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5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5年中國全國高考今天正式拉開帷幕,共有942萬名考生走進考場。隨著首門語文科目考試的結束,2015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已陸續公布,並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作文題目正在匯總更新,歡迎圍觀~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新課標全國一卷:寫一封信(材料作文)
一位父親在高速公路開車打電話,旁邊的孩子一再提醒,父親不要撥打電話,可是父親不聽勸阻,最終孩子選擇報警。警察前來後對父親進行批評教育,此事引起社會爭議。以此為內容,寫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選擇給違章當事人、女兒、警察寫。
(新課標全國一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陝西)
新課標全國二卷:創新、技術、愛好(材料作文)
材料一:老李帶領公司走進了國際化的領域。
材料二:老王是普通焊接技工,通過自己努力變成了國際大牌工匠。
材料三:一個攝影師拍攝一組照片發到自己微博,受到廣泛贊揚。
(新課標全國二卷適用地區:貴州 甘肅 青海 西藏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寧夏 廣西 內蒙古 新疆 雲南 海南)
北京卷:2015北京高考大作文(二選一)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照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
①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從古至今有無數英雄人物:岳飛、林則徐、鄧世昌、趙一曼、張自忠、黃繼光、鄧稼先......,他們為了祖國,為了正義,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他們也不乏兒女情長,有普通人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眷戀。中華英雄令人欽敬,是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榜樣。
請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自選一位中華英雄,展開想像,敘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寫出英雄人物的風貌和你的情感。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②《說起梅花》表達了作者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種物使你產生了「深入靈魂的熱愛」,這樣的熱愛為什麼能深入你的靈魂?
請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作文。
要求:自選一物(植物、動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議論,可敘述,可抒情,文體不限。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上海卷:造就和諧自我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繫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天津卷:范兒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來社會上流行一個詞——「范兒」,並派生出「中國范兒」「文藝范兒」「潮范兒」「有范兒」等一系列詞語。「范兒」多指好的「風格」「做派」,近似於「有氣質」「有情調」「有品位」的意思。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范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范兒」,不同職業有不同職業的「范兒」,一個人也可能有一個人的「范兒」……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
② 2015高考全國二卷語文作文立意
跑題了,老師講,作文明確說誰更有風采,也就是讓你選擇三種人身上的三個精神來寫,不是三個泛泛而談
③ 2015年語文浙江高考作文。
題目: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材料詳細解讀:
1.材料本身的重點詞句及關鍵信息: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這則材料前後兩句話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話,都可分為三層來理解:一是觀點態度,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二是人與文的具體表現,前一句表現為人個性的偏急澄淡與為文的急促悠遠,而後一句第二層具體表現為人與文的趣味問題,即雅俗問題;三是對第一層觀點態度的具體闡述,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
2.思考材料可以寫作的角度與立意:
a.側重於談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文章的風格即昭示著作者的人品與人格。當然,海風陸老師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後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否則就很難體現出一個高中生該有的思辨性。
b.側重於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即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跟上述角度與立意一樣,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前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
c.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離的。因此,判斷一個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為人,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相背離的。因此,更多地應該知人論世,看作者作品中所發表的言論是在何種情境下出於何種目的才發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給出的「人品與文品」的關系來談,開掘兩者新的關系。比如,文品,將引起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進而促進他的人品轉向高尚,轉向個性的從容,轉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載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卻不能將人品與文品等同而論,希望考生們能將此作為最佳立意。
其實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先了解人品與文品的含義。何為人品,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歸結一點,落實到每個靈魂深處,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風格,即人品理論的變異與總結的不同階段。應該指出的是,「人品」與「文品」,其中的「品」,應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薦:
1.拜倫: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據說他的個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寫作時,往往是非常安靜沉穩地寫作。
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孔子強調「詩教」,認為詩與樂可以對培養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論語》中體現,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了下來,正是因為孔子自身對「仁」與「禮」的追求,對「詩教」的追求,他的《論語》,他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現在都有很深刻的影響。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說法由來已久,有人稱為人格,有人名為品質,我們本地俚語叫「底」,或者叫「料」。一個人到底有沒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僅憑一個人的言論就能斷定他(她)人品的好壞嗎?特別是網路時代的言論有多少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範文:談文品與人品
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將道德與文章並稱,強調立人對為文的影響,追求文品與人品的統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經說過:「有德者必有言。」將言語與品德聯系起來,認為德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言辭的好壞,言辭被認為道德修養的自然流露。漢代揚雄在《法言》中則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認為從作品的格調高低可以直接判斷出作者的品質的高尚與卑下。南朝劉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也指出:「世遠莫見其面,文輒見其心」。可以說「文如其人」是中國古代文論中影響深遠的命題之一,儼然成為一個格言,一條定律。
的確,縱觀歷史長河,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文品與人品的高度統一。正因為性情高古清正,陶潛唱出了一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遠之歌;正應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杜甫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悲壯的喟嘆;正因為經歷世事滄桑看淡人生起伏,蘇軾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深有禪意的詞句。
然而每個命題的都不是無條件成立的,清代葉燮之論:「功名之士,必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厚大雅之響」中兩個「必」字,就下得過於片面、輕率了。文如其人的說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體現。無論中外,文品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見不鮮。西晉潘岳性情輕浮急躁,趨炎附勢,曲事權臣賈謐。他常同劣跡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賈謐出門後,「望塵而拜」。這樣一個精於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卻留下了恬淡高潔,清新淡雅,為人稱贊的《閑居賦》。對此,金代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不禁發出這樣的反問:「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怎信安仁拜路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論文集》中,論友誼、講人生、談真善美的絕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卻是一個德行有虧的人,身為大法官,卻公然接受賄賂;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賣對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與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張。
由此可見,文品與人品既可以和諧統,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們大多數人美好的願景。我們不能因為文人無行就否定文人的寫作成就,甚至視其作品為洪水猛獸;也不能因為其文學成就而將某位無行文人的一切缺點都掩蓋起來,給他帶上巨大的光環。
錄取啦獨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④ 高三語文作文素材(高考用的
有一個農村女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但因交不起學費而苦惱。一家生產健腦口服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條件是讓這個學生為他們在電視上做廣告,說是因服了他們生產的補腦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績。這個學生斷然拒絕,因為她家庭貧困,從未喝過什麼補腦液。
一、誠實就是財富
一名成績優異但交不起學費的女大學生,斷然拒絕了一家生產健腦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但要為其做虛假宣傳廣告的要求,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沒有喝過。「我從來沒有喝過!」這句簡單的話反映了這位女學生誠實潔白的內心世界。
那麼,什麼是誠實呢?我認為誠實就是言行與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現為對人的真誠,也表現在辦事與求知過程中的實事求是。
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整體的細胞,他不可能脫離整體而孤立地存在,這就決定了一個人要在整體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而處理好這種關系的關鍵便是以誠待人。我們都無法想像如何與一個滿嘴假話的人共處;同樣,我們付出自己真誠的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友誼。而當今,許多人在金錢的沖擊下,為物慾所蔽,為達到個人目的,整日戴著虛假的面具。當他們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時,卻不知已經失去了誠實——這做人的根本,這最寶貴的財富。
誠實是處事的原則。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和理清問題的脈絡。離開了這一點,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談不上把問題解決好。一個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才可能是一個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實、隱瞞真相就等於一事無成。對於一個要生存、圖發展的人來說,實事求是地對待一切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誠實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徑:我們求取知識的目的就是服務社會,而社會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真才實學的高學歷。而誠實便是獲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徑。古今中外,凡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實事求是的。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成績不好、但他卻勇於提出任何一個別人看來近似愚昧的問題。東晉文學家左思對於自己的文章也有著實事求是的評價。對照他們,我們有些同學作業靠抄襲,考試靠作弊,對於疑難問題,不肯鑽研,強不知以為知。這種行為顯得可悲可笑。愛因斯坦說過:「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斗,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我們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那位誠實的女學生也許無法踏入大學的殿堂,也許一生都很貧窮,但她擁有誠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便是個富翁——因為,誠實就是財富。
二、 珍惜
人們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不甚珍惜,卻總是羨慕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因此人們大都活得很累。
小時候常羨慕那些大人們,整天高高興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總不必為明天要交的作業和老師的當堂測驗而擔心,他們可以看電視、看電影、出外郊遊,可我閃卻不行。
長大了卻總是羨慕孩童的時候,羨慕那孩童的幼稚、真純,羨慕他們活得無憂無慮,不必為生活的艱辛而操勞,羨慕他們能在父母愛的海洋里歡快地嬉戲,羨慕他們躺下就睡,哪懂得失眠?
沒錢的時候羨慕那些有錢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活得多愜意!他們不會因缺錢而煩惱,不會為了買一套建築模型而駐足窗前、流連忘返。
有錢時卻又羨慕那貧窮的時候,那時多輕松!不會因為錢而擔驚受怕,不會因為錢而找不到真正的友誼。唉,沒錢時的友誼多純潔!
當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時,從未感到父母有多重要。那時總是厭煩父母的反復嘮叨,總是因父母的約束而大吵大鬧,總是因父母的事事代辦而發脾氣。那時真希望自己一人卻生活,去闖盪。
沒有父母在身邊卻又羨慕那些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他們多幸福,時刻都能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時刻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勸告,好心的幫助。有時真後悔,不該傷父母的心。
朋友在身邊時並沒有覺得這有多重要,心想有沒有朋友,還不是照樣過?
可分離之後,卻倍感無聊寂寞,往日的朋友都遠在他鄉,這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我!於是我又羨慕往日朋友間的歡欣。
讓我們珍惜吧!珍惜孩童時的純真;珍惜成年後的成熟;珍惜貧窮時的輕松;珍惜富足後的充裕;珍惜父母的愛,珍惜你闖天下的勇氣;珍惜人生的最寶貴的友誼吧!世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因為羨慕那些還不屬於你的東西而厭惡現在屬於你的東西。當我們學會珍惜,我們將會發現,生活原來是這樣美好!
三、 求知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是分別用三首宋詞的句子寫的!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形容人們在初學階段有如登高望遠,在無限遼闊的知識領域面前打開了眼界,意識到自己學問不足,知識有限。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形容在強烈的求知慾望驅使下,潛心專注,廢寢忘食在學習,身體消瘦了不後悔,臉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這里借描寫一個青年在元宵節的燈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經過,比喻真知得來有個「千網路」的探索和鑽研過程,一旦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會體嘗到莫大的幸福與歡樂。
王國維講的「三種境界」十分形象,合乎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或知之甚多的學習規律,成為許多人鼓勵自己刻苦學習的座右銘。在實現四化而學習中,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三種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經進入到哪種「境界」了。
四、 珍惜「今天」
一個人的歷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這么一個時間表來表示。對於一個革命者來說,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但在這三者之中,我以為更應該珍惜今天,為什麼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經過去了,你能拉它回來嗎?
明天還沒有來到,豈能坐以待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把學習、工作總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無成它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總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彌補昨天,准備明天。 義大利的傑出畫家達•芬奇常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安眠。」他正是從抓「今」開始,抓緊了「一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是:你沒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過的那點鍾,是永遠不能返回的。還有人問科學家達爾文:「你一生怎麼做了那麼多的事呢?」他回答道:我從來不認為半個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他們從「一個鍾頭」,「半個小時」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的妙訣。
為了把我國早日建成四個現代化強國,我們今天也有不少善於抓「今」的人。開灤煤礦的侯佔有不是「地球轉一圈,他轉一圈半」嗎?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嗎?從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抓「今」的何等之重要!
時光如水,稍縱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給《中學生》題過這樣一首詩:「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為八尺),古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願它作為一切下決心為革命抓「今」的同志的座右銘。
五、 順境與逆境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人們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聯系起來,許多人甚至還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據說有一位大學生在研究了許多偉人在「逆境」中的奮斗史後深有感觸,立即向學校申請「下鄉當農民」。大概在他看來,在大學這樣的「順境」中是出不了「偉男」的。 不錯,許多偉人是歷經磨難才有後來的成就的。司馬遷受宮刑後發奮而著《史記》,愛迪生當賣報童而自強不息成為發明大王,更不用提馬克思、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這樣看來,「逆境 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務農的孩子,一生在學術上也無所作為,沒有「成才」呢?為什麼會有許多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四處游盪,甚至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呢?
可以這樣說,逆境作為一種客觀外界環境會促使或激勵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順境」同樣可以使人成才。比如朱鎔基總理身邊那位年輕的女翻譯朱彤,以她敏捷的反應、清晰的發音、出色的口譯水平贏得了國內外新聞界的交口稱贊。她的父母都是富有經驗的、資深的外語專家。朱彤在這樣家庭中學外語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不正好說明「順境」也能出人才嗎?
由此可見,能否成才,其根本因素不在於「環境」是「逆」還是「順」,而在於個人的奮斗。「下鄉當農民」後固然有可能「自學成才」,但那種「成才」的機會就一定比「上大學」刻苦學習而成才的機會多嗎? 況且即使自學成才,究其原因,主要也不在於「當農民」而在於「自學」。正如愛迪生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強不息」而不在於「當賣報童」一樣。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說過一句話:「別去自找麻煩,麻煩會來找你的。」這句話正是勸我們不必刻意去當農民,尋「逆境」;同時也提醒我們,人的一生隨時會遇上困難和「逆境」,所以更應該珍視眼前的「順境」。
其實,「順境「和」逆境「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順境」,也沒有絕對的「逆境」,任何「順」中包含有「逆」的因素,任何「逆」中都能尋找到「順」的成分。況且順境與逆境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大千世界中,應該說很少有人永遠一帆風順,問題在於無論在什麼樣的境況下,都要採取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同樣處在逆境中,有的人不屈服,不退縮,敢於「扼住命運的咽喉」,變不利為有利,他們成才的概率就高;相反,有的人不努力,不進取,不去和命運搏鬥,如何能夠「成才」呢?換句話說,未成才的人缺少的不是「逆境」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需要的是拿出十分的奮斗勇氣,接受順境,也不懼怕逆境,努力不息,戰斗不止,終將成才。
⑤ 高三語文試卷作文 不學禮,無以立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⑥ 錦州中學2015高三期末考試語文作文
如皋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建議
語文I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 ( b 分)C
2. (3 分)C
3. (4分)①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或一般人以為他根本不會治病):②總能防患於未然(或總能在事發之前加以有效控制)。評分建議:每點2分,大意對即可,
4. (5分)答案示例:我校王義之同學有較深的文學修養,一篇《蘭亭集序》,暢敘幽情, 被眾多文人傳誦。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考游龍,堪稱一絕。現特鄭重向責 校推薦。
評分建議:人物的特長2分推薦意圍1分,語言得體1分,通額1分。
二、文畝文閱讀(19分)
5. (3分)⑴嫌棄(拋棄、唾棄) ⑵充裕(充足、豐富)(3)成功(取得成就)
評分建議:每空1分
6. (3分)A (A項,都是副詞,卻、竟然。B項,介詞,跟、向:動詞,認為。C項,介詞, 依照、根竭;介詞,經由、通過》D項,介詞,把;介詞,憑、靠)
7. (3分)(張冠李戴。文章第五段,作者認為自己所著的《後漢書》,內容不一定比得上班固的《漢書》,但《後漢書》在史料的處理和編纂體例的創新勝過班固)
8. (10分)(1) (4分)但我一生的行狀(或「所做的事」)自己心裡清楚,還是可以追憶回顧的。至於能不能這樣,尤其是頭腦中所想到的,你們或許不一定全部知曉。
評分建議二 「行」、「尋」、「不」(通「否」)、語句通順,各1分。
⑵(3分)(我)天性不喜歡鑽研書籍,稍微費些精力便頭昏腦脹,口才又不夠通暢,所以 難取得功名。
評分建議:「憤」、「調利」、語句通順,各1分。 .
(3) (3分)年少一輩中的謝庄最有辨別宮商清濁的天分,可是寫出來的文章與他的音樂天分差別很大,這是因為文章不受音韻約束的緣故。
評分建議:「分」 「拘」、語句通順,各1分。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 (10分)⑴紅得像著了火的櫻桃,白如雪般的花朵;春筍穿破了長滿青苔的土階;春燕牽 引著幼雛飛翔,黃瞞輕啼呼朋引伴。
評分建議:答出一點得1分,二點得3分,三點得4分。照抄原詞「點火櫻桃、荼縻如雪; 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流鶯喚友」給2分。
⑵擬人(比擬、頂真亦可,2分)。春深子規啼,牽動詞人思歸之心(2分);中原失陷,抗金收復困難重重,詞人滿懷愁恨(2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 (1奈何取之盡錙銖⑵扈江離與辟芷兮(3)滄海月明珠有淚⑷佳木秀而繁陰 ;⑶燕然未勒歸無計(6)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7)耳不能兩聽而聰(8)終於立身
五、現代文闔讀:文孿類文本(20分)
11. (4分)⑴內容上,交代寫作對象,突出陝北柳極其普通的特點(1分);點出陝北柳與母親趵相似之處(1分)。⑵結構上,統領全文(1分),與結尾遙相呼應(1分)。
12. (6分)⑴初生階段(生根、梳妝),純潔、懵懂、充滿期待;⑵成長階段(五六歲時), 履行生育的職責,承受生活的苦累;⑶成熟階段(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默默忍受陣痛和酸楚;⑷年老階段,透支生命,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評分建議:答對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三點得4分,四點得6分。
13. (4分)⑴為自己孩子們的成長而激動5 (2)為自己孩子們的成材而自豪 (3)為能給主人的生活帶來幸福而驕傲。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兩點即可。
14. (6分)⑴陝北柳如母親一樣,是黃土地上隨處可見的身影,極其普通;⑵陝北柳如母親一樣,一生都在為兒女出力流汗,耗費心血,承受著生活命苦累;⑶陝北柳如母親一樣, 用自己的一切養育著黃土地,孕育了生命的奇跡;⑷陝北柳如母親一樣,堅忍不拔,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不計回報,是陝北精神的象徵。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六、現代文聞讀: 文本(18分)
15. (6分)⑴對待知識不甚關心,偏於知行關系問題,從事研究以效用為目的,不喜追根究底,滿足模稜兩可;⑵對待人生問題思考念么活,怎樣處世做人,對抱迴避的態度。
評分建議:每點3分。
16. (6分)第一問:⑴哲學研究:西方關注哲學知識的可靠性問題,對人類知識追根宄底,而中國對這類問逾不甚關心 (1分)。⑵其它研究:西方只以真知為目的而不問效用;而中國大都只以效用為目的,不喜追根究底(1分)。⑶人生思考:西方思考人生以「為什麼活」為核心,而中國以「怎麼活」為核心(1分)。(4)對的態度:西方致力於使個入靈魂達於某種意義上的不,而中國往往迴避的問題(1分>。
第二問:通過與西方的對比,突出強調了中國缺少頭腦和靈魂上的認真(1分),使論證更有說服力(1分)。
17. (6分: ⑴要有頭腦的認真,對認知和真理要追問其根據,不能只以效用為目的,滿足於模梭兩可,對研究要有一種科學信仰(精神)。⑵要有靈魂的認真,對人生的思考要追問生命的終極根據和意義,致力於尋求和建構某種絕對的精神性的宇宙本體,對生命要有一種宗教情懷(精神)。
評分建議:每點3分。
七、作文(70州
18. 參見作文評分細則
語文II (附加題)試題
一、閱讀材料,完成1921題,(10分)
19. (6分)詩亦無不可模者/而亦無一模也/此語良不誑/以世無知者/故其語亢而自高/犯賢人之病/無怪也。
評分建議:每處1分。少子6處,多於6處,見錯和分。
20. (2分)賈誼 韓愈(每點1分)
評分建議:每空1分,若字形有誤,該處1分不可賦予。若姓名書寫正確,但先後順序 顛倒,得1分。
21. (2分)模仿而能自出機抒;出言高亢自傲。
評分建議:一點1分,意思對咿可,
二、名著閱讀
22. (5分)DE(D項,反對收留康順子母子的,不是內掌櫃王淑芬,而是掌櫃王利發:E項,索漠人稱葛朗台為「葛朗台老爹」,反映出的是對金錢的崇拜心理。A項也錯)
評分建議:選對一項2分,兩項5分,.多選不給分。.
23. (5分)⑴司馬懿:小心謹慎;生性多疑。(2分,每點1分)諸葛亮:有智謀,出奇制勝勝.有膽,決策有魄力;有識,非常了解對手司馬懿;臨危不亂,大敵當前鎮定自若,及時撤退。(3分,答對玉點即可) (2) (5分)①老太爺的「護身法寶」是《太上感應篇》(1分)。②「古老的僵屍」象徵著吳老太爺為代表的恪守封建倫理道德農村地主階級(1分);「墳墓」象徵當時以封建思想為主流環的農村(1分);,風化」不僅寓意了果老太爺個體生命的滅亡,而且也象徵了像吳老太爺這種抱有濃厚封建思想的人終將在這半殖民半封建的大都市中褲淘汰(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C15分)
24. (4分) 未建設的用地;生態綠地。C每點2分)
25. (6分)「英雄主義」現象:城市規模無限擴城區規劃大手筆。「人為本」的內涵:框住發展邊界,留足生態空間,布局注重「生話便利、街區繁榮、鄰里交往」;城市更宜居、更繁榮、更具活力;建設多元社會和諧共處的包容性城市關注文化建設的城市。(辛點1分)
26. (5分)「大馬路」指宏偉氣黎、面積很大的城市布局;「小街坊」指城市規模不大,內在布局緊湊,注重生活便利、街區繁榮、鄰里交往的模式。(2分)聯系實際時要從個人價值感、商業價值、不同群體的發展機會等方面分析「大馬路」不如「小街坊」 (3分,聯系其中一個方面即可)。
⑦ 2015高考語文作文誰最有風采滿分作文
最珍貴的風采
篤學敏思的大李,銳意創新,闡釋了生命科學的謎團;愛崗敬業的老王,苦心練技,用勤奮完成了焊接大師的蛻變。他們,都譜寫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凱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劉,用心靈捕捉世間奇山麗水,用鏡頭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給這個行色匆匆忽視美麗的枯澀的時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顯了時代最美的風采。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人們的雙眼專注於科技的創新和技藝的精湛,卻少有人如同小劉那樣珍視生命中的美麗。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科技的創造力,篤實的思考力,和技師的巧奪天工。但是,大多時候,我們因為對物質太過執拗而迷失了腳步,我們睜著雙眼,卻看不見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蔣勛先生在《生活十講》中寫下:「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抗衡的力量。」我們不能任由物質的鐵蹄踐踏昔日的精神家園,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佔心中對美的嚮往。如此,我以為,值此超物質的快進時代,像小劉一樣肯在雲白山青間捕捉最美的風景,才是時代最耀眼的風采。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是擁有幾米筆下那一個充滿愛的心,所以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看到動人的風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異,技術的日益精湛,還有多少人存留著如同朱光潛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賞美是人之為人的天性」?難怪阿爾卑斯山腳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寫著「慢慢走,欣賞啊」來呼籲人們駐足身邊的美麗?難怪鮑爾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們擁有空靈的目光,才不會被世俗磨礪,才不會失去美的愉悅?要知道,如今翠翠守護著的湘西已經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難尋覓,所幸,我們還有小劉那份對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顯時代風采,他,當之無愧。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因為缺少,所以珍貴。的確,「矢志創新」造就了神舟飛天和蛟龍入海;「技藝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可是,小劉這看似與時代「背道而馳」的舉動卻挺起了國人精神的脊樑,鑄就了文化的輝煌。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閃光燈下熠熠生輝,最美的鄉愁於鏡頭中綻放光彩,軟實力的增強,也同樣會反作用於科技的飛黃騰達,個人的價值也會因為凝結了對自然深沉的愛而在時代中大放異彩。高考滿分作文
龍應台有言:「人本是社會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語言就如同黏合劑,將人與人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小劉這份對美的篤定和追尋,是這快節奏時代中的瞭然歡喜,風采奕奕。
品味這大千世界,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精緻的心,一雙發現美麗的眼,在時代中用雙手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貴的風采。
⑧ 2015年五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的作文
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做公務員,有的想做宇宙飛行員……而我呢?希望能當一個出色的科學家。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要發明一種會說話的書。這本書可以讓老年人不戴老花眼鏡捧起書來就能聽到娓娓動聽的聲音;我還要把這本書帶到盲人學校,讓眼睛看不見的小朋友也能聽到美妙的聲音。有了這本書,他們就會輕松地學習。書會把他們帶到另外一個世界裡,讓她們感受到,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是他們感受到了光明,生命中因為有了這本書而精彩。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還要發明一個非常漂亮而奇特的電腦筆。這種筆長13厘米,粗3厘米,筆身上有許多個按鈕。這種筆的功能有許多,一是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顏色,只要把筆上的一個顏色按鈕輕輕一按,筆就會自動地幫你把原來的顏色換掉,換成一個你喜歡的顏色;二是可以幫助你解決你不會的難題,你只要把筆尖放在題目上,再按一下幫助按鈕,筆就會幫助解決不會的難題,如果你還是不懂,就按一下重復按鈕,電腦筆就會重新講解給你聽,直到你會了為止;三是可以幫助你保管學慣用品,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種筆有一個保管功能,你離開坐位時,只要按一下保管按鈕,再把筆放在文具盒裡。如果有人打開你的文具盒,筆就會發出一種尖叫聲,小偷就會被人發現,東西自然就不會少了。
我的心願還有很多很多……
從現在開始,只要我好好學習,努力奮斗,我的心願一定會實現的。
⑨ 求鎮海中學2015年高三語文模擬試卷作文一篇
只有「知止」二字對這二字學者有不同解讀
甲:朱熹曾說"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乙:老子有言「知止不殆」
⑩ 高三語文作文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悄悄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寶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寄出一份夢想,蹲下投放。中國夢,流淌在歲月。
沙灘上有一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中國遙遙五千年的故事。從黃帝開創歷史到如今的我們誦讀歷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跡,每個中國人都擁有著同樣的中國夢。富強!富強!中國夢的口號在繼續。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地震、泥石流、洪災,還是會有飽經滄桑後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藏歲月流淌過的每一個中國夢,戰於世,立一生之夢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中國奧運會、世博、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故事。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夢還在繼續,我們的視線還在執著,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一個夢,一個叫作中國夢,一個被每一個中國人所深呼的夢。我以心的維度仰視獎牌下每一個奮斗的身影,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夢的足音,俯身捧起歲月流淌過的榮譽,揚手敬禮,大聲喊出自己的中國夢。
沙灘上有一顆銘記的貝殼,那是羈旅在外的中國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於異國,卻隨身帶著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記者采訪時說: 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 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斗,到處都迷漫著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我們都還能輕哼著國歌的旋律,心懷著祖國,銘記著中國夢,力創美好未來。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灘上,看著眼前正在富強的中國,陽光透過雲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來,嘴角輕輕咧開,懷著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輕輕拾起幾顆貝殼,珍藏在身,勉勵自己,心中已准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
中國夢,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