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汪栗子讀後感
①等別的炒栗店開張約20天後,老汪的炒栗店才開張。他等得很有耐心,因為沒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涼拌菜下酒,若炒來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壞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裡,滿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就像山間老農的臉色,是那種沒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別的攤上的栗子那麼好看,或油光發亮,或肚上橫切一刀,露出誘人的暖黃色的栗肉來。老汪的栗子不打蠟,不噴糖水,不開口子,偏是他的店門前排長隊。顧客等得急,老汪一點也不急,非要把剛倒出的滿匾的熱栗子輕抖一遍,在抖動的過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幾個壞栗子,擱到一邊。
③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經挑揀了一遍,現在挑出來的,外面看沒壞,他怎麼知道是壞的?
④老汪說,氣味不對。他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在車站或碼頭當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萬千人中掃視,只要他攔下的人,多半是網上通緝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與那人對視,只要從他身邊過,就感覺「氣味不對」。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種,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給栗子開口子,是因為硬開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過程中跑光了,熱吃噎人,涼吃更是口感鐵硬。但沒開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過程中炸鍋,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葯一樣迸殼而出,就會濺得一爐栗子都斑斑點點。所以,控制炒栗爐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爐栗子下鍋前,老汪都要細驗單顆栗子的分量,以及皮殼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頂端會有自然的放射狀裂紋,手輕輕一擠,栗殼就開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這鍋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頂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這樣的雅名也只有老汪這樣的戲迷才會想出來。
B. 老汪栗子的閱讀答案
【閱讀】: 老汪栗子 ①等別的炒栗店開張約20天後,老汪的炒栗店才開張。他等得很有耐心,因為沒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涼拌菜下酒,若炒來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壞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裡,滿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就像山間老農的臉色,是那種沒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別的攤上的栗子那麼好看,或油光發亮,或肚上橫切一刀,露出誘人的暖黃色的栗肉來。老汪的栗子不打蠟,不噴糖水,不開口子,偏是他的店門前排長隊。顧客等得急,老汪一點也不急,非要把剛倒出的滿匾的熱栗子輕抖一遍,在抖動的過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幾個壞栗子,擱到一邊。 ③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經挑揀了一遍,現在挑出來的,外面看沒壞,他怎麼知道是壞的? ④老汪說,氣味不對。他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在車站或碼頭當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萬千人中掃視,只要他攔下的人,多半是網上通緝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與那人對視,只要從他身邊過,就感覺「氣味不對」。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種,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給栗子開口子,是因為硬開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過程中跑光了,熱吃噎人,涼吃更是口感鐵硬。但沒開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過程中炸鍋,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葯一樣迸殼而出,就會濺得一爐栗子都斑斑點點。所以,控制炒栗爐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爐栗子下鍋前,老汪都要細驗單顆栗子的分量,以及皮殼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頂端會有自然的放射狀裂紋,手輕輕一擠,栗殼就開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這鍋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頂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這樣的雅名也只有老汪這樣的戲迷才會想出來。 ⑥每過十幾天,栗子店會關門一天。老汪自己在門楣上手書致歉條一張,毛筆字寫得很端莊:「名角來了,聽戲一天。」或者是:「去大別山收栗一天,新鮮炒野栗,明日趕早。」老汪信不過批發市場的栗子,定要自己開車去大別山收栗子。那裡除了家栗外,還出產一種口感細膩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蓮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錐形,是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荊棘叢中打來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褲,把衣袖褲腳都扎緊,趟過與野栗樹混生的荊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長滿刺的栗苞;回來後要把栗苞裝在小麻袋裡摔打,使之裂開;再戴上粗線手套把野栗剝出,十分辛苦。老汪說:「每個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著口子。」那是山區老人和學童一筆很重要的零花錢,是家中沒有栗園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說:「既然這樣,為啥不幫幫他們?」 ⑦山裡人也純朴,11月,第一場雪落下來,野栗子就沒人打了,因為老輩人說,天寒地凍,野鳥們少吃食,那些留在樹上的野栗子,是它們一冬的口糧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時,都要在山區幫扶兩三個剛考上大學的孩子,栗子收到哪裡,他就幫扶到哪裡,沒有一定。老汪在與老鄉的閑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況,到人家家裡看一看,討碗水喝,吃上一兩個山裡人待客的水柿子,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選自《揚子晚報》2015年1月24日) 【習題】: 20.請通讀全文,然後參照提示,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短語,概括文章講述的老汪的幾個動人故事。 晚開店→____→_____→收野栗→____ 21.文章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22.文章第⑥段中畫橫線處關於打野栗的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23.文章結尾說「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麼表達效果? 24.文中的老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概括。 2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資助的大學生,在拿起被壓在簸箕底下的錢的一剎那,你會怎麼 想? 【答案】: 20.挑壞栗、炒香栗、助學子 21.動作描寫。用「抖」、「挑」、「擱」等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老汪挑壞栗子的過程,表現了他嫻熟的技藝和純朴的品質。 22.突出打栗人勞動的辛苦,為表現老汪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作鋪墊。 23.「悄悄」一詞寫出老汪樂於助人不留名,表現老汪的善良和愛心。 24.老汪是一個技藝嫻熟、純朴善良和富於愛心的人。 25.汪爺爺,您真是一個好心人,謝謝您!我一定會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做一個 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C. 老汪栗子的閱讀答案
【閱讀】:
老汪栗子
①等別的炒栗店開張約20天後,老汪的炒栗店才開張。他等得很有耐心,因為沒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涼拌菜下酒,若炒來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壞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裡,滿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就像山間老農的臉色,是那種沒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別的攤上的栗子那麼好看,或油光發亮,或肚上橫切一刀,露出誘人的暖黃色的栗肉來。老汪的栗子不打蠟,不噴糖水,不開口子,偏是他的店門前排長隊。顧客等得急,老汪一點也不急,非要把剛倒出的滿匾的熱栗子輕抖一遍,在抖動的過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幾個壞栗子,擱到一邊。
③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經挑揀了一遍,現在挑出來的,外面看沒壞,他怎麼知道是壞的?
④老汪說,氣味不對。他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在車站或碼頭當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萬千人中掃視,只要他攔下的人,多半是網上通緝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與那人對視,只要從他身邊過,就感覺「氣味不對」。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種,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給栗子開口子,是因為硬開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過程中跑光了,熱吃噎人,涼吃更是口感鐵硬。但沒開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過程中炸鍋,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葯一樣迸殼而出,就會濺得一爐栗子都斑斑點點。所以,控制炒栗爐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爐栗子下鍋前,老汪都要細驗單顆栗子的分量,以及皮殼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頂端會有自然的放射狀裂紋,手輕輕一擠,栗殼就開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這鍋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頂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這樣的雅名也只有老汪這樣的戲迷才會想出來。
⑥每過十幾天,栗子店會關門一天。老汪自己在門楣上手書致歉條一張,毛筆字寫得很端莊:「名角來了,聽戲一天。」或者是:「去大別山收栗一天,新鮮炒野栗,明日趕早。」老汪信不過批發市場的栗子,定要自己開車去大別山收栗子。那裡除了家栗外,還出產一種口感細膩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蓮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錐形,是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荊棘叢中打來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褲,把衣袖褲腳都扎緊,趟過與野栗樹混生的荊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長滿刺的栗苞;回來後要把栗苞裝在小麻袋裡摔打,使之裂開;再戴上粗線手套把野栗剝出,十分辛苦。老汪說:「每個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著口子。」那是山區老人和學童一筆很重要的零花錢,是家中沒有栗園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說:「既然這樣,為啥不幫幫他們?」
⑦山裡人也純朴,11月,第一場雪落下來,野栗子就沒人打了,因為老輩人說,天寒地凍,野鳥們少吃食,那些留在樹上的野栗子,是它們一冬的口糧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時,都要在山區幫扶兩三個剛考上大學的孩子,栗子收到哪裡,他就幫扶到哪裡,沒有一定。老汪在與老鄉的閑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況,到人家家裡看一看,討碗水喝,吃上一兩個山裡人待客的水柿子,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選自《揚子晚報》2015年1月24日)
【習題】:
20.請通讀全文,然後參照提示,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短語,概括文章講述的老汪的幾個動人故事。
晚開店→____→_____→收野栗→____
21.文章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22.文章第⑥段中畫橫線處關於打野栗的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23.文章結尾說「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麼表達效果?
24.文中的老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概括。
2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資助的大學生,在拿起被壓在簸箕底下的錢的一剎那,你會怎麼
想?
【答案】:
20.挑壞栗、炒香栗、助學子
21.動作描寫。用「抖」、「挑」、「擱」等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老汪挑壞栗子的過程,表現了他嫻熟的技藝和純朴的品質。
22.突出打栗人勞動的辛苦,為表現老汪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作鋪墊。
23.「悄悄」一詞寫出老汪樂於助人不留名,表現老汪的善良和愛心。
24.老汪是一個技藝嫻熟、純朴善良和富於愛心的人。
25.汪爺爺,您真是一個好心人,謝謝您!我一定會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做一個
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D. 老汪栗子 如果你是文中被資助的大學生,在拿起錢時你會想什麼不少於200字
【閱讀】:老汪栗子 ①等別的炒栗店開張約20天後,老汪的炒栗店才開張。他等得很有耐心,因為沒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涼拌菜下酒,若炒來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壞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裡,滿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就像山間老農的臉色,是那種沒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別的攤上的栗子那麼好看,或油光發亮,或肚上橫切一刀,露出誘人的暖黃色的栗肉來。老汪的栗子不打蠟,不噴糖水,不開口子,偏是他的店門前排長隊。顧客等得急,老汪一點也不急,非要把剛倒出的滿匾的熱栗子輕抖一遍,在抖動的過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幾個壞栗子,擱到一邊。 ③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經挑揀了一遍,現在挑出來的,外面看沒壞,他怎麼知道是壞的? ④老汪說,氣味不對。他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在車站或碼頭當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萬千人中掃視,只要他攔下的人,多半是網上通緝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與那人對視,只要從他身邊過,就感覺「氣味不對」。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種,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給栗子開口子,是因為硬開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過程中跑光了,熱吃噎人,涼吃更是口感鐵硬。但沒開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過程中炸鍋,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葯一樣迸殼而出,就會濺得一爐栗子都斑斑點點。所以,控制炒栗爐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爐栗子下鍋前,老汪都要細驗單顆栗子的分量,以及皮殼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頂端會有自然的放射狀裂紋,手輕輕一擠,栗殼就開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這鍋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頂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這樣的雅名也只有老汪這樣的戲迷才會想出來。 ⑥每過十幾天,栗子店會關門一天。老汪自己在門楣上手書致歉條一張,毛筆字寫得很端莊:「名角來了,聽戲一天。」或者是:「去大別山收栗一天,新鮮炒野栗,明日趕早。」老汪信不過批發市場的栗子,定要自己開車去大別山收栗子。那裡除了家栗外,還出產一種口感細膩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蓮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錐形,是當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荊棘叢中打來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褲,把衣袖褲腳都扎緊,趟過與野栗樹混生的荊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長滿刺的栗苞;回來後要把栗苞裝在小麻袋裡摔打,使之裂開;再戴上粗線手套把野栗剝出,十分辛苦。老汪說:「每個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著口子。」那是山區老人和學童一筆很重要的零花錢,是家中沒有栗園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說:「既然這樣,為啥不幫幫他們?」 ⑦山裡人也純朴,11月,第一場雪落下來,野栗子就沒人打了,因為老輩人說,天寒地凍,野鳥們少吃食,那些留在樹上的野栗子,是它們一冬的口糧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時,都要在山區幫扶兩三個剛考上大學的孩子,栗子收到哪裡,他就幫扶到哪裡,沒有一定。老汪在與老鄉的閑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況,到人家家裡看一看,討碗水喝,吃上一兩個山裡人待客的水柿子,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選自《揚子晚報》2015年1月24日)【習題】: 20.請通讀全文,然後參照提示,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短語,概括文章講述的老汪的幾個動人故事。晚開店→____→_____→收野栗→____ 21.文章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22.文章第⑥段中畫橫線處關於打野栗的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23.文章結尾說「臨走前,幫扶的錢就被悄悄壓在裝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麼表達效果? 24.文中的老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概括。 2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資助的大學生,在拿起被壓在簸箕底下的錢的一剎那,你會怎麼想?【答案】: 20.挑壞栗、炒香栗、助學子 21.動作描寫。用「抖」、「挑」、「擱」等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老汪挑壞栗子的過程,表現了他嫻熟的技藝和純朴的品質。 22.突出打栗人勞動的辛苦,為表現老汪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作鋪墊。 23.「悄悄」一詞寫出老汪樂於助人不留名,表現老汪的善良和愛心。 24.老汪是一個技藝嫻熟、純朴善良和富於愛心的人。 25.汪爺爺,您真是一個好心人,謝謝您!我一定會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E. 老汪栗子第五段小作文
再見了叔叔,不要再回頭看了,你是不是怕我會把你忘懷?不,小金花永遠不會!作為反坦克英雄,您曾與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齊名;作為共和國的功臣,您幾十年像金子一般熠熠閃光;作為朝鮮黨和人民邀請的國賓,您在古稀之年重遊了三千里江山;作為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共和國50周年盛典,您再次被黨和人民請上了天安門觀禮台——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跡——記前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譚秉雲。 一個人,一支槍,三顆手雷,竟將美騎二師堵截整整八個小時!記得5月24日這天傍晚,班長譚秉雲帶著新戰士毛和在三九0高地下面的公路旁邊挖好了散兵坑。這地形是譚秉雲精心選擇的,這一段公路很窄,一邊是小河,另一邊是山岩。河岸和岩壁都很陡峭,打壞敵人一輛坦克,其餘的坦克很容易被堵塞。作為一班之長,譚秉雲深知這次阻擊任務的重大意義。趕到三九0高地後,他立帶領全班戰士到指定地點構築工事。稍後,他又把其餘戰士留在山腰上的戰壕里打掩護,自己則帶著毛和下了公路。譚秉雲睜著警惕的眼睛,注視著公路盡頭處的動靜。只見遠處的天幕上,掠動闃一道道光柱。不一會兒,隨著光柱越來越來越近,轟響聲也越來越大。有一道光柱穿過前面的一片樹林,射到了隱蔽著千軍萬馬的三九0高地上,再從高地移向河面,又突然移到了譚秉雲藏身的地方。幸虧他早巳用樹枝將自己隱蔽好,敵人看不見他。從樹葉的縫隙望出去,光柱一道連著一道,數不清有多少,在公路上不停地晃動,一個個龐然大物從遠處疾馳而來。遠看,彷彿扭動著一條巨大的鐵鎖鏈。公路上塵土沖天,把那一道道光柱也染成了橙黃色。「班長,看清了嗎?有多少輛坦克?」新戰士毛和緊張地問。「還看不清楚,」譚秉雲從腰間取下一個手雷遞給毛和說道,「我先上,你在這」 這時,從轟響的引擎聲巳經分辨得出履帶的鏗鏘聲,車上的光柱還直直地射到了隱蔽著班裡戰友的半山腰上。譚秉雲離開用樹枝遮擋著的散兵坑,在灌木叢中向前爬去。坦克越來越近。譚秉雲雖然是個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但打坦克比畢竟是生平第一次,心中也不免有些緊張。坦克離他不到二十米了,他一動不動;十五米了,他直起身單腿跪地,右手緊握著手雷,左手食指套在插圈裡,繼續耐心地等待著。 坦克每前進一米,毛和與山腰上的戰友們心裡就揪緊幾分。五米,三米,終於,戰友們看見譚秉雲手一揚,手雷疾速飛出,成弧線向當頭的坦克砸去。「轟!」隨著震天動地的一聲巨響,一團滾燙的氣流猛撲到譚秉雲臉上。他定睛一看,氣人,吃了他一手雷的坦克並沒有被打「」,它的前燈被炸爛了,一邊胡亂地打炮,一邊繼續往前爬,很快便從譚秉雲面前駛過去了。譚秉雲這一下急了,放它過去,萬萬不能!他不顧活地沖上公路,甩開大步猛追坦克,對准它的屁股扔出了第二顆手雷。他還沒來得及卧倒,猛烈的爆炸聲中,一塊彈片擊中了他的額頭。眼前一黑,他昏昏沉沉地倒在了公路上。「班長!班長!」毛和飛跑上公路,抱住譚秉雲大聲叫喊。譚秉雲的眼前糊滿了額頭上淌下的鮮血,熱乎乎的,什麼也看不見。他用衣袖擦著眼睛、額頭,焦急地問:「坦克呢?坦克呢?」「完啦,坦克巳經報銷了!」一聽這話,譚秉雲才鬆了口氣。毛和掏出急救包,就往譚秉雲頭上纏。這時,一串炮彈在他們身邊炸開。譚秉雲一把推開毛和,急聲叫道:「快,快打第二輛!打,打!」 他提著槍搖搖晃晃地奔下公路,沿著路邊的小溝,向迎面逼近的第二輛坦克沖去。這一動彈,鮮血又從扎緊的綳帶里滲了出來,順著臉頰流淌。譚秉雲顧不得抹一下血,靠著還能看見的右眼,將最後一顆手雷向坦克擲去,眼前霎時沖騰起一團巨大的煙火,坦克「吱」地嘶叫了一聲,驟然停下了,但馬達還在轟轟地響著,炮口還在噴吐著火光。譚秉雲一個翻身滾到公路上,端起自動步槍向著坦克掃射。他知道此時自己只有主動吸引敵人的火力,毛和才有機會靠上前去將坦克收拾掉。果然,敵人轉動炮塔,炮彈、機關槍子彈一齊向譚秉雲打來。趁這時候,毛和繞到坦克後面扔出手雷,將坦克炸毀。譚秉雲跑上公路,看見後面的一長串坦克正拚命倒車逃跑。這時,毛和突然驚叫起來: 「班長,人,人!」譚秉雲驀地回頭,看見從巳被炸毀的第二輛坦克頂部鑽出來一個美國兵。這傢伙真是奇怪,雙手下垂,腦袋顧耷拉在胸前,身子卻還在蠕動。譚秉雲一眼便識破了敵人的障眼法,這分明是坦克里的敵人頂出來的一具屍。譚秉雲沒等屍體落下來,一把抓住坦克上的凹形鐵環登了上去。屍體剛從他身邊滑落下來,他端起自動步槍,順著炮塔頂上的天門蓋往裡送進去,「嗒嗒嗒嗒」便是一梭子。坦克里發出幾聲哀嚎,隨後便什麼也聽不見了。譚秉雲站在坦克上向南望去,敵人的其它坦克巳經跑得老遠了。他回到散兵坑裡,一屁股坐了下去。這時,才感覺到腦袋重得像磨盤,裡面好像有無數的螞蟻在爬,在咬,伸手抹抹臉,滿手是粘稠的血。綳帶巳經沒有了,什麼時候掉的,他全然不知。毛和單腿跪地,再一次將班長頭上的傷口包紮好。 2樓天巳經放亮了,一輪紅日從高高雪岳山後露出臉來。美機開始對三九0高地進行狂轟濫炸,山頭上碎石泥塊飛濺,濃濃的硝煙塵土鋪天蓋地籠罩了公路。毛和巳經被譚秉雲派回去要手雷去了,這段與敵最近的公路上只有譚秉雲一個人。這時,一輛篷吉普車從北面疾馳而來吉普車不斷地鳴響著喇叭,好像是叫好輛巳被譚秉雲打「」的坦克讓開道。譚秉雲見車身上塗著醒目的白星徽,駕駛員穿著暗綠色的美軍制服,戴著剛盔,估計這一定是前兩天突破我軍防線的敵人,企圖與這支進攻的裝甲部隊聯絡。他睜著一隻露在綳帶外面的眼睛,端起自動步槍,瞄準汽車狠狠地打了一個「快放」。方向盤前面的玻璃碎了,駕駛員猛地歪倒在座位上。 剛才汽車不斷地鳴喇叭,倒把譚秉雲提醒了,眼下這段公路巳經被堵塞住了,其餘的坦克不會輕易進到這里,要收拾它們,必須到前面去截擊。於是他走上公路,向南而去。走了大約一百多米,他看中了路邊一處地形。這里,一邊是山岩,一邊是陡坡,陡坡接近路面的地方長著一籠籠密密簇簇的野莆萄,躲在裡面,既能隱蔽,又能觀察到南面公路上的動靜。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轉身回到了原來的散兵坑。正巧,毛和帶著手雷回來了。不一會兒,排長也從陣地上下來,隔著老遠便大聲嚷;「 譚秉雲,毛和說你掛彩了,你快下去,我派別人來換你。」「不礙事的,我能堅持。排長,我巳經打出竅門來了,手雷往屁股上砸,沒一個瞎的。」 「不行,譚秉雲,我看你傷得不輕,還是快下去。」排長見譚秉雲頭上的綳帶血糊糊的,很替他擔心。譚秉雲對毛和發脾氣:「你這小傢伙,我叫你去領手雷,怎麼告我的狀?」毛和也勸他:「斑長,你下去吧,打坦克包在我們身上好了。」 「你們這是咋搞起的嘛?我不就擦破了一點皮,有啥子關系?」譚秉雲使勁搖晃了一下腦袋,表示他傷得真的不重。排長見譚秉雲執意不下火線,只好勉強地點點頭,叮囑他幾句,往陣地上去了。排長一走,譚秉雲對毛和說:「我到前邊去埋伏,你留在這里警戒北邊。」毛和往北一看,叫道:「班長,怎麼又多了輛汽車?」譚秉雲說:「你叫啥子,那是輛東西。」沒有掩體,沒有塹壕,沒有一門火炮支援,譚秉雲趴在野葡萄叢里,雙眼注視著公路前方。他尚未意識到歷史巳經選擇了他,由他來創造一個中外古今軍事史上的奇跡,一個人,一支槍,三顆手雷,將要對付的是美軍的重坦克群!這絕對讓人難以置信而又是確鑿無疑怕事實。很奇怪,作為一名普通中國士兵的譚秉雲,此時境無一點畏怯與不安,當然也更想不到他正在創造奇跡,正在和即將創造的奇跡必然會為他以及他的民族帶來一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