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七上語文BBS試卷的樣板

七上語文BBS試卷的樣板

發布時間:2021-01-01 02:26:39

初中語文BBS試卷

1.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 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注釋:①實際上這是一個聰明人,只是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顯得蠢笨。經文的本旨是在於外道修持中過分強調「斷食」而帶來的弊端,而在現實社會中,這種超過適度的教訓實在太多,太多了。
②益:添加。
③既:已經。
④所以:譯為「……的原因」。
⑤尚爾:尚且這樣。
⑥口爽:味口敗壞。爽,傷害。
【譯文】從前的時候,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來,他嫌淡而無味。主人聽罷,便另外為他添了點鹽進去。愚人嘗到了鹽的美味,心內便想:味道所以這么美,是有鹽的緣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滿滿一把,豈不更妙?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單單吃那鹽。吃罷,口顫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道理: 這就譬如那些外道,聽說節制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絕了飲食。或是斷七日,或是斷十五日,空落落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餓,卻對修道毫無益處,活像那個愚人,因為鹽可調出美味來,就單是吃它,致使口顫舌抖,外道的斷食也是這樣。
2.李存審出於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

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

曹生於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譯文】:李存審出生在貧寒的家中,曾對你的幾個兒子說,你們的父親我小的時候

提著一把寶劍去鄉里,四十年裡,官職達到將相,這其間萬死一還的大戰不只一

回,箭射穿過骨頭有幾百回,於是把箭頭給了他們,說你們生在富裕的家庭,但

也應當知道你們父親起家是如此艱難。

3.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

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

者乎?而屢易其號。此庄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

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

,聊以志吾之樂爾。」
【譯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自號醉翁。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麼?」居士說:「我家裡藏了書一萬卷,

集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經常

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怎麼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

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

那個害怕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

跑,大口喘氣,乾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

可以逃脫,但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標明我的樂

趣罷了。」
4.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②。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無文章。」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試輒拔置第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⑦。家貧屋敗⑧,躬畚土築垣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張敝蓋自蔽(12)。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13)。
注釋
①作者為明清鼎革之際抗清義士江天一立傳,重點敘其智謀和失敗被執、慷慨就義的經過。
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轄歙(shè設)縣、休寧、祁門、績溪等六縣,府治在歙縣。
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④立品:樹立良好品德。
⑤傅岩:字野清,浙江義烏人,崇禎初年進士,授歙縣令,官至監察御史。
⑥試:指童生歲試。
⑦補諸生:考取秀才,成為縣學生員。⑧敗:破、壞。
⑨躬畚(běn本)土築垣:親自取土築牆。畚,竹製或木製撮土工具。此作動詞用。
⑩暴(pù鋪):通「曝」,曬。
(11)蛇伏:像蛇一樣蜷伏著。
(12)敝蓋:破傘。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樣。
5.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
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
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茫然自失。
【譯文】崇和王愷比賽富有,都竭力用最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輛、衣冠。武帝,是
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曾經把一株兩尺來高的珊瑚樹賞給王愷,枝葉茂盛
紛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樹比得上它的。王愷拿出它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完後,用
鐵如意敲打它,它隨手碎了。王愷既惋惜,又以為石崇妒忌自己的寶貝,臉色嚴
厲地大聲指責石崇。石崇說:「不值得懊恨,現在我還給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
珊瑚樹統統拿來,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條的美好世上絕無僅有,明亮華
麗看也看不盡,象王愷這樣同等高的珊瑚樹很多。王愷心中感到很不舒暢。
6.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①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
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
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譯文】管仲說:我最初的時候很貧困,曾經和鮑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錢的時候多半留給我自己,鮑叔不認為是我貪心,他知道我很貧困;我曾經和鮑叔一起為共
謀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貧困,鮑叔不認識是我愚鈍,(因為)他知道天時有時
利有時不利;我曾經三次被皇上賜官、又三次被罷免,鮑叔不認為是我不忠於皇
上,而是我沒有遇到好的時機;我曾經三次(隨軍)打仗三次都偷跑,鮑叔不認
為是我膽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親要贍養;公子糾集叛亂失敗,召去之後頃刻
被殺,我也被囚禁起來,受盡凌辱,鮑叔不認為我(這樣)很丟臉,他是知道我
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覺得丟臉,(我)擔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為天下人所知。生
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7.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譯文】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朋友的病情,適逢胡人進攻城。(荀巨伯的)

朋友對荀巨伯說:「我今天將要死去,你趕快離開吧!」巨伯說:「我從遠方

來探望你,而你卻讓我離開,舍棄義氣而尋求生命,難道這是我荀巨伯所

做的嗎?」胡人已經到了,對荀巨伯說:「大軍到了,整個城的人都空了,你

是什麼男人,竟敢一個人留下?」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

棄他,我寧願用我的身體來取代朋友的性命。」胡人的丞相聽了,對荀巨伯

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有仁義的國家。」於是班師回去,

整個城都獲救。
【賞析】《世說新語》的這篇文章採用了對話描寫的方法來表現荀巨伯
的義舉,寧代朋友死去,而讓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時刻離城而去,此舉感
人至深。文章還使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讓賊一「謂」一「還」,來表現巨
伯的義,栩栩如生。語言簡潔,明快。
8.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
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
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譯文】列子學習射箭能射中目標了,便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
道你為什麼能射中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行。」列子
回去繼續練習。三年以後,又把練習情況報告了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
道你為什麼能射中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記住,不
要忘掉它。不僅射箭如此,治理國家與修養身心也都是這樣。所以聖人不考
察存亡現象而考察為什麼存亡的原因。」
9.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
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
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
然已醉矣。
————《世說新語》
杜康設宴酒三千
劉伶海量步蹣跚
推門就問再舉盞
水流不斷我不還

相傳東周時代有個叫杜康的人,以造酒聞名天下,後被天帝封為酒神。晉代竹林七賢之

一的劉伶,傳說他原是王母瑤池的一個仙童,因偷喝仙酒被罰貶下界的,劉伶來到人間,

依然嗜酒成性。王母為了點化他,派杜康來到人間。劉伶喝了三杯杜康酒竟一醉不起,

劉伶的妻子以為他已醉死,便把劉伶埋葬了。三年後,杜康來到劉家討取酒錢,劉妻責

怪杜康以酒害命,杜康卻聲言劉伶未死,後來打開墳墓,劉伶果然醒來了。

悲哀莫大於心死。不再尋找出路,也無所謂路窮路盡。沒有絲毫希望,更談不上

任何前景。這真真是黑暗的深夜,抹去了天明的希冀。

深刻的絕望痛楚已經失去了固有的表達方式,只一句死便埋我。生的幻想泯滅,於
是,劉伶草木形骸,隨世放逐。

人最痛苦的,莫過於醒了卻無路可走

有醉人的酒,當然要醉,醉得痛快醉得豪爽,一醉解千愁,可是如果醉,就不要醒,

醒了還是要面對,如果不能永遠逃避,就不要去逃避.

10.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
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
哉!」
【譯文】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訪北方的徐國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歡季札(身
上所佩)的劍,但是卻不說出來。季札心裡也知道(徐君喜歡自己的劍),但是
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所以沒有送給他。(後來他出使完後)再回到徐國,徐君
已經死了,於是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他的隨從說:「徐君已經死了,
這是要送給誰呢?」季札說:「不是這樣的,我當初心裡已經要把這劍送給他了,
怎麼能因為徐君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11. 景公①之時,雨雪②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③之裘,坐堂側陛④。
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嬰聞之,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聞命⑤矣。」乃命出裘發粟,與飢寒。
注釋:
① 景公,齊景公。
② 雨雪:下雪降雨,用作動詞。被,披。
③ 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製成的裘(皮衣)。這是裘中最珍貴的。成語「集腋成裘」,引申為積少可以成多。
④ 陛:宮殿的台階。
⑤ 聞命,聞教,受教。這是尊敬對方,得其教誨。表示接受對方意見的敬辭。
⑥ 睹:看見的.
⑦ 循,巡,巡查。
【譯文】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
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
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
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
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
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
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賞析: 拾得,推己及人,是一種美德。自己溫飽能想到尚未得到溫飽的人,而且能夠想方設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溫飽。有些人能想
到,也許還能說上幾句,可是,僅僅停留在想到、說及,僅僅表示
同情、憐憫。這還不能稱之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動。晏子
是想到了齊國還有人在挨飢挨凍,但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正好
找到機會啟發景公來完成救濟飢寒這件善事。只要我們時刻想到目
前還有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們,總會找到幫助他們的辦法。尤其
是有些地方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想到受災害鄉親們
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葯,更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幫助他們解決這
些困難。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災區得到援助,恢復生產,減少了國
家的負擔,不也在一定意義上,增加了全民的財富。因此,推己及
人,也是一種頗識大體的生活美德。
12. 沛公(1)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2)
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3)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4)!夫天下同苦秦久矣,

故諸侯相率(5)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

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酈生因言六國從橫(6)事。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

生曰:「足下起(7)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

,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8),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

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會兵攻之,臣為

內應。」

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9)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注釋]
(1)沛公:漢高祖劉邦。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當時屬陳留。傳舍:
旅館。酈生:酈食基(YI4聲),本為監門吏,後來成為劉邦的重要謀王。
(2)倨:相當於「距」,坐。
(3)且:還是。
(4)豎儒:罵人的話,如同說「無見識的儒生」。
(5)相率:互相聯合。
(6)從橫:合縱、連橫。這里是泛指秦與六國之間的激烈斗爭。從,相當於「縱」。這句話的意思是:酈生就談論起秦與六國合縱連橫的得失成敗。
(7)起:興起,率領。
(8)沖:要塞。四通五達之郊: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塞。
(9)下:投降,歸降的意思。
13.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庄公。庄公好力(1)。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2)。魯庄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
於柯而盟。桓公與庄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
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
壓齊境(3),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
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4),辭令如故(5)。桓公怒,欲倍其約(6)。
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7)。
注釋(1)(好力:愛好勇武、力氣。
(2)敗北:戰敗逃跑。北, 打了敗仗往回逃。
(3)魯城壞即壓齊境:意思是說,你們侵略魯國,已經深入到都城邊緣、假如魯國的都城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
(4)顏色:臉色。
(5)辭令如故:像平常一樣談吐從容。
(6)倍:通「背」。背棄、違背。
(7)所亡地:丟失的國土。亡,丟失,失去。
【譯文】曹沫,是魯國人,憑勇敢和力氣侍奉魯庄公。庄公喜愛有力氣的
人。曹沫任魯國的將軍,和齊國作戰,多次戰敗逃跑。魯庄公害怕了,就獻
出遂邑地區求和。還繼續讓曹沫任將軍。

齊桓公答應和魯庄公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桓公和庄公在盟壇上訂立盟約
以後,曹沫手拿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的侍衛人員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桓公
問:「您打算干什麼?」曹沫回答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而大國侵略魯國
也太過分了。如今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您要考慮考慮這
個問題。」於是齊桓公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說完以後,曹沫扔
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談吐從容如常。
桓公很生氣,打算背棄盟約。管仲說:「不可以。貪圖小的利益用來求得一
時的快意,就會在諸侯面前喪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對您的支持,不如歸還他
們的失地。」於是,齊桓公就歸還佔領的魯國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丟失
的土地全部回歸魯國。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中沒有稱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後世
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一定要說,那麼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
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麼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麼人能抵禦他了。"

(齊宣王)說:"象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
(齊宣王)說:"根據什麼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說:"我聽胡齕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
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裡去?"(那人)回答說:"准備用它來祭
鍾。"大王您說:"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
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問)道:"那麼,廢棄祭鍾的儀式嗎?"你說:
"哪能廢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
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於一種不忍的同情心。"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
小,我怎麼至於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抖的樣子,毫無罪過
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麼知
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麼,牛和羊又有什麼
區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
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的了。"
(孟子)說:"沒有關系,您這樣做正體現了仁愛之道,(原因在於您)看
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
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廚房建得遠遠
的。"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
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
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於我的心真有豁然開郎的作用啊!這種心之所以符
合王道的原因,是什麼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
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稍,卻看
不到整車的柴草。'那麼,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麼呢?
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
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受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
您不能以王道統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幹。"
(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幹在表現上怎樣區別?"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
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一下肢體,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不屬於(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
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一天下,屬於對長輩按摩肢體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
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統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麼容易了。《詩經》說:'
(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
'——說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使天下安
定,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聖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
善於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
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量一量,才能
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

15.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 床,鼓琴作數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執孝子手而出。
【譯文】顧彥先一生喜歡彈琴,到他死了以後,家人曾把琴放在靈床上。張季鷹去哭吊他,禁不住悲痛,於是去床上鼓起琴來。彈了幾支曲子,完了以後,摸著琴說:「顧彥先是否想再欣賞這琴曲呢?」於是又大哭,於是沒有拉孝子的手就走了。
16.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①。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②,便唱③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④。舟人以公貌閑意說⑤,

猶去⑥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⑦。公徐雲:「如此,將無

⑧歸?」眾人即承響而回⑨。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注釋】①謝太傅:謝安。按:謝安在出任官職前,曾在會稽郡的東山隱
居,時常和孫興公、王羲之、支道林等暢游山水。 盤桓:徘徊;逗留。 泛海:坐船出海。

②王:指王羲之。色:神情。並:一同。遽:驚慌。

③唱:提議。

④神情:精神興致。 王:通「旺」。 吟嘯:同嘯詠。嘯是吹口哨,詠是
歌詠,即吹出曲調。嘯詠是當時文士一種習俗,更是放誕不羈、傲世的人表現其名士風流的一種姿態。

⑤說:通「說」,愉快。

⑥猶:仍然。去:指劃船前進。

⑦喧:叫嚷。動:搖晃。不坐:坐不穩,不能安坐

⑧將無:表示婉轉的建議,相當於「還是……吧」。

⑨承響:承,應聲。響,聲音。
【譯文】
太傅謝安在東山居留期間,時常和孫興公等人坐船到海上遊玩。有一

次起了風,浪濤洶涌,孫興公、王羲之等人一齊驚恐失色,便提議掉

轉船頭回去。謝安這時精神振奮,興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發

一言。船夫因為謝安神態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一會兒,

風勢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騷動起來,坐不住。謝安慢條斯理

地說:「這樣看來,恐怕是該回去了吧?」大家立即響應,就回去了。從

這件事里人們明白了謝安的氣度,認為他完全能夠鎮撫朝廷內外,安

定國家。
17. 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
婚,公密有自婚意,答雲:「佳婿難得,但如嶠比,雲何?」姑雲:「喪敗

之餘,乞粗存活,便足以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雲:

「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嶠。」因下玉鏡台一枚。姑大喜。

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玉鏡台,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
【譯文】
溫嶠死了妻子。他的從姑母劉氏家正逢戰亂流離失散,身邊只有一個女兒,

很是美麗聰明。從姑母把她囑托給溫嶠,請他尋找婚配對象。溫嶠私下有

自己娶她的意思,回答說:「好女婿不容易找到,只像我這樣差不多的,怎
麼樣?」從姑母說:「經過喪亂衰敗之後活下來的人,要求不高,只要能維

持生活,就足以安慰我晚年,那裡敢希望能找到像你這樣的人呢?」這不

幾天,溫嶠回復從姑母說:「已找到成婚的人家了,門第大致還可以,女婿

的名聲官職都不比我差。」於是送去玉鏡台一座,作為聘禮。從姑母非常高

興。成婚以後,行了交拜禮,新娘用手撥開遮臉的紗障,拍手大笑說:「我

本來就疑心是你這老傢伙。果然像我所預料的。」玉鏡台,是溫嶠做劉琨的

長史,北征劉聰時得到的。

㈡ 求文檔: BBS挑戰100 語文八上人教版答案

真抱歉 這位筒子 這種答案型的文檔在網上是沒有的 建議去書店買一本 一般會有答案的吧 在網上你怎麼可能還想搜到啊?

㈢ BBS七下語文試卷(五)(22)(HZ)

您好,看到來您的問題將源要被新提的問題從問題列表中擠出,問題無人回答過期後會被扣分並且懸賞分也將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您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或者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多認識一些知識豐富的網友,和曾經為你解答過問題的網友經常保持聯系,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向這些好友詢問,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 三,該自己做的事還是必須由自己來做的,有的事還是須由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的,別人不可能代勞!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只能給你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靠自己。 您可以不採納我的答案,但請你一定採納我的建議哦! 雖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問問哦

㈣ BBS精品系列語文單元檢測(七上)(HZ)第一次月考 只要基礎部分 閱讀不用 多給分

1d 2a3c4b5c6a7c

㈤ 八上BBS語文期末綜合檢測3、4、5、6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㈥ bbs語文期末總復習七上人教版答案

問題補充:不用太多,好的話加懸賞! 阿薩444444

㈦ 八年級上冊BBS語文期末總復習(HZ)的答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測試卷(A)
1.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C(隕sǔn—ǔn) )
A.萌發(méng) 軒榭(xuān) 丘陵(líng)
B.兩棲(qī) 褶皺(zhě) 潮汐(xī)
C.隕石(sǔn) 耗資(hào) 扼制(è)
D.藩籬(fān) 厄運(è) 頃刻(qǐng)
2.下列詞語抄寫全部准確的一項是 ( A(B作—足,C治—制,D衰—衷) )
A.張皇失措 盪然無存 大庭廣眾
B.微不作道 雞零狗碎 巧妙絕倫
C.因地治宜 長途跋涉 雅俗共賞
D.充耳不聞 無動於衰 銷聲匿跡
①都市裡的升沉榮辱, 震顫 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②更難能可貴的是,他 深察 世故人情,很能體諒人,很快成了這所小學的主心骨。
③有人在外的家屬一時陷入恐慌,四處 物色 新信客,怎麼也找不到。
④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 探詢 。
A.震顫 洞察 尋找 嚮往 B.震盪 體察 尋找 詢問
C.震顫 深察 物色 探詢 D.震盪 洞察 物色 嚮往
3.下列各句用了兩種修辭方法的一項是 ( B(比喻、對偶) )
A.遠處林舍閃閃發亮,猶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盪。
B.江山似錦,風景如畫,艷麗的玫瑰花散發出陣陣芳香。
C、鳥兒唱著歡樂的歌,迎接著噴薄欲出的朝陽。
D.沒有歌聲便沒有生活,猶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
語文八年級(上)期末復習測試卷(B)
1、在括弧里填上恰當的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1)中文漢字,集形體、聲音和辭義於一體,它獨具mèi(魅)力,猶如一個奇妙xuàn(絢)麗的大花園,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文化的guī(瑰 )寶,也是我們終身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至愛親情,血濃於水。慈愛、恩愛、關愛、孝悌(tì ),滲透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一個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愛;甜甜的泥土,蘊(yùn )含著和暖的春暉;人琴俱亡,展現了兄弟的手足之情;優厚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sù)…… 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和社會的細胞。我愛我家,我愛親人。
2、下列詞語中共有四個錯別字,請依次找出並改正(2%)
苛捐雜稅 萬籟俱寂 大顯生手 風燭殘年 飲氣吞聲 毛骨悚然 無所事事 因地治宜 失魂落魄 輾轉反側 接風洗塵 風靡一時 自出心才 循循善誘
生——身 氣——泣 治——制 才——裁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隔篁竹 成林的竹子 (2)蒙絡搖綴 連結
(3)佁然不動 愣住的樣子 (4)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樣
4、用橫線在第二段中標出與第一段中「水尤清冽」相照應的句子。(1%)第二段中主要寫潭中游魚的靜態和動態,其目的是什麼?(2%)
皆若空游無所依;襯托水的清冽,說明環境幽靜。
5、根據第一段所提供的內容,用一句話概括這一小潭之所以取名為小石潭的道理:
因為這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成的池潭
6、翻譯句子
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寂寞空曠不見人影,(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㈧ BBS精品系列語文單元檢(八上)(HZ)第三單元檢測B卷

挑戰100習題檢測卷

㈨ 請發給我九年級(全一冊)語文BBS挑戰100精編系列的答案,也可以是九下的答案,謝謝,緊急!!謝謝

woyexiangyaoa

閱讀全文

與七上語文BBS試卷的樣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