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5 高二下寧德市五校聯考期末語文卷作文例子
陸游的風景 現代人議論陸游,總是將他的才華與愛情作為談論的話題。 陸游的才華,確非常人能與之比擬。單就其一生詩作無數,流傳至今將近萬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縱觀陸游一生,可謂是經歷曲折,命運多舛,轉輾流離,他一生魂牽夢縈的兩件事,一是割不斷對唐婉的感情。真摯的愛情並不因唐婉的辭世而終結,沉澱在陸游心底成了無法撫平的創傷,年輕時經常遊玩讀書的沈園變成陸游難以釋懷的痛苦之地,內心深處又多了一道揭不開、躲不過、忘不了的傷心之痕。四十四年後,已是75歲高齡的陸游又一次步履蹌然邁入了沈園。物是人非,當年 的紅顏知己已是陰陽相隔,此時的耄耋長者禁不住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本是兩情依依,卻不能長相廝守;本可以相偕百年,卻非要生離別。如今即使雁足傳書,又怎能穿越這遙遠的時空寄一點相思呢?於是,鋪開紙,研好墨,化作兩首均以《沈園》為名的詩。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二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做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寥寥幾句,卻足以表達自己至不渝的忠貞,把自己對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詮釋得那麼透徹,那麼清晰。 二是期盼王師北定中原。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陸游病彌留之際,而神志還是清醒的。他覺得世界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使他悲慟的是,他一生為之奔走呼號,希望宋朝收復失地,人民過上太平生活的局面是不能看到了。他叮囑兒子,如果有一天中原恢復了,在舉行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祭他在天之靈。在《示兒》詩中說: 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短短二十八字,是詩人壯志未酬的臨終哀號,是詩人血和淚的融匯,也是詩人對祖國統一大業仍舊信心盈懷,抱有極大希望的遺言。雖是一首告別人世的悲歌,但卻充滿了戰斗的豪情。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稱頌陸游:「詩界千載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 橫溢的才華和忠貞的愛情,成為陸遊人生旅程永遠的風景。 (一 一個人自幼接觸的環境,對這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陸游出生在父親陸宰就任淮南計度副轉運使奉詔赴京的路途。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日平旦,大風雨駭人,及余墮地,雨乃止。」介紹這些的同時,他還寫了一首詩,說明自己的身世: 少傅奉詔朝京師,艤船生我淮之渭,宣和七年冬十月,猶是中原無事時。 陸游出生後的次年(1126年)十一月,北方女真攻陷都城汴京,虜走徽、欽兩帝。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起,三歲的陸游跟隨父母開始逃難生涯,直到九歲那年,才得以返回故鄉紹興。紹興,自古就有「耕讀之鄉」的美譽,其出典緣於西漢年間朱買臣砍柴度日,苦讀經文,五十歲時,值漢武帝下詔求賢,買臣到西京上書,待詔公車。同邑人嚴助薦買臣之才。天子知買臣是會稽人,必知本土民情利弊,即拜為會稽太守的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朱買臣的成功,激勵紹興青年學子將讀書視作走向仁途的捷徑,翰墨書香也就成為紹興城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山陰陸氏是一個大家族,原本是以務農為業的,到了陸游的高祖陸軫,才通過科舉制度,開始走上仕途。他雖然做了官,但仍保持著樸素正直的品質,在朝里朝外居官四十多年,始終未曾置買田產。因此,家庭的經濟生活還是相當寒素的。 祖父陸佃,曾從王安石學經。宋徽宗時,擔任過尚書左丞,著有《春秋後傳》等書。父親陸宰曾作過朝請大夫、直秘閣,負責過皇家圖書館,也是一個有名的藏書家。紹興年間,宋高宗詔求天下遺書,陸宰所獻藏圖書目一萬三千餘卷。書香門第的家學淵源,給陸游從小就創造了一個讀書的好環境。 陸游稍稍長大就進入鄉校讀書,師從學識良高,注重氣節的韓有功、陸彥遠等人。十七歲時,又改從鮑季和受業。這個期間,他開始正式寫詩。恰好,當世著名大詩人曾幾來訪陸宰,陸游對曾幾仰慕已久,經多次懇求,終得曾幾收其為徒的應諾。曾幾可不是一般的塾師,史載,曾老爺子年輕時參加吏部考試,名列優等,賜太學上捨出身,歷官江西、浙江提刑,後任秘書少監,奉旨修《神宗寶訓》,書成,權禮部待郎。有道是「名師出高徒」,老師如此優秀,學生還會差嗎! 家庭的影響,老師的教誨,儒家思想的熏陶,幼年在金兵逼迫下飽受的顛沛流離之苦,使得「愛國保民」的觀念深深地植入了他的靈魂。崇高的思想一旦注入一個人,而且是一個才情極高的文人血管,流淌出的絕不是汩汩細流般的淺吟低唱,噴薄而發的將是振聾發聵的強音。反映在陸游身上就是「掃胡塵,清中原」的雄心壯志,「和親自古非常策」的政治主張,「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高昂鬥志。 二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二十歲的陸游已是一個英俊瀟灑,氣宇軒昂的青年了。這一年,他和婀娜多姿,志趣相投的姑娘唐琬結為夫妻。唐琬的父親是陸游的舅舅,陸游是唐琬的表兄,他們兩廂情願,親上加親,婚姻是十分美滿的。唐琬也工於詩詞,與陸游夫唱妻和。陸游的母親對這位秀麗的內侄女兼媳婦,最初也是非常喜歡的,但後來卻發展到很不滿意,橫加指責。其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陸母認為小兩口卿卿我我,形影不離,長期發展下去肯定會影響陸游對功名的進取,得不了功名,有違陸家官宦世家的聲譽;二是眼看唐琬進門已經一年有餘,卻遲遲未懷身孕,陸母懷疑是唐婉在這方面不夠努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斷陸家的香火,是萬萬動不得的大事情。抱孫心切的陸母,自然容不得兒子、媳婦在這方面有絲毫的鬆懈。於是,陸母便遷怒於唐琬,執意要「棒打鴛鴦」,硬逼著陸游與唐琬離婚。在那個社會里,媳婦不見容於婆婆,是很難在夫家生活的。對於母親的決定,新婚燕爾、琴瑟和好的陸游夫婦,當然不能同意好,不忍分離。陸游向母親解釋、爭辯和百般懇求,但都無濟於事,無奈的陸游只得施計「暗渡陳倉」,表面上把唐琬休歸母家,暗地裡卻在外面租了一所房子,私下和她約會。 「紙是包不住火的」。沒有多久,陸游母親發現這個秘密後,竟又尋上門去吵鬧。這對愛人雖事先得到消息,巧妙地避開了,但事情已無法隱瞞,也無法繼續,最後只得忍氣吞聲,被迫分離。從此二人燕南雁北,勞燕紛飛。紹興十七年(1147年),陸游另娶王氏為妻,王氏雖然賢淑俊俏,但陸游總感到相距唐琬甚遠。唐琬被遣送回娘家,滿懷幽怨,幾乎痛不欲生,經多方勸慰,改嫁同郡趙士程。琵琶雖然別抱,對陸游仍一往情深。 天意偏偏弄人。事隔十一年後,也就是在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的一個春天,外出踏青的陸游與唐婉在紹興城裡的沈氏園邂逅,兩情凄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默默勝千言。雖有唐婉以酒餚款待,陸游已是百感交集,再烈的酒,澆不滅熾熱的情感;不停地喝,埋不了心底的愛。只能藉助顫巍巍的手,把入了腸的酒,堆積了多年的情,遭遇「棒打鴛鴦」的怨憤,一古腦兒道出來,填成一闋名傳千古《釵頭鳳》,揮寫在沈園的園牆上: 紅酥手,黃縢酒。滿園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詞題於壁上,手中杯已悄然滑落,兩顆心就這樣碎了,無聲無息地碎了。唐婉讀罷,抑不住滿腔哀怨,回家立即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傾訴自己對陸游的無限思念,哭嘆自己幽思成疾的境況後,唐琬便將自己關進房間整天鬱郁不樂,不久就帶著遺憾碎心而。所以有人說,一闋《釵頭鳳》,是愛的絕唱,是情的歸歌,是中國封建社會愛情悲劇的絕唱。 三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南宋小朝廷為了粉飾太平,籠絡士人,決定開科取士,並在京城臨安先舉行了兩浙轉運司鎖廳試。規定只限現任官僚及恩蔭子弟應進士科人員參加。鎖廳試就是要應試者鎖了辦公廳而去參加考試。陸游是恩蔭迪功郎,況早有報效國家之志,自然不放棄這個機會。其時,秦檜之孫秦塤已官居右文殿修撰,所處的地位比考官還高,但秦檜想讓孫兒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狀元,獲得更顯赫的地位,因此也參加了。試前,秦檜還示意主孝官陳子茂將秦塤錄取為第一名。陳子茂是兩浙轉運使,字阜卿,為人正直,辦事公正。在審閱試卷中,發現陸游應試之文筆調通暢,氣勢不凡,議論北伐中原,還我河山,言辭懇切。大義凜然,不禁為之贊嘆;而秦塤的文章則相形見絀。陳子茂不畏炙手可熱,權傾天下的秦檜加害,毅然將陸游錄取為第一名。秦檜得到消息,極為震怒,便在第二年禮部會試時,專橫獨斷,把考試成績優良的陸游刷掉,讓秦塤撈上頭名進士。這件事表面上看去是一種封建社會常見的科場舞弊勾當,屬於追名逐利的沖突,實質上是陸游在試卷中力主抗金,站在抗戰派一邊,向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投出的利刃,因此必然遭到秦檜的打擊和迫害。雙腳還未跨入官家的門檻,年輕的陸游就感受到了官場的險惡。 紹興二十五(1155年)年,秦檜暴病身亡,陳子茂免於禍患,朝野正直之士聞訊奔走相告,彈冠相慶,同時開始議論邊事,盼望朝廷抗金復國。曾被秦檜罷掉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職務的曾幾,也被趙構召見,擢拔為直秘閣,仍知台州,後又任秘書少監。紹興二十八年(1158),陸游三十四歲時被朝廷任命為福州德寧縣主簿。接到公文,他又喜又憂,喜的是,從此可以步入仕途,能報效國家;憂的是主簿是九品縣吏,位卑事雜,難施展雄才。在他內心深處仍然希望能夠縱橫捭闔,馳騁疆場,收復失地,勒石燕然。 四 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途中經穿曹娥江,過雁盪山,游台州等歷程,陸游來到福建寧德縣,從此開始宦海浮沉,並在實際工作中開始顯露卓越的工作才能。一次,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樊茂實來縣視察,對縣令項膺因口吃而回答問題結結巴巴,露出不悅之色。陸游覺察,即代為詳奏,樊茂實聽後,十分滿意,又看到陸游的詩寫得很出眾,於是薦舉陸游為福州決曹,擔任樊茂實屬下的一名文官。這時,陸游的老師曾幾升為禮部侍郎,在曾幾的引薦下,陸游調至臨安任勅令所刪定官。不久調入臨安,任敕令所刪定官。 紹興三十三年(1162),孝宗即位,主戰派的勢力在朝廷有所增強,陸游以「善詞章,諳典故」被薦。孝宗因對他「力學有聞,言論剴切」,賜進士出身,並調任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證所編修官。在此期間,他毫不掩飾自己主戰的立場,並提出了許多抗金收復失地的策略。後因論龍大淵等人「招權植黨」而忤孝宗之意,出任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通判,又調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張浚北伐失利,孝宗也轉主議和,主戰派勢力遭到打擊,陸游也以「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①的罪名罷官遣歸。 乾道六年(1170年),陸游起為夔州(今重慶奉節)通判。免職數年,得到的是遠州副職,去的又是僻遠的山城,這一切使他感到傷懷。但是,一踏上旅途,他很快克服了失落感。取道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經三峽入川,一路上觀秀麗山水,探幽奇絕境,訪先賢遺跡,采風俗民情,所謂「道路半年進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他且行且記,將一路聞見加上個人感慨,寫成《入蜀記》6卷。這次旅行,使他視野大為開闊,愛國信念更加堅定。乾道八年(1172年),四川宣撫使王炎,邀陸游入宣撫使幕,任帥府幹辦公事兼檢法官。他來到南鄭(今陝西漢中),有機會親臨前線。他常不避艱險,來往於南鄭與前沿軍營之間,曾雪夜渡漢水,掠過金軍陣地;也曾一連三天啃著蕎麥餅,與士兵生活在一起。這段軍旅生活,對他的後半生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到一年,隨著王炎被調職,陸游也離開了南鄭,改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來到成都,後又在蜀州(今崇慶)、嘉州(今樂山)、榮州(今榮縣)等地任通判及代理州事等職,幾乎遍歷蜀中。淳熙元年(1174年)末,范成大帥蜀,改任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回成都。淳熙三年(1176年),因不拘禮法,被劾「燕飲頹放」而罷職領宮觀,他不以為然,毅然自號「放翁」。 此後,陸游雖幾經起落,歷任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地方官職,直至嘉泰二年(1202年),恢原階官提舉宮觀,任實錄院同修撰兼同修國史,參與修撰孝宗、光宗兩朝實錄。次年修撰完成,升寶謨閣待制,致仕。嘉泰四年(1204)封子爵。開禧三年(1207)封渭南伯,由此自號「陸渭南」。 五 陸游是一位詩人,但是,他不是一味地為寫詩而寫詩。這一點,他不同於柳永。宋仁宗要他柳永「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於是,柳永索性就去「奉旨填詞」,填出了一位著名的詞人。陸游呢,他可始終放不下,他的身後還有偌大的一個南宋王朝,他心裡裝的是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他那一股愛國熱情越燒越熱,越煮越沸。沖鋒陷陣時,他毫不猶豫、浴血拚殺;安營紮寨時,他就用如椽巨筆揮就檄文,迫得敵人心膽俱裂,他不僅要在身體上擊敗對手,還要在精神上、意志上將敵人置於地。而這些,卻偏偏礙了那些投降派的眼,他們辛辛苦苦營造的求和氣氛,怎麼會要你來瞎攪和,這不是在讓他們下不了台,在給他們出難題,說得文明一點,這不是在亂其大計、壞其大事、違其所願嗎?所以,他試禮部第一卻被除名,閑置一旁,頂多給他個通判當當,如果一時高興,再給你升個幾級。在當權者心中,他只不過是一枚可以任意驅使的棋子;在有些投降派眼裡,他也許只是為「不急的皇帝」而急得亂蹦的「小太監」。面對這些,他又會在乎么?功名利祿,過眼雲煙,他視之如糞土。不讓他守邊疆、擊狂胡,總可以寫吧!他把一腔的報國之志和愛民之心轉化為另一種務實。他寫主和派,他罵女真人,他為遠征將士而呼,他替大宋子民而嚎,誠然,陸游的一生,也有過不少報國的際遇。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進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共謀進兵長安大計,但隨著王炎被調回京,致使多年的宏圖夙願付諸東流,成了陸游一生遺憾的風景。 六 )原文太長,我刪了一些,括弧裡面的是刪除的部分,如果你喜歡可以加上
⑵ 2012蘇州市區四校聯考語文中考模擬試卷和答案
樓主你好,希望採納,謝謝
2012年初三調研卷
語 文 2012.04
第一部分(26分)
1.根據漢語拼音寫出漢字。(4分)
①冷(jùn) ▲ ②(xiáng) ▲ 和③浮光(lüè) ▲ 影 ④不(jì) ▲ 其數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兩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中,然後改正。(4分)
①站在宮殿前及目遠眺,河上波光粼粼,兩側大樹參天,鬱郁蔥蔥,近處是兩池碧波,池中的女神鵰塑風恣多態,美不勝收。
②蘇州的小巷是繞有風味的。它整潔悠深,曲折多變。巷子里都用青石板鋪路,夏天陣雨剛過,便能穿布鞋而不濕腳。
3.默寫古詩文名句,並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默而識之, ▲ , ▲ ,何有於我哉! (《<論語>八則》)
②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 ▲ )
③春蠶到死絲方盡, ▲ 。 (李商隱《無題》)
④ ▲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外》)
⑤了卻君王天下事, ▲ ,可憐白發生! ( ▲ 《破陣子》)
⑥ ▲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⑦斯是陋室, ▲ 。 ▲ ,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
⑧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 。 (諸葛亮《出師表》)
4.名著閱讀。(5分)
①下面一段話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讀後回答問題。
楊志答道:「……小人情願便委領狀。倘有疏失,甘當重罪。」梁中書大喜道:「我也不枉了抬舉你,真個有見識!」
請結合相關情節,說說押送金銀擔時,梁中書為什麼極力稱贊楊志「真個有見識」。
②《格列佛游記》中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皇太子的鞋跟為什麼一隻高,一隻低?
5.下面是三份報刊雜志的廣告語。請從其中選出你認為最佳的一條並分析其巧妙之處。
《家庭中醫葯》:健康在這里等候,生命在這里延伸。
《現代家庭》:一冊在手,一生牽手。
《人間方圓》:品人生苦辣酸甜,悟世間曲直方圓。
第二部分 (44分)
閱讀《捕蛇者說》中的幾段文字,完成6-9題。
①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②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④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卧。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6.下面哪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2分)( ▲ )
A 若毒之乎
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
B 幾死者數矣
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C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
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D 悍吏之來吾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7.下面哪一句話的語氣與其他三句不同?(2分) (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B.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君將哀而生之乎?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
8.同樣都是指捕蛇,選文第②段中提到蔣氏「專其利三世矣」,第④段中又說「吾斯役之不幸」,你認為這里的「利」與「不幸」是否矛盾?為什麼?(2分) ( ▲ )
9.蔣氏的話中多次用到對比的手法,請你舉出一例並分析其作用。(2分)( ▲ )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第10題。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善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③走。
①還:同「旋」,轉身。
10.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或謂君不善學,信乎?( ▲ )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 ▲ )
閱讀《綠》中的幾段文字,完成11-13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那醉人的綠呀! 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
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11.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總體感受是醉人而奇異的,那麼梅雨潭的綠具體有哪些特點?請根據選文內容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3分)
12.加點的「皺纈」這個詞語用得生動傳神,請你賞析其妙處。(2分)
13.下面兩段文字都是描繪自然界的「綠」,請從修辭的角度,選擇你喜歡的一句加以賞析。 (3分)
①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②早春二月,陽光照著這片復甦的土地。那些沉默了一個冬天的光禿禿的梨樹,彷彿變戲法似的不知不覺地披上了綠裝。那是一片怎樣的綠啊!層層疊疊,無邊無際,像一塊碩大的墨玉。那綠青翠極了,鮮艷極了,彷彿可以融盡一切,濃得像要滴下來似的。
(宮明臣《梨鄉春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
①眼界之於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決定了讀書的目的歸宿、方式方法以及興趣效果。周總理讀書時,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的眼界為其發憤讀書作了注腳。既立志於「中華崛起」,就必須好讀書,讀好書,時時檢點自己,提醒自己,因為「中華之崛起」所呼喚的讀書人,不僅要有報國之志,更要有報國之才。馮有蘭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為一個學問家,做學術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這一點,對讀書人很有啟發。雖然讀書人並非一定是學問家,但讀書的眼界卻力求要高,這樣至少就不至於把讀書當作可有可無的休閑娛樂或者陷入無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決定了讀書人讀書的方式方法和興趣效果。自古至今,讀什麼書、怎麼讀,以及怎麼防止「死」讀書,都需要從實踐出發,形成適合每個人自己的讀書方式。可以肯定,有著高眼界的讀書人,一定會結合實踐去讀那些更富價值的書籍。一個擁有高遠眼界的讀書人,能夠牢記使命,超越功利樊籬。他們將讀書視為一件高雅而神聖之事,並從廣泛的閱讀之中、從對歷史的理解之中,獲得一種對自己時代使命的高度自信並篤行之。
④讀書的眼界,自然還取決於讀書的寬度,這既關乎讀書興趣,亦關乎讀書效果。在有些人看來,終日埋頭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實上,對生活和事業的熱愛,使不少科學家逐步成為自然美的追求者與發現者。達爾文「常常幾小時地閱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和「拜倫、司各特的詩篇」;諾貝爾讀過許多名人大家的文學作品;我國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都非常喜愛古典文學。也許對自然科學家來說,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識,會有助他們的邏輯思維變得更開闊,流轉自如。同理,文學藝術方面的專家如能多讀一點自然科學知識,在創作作品與表達自我的時候,往往也能夠更加深刻。
⑤讀書不打開眼界,不聯系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社會實際,不從書籍中思考點什麼、採取點什麼、解決點什麼,那麼我們讀書做什麼?
⑥我以為,讀書人慾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
14.閱讀全文,說說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麼?(2分)
15.第②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16.結合第④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讀書的寬度」?(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①一個北方人,初到江南,對水多少有些懼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濕漉漉的,屋裡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這個秋末,北方早已是艷陽高照,這里卻到處被一層水的薄紗籠罩,像一個戴著紗巾的女人,怕風吹日曬弄粗了臉。
③你走在蘇州的路上,會發現始終是被水包圍著。在古城裡,河道被大橋和小橋所連綴,與街道或平行或交錯,使城市變成水的棋盤。條條水巷,岸邊的石條,被河水浸潤得不辨顏色,遠遠的就像一本本文字班駁的古書疊摞著,河有多長,這書的岸就有多長。至於古老的護城河,據說從伍子胥在這里選址建了吳都,兩千五百年來,就從未改變過它的波光粼粼的壯闊。在城外,車子不論是在高速路上疾馳,還是在鄉野問的小路上盤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時是在蒼瓦粉牆的農舍間閃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則是從你目光所及的遼遠處,一直鋪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滄海煙雲,或如映空巨鏡,橫亘眼前,不管你的車開得多快,它總是不離你的視野。
④這是姑蘇水給人的第一印象。
⑤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發地體會到它的好,體會到它的造化。水,簡直就是這里無所不在的魂魄。
⑥當年白居易做蘇州刺史,曾寫下「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詩句,足見這里的蔥蘢與繁盛。但是這個自古以來的商賈雲集之地,城外稻香魚肥的沃野和市內萬艫充塞的河道,沒有一處不是被水所承載和滋潤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勞作,使水在這兒變得溫柔,它順從地流進流出,帶來滿城的舞榭歌台和園林勝跡。逐漸的,這水的溫柔也就浸潤到人的氣質里。姑蘇人講話的吳音,就如同評彈和崑曲,姑蘇人接人待物的舉止也少見粗俗,這不能不說是姑蘇水的好處。
⑦人類歷史上,水向來是文明的先決條件,姑蘇之水不就是這樣造化出了吳文明和吳文化?不能想像,沒有姑蘇的水,會是什麼樣子?沒有姑蘇水,也就沒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滄亭,沒有了夏日臨荷的拙政園,更沒有了江楓漁火的《楓橋夜泊》。當然,首先是沒有了「可以復衣天下」的絲錦之饒。據說。因為姑蘇的桑樹近水而植,其葉肥嫩,故蘇絲極柔且高產,才用它織出了名冠天下的綢緞。網獅園邊至今還在的清朝織造署舊址和蘇州絲綢博物館里精美絕倫的雙面蘇綉,就是姑蘇之水物質和精神雙重價值的佐證。
⑧水帶來了富裕,也帶來了靈氣,帶來了姑蘇人燦爛與張揚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蘇水,可以給你泡出香噴噴的碧螺春,也可以給你釀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聖嘆、陸文夫,只要點一點這些燦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難看出姑蘇之水的靈性。
⑨但姑蘇水也有坎坷的時候。蘇州北郊,有尚湖,靜卧虞山南麓。這片水,相傳由姜太公在此釣魚而名,蘆黃獲白、池杉挺翠的湖畔,還能找到當年的唐寅系舟處,山水間散落著曾孟朴、翁同和、黃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錢謙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後人憑吊的足跡。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競被抽干,『「以糧為綱」,墾成農田。從此,乾涸的秧田,應對著當空的烈日,這里的人也只能成為匍訇在地上的工具。
⑩「雲本無心水自閑」,今天站在退耕還湖後的尚湖邊,品味白居易寫姑蘇之水的這一句詩時,別有一番滋味。誰說雲水無心?姑蘇之水,在它的溫柔裡面,分明也還摻著一股執倔與剛韌!水與人,人與水,也許就是這么有意無意地相處著。但你來過蘇州,對水,會有一種肌膚之親的感覺,並且覺得這里,是天底下,人與水,水與人,濃情蜜意的一個所在。
17.第一段中「懼怕」指什麼?這樣開頭有怎樣的作用?(3分)
18.姑蘇的水給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後來他「更深地體會」到姑蘇水怎樣的特點?
(3分)
19.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3分)
遠遠的就像一本本文字班駁的古書疊摞著,河有多長,這書的岸就有多長。
20.文中第三段說「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發地體會到它的好,體會到它的造化」,請結合全文,說說姑蘇水的「造化」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21.文章結尾說姑蘇「是天底下,人與水,水與人,濃情蜜意的一個所在」,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我們的生命由無數個一刻組成,總有那麼一刻,讓你銘刻在心,甚至終身難忘。那一刻,或許讓你歡欣鼓舞,或許讓你黯然神傷,或許讓你振奮激越,或者讓你感動欣慰……
請以「讓我記住這一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
③不要少於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⑶ 15屆湖北省高三上學期四校聯考信息語文試卷
小姑娘,要自己努力呀
⑷ 誰有2010年高考語文廣東重點名校四校聯考試題答案
你好
你想找的是那些學校是試題,我這里有廣東二模等試題,如有回幫助請留言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924aa70100i4cv.html
⑸ 2015安徽名校大聯考 語文試題
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