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5年成人考試語文作文

2015年成人考試語文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13 13:20:08

❶ 急求歷年成人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內容

1999年:
六、作文(60分)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一定的准備。准備,不是目的,而是通往成功的一個過程。請「小議准備」為題,寫一篇600一800字的議論文。

2002年:
六、作文(60分)
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題目,不限文體,不少於600字。

2003年:
六、作文(60分)
題目:以「榮譽」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不限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2004年:
23、作文(60分)
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對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對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別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請以「期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005年:
五、作文(60分)
北京奧組委對於舉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強調要體現中國特色、北京特色、時代特徵。
請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建議或設想,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2006年:
五、作文(70分)
1.有人說秋天是金色的季節、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也有人說秋天是蕭索的季節、凄涼的季節、思念的季節。請以「秋天來了」為題,寫一篇200字的短文。(20分)
2.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人事所感動;感動是從善良心靈中涌動出來的一種美好情感。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50分)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007年:
五、作文(70分)
1.今年中秋節當日,北京各大超市紛紛拋售名牌月餅,最低賣到1.5元,98元一盒的月餅,最後以30元兩盒的超低價出售.當日月餅的銷售量超過節前的五倍,請就此事,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200字的短文,談談你的看法.
2.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新的自我,一個是舊的自我,有人說認識新我比認識舊我困難,請以"新我與舊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2008年:
五、作文(70分)
1、一位慈善家好不容易幫助某個青年治好了腿疾,沒想到這個青年後來成了搶劫犯。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說:「我只想讓他盡快走起來,卻沒有教他應該往哪裡走。」請以此事為話題,寫一篇200字的議論短文。(20分)
2、溝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行為方式。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溝通。溝通可以加強了解,化解矛盾,增進友誼,促進和諧。請以「溝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題目字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50分)

2009年
"請以"國家·歷史·文化"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21、我們每個人都有跟別人約會的經歷。假如你在一次跟親友的約會中,對方遲遲未到,你一定很焦急。請用200字的篇幅,寫出你當時等待的心情。 (20分)
①心理描寫真實生動,情感貼切,語言流暢:20~16分。
②心理描寫較為真實,情感自然,語言通順:15~10分。
③心理描寫不夠真實,情感空洞,語言欠通:9~4分。
22、某個歷經戰火毀壞的國家,其博物館的大門上高懸著這樣一條橫幅:"只要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就活著。"請以"國家·歷史·文化"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50分)

2010年
請以「執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五、作文(70分)
21、有人向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老婦人問道:「尊敬的夫人,您用什麼化妝品把自己保養得如此美麗,使您整個人顯得這樣生動和富有吸引力。」老婦人微微一笑,未作回答。她的一位鄰居在一旁答道:「我從未看見她使用過化妝品。她只是用善良柔化自己的聲音,用施與護理自己的雙手,用公正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真誠美化自己的心靈,用坦然對待一切不喜歡她的人。」
請以「用真誠美化自己的心靈」為題,寫一篇200字的議論文。(20分)
22、「執著」在佛教的教義中原指塵世事物的追逐不舍。但是對於塵世中的人來說,執著乃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古往今來有成就的人,他們身上往往都凝聚著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精神。
請以「執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50分)

❷ 2015年成人高考即將開考,高升專的語文作文題應該怎麼寫

簡單的議論文格式,題目,第一節提出論點,第二三四節用論據證明論點,論據可以是古和今,中和外兩類,再加上自己身邊的一個,最後一節總結論點,升華主題

❸ 成考歷年語文作文題目

1、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不限文體,不少於600字。

2、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以「榮譽」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題目:以「榮譽」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不限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3、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請以「期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對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對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別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4、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北京奧組委對於舉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強調要體現中國特色、北京特色、時代特徵。請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建議或設想,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5、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作文題目: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有人說秋天是金色的季節、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也有人說秋天是蕭索的季節、凄涼的季節、思念的季節。請以「秋天來了」為題,寫一篇200字的短文。

(3)2015年成人考試語文作文擴展閱讀:

成人高考答題卡注意事項:

標准化分卷考試所用的答題卡為32開幅面,採用一題二卡制,即有A、B兩種格式。考試時考生不論用哪種卡作答,評卷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正確填塗答題卡,是保證計算機評卷質量,保證考生成績准確的前提。

1、姓名欄

請考生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缺考標記的信息點由監考員給缺考的考生填塗,參加考試的考生千萬不要填塗。

2、准考證號

准考證號有九位,請考生將考生本人的准考證號用鋼筆或圓珠筆認真寫在空白格內,然後再用2B鉛筆將對應的信息點塗黑,如果塗錯准考證號,就會影響成績和錄取。

❹ 歷年成人大專考試語文作文題目都是什麼

2002年:
七、作文(50分)
要求:A.必須寫成以議論為主的文章;
B.不能少於800字;
C.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61.題目:朋友
2004年:
56、作文(50分)
題目:目標
要求:A.必須寫成議論為主的文章;
B.不能少於800字
C.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2005年:
51.作文:50分。
題目:各生活上頻繁發生的天災與人禍,是對人類智慧與生存能力的嚴峻挑戰。與其坐以待斃,事後問責,不如未雨綢繆,事先預防。請以《防患於未然》為題,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於800字。
2006年:
39.作文:50分。
烈日。沙漠。兩個焦渴疲憊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說:「哎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少半壺水了!」而另一個卻高興地說:「真幸運,我們還有半壺水!」其實,人生中的許多事就像那半壺水一樣,換一種眼光,換一個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請依據以上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於800字。

❺ 往年成人高考語文作文

2014年成人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以進步為話題
進步是文明的動力,是發展的需要,請以「進步」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問題自選(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❻ 2015年成人高考作文

從無知的嬰兒變成有理想的少年,我們嘗遍了愛的滋味:甜的、苦的、辣的、酸的……但我更覺得,父母的愛是茶的滋味。
還記得那次期末考試前,媽媽特地請假從外地趕回來照顧我。每晚9點,媽媽都會准時悄悄地走進我的房門,端著我最愛的紫砂壺,沏上清香的茉莉花茶來到我的身邊,給我倒上一杯,見我喝下去後才悄悄地退出去。每天都是這樣。在一周的時間內,我的房間內有了散不去的茉莉花香,濃厚清醇,讓人回味悠長。
然而那晚,壺碎了,香沒了……
我帶著考試失利的心情回到家,煩躁不安。我躲在屋裡,撲在床上哭著。媽媽聽見了,來到我的房間里,想說什麼卻又止住了,只悄悄地退了出去。晚上,還是9點,媽媽一如往日地踏入我的房間,一如往日地捧著那把紫砂壺,紫砂壺里飄出那熟悉的清香。媽媽倒了一杯茶,端到我身旁,我使勁地用手一揮。茶灑了,壺碎了。媽媽沒說什麼,檢起碎片,一如往日地退了出去,輕輕的,靜靜的。茶香彌漫中的我,流著眼淚,嘗著苦澀。
第二天放學回家,我驚訝地再次看見了那夜夜帶給我清香的紫砂壺。媽媽已經把壺細心地粘好,只剩下細小的裂紋。晚上,媽媽依然准時地來到了我房間,依然給我倒茶,用溫情的眼神看著我。我再次端起那茶杯,突然感到好沉重好沉重。我嘗了一口,好苦!但這苦是我的悔恨,悔自己不該那樣對待媽媽,恨自己不懂得品味,不懂得珍惜。我含著眼淚喝完了這杯茶,我仔細地品味著苦後的甘甜,用心品味著母愛的滋味。不知不覺中,在清醇濃郁的茶香中,我撲進了媽媽的懷抱。
那一刻,我明白了,愛的滋味需要我們和爸媽一起創造,一起品味……

❼ 成人高考語文作文範文

《2014成人高考語文作文多拿分六大策略》
策略一:書寫工整。判卷老師不會內給一份閱讀都很容困難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二:開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師不可能仔細讀你的全文,如果開篇無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進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三:嚴禁啰嗦。縱觀歷年滿分作文,沒有一篇充斥口水話的,洗練是高考作文必須具備的。
策略四:多准備素材。
這不是寫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卻很有效。溫儒敏也曾批評過現在的語文教師違心教學,稱他們鼓勵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並用猜題的方式給學生指導作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么做很合多數閱卷老師的口味,至少現在如此。
策略五:不要寫得過於「八股」。
高考作文閱卷的問題不是標准問題,而是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 「求穩求保險」,造成學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風普遍四平八穩,八股味濃厚。這就導致了高考作文要麼文藝腔十足,要麼憂國憂民,顯出一種和考生年齡不相符的文風,雖然這種文章前些年被大量當做示範文,但近年來明顯風頭已變。
策略六:用最朴實的語句搭文章框架。
文章脈絡必須清晰,主架構不想要太多修飾。別指望判卷老師有心情仔細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學作品」。

❽ 2015年廣東成人高考滿分作文

2015年廣東省高考滿分作文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摘要]點評: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 遠近結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於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雲之趣。觀草木於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滑鼠,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雲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麼,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律,以造福於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及規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於自然的一切,遠近結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現代,不少人僅僅滿足於「數字自然」,缺少對大自然「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網路網上動物園」能體現鷹翔狼嘯的氣勢么?難道一張張圖片能盡顯花木之美?更難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長江之氣勢如虹?珠峰之直入雲霄?現代人也許能說出很多關於自然的一切,然而當被問及草木之氣味,花鳥之姿態時,卻啞口無言。那麼,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大自然,去親自體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恬適,去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根據考題材料的內容,認為直接體驗自然與運用現代科技間接感受自然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離自然「近」,但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後者離自然「遠」,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認識自然的規律。因此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圍繞這一觀點,文章對現代科技背景下人們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列舉了杜甫、李白、蘇軾等古代詩人寫景的詩說明古人對自然有更豐富的體驗和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受,離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規律和本質;而今人藉助技術手段認識自然的利弊則與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長補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內容,中心觀點明確,思路較清楚。但文章在論證自己的論點時,把兩種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於古人與今人對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等,太絕對化了。文章個別句子有語病。(點評:蓬草) [摘要]點評: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急就章。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嚮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滑鼠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後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於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於雲卷雲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並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麼,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准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本文是一篇比較規范的議論文。作者從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筆,開篇靈活運用命題材料,在對比之中提出「覺知自然要躬行」的觀點,審題准確,立意鮮明且易「令普羅大眾」接受。接著反向假設,運用排比反問句式,羅列蘇軾、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論據相對充實,論證較為有力。然後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視、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尋得自然的真諦」,歸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為可貴的是,文章在辨證地肯定「電視、手機」對感知自然「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義所在,揭示出人類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導致了「自然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後果,針砭時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標題和觀點皆化用古詩,簡潔典雅又略有變化。標題用「感知」,緊扣命題材料;論點用「覺知」,有些哲學意味,頗見匠心。結尾處,「要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呼告親切,囑托殷殷。 盡管行文中有個別不當的用詞和錯別字,三個史料也有排列順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急就章。(點評:漢文)

[摘要]點評:文章顯示出了考生把握問題的一定思想深度等。 博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雲:「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卷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點評: 文章緊扣材料,提出現代人類當用科學認知與親身體驗二種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辯證思維,故立意較高。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方式結構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內運用了自然、文學、文化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充實。在表達上,文章徵引名諺、古典詩文,有效地增強了該文的表達效果。 此文章顯示出了考生把握問題的一定思想深度、較為廣闊的知識視野,以及較好的文字表達功底。當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地方用詞不夠准確;文化知識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對於一篇高中生的應考作文,自不可苛求。(點評:志揚) [摘要]點評:文章思路嚴密,是議論文,卻有散文的意趣。 張開雙臂,擁抱自然

「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現代社會,人們打開電視,便可知明日天氣;輕點滑鼠,便一覽生物種類。但朋友,可不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呢?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約翰唐尼在《沉思》中寫道。人類從遠古的人猿走來,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說,我們,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兒女,大自然精妙的藝術品。而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在人類與自然間築起了一道牆,人與自然似乎很「遠」,但其實不過一步之遙。 古人很早就開始擁抱自然,為現代人作出表率。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閑令人贊嘆;蘇子「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令人欣賞。即使是在現代,也有千萬「驢友」身體力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樹通過日復一日的長跑從大自然中汲取寫作的靈感。穿上跑鞋,不必帶有過多煩慮,便可以跑步去擁抱自然;戴上耳機,不必在意世俗紛爭,自己便是自己世界裡的神。只要我們有親近自然的心,那麼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對於我們真的不是一件難事。 擁抱自然,為的是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雲影,測陰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難逾目力所及,因為目力所及之處,即為風光最美之地。登高遠眺,一覽縱山小的豪情,即為一種「小確幸」。這種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獨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顧城有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草/我們靜靜地站著/不說話/便十分美好。」其實我們擁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鳥之名呢?細聽鳥鳴婉轉,靜聞花朵香氣,這一切,不就已經很美好了嗎?草長鶯飛,雲卷雲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處;枝葉枯榮,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長規律。只要有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何處不美?自然何時不美? 誠然,自然雖美,但我們也要珍惜愛護,切勿讓伸手可及的美變得可望不可及。柴靜的《穹頂之下》喚發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去年的「APEC藍」也讓我們看到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我相信,我們擁抱的,一定是一個純凈無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請暫時關掉電視,請慢下點擊滑鼠的速度。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吧。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 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張開雙臂,擁抱」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張開雙臂,擁抱」也體現了對自然的熱切嚮往之意——對自然「張開雙臂,擁抱」,自然也就不遙遠而離得近了。省高考作文題材料的核心詞語是「感知自然」,這篇文章緊扣住「感知自然」進行闡述,寫了「感知自然」的方式,寫了「感知自然」的效果。文章內容切合題意。 文章思路嚴密。文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提出論點後,讀者自然要問:現代人為什麼要「張開雙臂,擁抱自然」?第二段、第三段便依次作了回答: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古人為我們做了表率。緊接著,第四段寫到:「擁抱自然,為的是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既是感知自然的目的,也是感知自然的效果。第五段還是從感知自然的效果這個角度來論說感知自然的好處——悅目舒心。接下來第六段提出:自然雖美,我們也要珍惜愛護,唯有這樣,我們擁抱的才是一個純凈無暇的自然。文章最後回應開頭,又冉然升華: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就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儒家境界。 更值得一說的是語言。這是一篇議論文,卻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為主,間以大量的駢偶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典雅。駢偶句俯拾皆是,如「打開電視,便可知明日天氣;輕點滑鼠,便一覽生物種類」,如「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如「細聽鳥鳴婉轉,靜聞花朵香氣」,連標題「張開雙臂,擁抱自然」也都是駢偶句。駢偶句如此之多,固然可能是受作文題材料的影響——材料前兩段用的就是駢偶句式——而著意模仿,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作者閱讀傾向和文字能力的反映——若作者不愛讀駢偶文,不愛寫駢偶句,便難以在考場上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如此大量的駢偶句。駢偶句可敘事,可抒情,亦可議論。作者奉《過秦論》
《原毀》為圭臬耶?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賴此等考生。 在這篇900字左右的文章里還有大量的引用,以引用開篇,以引用啟最後一段,引用共有8處之多。這些引用的出處涵蓋古今中外,不能不令人嘆服。作為考生,人人都積累素材,大家都希望能在行文中有所引用而為文章增色,可是,有幾人能用得這么多,而且用得還算恰到好處?一篇考場作文,有大量的駢偶句,有不少的引用。何為才華?此為才華。 文章當然也有不足,如對顧城《門前》有關詩句的引用便不夠准確,可相對於那些可圈可點之處,這些不足也就無需提了吧。最後我要說的是,能做到書寫工整如此文者,亦實屬不多。(點評:業源) [摘要]點評:記敘散文,選材立意都符合題意,而且中心突出。 走進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地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使鞋子沾滿土的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風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會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呢?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裡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它們,卻給它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它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在電視與電腦中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土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點評: 「香山那麼美,我想去看看」。這篇作文是記敘散文,選材立意都符合題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達符合文體要求,語言有文采。 符合題意表現在,作者自始至終緊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體生動地描寫了香山的紅葉、鳥語、樹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細致地寫了香山的秋雨,同時又寫出了香山叢林的氣息。 中心突出表現在,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在寫用視覺、用聽覺、用嗅覺、用觸覺、用心靈去感知香山這個小小的生態圖。 這篇文章文情並茂,記敘散文特徵突出。「霜葉紅於二月花」、「停車坐愛楓林晚」等詩句

❾ 成人高考語文作文大全

中國的變化為主

閱讀全文

與2015年成人考試語文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