走馬觀花,而是要認真做一遍,確保弄會了,弄懂了。4.規范答題高考語文的成敗與細節也有很緊密的聯系,解題格式不規范、書寫潦草、沒有正確填塗答題卡等都可能成為高考丟分的遺憾。因此,考生還要抽空訓練一下規范答題(正確填寫相關信息、准確填塗、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解題規范等),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失分。還可以選幾套近兩年本地的高考真題,研究一下試題的評分標准,留意試題解答過程中的哪些是「得分點」,避免題會做卻得分不全的情況出現。5.重視作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最後一周不可忽略。要進一步積累素材,還可看看歷年高考中高分、滿分作文,分析它們得高分、滿分的原因,與自己的作文對照,仔細琢磨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比較拿手的文體的優勢,讓文章有個性,有吸引力。在以往的模擬中,每次都有範文,教師在講評中,有肯定有否定,要回味思考。立足自我寫作的實際,汲取他人成功的經驗,寫好一篇合格的考場作文並不難,應該說,文章的內容(包括立意、材料或者論據)和語言,是兩個重要的得分點。同時要通過審題關,書寫和標點的細節也要謹慎。有深刻的思想,有清晰的思路,有感染力的語言,有整潔的卷面,就能在語文考試中受益。6.合理安排時間高考最後一周要以良好的心態迎接高考最後這一階段,要以高考時間調整作息,勞逸結合。復習之餘,可以翻翻雜志等,參加一些自己喜愛的運動,與家人朋友聊聊天,讓心理和身體得到良好的休息。
②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有哪些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麼與怎麼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小說,乙、丙卷均為中國小說。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於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准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