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07南京語文中考試卷及答案
語 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8頁,共120分,其中書寫分3分;考試時間120分鍾。
2.答案一律用鋼筆或圓珠筆(藍色或黑色)寫在答卷紙上,不能寫在本試卷上,標「▲」處表
示此處的答案應寫在答卷紙上。
一(23分)
1.用課文原句填空。(10分)
(1) ▲ ,可以為師矣。(《論語》)
(2) ▲ ,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3)先天下之憂而憂, ▲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5)枯藤老樹昏鴉,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海日生殘夜, ▲ 。(王灣《次北固山下》)
(8)沉舟側畔千帆過,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9)填寫含「花」字的詩句。
鮮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錢塘湖,為「 ▲ 」的景象深深陶醉。
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飛雪在岑參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
「語文之旅」綜合性學習開始了,請你隨我們到下列站點參加活動。
【字詞苑】
2.下面是小華寫的一段讀書感言,請給文稿中的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避開xudn囂,拋開煩惱,獨自享受溫馨的書香,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書猶如浩瀚無邊
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澎湃。我彷彿是大海里的一葉扁舟,欣賞著變huan奇異的
風景,感受著人生的樂趣。
溫馨(▲) 澎湃(▲)xuan ▲囂 變huan ▲
【辯論台】
3.小文主持了一場「我看漢語魅力」辯論會,正方反方激烈交鋒。
正方:漢語魅力無窮。同樣一組詞語,按不同順序組合,就能表示多種多樣的意思。目前,
在亞洲、歐美許多國家,一股漢語學習的熱潮正隨著中國對外影響的擴大而日益膨脹,漢語必
將成為全球的強勢語言。
反方:漢語的魅力在消退。①漢語中有些同音詞、同義詞混淆難辨,造成聽讀障礙,影響我
們的學習興趣。②目前,許多幼兒園開了識字課,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不利於幼兒快樂成
長。③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外語的強勢地位越來越突出。因此,漢語的魅力之光逐漸
暗淡了。
(1)正方辯詞的畫線句中有一個詞語使用不當,應把「▲」改為「▲」。(1分)
(2)反方辯詞中的第▲句(只填句子序號)不能證明反方觀點。(2分)
【表演廳】
4.小剛策劃本組同學表演一場「水滸戲」。
京劇表演中,常用臉譜象徵某種人物形象的特點。下面這張黑臉譜常用來代表強悍、勇
猛,sJ-,N打算用它來扮演下面備選的《水滸》人物。你認為這張黑臉譜最適於扮演 ▲ ,因
為¨從 ▲ 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強悍、勇猛。(3分)
【探究宮】
5.小方搜集到下面一個有意思的圖表,並和大家一起進行了探究。他說:「從圖表中可以看出,
隨著事業成就由小到大,記憶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創新能力對
事業成就的重要性也發表了一點看法,你說:「從圖表中還可以看出, ▲
▲ 。」(3分)
二(44分)
(一)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6—10題。(15分)
【古詩閱讀】
6.閱讀曹操《觀滄海》中的詩句,按要求回答問題。(3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1)前三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 ▲ 」寫的是動景,「 ▲ ,,
寫的是靜景。(1分)
(2)後兩行詩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2分)
【古文閱讀】
【甲】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
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
馬鞍,倒立馳騁。年二十餘,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①之而不為報。永乃發
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幹。帝每嘆日:「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傳》
註:①[讓]責備。 ②[露布]公開的文告。
7.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蒙辭以軍中多務 不辭而別 8.自以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尋根問底 D.涉獵經史,兼有才幹 品學兼優
8.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2分)
A.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
C.策之不以其道 D.願陛下親之信之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2分)
(2)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 ▲ (2分)
10.根據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第(1)(2)兩題任選一題作答,第(3)題必答。
(4分)
(1)呂蒙在短時間內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麼?(2分)
▲——
(2)傅永為什麼能夠「發憤讀書」?(2分)
▲——
(3)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2分)
▲——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1—15題。(13分)
在節日里徜徉
①有的日子,值得L41']慶祝它,紀念它,這就是節日。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里,節日就像
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境,把情緒調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放。
節El,給平淡的日子打上一個漂亮的領結。有了節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②有些節日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它們的意義不同尋常。因某一年的某一天發生了一件
意義深遠的重大事情,一個本來很平常的日子,便成為365天里的一個亮點,具有巨大的穿透
力和輻射力。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發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其
後的一個多月里,運動迅速席捲中華大地,5月4 E1這個El子後來成為青年節,打上了愛國精
神的烙印。又如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了,lO月1日這個日子從此成為國慶節,凝聚了揚眉吐氣的中華民族新生與振興的希望。這
類具有重大意義的節日,為人們提供了一年一度舉行慶典的緣由。每逢這些節日,人們或舉行
盛大的聚會,或召開庄嚴的大會,或舉辦載歌載舞的晚會,用以歌頌人民、禮贊祖國,充分感受
節日的分量和意義。公共場所則彩旗招展,彩燈高懸,呈現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這些
慶典,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回眸和眺望的機會,成了人們保持意義記憶的一種基本方式,更是人
們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③有些節日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色彩。它們從歷史煙塵中逶迤而來,浸滿了豐厚的
文化意蘊,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彌散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那霏霏細雨,浸濕了祭祖懷親的心緒,使中華歷史長卷籠上一層淡淡的哀思。端午節
從汨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粽葉式的青
節,千家萬戶共享一輪明月,吃月餅,敘家常,念親人,表達濃濃的祝福和思念,成為每個家庭最
溫馨的生活亮點。「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節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們
心靈深處的情緒在這時得到徹底爆發。燈籠、爆竹、春聯成了節日的經典形象,絢麗的色彩和
歡慶的聲浪使春節盡情綻放。圍繞著辭舊迎新的喜慶主題,各地衍生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
歡慶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著春節氣氛。其中,南京的金陵燈會就頗為有名。金陵燈會始於
六朝,盛於明清,延續至今。現在的燈會集中在夫子廟舉辦,自春節始,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
④人的生命之樹綴滿了節日的彩燈。有些節日不具有公眾性而具有個體性,只屬於你自
生命的刻度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命的加減法規則越來越明晰而透徹了。婚慶日,也是隸屬
於你的特殊日子,它是婚姻的里程碑。因為婚姻里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有太多的跌宕起伏,這
婚姻的常青樹,使婚姻充滿盎然的綠意。這些個體性節日也許不像公眾性節日那樣有確切的
指向和鮮明的主題,但它們依然蓬勃在你的生命家園里,不管你珍視還是遺忘,它們總是按時
來按時去,腳步匆匆而踏實,使你的生命豐滿起來。
11.閱讀全文,根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3分)
12.用自己的話概括②段的主要內容。(2分)
13.閱讀③段中的畫線句,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端午節從汨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
① ②
粽葉式的青綠。
(1)分別寫出句中隱含的歷史故事和傳統習俗。(2分)
歷史故事: ▲ (1分)
傳統習俗: ▲ (1分)
(2)從①②兩處域線詞語中任選一處,作簡要品析。(2分)
對(▲)處簡要品析: ▲
14.③段中寫春節的部分提到南京的金陵燈會,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分)
▲
15.「節日,給平淡的日子打上一個漂亮的領結。」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這句話意思的一項是
( ▲ )(2分)
A.每逢這些節日,……公共場所則彩旗招展,彩燈高懸,呈現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
象。
B.中秋佳節,千家萬戶共享一輪明月,吃月餅,敘家常,念親人,表達濃濃的祝福和思念,
成為每個家庭最溫馨的生活亮點。
C.若干年前的這一天,時間老人認領了你,你從此來到莽莽天地問面對塵世的快樂和憂
傷。
D.婚姻的進程伴隨了歲月的風霜雪雨,但婚慶日始終是婚姻的常青樹,使婚姻充滿盎然
的綠意。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21題。(16分)
城市農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幾年前一個深秋的清晨,他挑著兩個圓滾滾的蛇皮袋,踏
上了開往城市的班車。舅舅在那裡替人夯基、打樁、拉板車、搞裝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還
是砌牆抹灰。一個半拉子泥工的漿砌技術毫不遜於那些泥匠師傅,他過硬的基本功得益於家
里砌牛欄廁所時的自我實踐。身高只有1.6米,體重不過l00來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發
電機,彷彿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飯,而是烏黑的煤。他一肩能扛兩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
平方米的牆,一板車能拉500多塊磚。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強稱得上是一個小學畢業生。他深知沒有文化的苦,下決心培
養孩子。如今,三個孩子一個在江西農大讀書,兩個在縣城上中學,這在農村可是相當少見的。
舅舅的負擔自然是夠重的,每年得交一萬多元的學費。好在孩子們懂事,他們一邊在課堂上讀
著朱自清的《背影》,一邊想念自己當民工的父親。他們幾乎不花零用錢,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
要耗費的體能蓄積起來和思念一同寄給父親,同時用優異的成績來贏取獎學金,以此默默地幫
著父親。這些,使長年在外用苦力掙錢的舅舅欣慰無比,也使他更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孩子在
知識面前失去尊嚴。
③來到城市,他從一幢高樓到另一幢高樓,白天和工友們在蛛網似的腳手架上出沒,宛如
一隻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將身體附著在網上;夜晚把自己勞累了一天的身子卷進棉被,形如一
節橫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後在夢中展開對故鄉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沒有回家過年。在農村和城市這兩塊地里,他各有收獲:前者收獲的是
每畝一千多斤的糧食,但付出的是種子、化肥、農葯等不低的成本;後者收獲的是每月近千元的
現鈔,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潤」可觀,但高空作業,難免有風險。顯然,舅舅還是從城市
這片莊稼地里看到了更多豐收的希望。春節留守在城裡工地,省下了一筆回鄉的路費,寂寞自
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電視機前,把節目看了一遍又一遍。當他看到今年春節
晚會上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朗誦《心裡話》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淚水。
⑤站在高空展讀大地的容顏,城市越來越高大,而故鄉卻越來越渺遠。潛意識里,舅舅試
圖從城市與鄉村所形成的夾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運。他從這個夾角中看到了什麼?或許
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華,當然還有一種失衡的感恩。但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留在每一塊磚每一
片瓦每一扇窗上的體溫。我想告訴你,一塊光潔無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雙粗糙斑駁的手來打
磨;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勞朴實的人來建造。一座城市因為有無數雙這樣的
手、無數顆這樣的心、無數個這樣的人而倍感溫暖。我的舅舅就是這樣一名如候鳥般轉徙於城
市和鄉村的普通的農民工。他有時想到自己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及有些人揮霍掉的一頓飯錢,
內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個孩子的未來,又不由得寬慰起來。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電話,說今年又不能回家過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勞動所得一萬元錢•
要我轉交給他家裡。從銀行出來,我感覺手上的一沓鈔票特別重,並且有種濃重的潮濕感,仿
佛一捏就能滲出汗來。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頭有一個滿身灰塵,大口嚼著開花饅頭的農民工與你擦肩而
過,請你一定要在心裡微笑著對他說聲:「辛苦了!」
16.如果把本文標題改為「我的舅舅」好不好?為什麼?(3分)
▲ 一
17.②段寫道:「他們一邊在課堂上讀著朱自清的《背影》,一邊想念自己當民工的父親。」孩子們
為什麼會在讀《背影》時想到自己的父親?(3分)
▲——
18.閱讀下面句子,聯繫上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3分)
(1)④段:舅舅還是從城市這片莊稼地里看到了更多豐收的希望。
舅舅「豐收的希望」有哪些?(2分)
—— ▲——
(2)⑤段:一塊光潔無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雙粗糙斑駁的手來打磨。
這句話里「光潔無瑕的美玉」用來比喻什麼?(1分)
▲一一————
19.④⑤段的畫線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們所表達的意思矛盾嗎?為什麼?(2分)
(1)後者收獲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現鈔,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潤」可觀
(2)他有時想到自己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及有些人揮霍掉的一頓飯錢
▲
2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①段中「彷彿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飯,而是烏黑的煤」一句,表現了舅舅飲食惡劣,生
活艱難。
B.④段寫「近3年,舅舅都沒有回家過年」,這是因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設,無暇顧及自
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覺「鈔票特別重」,「一捏就能滲出汗來」,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
工的艱辛和家庭責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於表現城市和農村不可分割的關系,肯定城市建設帶動了農村經濟的飛
速發展。
21.閱讀④段中下面這句話,結合鏈接材料揣摩舅舅當時的心理,完成後面的填空。(3分)
當他看到今年春節晚會上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朗誦《心裡話》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淚水。
【鏈接材料】
要問我此刻最想說什麼,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爸爸。因為,媽媽把城市的馬路越掃越
寬;因為,爸爸建起了新世紀的高樓大廈。
別人與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裡的小朋友一樣,都是中國的娃,都是
祖國的花。
(摘自2007年央視春節晚會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朗誦的《心裡話》)
舅舅流下了 ▲ 的淚水,因為他 ▲
三(50分)
22.常言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人家的鑰匙開不了自家的門。在感受快樂,與人溝通,探索奧
秘,克服困難,實現理想等過程中,人們終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和方式。相信吧,總有
一把鑰匙屬於自己!
請以「總有一把鑰匙屬於自己」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600
字。
書寫(3分)
南京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一(23分)
1.(10分) (1)溫故而知新 (2)一鼓作氣 (3)後天下之樂而樂 (4)會當凌絕頂 (5)小
橋流水人家 (6)煙籠寒水月籠沙 (7)江春人舊年 (8)病樹前頭萬木春 (9)亂花漸
欲迷人眼 千樹萬樹梨花開(每句l分,有錯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2.(4分)xin pai 喧 幻(每處l分)
3.(3分)
(1)「膨脹」改為「高漲」。(1分)
(2)②(2分)
4.(3分)李逵(1分);沂嶺殺四虎、江州劫法場、打死殷天錫、元夜鬧東京、扯詔謗徽宗等。(能
簡要點出一個相關事例,體現李逵強悍、勇猛的特點即可)(2分)
5.(3分)示例:①無論事業成就如何,理解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是基本不變的。②隨著事業成
就由小到大,創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寫出任何一點,意對即可)
二(44分)
(一)(15分)
6.(3分)
(1)動景: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靜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動景靜景
各寫一點即可,寫錯一處本題即不得分)(1分)
(2)有助於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意對即可)(2分)
7.(2分)D .
8.(2分)A
9.(4分)
(1)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2分)
(2)有個友人寄給他一封信,他卻不能回復。(2分)
10.(4分)
(1)呂蒙認清了學習的重要性;刻苦學習。(意對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意對即可)(2分)
(3)他們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將、武夫);認識到讀書意義後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
人的長進。(意對即可)(2分)
三(5fl分)
(一)作文評分要求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評分程序是:整體評定基礎等級;37分以
上(含37分)的作文再評定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從內容、表達、結構三方面評定作文類別。
\項 目
\
卷類\
\
內 容
表 達
結 構
一類卷(50—43分)
中心非常明確,內容具
體充實。思想健康,感
情真摯,觀點正確。 文體規范。
語言通暢。
無病句。 結構完整。
條理清楚,
分段恰當。
二類卷(42—35分)
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思
想健康,觀點正確。
文體規范。
語言通順。
病旬少(1—2句)。 結構完整。
條理較清楚,
能夠分段。
三類卷(34—27分)
中心較明確,內容較具
體,觀點基本正確。
文體基本規范。
語言尚通順。
病句多(3—4句)。 結構較完整。
條理尚清楚,
分段不恰當。
四類卷(26—18分)
中心不夠明確,內容不
夠具體,觀點有偏差。
文體不夠規范。
語言不通順。
病句多(5—6句)。
不成篇。
五類卷(17分以下)
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
體,觀點不正確。
文體不合規范。
語言極不通順。
病句很多(7句以上)。
不成篇。
2.發展等級:發展分不超過7分,以下四條具備一條即可得發展分。
①主題深刻;②選材精當;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點創新。
(二)作文評分常規要求
1.錯別字每三個扣l分,重現的不計,最多扣2分。
2.標點符號錯誤較嚴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數每少50字扣l分,最多扣2分。
4.作文總分不得超過50分。
書寫(3分)
字跡清楚(1分);書寫工整(1分);卷面整潔(1分)。
⑵ 中考語文試卷全國卷及答案
寧波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題 拘 飄 暢(2分。(原句缺主語,去掉兩個「對於」。)(2)面對中考,青春女孩認真思考過,
⑶ 近期中考語文試卷
2010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語文試題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用正楷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喜歡書吧,她是zhì huì的錦囊,力掌的yuán quán,精神的家園! 2.用古詩文原句填空。(①一④題必做,⑤⑥兩題選做一題)(6分) ①老驥伏櫪, 。(曹操《龜雖壽》) ②晴空一鶴排雲上, 。(劉禹錫《秋詞》)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 ,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中「 , 」兩句,成為遠 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⑥上海世博會以博大的胸懷喜迎八方賓客,正所謂「 , ?」(《(論語)八則》) 3.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3分) ( ) A.如今的濱江新城,交通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人民安居樂業。 B.青年人要多讀書,勤思考,並以積極的姿態投身沸沸揚揚的新生活。 C.季羨林先生學富五車,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學界泰斗」。 D.南通擁有紅木雕刻、板鷂風箏等一大批令人嘆為觀止的傳統工藝品。 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4分) 書湖陰先生①壁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②送青來。【注釋】①湖陰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時的鄰居。②排闥:推開門。 ①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②請你展開合理想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兩山排闥送青來」所表現的畫面具體地描述出來。(2分) 答: 5.某班級創辦了一個「文學泡泡」網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問」兩個欄目的點擊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請你做以下兩件事。(8分) ①「泡泡拍」將拍賣著名文學作品中的三樣物件,請你選擇其中一件,寫一段廣告詞。 (要求:緊扣原作,明確物件與人物的關系及作用)(4分) 金箍棒(《西遊記》) 人力車(《駱駝祥子》) 綠色禮服(《最後一課》) 『 示例:鵝毛扇(《水滸傳》)——人稱「小諸葛」的吳用,輕搖著這把鵝毛扇,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 ②「泡泡問」里有兩個主題帖,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帖子回復。(要求:觀點明確,並簡述理由)(4分) 主題帖一:能否說《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個粗人? 主題帖二:如何看待《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離家出走的行為? 回帖: 二(60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8題。(12分) 改造火星 ①我們能把火星變成地球嗎?能將火星凜冽寒冷、空氣稀薄的地表轉化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球環境嗎?如果能,我們應該怎樣做? ②有證據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經使火星的氣候變得溫和,有一段時間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著二氧化碳,在凍結的泥土和極地冰蓋中還可能存在著水。 ③爹美國宇航局的行星科學家克里斯?麥凱表示,將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 ④麥凱說:「人類所做的工作只是將火星的氣候變暖,然後撒下孕育生命的種子。」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已經知道讓行星變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氣層中添加一些溫室氣體。全氟化碳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氣中的成分合成獲得,然後將它釋放到大氣中。這會使整個行星變暖,接著它們就會釋放出冷凍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會促使溫度升高,從而將大氣壓力增加到能讓液態水流動的程度。 ⑤與此同時,威斯康星大學的植物學家詹姆斯?格雷厄姆說,通過這種方法,人類就可以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首先在火星的南極地區會生長出細菌和地衣類植物,之後會出現苔蘚類植物,一千年或更長時間後會長出紅杉樹,再經過幾千年的時間,長成的森林會逐漸釋放出更多的氧氣。 ⑥當前,實現該計劃的時間尚待商榷。美國一個由白宮指定的討論組最近建議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嘗試一下,而現在,我們還無法估算出,要將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變成地球一樣的綠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費用。 (選自《科學之友》,有刪改) 6.閱讀全文回答:人類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麼?(4分) 目的: 方法: 7.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著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刪去?為什麼?(4分) 8.近年來,人類加快了探測火星的步伐,然而對改造火星計劃的可行性,還存在著爭議。你認為改造火星的計劃是否可行?請依據文中內容,說說你的看法。(4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1題。(14分) 敬重「里子」 張峰 ①愛因斯坦尚未成名時,在紐約大街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見他衣著寒磣,便不解地問道:「你怎麼穿得這樣破舊?」愛因斯坦笑了笑,說:「反正這里沒有人認識我。」幾年後,愛因斯坦成了科學界的大名人,他又遇見了那位熟人。對方上下打量了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驚訝地問道:「你怎麼還穿得這么破舊?」愛因斯坦依然笑了笑,說:「反正這里的人都認識我。」 ②好一個「反正這里的人都認識我」!沒有誰比20世紀的科學泰斗愛因斯坦更有資格說這句話了。這句話的潛台詞是:這里的人都知道我了,他們不會以衣帽取人,絕不會因我穿得寒磣而小看我。愛因斯坦無疑是一個深知「里子」重要性的人。 ③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里子」和「面子」。對一個人來說,長相服飾是「面子」,精神品格是「里子」;名譽地位是「面子」,學問水平和對社會的貢獻是「里子」。愛因斯坦的確沒有光鮮的「面子」,可正是因為他把打造光鮮「面子」的時間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里子」的塑造上,他才得以成為一個讓全世界都敬仰的科學巨人。正是尊貴無比的「里子」,使他穿越蒼茫時空,成為後世楷模。 ④然而,在當今這個越來越看重包裝的時代,許多人把「面子」當成了第一追求。他們渴望的是展現在人前的一身光彩和榮耀,他們企求的是他人艷羨的目光和狂熱的喝彩。為此,他們不惜耗費自己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有光鮮的衣履,有奢華的享受,有令人炫目的身份和地位…… 總之,他們的「面子」可能十分榮耀,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虛,他們的學問領域一派荒蕪,他們的心眼裡除了自己還是自己。這種表裡不一的人,只是包裝時代泛起的泡沫,絕不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英。 ⑤苦心謀求「面子」的光鮮,不如下苦功去培育過硬的「里子」。因為,對於個體來說,過硬的「里子」是他屹立人間的支柱;對於社會來說,過硬的「里子」是人類進步的基石。 ⑥朋友,學會敬重他人和自己的「里子」吧! (選自《現代青年》,有刪改) 9.文章從愛因斯坦的故事寫起,有什麼作用?(4分) 答: 10.作者在第③段中說,尊貴的「里子」能使人穿越蒼茫時空,成為後世楷模。請你再舉一個例子,證明這個觀點。(4分) 答: 11.某班曉光同學最近一味追求名牌,把很多精力花在對自己的「包裝」上,認為這樣才夠「酷」。請你結合本文內容,對他進行勸告。(要求:稱謂明確,觀點正確,語言得體,50字左右)(6分)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5題。(16分) 好雨隨風喬忠延 ①畫家說,春雨是春天的顏色。 ②詩人說,春雨是春天的歌聲。 ③小時候我則認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養人。它飄落到哪兒,哪兒就滋潤了,鮮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顯出了生機。 ④春節過後,人們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卻總是不來。天不再像年前那樣灰濛蒙的,變得藍藍的,空空的,那麼高,那麼遠,不見一線雲絲絲。看看風,還是西北風,雖然稀少了,勁小了,卻仍然硬硬的,乾乾的。 ⑤太陽暖暖地照著,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軟了,踩上去面團似的,河邊、泉邊更是軟得淌水,水漬漬的,走過去會粘住鞋子。 ⑥沒幾日,地皮不再軟了,像往常一樣瓷實,不粘鞋子,不陷車子了。風依然吹著,太陽依然曬著。暖和多了。又過了幾日,路上裂開些小縫縫,人來車往,表面上的那層土就離了地皮,土越積越厚,越碾越細,踩上去和冒煙的一樣,褲腿上濺得花花點點的,都是塵土。 ⑦田裡的麥苗早渴了,泛黃了,沒有了先前的精神頭。澆地的人多了,水流進田裡,「滋——滋——」地響,還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著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著,進了田卻慢慢地爬,比旦頭爬得還要慢。田澆過了,人們仍然盼著落雨。說是澆過的地,土會變硬,下些雨土才會酥些,麥苗長得才起勁。 ⑧雨來了,突然『間就下起來了。是夜裡來的。待人們知道下雨的時候,雨早淅淅瀝瀝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從被窩里撐起身子,趴在窗檯上,掀起窗簾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於是,忽然想起昨目後晌太陽落在了雲里,風也是東南風,還潮潮的。接著又倒頭睡下,夢里也就多了幾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飯不會起來。 ⑨雨來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還滿是烏黑的雲團。端上碗吃早飯,雲變得絲絲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飯擦嘴時,雲就散了,太陽露了臉,鮮亮鮮亮的。(B)天空如剛擦過的塑童二沒有一點塵色;地上如剛落筆的圖畫,到處洇①著水色。人們的心裡也像剛沖洗過的一樣清爽,臉上笑成了花。 ⑩田裡泥了,無法幹活,仍有人踩著泥到田頭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聲來。 (選自《中國散文選》,有刪改) 【注釋】①涸(yīn):向四處散開或滲透。 12.作者寫「雨來了」之前,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筆墨寫人們「眼巴巴地」盼望春雨?(4分) 答: 13.作者筆下的春雨有什麼特點?(4分) 答: 14.請從文中畫線的A、B兩句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寫出它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效果。(4分) 我選( )句,賞析: 15.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結合《好雨隨風》一文筒摹闡率:三位作家在描寫春雨時,表達了怎樣一種基回睜博卡不?(4分)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朱自清《春》) ②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季羨林《聽雨》) 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嚴母教讀》),完成16—20題。(18分) 記母教銓①時,組綉紡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②,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 」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卧焉。諸姨嘗謂母曰:「妹一兒也,何苦乃爾?」對曰:「子眾,可矣;兒一,不肖,妹何托焉!」 (選自《鳴機夜課圖記》) 【注釋】①銓:蔣士銓,清代詩人。②夏楚:這里是責打的意思。 16.用斜線(/)給下面文言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4分) (1)擁被覆雙足 (2)妹何托焉 17.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畢陳左右( ) (2)兒怠,則少加夏楚( ) (3)至夜分( ) (4)諸姨嘗謂母曰( ) 18.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1)令銓坐膝下讀之。譯文: (2)銓張目視母面。 譯文: 19.請簡要闡述文中母親兩次流淚的不同原因。(2分) 第一次流淚是因為 第二次流淚是因為 20.文中母親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認同?談談你的看法。(4分) 答: 三(65分,其中含寫字5分) 21.請以「讓我悄悄地告訴你」為題目,寫一篇文章。(65分) 要求:①要寫出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書寫要正確、規范、美觀。 2010年南通市中考語文答案 1.智慧源泉解析:此題考查常用字的讀音識記和字形的書寫能力。比較簡單,平時注意積累即可。 2.①志在千里②便引諍隋到碧霄③似曾相識燕歸來④長風破浪會有時⑤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解析:①一④為一般性默寫填空。注意②「霄」不要誤寫為「宵」;③「識」「燕」不要誤寫為「似」「雁」。⑤⑥為理解性默寫填空,完成時,應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⑤抓住題干中的「深情厚誼」;⑥抓住題干中的「博大的胸懷喜迎八方來客」。書寫時,注意⑤的答案「天涯若比鄰」中的「涯」不要誤寫為「崖」。 3.B解析:此項中的「沸沸揚揚」是指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這里用來形容新生活,不合適。 4.①表達了詩人閑居時恬淡的心境和對田園山水風光的喜愛之情。 ②示例:推開門,兩座鬱郁青青的山巒殷勤而急切地撲人眼簾,滿眼翠綠,令人心曠神怡。(將「兩山排闥」理解成「兩山像推開門一樣」亦可) 解析:①考查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和把握。閱讀詩歌後,我們可以讀到詩歌所描寫的都是田園景色,茅屋、花木、水田、山。從中,我們可以判斷出該詩抒發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②考查對詩句內容的把握。根據注釋,可以知道「排闥」是「推開門」的意思。另外,題目要求答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所以完成時,要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 5.①示例:金箍棒——「齊天大聖」孫悟空,揮舞這把金箍棒,橫掃妖魔鬼怪,打通取經之路。 人力車——就是這輛人力車,祥子為了生計,曾拉著它在烈日和暴雨下「拚命」。 綠色禮服——這是韓麥爾先生在特殊的日子裡才穿的一件漂亮的禮服,它見證了韓麥爾先生一腔愛國深情。 ②【主題帖一】示例:我認為魯智深不是一個粗人。他拳打強占民女的鎮關西,是伸張正義的俠義之舉。 我認為魯智深是一個粗人。他路遇不平,不是訴諸官府,而是魯莽沖動,拳腳相加。 【主題帖二】示例:我認為湯姆離家出走是可以理解的。這是對教會學校枯燥無味的生活的反抗,符合兒童喜歡幻想、喜歡歷險的天性。 我認為湯姆離家出走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他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也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解析:①考查了對名著內容的把握。完成時,可根據示例,先寫出該物件的使用者,然後寫出該物件的作用。②同樣考查了對名著內容的把握,但是與上題的角度不同,是從對人物及其行為認識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判斷。具體作答時,要求觀點鮮明,也就是要對人物或人物的行為作出判斷,然後再進行分析。比如主題帖一,首先應作出判斷,是粗人或不是粗人,然後再結合魯智深的具體行為進行分析。 6.目的:將火星凜冽寒冷、空氣稀薄的地表轉化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球環境(把火星變成地球環境)。方法:將火星的氣候變暖,然後撒下孕育生命的種子。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時應首先找到依據。目的的依據在第①段中,方法的依據在第④段中。仔細閱讀,即可得出答案。 7.不能刪去。如果刪去「可能」,就說明火星上一定存在著二氧化碳,這與事實不符。 解析:此題考查了對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特點的把握。完成時,一般可分為三步:①對加點詞語進行解釋,「可能」表示猜測;②進行具體說明,去掉「可能」,說明火星上一定存在著二氧化碳;③如果去掉,就與實際不符,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關鍵是前兩步。 8.示例:①可行。因為有證據表明,火星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具備改造成地球環境的條件;此外,人類已經知道讓行星變暖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②不可行。因為關於火星上存在二氧化碳和水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可能,再有,實現計劃的時間尚待商榷,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嘗試的結果不得而知,需要多少費用也是一個未知數。 解析:此題看上去很復雜,但實際上還是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具體完成該題時,首先應確定改造火星的計劃可行還是不可行,然後在文中找到具體的語句作為理由。 9.文章從愛因斯坦的故事寫起,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敬重里子」的話題(或:同時作為一個事實論據論證了中心論點) 解析:作為一篇議論文,愛因斯坦的故事肯定是作為一個論據證明本文的中心論點的,其次,它出現在議論文的開頭,所以起到引出本文論題的作用,另外議論文本身很枯燥,引用故事,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l0.示例:①居里夫人,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提煉出了鐳這種放射性元素。 ②諾貝爾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掖後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 解析:此題考查了補充論據的能力。答題時要注意:所舉的應該是前人的事例;要寫出「里子」的特點和含義,「里子」是學問水平和對社會的貢獻;要寫出對後人的影響。 ll.示例:曉光,一個人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對自己的「包裝」上,不是太好。因為光靠面子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只有有了博識的學問和對社會非凡的貢獻,才會贏得大家的尊重。 解析:此題結合文章內容,考查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完成時,首先要有稱謂,勸告時只要圍繞「真正的『酷』來自內在的精神品格(內涵、修養、品德)」或「真正的『酷』來自學問水平」等適當闡述即可。語言要得體,語氣委婉。 l2.作者花那麼多的筆墨寫人們「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是為下文寫春雨來後人們的喜悅心情作充分的鋪墊,突出了春雨對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 解析:此題考查了對寫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眼巴巴地」盼望春雨,表現了人們盼望雨來的急切心情。而下文有語句來渲染這種心情,所以是為下文寫這種急切的心情作鋪墊。 l3.甜美、滋潤;來得快,去得也快。 解析:此題考查了對文章描寫對象特點的把握。本文的寫作對象是「好雨」,即春雨。完成時,先把描寫春雨的語句找得出來。從這些語句可以概括出。 14.不設統一答案。 (A)句示例:①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溪水流進田野的緩慢,突出了人們希望細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②「爬」這一動詞用得生動形象,寫出了溪水流進田野的緩慢,突出了人們希望溪水流很陝一些的焦急心情。③用比較的手法,寫出了溪水流進田野的緩慢,突出了人們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B)句示例:①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雨後天空的明凈,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②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雨後大地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 解析:此題考查賞析文中語句的能力。完成時,可從修辭手法、寫作手法和語言的特點進行分析。首先應判斷該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然後對該句描寫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後才是該句抒發的情感。 l5.不設統一答案。圍繞表達了對春雨的贊美以及對農村生活的關注,適當闡述即可。 解析:此題從比較閱讀的范疇,考查了對三段文字抒發情感的把握。因為題干中提示「表達了怎樣一種共同的情懷」,所以找出其共同點即可。 l6.①擁被/覆雙足②緲何托焉解析:此題考查了文言文語句的停頓。完成時,注意幾個原則:主謂賓分開;句中有連詞,如在句中,則在連詞前停頓,如在句首,則在連詞後停頓;劃分停頓後,還應注意朗讀時是否別扭。不過,像第①句比較特殊,整個一句其實是個並列結構,有兩個動詞,所以在第二個動詞前停頓。 l7.①放,擺放,陳列②懈怠,鬆懈③到④曾經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常用字詞含義的理解和把握。平時應注意積累,同時還要注意比較和聯系。 l8.①(母親)讓我坐在她的膝下讀書。 ②我睜開眼睛看著母親的臉。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要語句含義的把握。完成時應逐字翻譯,字字落實。①「令」「之」是關鍵詞;②「張」「面」是關鍵詞。 19.第一次流淚是因為兒子學習不認真,母親覺得無法向孩子的父親交代,心裡焦急。第二次流淚是因為兒子學習辛苦,母親感到心疼。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 20.示例:①認同。文中母親不辭辛苦,陪著自己的兒子讀書,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和殷切的期待。 ②認同。文中母親雖然對兒子要求嚴格,但她的出發點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對兒子的愛也是深沉的。 ③不認同。母親對兒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兒子稍有鬆懈就責打他,夜深了,還把兒子搖醒了學習,這對兒子的身心是一種摧殘。 ④不認同。母親對兒子的學習管得太死。不利於兒子的學習,也不利於兒子身心的自由成長。⑤母親對兒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動,足見其對兒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於殘酷,有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解析:此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嚴母教讀》參考譯文: 回憶我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綉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旁邊;她膝上放著書,讓我坐在她的膝下讀書。母親一邊手裡操作,一邊嘴裡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交錯在一起。我鬆懈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了我,又抱著我哭,說:「兒啊,你這時候不肯學習,叫我怎麼去見你父親!」到半夜裡,很冷,母親坐在床上,拉起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讀;我讀得倦了,就在母親懷里睡著了。過了一會兒,母親搖我,說:「可以醒了!」我睜開眼看著母親的臉,淚水正淌落,我也哭起來。歇一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幾位姨媽曾經對我母親說:「妹妹啊,你就這一個兒子,何苦要這樣!」她回答說:「兒子多倒好辦了,只有一個兒子,將來不長進,我靠誰呢!」 21.略
⑷ 南京歷年語文中考作文題
2009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目以「今天真好」為題作文。
2008年江回蘇省南京市中考語文答作文題目以「尋」為題作文
2007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目以「每個人都有一把鑰匙」為題作文。
2006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語文作文題目以「其實很簡單」為題作文
⑸ 語文中考閱讀理解試題及答案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經典閱讀考題之一,不過我們只要掌握以下五個方法,遇到這類型題型就能舉一反三。初中語文閱讀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題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介紹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幫助大家快速掌握此類題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直接從文章中摘出現成的句子作為段意。
摘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這種句子往往是這一段記敘、描寫或議論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們作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種美麗的小動物」就可作為第一段的段意;《貓》的首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過渡句。課文中的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趙州橋》中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一句話承上啟下,概括了上下兩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連法
如果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這段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個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點;③鄉親們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綜合四句意思,歸納段意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如《小英雄雨來》第一大段有兩層意思:雨來生活的環境和雨來的游泳本領高。第二層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縮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較長,可用縮句的方法來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體裁法
寫人、寫事的文章可以採用同一種概括段意的方法——誰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干什麼?結果怎樣?而狀物、寫景的文章往往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寫:如外形、性能、用途等。這類體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時不可用標題或問題式來概括。
對於初中語文閱讀概括段落大意題型,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昂立新課程致力於滬上培優10餘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路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