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考試指南報 高考語文模擬測試題(三)的答案
2010年下學期七年級語文期中測試題
時量120分鍾 總分120分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 共25分 )
1、按要求默寫( 7分 )
(1) 鳥向檐上飛,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 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蘭詩》中形容北方苦寒,極言軍旅生活艱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給月亮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請你寫出一句有關「月亮」的古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1)jí妒( ) (2)shàn笑( ) (3)bǔ育( ) (4)ó步( )
3、填入空缺處的動詞,依次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____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條長繩,人遠遠地_____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______,便_____住了。
A、拉 撒 支 牽 系 罩 B、系 罩 牽 拉 支 罩
C、支 撒 牽 拉 支 罩 D、支 撒 系 牽 拉 罩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
A.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甘成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戰中日軍惡貫滿盈,家喻戶曉。
C.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
D.風小心翼翼的吹過來,唯恐弄亂了他的頭發。
5、對下列句子表達方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還在第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願軍的部隊向敵後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
②沒有新中國,鄉村裡便沒有電燈,農民便沒有獨立自尊的人格;沒有新中國,便沒有核子彈,更沒有今天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③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湧起視聽的愉悅之感。
④工具書,內容可靠,敘述扼要,而且按照某種特殊編排方式,把知識排列起來,以便人們能隨時准確地查到。
A.敘述 議論 描寫 說明
B.敘述 議論 抒情 說明
C.描寫 議論 抒情 說明
D.敘述 抒情 抒情 敘述
6、仿寫。(2分)
「父愛如山,讓我領略了它的沉穩與厚重。」請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方式寫出你對父愛的感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口語表達。( 2分 )
小華因為期中考試成績欠佳,受父母打罵後,決定出走,臨行前打電話告訴你,作為好友的你,該如何規勸他?
8、細看下面表格,用簡潔的語言,把關鍵信息告訴你的同學或家人。請將表述的內容寫在橫線上。(4分)
各國網路使用量佔全球使用量的比例
美國 中國 日本 英國 加拿大 德國
42.65% 6.63% 5.24% 3.94% 3.93% 3.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文章,回答問題。(45分)
(一).閱讀《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回答文後問題(8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證——紅絲帶子系著的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為什麼呀?
進了家門,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妹妹們驚奇地睜大了眼,搖搖頭說:「是它們自己掉下來的。」
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面進來了,他說:
「大小姐,別說什麼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
他為什麼不說下去了?我忽然急起來,大聲喊道:
「你說什麼?老高。」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這里就數你最大了!」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
「老高,我知道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到: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9、文中為什麼說「好像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語雙關,一方面實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 末尾說「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最後一課》節選(14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12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1)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2)「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12、語段從____ 、____、____三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表現他________的精神。(4分)
13、(1)處的破折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2)處的標點符號為_________。(2分)
14、文中的「鍾聲」意味著什麼?「號聲」暗示了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選文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小說的社會背景,是那一句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這句話是______________描寫。(2分)
(三)《孫權勸學》(11分)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7、本文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描寫。(2)
18、翻譯下列文言句。(4)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原文回答:孫權是怎麼勸學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學了課文,你得到了什麼啟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高貴的施捨》(12分)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盪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
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動了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磚來,一次只 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來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向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讓乞丐把屋後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了他20元錢。
我不解地問:「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後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後,還是放在屋前?」
母親:「這堆磚放在屋前和屋後都一樣。」
我嘟著嘴說:「那就不要搬了。」
母親摸摸我的頭說:「①英姬,對乞丐來說,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後又來過幾個乞丐,我家那堆磚就被屋前屋後地搬來搬去。
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非凡,跟電視上的大老闆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大老闆只有一隻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
老闆用一隻手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②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你教我搬磚,今天我才成為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母親說:「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獨臂的董事長要把母親連同我們一家人遷到城裡去住,做城裡的人,過好日子。
母親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
「為什麼?」
「因為我們家人人都有兩只手。」
董事長堅持說:「我已經替你們買好了房子。」
母親笑一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隻手也沒有的人吧。」
21、指出上文所敘事情發生的地點,文中的主要人物。( 2分 )
地點: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開頭對乞丐進行特徵性的外貌描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下文與之相呼應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分 )
23、文中畫線的句子①,母親為什麼說「對乞丐來說,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畫線句子②,那位「很體面的人」說他從一個可憐的「乞丐」成為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原因是「因為當年你教我搬磚」。這句話更深層的含義是什麼?(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的標題是《高貴的施捨》,請結合文章的內容,談談你對標題含義的理解。( 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4.初中生往往充滿奇思妙想,試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如「有個知心朋友」、「有個好老師」、「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長大」、「再看一眼」或「美夢成真」、「當一名作家」、「飛上月球」等; (2)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
(3)600字左右。
⑵ 全國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擬示範卷語文卷三
第一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容考察的是《次石湖書扇韻》的知識點:
宋代文學家、音樂家姜夔的詩作。此詩首句寫詩人「往石湖」,描繪范成大隱居處蘇州石湖的景物;次句寫詩人漸行漸近「到石湖」;第三句寫詩人「在石湖」和范成大接談;末句「贊石湖」,表現范成大的君子情懷。全詩惜墨如金,描繪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圖卷,並傳達出畫筆難於表現的情韻。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歸隱石湖後的第一個生日,姜夔從湖州趕往石湖祝壽。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題詩以後,作了這首《次石湖書扇韻》來抒發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題扇詩已佚。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綠水環繞,清幽靜雅的畫面。這幅畫面是由小橋、曲水、村落、岸閣、綠萍、荷花、人家、院門等景物,有機組合構成的。
⑶ 2016年高考全真滾動試卷3語文試題答案
【2016年高考全真滾動試卷3語文試題答案】
http://www.mstxx.com/article-12217-1.html
2016高考各科試題及答案已專出,速速圍觀屬
⑷ 2018年全國高考3+3分科綜合卷(二)·語文答案,誰有
1、2018年全國新課標二卷命題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組織審核,印刷。 2、2018年高考試卷的命題工作是在今年4月份開始的,目前試卷的命題工作已經結束了。
⑸ 2010高考卷語文答案
北京卷
1.答案:C
解析:第一題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永 傾軋(yà) ;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答案:B.
解析:第二題考成語,"防患於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於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2010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項表意不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什麼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准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後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穎的角度。「滋養」與水有關,而「浸漬」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6.答案:D
解析: A選項考"居",屬於常用詞的偏僻義項;B選項考"券",屬於偏僻詞;C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D選項考"復",則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答案:D
解析:A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選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選項仍是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D項的兩個「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9.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10.(10分)(略)
解析: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言文延伸題是關於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
12答案:①.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4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錯字。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觀題的B、C、D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註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4. 答案:(3分)D
解析:A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錯。B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項原文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不是反比關系。 D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確。
15.答案(5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2010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而對於社科文閱讀而言,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從如此簡明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項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答案: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麼,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 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於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則是寄託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18.(4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來源:Zxxk.Com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後把這兩點連成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麼內容,只要根據剛才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10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分數差距不至於過大;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從題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仍是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充分准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准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天津: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A、砧板(zhēn),習慣誤讀字;C、著(zhuó)重,多音字;D、抵(zhǐ)掌而談,注意和「抵」區別。
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形。A、猩紅;B、兩全其美;C、挖牆腳。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決定:①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②決定的事項;③某事物成為另一事物的先決條件;起主導作用;④客觀規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發展變化。確定:固定;明確肯定;堅定。文中意為「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應用「決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用卷揚機等向高處運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數量、質量等方面比原來高。「產業」應與「提升」搭配。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休戚相關: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應用「息息相關」。
4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當,在「是」前添加主語「天津」;C、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去掉「黃發」。D句式雜糅,去掉「組成」或者將「分」改為「由」。
5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生態道德教育是要將生態倫理學的思想觀念變成人們的自覺行為選擇,引導人們以倫理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環境的平衡與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將「倫理道德觀念」范疇擴大為「道德觀念」。
6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B、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時,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不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無中生有。C、20世紀中葉,由於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日益嚴重,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從道德的角度關注生態環境現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生態倫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態德育關注的是人與自然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7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選擇,不具有政府的強制力。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發,在文中是「打開、拿出」的意思。本題重點考查文言多義詞,關鍵在於用「語境定意」法的運用。另一個難點是「具事」,方法是語境推斷法,選項與文中語句互相參驗。
9.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知識,能力層級為C級。A項兩個「因」都是副詞,「就」的意思。B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後一個「而」是連詞,但表示承接(順承)關系。C項前一個「以」是介詞,「把」的意思。後一個「以」是介詞,「按、在」的意思。D項前一個「為」是介詞,「被」。後一個「為」是動詞,「成為」的意思。
10.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歸納文中信息。A、後一句不能表現「虐待」;B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C、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
11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洞人們哀憐母女,並沒有表示「以示追悔」。
【參考譯文】
南方人祖上傳說,在秦漢之前,有個姓吳的洞主,當地人就叫他吳洞。他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老婆死了,留下一個女兒叫做葉限,從小溫柔賢惠,擅長淘金,吳洞非常寵愛她。幾年後,吳洞也死了,葉限被後母虐待,經常讓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邊汲水。
當時曾經得到一尾魚,兩寸來長,紅色的脊鰭,金色的眼睛,葉限就小心地把魚喂養在自己的臉盆里。魚天天生長,換了好幾件器物,很快長大後盆里就容不下了,葉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後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節省出的一些飯食投進去。在葉限過去的時候,這只魚就會游到岸邊,露出頭來,其他人過去就沉在水底。她後母察覺了這件事,每次到池塘邊偷看,總是見不到魚,就騙葉限說:「你最近累了吧,我為你做了件新衣裳。」於是脫下她的舊衣服,然後又讓她到另外的一個泉水那裡去汲水,來回有上百里路。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那魚就浮出了頭,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魚已經長到一丈多長,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魚好一倍。吃剩下的魚骨後母藏在了糞坑裡。
到了第二天,葉限到池塘邊上,可怎麼也見不到魚了,於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著頭發,穿著粗布衣服從天而降,安慰她說:「你別哭了,你的母親殺死了你的魚!骨頭扔在糞坑裡,你回去,把骨頭取出來藏在屋裡,需要什麼只管向它祈禱,都可以如願的。」葉限照著他的話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
到了洞節的時候,後母去,讓葉限在家裡看守門戶。葉限等她們走遠了,也跟著去了,穿上翠鳥羽毛編紡的衣服,金銀絲線做成的鞋子。後母的女兒認出了他,就告訴她母親:「那個人很像姐姐。」後母看了也很懷疑。葉限察覺出來,趕忙匆匆地趕回去,丟了一隻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吳姓的這個洞鄰近有個海島,島上有個叫做陀汗的國家,兵力強盛,統治著附近幾十個海島,面積達到數千海里。洞人把那隻金線鞋子賣給他們,國王得到了。讓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腳小的人的尺寸還小一寸。於是下令全國所有的婦人都穿上試一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那鞋子輕得像羽毛,踩在石頭上也沒有聲音,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國王就認為是誰丟在路邊的,於是到此洞的各戶人家搜查同樣的鞋子,如果誰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葉限,陀汗王讓葉限試穿,非常合適。然後葉限又穿上翠羽衣,兩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這才把所有的事都說給國王,陀汗王帶著葉限和魚骨回去了。後母和她的女兒都被飛石打死了,洞人可憐她們,就挖了個石坑埋起來,叫做懊女冢。
國王把葉限帶回國後,封為第一夫人。有一年,國王起了貪念,求魚骨給他無限的寶石。結果第二年,再求魚骨,什麼也得不到了。國王就把魚骨埋到了海邊。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來,用金子做標記。後來,陀汗國有叛軍作亂,國王要挖掘它來獎賞軍隊,結果一晚上的時間,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沒了。
12答案:(1)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1)衣:名詞作動詞,穿。袖:名詞作動詞,在袖子里藏著。行向池:狀語後置。(2)但:只。不之慮:賓語前置,不慮之。(3)意:猜測。以:介詞,通過。拷掠:拷打。竟:最終。
13.
答案: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答案: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答案: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14 答案(1)小人長戚戚
(2)還顧望舊鄉
(3)齊彭殤為妄作
(4)生長明妃尚有村
(5)葉上初陽干宿雨
(6)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名篇名句,能力層級為A級。此題應該謹記高考閱卷要求和規則,一空錯一個字就不得分。此題中易錯的字詞是:長、彭殤、雨打風吹。
15答案:(1)相似之處:都以人的眼睛視物的生理學和光學原理為依據:都認為視桿細胞能夠收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視錐細胞能否感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2至4段,第2段說明相同之處,第3、4段說的是分歧。
16、答案(1)觀賞距離接近,畫面變大時;(2)先注視白色屏幕30秒,然後再欣賞畫作;(3)從視網膜至視覺皮質之間路徑上的干擾因素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層級為C級。此題對應語境區間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關鍵在於抓住結論性的句子。另外還要注意句間的邏輯關系(如條件、因果等)。
17答案:有意義,藝術與科學聯姻,有助於科學地把握藝術規律,使審美活動理性化。
沒意義,用 自然科學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不是審美,無法解讀作品意蘊。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級。這是一道主觀性、開放性非常強的題目。如果回答「有意義」,思路應該從文中的觀點和作者的態度出發來組織答案。如果回答「沒意義」,則要突出藝術是有其內在規律的,然後做到自圓其說。
18答案:答案 生命短暫 生命力頑強 擬人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和分析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C級。這個段落的主體在中間部分,抓住這部分中議論性的句子,並確定關鍵詞,就可以組織答案。回答第二問時,最好答出修辭效果。
19.答案:親人,是作者領悟到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動物,使作者帶來異常溫暖的感覺;生活與傳說,使作品染上了神話色領略神靈之光;夢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產生的聯想。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3至5段。做題需要分析文章結構,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關鍵句,進行組織。
20.答案:(1)故鄉是世界的縮影;
(2)作者對故鄉的愛是永恆的;
(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礎;
(4)故鄉是作者人生思考與創作精神之源;
(5)故鄉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要聯系全文,以寫作目的為引子,以文章線索為牽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寫每一個對象的意圖是什麼,綜合組織答案。
21.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與評價文學作品,能力層級為E級。此項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知識。思考時要注意語境,通過句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各句的來龍去脈。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籠罩於神話光彩之下的凸顯人性本真的人。
22答案:
戲劇社【⑤】 文學社【③】 攝影小組【①】
解析:考查語言准確、鮮明、得體。①「現面目」「留舊影」,表現了攝影的特點。②寫學術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創作。
④是說書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形象的卸除了演員的特點。
23.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標津門塔將於2010年內建成使用。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這個語段共三句話,第一句表明對象,第二句介紹其特徵,第三句說明結果。擬寫一句話新聞的要點是確定對象及其特徵、事件的經過結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壓縮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話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後參照字數要求,進一步壓縮。
24、
答案:標題符合畫面內容,畫面解說符合情景,有創意,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和簡明准確」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圖文轉換的題目要注意圖中突出、誇張的部分,也要注意圖中變化的地方。
25、解析:當代青年處在一個豐富多彩、飛速發展的時代,「大世界」的種種感召,「小世界」的點點關愛,共同構成了青年學子具體的生活環境。青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時代,離不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感悟。該話題利於考生從自己熟悉的世界出發,寫出觀察到的世界,體味到的人間真情,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展示出審美情趣和思想個性。
該話題富於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材空間。考生可以鳥瞰波瀾壯闊的時代,也可以聚焦身邊的凡人小事;可以寫物質世界的豐富,也可以寫精神文明的進步;可以寫國家的發展、家鄉的變遷,也可以寫親人的溫暖、校園的苦樂;可以寫實實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寫虛擬的網路世界;可以寫世界對我的影響,也可以寫我對世界的責任……大處著眼,可以寫得深刻開闊;小處落筆,可以寫得細膩感人。
話題中的「我」,將考生的關注點引向個體感受,「我手寫我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理念。話題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每個考生找到自己構思立意的切入點,使人人都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凸顯出考生的個性特徵。
此外,話題本身包含著主與客、大與小、虛與實、物質與精神、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等關系因子,考生無論選擇什麼文體,都比較容易捕捉到思辨性內涵,體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