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2年高考安徽卷古詩詞鑒賞出現的題型及答題技巧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一、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二、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四、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五、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六、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七、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八、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㈡ 2012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福建:論馬刺奪冠歷程
湖北:那些年
江蘇:故事與結局
北京:書生之路
山東:平凡中的偉大
浙江:生命的意義
遼寧:如何救海參
㈢ 2012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安徽卷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材料題,一個梯子豎在那裡,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請考生根據這段材料寫一篇作文。
㈣ 2012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回一架工作使用的梯答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並駐足很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㈤ 2012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作文答案
【安徽作文題】2012年高考語文科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題:《梯子內不用時請橫著放》容 材料題,一個梯子豎在那裡,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請考生根據這段材料寫一篇作文。
這個題目是為了拉開分差,寫隨手做好事、公德心之類的就很簡單,但拿不到多少分,往深了寫,找梯子及橫著放背後的東西雖可得高分但要承擔大風險。
【考試大論壇高考版】6月7日考後第一時間發布2012高考真題、答案及在線估分!
>>>【網路搜索考試大高考站】即可查看2012年各地高考試題答案及在線估分專題
㈥ 2012年高考安徽卷語文作文怎樣立意
其實這道還算簡單的啦,我也是才高一的學生,我不多廢話,以風險為中心,梯子豎回直靠在那裡,再穩答也是有危險,風一吹什麼的,橫放可以象徵腳踏實地,豎放也可以象徵目光長遠,叫我們要樹立目標,在迎接挑戰之前也要腳踏實地,等真正面對挑戰時再把「梯子豎起來」。培養這種流性智力的多角度轉換思維才是審題的關鍵,有多個不同點達到終點,發散性思維有很多缺陷,往往少了起點,全盤皆輸,要有相當的經驗才能運用得有把握。
答案是復制自己其他地方的回答,絕對原創。
㈦ 安徽省2012年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復,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制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並駐足很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㈧ 2010高考語文安徽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譯文: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譯文:到這次從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譯文:當時已經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4分)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
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的願望難
以實現形成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的「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5分)
⑴而神明自得 ⑵願乞終養 ⑶征蓬出漢塞 ⑷枯松倒掛倚絕壁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羨長江之無窮 ⑺楚天千里清秋 ⑻衣冠簡朴古風存
三、(25分)
11.(5分)
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6分)
特點: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13.(6分)
示例:⑴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著羅永才的心理變化(由悲到喜的)過程。
⑵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⑶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的心理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8分)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說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羅永才,而使得他發現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有嵌在春夜的回憶中,首尾圓和,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時,實則富有表現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號 修改
① 「在」調至「參加」前。
② 「反應」改為「意識」。
③ 「與」改為「向。」
⑤ 刪除「之際」。
⑦ 「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5分)
①以人為本 ②生態和諧 ③空間舒適 ④生活節能
20.(5分)
示例:⑴啟迪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境界。
⑵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五、(60分)
21.(60分)
略
㈨ 2012年高考語文作文(安徽卷)是什麼
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回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答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並駐足很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㈩ 2012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立意有那些 我寫的是 遠見 防患於未然 有沒有 跑題的 可能 高分 謝謝
應該是最佳立意,如果你寫的很有「彩」,那會是高分!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