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學常識練習卷答案 急啊
《朝花夕拾》 魯迅 周樹人 思想家 文學家 革命家 《社戲》《少年閏土》 《城南舊事》 台灣 林海音 借物喻人(或是明暗兩線結合) 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謝了 又指爸爸死了
後面的沒有題目,SORRY~~
Ⅱ 七年級語文文學常識測試題
《野草》
魯迅
周樹人
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吶喊》、《彷徨》
(《狂人日記》是他的第一部白話小說)
支持我哦!!!!
Ⅲ 小學語文畢業測試卷 古詩文,文學知識 答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
姓名: 班別: 卷面分:(3分) 成績:
一、 基礎整合(24分)
1、看拼音寫漢字(5分)
an lian jie ran can bao yang zun chu you
( ) ( ) ( ) ( )
2、補充詞語(3分)
專心( )( ) 張( )結( ) 五( )四( )
驚( )動( ) 精兵( )( ) 崇山( )( )
3、我會選(8分)
1)、下面帶點字讀音相同的一組是( )
A、待會兒 等待 B、引吭高歌 吭聲
C、結巴 結果 D、喝彩 吃喝
2)、下列詞語搭配沒錯的一組( )
A、轉移參量 悟出哲理 B、經得考驗 表演雜技
C、舒展肢體 嫻熟技能 D、秩序井然而 增加分量
3)對下面帶點理解不正確的是( )
A、人閑桂花落(安靜) B、我以日始出進去人近(離)
C、及日中時如控湯(熱水) D、為是其智弗若與(以為)
4)下列語言用得不得體的一項是( )
A、街道旁:人人講衛生,爭當文明市民
B、學校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C、醫院里:歡迎光臨本院
4、我會填(5分)
1)、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日歌》
2)、種樹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傳心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殿前拾得露華新《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在妖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
5)、我深深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口語交際(3分)
父母要我們星期天參加各種補習班,說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43分)
(一)(11分)
孩子們准備過年,第一件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1、 這個文段選自______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3分)
恐怕( ) 摻和( ) 特別( )
3、 形近字組詞(2分)
恐( ) 拌( ) 餞( ) 膠( )
恕( ) 畔( ) 錢( ) 郊( )
4、 文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 孩子們過年時會准備些什麼?(2分)
6、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的?(2分)
Ⅳ 語文六年級下冊文學常識填空題答案
一、《學弈》選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思想家 )、(教育家 ),名(軻 )字(子輿)( 戰國)時期(魯)國人。《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 ),孔子名( 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魯 )國人。
二、《學弈》告訴我們(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三、《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四、《桃花心木》作者( 林清玄),( 江蘇揚州人 )人,代表作有( 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技 》《你我》等 )。
五、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 生活的考驗 ),會( 鍛煉 )出一顆(獨立自主 )的心。
六、《頂碗少年》作者( 趙麗宏 ),文中少年(三 )次頂碗。
七、《手指》作者( 豐子愷 ),代表作有( 《原原糖隨筆》 )。
八、五根手指名稱為(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性格 ),各具不同的( 姿態 )各有( 所長),各有( 所短 )。
九、《北京的春節》,作者( 老舍),原名( 舒慶春 ),字( 舍予),代表作有(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選自小學課本的有(《駱駝祥子》《貓》《草原》)。
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個(臘八,過小年,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正月十九)。
十一、《和田的維吾爾》中維吾爾人是(樂觀)的。
十二、《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李星華),是(李大釗)的女兒,他死於(1927年4月28日)日,因作者寫於( 1943 )年,正值父親逝世(16 )周年,文中父親的精神是(可貴)的。
十三、《燈光》作者(王原堅)。
Ⅳ 語文文學常識試題薈萃
1《詩經 》西周 春秋 三百零五篇 風 雅 頌 國風·魏風 表現手法
比
2四言
3屈原
4楚辭
5詩經 楚辭
6《七發》
7司馬相如
8《史記》
9《史記》 司馬遷
10《孔雀東南飛》 樂府雙壁
11《古詩十九首》
12曹操 、曹丕、曹植
13田園詩
14《文心雕龍》 《詩品》
15唐詩 宋詞
16李白 杜甫 李商隱 杜牧 李白
17《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18 白居易 《長恨歌》 《琵琶行》
19李清照 李煜 蘇軾 辛棄疾
20柳宗元 韓愈 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
21韓愈 柳宗元 蘇軾 蘇轍 蘇洵 王安石 曾鞏
22關漢卿 《竇娥冤》《單刀會》 馬致遠 王實甫 白仁朴
23《三國演義》
24《三國演義》 《紅樓夢》 《西遊記》 《金瓶梅》
25《老殘游記》 《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
26蒲松齡 《聊齋志異》
27《儒林外史》 《紅樓夢》
28魯迅 《狂人日記》
29胡適 《嘗試集》
30「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31徐遲 《歌德巴赫猜想》
32《子夜》
33白莽作
34國風 離騷
35《大學》 《中庸》 《論語》《孟子》《大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36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37禮、樂、射、御、書、數
38《論語》
39《孟子·勸學》
40蒲松齡 《 使至塞上》
Ⅵ 七年級下冊語文試卷 文學常識及名著積累答案
青少年版唐詩宋詞集有你要的答案!
Ⅶ 小學語文專項訓練測試卷--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B、《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才是中國最早的 字典 !
《說文解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證字源的字書,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時期的許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這部中國古代字書的奠基之作。該書原有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還有古文、籀文等異體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說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在流傳中被改動較多,現在的版本由宋朝徐鉉校定,和原書出入很多,徐氏本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兩卷,總共三十卷,收入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說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說文解字》改變了周、秦到漢字書的編纂方法,將所收字編成四言、七言韻語的形式,開創了部首編排法,共分為五百四十部。許氏總結了先前的「六書」理論,創造了系統解釋字之法,是先解釋字義,再剖析形體構造,最後註明讀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書中沒有出現過的。《說文解字》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存版本以徐鉉校訂的宋刊本最早,《四部叢刊》初編和《續古逸叢刊》也有影印本。
到了清朝,學者們把研究《說文》作為考據對象之一,作注的就有幾十家,其中有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說文釋例》和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最有名。近代的丁福保比較研究了先前各家專著,參考甲骨文、金文的資料,匯編成《說文解字詁林》,後來又補充資料編為《補遺》,作為總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