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時特訓的全部答案
『貳』 語文課時特訓7上第一單元自測答案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次月考試題 考號
一、請用楷書書寫:(2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氣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懲.罰(chéng) 懊.悔(ào) 逼狹.(xiá) C.屏.障(píng) 山巔.(diān) 滋.長(zī) 熾.痛(chì) D.慘.白(chǎn) 泛.濫(fàn) 鎬.頭(gǎo) 胡騎.(jì) 三、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鑒賞 懶惰 挨啄 荒草凄凄 B、臃腫 恐懼 嫉妒 來勢凶凶 C、鞭痕 腫脹 籬笆 抽抽搭搭 D、惱髓 確鑿 排擠 人聲鼎沸 四、音、形、義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宿.儒 讀音 xiù 字義是: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 B、人績.罕至 讀音 jì 字義是:腳印. C、人生鼎沸. 讀音fèi 字義是:水開. D、幽. 寂 讀音 yōu 字義是:深遠,昏暗. 五、選詞填空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1、藍色的煙霧像雲似的
在這些黑樹之間。 2、走過院子,看那
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 3、鳥雀們久已無處
的時候才好。 4、心兒永遠
著未來。 A、彌散 低垂 吃食 渴望
B、彌漫 垂落 覓食 嚮往 C、彌漫 低垂 覓食 渴望 D、彌散 垂落 吃食 嚮往 六、下列每項中都有一個錯字,請找出來並改正在後面的方格中。(2分) A.九曲連環 浩浩盪盪 氣勢磅礴 高山之顛 B.巾幗英雄 從山疊嶺 自然和諧 人心惶惶 C.家諭戶曉 意味雋永 人聲鼎沸 來勢洶洶 D.一瀉千里 絕壁斷涯 亦復如是 妙趣橫生
A B C D 七、開明大戲院有一場文娛演出,你的一位同學給你買了一張票,約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體的一句是( )(2分) A.對不起,你怎麼買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別人吧? B.對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誠心請我看,就去改換明晚的吧! C.你,這場戲,我已經看過了,你自己去看吧! D.你,聽說這一場演出很吸引人,但因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實在遺憾。 八、填空(5分) (1)《黃河頌》選自組詩《________》的第二樂章,詞作者是________,曲作者是________。 (2)《最後一課》的作者是________國作家________,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是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中描寫景色晴朗秀美的句子是:
,
。 (4)山際見來煙,
. (5)
, 明月來相照。 閱讀理解部分
(一)閱讀《傷仲永》,回答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 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或以錢幣乞.之 qǐ B、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bān C、泯.然眾人矣 mǐn D、不能稱. 前時之聞 chèn 2、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2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隸. 耕。 隸:奴隸。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收:聚.團結。 C、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受:承受。 D、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作賓客。 3、翻譯句子不恰當的一句是( ) (2分) A、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文: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B、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譯文: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 C、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譯文:他的天資.賢能比一般人要高的多。 D、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4、方仲永變化的分哪三個階段?用原文回答。(3分) 5、方仲永由「天資聰明」到「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麼? (2分)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2分) (二)、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段回答問題: ①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②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④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1、將本文文字分成兩層,用||隔開。(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3分)
3、第④句用了那些動詞?有什麼作用? (4分)
4、這一段寫捕鳥一事生動簡潔。請按照下面所列內容要求,用課文里的話把它整理出來。(4分) (1)時間
(2)地點
(3)捕鳥條件
(4)捕鳥過程
5、文中加點的「久已」照應前面的哪個詞語? (2分)
6、 此文選自
,作者
,原名
,是我國偉大的
家,
家,
家。作品有散文集
小說集
,
。1918年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5分) (三) 黎明的眼睛 作者: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開,第一片陽光便飛到人們的房間里,對著陽光帶進來的新鮮空氣,任誰都要深吸一口,說春天來了! 就這樣,春天從窗口走近了我們。 但是,可不要忘恩負義記,不是從有房子那天起,我們就有窗子的呢! 我們的兄弟,愛斯基摩人用冰塊建築了房子,像個白玉的鍾罩一般,是沒有什麼窗子的,過去的鄂倫春兄弟們住的「神仙柱」,因為沒有屋頂,在屋裡,到晚上可以看到頭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無須開窗子了。 最早的人類山頂洞人走下山來,不知住過多少代,才懂得造個窩兒的時侯,他們也只會模仿岩洞,把地挖個半截坑,上面再搭上個頂篷。至於窗子,就談不上了。 房牆上開窗子是後來的事。隨著窗子的開鑿和擴大,人類文明的曙光也隨著擴大。 窗子,自從它出現的那天起,它就成為最光的眼睛,空氣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會的紐帶。 隨著時間流逝,層樓的加多,窗子也越來越多了。看到高層的建築,就會驚嘆窗子是房層最鮮明的象徵。沒有窗子的房子,幾乎也就沒法把它喚作屋子了。 有誰未曾享受過開窗的喜悅呢?打開窗子,突然見到青山闖了進來,打開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飛來。 窗子開了,用不著打招呼,新的空氣就會猛撲進來。 當然,隨之而來的,也有風沙飛入屋中,還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塵,還有很難發覺的細菌,有的是出面拜訪,有的是偷偷地混了進來。 從古到今多少詩人先贊美過窗子,多少歌手唱過窗子,多少情人的睛睛凝望過窗子。
本課圖譜
語文七年級下蘇教版
第 一 單 元
第二單元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單元測試你在這里
你可能喜歡
拼音練習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語文七年級下冊答案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傷仲永練習題答案 語文七年級下冊作業本 語文七年級下冊單元復
一年級上冊拼音1--13課練習題 18頁
漢語拼音練習題二 5頁
級拼音練習 8頁
拼音單項練習 第二部分 根據漢字寫拼音 2頁
級拼音練習(一)(聲母學習結束後) 2頁
更多與「拼音練習」相關的文檔>>
?2013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 文庫協議
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貳肆陸扒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只找到這個!
『叄』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時特訓答案
上的風格豐東股份
『肆』 九年級課時特訓語文(全一冊)上冊第六單元自測題答案
自己寫吧
『伍』 誰現在有語文課時特訓 我不要答案 我要題目 第十九頁的作文題發一下謝謝
今天的晚餐很豐盛,我吃得滿嘴流油,不亦樂呼。正當我轉身准備走時,爸爸突然叫住了我「雨藍,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答不上來,就你贏,並獎勵你那包薯片,你說怎麼樣?」爸爸一邊說,一邊把手指指向那邊的一包薯片。我想:爸爸才初中畢業,出的題目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再說那包薯片是墨西哥醬汁番茄味的,我早就想吃了。一切都想好後,我便答應了爸爸,三步並兩步地找來筆紙,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胸有成竹地坐在了爸爸身邊。「聽好了,我要說了。」
爸爸清了清嗓子,「一個大人一餐吃2個麵包,兩個孩子一餐吃1個麵包,現在有大人和孩子共99人,一餐剛好吃了99個麵包。問:大人和孩子共幾人?」我寫好了題目,心中不由得竊喜:(*^__^*)嘻嘻……爸爸終究是爸爸,不知道我們最近在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單元,這道題撞在槍口上了。我唰唰寫好了假設「假設99人都是大人:99×2=198(個)198-99=99(個)咦,兩個小孩吃一個麵包可怎麼表示啊!我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爸爸看我做好了好久還沒做好,便說了一聲「時間到了,你輸了。」「啊,還有時間限定啊!」我說,沒辦法,我實在做不出只能第二天去問數學老師黃老師。
黃老師一看題目,也很快寫好了假設,可她卻和我不一樣,一氣呵成,「哦,我怎麼沒想到啊,兩個孩子吃一個麵包不就是一個孩子吃12個麵包嗎?如果這樣就可以:假設99個大人。99×2=198(個)198-99=99(個)2-12=112(個)99÷32=99×23=66(個)小孩99-66=33(個)大人這道題不就這樣做出來了嗎?太簡單了。這時,從我腦海里又浮過一個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份數來做:一個大人一餐用2個麵包,兩個孩子一餐吃1個麵包,不就是3個人吃了3個麵包嗎?那大人和小孩的人數比就是2:1,那我們就可以這樣做:1+2=3(份)99÷3×1=33(人)大人99÷3×2=66(人)小孩黃老師說這個也可以,我太高興了,一道題就能用兩個辦法解決,不僅讓我學會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以此為由,從爸爸那賺到一包薯片呢!
『陸』 九年級語文課時特訓要寫那些作文
夜神秘,又來不可思議。
仰望深藍自色的天空,只見繁星閃爍,像無數顆發光的奇異寶石,又像無數雙忽閃忽閃。這時,紫色的天幕綴滿了星斗,千家萬戶的燈就像一塊黑玉上嵌著的珍珠丶鑽石,明亮的街燈與天上的群星遙相輝映,炫人眼目。
向遠方眺望,皓月像銀盤似的掛在半空中,周圍繁星燦爛。平靜的湖面像一塊大鏡子,鏡中倒映著岸邊的野草。一輪明月,倒映在湖面, 我扔下一顆石子,只聽輕微的響聲過後,明靜的湖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這漣漪把銀盤化成碎銀,並把這碎銀帶到附近的水面去。皎潔的月光照得積雪的田野分外更白,越發使.人感到寒冷.明月照著樹林,一片光禿禿的枝丫,現出碳條似的黑色,冷悄悄的站著,沒有一點兒活氣。天空中的星兒。彷彿怕冷似的,不安地眨著眼睛。而平原上的夜晚,又是一種姿態:像是.醉人的蜜汁,醇厚無邊。多麼安靜的呀,多麼甜蜜呀,籠.里的公雞叫過頭一遍,晨風從夜郊.的樹林上響起來,吹拂著堤旁邊的柳樹,彎下腰又抬起來。這星月皎潔的夜晚,能不那麼迷人嗎?
『柒』 六下語文課時特訓答案(人教版)第三課
反感的是各方猜測
『捌』 九年級語文課時特訓答案哪裡有
九年級了 認真學習吧親
『玖』 六年級下語文課時特訓答案(人教版)
來到塘邊,只見滿塘浮光躍金,如繁星閃爍。塘四周的樹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圍黑綠。整個月牙泡恰似一彎晶瑩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白天,塘面在陽光下泛著綠光,在微風中漾著綠浪;綠色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綠葉中點綴著許多粉紅的荷苞和荷花,嬌嫩而潔凈的荷花顫動著,像披著青紗跳舞的少女。
我和村裡的夥伴們經常來到這塊白水邊,在幾株垂柳下脫光了衣服,走過一段濕潤的沙地,跳入清涼的水中。恬靜的塘面便響起一片喧鬧聲,一條條「黑泥鰍」在水中鑽來鑽去。水流像母親柔和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們,我們像盪在搖籃中。剛學會幾下「狗刨」時,我覺得有了水中自衛的本事,就滿不在乎地沖破了那道綠線,到了荷花叢中。該城裡人向鄉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來,再向小朋友們驕傲地喊上一句:「你們看!」
突然,我覺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碗,接著一股力把我拉出來。原來,小夥伴們在水中排成一隊,手拉手鐵鏈般將我拖到岸上。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畢,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東海人,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歌散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
『拾』 要語文課時特訓七上幾課的答案
1.請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一句的
2.文章謝了「我」、獵人們、狗的反應其作用是什麼?
3.作為動物,斑羚面對死亡,義無反顧,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4.請你結合句子「他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說說「燦爛」的含義。
5.人類的獵殺給斑羚帶來了災難,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1、它是用羚羊們的生命代價來換取新一代羚羊的生存。
2、襯托出羚羊們的驚舉是多麼的偉大。
3、面對死亡我們應該鎮靜、冷靜思考解決問題。
4、指它成功的指揮羚羊們過了懸崖的功勞。
5、應該適當的獵殺,或讓狼來維持生態平衡。
這首詩作於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幹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幹校後,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徵,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1.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徵意義
華南虎是這首詩表現的主要形象。它有著「斑斕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但它被囚於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園。
它「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卧在一個角落」,它骨子裡蘊藏的那股涌動的威嚴,反而壓迫著、威逼著囚困它的人們。「安詳」地「卧」,透露出華南虎對「觀眾」以及「觀眾」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輕蔑。無論是「用石塊砸」「厲聲呵斥」,還是「苦苦勸誘」,「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靈魂怎麼會向塵俗低頭?——壯闊、博大的「蒼蒼莽莽的山林」才是它靈魂和力量的家園。「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雖然將它的肉體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從精神上屈服呢?華南虎的「心靈」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於觀眾對它的欺凌,而在於它從此永別了自由的土地,隱身於齷齪的人世間,它深味這世界的苦難、凄涼與無望,內心感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憂憤。
人們可以在肉體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馳騁四方的「健壯的腿」於斗室,可以「活活地鉸掉」它充滿戰鬥力的「趾爪」,可以用「鋼鋸鋸掉」它堅強的「牙齒」,但是法西斯般的殘忍,終究禁錮不住「不羈的靈魂」。「灰灰的水泥牆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暗示著它為自由做過怎樣勇士般無畏但卻徒勞的反抗。可是,華南虎仍然會不屈不撓不悔地抗爭下去,因為抗爭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託和現實意義,是它高貴靈魂的有力呈現。這抗爭使得作為觀眾一員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靈魂的陣痛。於是,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這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靈魂的覺醒。精神的高尚終究會戰勝世俗的卑劣。——從那掠過的身影中我們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類的希望。
2.「觀眾」「鐵籠」和「我」
「觀眾」「嘰嘰喳喳」「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這是一個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在詩中他們只是一群蒼白、概念化的符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他們卑微,即便是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在他們看來,老虎「悲憤」的抗爭,顯得那麼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風餐露宿要強得多?他們自以為是,對自己的「悲哀」卻不自知。這首詩中的「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牆壁」,是人類製造出來的色彩陰暗(與華南虎的「斑斕的面孔」相對)、冰冷無情(與華南虎的「熱血」相對)的囚具。愚昧的大眾蔑視老虎嚮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眾生當成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是,「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世眾生的人格墮落。「我終於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徵色彩。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代表著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與之相對的是禁錮自由、代表邪惡的鐵籠。通過兩者之間的激烈沖突,表現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五單元自測,你去這里看一下:
http://..com/q?word=%C6%DF%C4%EA%BC%B6%D3%EF%CE%C4%B5%DA%CE%E5%B5%A5%D4%AA&ct=17&pn=0&tn=ikaslist&rn=10&srs=0&srsod=2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