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大學語文期末小論文

大學語文期末小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4 23:21:43

A. 大學語文屈原論文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這一天)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中文名:
查海生

別名:
海子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省懷寧縣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989年3月26日

職業:
詩人,教師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法律系

代表作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的麥地》,《四姐妹》

[編輯本段]詩作成就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 海子20年祭的圖片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海子在創作初期受朦朧詩人江河,特別是楊煉的影響,形成了詩歌創作的方向之一「史詩」的創作。這些長詩創作,雖然評論界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藝術結構,還是其鮮活的奇崛的語言,都顯示了海子的詩歌天才,對於這些巨構的解讀,將使海子傑出的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日益突顯出來。但受到讀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贊,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吊。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涌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編輯本段]愛情波折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然而海子卻為她們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詩篇。「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四姐妹》)這與莎士比亞《麥克白斯》中三女巫的開場白異曲同工:「雷電轟轟雨蒙蒙,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懷著巨大的悲傷愛戀著她們,而「這糊塗的四姐妹啊/比命運女神還多出一個。」 [編輯本段]自殺原因根據海子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的關注。海子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近在某期書城雜志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亡歌謠和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麵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海子的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鍾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 、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扯在一起。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著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射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准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著「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著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著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么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里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么?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舍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回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復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回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於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實際上,海子設計的自殺方案共有八種,以上詩歌涉及其中六種。另外兩種方案,見《七月不遠》的解讀。 七月不遠 ——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月不遠 性別的誕生不遠 愛情不遠——馬鼻子下 湖泊含鹽 因此青海不遠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顯得凄凄迷人 青草開滿鮮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 (因此,天堂的馬匹不遠) 我就是那個情種:詩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野花青梗不遠,醫箱內古老姓氏不遠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 因此爬山涉水亡不遠 骨骼掛遍我身體 如同藍色水上的樹枝 啊!青海湖,暮色蒼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鳥群早已飛去 只有飲我寶石的頭一隻鳥早已飛去 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 暮色蒼茫的水面 (1986)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吁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卧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彌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卧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卧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B. 求一篇大學語文論文

一、問題與背景

(一)研究的動因

本課題的提出,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1、 新課程實施的需要

鑒賞評價是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主要針對古詩文、現代文學作品閱讀而言的,一是對其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方面的鑒別賞析,二是對其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評說等,它是學生應具備的各項能力中最高層級的能力。新課標中關於鑒賞有這樣一段話:「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縱觀中學語文教育現狀,素質教育還較多地停留在形式上,課堂教學片面追求學生學會,而不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正像有人尖銳地指出:「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一言以蔽之,是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為一種應試訓練。顯然,這種種弊端不只表現在語文課上,而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應最具有人文性的語文課上,這種畸變尤其令人觸目驚心。」(《中國青年報》2005年3月10日第8版)

語文教學背離文學鑒賞本身的規律,正是目前這種種問題中的一種。因此,文學鑒賞的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

2、學生成長的需要

由於種種原因,今天的學生似乎是在電視、游戲和卡通畫的伴隨下長大的,客觀上成了「讀圖」的一代,習慣於「快餐式」閱讀,思考膚淺、鑒賞能力平庸。進入高中階段,迎接他們的又是沉重的升學壓力,整天忙於做各科的作業,疲於應付各科的考試,很少有自由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更談不上開展高層次的閱讀活動——鑒賞。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面對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培養學生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筆者深深感到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在諸多能力發展中的重要性。每當學生對語文學習感到乏味時,文學鑒賞總是一種較好的調劑,每當學生學習處於「高原期」時,突破口總是在鑒賞能力上。近幾年來,筆者在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有關方法介紹如下,以資交流。

(二)課題界定

鑒賞,顧名思義就是鑒定和欣賞。鑒定,是辨別並確定事物的真偽或優劣。欣賞,是享受美好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

文學鑒賞,是人們閱讀文學作品時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在文學作品的鑒賞過程中,讀者面對的是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而不是抽象的邏輯理論。他的思想感情往往要隨著形象的展開而波動起伏;同時讀者又必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經驗,去理解或解釋作品中的形象,豐富和充實作品裡形象的內涵。它明顯地帶有藝術再創造的性質。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文學鑒賞能力,對中學生而言,《新課程標准》和《高考考試說明》明確規定學生應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種能力是最高一級的語文能力,是個人語文能力的最高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把文學鑒賞當作最高或最終的語文教育目標來追求。從高考文學鑒賞考查的結果來看,這種追求更有其緊迫性。

(三)理論基礎及研究目標

1、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倡導了一種新穎的課程理論,構建了一種全新的課程文化。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是這一理論體

C. 求一篇關於大學語文的論文,主題不限,大概一兩千兩三千字左右吧.

大學語文是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公共課,公共課的位置決定了它在高校學科體系中不被教師和學生重視現狀的出現。特別是外語院校,由於外語專業課的難度和對學生要求不斷提高,學習壓力逐漸加大,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明顯不高。而漢語作為母語對於學習外語的基礎作用因此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與知識經濟時代提倡培養高智能、高素質國際化的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也不相適應。另一方面,大學語文教師教學方法的過於陳舊和教學手段的落後,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重要因素。筆者根據從事大學語文課的實踐經驗和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考,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對語文課教學能有所幫助,並請方家指正。
一、語文教育目的的再認識
語文課在學生進入大學以前的學習生涯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課程,作為基礎學科,它的地位毋庸置疑,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已經形成共識。原因在於語文教育的識字、閱讀以及語言表達等基本功能,是每個人學習和生存的必備工具。語文課在學生基礎教育階段,以培養學生的識字和基本的閱讀、寫作能力為主,而在高等教育階段,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是語文課的重要目標。
人們習慣上認為,大學生已經學過近十年的語文了,閱讀和寫作應該不成問題,而當前的現狀卻是:隨著考試壓力的不斷加大和媒體功能的增強,學生除了教材上所讀的文章外,課外的閱讀量非常有限,大量的課余時間投入到作業和補習班中,剩餘的少得可憐的時間花費在電視、電腦上,真正的自由的閱讀幾乎沒有。寫作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語文教師規定的作文,又有幾個學生自己練習寫作呢?而且,在近年大學擴招的大背景下,招生規模的擴大所帶來的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學生素質的普遍下降,反映在語文上的,是部分學生出現了識字、閱讀、寫作能力很低,一些本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的必備知識需要在大學補課。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語文的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和分析、鑒賞文章的教學目標,不得不做必要的調整。
所以,在大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給學生講解字詞,至於分析鑒賞、培養審美能力乃至人文精神已成為一種奢求。這與大學語文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這種現實說明,語文在大學階段的使命是任重道遠的,而且有些悲壯的意味。我們不僅要問,在提倡素質教育的21世紀,在鼓勵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今天,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還應該停留在傳統的識字、閱讀、寫作、鑒賞上,是否應該在弘揚人文精神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承擔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這是大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大學語文教育與外語專業教育的融合
在外語院校,學生普遍存在漢語閱讀、寫作能力較弱的問題,雖然外語專業教師認識到應該加強母語的學習並一再強調學習母語的重要性,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顯然存在明顯不足。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和外語專業教師一起努力,改變學生的錯誤看法,帶領學生走出誤區。
語文是學習外語的基礎。漢語和其它語言一樣,作為一種語言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學習一種語言,主要是這種語言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以及吸收以其為載體所傳達的信息。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信息的獲取,母語往往起著決定作用。中國人學習外語時,漢語的思維習慣對運用外語進行思維和寫作既有限制又有促進。我們自幼在漢語的環境中成長,漢語的思維定勢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的負面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良好的漢語表達習慣和優秀的文學寫作、鑒賞能力對外語學習大有裨益。比如翻譯強調「信」、「達」、「雅」,這可以說是語言翻譯的最高境界。一種外語譯為漢語,無論譯者對這種語言的掌握如何熟練,如果他的漢語水平一般,他的作品不可能優秀。漢語譯為外語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對漢語字詞句以及篇章的准確理解,想要精品也是不可能的。外語寫作也是如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那些漢語作文寫得優秀的學生,他的外語作文也同樣精彩。但在外語院校,專業課的學習畢竟是首位的,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語文學習上,課程設置上也不可能開設太多課程,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方法,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來,使他們即使在沒有語文教師的引導和督促也能夠自主學習,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上有更快的進展,實現語文教育和外語學習的互動。
三、大學語文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方法
「大學是最具保守的地方」,這是西方學者對大學的評價。我國大學的保守相對於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陳至立在談到知識經濟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時指出:「當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提高人才的知識創新能力和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也迫切要求改革教學和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1〕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對創新型人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筆者認為,創新是在傳統基

D. 大學語文論文1500字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版
讀散權文要識得「文眼」。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了解情技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E. 關於大學語文中的為學之道寫一篇小論文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論文寫作,簡單的說,就是大專院校畢業論文的寫作,包含著本科生的學士論文,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博士生的博士論文,延伸到了職稱論文的寫作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寫作,即高校畢業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依據一定的論文格式和字數要求,對學習和工作的學術總結和創新。[1]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英文題名方法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實驗結果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討論
(六)論文——討論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結論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參考文獻
(八)論文——參考義獻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F. 急求一篇大學語文論文,2000到3000字,沒有其他要求了,不要太專業了

「大學語文」縱橫談

摘 要

「大學語文」是一門可以起到文理滲透,文化與科學交融,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的素質教育課程。我國學習語文有悠久的歷史,世界各國很多大學至今仍沿襲開設語文課的通例。本文闡述了開設「大學語文」的意義,分析了「大學語文」課程滑坡的原因,提出了加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關鍵詞] 大學語文;沿革;意義;現狀;比較;措施On College ChineseJIANGHao(Hunan 05, China) Abstract:College Chinese is a curriculum for the all-around ecation·Itpenetrates through science and artcurric-ula, and blends culturewith science together·I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spirit in humanismand building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e campus·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learning Chinese·Many universitiesthroughout theworld, untilnow, still follow the tradition ofopeningCollegeChinese·This article expatiates upon the signif-icance of opening College Chinese,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the landslide of College Chinese,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College Chine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t· Key words:college Chinese; follow; significance; current situation; comparison; measure 讀到大學,為什麼還要開「大學語文」課,有些人頗感困惑。其實根本不足為怪,因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們無不以畢生的精力學習各自的母語和傳統文化。世界各國很多大學至今仍沿襲開設語文課的通例。一我國人民學習語文有悠久的歷史。按《周禮》的規定,兒童八歲入小學,「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之五是「六書」,「六書」即語言文字之學。從周秦到晚清,歷時近三千年,期間讀書人皓首窮經,在研習儒家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同時,無不研習「小學」。「小學」是指包括文字、音韻、訓詁的傳統語文學。封建時代的讀書人治「小學」,目的是通經,通經的目的是致用,致用就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帶有很濃厚的功利色彩,但對我國的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也起到了傳承作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在辦洋務實業的同時,也辦洋務教育,他們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教育方針,設立各類學堂,一面進行封建倫理道德教育,一面學習外國語文和科學技術,促進了清末學制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從清末民初到新中國誕生,各類高等學堂也都開設語文課,名為「國文」。1952年,我國照搬蘇聯模式,實行院系調整,將一些綜合性大學拆並成單科院校,理、工、農、醫、法、商等單科院校強調自己的專業性,砍掉了「大學語文」,實際上,就是用專業技能教育擠掉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使得高等學校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滲透、文化與科學交融,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課程中斷了二十餘年。相反,外國的大學卻非常重視人文科學。據我國一位到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學者說,他想在哈佛旁聽幾門社科方面的課,問他所在機構的秘書,有沒有社科方面的課程清單,沒想到那位秘書遞過來厚厚的一本,僅本科和文理學院的課程表及課程簡介(一門課一般三至五行介紹)就列了一千多頁,真令人驚訝。而我們的大學本身沒有幾門人文課程,現今僅有的一門「大學語文」還瀕臨夭折,這實在不可理喻。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經過十年浩劫後入學的第一屆新大學生,有的文化素質較差。有理工科的學生做了實驗後,不會寫實驗報告,有文科學生動輒寫錯別字。1978年,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率先呼籲在大學重開「大學語文」,得到南京、上海兩地一些高校的響應,發起成立了「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組編了《大學語文》教材,各類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蔚然成風。此後,不僅各類全日制本、專科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而且,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還將「大學語文」列為大學本科、專科各類自學考試(除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必考的公共課程。1999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後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此前,國家教委高教司曾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大學語文》的《出版前言》中指出:「大學語文課,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漢語言文學專業除外)、理、工、農、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等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程。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教司「希望有條件的學校,要為大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並把這門課程的建設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最後強調「各有關高校,要認真重視大學語文課程的建設工作,更深入地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2007年1月23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規定支持「大學語文」網上考試系統研發與相關標准建設100萬元,「大學語文」網上考試題庫建設支持100萬元,可以看出教育部和財政部對「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我省高校歷來重視「大學語文」教學,很早就成立了「湖南省大學語文學會」(掛靠在湖南師范大學),合作編寫了《大學語文》教材,起初開設一學年,每周4課時。實行周五工作制後,改為開設一學期,每周4課時。湖南師范大學的「大學語文」還是省教委立項的重點課程,由省教委向師大中文系大學語文教研室劃撥專項經費,以加強教研室建設和課程建設。

G. 大學語文的感悟1000字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嚮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於,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彌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裡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後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系。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後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後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後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並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台》、《億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台》後,卻讓我了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後,相對於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了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了解一位偉大詩人,了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在《大學語文》中,除了能培養自己對詩詞的鑒賞能力以外,另外,還讓我學習到了,論文是如何寫作的。寫論文,對於我市場營銷這個專業來說,也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畢竟早做准備,就多一份就業的資本,這個,我覺得是《大學語文》帶給我在別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論文的寫作流程,讓我懂得了一篇論文寫作的困難程度,時間,精力,資料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所以也就不奇怪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論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經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這樣一來,也讓我心中有了底。這是我上《大學語文》課程以後,同樣很重要的心得體會。《大學語文》在這個學期以來,學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學的語文,不同於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於高中的死記硬背。上了大學,上《大學語文》,是要學習如何去欣賞語文,是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來到了大學,學了《大學語文》,讓我明白了,原來詩詞是可以這樣去欣賞的,文言文是這樣的去理解的。這些,在我沒上《大學語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愛上了平時沒事就吟誦詩詞,體會抑揚頓挫所帶來別有一番的韻味。以上的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學語文》後的心得體會,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體會卻是,讓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去學習語文的,從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式。正是因為如此,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在這個學期,我愛上了去圖書館,愛上了去看各種文學類的書籍。《大學語文》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增強了我對語文的熱愛。感謝有《大學語文》,讓我體會到了書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讓我通過書本體會了世界的不一般。不僅如此,我還覺得,因為我是學習市場營銷的,將來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麼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學語文》的出現,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我,比起上個學期,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收獲。早在初中的時候,老師和父母,便已經告訴我,要想學好一門的功課,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習題,而是看他對這門是否有很大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而《大學語文》正是培養了我對語文的興趣,讓我愛上了語文。我真的是覺得《大學語文》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對我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這篇心得體會,雖然,僅僅只有短短2200字,但是,卻道不盡我對《大學語文》的喜愛。如今,短短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學習,就快要結束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但是,我相信,這短短半個學期《大學語文》的學習一定會成為我大學生活中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H. 大學語文論文怎麼寫

讀到大學,為什麼還要開「大學語文」課,有些
人頗感困惑。其實根本不足為怪,因為世界上所有
國家的人們無不以畢生的精力學習各自的母語和傳
統文化。世界各國很多大學至今仍沿襲開設語文課
的通例。

我國人民學習語文有悠久的歷史。按《周禮》
的規定,兒童八歲入小學,「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
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之五是「六書」,「六
書」即語言文字之學。從周秦到晚清,歷時近三千
年,期間讀書人皓首窮經,在研習儒家經典和傳統文
化的同時,無不研習「小學」。「小學」是指包括文
字、音韻、訓詁的傳統語文學。封建時代的讀書人治
「小學」,目的是通經,通經的目的是致用,致用就是
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帶有很濃厚的
功利色彩,但對我國的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也起到了傳承作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國
藩、李鴻章等洋務派在辦洋務實業的同時,也辦洋務
教育,他們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教育方針,設
立各類學堂,一面進行封建倫理道德教育,一面學習
外國語文和科學技術,促進了清末學制和教學內容
的改革。從清末民初到新中國誕生,各類高等學堂
也都開設語文課,名為「國文」。
1952年,我國照搬蘇聯模式,實行院系調整,將
一些綜合性大學拆並成單科院校,理、工、農、醫、法、
商等單科院校強調自己的專業性,砍掉了「大學語
文」,實際上,就是用專業技能教育擠掉文化教育和
素質教育,使得高等學校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滲透、
文化與科學交融,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營造大學校
園文化氛圍的基礎課程中斷了二十餘年。相反,外
國的大學卻非常重視人文科學。據我國一位到美國
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學者說,他想在哈佛旁聽幾門
社科方面的課,問他所在機構的秘書,有沒有社科方面的課程清單,沒想到那位秘書遞過來厚厚的一本,
僅本科和文理學院的課程表及課程簡介(一門課一
般三至五行介紹)就列了一千多頁,真令人驚訝。
而我們的大學本身沒有幾門人文課程,現今僅有的
一門「大學語文」還瀕臨夭折,這實在不可理喻。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經過十年浩劫後入學的
第一屆新大學生,有的文化素質較差。有理工科的
學生做了實驗後,不會寫實驗報告,有文科學生動輒
寫錯別字。1978年,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率先呼籲
在大學重開「大學語文」,得到南京、上海兩地一些
高校的響應,發起成立了「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
組編了《大學語文》教材,各類院校開設「大學語文」
蔚然成風。此後,不僅各類全日制本、專科院校開設
「大學語文」,而且,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
員會還將「大學語文」列為大學本科、專科各類自學
考試(除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必考的公共課程。
1999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
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後頒布了《中共中央、國
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
定》。《決定》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
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此
前,國家教委高教司曾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
級重點教材《大學語文》的《出版前言》中指出:「大
學語文課,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漢語言文學專業
除外)、理、工、農、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
等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程。課程設
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
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中的一
個重要方面。」高教司「希望有條件的學校,要為大
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並把這門課程的建設作為
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最
後強調「各有關高校,要認真重視大學語文課程的
建設工作,更深入地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
作。」
2007年1月23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
《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的意見》規定支持「大學語文」網上考試系統研發與
相關標准建設100萬元,「大學語文」網上考試題庫
建設支持100萬元,可以看出教育部和財政部對
「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
我省高校歷來重視「大學語文」教學,很早就成
立了「湖南省大學語文學會」(掛靠在湖南師范大
學),合作編寫了《大學語文》教材,起初開設一學
年,每周4課時。實行周五工作制後,改為開設一學
期,每周4課時。湖南師范大學的「大學語文」還是
省教委立項的重點課程,由省教委向師大中文系大
學語文教研室劃撥專項經費,以加強教研室建設和
課程建設。

閱讀全文

與大學語文期末小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