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9語文考綱全國卷有文學常識的考點嗎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語文)》解讀
(一).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
1. 字音與字形
①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 ②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
⑴考點分析
這里將兩個考點和在一起講,是因為有相同之處:
①大綱的能力層級都是A---識記。②都是考查常用字。③都是考生比較頭痛的題。
⑵命題走向
●請看近年有關字音的高考題
●現代漢字字形考查重在音近與形近致誤兩大類,應特別注意因形音均相近而致誤的別字以及易混字。2008年雖然在第一卷中沒有單獨設題考查字形,但是在第二卷名句名篇的默寫及作文當中,錯別字都是要扣分的,因此實際上還是考查了現代漢字字形。
⑶備考建議
●和07年不同,09年《考試大綱》在字音字形的識別上雖然刪除了「常用字」,但是我認為在「字音字形的識別上」,考生仍要把復習的重點放在2500個常用字的范圍內,多關注常用字,不要鑽研冷僻字、繁難字。高考決不會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冷僻字、繁難字上,這是不符合高考注重基礎知識的本意的。
●語音考查重在多音字、同音字及形近字,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易誤讀的字,一些多音字、同音字、誤讀字都是日常常用的,人們習慣性讀錯的。漢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別詞語中容易出現的錯別字。這在復習當中特別要注意。
●字音、字形題要注意訓練的數量,只要量的積累到位,並不時回望,解決此問題不難。
●要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2.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⑴考點分析
高考對標點符號的考查層級為D,往往把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與對文意的理解結合起來考查,因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⑵命題走向
2008年全國命題沒有直接考查標點,但一些省市自主命題的卷子作了考查,如山東卷、江西卷。
題型:可以在第1卷,可在2卷;可以出判斷題,填空題,也可出綜合題;可以是現代文,也曾經考過古文的斷句
廣西自2004年以來就沒有考查過標點,間隔的時間越長,考查的可能性就越大。
⑶備考建議
在全面掌握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的基礎上,抓住容易錯的、高考經常命題的「點」來復習。如:
●逗號、分號與句號在層次上的區別。
●頓號 句中概數的中間不用頓號。例,這瓷器有五六百年歷史了。
習慣上不須停頓的並列詞語之間不加頓號。例,兄弟要敬重父母。
多個並列詞語,前面的之間用頓號,最後兩個詞語之間用「和」或「及」等。例,義理、考據和辭章。
●引號後的點號位置:如是全引的,即引文是獨立的,點號加引號內;如引文是行文中的一部分,即不是獨立引用的,點號加引號外(引文放句子中間不須停頓的,不加標點)。
●問號 陳述句誤用問號、選擇問把問號誤用在中間等。
●感嘆號 感嘆句句末的停頓誤用在中間。
●括弧前後點號的位置,
●書名號 主題、話題、單位、欄目等誤用書名號。
●省略號與「等」字重復使用。
3.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⑴考點分析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次為D。
高考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考查,已經完全拋棄了對語言靜態的分析,而是以詞語為載體,注重考查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從這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出現率是100%,可以在第Ⅰ卷選擇題里出現,也可以在第Ⅱ卷綜合改錯中考查詞語的准確運用。詞語的考查常常同病句、修辭、語言的規范、得體等內容的考查結合在一起。
考查的詞語類型包括虛詞、實詞和熟語。
⑵命題走向
⑶備考建議
①根據高考命題走向,成語是詞語復習的重點。
②在復習當中,應明確熟語的常見設誤類型: 望文生義, 褒貶誤用,用錯對象,語義輕重失當。
③近義詞、同音詞還是要注意的。經常出現的虛詞誤用也要注意。
4.辨析並修改病句
⑴考點分析
辨析與修改病句是高考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力層級為D,每年必考。辨析病句多用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修改病句大多與標點、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等結合在一道綜合題里進行考查。
⑵命題走向
⑶備考建議
●掌握病句類型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精選例句。所選例句一定要典型,尤其是高考題一定要熟悉。
●做題講求准確、高效,善於抓住標志。如一個動詞搭配多個賓語或幾個動詞搭配一個賓語,有無搭配不當;多個詞語並列時,有無並列不當;句子以介詞或關聯詞開頭時,有無缺主語或關聯詞位置不當;句中含有介詞「對」字,有無主客顛倒的毛病;句中出現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聯合短語,有無短語中相應位置的詞語前後不對應。
4.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⑴考點分析
「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列入「表達應用」的考查范圍,能力層級為D。一般放在主觀題中命題。
"擴展語句"考查的是將一句話的意思豐富起來或合理地擴展成幾句話的能力,是為了使表達更嚴密、更充分、更豐富、更形象而把簡單的語句變得復雜,把內容單薄的語句變得充實。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聯想、想像能力。
壓縮語段
語段是相對獨立的具有完整意義的一段話。壓縮語段就是刪繁就簡,去粗存精,將語段的主要內容用極簡約的文字准確地概括出來。
⑵命題走向
⑶備考建議
●"擴展語句"常用以下幾種題型進行考查:
1.供片語句。即提供幾個詞或短語,要求將其組成一個意思連貫完整的句子或句群。
例如:將「中世紀 歐洲 婢女」擴展成一句30字以內的句子
(參考答案:黑暗的中世紀,在歐洲,科學只是神學恭順的婢女。)
2.提供情景,組成語段。這種題型不僅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考查了聯想、想像能力。例如:
(2000年高考試題)根據下面兩種情景,以「歌聲」為重點,分別擴展成一段話。每段不少於30個字。
情景一:畢業典禮上 同學們 歌聲
情景二:考試前夕 我 歌聲
(本題重點考查擴寫能力。題目提供了兩個不同的情景,用主題詞的形式表述,給了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和擴展空間。本題有三個條件:1.畢業典禮(考試前)、同學們(我)、歌聲。三要素必須具備。2.以"歌聲"為重點(有對歌聲的描寫或敘述即可視為重點)。3.每段不少於30字。本題沒有固定答案,現提供一個答案,供參考:(一)在畢業典禮上,同學們又一次唱起了校歌,雄壯有力的歌聲,在校園上空回盪,歌聲中充滿了對母校無比依戀和感激的深情。(二)明天就要高考了,我久久不能入睡,,突然,遠處傳來美妙的歌聲,歌聲時強時弱,在夜空飄盪,顯得那樣宛轉悠揚,好像小時候聽母親哼唱的催眠曲,我的心逐漸平靜了。)
3.補充語境,消除歧義。有的語句存在歧義,如果加以擴展,補充一定的語言環境,就能使語意明確。例如:
下句是一個歧義句,可以有兩個意思,請在橫線上填寫一定的內容,使之擴展開來,消除歧義,並使它的這兩個意思分別表達出來。
小王借我一本書,——————————。
答:(1)小王借我一本書,在讀書競賽中正好派上了用場,我得了第一名。
(2)小王借我一本書,到現在還沒有還過來,真把我急壞了。
●壓縮語段
其實,壓縮語段是與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最為接近的考題,可以說它是平時語文學習中段意概括的翻版,
壓縮語段常見的測試方式有:
1.給某一事物下定義。即根據提供的若干句子,篩選關鍵信息,加以歸納、壓縮,組合為一個長的判斷句。
2.給新聞加導語、加標題,改寫為"一句話新聞"。
3.擬寫電報稿(注意:電報稿不用標點)
4.概括語段的段意,概括短文的中心等
各種類型都要反復訓練,尤其強調學生要動手,同時要求語言表述的准確、通順。
5.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⑴考點分析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是為了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也屬於修辭范圍,高考也常常將其與修辭手法結合起來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反問等相結合,是高考試題中常見的重要內容,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D級。分卷式試題可以在I卷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也可以在Ⅱ卷語言表達題中以主觀題形式出現。
⑵命題走向
20、請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三個句子,要求三個句子構成排比,語意逐步加強。(6分)08年全國卷
一朵浪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歡樂生命的樂章。
【參考答案】示例:一片樹葉,是一顆生命的水滴;一顆樹木,是一條生命的長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發的大海。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選用、仿用句式和語言表達連貫,以及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能力,解答時要嚴格按題目「語意逐步加強」的要求進行。】
20.請以「夢想與現實」為內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兩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採用比擬的修辭方法,兩個句子之間構成對偶。(6分)07年廣西卷
太陽熱烈、奔放,帶著萬丈光芒,給生靈以活力;
月亮溫馨、寬容,帶著無際清輝,給萬物以安寧。
廣西連續兩年考查的是仿用句式,並結合修辭方法進行考查。但外省出現考查選用句式的,如江蘇考查了陳述句和反問句。
⑶備考建議
● 選用和變換句式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可以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 仿用句式往往是以修辭方法為載體,所以可以跟修辭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6.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常見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⑴考點分析
考綱規定考查的修辭方法共有8種,主要考查實際運用的能力,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D級。
⑵命題走向
除了04年為考查「對偶」單獨設題寫對聯,此外都是與其它語言題結合考查。
⑶備考建議
強調學生動手做題。
7.語言表達准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⑴考點分析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是基本要求,准確、鮮明、生動是升華。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D級。
⑵命題走向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任何國家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安全問題。中國多年來
, , , , .
① 實現了糧食供應從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
② 以佔世界7 %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 %的人口
③ 使糧食產量不斷攀升
④ 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的糧食安全戰略
⑤ 推廣良種、改善水利條件、精拼細作
⑥ 在上世紀末突破5 億噸大關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連貫。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④應該緊跟在「中國多年來」之後,以更好的與上文照應;⑤是具體的做法,引出③這一結果,⑥應該在③之後,因此選B。
18.面是一封求職信的主要內容,其中有四處用詞不當,請找出來並加以修改。(4 分)
日前惠顧你社網站,得知招聘編輯的消息,我決定應聘。我是廣天學院新聞專業2008 屆本科畢業生,學習成績優秀,身體健康,表達能力強。現寄上我的相關資料,如有意向,可盡快與我洽談。
( 1 )將_改為_; ( 2 )將_改為 ;
( 3 )將_改為_; ( 4 )將 改為 。
18、答案;(1)「惠顧」改為「瀏覽」,(2)「你」改為「貴」;(3)「可」改為「請」(4)「洽談」改為「聯系」。
解析:得體類題目注意對象、場合;注意謙敬詞的使用,注意「而立」等蘊含文化意義的詞語的運用。「惠顧」是請別人來是的敬辭,「你」對稱顯得不禮貌,「洽談」是接洽商談,用於同等地位的人或單位之間。
08年廣西在選擇題中考查了語言的銜接,在第2卷中考查語言得體,著重考查了敬辭、謙辭的運用。全國命題的另一套卷子以同樣的方式對這兩個考點進行了考查。
⑶備考建議
● 語言的簡明、連貫要注意訓練不同的類型和題型。
● 語言得體要求學生記住一批敬謙辭。
● 語言表達准確、鮮明、生動往往跟其它語言題結合在一起考查。
二、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能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識記 A
①識記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國別和代表作
②識記文學體載常識
③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⑴考點分析
該考點考查一般為記憶型題目,主要是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及其重要語句進行考查。能力層級為A,也有少數把識記和理解結合起來考查,能力達到B級。
⑵命題走向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 5 分)廣西題
( 1 )西望夏口,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放旗蔽空, ,橫槊賦詩, ,而今安在哉? (蘇軾《 赤壁賦》 )
( 2 )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恆亡。(《 孟子? 告子下》 )
錦城雖雲樂,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 蜀道難》)
愛其子, ;於其身也, 。惑矣。(韓愈《師說》 )
13、答案; (1)東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舳艫千里 釃酒臨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不如早還家 側身西望長咨嗟 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解析:《赤壁賦》《蜀道難》《師說》是高中課文的內容,《孟子》是初中課文的內容。注意不要寫錯別字,注意不要漏掉或多加虛詞。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登高而招, ,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絕江河, ,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孟子•告子上》)
長橋卧波, ?復道行空, ? ,不知西東。(杜牧《阿房宮賦》)
【參考答案】
(1)臂非加長也 聲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異也
(2)故不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雲何龍 不霽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對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結合上下文准確填寫。】
● 考查的篇目大多出自課本,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 廣西考題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現,這幾年沒有考查文學常識。
● 賦分在5分左右。
⑶備考建議
● 該考點的題是最貼近課本的,一定要設法拿分。以課本為主,向課外延伸。
● 這幾年雖然沒有考查文學常識,但考綱上有要求,其它省市也考查過,所以
不能忽略。
●要求學生除了不寫錯別字,還要按原文原字書寫,如原文是通假字,就不要寫出本字。
三、古代詩文閱讀
8.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⑴考點分析
該考點有兩個含義,一是考查的實詞為常見的,這是考查范圍;二是「在文中的含義」,實際上就是指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B級。
⑵命題走向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廣西)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願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A項檄,名詞用作動詞,命令。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與從弟球俱詣高祖 詣:拜訪
C.乃能屈志戎旅 乃:於是
D.若但如民,門戶何寄 但:只是
【參考答案】C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採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C項「乃」,應為「副詞,卻,竟然」。 再根據上下文詞義和用法推斷可知A、B、D三項詞的解釋,均為正確的。】
● 對實詞的考查都放在文言文的第1題。
● 都是選不正確的一項。
⑶備考建議
● 首先要立足於課本,要掌握課本中出現的常見實詞。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要訓練學生選擇某個實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究竟表示哪一個義項的能力。
●從詞義上看,所考的常見實詞又往往是古今詞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那一部分。
9.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⑴考點分析
注意這條要求中的兩點:一是「常見文言虛詞」,二是「在文中的用法」,兩者都是對考查范圍進行的限定。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理解、辨別常見文言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中屬B級。
⑵命題走向
廣西考題08年、07年都未對文言虛詞單獨設題,在翻譯句子中08年出現了「於」
「則」「之」字,07年出現「以」、「之」。08年全國卷與文言實詞一起考查了「乃」字。
⑶備考建議
應當熟練掌握考綱所規定的18個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尤其是近兩年未考過的虛詞。
10.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⑴考點分析
該考點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考的是句子;二是詞類活用,考的是詞語。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B級。
⑵命題走向
11.把第I 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2)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
(1)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哺,吃;困,疲憊;莫若,不如,沒有什麼比得上。(2)兄:第一處,名詞,兄長;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為:擔任。君:第一處和第三處,名詞,國君;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國君的禮節對待。
近年來對此考點不單獨命題,一般與翻譯題結合考查
⑶備考建議
熟悉考綱規定的幾種常見句式和詞語活用的幾種類型。在句子翻譯時盡量體現出來,一般來說這些地方都是采分點。
11.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⑴考點分析
翻譯文言文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求考生能將文言句子譯成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的白話文,做到文從字順,規范簡明。在考試能力層級中屬B級。
⑵命題走向
11.把第I 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廣西
(1)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2)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
答案:
解析:(1)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哺,吃;困,疲憊;莫若,不如,沒有什麼比得上。(2)兄:第一處,名詞,兄長;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為:擔任。君:第一處和第三處,名詞,國君;第二處,名詞用作動詞,用對待國君的禮節對待。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參考答案】
(1)既然參加了英明勇武的軍隊,自然會使怯懦者具有堅強的意志。
(2)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解析】第(1)句注意「從」、「自」等詞的落實,第(2)句注意「賴」、「斯」 等詞的落實。】
⑶備考建議
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找准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力求做到文從句順。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12.分析綜合與鑒賞評價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C)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
⑴考點分析
以上考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針對文言文而言(「篩選文中的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一類針對詩歌而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分清了各個考點的指向,訓練時就可以清除很多「垃圾」。
⑵命題走向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廖剛「對下採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於抗爭」的一組是(08年廣西)
A.順昌民以剛為命 B.剛喻從盜者使反業
謂即如此,何以示懲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D. 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
是欲置我何地耶 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A項「順昌民以剛為命」表明廖剛敢於抗敵。B項「剛喻從盜者使反業」表明廖剛對下採用安撫方式,「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表明廖剛對不公事敢於抗爭。C項「是欲置我於何地耶」是秦檜的話。D項「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是廖剛勸說高宗遵循禮儀。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廖剛是南劍州人,任監察御史時正值蔡京當權。他敢於直言,奏事議論無所避忌。又很孝順雙親,以親老求往地方任職,父親去世後又因母病辭任工部員外郎。
B.廖剛認為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為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戰時打仗。他又認為,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
C.廖剛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如今諸將率領部隊布於江淮之間,人多糧少,因而要重耕戰、行屯田,將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種田,應當給以優待。
D.廖剛敢於直言。鄭億年因秦檜的關系而得美官,廖剛上疏奏其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叛盟,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以遏制秦檜,又引起秦檜的強烈不滿。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D項「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錯誤,文中是廖剛請求這樣做,但被秦檜拒絕了。
一般在文言文的第2小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一般在文言文的第3小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賦分各為3分。都是選擇錯誤的一項。
⑶備考建議
● 試題設置的2個小題都與文章的內容緊密相關,考生不可能非常准確地理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但藉助語境,可以較為准確地推知文章梗概。因而,把握文章的整體、理解史傳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極其重要的
● 應教給學生相應的答題技巧。1個小題4個選項,其中有3個是正確的,學生瀏覽全部選項後,可以來猜測推知錯誤的選項,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13.古詩鑒賞
涉及到古詩鑒賞的考點應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⑴考點分析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古詩文閱讀」一部分中,文言文的選料來自史書,不屬於文學作品,那麼,「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任務,便落到了古詩身上。
文學作品的形象對詩歌來說,「人」「事」 「景」「物」「 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
⑵命題走向
⑶備考建議
●教學生梳妝打扮,有的學生心裡懂得意思,寫不出來,給學生一些現成的語言,如悲涼心情有那些詞
●掌握一些常用的意象的象徵義、比喻義,便於學生理解、表達。
●要明確鑒賞題目的一般步驟和程序是與詩歌的思路是一致的。詩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的。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面,詩情是詩的內涵。鑒賞一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意象→意境→詩情」是鑒賞古詩從局部到整體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回歸課本,重視課後習題對考點的指向作用。如第3冊課本《近體詩6首》課後習題中提到近體詩章法的起承轉合。這對解題很有幫助。律詩「首聯」也叫「起聯」 「起」是對所寫內容的概括,藉以引起詩的內容。古人作詩,或因事而起,或因物而起,或就題而起,或即景而起,我們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把握古詩的內容。我國元「頷聯」承筆銜接。承筆是承接開頭、或寫景、或抒情、語氣和緩,與上聯自然銜接,不可松泛。起筆一聯只概括大概,承筆應點明題意,以開啟下文轉筆一聯。「頸聯」起筆呼應,上承「頷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是結構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轉換,它不僅使詩歌在章法上給人一種回環往復、搖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導讀者從中體認思路,進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詩歌的主旨。「合」是指詩詞的收束句,是作者「感發意志」、「體物寫情」的「詩眼」所在,是全詩主旨的表現。
㈡ 2017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試大綱說明
2017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漢碩專業考試大綱(考試內容範圍說明)
漢語基礎考試由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漢語應用能力和漢語語言分析三部分組成。
(一)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
漢語語言學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語言學基礎;2.漢語概況;3.現代漢語語音;4.現代漢語詞彙;5.現代漢語語法;6.漢字;7.古代 漢語。
(二)漢語應用能力 漢語應用能力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1.辨音和標音能力;2.字形、字義辨別能力及漢字書寫規范;3.詞彙、語法規范;4.文言文閱讀理 解。 (三)漢語語言分析 漢語語言分析考試測試以下內容: 1.語音分析;2.詞義分析;3.語法分析。
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能力考試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教學 和材料分析寫作三部分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中國文化基礎知識;2. 外國文化基礎知識;3.跨文化交際基礎知識。
(二)教育、心理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 教育、心理及語言教學基礎知識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教育學基礎;2.心理學基礎;3.語言教學基礎。
(三)材料分析寫作 材料分析寫作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1.分析與實踐能力;2.論文寫作能力。
㈢ 徐志奇漢語文字學概要復習資料或考試大綱
我是中文系畢業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詁、格律、音韻什麼的,很復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范圍不寬。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古代漢語》課程參考書目《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一、教材 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 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 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 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 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 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二、工具書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 4. 楊樹達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 5. 裴學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2005年7月 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 8.《辭源》 商務印書舘 9.《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 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 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印書舘三、文字類 1.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 3. 經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 4. 高亨 《文字形義學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 5. 梁東漢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 6.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舘 1988年8月 7.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 8. 楊五銘 《文字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9. 羅君惕 《漢字學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 10. 陸宗達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四、詞彙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彙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彙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 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五、語法類 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 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 3. 劉學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 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 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 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 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 3. 陝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 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七、修辭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 2. 李維琦 《修辭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3. 楊樹達 《漢文文言修辭學》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 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八、古代文獻 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 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 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林出版社 1984年 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九、古書註解和詩詞格律 1.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 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 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 4. 陸宗達 《訓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十、雜志 1.《古漢語研究》 2.《中國語文》 3.《漢字文化》
㈣ 高考考試大綱中語文和漢語有什麼區別
漢語(Hànyǔ)又稱華語、中文、普通話等,屬漢藏語系,約15億使用者,現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新加坡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及海外華人社區。
漢語是分析語,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書面語和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漢語被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被稱為白話文,以現代標准漢語為規范。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㈤ 2018年高考漢語考試大綱都有哪些
Ⅰ. 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2006年頒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准(試行)》,確定高考漢語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6.識別和變換句式;
7.造句、擴句、縮句;
8.組句成篇;
9.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10.識別和使用常見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11.理解文言文常見實詞、虛詞。
(二)文學和文化知識與運用
1.了解中外著名作家、經典作品;
2.理解常用成語、諺語、俗語中的文化內涵;
3.了解中外優秀文化中藝術、歷史、科學、哲學等領域的基本常識;
4.了解中華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的基本常識。
二、閱讀
1.提取話語或文本傳遞的主要信息;
2.領會和把握話語或文本的情感、態度、語氣和傾向;
3.抓住關鍵概念和重要細節;
4.把握文本中的時空順序;
5.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邏輯關系;
6.整體把握話語或文本的意圖;
7.鑒賞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8.整體把握文本表現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9.體驗文本的內容與形式之美,並作出一定的評價。
三、表達
1.根據情境和要求,進行准確、流利、得體的表達;
2.根據要求,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常用應用文。
祝考生們考生順利!
㈥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大綱 和解析的區別
《考試大綱》:講解國際漢語教師的考試科目、側重點、疑難點以及考試范圍;
《大綱解析》:解析考試的出題方向,命題思路等等
㈦ 有誰知道(古代漢語 郭錫良 何九盈)考研要求的背誦篇目和考試大綱啊, 有四川外語學院的更好了
如果是考川外,古代漢語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背誦篇目。川外的古代漢語2011年的考研試題大概就分析內小篆字形、名詞容解釋、詞義分析、文言翻譯、文言文分析、還有古詩平仄這幾個部分。現在復習古代漢語就熟悉熟悉下篇目,還有就是每單元後面的古代漢語常識總結下就行了。等買到往年的試題再進行具體的針對性學習吧!祝你好運!
㈧ 請問浙江自考00821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池昌海版的考試大綱有嗎
登陸當地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開考計劃就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