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三期末考試重點語文

初三期末考試重點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31 11:45:25

A. 2010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復習提綱

九年級語文復習資料
一.背誦篇目:上冊《出師表》、《望江南》、《漁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陣子》;下冊《我愛這土地》、《鄉愁》、《我用殘損的手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關雎》、《蒹葭》;課外詩詞。
二.文言詩文默寫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沁園春 雪》中起過渡作用的句子是 主旨句是 上闋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具體描寫北國雪景句子 。寫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
(2)《雨說》一詩的最後一節中表達這首詩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3)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然後我死了,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
(4)而現在/ /我在這頭/
(5)江南的水田,當年你新生的禾草/ ,……現在只有蓬蒿; ,盡那邊,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因為只有那裡是太陽,是春, 因為只有那裡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那裡, !
三.文學常識、課文內容填空
1. 作的《沁園春 雪》是一首寫景抒懷的 (體裁)。「沁園春」是 名,「雪」是這首詞的 ,內容與「沁園春」無關。此詞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2.《雨說》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作者 是 詩人。詩中採用 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
3.《敬業與樂業》是 為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做的一篇 。作者又號 ,是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文章通過對「 」「 」「 」的論述,告誡人們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從專業做事中發現樂趣。
4.「家書」就是 。《傅雷家書兩則》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寫給兒子 的。一封寫於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兒子如何正確面對感情的創傷,戰勝挫折,泰然處之;另一封寫於兒子音樂取得巨大成功之時,激勵兒子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正確對待成功。
5. 的《故鄉》是一篇 (體裁)。作品中寫「我」眼中的「故鄉」與兒時的「故鄉」和 中的「故鄉」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真實情況。其中 的形象是舊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
6.《我的叔叔於勒》是 國作家 寫的一篇 。文中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 的手法,充分描述了 對待親兄弟 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 」的主旨。
7.《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 國實業家 的一篇 文。文中從四個圖形引出「 」的觀點,然後層層推進,引申出「 , 」,以及需要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最後得出結論: 。
8.《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 先生的一篇 文。文中從兩個方面批駁對方論調:一方面,揭露「一部分」即國民黨當局,「 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 』」、「現在是在發展著『 』」;另一方面,用事實證明「 」。最後從立場觀點上得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9.《智取生辰綱》節選自《 》,記 、 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過程。作者 是 (朝代)人。故事圍繞「 」二字逐步展開,明寫護送隊頭領 警惕性之高,暗寫 等人用計之妙,讀來引人入勝。選段中楊志是一個 、 、 的形象。
10.《范進中舉》節選自《 》,這是一幅絕妙的 畫。主人公 一見 中舉的報帖就歡喜得發了瘋,丑態百出,直至挨了一個巴掌才清醒過來。這是藝術 手法,卻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實,鮮明地揭示了 對當時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個人物 更可笑,是個十足的市儈,對金錢的慾望浸透了他的骨髓。小說圍繞著 命運的變化也寫出了世態炎涼。
11.《陳涉世家》選自《 》,作者 是 (朝代) 家、 家。本文以 、 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地再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鮮明地揭示了它的實質——一場得到 支持的、反對 的偉大革命運動。文章詳寫的是起義 和 的過程,略寫的是陳勝少時 、起義軍的進攻路線、農民政權的建立等。詳寫部分又重點寫陳勝的謀劃,有力地突出了他非凡的 和 。
12.《唐雎不辱使命》選自《 》,這部書相傳是 (朝代)的 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而成的。文章寫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了面對面的激烈斗爭,終於保全了安陵國土的故事。本文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唐雎 、 、 的精神,揭露了秦王 而又 的面目。
13.寫出下列詞作的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朝代:《望江南》 、 ;《漁家傲 秋思》 、 ;《江城子 密州出獵》 、 ;《武陵春》 、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
14.我國第一部以農民戰爭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是《 》,這也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
15.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是《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 。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是《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我國第一部記錄策士謀臣言行的專集是《 》,這也是一部 體史書。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

B.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的知識重點。我還剩幾天就期末考試了

九上文言文重點篇目復習知識點
出師表
1、作者: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2、重點實詞。
3、翻譯重點句子: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們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形勢萬分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頭。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宮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統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
(4)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翻譯: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
翻譯: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動,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翻譯: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譯:先帝知道我謹慎小心,所以先帝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翻譯: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
(9)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任務託付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給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不應該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啊!
4、理解性背誦: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諸葛亮希望後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5)《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7)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8)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
(9)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10)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盃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1)《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現作者無意於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的句子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4)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5)通過對比寫出先後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1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7)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託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8)嚴明賞罰的句子是(宮中府中 ),(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另一種說法:
1、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
3、後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諸葛亮的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妄。
5、諸葛亮的政治願望:北定中原,庶竟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6、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不利的客觀條件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為急存亡之秋也。
7、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8、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簡述「三顧茅廬」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11、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12、①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請結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用短語寫出他所指揮的兩個戰例。
②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像諸葛殼那樣忠心報國的文臣武將,請從語文或歷史教材中列舉出兩個名人,並寫出他們留傳下來的名言或者事跡。
例:赤壁之戰 火燒博望 火燒新野 七擒孟獲 空城計等 ②例: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馬援馬革裹屍;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尚思為國戍輪台」;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甲午海戰壯烈殉國等。
《陳涉世家》------史記(司馬遷)
一、翻譯句子:
1、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陳涉年輕年輕時,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現在逃走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4、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很久了。
5、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6、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託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導,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7、此教我先威眾耳 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
8、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都在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
9、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守衛邊境而死的人一定也佔十分之六七。
10、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況且大丈夫不死便罷,死就要干出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11、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幾天後,(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商議大事。
12、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 將軍親自披著堅固的盔甲,手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昏君,消滅暴虐的秦王
關鍵問題
1、本文選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誰?《史記》;司馬遷
2、陳涉起義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別是?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天下苦秦久矣
3、陳涉為起所作的兩方面輿論閥准備是?丹書魚腹;篝火狐鳴
4、陳涉是怎樣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卓越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膽識
5、文中能體現陳涉少時就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6、既表明陳涉對統治階級無比憤恨又表明其偉大抱負的動員群眾的名言是?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四、分析:
分析第一段
1.既然是寫陳涉,為何開頭並舉吳廣的籍貫、表字?
體現吳廣在起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敘述了陳勝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為以後領導起義作伏筆。
3.第一段分幾層,用"||"劃出後,總結層意,並理出線索。
層意:年少時(鴻鵲之志)——服役後(謀劃起義)——舉大計後(據陳稱王)
線索:抓住陳勝、吳廣的活動這條貫穿全文的主線。
4.為什麼在開頭列出吳廣呢?
突出陳勝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時也暗示吳廣在起義中的特殊地位,這樣開頭,下文據此展開,寫陳、吳二人合謀舉事,並對吳廣在謀劃起義和建立張楚政權中的作用作了詳細的描述。
5、寫陳涉作者有沒有從他出生寫起,詳寫了什麼?
作者專寫了陳勝的少年生活,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點。
作者選擇了「陳涉少時」「與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過「輟耕之壟上」的細節,運用人物對話,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揭示出陳涉年少時的個性。
6、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反映在哪裡?
是為了介紹其少年時的志向,反映在陳涉與夥伴的對話中。「苟富貴,無相忘」表明其不甘貧窮,要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燕雀安知鴻鴿之志哉!」展現其遠大理想。
三、分析課文第二段
2.填空。
(1)起義的導火線是_。(去漁陽途中遇雨失期,皆將斬)
(2)陳勝認為起義將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②_(①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人民的不滿;②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國願望)
(3)為起義作的輿論准備是:①_②_(①置書魚腹;②黃火狐鳴)
(4)提出的起義口號是:__(自稱扶蘇、項燕)
3.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
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發閣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一句可見搖役之重;
(2)殘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
4、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1)先提賢君公子扶蘇可以利用,以宗法觀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緒,並爭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統治者內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國人民愛戴的名將項燕,以其名義發動起義,具有號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對秦滅楚的復仇火焰。兩個策略,反映陳勝對時局的關注和精到的智識。
5、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准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陳勝、吳廣用「魚腹藏書」和「篝火狐鳴」製造陳勝要做王的輿論,主要作用是『威眾』」。
6、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
刻畫人物以對話為主,運用語言、動作、外貌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幹。
四、分析課文第三段
2.這一段可以分幾層?怎樣分?寫了哪三方面內容?另外請你用一句話概括.
第一層(「吳廣素愛人……吳廣為都尉」)起義開始時的情形。
第二層(「攻大澤鄉……號為張楚」)起義初期的迅猛發展和陳勝立國經過。
第三層(「當此時……殺之以應陳涉」)概述諸郡縣反秦斗爭情形。A並殺兩尉,B為壇而盟,C.勝利進軍。總的來說是敘述了發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的經過。
3、第3段開頭交代了幾個場面?分別是何用意?
開頭交代了「並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這三個場面,「並殺兩尉」是為了掃清障礙,「廣故數言欲亡」「故」表明用計,目的是激怒將尉「答廣」「尉果符廣」「果」表明計劃成功,「劍挺」寫出將尉的兇殘,接著用「奪」「殺」「佐」「並殺」連著四個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陳勝、吳廣面對強敵,奮勇殺敵的斗爭精神。「召令徒屬」慷慨陳詞,幾句話簡潔精煉,說理中肯,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號召力。再次體現陳勝的膽識和才智。文中在描述這兩個場面後,插入一句議論「從民欲也」,表明起義正是人心所向,對「為壇而盟」的描寫,則顯示了簡朴隆重的氣氛。
4本段後半部分主要寫了起義後勢如破竹的大好形勢,對「比至陳」的場面描寫有何特點?
運用一連串數詞「百」「千」「萬」,形象地展現了起義後的大好形勢。至此,陳勝的「鴻鵲之志」變成了現實。
5.文後半部分哪些詞語體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
「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之大。
6.是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
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的王侯齊觀,便可見對他的功績是肯定的。
7.觀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詳略上,有何特點?
詳寫了起義的准備和發動的過程,略寫了陳勝少時與人佣耕、起義的路線、農民政權的建立等,這樣有詳有略地寫,才能突出表現陳勝的非凡才能。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一、句子翻譯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裡繼承了這塊土地,(我)願意意始終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來交換。
2、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4、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老百姓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裡的憤怒還沒有迸發出來,上天就降下徵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7、若士必怒,伏屍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現在立刻)倒下兩具屍體,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二、關鍵問題
1、本文選自哪部作品?《戰國策》
2、秦王是怎樣一個人?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
3、唐雎是怎樣一個人?從容鎮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4、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麼用意?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5、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從側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6、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麼?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並。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7.全文採用對話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話與安陵君的話作比較,看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麼。同為拒絕與秦交換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對秦王先恭維,後委婉拒絕。唐雎是直接拒絕,態度堅決。8.唐雎的語言與秦王的語言進行比較。唐雎是針鋒相對,後發制人,著眼點小──刺殺秦王。秦王是前倨後恭,威脅恐嚇,著眼點大──進攻國家。
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樣一個「士」的形象,意圖是什麼?
形象: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於斗爭的勇士。
意圖:強調「士」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傾」,能使一個國家「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10.為什麼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換安陵君的封邑,實際是要並吞安陵。而在當時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面對橫蠻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不畏強暴,敢於斗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後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1、 根據課文內容的理解,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①秦王與安陵君「易地」並非真心,何以見得? 秦王並非真心易地,意在吞並。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對安陵君的輕視;B.「寡人慾以……安陵君其許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氣強硬,並無商量餘地;C.秦王不說,可看出秦王名易實奪的心理
②安陵君拒絕了秦王的無理要求,實際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為什麼還要說「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話呢? 安陵君雖然對秦王的野心洞若觀火,無奈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為爭取周旋的餘地,沒有當場揭穿秦王的騙局。
③說說「秦王不悅」四個字在故事情節發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悅」引起故事的開端,貫穿整個事件的全過程,對情節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④秦王說,「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麼?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為長者」,「錯」起「意」來,就會把你和韓魏一樣滅亡。
⑤秦王說,「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說,「伏屍二人……今日是也。」他們各表達了什麼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懾服唐雎的話,意為要發動戰爭,消滅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擊秦王的話,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衛安陵。

C. 初三期末考語文考什麼

怎麼說呢,大部分都是書中內容,但閱讀理解會出現一些文章,全靠理解能力,建議多聽聽古風的歌,自我感覺對於提高理解能力比較有幫助

D. 初三上冊語文期末考試常考課內閱讀人教版的啊

7tl.xcle58.x.;e

E. 初三語文上冊重點、難點、考點

語文新課標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測試


一、基礎練習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陰晦()瓦楞()獾()秕()谷
撬開()髀()嗤()笑絮絮()瑟索()煞白()蜷()縮寒噤()折本()惘然()恣睢()潺潺()黛色()愕然()五行()棧橋()拮據()詫異()牡蠣()襤褸()
二、中考題型練習病旬的辨識與修改:中考中對辨識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准確判定一個句子有無語病;能從語法方面指出病句類型;能從邏輯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從語言習慣、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達是否得當。對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是:1、能針對病句,在不改變句意的情況下,進行恰當修改;2、能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對這一考點,中考常用的考查形式為:病句的辨識,一般以客觀選擇題出現;病句修改,一般以主觀題出現(常要求使用規范的修改符號)。考查的重點主要是常見病句的辨識及其修改,難點是對文段中的病句進行辨識、修改。對策:一般說來,影響句子正誤的因素有3個:1、從語法方面看,是否有語法結構問題;2、從邏輯方面看,是否合乎事理;3、從色彩(感情、語體色彩等)方面看,是否合乎語言習慣。因而,我們要准確辨識句子正誤並對其進行修改,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1、掌握常見的病句類型。常見病句類型主要有:①成分殘缺,包括主語殘缺、謂語殘缺、賓語殘缺等;②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語賓語不一致、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等;③語序不當;④句式雜揉;⑤不合邏輯;⑥重復贅余。2、掌握辨別和修改病句的方法。對於不同類型的句子辨別病句的方法往往不同,如通過「壓縮句子,提取主幹」法,可判別一個復雜句子成分是否殘缺、結構是否混亂;對於句中含有並列短語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當的毛病;對於介詞當頭的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讓」等詞),常有主語殘缺的語病。而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增、刪、詞、換。修改的一般原則是: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變,二是盡量少改。總之,我們要做到准確、快速辨識和修改病句就應掌握上述方法,同時可遵循以下答題步驟:1、細讀所給句段,整體感知其意;2、針對句意和句式,選用辨識方法;3、對照病句類型,作出錯因判斷;4、對症下葯,修改病句。例1、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上中學以來,他一直始終參加學校田徑隊訓練。 B、通過這次小提琴比賽,使她的自信心增強了。C、到了退休年齡的他,身體仍很健康。D、我們要利用一切人類的優秀成果,為祖國建設服務。分析:答此題需考生了解病句的一些基本類型,並要有一定的語感。A項「一直」和「始終」重復,所以刪去任何一個都可。B項介詞「通過」用在句首,後一分句前又有「使」,造成全句主語殘缺,刪去兩詞中的任一個即可。D項語序不當,「人類的」應調至「一切」的前面。例2、下列兩個句子都有語病,請在原句上修改。①揚州城近幾年的巨夫變化對於廣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②大學生徐本禹遠赴貴州山區大石小學支教,經過他的努力,該校辦學狀況有了提高。分析:第①句系語序不當,答題時需認真審讀;第②句主要是詞語搭配不當,修改時可改變個別詞語,但不要改變句子原意。解題:①「廣大市民」與「揚州城近幾年的巨大變化」對調,(或在「對於廣大市民」後加「來說」)。②「提高」改為「改善」(或將「狀況」改為「質量」「水平」等)實戰練習:1、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能否根除網吧「頑症」,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B、每一個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實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修養。C、信息化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任務。D、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2、修改下列畫線的語句,使其語意連貫,沒有語病。光陰是一把神奇而又無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間創造著種種奇跡。它能把堅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樹。當然,它也能把園林變成荒漠,A把廢墟變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圍長出綠陰,結出沉甸甸的果實;你漠視它,它就化成輕煙,B消失得銷聲匿跡。修改:A。B。
三、課外閱讀(一)99分的苦惱我歷盡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著她那越來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瓏的小嘴,我的心頭洋溢著得意和歡快。她媽認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聰明,比我有更好的氣質,將來會比我更有出息,至於和院子里那些同齡孩子相比,她媽更是自豪,認為沒有一個能和她並駕齊驅的。在這種情感氛圍中,我們對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期望幾乎成為信仰。可是,等女兒入了小學,一年年往上升,這種信仰卻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擊。最關鍵的是考試成績,雖然孩子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但總不能使她媽滿意。在她看來,我們的孩子應該門門都100分才順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來,他臉上都沒有笑容。有時孩子失誤,只拿到80幾分,於是就有(甲)一場暴風驟雨的可能。每當這時,首當其沖的是孩子,平時各式各樣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媽拿出來數落一番。這時孩子默默垂淚,可憐巴巴地看著我,那眼神顯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顯然是希望我為她找出更多責備孩子的理由。夾在兩種目光中的我只好裝傻。孩子自然無可奈何,但她媽對孩子的數落卻有了發展。原來用的是第二人稱單數,「你總是」如何如何不聽話,不久就變成「你們總是」如何如何,最後乾脆成了「你們兩個人」如何如何。這時,我如果分辨兩句,其結果「你們」會立即變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頭便立刻轉移到我頭上,指責我懶散,不愛整潔,待人大大咧咧,買東西又貴又次,等等。怎麼辦呢?我想最關鍵的還是要切實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於是,我開始親自輔導孩子作業。皇天不負苦心人,不久後的一天,孩子放學回家,老遠就喊著(乙)進門來了:「爸──爸!」我知道這肯定是好消息。果然帶回來一個99分。我大喜。待她媽下班回來,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試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臉上一絲微笑還沒來得及閃爍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癱:「我就是弄不明白,你為什麼就拿不下這最後1分!」我大為震驚,本想頇回去:「你上小學考過幾個100分?我看連90分都難得。」但是我知道,這樣意氣用事是絕對愚蠢的,只能破壞孩子成績提高所帶來的良好氣氛。這時我想起有種幽默理論說,幽默的要義是緩解沖突,把自己的進攻變成對方的頓悟甚至享受。我靈機一動,嘆了一口氣說:「都是我不好。」妻子奇怪了:「平時驕傲得不得了,這回怎麼謙虛起來了?」我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腦子不好,天生的笨。」妻子有點不解,我繼續說:「天生的笨,是遺傳的原因。這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你笨。」「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個可能:我笨。」「我看這樣說,還比較恰當。」「但是,這也並不能怪我。想當年,你找對象,滿園里揀瓜,揀花了眼;揀了半天,揀了個傻瓜。你不怪自己,還要怪她。」女兒捂著嘴巴笑了。她媽也忍不住笑了。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暴風驟雨()一癱()2、結合原文,解釋下列詞語。坎坷:頓悟: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內容的話語,分別填人相應的括弧內(只填字母)。(3分)A、媽媽不滿意孩子的考試成績。B、父母對女兒寄予了很高的期望。C、矛盾暫時得到化解。D、99分所引起的風波。起因()發展()高潮()結果()4、文中開頭畫橫線句子一連用了五個「比」字,目的是突出。5、下面對本文結尾含義和作用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矛盾得到徹底解決,全家皆大歡喜。B、矛盾未徹底解決,「笑」的背後仍苦惱。C、語言幽默風趣,讓人發出苦澀的笑。D、言盡而意未盡,留有讓人思考的餘地。
(二)父親不寫信同學拿出家信給我看,一行親切的字映入眼簾:「親愛的孩子……」感動之餘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親。父親從來沒給我寫過信。父親是個民辦教師,在記憶中,我從來沒有享受過在他臂彎里、脊背上撒嬌的幸福。父愛,在我童年的回憶中是一片空白。每當看到別的孩子在他們自己父親懷里盡情玩鬧時,我幼小的心靈里總有說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習慣了這種棄兒般的生活。「父親」僅僅意味著兩個冷冰冰的漢字。他永遠是威嚴的,話很少,冷峻的臉上很難見到笑容。他沒打過我沒罵過我也從沒對我表示過一點親昵,不表揚我不批評我也不約束我。我總感到自己和他很疏遠,在他面前總是一陣陣的緊張,我怕他。由於怕,我總是有意地遠離他。直到有一天父親打開啤酒給我也倒上一杯時我才意識到,在他眼中我已經長大了。然而我們倆之間的話仍然很少,往往是他問一句,我答一句;他不問,我便不語。我們在一起常常是長時間的沉默,我隱隱感到一條無形的、深深的代溝已經橫亘在我們父子之間了。我讀高三那年,母親去世了,本來就不大寬裕的家庭變得更緊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沒有考上大學,心情壞到了極點,父親並沒有說我什麼,只是話語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給了我一沓錢:「你去復讀吧。」我奇怪哪裡來的錢,但終究沒問他。後來才發現,那頭跟了我們家多年的毛驢沒了。從此父親更加艱難地挑起了家裡所有的擔子,從那年起,他的白發我再也數不清了。我把淚咽進肚裡,苦讀了一年。一年後當我把大學通知書交到父親手上時,他也並沒表現出太多的高興。只記得他喝了許多酒,過後他看著地圖自言自語地說:「蘭州,到底遠了點。」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臉上有了一絲難以掩飾的慈祥的傷感,但很快他便忙著給我打點行李,到處借學費去了。我臨走時正趕上父親要去市裡的一所師范進修,他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淡淡地笑了笑說:「到時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學生,還能丟了嗎?」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麼,一開口鼻子卻酸了。沒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卻風塵僕僕地從百里之外趕了回來(這時他才去了兩天),「老覺著不放心呢,回來看看,看看!」看著父親那一頭汗淋淋的灰發,淚,在我眼裡打轉。夜裡,父親說:「到了蘭州給家裡回句話。」我應著。沉默了一陣子,他又說:「用錢就言語一聲,一個人在外頭,別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讓人家瞧不起,家裡怎麼也好對付……」我沒讓父親送我,一個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車。二十年了,當我第一次離開家,才真正懂了父親──那是平靜水波深處的激流啊!大學里我常給父親寫信,告訴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訴他學校里的一切。沒別的,我只想讓他高興,讓他知道兒子沒有忘記他。父親從不給我寫信,我理解他,他是個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說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鄰居對我說:「你每來一封信,你爸都樂得像個孩子似的,給這個看給那個看。」驀地,我心頭一震!妹妹來信說:哥,爸爸每天看完新聞聯播總要看蘭州的天氣預報,他整天看石家莊至蘭州的鐵路線,我說:「爸爸,您老惦記著哥嗎?」他說:「不惦記,你哥這孩子,讓人放心……」淚光中,我又看見了父親那冷峻的面孔。父親,您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了。1、讀第②段,說說「我」為什麼感到和父親「很疏遠。」(2分)。2、第⑤段中寫「他冷峻的臉上有了一絲難以掩飾的慈祥的傷感」,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分)。3、第⑧段中寫「平靜水波深處的激流」含義是什麼?「我」對父親的這種認識是通過哪些具體的事例得來的?。4、結尾「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與文章開頭的哪句話相照應?為什麼說「你哥這孩子,讓人放心」這句話「頂得上千萬封信?」(3分)。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寫父親的文章,兩個「父親」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請你概括出兩點,寫在下面。。
四、文言閱讀唐太宗吞蝗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ō)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包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詞。①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②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③所冀移災聯躬()2、選出譯文正確的項。①人以谷為命。()A、人們認為穀物是天命。B、人們把穀物當作生命。C、人們和穀物都有生命。②何疾之避!()A、什麼疾病都要迴避!B、為何要迴避生病呢!C、迴避什麼疾病呢!3、從這個故事中,你認為唐太宗什麼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答:。
【參考答案】一、基礎練習 陰晦(huì) 瓦楞(léng) 獾(huān) 秕(bǐ)谷

髀(bì) 嗤(chī)笑 絮絮(xù) 瑟(sè)索

蜷(quán)縮 寒噤(jìn) 折(shé)本 惘(wǎng)然

恣睢(zì suī) 潺潺(chán) 黛(dài)色 愕(è)然

五行(xíng) 拮據(jié jū) 棧橋(zhàn) 煞白(shà)

撬開(qiào) 詫異(chà) 牡蠣(mǔ lì) 襤褸(lán lǚ)
二、中考題型練習1、D2、A「但廢墟變成城市」改為「把城市變成廢墟」。B刪去「消失得」(或但「銷聲匿跡」改為「無影無蹤」。)
三、課外閱讀(一)1、zhòutān2、坎坷:比喻人生道路坑坑窪窪,不得志頓悟:忽然領悟3、BADC4、母親對女兒的期望很高5、A(從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實際上矛盾並未徹底解決,隨著時間推移,矛盾有新的發展,像「99」分的苦惱還會出現的。)
(二)1、①沒有享受過父愛。②父親威嚴、冷酸、話少。③父親從來沒對自己表示過親昵。2、為兒子考上大學欣慰,為兒子即將遠離傷感,這是不善表達而又難以掩飾的父愛的流露。解析:通過神態描寫體會父愛的無聲、深沉。3、父親在冷峻的外表下對「我」有一種深深的愛。①給兒子倒酒②賣驢讓兒子復讀③兒子考上大學後喝酒,看著地圖自言自語④給兒子打點行李借學費⑤專門趕回來送兒子⑥深情叮囑解析:細讀文章③④⑤⑥⑦段,引用相關詞句概括作答。4、父親從來沒給我寫過信 父子間深刻的理解和信任。解析:第一問重在體會本文首尾呼應的特點。第二問也可以這樣回答:父親對兒子的理解與信任,兒子對父愛的理解與感激。5、①對兒子都有深沉的愛。②父愛的表達主要通過行動而不是言語。③都肩負家庭重擔。
四、文言閱讀1、①卻;這②只;吃③希望2、①B②C3、關心人民疾苦的精神是可貴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F. 今年初三的語文期末考試的重點有哪些

1.古文
:上冊《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師表》、
下冊《孟子兩章》《魚我版所欲也》、權《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
2.古詩:課後的古詩詞,還有
上冊
25課
下冊
24課
3.文章:不外乎就是
議論文
說明文,只要掌握
套路,所有文章都差不多了呵!
4.課後
閱讀
,把重要的
記下來就行了!
再沒什麼了吧!
祝你考試考個好成績!
PS:我說的是人教版的!

G. 初三語文重點課文復習資料

1、魚我所欲也
孟子
學習重點:1、體會文章的中心論點
2、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一、導語:孟子(約公元前372至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曾受業於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推崇並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世稱「亞聖」。作品有《孟子》七篇。他長於說理,善用比喻,縱橫捭闔,妙趣橫生,在中國散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魚我所欲也》就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二、好好朗讀課文
三、注意有關字詞句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
2、萬鍾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恩惠、感激的意思。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之意。
四、筆譯這篇課文
五、對艱難字詞句進行解釋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散讀課文
三、點名學生翻譯課文,對不妥之處詳加解釋
四、學生散讀課文爭取成誦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文章,它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捨生取義
二、作者是怎麼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的。
三、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由「有甚於生,有甚於死」引出「不為苟得」「不避禍患」來,這是從正面論述;由「莫甚於生」「莫甚於死」引出「何不為也」這是從正面論述。結論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讓人討厭的東西(「義」和「不義」)」。後又從反面論證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
四、寫作特色
1、善用比喻。①運用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②用「行不吃『呼爾』,乞不受『蹴爾』」比喻守義不辱。運用比喻使講述的道理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2、運用對比。「魚與熊掌」「生與死」「義與不義」「向與今」等通篇對比鮮明,使中心論點「捨生取義」鮮明突出。既然能為「義」而「捨生」,那麼 在接受比生命更輕的高官厚祿,甚至是「一簞食,一豆羹」的時候要辯解是不是合乎禮義。
3、孟子的「禮義」是封建君臣之「禮」,封建君臣之「義」,應批判地繼承,現在的「禮義」已經賦予了新的含義。如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
4、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熊掌 生 所欲不苟得—有甚於生—義
╱正面—→——→—————————————
舍 魚 死 雖惡所不避—有甚於死—不義



╲反面: 向(為身死而不受)
受不義之萬鍾無益———————————————
今(為宮室、妻妾、窮乏者)更不可

你這范圍、也太廣泛了吧。。。- 0 - 。

H. 初中語文期末考試復習重點是哪些

一、精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字詞字音詞語解釋病句種類鞏固好內。
二、閱讀理解學容會從文章當中提煉整合關鍵信息,學會找中心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三、記敘文抓住記敘要素、敘事線索和語言的生動性;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徵、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和語言的准確性;議論文要抓住論點、論據、論證和語言的嚴密性
四、平時看點課外書,做好課外積累,有時候語文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銳。

閱讀全文

與初三期末考試重點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