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試卷2016年聯考卷

語文試卷2016年聯考卷

發布時間:2021-01-11 18:42:47

A. 2016年珠海語文高一聯考作文

每一個生命都無需比較

從我牙牙學語起,你便開始拿我和別的小孩比較,從中你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從我上小學以來,你便習慣拿我的成績與別人論成敗,為此你收獲了自豪和榮光。

我曾勸你不要比,因為成績優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聞,認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驕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為我也有我的「短板」,可你樂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龍,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我怎會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優秀的成績也經不起比。從來沒有比出來的天才,只有比出來的笨蛋。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只有「更」。「最」是極限,是盡頭,是止境;「更」是無窮,是進取,是新的希望。人類之所以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潛能與極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績,打破一項項的紀錄,不就是因為信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嗎?

記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格言嗎?記得被譽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生說的「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的真言嗎?我們實在無需時時與人比成績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國時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從文、錢穆等一大批自學成才的低學歷的大師便知,強者從來只用實力說話,無須靠一紙分數或學歷來證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經不起比。畢淑敏說:「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因此,無須拿連小板凳也做不好的愛因斯坦跟「發明大王」愛迪生比,不必拿考清華時數學只得了15分的錢鍾書跟「數學天才」華羅庚比。正如每一片葉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人生也都是無以倫比的。

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賞,而不是比較和責難。因為人生不是宮廷劇,更不是角斗場,非得要比得筋疲力盡,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風景就在高低起伏、峰迴路轉之間,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際。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脫胎換骨,是一次次的破繭成蝶,而非一個個分數,一張張試卷。

沒必要熱衷於一次次與別人較真,那會迷失了自我。也沒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較,那會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樣優秀。56分我無顏,可61分我在進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別樣風情。

正如朝霞之壯麗,落霞之斑斕,春花之燦爛,秋葉之靜美,天地間每一種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著去尊重和欣賞,而不是在簡單粗暴的比較中掄起你的巴掌。

B. 2016年423多省公務員聯考試卷一樣嗎

各省地方公務員考復試試卷不統一。制
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從一個大題庫中抽取的,以行測為例,各個省考的題量一般為120道題,而聯考給出的大題庫往往為150道題,這就意味著任意兩個省之間至少有90道題是一樣的,所以,聯考的考點分布是大同小異的。而這種全國統一命題的操作也保證了試題質量的靠譜,基本上趨同於國考。這是一種「時間統一,題庫統一」的聯考。

C. 懷文中學2016—2017學年度初三聯考試卷

都已經是初三了,最關鍵時刻 看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語文本來就是要學會解題 技巧的,要學最根本的知識 滿意採納奧 還有疑問請追問

D. 2016年陝西管理類聯考試卷在哪裡批改

全國的管理類聯考試卷都集中在上海市的復旦大學進行統一的閱卷工作。

2016年MBA、MPA等管理類聯考閱卷信息
據悉:2016年管理類聯考閱卷,所有專業學位碩士考英語(二)共40多萬人,閱卷工作和往年一樣還是全國統一在復旦大學進行(包括管理類聯考MBA、MPA、MEM、MPAcc、MTA、MLIS、MAud、教育碩士、金融碩士、經濟類聯考等英語二,綜合能力,有的專業碩士考英語一),1月14日開始閱卷到1月19日結束。英語二、管理類綜合(數學、邏輯)客觀題全部採用機器閱卷,主觀題試卷經過掃描後人工評閱。

閱捲尺度
(1)2016英語(二)試卷難度比去年稍微難一點。
據悉:閱捲尺度一切正常。主觀題:包括翻譯、英語大、小作文,兩個老師一起評閱,然後再計算平均分;如果評分差距在3分以上,將由系統自動提醒第3個老師再重新批閱,最後再決定給多少分,相對比較公平。尺度一切正常,要求高分不能多,不及格分不能多,嚴格控制不及格人數(以確保考生不會因為英語小分上不了國家線)。同時考生英語答題卡背面沒有寫名字,還有翻譯、大、小作文答題位置寫顛倒的,都按照正常試卷評分了。基礎薄弱同學使用英語作文模板的,雖然得不到高分,但是可以確保有個基準分。

(2)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2016年數學難度和2014年相當,比2015年稍微簡單一點點;邏輯與語文寫作難度和2015年差不多。據悉:綜合能力中的語文寫作作文閱捲尺度和去年差不多,不過比前幾年要好一些。

2月15日左右,上海地區考生可以查詢分數
聯考閱卷結束以後,從1月20日開始,持續一周左右,開始統計、核對考生分數,因為聯考是花捲,以免出現錯誤。考生分數將會反饋到上海教育考試院和各個省教委,然後再分發給各個高校研究生院。2015年上海地區考生2月12日左右可以查詢成績,2016估計查詢成績時間在2月15日左右(各個省份查分時間不一定相同),各個高校成績查詢網址和查詢方式請及時關注華是學院微信。學術型碩士即普研閱卷,全國不統一閱卷,只是相對集中,各個省市閱卷、成績發布時間也各不相同。

華是學院預測MBA、MPA管理類聯考國家線
2月15日左右考試成績公布後,34所自主劃線院校將在2月中、下旬陸續公布復試分數線,考生應核實自己是否通過復試分數線,准備復試或調劑。3月上旬(2015年是3月8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將公布全國統一分數線(一區、二區)。3月底,全國各研招單位復試工作陸續進行,復試時間、地點、科目、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一般在5月上旬必須結束。

綜合考慮2016聯考各科試卷難易程度與閱捲尺度以及英語(二)泄題影響(公安部已經立案偵查)等多種因素,華是學院預測聯考2016MBA、MPA聯考國家線:

一區考生A類線:總分160分(可能性60%),155分(可能性40%);英語40分,綜合80分;
二區考生B類線:總分150分(可能性60%),145分(可能性40%);英語35分,綜合70分。
總分上下浮動5分左右,僅供參考。

目前全國碩士生研究生聯考、統考,國家東部、中部合並為一區、國家西部為二區。
一區考生A類線:繫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市);
二區考生B類線:系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E. 全國大聯考2016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

全國大聯考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試題
時間: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1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答題時間150分鍾,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畫之所以能為大眾接受,是因為它的人性指歸的「至善」。既然是養心修身之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對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也即「入靜」的狀態。老子說:「靜勝躁,寒勝熱,清凈以為天下正。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中國畫就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它不表現戰爭,不表現血腥,不表現暴躁,也極少表現焦慮。它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餘三格沒有原則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話,每個品種還分上中下呢,這需要是同時代的人才好比較。畫論品評申多有點評,我不研究畫史,故對「典型的代表人物」無大興趣。孔子說「君子不器」,大約是指對「術」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學生請教種地,孔子說「吾不如老農」。中國畫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術」的部分代代有變,這應驗了石濤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形而上的認知,是歷代中國畫論提煉出來的共同部分。其中 我們所謂的「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如果僅僅把「逸」看作是「文人畫」的產物,這認識是狹隘的。「逸」是筆墨文化成熟的標志。「逸」關乎才情,更關乎修為和境界。關於「逸」的歷代論述很多,我把它概括為六個字: 不象——不願拘泥於物象,「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實在是不屑於那個「象」。 自由——忠實於個人情感。不做,不劉,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是做出來、刻出來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間的是「神」。 出塵——與「意識形態」無關,不為誰服務;不為時風左右、不顧大眾需求。當然它又絕然不是仇視社會,它是通過內省而這至善;人們欣賞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養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開的,「神„『妙「能」裡面也往往有 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則是更突出了。歷代畫論稱之為「標格特出」或 「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它完全跳出來了,超塵絕俗。這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是效果,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仇英畫得雖好,但不能稱作「選」,是妙品,有的可稱神品。陳老蓮是
undefined
「逸」,八大是「逸」,石濤略顯粗糙,也是「逸」。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為野選之人、出世之人。沒有出世的人有一顆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濤呢,他G里頭還是嚮往著八世,放不下,身在塵外,心在塵中,如此狀態,在畫上能看出來。觀石濤的畫,時見才華過人,時見浮煙漲墨;時見清奇脫俗,時見隨世俯仰。這是一個矛盾著的石濤。他的畫論卻有極強的思辨能力,對中國畫的本質把握入骨,認識可謂深刻,但「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成為標簽,甚至成為膚淺作品找來的依據。 (摘自《中國畫是靜、慢、淡的藝術》)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畫是養心修身的藝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夠被大眾廣泛接受。 B.中國畫的人性指歸的「至善」,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 C.中國畫不表現戰爭血腥,也很少表現暴蹂焦慮。追求至靜至遠,天人合一。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D.老子認為安靜克服躁動,寒冷克服炎熱,唯有清靜,是天下的正道。中國畫就是能夠讓人靜下來的藝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為和境界。「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 B.中國畫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千載不移,而「筆墨」的部分代代有變。 C.中國畫繪畫的情感應該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流和做之間的作品是神品。 D.中國畫「筆墨」的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中國域作品應當隨時代而變,隨大眾需求而變。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代畫論稱「逸」格為「標格特出」或「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繪畫形象完全跳出來了,活靈活現,超塵絕俗。 B.「逸」格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逸」格的中國畫作品有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 C.真的逸格多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濤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 D.石濤的畫論思辨能力極強,對中國畫的本質認識深刻,但他的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 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胡惟席,定遠人。歸太祖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尋轉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耀湖廣僉事。昊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中書省參知政事。已,代汪廣洋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
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進左丞相,復以廣洋為右丞相。

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
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大將軍徐這深疾其奸,從容言於帝。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壽以圖達,為福壽所發。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軼醫視,遂以毒中之。基死,益無所忌。與太師李善長相結,以兄女妻其從子佑。學士吳伯宗劾惟庸,幾得危禍。自是,勢益熾。其定遠舊宅井中,忽生石筍,出水數足,諛者爭引符
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燭天。惟席益喜自負,有異謀矣。 吉安侯陸仲亨自陝西歸,擅乘傳。帝怒責之,日:「中原兵燹之餘,民始復業,籍戶買馬,艱苦殊甚。使皆效爾所為,民雖盡鬻子女,不能給也。」責捕盜於代縣。平諒侯費聚奉命撫蘇州軍民,日嗜酒色。帝怒,責往西北招降蒙古,無功,又切責之。二人大懼。惟庸陰以權利脅謗二人,二人素戇勇,見惟庸用事,密相往來。嘗過惟庸家飲,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為多不法,一旦事覺,如何?」二人益惶懼,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軍馬。又嘗與陳寧坐省中,閱天下軍罵籍,令都督毛驤取衛士劉遇賢及亡命魏文進等為心膂,日:「吾有所用爾也。」太僕寺丞李存義者,善長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陰說善長。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惟庸益以為事可就,乃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倭,與期會。又遣元故臣封績致書稱臣於元嗣君,請兵為外應。事皆未發。會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帝怒,命償其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不許。惟庸懼,乃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謀起事,陰告四方及武巨從己者。 (選自《明吏·胡惟庸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召指的是徵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晉升,進用。 C.封事:原是奏疏體之一,百宮上奏機密事,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進,故稱封事,亦稱「封奏」「封章」。後來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說的表明的一種所謂的祥瑞符號。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胡惟庸,定遠人。在和州歸附太祖。後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書省參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選難覓,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設丞相。惟庸於是獨專中書省事務。 B.皇上認為惟庸有才幹,很寵信他。他為此當了多年獨相。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向皇上告發了他。惟庸於是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圖謀害徐達,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載券 14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0頁未讀,繼續閱讀

F. 2016年高二年級期末聯考試題數學答案

在文庫中找!!師解讀:2010年廣東高考(文綜)考試大綱2009-10-27作者:彭岳、朱雄輝來源:試題調研特約名師:彭岳、朱雄輝廣東高考十餘年來歷經多次改革,從「大文大理」模式、「3+X」模式、「3+綜合+X」模式到「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模式,2010年高考再「變臉」,以「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的模式呈現。一、2010年高考的「變」與「穩」(一)2010年高考,文科綜合試卷呈現形式試卷類型文科(政、史、地)綜合試卷分值政、史、地各100分(滿分300分)試卷結構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35題,滿分140分其中:地理為1—11題,分值44分歷史為12—23題,分值48分政治為24—35題,分值48分非選擇題:共6題,滿分160分其中:政治為36—37題,分值52分歷史為38—39題,分值52分地理為40—41題,分值56分(二)各學科的變化1.政治由政治單科獨立考試變為政、史、地三科合卷考試。選修由原來的選修2和選修3調整為現在指定選修3,且選修3的內容由原來的5個專題調整為現在的3個專題,其考試由原來的選做題調整為現在的指定選修必做題。政治分值由原來的150分調整為現在的100分,這意味著知識考查的覆蓋面將會縮減,其中對四個模塊的考查比例也發生了變化(生活與哲學模塊佔28%,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均佔27%,文化生活模塊的比例下降較多,只佔18%)。時事政治雖然列入考試范圍,但其考查方式和分量已經發生質的變化,考查方式由原來的純時事的記憶背誦到現在把時政內容融入具體的選擇題或非選擇題之中。2.歷史(1)因為2010年廣東高考改革,由考單科變為考文綜,歷史分值也因此由150分變為100分,且古代、近代、現代的分值比例由去年的約24%、約29%、約35%變為今年的約23%、約40%、約37%。(2)不再區分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所有的內容都是必考的。(3)與去年相比,刪去的內容見下表:刪除內容選修1梭倫改革、王安石變法、歐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選修2近代歐洲的民主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近代歐洲工人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選修4所有內容3.地理(1)考試內容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選修部分。其一,《旅遊地理》被《城鄉規劃》取代;其二,《環境保護》內容有較大調整;其三,《城鄉規劃》與《地理課程標准》要求不盡相同。環境保護在2009年《考試說明》基礎上刪除的內容①環境及環境問題的概念。②人類與環境的關系。③自然資源的概念和主要類型。④主要的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⑤非可再生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的利用現狀及其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的應對措施。⑥非可再生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人類的環保措施。⑦可再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所產生的問題、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⑧環境管理的概念、基本內容和手段。⑨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和全球合作行動。⑩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有的態度、擔負的責任和應採取的行動城鄉規劃在《地理課程標准》基礎上刪除的內容①中外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徵。②不同國家城市化過程的主要特點及其意義。③現代城市或村鎮的空間形態、景觀特色及其變化趨勢。④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⑤城鄉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護特色景觀和傳統文化所應採取的對策措施。⑥城鄉人居環境的基本評價內容,房地產開發的地理區位因素,居住小區的環境特點與結構功能。⑦文化設施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2)分值比例的變化(2010年的數值為占文科綜合試卷地理部分的比例)模塊2009年高考2010年高考自然地理30%左右約32%人文地理30%左右約68%區域可持續發展33%—34%選修模塊6%—7%(三)2010年高考的穩定性除了上面所列舉的變化外,2010年高考廣東文科綜合《考試說明》保持了較大的穩定性。2010年廣東文綜《考試說明》中對必修教材內容的要求與2009年廣東高考政、史、地三科《考試說明》完全一樣,這是其中「穩」的一面。另外,各學科「考核目標與要求」與2009年相比,也維持不變。精彩解讀,請參閱《試題調研》之《解讀2010廣東考試說明》。二、應對2010年高考,各學科復習備考策略(一)政治部分1.加大對時政內容的備考高度重視對時政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時政語言,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對時政內容的把握,要從單純的記憶背誦過渡到理解其基本涵義,把握其精神實質和核心思想上來。為此,考生要拓寬自己的學習空間,通過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渠道掌握時政信息,關注社會生活,把握時代脈搏,增強時政敏感度,關注國內外大事,特別是關心黨和國家現行的重大政治經濟政策的內容,了解時政熱點的來龍去脈,並練慣用學科知識多角度、多層次地去審視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加大對廣東特色內容的了解分析2008年和2009年兩年的高考試卷,最後一道大題都是取材於廣東省經濟生活方面的背景材料,且都是通過數據比較說明廣東省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雖然2010年廣東高考由單科政治向文綜政治轉變,但考查地方特色的傳統不會改變,有可能考查的角度是廣東的自主創新,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充分了解2010年廣東省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科學發展的原因和措施等。3.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路政治學科知識點繁多,要想准確記憶和理解這些知識點絕非易事。如果只重視對單個知識點的記憶,而忽視對教材知識體系的完整構建,是很難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這就要求考生找到一個能將教材知識點串聯起來的有效方法,把所有的知識點用大大小小的「紅線」串起來,即使是一個「獨立」的知識板塊,也應當將其作為知識網路中的一個單元進行記憶,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記憶的缺失和知識的遺忘,以便在高考有限的時間里迅速准確地提取知識,解答試題。4.加強典型例題訓練,學會准確審題政治試題一般由立意、情境、設問三部分組成,准確審題是解答好題目的先決條件。一些考生主觀題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審題能力不過關。選擇不同類型的典型題目加以訓練,是糾正思維偏差,提高審題准確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做選擇題時,首先,必須抓住立意,即找准其中心思想;其次,要突出關鍵詞,把握試題限定的范圍、角度;再次,閱讀選項時一定要閱讀完整,避免草率決定。一般來說,做選擇題,首先要排除錯誤選項;其次要排除與題意不相關的選項;最後要冷靜分析題干,推敲題乾的側重點,從而作出正確選擇。解答主觀題,建議考生先讀設問,後讀材料。考生出於習慣常常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遇到復雜的材料,容易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因此,考生要練習先讀題目設問,明確答題方向、目標,明確題目設定的解題角度(是要求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還是運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與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然後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以便提高答題的准確性。5.重視規范解題,強化書寫格式書寫不規范,卷面欠整潔或表述不當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考試得分。規范解題,首先要運用學科術語進行表述,呈現教材的相關基本觀點(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不可用隨意性很強的日常生活用語);其次要結合材料闡述,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要求;再次答案安排要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讓閱卷者一目瞭然;最後書寫要認真,段落要分明,且每一段的要點要前置。(二)歷史部分1.加強對增加的選修內容的訓練,將這部分內容融入到必修內容中,使知識更加系統。2.針對非選擇題所考查內容的時間跨度大、涉及的知識范圍廣的特點,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復習中加強同類知識的聯系,根據一些小的「主題」構建知識體系;二是認真研究全國和部分省市高考文科綜合試題中的歷史試題,尤其要注意這些試題中的「主題型」試題的特點,及時反思。3.模塊整合。《考試說明》規定的考試內容的編排方式,不是按《課程標准》的模塊形式進行編排,而是按古代、近代和現代的順序進行編排,並把原來獨立列出的選修內容融合到必修內容中去,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按通史的形式把所學知識整合在一起,做到「貫通古今、關聯中外」。4.關注廣東地方史。近代的廣東開放較早,面對列強的入侵,涌現出大批可歌可泣的歷史名人,如洪秀全、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現代的廣東,又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考在這一部分命題較多,如2008年考查了對康有為的評價、順德縣自然經濟的瓦解,2009年考查了梁啟超的民權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的責任內閣制等。5.逐步提升解題能力。做選擇題時,由於分值提高,不能掉以輕心,要有「得選擇題者得天下」的思想。首先要注意審題,看準試題限定的時間、空間范圍,設問的角度和題目結構,理解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注意題干當中有沒有否定條件和特殊要求;然後採用恰當的方法進行選擇,如排除法、優選法、比較法、逆推法等。做非選擇題時,首先要認真研讀材料,注意材料的出處,找出材料的關鍵詞,理解材料的真正意思,挖掘材料隱含的內容;然後根據設問思考是否運用了材料中的合理論據,解釋是否合情合理等。作答時要注意詳略得當,用詞准確,按照要點來回答,並盡可能多回答幾點,提高保險系數。(三)地理部分1.關注主幹知識,突破重難點。實行政、史、地三科合卷後,地理試題的題量由2009年的20道單選題、10道雙選題、7道綜合題(選修為二選一),壓縮到11道單選題、2道非選擇題。試題的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但考試范圍和內容並沒有壓縮(選修有較大調整)。這樣勢必讓考試內容更加集中在主幹知識上,因此最能體現地理學科特色和價值的內容,一定會成為2010年高考的重中之重。如經緯網地圖、等值線圖的判讀;日照圖的判讀與綜合運用;天氣系統圖的分析;氣候類型的判斷以及氣象災害與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水循環和水資源問題;地質構造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地理規律與生態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人類在資源、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人類活動(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空間格局的區位分析;城市化問題與城市規劃;區域國土開發與整治;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對這些問題應該以一定的知識為線索,進行逐一梳理和重新整合,採取專題訓練等方式,進行逐一鞏固和提升。2.加強能力專項訓練。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理圖表的分析、判讀,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題的主旨。近兩年的新課標地理試題在重視理解能力考查的同時,強化了對獲取信息能力、讀圖能力、表達能力的考查。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科素養是高考地理試題的主旋律。考查考生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科素養的試題可分為以下幾類。①分析原因類。這類試題考查考生分析原因,並區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能力和素養。②比較差異類。在比較地理事物時首先要找出其相同要素,如成因、特徵、分布等方面;其次,要從要素的具體內涵上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找出差異。③描述敘述類。准確描述一個地理事物,要從組成地理事物的各個要素,多角度、[HJ1.6mm]多層次、全方位地認識,做到認識事物准確,描述事物到位。④環境問題類。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以地理學的視角來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離不開訓練。要精選試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養成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重視廣東高考特色。歷年來,廣東高考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地理學科主要表現在:一是圖像新穎豐富。2007年廣東地理卷共有圖表32幅(個),2008年共有各類圖表28幅(個),2009年共有各類圖表27幅(個),2010年預計在10幅(個)左右。二是重視地理探究。自2005年高考以來,廣東地理試題至少會有1道帶有明顯的探究性。三是關注現實。每年的地理試題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如區域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糧食、生態、資源、能源等關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重大災害等熱點事件等。四是在題型上,往往在非選擇題中設置不定項選擇題。五是素材來源廣泛,不帶有某一版本教材的痕跡。這些成功的、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認可的「亮點」,不會隨著考試模式的變化而消失,只會在保持試題穩定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和優化。4.關注選修模塊的變化。2010年高考,調整最大的就是選修模塊。不僅用《城鄉規劃》取代了《旅遊地理》,而且在列入考試的內容上,也做出了重大調整(見「考試內容的變化」部分)。這種調整主要表現在,刪減了介紹、敘述、了解的一些非主幹知識;保留了分析、理解、運用的主幹知識;另外,不設置「二選一」形式的選做題,而是將選修和必修融合在一起,強調了選修與必修相關內容的聯系。因此,在復習中,我們要合理地處理選修與必修的關系,最好是將列入考試范圍的選修內容與相關必修內容合二為一,把二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梳理、訓練復習,使之融會貫通,而沒有必要將其割裂分化。例如選修6的「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就可以並入必修2的「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的復習之中。同理,必修1的「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必修2的「城市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選修4的「不同地理環境中,鄉村聚落的分布特點;商業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不同商業部門布局的特點與功能,城市環境問題的成因與治理對策」等內容就可以合並為一個整體,進行「城市」專題的復習。精彩解讀,請參閱《試題調研》之《解讀20廣東高考明年正式實施「3+文/理綜合」新模式。日前,2010年廣東高考的考試大綱說明正式公布,旋即引起廣大考生及家長關注。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怎麼考?考試的范圍有多大?考試題型如何?在未來的5個月內,考生應該如何摸准「復習脈絡」,打好文綜、理綜攻防戰?如何同時平衡「似變沒變,保持穩定」的語、數、英三科,贏取高考的最終勝利?對此,廣州一些教育專家建議,高考一模前,文綜、理綜的復習應安排「測試」與「知識鞏固」雙線進行。考綱變化明年高考取消X科選考科目2010年廣東高考的考試大綱說明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在原有的「3+文基/理基+X科」的基礎上,取消X科,變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新的文科綜合涵蓋了歷史、政治、地理3科,理科綜合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3科。新考科目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分值各為300分,考試時間各為150分鍾。其中,政治、歷史、地理在文科綜合中,物理、化學、生物在理科綜合中的權重都是一樣的,各100分。在考試時間上,2010年高考從原來的三天縮短為2天。其中,具體科目上語文150分鍾。文科數學/理科數學:120分鍾。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分鍾。外語(筆試):120分鍾。分數值變化,考試內容調整另外,在考試內容上,外語中的英語科考試顯著變化為,2010年筆試試卷包括聽力試題;2011年始筆試試卷不包括聽力試題,單獨進行聽說考試,筆試與聽說考試分別進行,參加英語科考試的必須參加筆試和聽說考試。據悉,因為文綜理綜學科分數值變化,其考試內容有所調整。據廣州市高考試卷調研資深教師曾靜恩透露,以地理為例,2010年地理科與2009年有三個顯著的不同,一是考試形式不同,由單科命卷改為分科命題三科合卷考查分值100分;二是命題內容變化,增加了城鄉規劃,與2009年X科地理相比,顯然內容擴大,考點減少了,備考內容要求更高;三是題型結構變化,選擇題30題減為11題(44分)全是單選題,非選擇題由4~6題減為2題(56題)。越秀區地理教研員郁華建議備考時,學生可以《國家課程標准》培養地理素養;以考試大綱強化綜合地理能力,以教材為基準,善於將初中區域地理作為背景和案例,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分析和解釋地理問題。應對策略文綜理綜:分四階段復習,各有側重對於首次引入文綜、理綜高考模式的廣東考生來說,面對高考考綱的變化,在未來5個月的復習時間中,應如何平衡5大考試科目的關系呢?對此,長期從事高考研究輔導的課外培訓機構英訊·理想教育學術總監康毅文指出,在未來5個月的復習中,學生應該合理分配時間,以熟悉文綜、理綜的考法、加強答題規范、訓練答題速度和節奏為重點,分四個階段備考復習:第一個階段是寒假結束前,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各大學校和學生在寒假結束前結束學科首輪復習。第二個階段是開學後到「一模」前。這個階段文綜、理綜的復習重點應安排測試與知識鞏固雙線進行。建議每次測試後,學生就進行針對性的復習,例如把每次模擬測試中的錯題挑出來做成「錯題集」,然後反復練習。由於文綜、理綜考試題目很靈活,建議考生復習時不要以記硬背為主。針對性的復習不是機械地做題,要學會分析錯題的原因:是理解題意錯誤?還是學科知識交叉聯系錯誤?還是技術上的,如運算,或知識識記環節上出現問題。這個環節的復習重點不是為了記住題目答案應付下一次考試,而是要從錯誤中學會運用方法技巧應對高考考試題目的變化,學會准確運用學科知識作答。第三個階段是「一模」到「二模」之間,這個階段學生應在導師的有效指導下,進行文綜、理綜的專題評講與總結歸納,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二模」與高考前,建議考生多做一些文綜理綜試卷,訓練答題速度與技巧,同時鞏固基礎知識。需要指出的是,雖然2010年廣東的新高考文綜理綜,不會像某些省份一樣對考生提出融合三門學科知識解題的思維能力要求,但難度將會體現在考試量的增加等方面。以文綜為例,明年高考命題閱讀量增加到6000~8000字,閱讀材料的大幅增加勢必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材料解構並提供答案。語數英:沖刺高分的希望比文綜理綜大據了解,由於今年是第一年考文綜、理綜,學生沒有過來人的經驗可借鑒。對此,長期從事廣東高考改革調研的熊嘉玲日前在高考考綱出爐說明會上指出,在高考整體備考過程中,考生不能輕視「似變沒變,保持穩定」的語、數、英三科。畢竟要在綜合科中獲取280分是有困難的,不能有隻依賴文綜、理綜拿高分的心理,語、數、英三大主科的分數一定要穩保。據悉,明年高考語文、數學、英語的考試是在往年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延續,在內容、范圍、題量、分值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考生在復習的時候有跡可尋,學校備考應考經驗也很豐富,考生沖刺高分的希望比文綜理綜大。2011年的大綱!!!!!!!!!!!!另據廣州市某示範性高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周老師介紹,幾年前他在湖北省工作,當時湖北省的高考,文綜、理綜是融合了三門學科的知識一起考試的,三科試題交叉排列,與過往的分單科考試的情況完全不同,學生在答題的時候需要頻繁轉換學科思維。周老師認為,當年,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因為把復習的重點都放在了文理綜的三科上面,忽略了三大主科,所以最終還是沒能考上理想的學府。從當年考了高分的同學的經驗中得出總結:文科學生若在語、數、英方面突出,是一個必勝的殺手鐧。尤其是數學,如果文科數學拿到140分或以上,升讀重本機會幾乎達到80%。而理科生的語、數、英突出,對於考取重點本科也非常有利。

G. 2016屆高三大聯考語文五 新課標卷答案圖片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標志性、概括性意義,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不過文明起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過程中的一個結晶。在文明形成過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體的表層結構,是文明的結果與呈現。支持表層結構進步與改變的,是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技術因素的發展——特別是導致集約化生產出現的關鍵性技術因素的突變,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礎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建立在其上的社會文化形態的形成。因此,技術因素在文明起源過程中,提供了原生動力,是文明起源的內因。技術因素、基礎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可以理解成驅動文明這輛馬車前行的兩輪,相互支持,互為表裡。從世界文明史發展的視野看,決定不同區域文明特質的常常是那些文明體的表層結構,而驅動文明馬車前行的技術因素在不同文明體中通過交流存在明顯互動性,存在著趨同現象。
和其他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成熟一樣,夏文明體的出現並非偶然,是外因和內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開始以來,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區匯集的步伐加快,使這里演變成文化的接觸與交融的漩渦地帶。整個公元前3千紀的下半葉數百年間,中原文明已經孕育了深層的變革,至2千紀初前後,夏文明誕生。
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頻繁匯集,更多學者不斷舉出南方以水稻種植文化的北傳和對黃河流域農業文化產生的深刻的影響來進行說明:源於中國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這一時期傳至中原,對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實際上,這些外來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區的社會變化更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來有學者立足於青銅技術的西東向傳播的史實,用「青銅革命」來概括這一時期社會的變化。
青銅技術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這是因為每一件青銅器都需要找礦、開礦、選礦、熔煉、設計、鍛造和鑄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銅器的產生就需要更復雜的程序,這無疑需要嚴密有效的基礎社會組織才能實現。其次是小麥,小麥是一種高產農作物,中原地區夏代或略早突然開始普遍種植的小麥,對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由於小麥是需要灌溉的農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積種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統對水源進行分配與調節。國際學術界曾站在水利資源分配的角度,探究過西亞兩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現的動因。可以推測相應的水利灌溉與水源管理知識體系的應用,與中原夏代文明機制的不斷成熟必然存在內在關系。牛羊類動物牲畜傳入中原內地對中原早期文明發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養傳入中原內地後,大大改變了當地傳統的以豬肉為主的肉食結構,豐富了人類的營養,增強了人類體質。
(摘編自劉學堂、李文瑛《史前「青銅之路」與中原文明》)
1.下列關於「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盡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標志性、概括性意義,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過程中的一個結晶,文明起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T程。
B.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技術因素的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礎社會結構的變遷和建立在其上的社會文化形態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層結構進步與改變的因素。
C.技術因素、基礎社會結構與文化變遷,是驅動文明這輛馬車前行的兩輪,相互支持,互為表裡,技術因素在文明起源過程中,提供了原生動力。
D.從世界文明史發展看,文明體的表層結構常常決定不同區域文明的特質,驅動文明車馬前行的技術因素在不同文明體中,從各不相同逐漸趨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中原文在幾百年間孕育了深層的變革,2千紀初前後,夏文明誕生,夏文明體的出現並非偶然,是外因和內因交互作用的結果。
B.西方文明因素從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開始向中原地區匯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區演變成文化的接觸與交融的中心地帶。
C.源於中國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紀下半葉傳至中原,對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學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銅革命」來概括的,以為青銅技術的西東向傳播為主要表現之一的外來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區社會革命性的變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每一件青銅器都需要找礦、開礦、選礦、熔煉、設計、鍛造和鑄造等系列T序,如果是合金,T序更為復雜,這需要嚴密有效的基礎社會組織才能實現。
B.中原地區夏代或略早突然開始普遍種植高產農作物小麥,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之一。小麥的大面積種植使公共管理系統對水源進行分配與調節。
C.從水利資源的分配與西亞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現的關系,可以推測水利灌溉與水源管理知識體系的應用,與中原夏代文明機制的不斷成熟有關系。
D.牛羊人工畜養傳人中原內地後,大大改變了當地的肉食結構,豐富了人類的營養,增強了人類體質,對中原早期文明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 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學顏,字子愚,肥鄉人。登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遼撫李秋免,大學士高拱欲用學顏,或疑之,拱日:「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侍郎魏學曾後至,拱迎問日:「遼撫誰可者?」學曾思良久,曰:「張學顏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
遼鎮邊長二千餘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鄰敵。官軍七萬二千,月給米一石,折銀二錢五分,馬則冬春給料,月折銀一錢八分,即歲稔不足支數日。自嘉靖戊午大飢,士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未復全盛之半。繼以荒旱,餓莩枕籍。學顏首請振恤,實軍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戰馬,信賞罰。黜懦將數人,創平陽堡以通兩河,移游擊於正安堡以衛鎮城,戰守具悉就經畫。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撫順,守將賈汝翼詰責之。果益憾,約諸部為寇,副總兵趙完責汝翼啟釁,學顏奏曰:「汝翼卻杲饋遺懲其違抗實伸國威苟緣此罷斥是進退邊將皆敵主之矣臣謂宜諭王杲送還俘掠否則調兵剿殺毋事姑息以蓄禍。」趙完懼,饋金貂,學顏發之,詔逮完,而宣諭王杲如學顏策。諸部聞大兵且出,悉竄匿山谷。果懼,十二月約海西王台送俘獲就款,學顏因而撫之。
時張居正當國,以學顏精心計,深倚任之。學顏撰會計錄以勾稽出納。又奏列清丈條例,厘兩京、山東、陝西勛戚莊田,清溢額、脫漏、詭借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餘萬頃。民困賠累②者,以其賦抵之。自正、嘉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學顏有力焉。學顏八疏乞休,許致仕去。卒於家。

閱讀全文

與語文試卷2016年聯考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