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4年雲南大理語文中考試卷

2014年雲南大理語文中考試卷

發布時間:2021-01-06 06:09:29

Ⅰ 雲南大理中考總分是多少

今年大理州及這個雲南省實行統一中考考卷,而且總分是600分,大理州大理市內各高中名校都公布領取分數線了。

Ⅱ 雲南大理2018中考政策

今年中考是先出分數,然後填報志願,更好的解決了高分讀低校的問題,大理回一中的市招班答分數肯定要低於宏志班的分數,畢竟宏志班要免學費且都是一級一等高中等。建議農村戶口的高分可以報考大理一中的華萌班。
提前批次可以報一個學校,主要是大理一中的華萌班和州民中的宏志班等,第一批次可以報兩個一級完中,第二批次可以報兩個二級完中。

Ⅲ 雲南大理州2007年中考錄取分數線

學校名 下關一中 大理一中 民中 世紀 試驗
大理市 623 612 619 597 597
漾濞縣 627 618 624 604 597
祥雲縣 632 616 612 610 597
賓川縣 641 635 626 611 600
彌渡縣 641 643 624 604 604
南澗縣 636 626 630 607 600
巍山縣 640 636 633 601 600
永平縣 642 635 634 622 610
雲龍縣 638 635 640 620 620
洱源縣 639 633 622 601 599
劍川縣 641 637 639 613 616
鶴慶縣 644 627 647 628 608

看看!~!!~

Ⅳ 2017年大理州中考總分是多少

今年,大理中考時間為6月28/29/30日;考試科目有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物理80分、化學50分、體育內50分;歷史容、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學和信息技術5個學科成績合格及以上者每個學科按10分計,低於60分者按實得分的10%(按四捨五入取整數)計入高中學校錄取總分;音樂和美術學科合格及以上者每個學科按5分計,不合格者不記分;總分為600分(不含政策加分)

Ⅳ 外省戶籍學生在大理讀初中可以在大理參加中考嗎

答: 外省戶籍學生在大理讀初中可以在大理參加中考
問題問的挺好的
很高興為你回答

Ⅵ 大理四中2010年中考600分以上的人的名單

雲南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省人大代表予以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績
2009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重大挑戰和考驗。面對嚴峻形勢,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准確判斷、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努力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在我省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這是困難較多的一年。我省產業結構單一、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產業發展層次低,尤其是支撐全省經濟增長的有色、鋼鐵、化工等產業,其產品價格均與國際市場接軌,導致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實體經濟沖擊十分深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增速出現了多年來的新低,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1.1個百分點;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下降4.8%,財政增收遇到很大困難;進出口貿易遭受重創,外貿總額下降50.3%,降幅居全國之首;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8.5%,比全國多降21.1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接近一半,停產、半停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最高時達30%;民生保障壓力劇增,150萬農民工返鄉,23萬大中專畢業生面臨就業,部分職工失去工作,全省就業矛盾異常尖銳。
這是奮力拚搏的一年。在嚴重困難面前,全省人民不畏難、不退縮,堅定信心,勤奮工作。我們堅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及時調整完善工作思路,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全力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注重結合雲南實際,大膽創新,切實破解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先後研究出台了11個方面共350多條政策措施;注重把當年增長與長期發展相結合,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對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這是碩果累累的一年。全省保增長成效明顯,保民生力度空前,保穩定措施扎實。經濟運行逐季改善,經歷了止跌、回暖、企穩到快速回升的明顯變化。民生措施的密集出台和落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確保了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隨著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我省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更加鞏固。
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168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490.8億元,增加130.6億元,增長9.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9.8億元,增加479.6億元,增長3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27億元,增加1000億元,增長31.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1億元,增長19.3%;外貿進出口總額80.2億美元,負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實際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3369元,實際增長9.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6.3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以上。除外貿進出口總額外,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宏觀調控預期目標均超額完成。
(一)擴內需取得突出成效
我們始終把握擴大內需的重大機遇,積極主動爭取中央支持,想方設法籌措配套資金,實現了新增投資規模的重大突破。在中央四批擴大內需資金中共爭取到158億元,爭取到中央代發地方債券84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躍上10000億元、8000億元台階,新增貸款突破2000億元大關,比上年翻了一番;金融直接融資220億元,保險業快速發展,投資公司投融資功能進一步顯現,為支撐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級財政盡力籌集60億元基本建設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全省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73億元,大理至麗江、昆明繞城西北段等高速公路開工,啟動52條二級干線公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5萬公里。鐵路建設完成投資84億元,大麗鐵路建成通車,新開工雲桂、麗香等5個鐵路建設項目,在建鐵路項目達11個。機場建設完成投資76億元,騰沖機場正式通航,大理、香格里拉機場完成改擴建並投入使用,昆明新機場建設進度加快。電力建設完成投資702億元,景洪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小灣水電站實現三台機組發電,中國首座正負8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建設進展順利。水利建設投資突破100億元,隴川麻栗壩、楚雄青山嘴兩座大型水庫和18件中型水庫下閘蓄水,「潤滇工程」項目全部開工,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萬件。昆明至大理成品油管道投入運行。
擴大城鄉消費取得實效。認真落實鼓勵消費政策,組織家電、汽車和摩托車下鄉,向農民兌付財政補貼資金7億元,帶動銷售額70億元。旅遊「二次創業」和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國家旅遊局把雲南確定為全國旅遊產業改革發展試點省,啟動實施了騰沖、撫仙湖、洱海等旅遊綜合改革發展先行試驗。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推進160個旅遊重大項目建設,完成一批旅遊小鎮和50個旅遊特色村的改造,啟動了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和元陽哈尼梯田景區建設。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524億元,增長13.4%。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1.2億人次,旅遊行業總收810億元。
(二)「三農」工作再創新佳績
我們始終重視打牢農業基礎,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措施,保持了農業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全省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達265億元,比上年增長48.9%,對農民的直接補貼126億元,人均獲得補貼348元。新增涉農貸款突破800億元,累計發放「惠農卡」159萬張。推動實施了中低產田地改造、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農民收入翻番計劃等一大批事關農業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230萬畝。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新煙區建設和特色優質煙葉開發不斷推進。突出抓好生物產業發展,優勢生物種植面積達8500萬畝,引進加拿大天辰集團、北京中信集團、天津天士力集團等一批戰略合作夥伴,到位資金20多億元。
山區綜合開發步伐加快,全省特色經濟作物、經濟林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完成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設450萬畝。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產品出口逆勢上揚。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1500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500個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解決了2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5萬口,節柴改灶18萬戶,農村電網改造使49萬戶農民受益。推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建成了一大批公益事業項目。貧困鄉整鄉推進試點、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順利開展,解決和鞏固了6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064億元,增長5.2%。糧食總產量達到1634萬噸,實現連續七年增產!。肉、奶、蛋、蔬菜等農產品供應充裕,對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工業經濟運行走出困境
我們始終把穩工業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確立了「穩運行、抓項目、調結構、扶中小、促合作、降能耗、保就業、強管理」的工作思路,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幫助企業渡難關。果斷實施特殊電價扶持,有色等10個行業受惠企業超過160戶。在全國率先實行重要商品收儲,全年動態收儲有色金屬63萬多噸、化肥50萬噸。對1141種省產工業品發放促銷補貼。全面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4條措施,全省新增中小企業貸款突破700億元。堅持「一廠一策」,扶持困難企業抓好生產組織,規模以上停產、半停產企業已下降到6%左右。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制定並實施了12個工業行業發展行動計劃。在冶金、機電、輕工、化工、醫葯等重點行業組織推廣20項關鍵共性技術,新增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25家,4個部省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獲得批准。煙草對工業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全年實現利稅785億元。在一系列綜合措施的作用下,全省工業經濟逐步好轉,除電力外的工業完成投資820億元。全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580億元,增長13.6%,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2088億元,增長11.2%,有力促進了我省經濟增長。
(四)生態建設邁出新步伐
我們始終把深入推進「七彩雲南保護行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內容,結合擴大內需實施了一批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重點項目。堅持「一湖一策」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牛欄江至滇池補水和滇池截污兩個關鍵性工程取得重要進展。積極推進陽宗海砷污染治理。累計開工建設168個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8O萬噸。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啟動實施了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對建設「森林雲南」進行了部署,完成營造林1031萬畝,啟動實施4730萬畝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0平方公里,實施保護面積5000平方公里。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組織實施100項重點節能示範項目,淘汰一批小煉鐵、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後產能。國家下達我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2%和1.99%的任務可望完成。
(五)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我們始終把完善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啟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省政府機構改革已經完成,州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正在有序開展。實施了昆明市、紅河州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了深化農墾改革方案,華僑農(林)場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水務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供銷社改革和投融資、行政審批、財稅、金融改革繼續深化。
開放雲南建設取得新成效。組織開展了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初步規劃方案研究。與「昆交會」同期舉辦了第二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活動周、第四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第七屆東盟華商投資西南項目推介會暨亞太華商論壇等系列重大活動,提升了辦會層次和水平。加快了口岸通關便利化建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引進外資9.1億美元,省外企業在滇投資超過1000億元。
(六)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我們始終重視社會建設,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作為擴內需、增投資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政策和工作支撐體系。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力抓好魯甸、鎮雄、瀾滄3個縣的「兩基」攻堅工作,全省按規劃如期實現「普九」目標。切實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提高農村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標准,免除了640多萬名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學雜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向208萬名家庭貧困寄宿學生發放生活補助。籌措投入45億元推進校舍安全工程,超額完成原定150萬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務。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新組建7個省級職教集團,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O.92:1。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增本科高校2所,呈貢新區已有6所高校新校區投入使用,累計入住學生約4萬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93%。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多渠道籌集投入助困資金13.86億元,資助范圍覆蓋了35%以上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100%的中職學校一、二年級學生。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全面實施標准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了我省產品和產業綜合競爭能力。繼續深入實施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組織實施49項重大科技項目、20項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研發項目,突破了71項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應用34項突破產業技術瓶頸的共性技術,開發出6O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組建了雲南省應用技術研究院,雲南科技創新園建設進展順利。科普工作全面推進。
大力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制訂了我省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三年實施方案。堅持「大辦衛生、多辦醫院」,重點推進全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重點中醫院的基礎設施及設備能力建設,又有5個省級醫院項目開工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提高到93%,參合人數達3293.5萬人,新增71.5萬人,年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100元,參合農民住院報銷比例平均提高10%。積極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大力度抓好血吸蟲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進展。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在全國首創並建成407所農民素質教育網路培訓學校,完成2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啟動了4萬多個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全省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3.35%和94.66%。省博物館新館、雲南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一批州市縣文化項目開工建設。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圓滿承辦了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第16次大會。
(七)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台了一大批力度空前的惠民利民措施,確保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大力促進就業。創新思路,實施促進就業20條措施和「貸免扶補」政策,省財政補貼困難企業2億元,穩定25.7萬個就業崗位;安排2億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9.3萬名失業人員就業;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鼓勵創業,幫助2萬人實現創業並帶動12萬人就業。新增23.5萬個城鎮就業崗位。因國際金融危機返鄉的150萬農民工有148萬實現再就業。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123萬人次,新增轉移就業55萬人。
著力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省財政投入城鄉低保經費41億元,比上年增長77.8%,全省429萬城鄉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省財政投入5.5億元,資助516.3萬名特殊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對近46.5萬次城鄉困難群眾實施住院和門診救助。22.1萬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應保盡保,44萬名高齡老人和長壽老人享受到生活補貼。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投入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省28.9萬名優撫對象享受到撫恤補助政策。
努力提高社保水平。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量達到1600萬人次,新增125萬人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省覆蓋,城鎮職工參加醫保人數達到750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金待遇標准提高10%。妥善解決了22.4萬關閉破產和國有、集體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全省16個縣市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籌資43.34億元,全部兌現了129個縣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績效工資,對退休人員也相應增加了生活補貼。對其他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自去年10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發300元臨時補貼。
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下決心用3年時間建設150萬套保障性住房,改善城鄉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去年整合補助資金100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50萬套,其中城鎮15萬套、農村35萬套。加大農村建房支持力度,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拆除重建戶補助標准提高到每戶1萬元。
持續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實施新三年「興邊富民工程」,落實專項資金8億元,整合資金40.3億元,建設了一批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及時有效組織抗災救災。省財政投入救災資金13.1億元,救濟災民552.4萬人,保障了災區群眾基本生活,保持了災區社會穩定。籌集近45億元資金,加快推進防震減災十大能力建設。
(八)和諧安定的社會局面不斷鞏固
我們始終把促進社會和諧作為全省工作的重大任務,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認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重視互聯網文化建設。統計調查、氣象、文史、檔案、測繪、地方史志等工作不斷加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更加繁榮。密切與各人民團體的聯系,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紅十字、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健康發展。
切實維護社會安寧。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開展領導幹部大下訪、大接訪活動,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及時有效處置突發性事件。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確保了全省宗教領域的和諧。成功維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節慶期間的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打黑除惡等系列專項活動;高度重視邊境安全,及時有效處置了緬甸果敢事件對我省邊境的影響。監獄、勞教工作繼續加強,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成績。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尾礦庫專項整治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取得實效,應急能力得到提高,生產安全事故總量下降。鞏固和發展了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九)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我們始終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為應對危機、推動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的重要保障,努力改進工作,提高各級政府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定決議,支持省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批評、建議和政協提案,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5件,制定、修改和廢止了一批政府規章。堅持推進基層民主,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工作深入開展。行政復議、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執法監督。審計、監察等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職能進一步發揮。圓滿完成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
健全完善政府管理體制。開展了新一輪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清理工作,全省共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91項。積極穩妥地推進省級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新成效。
重視抓好政府制度建設。在全省縣以上政府機關全面推行「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省的政務信息電話查詢系統,開通了「96128」政務查詢專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85萬多條,政府行政行為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繼續推進法制政府、責任政府建設,全年共問責1525人次。
各位代表!在嚴峻挑戰面前,我省出手快、措施實,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動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我們經歷了一場重大考驗。在這場重大考驗中,全省人民的開拓進取精神進一步得到激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在這場重大考驗中,雲南的發展條件得到改善,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在這場重大考驗中,我們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得到深化,調整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更加增強;在這場重大考驗中,各級各部門在復雜形勢下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得到提高,搶機遇、謀發展的意識更加強烈。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各位代表!去年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應對、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各項部署,全面分析、果斷決策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艱苦細致工作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合力攻堅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向駐滇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政法幹警,向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兄弟省區市,向關心支持雲南建設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雲南的發展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差距,支撐全省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財政增收、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壓力很大,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城鄉居民收入還比較低,一些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完善體制機制任重道遠,政府職能轉變也還需要不斷推進。我們將認真重視這些困難和矛盾,不斷破解難題,努力把今後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創新思路、大膽開拓,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保持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把握發展機遇,完善發展措施,化解發展中的困難,大膽開拓,銳意進取,在促進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的進程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根據省委八屆八次全委會的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考察雲南時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增投資、擴消費,轉方式、調結構,重民生、建和諧,快發展、上水平,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本文來自文秘家園收集與整理,特別感謝原作者!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2‰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67%,外貿進出口額實現恢復性增長。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下6個著力點:
一是穩定政策、靈活調控,保持較快發展。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推進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要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切實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保持促進經濟發展的信心、決心和力度不減;要認真把握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增強預見性,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應對危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保持全省經濟快速增長,防止出現大的起落。
二是優化結構、轉變方式,促進轉型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是我省進一步適應國內外發展形勢,增強發展實力和競爭力的現實選擇。要深刻認識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極端重要性,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要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提升重化工業精細化發展水平;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增強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凝聚各方面力量,齊心協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三是增加投資、擴大消費,促進內需發展。擴大內需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戰略措施,也是我省增加投資、擴大消費的重大機遇。我們要高度重視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夯實發展基礎的重要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繼續保持投資較快增長。要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要不斷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改善消費預期,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
四是統籌城鄉、扶貧攻堅,推進協調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是全省人民的迫切願望。我們要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擴大農村需求,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要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探索形成具有雲南特色的城鎮發展道路。要大力扶持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更加關注困難群眾生活,更加重視扶貧開發,確保全省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五是重視生態、保護環境,推動綠色發展。良好的生態是雲南最重要的資源,最大的生產力。我們要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產業,倡導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七彩雲南」在新的時代更加亮麗奪目。
六是拓展空間、發揮優勢,促進開放發展。把雲南建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我國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部署,也是雲南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推進全面、協調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獨特區位,把服務國家周邊外交大局與建設國際大通道結合起來,加強對外溝通、交流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努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Ⅶ 2018年大理州中考總分數分段統計表

2017年大理州事業單位第二批於2017年6月3日考試8月3~8月8日資格復審。面試時間在8月版11日~權12日。成績在8月1號出來進行公示。2016年大理州第二批事業單位考試時間為7月2日,成績於7月22日17:00後可以查詢。面試公告也是8月5日出。8月9~10號資格復審。由此來看大理州事業單位成績出來的時間並不確定,不過大多集中在七月末,八月初。考生可以耐心等待!

Ⅷ 2010大理州中考學校排名

下關四中 附中 五中 六中 三中 二中 這是市裡的 縣上不清楚 你有下關中學理熟悉的老師嗎?問問他們就好了 他們絕對知道!

Ⅸ 2019年雲南大理中考成績如何查詢

兩個辦法查詢,第一,在教育網上查詢,第二,去教育局中招辦查詢。便可知道。

Ⅹ 中考從大理到昆明

學習成績好的話應該可以吧

閱讀全文

與2014年雲南大理語文中考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