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職人文語文期末小結

高職人文語文期末小結

發布時間:2021-01-12 06:02:27

❶ 高職大學生職業人文素養學習體會

《高職大學生職業人文素養》以提高高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針回對高職學生的認知結答構及思想特點,從「人文」與「職業」兩大要素人手,為正在接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莘莘學子提供一份精神備忘錄。《高職大學生職業人文素養》的編寫貼近真實生活,以文學、哲學、美學、民俗、禮儀、心理健康、文化、求職技巧、寫作技能、口語表達十個主題為著力點,更加適應當代大學生精神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高職大學生職業人文素養》每一講都配有「經典案例」「知識導航」「閱讀拓展」和「思考與實訓」四個模塊,每一模塊都緊扣每講的教學主題、著眼於鍛煉學生能力,並能在課堂上引起專題式的討論,以增加教學的可操作性,形成師生的雙向互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❷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幾易校名,幾遷校址,歷風雨百年,育桃李萬千。學院歷辦舊制師范、簡易師范、普通師范,五年制小教大專班(1994年開始招生)等。1998年,成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師范分院。1999年,義烏師范學校並入人文師范分院。2000年,學院遷往現在的校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金湖校區,並改名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師范學院。2003年,定名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學院以教學嚴謹、管理嚴格、畢業生基本功扎實而享譽社會,為金華、浙江輸送了萬余名合格的教育人才。而今,學院以教育「三個面向」為指導,努力實踐「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採取「師范與非師范教育並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共存、學校與社區教育兼顧」的辦學形式,確立了「立足小教、做強幼教、探索職教、拓展新路」的專業建設策略。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層次,滿足地方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力爭把學院逐步建設成為金華市乃至浙江省初等教育、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中心、繼續教育中心和教育科研中心。

學院擁有初等教育、學前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音樂表演、傳媒管理與策劃六個專業。另有成人教育專科、本科層次函授及短期培訓。

現有全日制大專在校生2800餘人,成教在讀生近2000人。教職員150餘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等高級職稱者40餘名。實驗設備總值約1000萬元,實驗室面積3000平方米。院內有專業教室、微格教室、心理實驗室、多媒體素材製作室、幼兒活動設計室、教學觀察實驗室、音樂錄音室、舞蹈房、鋼琴訓練房等實驗實訓基地,院外建立了以金華市小學、幼兒園為主,涉及全省7個地區的一百多個教育實習基地和30多家協議合作基地。擁有初等教育研究所、生化研究所和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形成了多層次的科研梯隊,實現了科研實力的整體提升。

學院將發揚百年師范的優良傳統,積極開拓進取,不斷革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強化辦學特色,努力實現學院更快更好的發展。

❸ 十五從軍征對高職學生人文情趣的影響作用

能讓人們感受詩中老兵的心情,體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學習詩中辨析虛實寫法

❹ 芻談高職教學中如何實現語文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摘要:在教育過程中,語文教育是開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語文教育不僅能對經典的人文知識進行深化,同時對於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開展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升。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探索怎樣將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進行融合。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升。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將下文中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展開研究,進一步分析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結合,從而為今後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開展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當前我國語文教育教學模式變得越來越豐富,經過筆者的實際研究,發現當前在語文教育模式中,一項比較成功的模式就是「人文-審美-工具」這種模式,在此種模式的教育過程中,最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就是人文性。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學生人文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這對於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模式的完善和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1] 。從一些比較經典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發現,在開展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對人們心靈的陶冶和性格的完善。這就要求在進行高職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追中對語文課程教學價值的分析和挖掘,以便對學生心靈深處的人文意識進行激發,進一步對學生的品質和性格進行完善。
一、當前高職語文教育在對人文教育進行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教育改革工作落實以來,我國整體教育質量和水平都得到了十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筆者的實際研究中發現,我國高職語文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沒能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在對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進行的融合的過程中,問題更是明顯,經總結,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沒能實現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充分結合
從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上來說,很多高職院校中的語文教學仍然比較傳統,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相對比較古板,很少在語文教學環節中涉及到語文課程之外的人文教學。這就造成在教學工作中沒有將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進行充分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高職院校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停留在工具性的操作上,但是並沒有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進行有效延伸。
2.互聯網文化對於語文知識的滲透和沖擊較為明顯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充分的享受著互聯網的給我們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同時也有很多學生無法抵抗網路的誘惑,沉迷於網路世界。在大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受到網路技術的影響較為嚴重,顯得十分陳舊和乏味。很多經典的知識或是文章難以獲得學生的共鳴。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很容易喪失自身的學習和發展方向。
二、對高職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進行融合的措施
1.在語文教學制度改革環節中對人文教育理念進行融合
在語文教學制度的改革過程中,需要藉助教育層面的支持和幫助。所以,在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工作中,更需要對人文教育理念進行貫徹 。經過筆者對一些優秀學校的發展史上來說,人文教育理念不僅對語文學科的開展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人文教育理念和語文教育理念進行融合,也是今後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發展方向。所以這也要求教育改革要從教育改革的設計環節出發,進一步強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視程度。
2.從人文教育特徵出發,為學生配備優秀的師資隊伍
對人文教育進行推進的過程中,要為學生配備具備優質人文精神的教師隊伍。高職院校在對師資資源進行配置上,應該盡可能對高素質的人才和具備優異人文素質的教師進行培養。特別是語文教師,對於學生思想的啟迪和引導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於大部分剛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很多語文教師對於學生也有著十分特殊的影響,如果在學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就對其開展人文教育,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十分明顯。所以在對語文教師的配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要從對學生負責的角度上出發,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3.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
在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由於學生需要面臨著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甚至關乎未來的發展,所以很多學生都顯得十分不自信。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情況就是因為學生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評判標准。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希望廣大教師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重視程度,詳細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通過在課堂中對語文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對自身的思想認知結構進行完善和優化,在此種背景下學生的甄別能力也將得到明顯提升。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三觀進行正確認識,進一步幫助學生挖掘語文課堂的價值,為學生建立完善的社會認知體系也將起到重要的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進行高職語文教學工作中,不應該僅僅將教學停留在語文知識的教學上,而是著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升。所以這也要求廣大教師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提升。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更多文學知識,這對於豐富學生精神領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和幫助。因此希望在本文的研究下,廣大教學工作者對於人文教育能有正確的認識,為實現語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礎。

❺ 人文學科高職英語等級考試相關單詞

把公共英語三的內容多看看就考過了,有餘力的話看CET4的詞彙也是可以的,常用詞就那麼點的。

❻ 如何運用中國傳統文化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凈化風氣,提高審美情趣,增強創新思維能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人文素質內涵的詮釋,在分析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缺乏的基礎上,面對當前的社會背景和教學改革的需求下,通過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現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漸失落,精神境界也在逐漸降低。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目前已成為教育中的一個熱門話題,針對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為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新的視角。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強調了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家楊叔子先生曾說:「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會一打就垮;沒有人文精神、民族傳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會不打自垮。」
一、人文素質的內涵
人文科學,最早出自於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養。在我國「人文」一詞最早見於《易經》、《周易.賁卦》中稱:「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確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關於人文素質的內涵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討論。人文素質是以文化為底蘊,以人為主體的、內在的、本質的社會文化綜合能力。人文素質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因此,人文素質的教育在當代具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一)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大學生的價值體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較感性,深度不夠,思考問題較簡單,學生文化底蘊不足,缺乏做人做學問的根基,抵禦各種錯誤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較差。此外,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不注重個人儀表,溝通不講技巧,舉止隨便。
(二)缺少對多元價值的挖掘
在高職學生的培養中過度重視技術的學習和掌握,缺少對多元價值的挖掘,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薄弱。所以我們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在大學教育期間就是建構仁義濟世、敬業樂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為其未來走向社會,擔負社會責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礎。
(三)思想教育中
偏重專業知識與技術,忽視人文知識學習,過於注重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生活態度、情感、思想品德、價值觀等人文精神的培養。專業設置范圍相對狹窄,忽視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基礎單一,難以滿足社會所需的復合型、綜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過於注重社會價值,忽視個體價值,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
由國家教育部制定,國務院批準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是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整體目標。
教育部在《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闡明了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了文化素質教育的定位和內涵,指出當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在人文素質教育」和「提高全體在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因此,當前我們所強調的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其核心始終是如何做人,包括對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追尋,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探尋等。
三、發揮傳統文化功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課內外結合,豐富課程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若要實施素質教育,通過通識教育,拓寬基礎課程,精煉專業課程,擴大選修范圍。通過教學內容的更新,課程體系的調整,實現課程的綜合化,利用地方傳統文化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
傳統文化不僅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生活中,歷史文化古跡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生動記載了中華文明演進的軌跡。學生通過班級活動、社團活動、探訪文化古跡、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來學習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發揮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通過觀摩 學習,不斷提高人文素養。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發揮榜樣和示範作用
具有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大學教師,其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行為方式,對其未來的人生發展成長成才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提高高職院校教師自身人文素質,是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根本基礎,提高整個學校文化品位。
(三)嚴格考核,廣泛開展傳統經典閱讀
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薄弱原因在於讀書少,學習習慣差,課余時間用於讀書的時間很少,閱讀的主要書籍類型是言情小說等,傳統經典著作涉及很少。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嚴格的考核要求,倡導經典閱讀,傳播文化精髓,或者是通過探討熱點問題,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質。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人文氛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向上、文明、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生活中,發自內心熱愛祖國文化,樹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尊和自信。通過組織書法、辯論、演講、歌唱、戲劇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對人文學科的興趣;通過舉辦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系列講座,營造學術氛圍,加強文化環境建設。
(五)通過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禮儀的塑造
禮儀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行為,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態度,是一種素質涵養的體現。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不同場合的禮節,學習關於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范,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出較高的人文素質,達到內在文化修養與外在禮儀的完美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用中華傳統文化中去引導,培養成為講文明有禮貌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塑造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對審美情趣追求,在潛移默化和不斷強化中培養個體綜合能力,實現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完美統一,從而更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沈湘平.人文素質與人的發展�1�7高度重視人文素質的調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1):111-123.
[2]王玉華,劉向波.人文素質教育之我見[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3):57-60.
[3]孫國強,彭旭丹.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改進高校德育[J].知識經濟,2010(11).
[4]賈鋼濤.論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7).
[5]王偉萍.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建設高校和諧校園中的優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作者簡介:齊瑩(1972―),女,吉林四平人,碩士,講師,現供職於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❼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文秘專業有沒有一位宋林佳老師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文秘專業宋林佳老師,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專處。
宜賓職業屬技術學院,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新村74號,是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建設院校 。
2002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四川省宜賓農業學校、宜賓工業學校、宜賓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合並組建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該校在2006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評定為優秀。
2010年成為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17年11月20日,學院入選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

❽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論壇的論壇人文關懷

論壇有著豐厚的人文關懷,讓您找到家的感覺。新注冊的用戶,請到生日留言貼登記您的生日,每當生日到的時候,我們會集體為你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

❾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專業有哪些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現有文秘(外秘)、公關與策劃、電子政務、主持與播音四個專業,在校生人數年均達450人左右。

閱讀全文

與高職人文語文期末小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