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高考一卷和二卷有什麼區別
區別
1、教育部統一命題的高考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都是依據同一份考試大綱命制的,兩份試卷的試題結構基本相同,區別不大。全國一卷與全國二卷主要區別在難度上面,兩份試卷在難度系數方面存在一些差異。考生分別在使用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的省份之間學習和考試不會有什麼區別和影響。
2、從全國卷使用地區看,使用卷一的地區高考競爭壓力較大,使用卷二的地區高考競爭壓力較小,全國卷一主要適用我國東部和中部教育較發達省份,全國卷二主要適用西部教育較落後的部分省份;
3、從全國卷難易程度看,整體難度全國卷一>全國卷二;個別科目難度:①語文:卷一=卷二;②數學:卷一卷二的客觀題都是送分題,難度相當;③英語:區別明顯,卷一難度>卷二;④理綜:卷一物理較難。
(1)全國高考二卷文科語文試卷擴展閱讀
新課標試卷的分類
一、全國甲卷(新課標Ⅱ卷)
2015年及其之前:貴州甘肅廣西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寧夏內蒙古新疆雲南遼寧(綜合)海南(語文、數學、英語);
2015年增加省份:遼寧(語文、數學、英語);
2016年增加省份:陝西、重慶;2016年取消省份:廣西雲南貴州;
2018年取消省份:西藏;
2018年起使用省區:重慶、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海南(語文、數學、英語)。
二、全國乙卷(新課標Ⅰ卷)
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語文及綜合)湖北(綜合)江西(綜合)湖南(綜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語文、數學、英語)山東(英語);
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語文、數學、英語、綜合)湖北(語文、數學、英語)廣東福建安徽山東(綜合);2016年取消省份:陝西;
2017年增加省份:浙江(英語);
2018年增加省份:山東(語文、數學)
2018年起使用省區: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山東、浙江(英語聽力部分)
三、全國丙卷(新課標Ⅲ卷)
2016年,在甲卷(全國Ⅱ卷)、乙卷(全國Ⅰ卷)的基礎上,新增丙卷(全國Ⅲ卷)。丙卷(全國Ⅲ卷)與乙卷(全國Ⅰ卷)在試卷結構上相同、難度相當。
2016年,廣西、貴州、雲南考生使用丙卷。其他省份還保持原來的甲卷(全國Ⅱ卷)與乙卷(全國Ⅰ卷)使用情況不變。
2017年增加省份:四川(數學、英語、理綜)
2018年起使用省區: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
四、自主命題(2018年最新情況)
1、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
2、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
3、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
4、江蘇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
5、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新課標Ⅰ卷(英語聽力部分)
6、海南省:自主命題(政、史、地、理、化、生)+新課標Ⅱ卷(語、數、英)
2.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全國二卷
吉林的的語文全國二卷是關於規律的作文
很難
很無奈
3. 高考全國二卷語文題型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與模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2/8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4. 高考全國卷2語文必背古文
《論抄語》十則
《魚我所欲也襲》-孟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曹劌論戰》-《左轉》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出師表》-諸葛亮
《桃花源記》-陶淵明
《三峽》-酈道元
《馬說》-韓愈
《陋室銘》-劉禹錫
《小石潭記》-柳宗元
《岳陽樓記》-范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修
《愛蓮說》-周敦頤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關雎》-《詩經》
《蒹葭》-《詩經》
《觀滄海》-曹操
《飲酒》-陶淵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灣
《使至塞上》-王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行路難》-李白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觀刈麥》-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