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06年語文高考試題及答案(全國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全國卷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試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D)
A.啜泣 層巒疊嶂 嗑碰 義憤填膺
B.輯拿 額手稱慶 坍塌 班師回朝
C.秸稈 大有稗益 贅述 披肝瀝膽
D.摩娑 厝火積薪 巨擘 見風駛舵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B)
A.許多農民巧妙地將服裝廠剪裁後廢棄的「下腳料」做成簾子,當作蔬菜大棚的「棉被「,這真是一念之差,變廢為寶。
B.王大伯十分喜愛小動物,只要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他都要想辦法把它們喂飽,有的人對此感到不解,他卻樂此不疲。
C.文藝演出現場,身著盛裝的表演者光著腳、微笑著,一邊跳著傣族舞,一邊向人們潑水致意,在場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D.廠長動情地說:「為了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面,我們將採用一種新的對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敗垂成,在此一舉!」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A.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跨越青藏高原,是連接西藏與內地的一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鐵路干線。
B.這家老字型大小食品廠規模不大,但從選料到加工製作都非常講究,生產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顧客倍受信賴的。
C.天安門廣場等七個紅色旅遊景點是否收門票的問題,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已在記者招待會上予以否認。
D.中央財政將逐年擴大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地方財政也將設立助學專項資金。
4.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C)
遍布華夏的古村落,作為鄉土建築的精華, , , ,
。 , ,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①卻輝映著輝煌的過去
②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④它們看似陳舊
⑤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⑥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地球氣候成因新說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發生無法預報的海流循環,導致沿岸海水的溫度大幅上升,引起氣候非典型的破壞性劇變,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這種現象促使科學家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氣層」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水的熱容量是空氣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熱容量等於整個大氣層的熱容量。但是,大氣層能量變換的速度是海洋能量變換的數倍。在「海洋—大氣層」系,海洋是慣性媒質,變化緩慢,大氣層則變化多端,其全球的穩定性依靠海洋來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全球氣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著重要作用。
人們根據世界洋水域雙層(表層和深層)循環原則,開始研究「全球海洋輸送」理論。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層循環最活躍的地區,那裡就像「鎖孔」,鑰匙在裡面轉動,造成地球上氣候的不穩定。北半球氣候最近10年的變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輸送」理論。
科學家承認,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環方面還有許多問題無法回答,但已經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對大氣層的熱力和動力狀態的影響,遠遠超過人類活動對氣候產生的影響。
為了填補「海洋—大氣層」原理方面的知識空白,世界氣象組織推出一項名為「阿爾戈斯」的國際研究方案。這項方案包括建立一個全球海洋觀察網,使用漂流浮標監視海水的變化。漂流浮標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裝有測量海水溫度和鹽度的感測儀。科學家認為,正是海水的溫度和鹽度這兩個因素影響著大氣層。
浮標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後,同衛星取得聯系。然後,浮標用自身攜帶的水泵吸入海水,潛至2000米深處後,壓力儀發出指令停止下潛,浮標開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後浮標浮出海面,將收集到的信息發送給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發送完畢後,浮標重新下潛,進入下一個探測周期。與此同時,衛星把接收到的信息發送到氣象中心供研究人員分析研究。這項研究已經取得初步結論: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海洋水域急劇變暖,上面的大氣層也相應開始變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個漂流浮標在日夜工作。科學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資料,最終繪制「海洋氣象圖」。
5.從原文看,下列對「阿爾戈斯」方案相關內容的說明,正確的一項是(B)
A.由3000個隨洋流上下浮動的浮標組成全球海洋觀察網,監測海水變化。
B.用裝有海水溫度和鹽度感測儀的浮標,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關信息。
C.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接收浮標採集的信息,控制浮標工作的全過程。
D.分析和研究浮標探明的深層海水熱容量的信息,繪制「海洋氣象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B)
A.海水溫度的變化速度遠遠低於大氣溫度的變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遠遠大於大氣密度。
B.在「海洋—大氣層」系裡,海洋被動而大氣層主動,海洋變化緩慢,大氣層則變化多端。
C.活躍的循環洋流像一把鑰匙,在北大西洋這一「鎖孔」中轉動,導致北半球氣候的不穩定。
D.海洋洋流的溫度和鹽度,改變了大氣層的熱力狀態和動力狀態,從而影響地球氣候的形成。
7.依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
A.根據「海洋—大氣層」原理,陸地上大面積水域的熱容量,對周邊地區的氣溫也起著一定的調節作用。
B.依據「全球海洋輸送」理論,重新調控熱帶海洋洋流的流向,將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宜人的氣候。
C.關注北大西洋這一「鎖孔」,人們就可以有效地預報地球的氣候變化,從而避免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D.「阿爾戈斯」方案可以解決海流循環無法預報的難題,如利用這一成果,將有可能消除厄爾尼諾現象。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何遠字義方,東海郯人也。武帝踐阼,為後軍鄱陽王恢錄事參軍。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遷武昌太守。遠本倜儻,尚輕俠。至是乃杜絕交遊,饋遺秋毫無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遠患水溫,每以錢買民井寒水。不取錢者,則摙②水還之。跡雖似偽,而能委曲用意。車服尤弊素,器物無銅漆。江左水族甚賤,遠每食不過干魚數片而已。然性剛嚴,吏民多以細事受鞭罰,遂為人所訟,征下廷尉,被劾十數條。後為武康令,愈厲廉節,除淫祀,正身率職,民甚稱之。太守王彬巡屬縣,諸縣皆盛供帳以待焉。至武康,遠獨設糗③水而已。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自縣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經寇抄,遠盡心綏理,復著名跡。期年,遷樹功將軍、始興內史。時泉陵侯朗為桂州,緣道多剽掠,入始興界,草木無所犯。遠在官好開途巷,修葺牆屋,民居市裡,城隍廄庫,所過若營家焉。田秩奉錢,並無所取,歲暮擇民尤窮者充其租調,以此為常。而性果斷,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為立祠,表言政狀,帝每優詔答焉。遷東陽太守。遠處職,疾強富如仇讎,視貧細如子弟,特為豪右所畏憚。在東陽歲余,復為受罰者所謗,坐免歸。遠性耿介,無私曲,居人間絕請竭,不造詣。與貴賤書疏,抗禮如一。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其清公實為天下第一。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飢寒如下貧者。及去東陽歸家,經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其輕財好義,周人之急,言不虛妄,蓋天性也。每戲語人雲:「卿能得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眾共伺之,不能記也。 (節選自《南史•何遠傳》)
[注]①恩寄:對下級信任託付。②摙(liǎn):擔運。③糗(qiǔ):干糧。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區。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遠與恢素善 善:友好。
B.遠本倜儻,尚輕俠 尚:崇尚。
C.視貧細如子弟 視:愛撫。
D.士類益以此多之 多:稱贊。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何遠「生性耿介」和「為官清廉「的一組是(C)
跡雖似偽,而能委曲用意。 正身率職,民甚稱之。
不取錢者,則摙水還之。 歲暮擇民尤窮者充其租調。
與貴賤書疏,抗禮如一。 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
田秩奉錢,並無所取。 盡心綏理,復著名跡。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何遠任錄事參軍時盡心盡力,很受上級信任倚重;但性情剛正嚴厲,任武昌太守時常因小事鞭罰吏民,因而被檢舉審理的罪狀有十數條之多。
B.何遠堅守節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屬縣,何遠僅給他提供干糧、飲水;為官有才幹,任始興內史時,未再發生過界內盜匪搶掠侵犯的事。
C.何遠在任時,像經營家業一樣整治轄境,百姓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詔予以表彰;但在東陽太守任上,由於遭到受罰者的誣告,而被免職還家。
D.何遠品行正派,不循私情,與人交往不受請托,也不拜訪他人;為人輕財好義,能周人之急,說話從無虛妄,大家始終無法找到他說謊話的證據。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
第II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在答題卡上有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然後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頁,請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 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1小題,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譯文: 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2) 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飢寒如下貧者。
譯文:在幾個郡待過,遇見會引發貪欲的事,始終不改變自己心性,妻子女兒挨餓受凍,如同極貧窮的人。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年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答:分為兩個層次。
前四句為第一層次,分別寫了石、竹、牧童、老牛四個物象,構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後四句為第二層次,寫了作者由畫中的內容而生發出的感想。
(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麼?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於竹而薄於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說明。
答:一種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實際上作者對石與竹同樣憐愛;因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著一種田園生活,無論是牛角礪石還是牛斗殘竹,都是作者不願意見到的。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三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陽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得潑在為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楝樹上鳥雀追逐,竹林里的筍子正紛紛漲破土地。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里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邊,稻子已經鋪平張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作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就是這樣曬穀子,因為等到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裡面的穀子全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的哲學了。
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說:「你吸到什麼沒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
他開顏得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埕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穀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時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胸腔,然後,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穀子讓我嗅,卻是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曬到陽光的穀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穀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大學學生,暑假偶爾幫忙農作,想像著都市裡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谷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決心要留在家鄉。我們做在稻埕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來,然後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乾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陽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得從童年流泄出來。自從有了烘乾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里,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關系。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裡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說:「那夜來香和曇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埕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了。」
[注] ① 稻埕:這里指曬谷場。
14.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答:(1)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2)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15.根據你的體會,分析「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1)「稻埕……光澤」一句,渲染陽光下農夫勞動成果的美好;(2)「農夫……銅色」一句,表現陽光下農夫的陽剛之美;(3)與下文曬稻穀、對農夫決心務農的交代等內容前後呼應。
16.為什麼農夫說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請聯系他在家鄉務農的選擇,分析這句話的含意。(6分)
答:(1)夜來香、曇花夜間開花,其香味與陽光無關,所以稱陰香;(2)「沒有壯懷」是擬人的說法,與農夫決心在鄉務農的行動形成對比;(3)體現了農夫肯定陽剛之美的觀點。
17.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1)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2)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六、(15分)
18.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使上下文連貫起來。將答案寫在文段下面對應的序號後。(4分)
語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齊的美,抑揚的美,回環的美。這些美都是音樂所具備的, ③ 語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說是語言的音樂美。在音樂理論中,有所謂「音樂的語言」;在語言形式美的理論中, ④ 應該有所謂「語言的音樂」。 ⑤ 音樂和語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這間有一個共同點:音樂和語言都是靠聲音來表現的。
①之所以 ②因為 ③所以 ④也 ⑤盡管 ⑥但是
19.下面的材料從四個方面對二胡作了介紹,請篩選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內容,壓縮成一段文字,不超過60個字。(5分)
二胡是中國的一種很奇妙的樂器,是胡琴的一種,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構造很簡單:由一根長約80厘米的細細的木製琴桿、內外兩根琴弦、琴桿下端的蒙著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構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製成,蟒皮或蛇皮是製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馬尾做的琴弓演奏,這與小提琴同樣用馬尾做琴弓是一樣的。二胡聲音低沉圓潤,聽起來略帶憂傷,常用來表達比較深沉的情感。二胡產生的歷史悠久,又比較容易學習,因此是深受中華民族喜愛的樂器,是中國民間普及率比較高的樂器。
二 胡 是 胡 琴 的 一 種 , 由 琴 桿 、 琴 弦 和 蒙 著 蟒 皮
( 蛇 皮 ) 的 琴 筒 構 成 , 用 馬 尾 琴 弓 演 奏 , 聲 音 低
沉 圓 潤 , 是 深 受 中 華 民 族 喜 愛 的 樂 器 。
20.請在「家園」和「思念」中任選一個詞,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寫三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採用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寫法,三個句子的內容有內在聯系。(6分)
示例: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答:每句2分,其中比喻貼切給一分,比擬貼切給一分。三個句子無內在聯系,酌扣一分。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 文 評 分 表(供評分人填寫)
B. 2006年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山東卷) (詩歌曉上空泠峽)
http://gaokao.eol.cn/nrmb_5213/20060904/t20060904_194586.shtml
去這個網站查回答查
C. 2009年 山東高考試題語文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
1.B
【解析】A.怯生生(qìè);C.飛揚跋扈;D.作梗。
2.D
【解析】A.郝明義認為「沒有越界不成閱讀,」逗號應放到後引號外;B項不用問號;C 第二個頓號改成逗號。
3.C
【解析】A感受:接觸外界事物得到的影響;體會。感觸: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思想情緒;感觸側重思想情緒。依附:附著,依賴依靠。依託:依靠。依託側重有所憑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詞語搭配,表示前面所說的情況不合適,或對前面所說的情況不以為然,含有委婉批評的意味;不免:副詞。表示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果,「科爾曼年輕氣盛」 正是「老練不夠」的原因。此處是對科爾曼作客觀評價,沒有批評的語氣。
4.B
【解析】A左右為難:左也難,右也難,兩邊為難。形容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不符合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B項動人心弦:激動人心,非常動人。C前赴後繼:赴,向前沖前面的沖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為了革命或某種事業連續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褒義詞。D項「一揮而就」 應為「一蹴而就」。一揮而就:智繪畫、書法和寫文章,一動筆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聰穎。就:成。應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5. A
【解析】B項成分殘缺,「由於」和「使」保留其一;C項句式雜糅,還在於部分開發商追求暴利,哄抬房價,泡沫加速破裂等因素;D「大約」與「多」重復。
二、
6.C
【解析】原文最後一段中說「漁人在「白堤」東端設籪來捕魚蟹,而且依籪設橋,以方便捕捉魚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應該有兩種。
7.D
【解析】「杭州都城文化的發展和西湖旅遊形象的提升」與用「籪」捕捉魚蟹的方法逐漸被淘汰沒有關系。注意原文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魚籪或蟹籪過多對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響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來,這種捕魚蟹的方法,隨著人工養殖業的興起而逐漸被淘汰。」和第五段「五代以後,特別是自吳越王錢穆築垾海塘以來,錢塘江的魚蟹經西湖而洄遊的現象消失,漁人也就逐漸不再用籪捕捉魚蟹了」幾個句子。
8.D
【解析】注意原文第四段在引用海鹽才女李壬的詩後,後面的解釋說明,「這里的「籪橋」就是指與放置魚籪、蟹籪有關的橋,這種說法在部分地區至今還有」,說明引用海鹽才女李壬的詩是為了說明部分地區至今還有「籪橋」就是指與放置魚籪、蟹籪有關的橋的說法。
三、
9.D
【解析】過:錯誤。
10.D
【解析】A 第一個表提頓語氣,不譯;第二個「……的人」。B 第一個「而」表修飾;第二個「而」表轉折,卻。C第一個「以」,表目的,來;第二個「以」,因為。
11.B
12.D
【解析】「衛嗣公知道後要罷免這個官吏」有誤。
四、
13.(1)有了像那樣講信用的國君(或「有國君那樣的講信用」),能不歸順他嗎?
(2)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那朋友說:「好的。」
(3)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解析】
第(1)句注意「信」、「歸」等詞和句式「可……乎」的落實,第(2)句注意「止」、「食」 等詞的落實。第(3)句注意「欺」、「成教」等詞和判斷句的落實。
【參考譯文】
晉文公攻打原國,攜帶了十天的干糧,於是與大夫約定以十天為期。到原國十天了,卻攻不下原國,敲鍾退軍,撤兵而去。有一個從原國出來的人說:「原國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從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晉文公說:「我與軍士們約定以十天為期,如果不離開,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奪得原國而失去信用,我不幹。」於是撤兵。原國人聽到說:「有了像那樣講信義的國君(或有國君像那樣的講信用),能不歸順他嗎?」於是向晉文公投降。衛國人聽到後說:「有像那樣守信用的國君,能夠不跟隨他嗎?」於是也向晉文公投降。孔子聽到後記載這件事說:「攻佔原國而又得到衛國,是因為守信用。」晉文公問箕鄭說:「救濟飢荒該怎麼辦?」箕鄭回答說:「守信用。」晉文公說:「怎麼樣守信用?」箕鄭說:「在名份、做事情、行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麼群臣就會各守其職,對善行惡行都不會去逾越,對各種事情就不會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麼就不會失去天時,百姓就不會逾越四季;在行為上守信用,那麼親近的人就會勸勉自己努力而遠處的人就會來歸附。」
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那朋友說:「好的。」就讓他回去等他。吳起說:「那我等你來了再吃。」這人到天黑了都沒有來,吳起還是不吃飯等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找這個人。這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
魏文侯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風,左右侍從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獵,魏文侯不聽,說:「不可以因為風的緣故而失去信用,那樣我是不幹的。」隨後親自趕著車去了,冒著大風去讓虞人停止打獵。魏文侯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風,左右侍從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獵,魏文侯不聽,說:「不可以因為風的緣故而失去信用,那樣我是不幹的。」隨後親自趕著車去了,冒著大風去讓虞人停止打獵。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跟著她哭泣。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給你殺豬。」從市場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來殺。他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小孩子是沒有知識的,是跟著父母學習的,是聽從父母的教誨的。如今你欺騙他,就是在教他欺騙。母親欺騙了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隨後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
楚厲王有了警報,就用敲鼓的方式來和民眾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錯誤地敲打鼓,民眾大驚。楚厲王派人去阻止民眾,說:「我喝酒醉了和身邊左右人開玩笑,誤打了鼓。」民眾這才散去。過了幾個月,真的有警報了,楚厲王擊鼓而沒有民眾前來。於是就更改命令明確信號而後民眾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兩個營壘中的將士說:「要謹慎地戒備敵人,早晚他們就要來襲擊你們。」象這樣的警告重復了好幾次而敵人都沒有來。兩個營壘中的將士都鬆懈了,不相信李悝。過了幾個月,秦國軍隊來襲擊,幾乎消滅了李悝的軍隊。這就是不相信人的禍患。
另一種說法:李悝與秦國人交戰,告訴左邊營壘中的將士說:「快沖上去!右邊營壘已經沖上去了。」他又騎馬跑到右邊營壘中對將士說:「左邊營壘已經沖上去了。」左右兩個營壘中的將士都說:「我們沖上去。」於是都爭先恐後沖上去。到第二年,又與秦國人交戰。秦國人來襲擊,到後幾乎消滅了李悝全軍。這就是不相信人的禍患。
衛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就用銀子來賄賂集市的官吏,集市的官吏沒接受。衛嗣公對集市的官吏說:「曾經有一客商過關市而給你銀子,你沒有接受讓他走了。」集市的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嗣公能明察秋毫。
14.【答案】(1)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闊,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
(2)這兩句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時,一下子聯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於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或「紅袖的悠閑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鮮明對照,越發襯托出旅思的凄涼,進一步出發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
這首詩收入《樊川外集》,題一作「寄遠」。杜牧在文宗開成年間曾任宣州團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屬縣,詩大約就寫於任職宣州期間。
題稱「南陵道中」,沒有點明是陸路還是水程。從詩中描寫看,理解為水程似乎切當一些。
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漫悠悠」,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一、二兩句之間,似有一個時間過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過了一會,風變緊了,雲彩因為風的吹送變得稀薄而輕盈,天空顯得高遠,空氣中也散發著秋天的涼意。「欲變秋」的「欲」字,正表現出天氣變化的動態。從景物描寫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來的相對平靜變得有些騷屑不寧,由原來的一絲淡淡的孤寂進而感到有些清冷了。這些描寫,都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備。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遙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精神為之一爽,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但這幅圖景中的憑樓而望的紅袖女子,究竟是懷著閑適的心情覽眺江上景色,還是象溫庭筠詞中所寫的那位等待丈夫歸來的女子那樣,「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在望穿秋水地歷數江上歸舟呢?這一點,江上舟行的旅人並不清楚,自然也無法向讀者交待,只能渾涵地書其即目所見。但無論是閑眺還是望歸,對旅人都會有所觸動而引起各種不同的聯想。
在這里,「紅袖憑江樓」的形象內涵的不確定,恰恰為聯想的豐富、詩味的雋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似乎告訴我們,在一定條件下,藝術形象或圖景內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點,相反地還是一種優點,因為它使詩的意境變得更富含蘊、更為渾融而耐人尋味,讀者也從這種多方面的尋味聯想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當然,這種不確定仍然離不開「客心孤迥」這樣一個特定的情景,因此盡管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想體味,但總的方向是大體相近的。這正是藝術的豐富與雜亂、含蓄與晦澀的一個重要區別。
15.(1)朝聞道 此情可待成追憶
(2)凌萬頃之茫然 怎敵他、晚來風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慚
(4)無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解析】
常出現的錯別字是「可待」寫成「豈待」,「 萬頃」寫成「萬傾」,「怎敵他」寫成「怎敵它」,「至」寫成「致」。
五、
16.示例: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韓出資最多(或「中日韓出資比例最大」)。
【解析】
這是一則新聞,共兩段,表達兩層意思,應分別概括,第一段報道的主要內容是「5月3日,東盟10國與中日韓財長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發表聯合公報宣布,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行」,第二段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中日韓3國出資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題答案。
17.示例一: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譯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譯成果實
示例二:我是雨
我被大地翻譯成新綠
我是新綠
我被春天翻譯成生機
【解析】
所仿寫的句子要求內容和結構和例句相似,結構特點是:我是……我被……翻譯成……;我是……我吧……翻譯成……。內容上三個事物要有一定的聯系,修辭是暗喻。
18.示例:
畫面內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龍頭開到最大,流出的幾滴水呈「SOS」狀。
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們要節約用水。
【解析】
漫畫內容要按順序介紹,不遺漏,透過畫面,聯系社會現象,考慮深層次內容。
六、
(一)
19. 以個人習慣類比人生,引發感悟,為下文作鋪墊。
【解析】
此題從兩方面作答,內容上是與下文的人生做類比,結構上是為下文作鋪墊。
20.(1)被社會的誘惑和壓力左右,在忙忙碌碌和漫無頭緒中,忽視了自己的心理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個人擁有了自己的心理世界,就會明確行動的方向,無論面對怎樣的誘惑和壓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
(1)首先能把握這句話的主旨,是機會和壓力對人的負面影響,再結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關鍵詞「堅實的自我」「 精神的坐標」,再結合本段的中心「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 答案即可得出。
21.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或「記住從外部生活回到內心生活的路」),在社會紛爭和喧囂中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獲得充實的生活和寧靜的心靈。
22.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面對現實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們不應該閉塞與拒絕,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出去闖盪一番。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堅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
(二)
19.①對鄉愁的理解 ②詩人的創作動因 ③詩歌的現狀與發展 ④中文的純潔度
20.(1)餘光中認為鄉愁並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歷史的鄉愁,文化的鄉愁,可以升華為民族的感情寄託。(或「餘光中所說的鄉愁鄉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點,融入了歷史的、文化的內容,升華或者普遍化為了整個民族的感情寄託」)
(2)這樣更有懸念,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或「詩歌貴在含蓄,「就要差這兩個字」,省略號所包含的內涵就更豐富,更耐人尋味,餘味無窮,更有詩意」)
21.(1)文學創作的動力源於作家內心世界的沖突和體驗,這正是作家能夠創作出優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內心世界過於平靜的人,不會產生強烈的創作願望,也就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
22.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語言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而對語言的發展不能聽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規范。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斷豐富和發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純潔度。
可以談要保持中文的純粹性,為漢語的純粹性而奮斗,規范網路語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談網路語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包容。言之有理即可。
七、
23.
【作文解析】
「見證」一詞,《現代漢語詞典》註解為「當場目睹可以作證的」,或「指見證人或可作證據的物品」。
見證者可以是人,如:我或我們見證母愛、見證2008等;也可以是物,如一株小草的見證、色彩——驚魂的見證、歷史的見證等。見證的內容多為抽象事物,成長歷程、某種情感、事物的發展過程等等。適合寫成記敘文、散文。從見證的內容角度考慮,比如寫我親眼目睹的事件,寫出事件的意義及對自己的重要影響,或寫某件事物經歷過某個事件或一段時間,從它的角度敘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學校、長城、盧溝橋等。回顧反思社會熱點及人生經歷,可以寫2008年國家、自己經歷的風風雨雨及感動、愉悅、興奮、憤怒的種種事件。
【名師指導】
「這屬於一個半開放式命題,考生寫起來應該比較順手,但想得高分就難了。」語文考試結束後,記者采訪了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成秀梅和濟鋼高中語文教師陳強,兩位老師均表示,今年的作文題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但文章寫精彩比較困難。
成秀梅說,這個題目非常寬泛,考生在審題時沒有障礙,可寫的內容非常多。這個題目的第一個難點在於如何選擇一個小的切入點打開話題,因為題目叫「見證」,考生在寫作文時既要寫到所見、所聞,又要挖掘它背後的意義和情感,單單寫見了什麼顯然不能完全扣題。成秀梅認為,文章的切入點一定要有意義,而且要巧妙。第二個難點是寫作的材料選擇,無論考生是選擇個人情感、經歷還是大事件帶來的影響,都不能泛泛而談,讓人看了沒有感覺。第三個難點就是考生的文筆,這與平時的訓練有關,文筆好、會抒情、選材典型的文章可能更容易博得閱卷人的好感。
陳強表示,這篇作文考生可能大多選擇寫抒情或議論性文章,這樣寫起來比較容易,他同樣認為,考生只有把思路打開,用個性化的情感和感悟來寫作才能寫出精彩的文章。考生既可以選擇國家大事,也可以選擇人間真情。考生無論如何選材,一定要注意挖掘事件背後的東西,感悟要深刻。
另外陳強認為,雖然這個作文題目看似簡單,但考察了學生的多種能力,例如描摹、概括、挖掘等,還從一個側面考查學生是否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不讀死書。
D. 2006年高考題全國一卷語文詳細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Ⅰ) 語文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試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啜泣 層巒疊嶂嗑碰 義憤填膺 B.輯拿 額手稱慶 坍塌 班師回朝 C.秸稈 大有稗益 贅述 披肝瀝膽 D.摩娑 厝火積薪 巨擘 見風駛舵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許多農民巧妙地將服裝廠剪裁後廢棄的「下腳料」做成簾子,當作蔬菜大棚的「棉被「,這真是一念之差,變廢為寶。 B.王大伯十分喜愛小動物,只要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他都要想辦法把它們喂飽,有的人對此感到不解,他卻樂此不疲。 C.文藝演出現場,身著盛裝的表演者光著腳、微笑著,一邊跳著傣族舞,一邊向人們潑水致意,在場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D.廠長動情地說:「為了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面,我們將採用一種新的對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敗垂成,在此一舉!」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跨越青藏高原,是連接西藏與內地的一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鐵路干線。 B.這家老字型大小食品廠規模不大,但從選料到加工製作都非常講究,生產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顧客倍受信賴的。 C.天安門廣場等七個紅色旅遊景點是否收門票的問題,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已在記者招待會上予以否認。 D.中央財政將逐年擴大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地方財政也將設立助學專項資金。 4.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遍布華夏的古村落,作為鄉土建築的精華, ,,,_______________。 , ,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①卻輝映著輝煌的過去 ②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④它們看似陳舊 ⑤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 ⑥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Ⅰ) 語文試題詳解 一、基礎知識 1.答案:D (A選項中「磕」碰,B選項中「緝」拿,C選項大有「裨」益,D選項摩「挲」、見風「使」 舵。)這道題不難,這些詞在課本上都有出現,這幾年高考基本是這樣,避開了偏難怪字。 2.答案:B (A選項中一念之差的詞義是「念:念頭。差:差錯。一個念頭的差錯。指因一時的疏忽或考慮不周而產生嚴重的後果」,很明顯用錯。B選項中樂此不疲的詞義是「對某事特別愛好,精力為之貫注,不覺得疲倦」。C選項中拍手稱快的詞義是「鼓掌歡呼,表示非常高興。多用於表示正義得到伸張時或事情的結局稱人的心意」,潑水節潑水,並不存在正義得到伸張的意思。D選項中功敗垂成的詞義是「垂:將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多含有惋惜之意」,功敗垂成怎能在此一舉?) 3.答案:A (B選項中「生產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顧客備受信賴的」錯誤使用了被動句,是產品備受信賴,而不能說是顧客備受信賴。C選項中是典型的兩面對一面錯誤,是否收門票不能被「否認」,D選項擴大提供教科書搭配不當。) 4.答案:C (這道題是一道傳統排序題。看似有一定難度,其實這類題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時要注意隱藏信息。考生應當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為⑥句很明顯是一個帶有總結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顯被鑲嵌在⑥句之中,先說文化,後說歷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選項符合推測,所以答案很輕松就選出來了。) 二、科技說明文 【科技說明文考查的就是學生對文章中的關鍵信息的提取能力,但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就是要學會在選項與文章的相互比照中找出差異。】 5.答案:B (A選項中提到3000這個數字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在文中主要是指今天科學家在世界海域中所投放的漂流浮標數目,它並不屬於「阿爾戈斯」方案。C選項中衛星是用來收集信息的,不能控制浮標的工作,這可以從文章倒數第二段了解到。D選項我們從文章最後一句話可知,繪制海洋氣象圖是科學家的一個願景,也不屬於這個方案。這道題就是典型的選項與文章比照出結果。) 6.答案:B (A選項相關文句在第二段第一行可以找到,C選項可以在文章第三段中找到,D選項可以在文章第四段最後一行中找到。B選項主要看文章的第二段,根據常識我們也應當了解,海洋在與大氣層的關系中怎麼可能僅僅是被動呢?它們應當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道題難度系數並不高,還是考查選項與文章相關文句比照。) 7.答案:A (這道題難度太大,估計很多考生會做錯。因為它屬於推斷題,需要對文章的的科技知識有所了解,B選項調控熱帶海洋洋流本身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C選項人們也無法因為關注「鎖孔」而達到預報全球氣候變化。D選項「阿爾戈斯」方案只是科學家對未來氣候推測提供一條依據,不可能就此消除厄爾尼諾現象。) 三.文言文閱讀 【總體來說,今年的文言文真的不難,而且這篇文言文在很多地區的各類考試中頻繁被使用過,筆者記的北京某區模擬就曾用過,因此,這是高考出題者的不小心。】 8.答案:C (這道題中的ABD選項都在課本中出現過,而C中的固定搭配「視……如……」很容易判斷得出。即使沒看出來,也可根據前文「嫉……如……」判斷出決不是愛撫之意。 9.答案:C (這道題重點在表明「耿介」與「清廉」,依次我們可以判斷出A項第一個選項與耿介無關,是屬於他辦事原則方面的。B項第一個百姓稱贊他也不屬於「耿介」,D選項第一個選項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屬於「耿介」,依次推斷選擇C) 10.答案:B (這道題難度不小,很多考生沒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個人就是泉陵侯朗,強調是他沿途搶掠騷擾,但到了始興縣內,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選項中所說任內沒有搶掠侵犯的事。) 四、 11.(1)答案: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得分點在「自……為」是「從……擔任……」。 (2)答案:他先後出任數郡的太守,見到可產生貪欲的東西,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廉潔之心。他的妻子兒女飢寒交迫,如同最貧窮的人家那樣。得分點在「居」、「可欲」還有「飢寒如下貧」。 12.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以游戲的筆調把畫中景物寫得活靈活現,並且發揮想像,寫畫中之物幾乎全要動起來了,以致於詩人不得不出面關囑。這樣的寫法,既再現了畫面的生動,詩人對畫作的贊賞喜愛之情也溢於言表。「崢嶸」、「綠」、「觳觫」等形容詞用以代指事物,詼諧有趣。 (1)分幾個層次其實就是分段,既為一首題畫詩,當然就是首兩聯描寫畫作的內容,後兩聯抒發自己的感受。但是詩歌鑒賞題答題要注意一個原則:那就是回答任何問題都要聯系詩文內容,譬如回答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除了將這種思想感情的名稱答出之外,還要根據上下文回答作者為什麼有這種感情;回答詩句所用修辭手法時,要盡量分析各個意象在這種修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這種修辭的好處。聯系詩文作答是鑒賞分析的必然步驟。 因此,回答此題時,畫作內容一定要答出具體內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聯「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使用了白描筆觸,寫出了自然生機,此外,答題要注意詩歌小引中「戲詠」的「戲」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種調侃輕松的心態描摹這幅畫。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寫照。還是這個「戲」字,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並沒有,也沒有必要厚竹薄石,它們都是自然田園中的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據考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可知,其實竹在傳統文化中代表著一種高潔的品行,可以寄託作者的內心追求,考生也可發揮出此點。 13.本次默寫難度不大,出題形式很新穎,尤其是第二題,是一道好題。答案略。 五、現代文閱讀 主觀題目前成為考生競分的主要戰場。但是,很多考生在回答主觀閱讀試題時抓不著重點,失分甚多。其實,主觀閱讀題應當有它的答題步驟,閱讀後先歸納「中心意思」。所謂「中心意思」與「中心思想」其實是兩種概念:中心思想強調「思想」,即文章的深層次內函;中心意思強調「意思」,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考生只需要將文章主要內容歸納成一句「什麼怎麼樣」就可以。例如本文就是寫作者通過一位農民的表白了解了「陽光」的偉大含義。 14.聲音應當聽,為什麼用想呢?其實本題就是「想」與「聽」的區別對比。首先從基本層面來說,植物突破土地的聲音我們不易察覺,只能想,另外從深層次來說,「想」加入了主觀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現作者對自然的品味探索。 15.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與稻子呈現相同顏色的農夫不正是,同時一種勞動者與勞動成果成熟之後的一種收獲之美的象徵嗎?標准答案給了三點,我覺得強人所難,考生很難想出那麼多含義,所以這道題出得不錯,但答案太坑人。 16.文章反復強調「陽光」,正因為夜來香、曇花都夜間開花,所以稱為「陰香」,這道題很容易。沒有壯懷則主要是與農夫比較,與稻子比較,農夫稻子都是在陽光下勞動的一種象徵,說夜來香曇花沒有壯懷恰是為了強調後兩者有壯懷。 17.其實文章最大的主旨就是歌頌勞動,歌頌陽光的生活。考生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麻煩採納,謝謝!
E. 今年高考語文山東卷試題與答案
ミ偶不知道,告訴U。。。。。。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F. 2001年至2015年高考語文山東卷試題及答案
你可以網路,或者到書店買五年真題,這個時候應該出來了
G. 2006年山東高考語文答案
http://exam.e.sina.com.cn/paper/54/61/6154/c_p.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