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高考語文全國卷3使用哪些省區
但從題目上復看,你這個制問題不是很突出,因為消除假冒偽劣產品有很多種措施,但是題目說的公開流程這是一種思路。但這個案例主要是引導考生走出原來思維的怪圈,推陳出新,要是講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路會比較切合題意。你講消除假冒偽劣產品,也未嘗不可,就是怎麼與創新結合起來,如果沒有談到這個深度,就有點跑題了,或者說立意高度不夠。
② 2016年高考語文核按鈕綜合訓練3答案 新課標卷
有沒有其他的答案啊!急需
③ 2016年高考全國卷一,二語文試題真題及答案解析估計能考多少分
第一部分(
27
分)
一、本大題共
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15
分。
1.C
(巧奪天工: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
,
形容技藝極其精巧。
)
2.B
3.C
4.A
(
B
緬
mi
ǎ
n
懷,淋漓盡致
C
疵
c
ī,非此即彼
D
摒
b
ì
n
g
,彌足珍貴
)
5.D
二、本大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12
分。
6.A
(窮:困厄,絕境)
7.B
(表被動。
A
代詞,指吾粲;動詞,到,往。
C
定語後置的標志;代詞。
D
作
狀語,表反問,為什麼;作定語,什麼。
)
8.B
(省略成分應為「水中生人」
)
9.A
(
「表現不凡」有誤;在孫河奏請之前,吾粲已為小吏。
)
第二部分(
123
分)
三、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35
分。
10.
(
4
分)參考答案:文章第②段寫洞口之戰時,面對落水呼救的兵卒,
吾粲不顧大船沉沒的危險,救活一百多人。由此看出他是一個果斷、見義
勇為的人。
(概括內容
2
分,說明性格特點
2
分。意思對即可。
)
11
.
斷句(
5
分)
桓公入蜀
/
至三峽中
/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
其母緣岸哀號
/
行百餘里不去
/
遂跳
上船
/
至便即絕
/
破其腹中
/
腸皆寸寸斷
/
公聞之怒
/
遂黜其人
(評分標准:標記「
/
」處,共
10
處,每斷對
2
處,得
1
分;每斷錯
2
處,
扣
1
分,扣完為止。
)
參考譯文:
桓溫帶兵進入川蜀地區,
到了三峽,
部隊中有人抓到一隻猿崽。
那猿崽的母
親沿著長江岸邊哀號鳴叫不已,
一直追著船隊跑了一百多里還不離開,
終於跳到
了船上,
一跳到船上便氣絕死了。
人們剖開它的肚子,
才發現它的腸子都斷成一
寸寸的了。桓公聽說這件事後大怒,於是罷黜了那個人。
12.
默寫(
8
分)
①風乎舞雩
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③彼竭我盈
④東晉
⑤王羲之
⑥滕王閣序
⑦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⑧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每空
1
分,有錯則該空不得分。
)
13.
(
18
分)
①(
3
分)
A
(
「因為戰亂」有誤)
②(
5
分)
B
(
3
分)
E
(
2
分)
(此兩項為比喻句)
③(
10
分)評分要點:
(舉例
2
分,賞析
4
分,語言
4
分。
)
四、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13
分。
14.
(
5
分)
B
(
2
分)
E
(
3
分)
(
A
是卡爾思考的課題,而非事實;
「正在犧牲」
不等於「喪失了」
;
C
卡爾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D
文中是先改變大腦神經系
統,從而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
15.
(
4
分)
①互聯網從總體上提升了大多數人的閱讀時間。
②互聯網式的碎片化閱讀,讓隨時閱讀成為了可能和習慣。
③電子化閱讀也有可能促發深度思考。
④利用互聯網的互動式和可拓展性,能讓閱讀走得更遠更深入。
(
4
點,每點
1
分)
16.
(
4
分)
數據「
46.7%
」說明小學生的網路閱讀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規模。
(說明數據
1
分,結合理論
1
分,提出建議
2
分。
)
五、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15
分。
17.
(
4
分)
B
C
(
B
「承上啟下」
、
「過渡段」
、
「描繪今日的過年」有誤。
C
「意
在說明母親迷信」有誤。
)
18.
(
5
分)說明父親祭祖非常慎重、虔誠(
1
分)
,表現了他對先祖的懷念和崇
敬(
1
分)
,對先祖或神靈護佑的祈求(
1
分)
;父親的行為也讓我懂得了對生
命的慎重,懂得敬與愛,懂得珍惜和感謝(
2
分)
。
(意思對即可)
19.
(
6
分)過年異常熱鬧而忙碌;過年食物豐盛;過年有許多禁忌,感覺神秘;
對除夕夜尤其感到意義深重
④ 2016年高考全真滾動試卷3語文試題答案
【2016年高考全真滾動試卷3語文試題答案】
http://www.mstxx.com/article-12217-1.html
2016高考各科試題及答案已專出,速速圍觀屬
⑤ 2016年全國高考語文卷3新課標III作文題目怎麼寫如何立意審題
【作文解析】 整體觀之,今年的作文題在形式上延續了新材料作文的趨勢,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語境下的思考並嘗試解決問題,標志著語文試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內容上,與2015年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歸語文課堂,探討傳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徑。這類作文能讓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蘊的考生獲取高分,但也會使作文思想貧乏、形式僵化的同學面臨嚴峻挑戰。
(1)審題:任務驅動,重視實踐能力。 本次作文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任務,即比較「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三種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要求闡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題目重點在於「比較」二字,考生必須在文章中分別闡述對這三種途徑的看法,並表明自己的觀點。論證力求一針見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內馳騁文筆,寫出優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視立意高遠。 今年的考題蘊含深刻的文化自覺意識。正如作文題目所言:「語文學習關繫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覺。」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快餐文化越來越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如何藉助教育的力量,進一步深化語文課程的改革,來全面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考生在作文中不應該僅僅探討課堂、課外、實踐這三種途徑的具體作用,而應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以國家民族的視野來展開議論,使文章洋溢著積極的實踐理念、強烈的時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識。
(3)結構:探究思辨,重視思想深刻。
拿到今年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須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繼而才能從所給材料中縱深切入:課堂教學、課外大量閱讀及社會生活實踐在語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利與弊。
課堂教學方面,可以談教師在文化傳承、思想啟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及生動性,但也要注意到課堂的時空有限性會束縛學生獲取信息的寬度和廣度。
課外閱讀方面,可以探究優秀厚重的文化經典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深層次全方位滲透,意識到課外閱讀的自由性、選擇性、有效性及可延續性,但也要注意到課外閱讀又具有鬆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
生活實踐方面,可以談生活實踐對語言能力的塑造,生活體驗對思想人格的砥礪作用,也要注意其轉化成為語文素養的間接性和復雜性。考生必須要對關鍵話題做清晰准確的價值判斷,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闡釋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