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基訓八下答案人教版

語文基訓八下答案人教版

發布時間:2021-01-03 06:07:04

『壹』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答案有嗎

第課:1D 2B 3A 4B 5B 6C 7D 8A 9D 10、鴉片戰爭 11、林則徐、虎門海灘 12、大量白銀外流,造成政府財政緊張,百姓生活困難;嚴重摧殘人體健康,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國民體質衰弱。13、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並與毒品犯罪作堅決的斗爭。14、自製地圖:一張標出香港島另一張標出五個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15、(1)林則徐(2)虎門銷煙(或領導禁煙斗爭)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3)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青少年應學習他熱愛祖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安危。(4)溫總理引用這句詩表達了他及黨的領導集體決心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付出自己一切的決心16、割讓土地,使中國的領土完整受到破壞;開放通商口岸和英商所繳貨物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量使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17、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原因,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主觀上:(1)清政府政治腐敗(2)中國封建經濟落後(3)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後(4)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客觀上: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根本原因是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感受:(1)落後就要挨打(2)向西方學習,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3)不忘記國恥,奮發圖強。

『貳』 人教版語文基訓七年級下冊18課答案

一。彌漫(mí)蘸水(àn)亂撇(piě)愜意(qiè)閃爍(shuò)肥碩(shuò)參差(cēn)(cī)趙孟頫(fǔ)
二。1.原來墨是一種很好的顏色,它是紅黃藍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
2.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布置。
3.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
4.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現象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好像脫了版的印刷。
三。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愜意:舒服,稱心,滿意。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四。1本文的作者豐子愷是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
2竹是人們賦予了高尚品質的事物:竹與梅、蘭、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竹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
五。這句話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中國畫的注重寫意,不求神似;西洋畫重寫實,求形似。
六。文中的爸爸是個理解並尊重孩子,懂得因勢利導教育孩子,博學,特別是對繪畫頗有研究的人。
七。1為「我們」出去乘涼發現竹影,描畫竹影作鋪墊。
2不能。「立刻」指馬上,形容時間極短,說明爸爸很快就了解了華明的舉動,去掉後,就不能表達這個意思了。
3生動形象地寫出院子里的光影越來越暗。
4弟弟提出一個問題:「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這樣的問題,大人是不會注意的。
八。1沒收(mò)塗抹(mǒ)齷齪(wò)(chuò)咒罵(zhòu)
2大發雷霆:大發脾氣,怒斥別人。
審視:認真詳細地看。
3。D
4同意。女孩們喜歡跳房子,表現她們有舞蹈藝術才能;男孩子們喜歡玩泥巴,表現他們有建築才能。童心是不能被磨滅去的。
九。請LZ根據自己的童年趣事詳細描寫趣事中的趣味。如有需要請追問第九題。我將奉上我自己寫的(雖然有點幼稚)

『叄』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基礎訓練》全部答案

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1.()殲(2)竄(3)纖(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敵軍潰敗退卻。(2)文中指人民解放軍銳利無比,不可抵擋。3.(1) 阻遏(2) 阻隔4.不能去掉。因為「至發電時止」說明該路解放軍還在繼續渡江,人數在不斷增加,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准確性。5.指「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6.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7.不能。因為揚中等廣大地區已解放,所以用「佔領」一詞;而江陰要塞還沒攻下來,不過敵軍不能任意活動,所以用「控制」一詞;江陰已被我軍控制,敵軍想從長江逃走已無辦法,所以用「封鎖」一詞。 8.略(要求具備新聞的基本要素。)

2蘆 花 盪1.(1)提(2) 趴 (3) 瘧 (4) 噤 (5) 躥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動 (3)飄撒3.(1)說的話做不到,讓人笑話。(2) 慌慌張張,不 知 怎 么 辦 才 好。 4.老頭子設計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5.不能去掉。這是老頭子機智的表現。他這樣做是為了麻痹敵人,使敵人誤以為他是偶然闖到這里的,為下面的戰斗作準備。6.寫出了老頭子撐船技術嫻熟,鎮定自若的特點。7.略(要能體現老頭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對日本鬼子的強烈仇恨。)8.示例:水生嫂是一個勤勞淳樸、通情達理而又勇敢機智、開朗向上的農村勞動婦女。

3蠟燭1.(1)犾ì(2)犼犻à狀(3)犼ū(4)狕犺狌ó2.(1) 聲生(2) 斜邪(3) 由尤3.(1)精疲力竭(2)永垂不朽4.(1)———(2):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的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6.不能。「摸出」與後面的「揣在懷里」相呼應,說明 老 婦 人 非 常 珍 惜 這 支 蠟 燭,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著 拿 出 來。 7.略(對內心活動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表達了老婦人對紅軍烈士一份最珍貴、最誠摯的情感。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毛澤東):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人民的薄海歡騰聲中揮筆寫成此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高瞻遠矚、破格創新、揮灑自如和神旺氣足。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1.(1)振 震 (2) 像 象 (3) 廢 費 2. (1) 推 重 (2) 推 讓 (3) 推 崇 (4)推薦3.法國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4.略(語句通順,句子連貫,必須用上規定的三個詞語。)5.指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圓明園。6.示例:笑裡藏刀兩強盜。7.運用反語揭露了英法聯軍對中國的侵略和洗劫,活畫出英法聯軍虛偽的嘴臉。 8.站在人民的立場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時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對中國是友好的。9.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銅頭像。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10月18日、19日,侵華英軍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米啟爾騎兵團3500人在園內四處點燃罪惡的大火,圓明園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所談感受能發自肺腑即可。)

5親愛的爸爸媽媽1.(1)戮(2)謬(3)健2.(1)計紀(2) 題提(3) 刻克3.如果甚至/也那麼4.(1) 刀(2) 弓(3) 槍(4) 劍5.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面前,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沒有忘記歷史,這又是美麗的。而納粹竟然以優等種族自居,這又是何等荒謬。6.包含著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包 含 著 南 斯 拉 夫 人 對 納 粹 強 盜 的 控 訴,對 暴 力 的 反 抗,對 自 由 的 執 著。7.起強調作用,強調人的價值、生命的價值。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沒 有 復仇的慾望,只有正義的呼聲;表達了他們希望世間永遠不再有戰爭和屠殺的願望。 9.略(能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即可。)

單元復習1.(1)躥躥仄(2) 窖揣藏2.(1) 忠衷(2) 安按(3) 忌紀3.(1)潰退(2)富麗堂皇4.(1)「智慧」改為「聰明」。(2)刪去「的原因」或「的結果」。(3)刪去「使」。5.示例:中國隊首場世界盃熱身賽戰平/中韓足球世界盃熱身賽握手言和6.(1)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7.示例:吹散人間的陰霾春雨滋潤世間的萬物8.①德國兵有條不紊地搜索著;②惟一的農舍外是一片田野。9.這個法國婦女之所以會再一次收留美國傘兵,是因為她痛恨戰爭,痛恨戰爭帶來的一切罪惡,渴望和平。(意思對即可。)10.鎮定,堅強,善良,勇敢。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後冒險再次到女主人家 避 難;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槍 殺 後,冒 險 再 次 將 他 藏 起 來。12.(1)向(2)戲弄 (3) 喜 歡 13. 點 燃 蠟 燭 照 明,與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個 更 好 呢?14.擔心自己年紀太大。15.略(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16.略

第二單元6阿長與《三海經》1.(1)憎(2)惶(3)瑣(4)詰(5)憚(6)拙2.(1)歸規(2)側測(3)霜孀3.(1)模擬細碎的說話聲。(2) 按照情理,對出現的某種情況有可以原諒的地方。4.周樹人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為了寫明「我」最初是怎麼會接近書籍的,怎麼會渴慕《山海 經》的。 6. 表 現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 經》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書,又是沒有文化的阿長想方設法買來的。8.示例:長媽媽,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能寫出「我」的感激、驚喜即可。)9.略(想像要符合阿長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環境。)

7背影1.(1)差(2)藉(3)拭(4)屑(5)頹(6) 箸2.(1) 得體。(2) 愚蠢,不懂事。3.(1)慘淡(2)囑托4.朱自清春5.寫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為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同時可與父親給「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表現文章的主旨。6.十分精細地刻畫了父親攀爬月台的起始動作,使「背影」成為焦點,強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7.(1)怕父親看見自己流淚而不放心。(2) 見父親行動不方便,怕父親摔倒。8.「等」、「再」表現了「我」一直關注著父親的背影,體現了深切的依戀之情;父親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淚,所以「又」不能少。9.略[提示:寫時要注意「細節」兩字,突出用描寫(如動作、外貌、語言等)來表現父愛或母愛。]

『肆』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1 宇宙 脊樑 船艄 禱告 莞爾一笑 應接不暇 耐人尋味 2 選第一個回 第二個 第一答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橫著來的3應接不暇 廉頗 小艇 奼紫嫣紅瑕疵 碩士 船艄 奼紫嫣紅4紫紅 翩翩 脈脈 搖晃 彬彬 忙亂 繽紛 視睹 五彩動作 搖頭晃腦 手忙腳亂 翩翩起舞神態 含情脈脈景色 五彩斑斕 五彩繽紛態度 彬彬有禮 熟視無睹同時問一下有沒有 人教五年級語文同步基礎訓練 每一課看拼音寫詞語的答案,急!

『伍』 八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人教版)

長征組歌兩首 三A 四 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 五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心「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過雪山草地》中心句「革命理想高於天」 六 1.軍民深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2.路難行 敵重兵 3.烏江天險沖飛度,兵臨貴陽逼昆明。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 4.不是寫錯了。這里的敵人是地方的軍閥部隊,他們腐朽至極,有吸食大煙的習慣。寫敵人棄甲丟煙槍,是從一個側面寫紅軍的勇猛無敵。 5例:天如火水似銀 形象的寫出紅軍戰士轉戰過程中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突出行軍的艱難。 軍民魚水一家人,把軍民的關系比作魚水關系,說明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情誼。 七1.路難走 沒有吃的 沒有住的,生存危機嚴重。 2.不能。從詩題過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後,從紅軍長征的路線看,是先過雪山後過草地。另外如果顛倒了,也不押韻。 3.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八1.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情 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飢 2.斷句在節奏上有緊張、急促的特點,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勢的嚴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擬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過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環境之惡劣,紅軍生存危機之嚴重。 九 1.《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首演於北京 2.全曲由10個樂章組成。3.這部大型聲樂作品,採用的是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演形式。4.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攝製成同名音樂藝術片。 十1.鐵索橋上顯威風 或 勇士萬代留英名 2.高峻綿延的烏蒙山 敵軍 3.如 健兒巧渡 孤舟勇 顯威風 留英明等。 4.寫出了長征路途的艱難,從側面烘托紅軍的英勇機智。 三 老山界 第二課時 一、1.一步一步 包含著不可跨越,每一步都很小心、艱難的意思,這里通過紅軍戰士行軍的謹慎和行軍速度之慢,來襯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險峻。 2.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這樣寫能表現紅軍身處仙境而鎮定自若的樂觀主義精神。 3.感 寒 視 高 聽 靜 4.不行。「又是」表現聲音的」不可捉摸」,反應了一種特有的自然現象和人的主觀感受,若改為」還有」,意味著確有集中聲音,與」不可捉摸」就矛盾了。 5.(1)不好 四個「像」其實可以分為兩組,一組以動物作弊,一組以流水作比,兩組在比較聲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現了聽覺上或小或大的兩種「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1與3對調,就不能表現聽覺上的矛盾感受。 (2)例:嗚咽改為低聲哭泣與文中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吻合。 6C 7搶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並沒有相互爭奪之意,是為了說明吃飯速度快。搶,形象的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吃飯的動人場面。 二、突出長征路途的艱難,也更能突出紅軍戰士的英雄主義精神。只要有這種豪邁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例:橫著心躺下去 中的 橫 與 鼓著勇氣前進 中的 鼓 生動地表現了紅軍戰士極力與困難作斗爭的心態。 四.略 五 例:長征是一把火,一把燃燒烈火,一把耀眼大火,一把烈焰熊熊永不熄滅之火。

『陸』 搜八年級語文基訓的答案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起至「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後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台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2.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3.父親在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淚如泉涌,含著眼淚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所以這一處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
二.1.這一句表達對父親的思念,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又提示全文內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讀者產生懸念.
2.這一句點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於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之中.
三.
四句話是: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④進去吧,里邊沒人。
①句: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句: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也看在眼裡,自己費點事,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句:父親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裡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為兒子著想。
四.
第1題須結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來討論。當時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這雙重的打擊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個20剛出頭的青年,情緒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題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語句,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並在交流中進行口語訓練。一個人小時候,覺得父親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齡段,血氣方剛,又懂事又不懂事,會覺得父親並不可敬,還以為自己比父親強。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親強得多,也會覺得父親可親可敬。八年級學生在長輩面前自作聰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談談這個問題是很有好處的。
說「聰明過分」「太聰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親面前那種心態太不應該了,父親為自己跟人講價錢,囑托茶房,都出於愛心,可是自己對父愛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為是,好像比父親還高明,實在是太不聰明了。

『柒』 誰有八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 的基礎訓練 第一單元檢測卷的答案啊 懸賞200啊!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
一、基礎知識(24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潰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綏靖(suí) 脂粉(zhǐ) 躥一躥(cuàn)
C.寒噤(jīn) 拂曉(fú) 顫巍巍(chàn)
D.提防(tí) 驚駭(hài) 迫擊炮(pò)
2.下列詞語中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眼花嘹亂 晨曦 血腥 閃爍
B.臭名昭著 荒謬 憧憬 琺琅
C.響徹雲宵 殺戮 箱篋 揣摩
D.精疲力竭 納粹 鞠恭 鐵銹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的詞語恰當的是( )3分
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 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
江陰要塞, 長江。
A.佔有 牽制 封鎖
B.佔領 控制 封鎖
C.佔領 控制 封閉
D.佔有 牽制 封鎖
4.下列有關文字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蘆花盪》的作者是我國當代作家趙樹理寫的小說,他是荷花澱派的代表人物。
B.消息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包括標題、導語、背景、主體和結語五部分結構。
C.《蠟燭》的作者是前蘇聯作家西蒙諾夫。
D、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為滿足廣大遊客的需要,華夏旅行社設計並開通了20餘條旅遊精品線路
B.綠樹蔥蘢,樹上的鳥兒大約有一百多隻。
C.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D.趙大爺種植的大櫻桃剛採摘完畢,就基本上全部被搶劫一空。
6、默寫古詩(6分)
(1)少壯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暉。
(3)鄉淚客中盡,____________________。
(4)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繽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雞犬相聞.
(6)牧人驅犢返,___________________。
7.為下面這則新聞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不超過12字)(3分)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我國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25分鍾後,星箭分離,「嫦娥二號」衛星順利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國首次運用火箭發射技術成功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入太空,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任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現代文閱讀(31分)
(一)17分
①「她掛花了!」
老頭子沒聽見,拚命地往前推著船,還是柔和地說: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她掛了花!」
②「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歷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拚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鑽進葦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頭。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
⑧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裡。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
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小女孩子睜大眼睛問:
「為什麼呀?」
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
⑥「我沒臉見人。」
小女孩子有些發急。在路上也遇見過這樣的帶路人,帶到半路上就不願帶了,叫人為難。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們送進去吧,你看她流了這么多血,我們要找醫生給她裹傷呀!」
⑦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鑽入了葦塘的深處。
⑧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麼緊張,也沒怎麼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8.「她掛花了」,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掛花」是什麼意思。(2分)

9.第②段,老頭子的身體為什麼會往上「躥一躥」?(3分)
答:
10.「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這一句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1.老頭子說「我沒臉見人」,反映了老頭子怎樣的心理與性格特點?(4分)
答:
12.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詞寫出「老頭子」怎樣的心理?(4分)
答:

(二)14分
一列火車緩緩地駛離了柏林,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車廂里,坐著一位頭發灰白的戰時後備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個身體瘦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著:「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叉不時重復數起來。兩個小姑娘看到這種奇特的舉動,指手畫腳,不假思索地笑起來。一個老頭狠狠地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婦人重復數著。兩個小姑娘再次傻笑起來。這時那位灰白頭發的後備役老兵挺了挺身板,開口了。
「小姐。」他說,「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可憐的婦人就是我妻子時,你們就不會再笑了。我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場上死去的。現在輪到我自己上前線了。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啊!」
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13.兩個小姑娘為什麼笑? 3分
14.你認為老婦人發瘋的原因是什麼? 3分
15.文中對老婦人身體狀況的描寫用了一個短語,請找出來,說說這個短語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16.文章的結尾是「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結合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含義。4分

三、古詩文閱讀(15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17、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處填入短語。(2分)
發現桃花源——( )——( )
18、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還家(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20、第一段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四、作文(30分)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等待。等待親人的歸來,等待朋友的問候,等待春天的到來,等待贊許的目光,等待假期的來臨,等待寶島台灣的回歸……等待是一種幸福,等待是一種希望,等待是一種無奈,等待也是……
請以「等待」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答案:
1.C 2.B 3.B
4、A 5、.A
6、略
7、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二、(一)8.負傷,受傷9.因為聽到菱花受傷的話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過於自信。 10.烘託了老頭子的心理,因過於自信而讓別人受傷覺得丟了臉。 11.特別講究自尊和面子。 12.寫出老頭子的懊喪與悔恨。
(二)
13.因為她們覺得老婦人的行為言語十分古怪,覺得可笑。
14.因為她已經連續失去了三個兒子,悲傷過度,以致發瘋。
15.瘦弱而多病。能揭示戰爭給人們帶來了飢餓、疾病和痛苦。
16.含蓄地表現了人們在思考,思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罪惡,從而很好地揭示了文章
的主題。
三、古詩文閱讀
17.訪問(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18.(1)咸(皆)(2)延
19.(他們)問起現在外面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
20.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1.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嚮往之情。 文

『捌』 八年級下冊語文《基訓》答案

自己寫,不能抄答案

『玖』 有沒有語文基礎訓練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的答案

沒答案,自己總結
這是教案,以備參考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關雎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後,歷代學者評《關雎》皆「折衷於夫子」。《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採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並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最後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鍾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2.蒹葭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後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於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鄉瓊樓,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主人公反復去尋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沖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二、問題研究

《關雎》與《蒹葭》的藝術特點有什麼不同?

《關雎》與《蒹葭》都可以看做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雎》一詩著重於「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夥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練習說明

一、背誦這兩首詩,並寫一段賞析文字。

此題意在讓學生深入理解這兩首詩,並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二、這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試從詩中找出一兩處,反復朗讀,加以體會。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詩經》中常用的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三、朗誦下面這首詩,並和課文中的兩首相對照,體會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瑤:美玉;一說似玉的美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jiǔ 黑色玉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此題意在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

有關資料

一、譯詩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
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睜眼想閉眼也想。
夜長長相思不斷,
盡翻身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
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
娶她來鍾鼓喧喧。

(余冠英譯)

蒹 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
清早露水變成霜。
心上人兒她在哪,
人兒正在水那方。
逆著曲水去找她,
繞來繞去道兒長。
逆著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

蘆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兒不曾干。
心上人兒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灘。
逆著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兒難。
逆著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一片蘆花照眼明,
太陽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兒她在哪,
隔河對岸看得清。
逆著曲水去找她,
曲曲彎彎道兒擰。
逆著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余冠英譯)

二、關於《詩經》的名稱

《詩經》大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司馬遷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後來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三、關於《詩經》中作品的產生年代

經考定,《詩經》中的作品都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周頌》的時代最早,是西周初年的詩,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描寫農業生產的詩。《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祭祀和宴會的樂歌居多,還有幾篇是敘述周室祖先的事跡和武功的,是我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也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內容一部分與《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國風》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詩。

《國風》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篇)」。

四、關於「詩六義」說

「詩六義」的說法,是《詩大序》(又叫《毛詩序》)最先提出來的。這個提法又是以《周禮》「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的舊說為根據的,實際上是對《詩經》中作品的分類和表現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風、雅、頌是詩的種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方法。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合稱「六義」呢?孔穎達在《毛詩正義》(卷一)中是這樣解釋的:「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此說可供參考。

五、《毛詩序》(節錄)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長聲)歌之,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反常);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莫過)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使夫婦之道正常),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教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譎諫(用委婉的言辭勸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指衰世中的風、雅之作)作矣。國史(王室的史官)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註:「四始」,指風、小雅、大雅和頌。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始,王道興衰之所由。)

六、《關雎》賞析(褚斌傑)

這是我國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首篇。古代說《詩》本有「四始」之說,列《關雎》為「風」之始,故倍受重視,為大家所熟習。《詩經》的「十五國風」大多數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愛情之作,《關雎》正是一篇產生於兩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於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後讀起來,還是那麼清新動人。

這首詩有人把它分為四句一章,計五章;有人則把它分為四、八、八句,共三章。從全詩結構和內在脈絡上看,分做三章則較適宜。首章見物起興,直寫自己的愛情和願望。次章寫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則寫願望實現時的歡樂之情,實際上是嚮往之辭。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後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雎鳩,水鳥;古代傳說它們雌雄形影不離。關關,指其一遞一聲的相和而鳴。「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見,或者解做以摯鳥為比,以摯鳥的求偶為興,故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正不必如此拘泥。一個青年小伙兒,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會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細繹這四句詩,第一句「關關雎鳩」,是寫傳來的鳥鳴,是聽;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尋聲而望,是所見;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對自己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強烈的嚮往,默默的自我祝願。雖短短四句,卻極有層次,而語約義豐。

第二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這個青年男子所戀的乃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一種水生植物,葉徑一二寸,馬蹄形,可食(見李時珍《本草綱目》)。「左右流之」,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的去採摘。「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詩集傳》)。正是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須臾忘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極寫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情到極處必生幻。緊接著第三章,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琴瑟友之」,「友」,親密相愛;以彈琴奏瑟,喻其相會相處時的諧和愉快。「鍾鼓樂之」,則是結婚時的熱鬧場面。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幻想當然並非現實,但幻由情生,也是極自然的。而這位抒情主人公,卻簡直陶醉在預想的成功之中了。這一愛情心理的描寫,正與《秦風·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尋所愛不得,而出現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樣,富有浪漫情調。而其實這又正是對生活中所習見的愛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實的刻畫。

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後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但孔子在評說這首詩的風格特點時所說的兩句話,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這首詩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它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樸、真摯、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

七、《關雎》賞析(聶石樵)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繫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應作流動講。這是以荇菜流動從而比喻淑女的難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鍾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八、《蒹葭》鑒賞(尹建章)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兒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彷彿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里通過對秋

閱讀全文

與語文基訓八下答案人教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