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鞍山市三模成績查詢
各種考試成績抄(及分數線、入取查詢、考試試題及答案等)只可能在當地官方網上查到,即使有的社會網也能查(如sina、people、qq、examda等網站),也都是鏈接過去的,在其它地方官方網上是不可能查到的(因為它們也有自己地區的考試及相關查詢),若在當地的官方教育網、招考網、信息網(各地的叫法不同,看其網的主辦單位是否是當地的教育局)查不到或沒有,就是還沒出來呢,什麼時候出來(各地是不同的),多關注對應考試的新聞或文件通告(有的網頁中能看到),請耐心等待;不要輕信網上不負責任的各種言語,以免誤事和後悔。
Ⅱ (2014馬鞍山三模)如圖所示,長為L的輕質細線,一端固定在O1,另一端固定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小球
(1)小球從A到B點有動能定理得:=
m
vB2 ①
在B點對小球有牛頓第二定律得:T?mg=②
聯立①②解得:T=3mg;
(2)小球有A到C點由動能定理得:mgLsinθ-EqLcosθ=0 ③
解得:E=
又因為電場力做負功,所以電場的方向水平向右;
(3)有題意知小球運動最低點B繩斷後,小球在在電場方向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當速度減到零恰好運動到D點,
則:-EqR=0-mvB2④
有①④解得:R=L,
從小球運動到D點到小球滑到水平面上,M和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恆,設小球離開M後的速度大小為v1,M的速度為v2則有:
mv1=Mv2 ⑤
小球以速度v1沿光滑面向右運動,一次與小物塊碰撞,有動量守恆得:
小球與第1個滑塊:mv1=2mv11
小球與第2個滑塊:mv1=3mv13
…
小球與前n-1個滑塊:mv1=nmv1n-1
從小球與第一個滑塊碰撞開始到與第n個滑塊碰撞結束總時間t總:
t總=+++…+=(2+3+4+…+n)= ⑦
又M=2m ⑧
mv1=Mv2 ⑨
在這段時間段內M已知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S總=v2t總=v2?⑩
聯立⑦⑧⑨⑩解得:S總=
答:(1)求小球到達最低點B時對細線的拉力為3mg;
(2)O1O2左側的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方向水平向右;
(3)M滑塊運動的位移為.
Ⅲ (2013馬鞍山三模)Ⅰ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
(1)理論值是用平行四邊形畫出來的,真實值是與橡皮筋同線的那個力.所以:F是理論值,F′是實際值.
(2)在實驗中細線是否伸縮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故換成橡皮筋可以同樣完成實驗,故實驗結果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3)實驗中兩次要求效果相同,故實驗採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CD錯誤,B正確.
Ⅱ(1)多用電表在使用時必須使電流從紅表筆(正接線柱)流進,黑表筆(負接線柱)流出,串聯的電流表也必須使電流從正接線柱流進,負接線柱流出,所以可以判斷電流是從a表筆流出的為黑表筆.
(2)多用電表用×1倍率測量,讀數為:14.0Ω,電流表的量程是60mA,由圖示電流表可知其示數為53.0mA;
電阻箱的讀數為:0×100+0×10+4×1+6×0.1=4.6Ω.
(3)當表頭短接時電路電流最大為表頭的滿偏電流Ig=
,將Rg取為r+rg+R為多用電表的內阻,
當待測電阻等於Rg時,這時表頭半偏,表針指在歐姆表盤的中值上,所以Rg又稱為中值電阻.
當選擇×1倍率測量時中值電阻直接在歐姆表盤上讀數為15Ω.在(2)中多用電表外的電阻為多用電表的讀數14.0Ω,
幹路電流是53.0mA,則電源電動勢是E=I(R內+R外)=0.053×(15+14)=1.537V.
故答案為:Ⅰ(1)理論值;測量值;(2)不變;(3)B;
Ⅱ.(1)黑;(2)14.0;53.0;4.6;(3)1.53(或1.54).
Ⅳ 2020馬鞍山三模時間
你好,馬鞍山三模大概是這個月份的中旬左右,這次模擬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