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2004至2009的江蘇語文高考詩詞鑒賞的考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江蘇卷04-09詩歌鑒賞題匯編
一、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2004 江蘇卷)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2005江蘇卷)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1)詩以「微風」開頭,並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兩句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⑶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請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2006江蘇卷)
鷓鴣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2)「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請略加分析。
⑶有人認為詞的最後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四、閱讀下面首宋詞,完成下面兩題。(8分) (2007江蘇卷)
鷓鴣天 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8 江蘇卷)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種修辭方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4分)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9 江蘇卷)
滿 江 紅 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台宮殿。
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⑶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Ⅱ 2007高考江蘇卷語文文言文翻譯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9分,每小題3分)
高進之,沛國人。父瓚,有拳勇,嘗送友人之喪,喪反,友妻為土宦所掠,瓚救之,殺七人,而友妻亦刎頸死,遂亡命江湖。進之生十三年,母劉死,葬畢,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謁征北將軍劉牢之。牢之高會,進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飲嚼,一坐大驚。牢之揖客,問所長,進之曰:「善以計數中密事。」牢之問部下甲兵芻糧,進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軍司馬。居五曰,進之曰:「劉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禍。」遂去之。
與下沛薛彤為友,因薛交檀道濟,三人者,志義相合,刑牲盟生死。從道濟征桓玄,敗桓兵於奔牛塘,事平,以功讓道濟。及圍廣固,進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廣固相。徐羨之、傅亮等謀廢立,招道濟,道濟謀於進之,進之曰:「公欲為霍光乎?為曹操乎?為霍,則廢;為曹,則否。」進之此時案腰間刀伺道濟,有異言,則殺之。道濟趨下階,叩頭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濟如有異心,速殛之。」乃與進之定議,不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謝晦反,兵銳,道濟憂之,進之詐道濟書致晦,與之連,晦喜,不設備,悉精銳蔽江下。進之遂間道入江陵,揚言曰:「檀江州率重兵敗謝晦於江中,斬其首以徇。」故晦黨聞之解體,部下閉門拒之,事平,為司空參軍。
後到彥之伐魏,知其名,乞與同行,進之告仆曰:「到公必敗,吾言則惑軍,否則及難。」遂請護糧,乃免。道濟晚年懼禍,其夫人劉遣婢問進之,進之曰:「道家戒盈滿,禍或不免。然司空功名蓋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負。」夫人泣語道濟,道濟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濟目光如炬,脫幘投地曰:「壞汝萬里長城!」薛彤曰:「身經百戰,死非意外事。」進之掀髯笑曰:「累世農夫,父以義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變。進之無眷屬,故無收其屍者。薛彤死後,其子負骨歸葬。
武皇帝:宋武帝劉裕。
(節選自《三十國春秋》)
參考譯文:高進之,是沛國人。他的父親高瓚,有勇力,曾經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時,友人妻子被土賊搶掠,高瓚救回了她,殺掉了七個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頸自殺了,於是亡命於江湖。高進之出生十三年後,母親劉氏去世,高進之安葬完母親,行走四方,尋找父親,但都沒有找到,就拜見征北將軍劉牢之。劉牢之正在舉辦盛大宴會,高進之入幕席後,推開貴賓占據他的座位,放肆的飲酒進食,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劉牢之向高進之拱手為禮,問他有什麼特長,高進之回答說:「善於測算隱秘的事情。」劉牢之就問他軍隊和糧草方面的事情,高進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沒有一點差錯,劉牢之就徵召他為行軍司馬。留了五天,高進之說:「劉牢之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離開他,必然會遭遇禍患。」於是就離開了。
高進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過薛彤又結交了檀道濟,三個人志義相投,宰殺牲畜約定同生共死。高進之跟從檀道濟征討桓玄,在奔牛塘打敗了桓玄的軍隊,戰事平定後,把戰功讓給了檀道濟。等到圍攻光固的時候,高進之製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後,被授予廣固相。徐羨之、傅亮等人圖謀廢掉舊君另立新君,招約檀道濟參與,檀道濟向高進之咨詢,高進之說:「您想做霍光呢,還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廢掉國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參與。」高進之此時用手按住腰間的刀窺探檀道濟,如果他有異言,就殺掉他。檀道濟快步走下台階,叩頭說:「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濟如有異心,就趕快誅殺我。」就和高進之商定,不做帶頭做壞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謝晦反叛,叛兵很精銳,檀道濟為之擔憂,高進之就假裝用檀道濟的書信給謝晦,與他聯合,謝晦很高興,不再設置防備,全部精銳部隊遍布江面,順流而下。高進之就抄小道進入江陵,散布言論說:「檀道濟率領重兵在江中打敗了謝晦,斬了他的首級宣示於眾。」所以謝晦的同黨聽了之後瓦解鬆散,部下閉門不再作戰,事情平定後,高進之擔任了司空參軍。
後來,到彥之攻打魏國,知道了高進之的名聲,請高進之和自己一起去,高進之對家僕說:「到彥之肯定會失敗,我說的話就會惑亂軍隊,不說就會遭遇災難。」就請求護送糧草,才得以倖免。檀道濟晚年懼怕禍亂,他的夫人劉氏派婢女詢問高進之,高進之說:「道家警戒充盈滿溢,(如果充盈滿溢)的話,禍亂或許無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現在功名高出當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負自己。」夫人劉氏哭著告訴檀道濟,檀道濟心下狐疑,沒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濟目光發亮象火炬(憤怒),取下發巾扔在地上說:「壞了你自己的萬里長城!」薛彤說:「身經百戰,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進之託起胡須笑著說:「我家接連幾代為農夫,父親因仗義為朋友上稅務所體格檢查李代桃僵而死,兒子因盡忠為國君而死。這是大宋的光榮。」坐在地上接受刑罰,臉色沒有任何變化。高進之沒有家眷親屬,所以沒有人收屍。薛彤死後,他的兒子背負屍骨回家安葬。
Ⅲ 2007年江蘇省高考制度
【新答復:】
你說的3+2我知道~~
今年,江蘇高考將繼續實行「3+2」考試科目設置方案,「」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其中外語科目聽力為30分,數學不分文理科。「2」為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 、化學、生物6門學科中由考生自主選擇的2門考試科目,其中一門必須符合有關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各學科分值均為150分,高考總分值為750分。外語考試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一種。
但是我跟你不是一個省的~所以你老師說的話我就不作分析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
什麼叫制度?!沒有這樣的說法呀~~如果你要找高考方案~~可以看這里:
2007全國各地高考方案及自主命題安排
(江蘇省)(根據2006年考試方案和2007考試大綱整理)
實行新課
開始時間 未實行 今 年 高 考
適用大綱版本 人教社舊版 自主命題
科 目 所有考高考科目
高考方案 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
「文科綜合」指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綜合」指物理、化學、生物。
總分 750分
考試范圍 試卷結構
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鍾 總分:150分)
一、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能識記基本的語言知識,掌握常見的語言表達技能。
二、文掌常識和名句名篇
能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詩文閱讀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四、現代文閱讀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
五、寫作
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 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古文翻譯題、埴空題、簡答題、寫作題。
語言文字應用6題,24分;其中選擇題3題,9分;簡答題3題,15分。名句名篇默寫1題,6分。古代詩文閱讀5題,26分;其中選擇題3題,9分;古文翻譯題9分,古詩鑒賞題8分。現代文閱讀8題,34分,其中選擇題4題,12分:簡答題4題,22分。寫作題1題,60分。
試題容易題、中等題、難題在試卷中的比例3:5:2。
數學(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數學:
(1)文科:平面向量,集合、簡易邏輯,函數,不等式,三角函數,數列,直線和圓的方程,圓錐曲線方程,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概率,統計,導數。
(2)理科:平面向量,集合、簡易邏輯,函數,不等式,三角函數,數列,直線和圓的方程,圓錐曲線方程,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概率,統計,極限,導數,數系的擴充-復數。 2006年21題,文理合卷。全試卷包括Ⅰ卷和Ⅱ卷.Ⅰ卷為選擇題;Ⅱ卷為非選擇題.
Ⅰ卷(50分):一、選擇題10×5=50分;
Ⅱ卷(100分):二、填空題6×5=30分;三、解答題5題70分。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等題型.選擇題是四選一型的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不必寫出計算過程或推證過程;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和應用題等,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演算步驟或推證過程.
試卷應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總體難度要適當,並以中等題為主.
外語(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一、語言知識
要求考生能夠適當運用基本的語法知識,掌握2000左右的詞彙及相關片語。
二、語言運用
1.聽力:要求考生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
2.閱讀:要求考生讀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於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
3.寫作:要求考生根據題示進行書面表達。 題型:試卷一般包括多項選擇題、完形填空題、聽力填空題、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等題型。
Ⅰ卷:一、聽力(30分)第一節:5×1.5=7.5分;第二節:15×1.5=22.5分;
二、英語知識運用(45分)第一節:單選15×1=15分;第二節:完形填空20×1.5=30分;
三、閱讀理解:20×2=40分。
Ⅱ卷:四、寫作(35分)第一節:短文改錯10×1=10分;第二節:書面表達25分;
試題難易比例: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以中等題為主。
物理(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力學約38%;電磁學約38%;熱學約8%;光學約8%;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約8%;實驗(包括以上各部分)約13%。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包括四選一的選擇題和四選多的選擇題;非選擇題包括實驗題、論述題、計算題。試題由容易題、中等題及難題組成,其中以中等題為主。
化學(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約35%,元素及其化合物15%,有機化學基礎約15%,化學實驗約20%,化學計算約15%。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和計算題等題型。選擇題約佔40%,非選擇題約點60%。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比例約2:6:2。
生物(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生物學基本理論約80%,實驗、實習與研究性學習約20%。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包括填空、簡答等題型。試題由容易題、中等題及難題組成,其中以中等題為主。
政治(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試卷內容比例分布是:經濟常識約35%,哲學常識約35%,政治常識約20%,時事政治約10%。 包括一卷和二卷。一卷為選擇題,二卷為非選擇題部分。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一、選擇題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等題型。單項選擇題約32%。雙項選擇題約18%。簡答題約12%,要求緊扣題意,簡明扼要地回答問題。辨析題約13%,辨別觀點是否正確,並分析說明理由。論述題約12%,要求緊扣題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展開分析。綜合探究約13%,以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為背景,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有關理論或現實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試題由容易題、中等題及難題組成,以中等題為主。
歷史(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中國古代史約25%,中國近代現代史約40%,世界近代現代史約35%。 試題包括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等題型。選擇題約46%,材料分析題約26%,問答題約28%。在非選擇題中,有些題以選做題的方式出現。歷史高考試卷內容將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各部分的內容比例,既包括教材中章節的分量,也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部分的比重,它們將在各題型中得到適當的發揮。試題由容易題、中等題及難題組成,以中等題為主。
地理(考試時間:120分鍾 總分:150分)
自然地理、地圖和人文地理部分約60%-70%;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部分約 30-40%。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題由容易題、中等題及難題組成,以中等題為主。
Ⅳ 09江蘇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部分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
語文
注意事項 :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題其他答案標號,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第I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 )
A.調度/調控 降解/降龍伏虎 搪塞/敷衍塞責
B.省視/省吃儉用 拓本/落拓不羈 纖繩/纖塵不染
C.圈養/可圈可點 噴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極泰來 樂府/樂不思蜀 屏蔽/屏氣凝神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選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颶風、洪水、乾旱等極端氣象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加,氣候變暖已成為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B.對「80後」作家來說,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化傾向,張揚自己的藝術個性才是他們的發展之路。
C.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但隨著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逐步落實,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人們對經濟復甦的信心開始回升。
D.由於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眾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誘導,從而產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
答案解析:A.極端氣象事件(「極端氣象事件」後缺少成分「發生」致搭配不當)
B.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化傾向(不合邏輯,「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克服彼此間的同質化傾向」表意費解)
D.由於(濫用介詞「由於」致使主語缺少。)
3.要求概括說明什麼是「窪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
窪地效應就是利用比較優勢, 創造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 使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匯聚、流動, 彌補本地資源結構上的缺陷, 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4.汶川大地震過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館已經建成。請你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一段話,表達對生命或對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運用排比手法,不超過30個字。
文言文:汪琬《書沈通明事》)
5.三實一虛,屬(託付)、引卻(後退)、魁壘(高大)均正確,錯誤設置在D項「率倜儻非常之人」的「率」為「率領」,實同「六國互喪,率賂秦耶?」之「率」(都,全)。
7.「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鄧州的異常行為,前去察看,但兩人一見如故,相處很好,於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責,將他釋放」中後半部分的分析明顯不合文意。
8.翻譯
⑴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
⑵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
⑶然而卒無補於明之亡也,何與?
第 (1)句「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重點落實在「購」(懸賞緝捕)、「妻子」(妻子兒女)和「蹤跡」(追蹤行跡)上;第(2)句「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主要點在「家居」(在家居住)、「異之」(認為他是奇特的);第 (3)句「然而卒無補於明之亡也,何與?」分別落在「然而」(雖然這樣,那麼)、「卒」(最後)和「與」(通「歟」)上。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台宮殿。
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⑶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鑒賞】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怒民沖冠」略早,寫於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佔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陝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軍出征。由於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陝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後班師回朝。於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並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
這首詞採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據《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築。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餘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緻巧妙(蓬壺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於此,專供皇室遊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佔領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昇平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效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士浴血奮戰,卻傷於鋒刃,百姓飢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於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願——領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我河山。這兩句引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雲雲,正見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最後三句,作者樂觀地想像勝利後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上的轉變根源卻在於內容,在於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默寫
⑴里的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⑵吾嘗跂而望矣
⑶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
⑷《赤壁賦》里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⑸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⑹蒼山如海 雄關漫道真如鐵《憂秦娥·婁山關》
Ⅳ 2008語文高考江蘇卷答案
2008江蘇語文高考答案詳解
一、語言文字運用
1、 B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異形字、形近音異字的讀音。作答字音題首先需要仔細審題,明確題意,是選相同還是不同。其次聯想相關詞語,因義定音,排除法與認定法相結合,逐項逐字分辨。B項中每對讀音都不相同,分別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A項每對讀音分別是 shí/zhì,mó/mú,bō。C項每對讀音分別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項每對讀音分別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2、 C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需根據語境和詞義來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C項「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談話詳盡透徹,也指暴露的很徹底。該句說的是書法風格各異,充分詳盡地展現了漢字之美,用「淋漓盡致」非常准確。而A項「無所不為」意為沒有什麼不幹的,指什麼壞事都干,貶義詞。用來形容年輕的父母費盡心思地送孩子學鋼琴、圍棋、英語,感情色彩不對。B項「安土重遷」意為留戀故土,不肯輕易的遷移。而該句說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樂意告別家鄉,詞義與句義完全相反。D 項「不恥下問」意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可恥。而句中說的是老李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識多少的問題,使用不當。
3、 D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幹分析法和枝葉分析法,即從語法角度對句子成分進行分析找尋病因。D 項是正確的句子。A 項語序不當,「碰撞、融合、交流」應改為「碰撞、交流、融合」。B項成分殘缺,「培養」後面缺少賓語中心語,應改為「培養人們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的「習慣」。C 項搭配不當,「克服」的應該是什麼「困難」,不應是「特殊氣候條件」。
4、環境影響 評價結果(或「書面報告」) 應用於決策(或「應用」、「應用於決策之中」)
【解析】篩選關鍵詞的考題首先應該從語法角度對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後再壓縮成關鍵詞。
【錯因】因語法知識不扎實造成成分分析錯誤。
5、贊成者的理由:節省時間,保障安全,增進親情等;
質疑者應針對贊成者的理由反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首先要讀清題目要求,贊成的用陳述句,反對的用反問句。理由的列舉關鍵是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錯因】題目看不清,雖然列舉了理由但不符合題目形式上的要求。
二、文言文閱讀
6、 D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實詞在中學所有課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處,所以復習時回歸課本非常重要。在具體的語境中也有一些推斷的方法,如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推斷,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位置推斷,根據對偶、排比、並列結構等句法特點推斷等。D項「度」解釋為常態,容度。《史記》選讀中的《刺客列傳》「群臣皆愕,盡失其度」。
7、 B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據所選文段中傳主吳漢一生的主要事跡,以能「直接表現吳漢激勵士氣」為標准,選擇了六個句子編為四組,讓考生選出符合要求的一組。要求考生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和作者使用這句話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現吳漢激勵士氣,而③是從側面表現,而非「直接」,④是吳漢不允許士兵貿然出兵,不是激勵士氣,⑤說的是吳漢利用時機進逼成都,和激勵士氣無關。用排除法,選擇B項。
8、 C 【解析】本題意在考查考生對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閱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四個選項都是用現代文的語言形式對原文內容進行的概述,實際上語言形式的變化反映出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與否,本題設置的每一個選項所需要的閱讀區間都不是很大,設置的錯誤點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結論,只要認真閱讀相關內容,完全可以找出選項與原文的不同。 C項中說吳漢「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後,樹起許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於轉敗為勝。」而原文是「於是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意為吳漢在營內遍插旌旗,使煙火不絕,以迷惑蜀軍。夜裡率軍潛出城圍銜枚疾走,過江與劉尚會合,謝豐等人竟然沒有發覺。而非選項中「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後」。
9、(1)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
(2)近來告誡你千條萬項,為什麼臨事卻又背離、錯亂!
(3) 想要將隊伍秘密轉移到江的南岸向劉尚靠攏,合並兵力抗擊敵人。
【解析】(1)翻譯時要注意的字詞有:「及」,到;「得」,獲得;「見」表被動。
(2) 翻譯時要注意的字詞有:「比」,近來。(《祭十二郎文》)「敕」,告誡;「何意」,為什麼;「悖亂」,背離、錯亂。
(3) 翻譯時要注意的字詞有:「就」,靠攏;「於江南」,狀語後置,翻譯時需前置;「並」,合並。
【錯因】沒能字字落實,文通字順。
三、古詩鑒賞
10、(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比喻。①憂君王為姦邪所蒙蔽,憂姦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解析】(1)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抓住關鍵詞「吳宮、晉代」,可知寫的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時的情況。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可知寫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後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抒發作者古今興亡盛衰之感。
(2)結合作者經歷及詩歌內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浮雲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姦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長安,自己不得見長安,自然不會被統治者所重用。
【錯因】詩歌大意未能讀懂,專業術語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四、名句名篇
11、(1)辯乎榮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陟罰臧否
(4)江州司馬青衫濕 (5)逝者如斯 盈虛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解析】三題來自高中要求記憶的十三篇,其他三題為初中背誦篇目。
【錯因】默寫最令人擔心的是字的書寫,如「辯乎」、「陟罰臧否」等。
五、必做題
12、① 從父女相依為命著眼,為下文選女婿,打陪嫁首飾,在女兒出嫁後父親的孤獨這些情節提供依據。(顧按,此題答案似不甚通順,方家宜斟酌之)
② 從突出侯菊的精細能幹著眼,為寫侯菊改裝花轎,出租花轎,成為當家媳婦等情節提供依據。
【解析】題目要求比較具體,要求分析小說第二段文字對全文情節展開的作用。而這無非是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情節做了鋪墊。考生要做的,就是結合小說的具體情節分析鋪墊以及推動作用。結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兩大點。
【錯因】題目閱讀不細致,答題方向就發生錯誤。又不能結合得分點,分點敘述。
13、① 甜:因為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嫁了個好人家(女兒有了個好歸宿);可以為自己女兒打首飾了。苦:女兒出嫁後自己會很孤獨;女兒出嫁也只能給這點首飾。
② 深沉的思念,難言的孤獨,自我安慰。
【解析】(1)4分總共四點,「甜」聯繫上文自然可以概括出來,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以及有了個好歸宿。兒之所以「苦」,首先應該是由打首飾引發的,爾女兒走後自己一個也不禁酸楚。
(2)之所以喊女兒,是思念至深。而發現女兒早已出嫁,自己一人,又安慰自己說「老了,糊塗了。」
【錯因】肯定都可以寫出一些,但會遺漏要點,不夠全面。
14、① 要花轎早有打算 ② 改裝花轎心靈手巧
③ 出租花轎善於經營,賢惠體貼
【解析】題目要求同樣具體,要求分析花轎和刻畫侯菊的形象的密切關系,所以在文中找尋關系的部分,細細閱讀,扼要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可按出嫁前,出嫁時,出嫁後來組織答案。
【錯因】要點不全,答題方向不明。
15、① 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侯銀匠。
② 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女兒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
③ 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後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
④ 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
⑤ 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後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解析】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說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銀匠身上,但卻寫了女兒,則是運用了正側描寫、實寫暗寫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錯因】未能理清兩位人物的關系。
六、選做題
文學類文本:
16、 A 【解析】本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的能力。考生在完成這類試題時,必須把重點詞語放置在具體語境中加以理解,根據上下文語境找尋具體有效信息,加以比較然後作出正確的選擇。本題考查的是對文中「純朴」這一詞語的理解。其實在文章第三段中已有具體的解釋:「他嫉惡如仇,最看不慣以強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揮斧砍去。」結合選項,正是A項所說的意思。而B項的有效信息來自文章第三段,但選項中的「崇尚武力」這一信息屬於無中生有。C項解釋的不是「純朴」,而是解釋《水滸》的特點,有效信息來自文章第二段。D項解釋的同樣不是「純朴」,說的是為什麼「純朴」和「嗜血」這兩種迥異的特質可以統一在李逵身上,屬於解釋對象發生了偏差。
17、 C 【解析】本題意在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理解文章的能力。這類題目需要對全文綜合把握,把每個選項所涉及的段落細細閱讀,找尋相關信息加以比較甄別。本題要求選擇對文章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A項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這一信息在文中沒有體現。B項所說的文章由對李逵這一形象的分析遞進到對粱山好漢嗜血行為的反思,而文中並沒有提及其他梁山好漢的嗜血行為。D項中提及作者最終提及的觀點,這應該是「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憐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還是活在書中的好。」
18、(6分)
① 本文作者認為《水滸》作者對李逵的行為持欣賞態度。
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親近李逵,在理智上則否定李逵。
③ 魯迅的話與《水滸》作者態度形成對比,對本文作者觀點是一個有力論據。
【解析】本文認為《水滸》作者對李逵所持態度,可從文章第二段第三句概括出來。本文作者對李逵所持的態度可以從文章第一段第四句概括出來。引用魯迅的話的作用聯系第二段,下句作者用了「卻」,形成對比。
【錯因】沒有分三問具體答題,未能從文中找尋到有用信息。
19、(6分)
① 應當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 反對濫用暴力。
③ 李逵這類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破壞性太大,「活在書中」可以對人們起警醒作用。
【解析】對句子含義的理解,重點是解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憐惜的人」、「最可怕」、「活在書中的好」這三個要點。「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憐惜的人」告誡我們應當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對濫用暴力。「最可怕」意為李逵這類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破壞性太大。「活在書中」意為可以對人們起警醒作用。
【錯因】句子含義理解類的題目答題不夠規范。
實用類文本:
16、 D 【解析】這道題目關注的是楊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對此進行了詳盡的解說,而ABC三項的表述在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D項屬於表述錯誤,原文說的是「他搜訪闕佚,爬羅剔抉.收集到我國大量的古籍珍本,並將它們影印摹刻為《留真譜》。」而不是「收集到我國的古籍珍本《留真譜》,並將它影印摹刻。」
【錯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尋。
17、 B 【解析】這道題目關注的是楊守敬輿地學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ABDD項的說法都可以找到,只有B項表述和原文不一樣,原文說的是:「他編撰了輿地學著作20多種,這些論著幾乎涵蓋了中國傳統地理學的各個方面。」而選項改為了「在楊守敬留下的83種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國傳統地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錯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尋。
18、(1)青年時代接觸考據學,臨摹《輿地圖》。
(2)赴京參加會試,結識了許多名流學人。
(3)在日本搜訪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會試失敗後,絕意科舉,專注學問。
【解析】從文中看,概括對楊守敬的學術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時代接觸考據學,臨摹《輿地圖》。第二段中有兩點,分別是赴京參加會試,結識了許多名流學人;在日本搜訪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開頭是第七次會試失敗後,絕意科舉,專注學問。
【錯因】過於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細細找尋有效信息。
19、(1)好學精神:聰明好學,刻苦用功,博覽群書。
(2)治學方法得當:既有考據學的基礎,又能吸收新知識;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從。
(3)廣泛交遊,視野開闊:結識名流學人,游學日本,多方涉獵。
【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讀全文,從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尋到三方面,分別是良好的精神品質,正確的學習方法,還有交友這一方面。
【錯因】過於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細細找尋有效信息。
七、作文
20、從命題模式上看,本題延續了以往江蘇高考作文題目的命題理念:讓考生有話說,有東西寫,而且繼續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如果說,2006年的命題作文「人與路」考察點側重於作為個體的人和作為客體的「路」之間的關系辯證,2007年的命題作文「懷想天空」側重於探究人的精神空間的話,那麼今年的作文題目則有點側重於人的內心世界的挖掘。它巧妙迴避了考前各種專家講座、預測所津津樂道的諸如生命、環保、感恩等話題,無疑具有很深刻的藝術性。
從文體上看,無論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好寫,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題目《提籃春光看媽媽》,基本上已經限定為記敘性抒情文體。人人都有好奇心,這就避免了選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車。而且,針對近幾年套寫文化類散文(如「李白向我走來」之類)的不良文風,這實在是有力舉措。當然,本題目也適合寫幻想、童話、小說、戲劇等體裁,從而在最大意義上拓展考生的寫作空間,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寫作才能。
從考生審題的角度考慮,命題指向明確,在「提示語」中悄悄點明了寫作線索:「好奇心總是伴隨著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寫自己的生活」,這是記敘類文體的最佳切入角度;而「諸如成功、失敗、質疑、平庸等等這些詞語與好奇心相關聯」這句話則暗示了考生要從思辨的角度展開論證,這是寫作議論類文體的最佳角度。同時,合起來看,則無論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可以在「好奇心」與「成功、失敗、質疑、平庸」等詞語的關繫上做文章, 實現了之前考試研究專家的「降低審題難度,不為難考生」的預測。通過考後調查多名不同層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寫作的切入口,這就不會出現像2007年全國卷(一)那樣因審題失誤而造成的作文低分,從而確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較齊平的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當然,此題在貌似容易的背後,又隱含著一些選拔性考試必備的深度和難度。比如,考生在寫作中不能泛泛而談,像流水賬般記敘自己生命中某些時段的不同的好奇心,應該側重於「好奇心」對人的重要影響來寫;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寫議論文中,陷入盲目探討哲學理論的誤區,大談特談「好奇心」的方方面面,從而造成中心渙散。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蘇高考作文對考生字數的要求有了微調,以往都是全國一樣的鐵規定:不少於800字,今年調整為「800字左右」,這無疑是一種人文性的進步。
參考資料:http://www.pkuschool.com/zgk/ShowSoft.asp?SoftID=100025921
Ⅵ 2010江蘇高考語文卷答案
e~
建議您買一份揚子晚報。。。
http://q.163.com/jiangsuyuwen/
點下載就專可以了
是完整的屬...
Ⅶ 2011年江蘇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去買抄今天的揚子晚報
http://www.yzwb.net/epaper/html/2011-06/10/node_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