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二語文考試重點知識

初二語文考試重點知識

發布時間:2020-12-31 06:01:38

⑴ 初二語文知識重點是什麼

說明文知識+小說+文言

⑵ 初二語文上冊知識點(有那些重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⑶ 初二的語文知識點

你想問什麼 一單元 一、字音 緋紅( ) 蘆薈( ) 解剖( ) 杳無消息( ) 不遜( ) 匿名( ) 詰責( ) 深惡痛疾( ) 文縐縐( )

⑷ 初二語文應該掌握那些知識點

初 二 語 文(第41周)
主講教師:丁曉梅
主審教師:姜必然
一、二、三單元
【復習重點】
1、第一單元:把握事物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
2、第二單元: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3、第三單元:注意說明的順序
4、體會說明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
【練習】
1、《蘇州園林》一文採用了( )的順序說明了蘇州園林的主要特徵是( )。
2、從《中國石拱橋》一文中可了解到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 )。
3、《蜘蛛》:蜘蛛的生態特徵是( )。全文的說明順序是( )。
4、《向沙漠進軍》中說明了針對沙漠( )的特點,可採用( )、( )、( )等抵禦的方法,但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 )。
5、《看雲識天氣》第一節,運用(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雲( )的特點。下文在說明雲和天氣的關系時,主要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6、《死海不死》中開頭部分運用了主要運用(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死海( )的表象特徵;然後主要運用( )說明方法,說明死海( )的本質特徵。
7、《食物從何處來》採用( )順序說明了生物獲得食物的兩種不同途徑,一種是( ),一種是( )。食物的特徵是( )。
8、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
A、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 ( )
D、如果大量的水結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緩慢地移動著,破壞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鐵掃帚從地上掃過,刨刮著所遇到的一些石頭。 ( )
C、自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直面臨著兩種挑戰,—是來自人類本身,一是來自大自然。 ( )
D、在南極,風速卻常常可以達到55.6米每秒,有時甚至可達三百多千米每小時!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 ( )
9、選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 )
A、糠麩也是有機物質,就再拿來辦加工廠:養豬、養牛、養雞。(舉例子)
B、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製造出好幾千億噸有機物,這真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合成工廠。(打比方)
C、實際上,人類正是在與這兩種挑戰的反復較量中發展起來的,這就是人類的文明史。(下定義)
D、岩層的年齡為6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時代。(列數字)
10、下面關於說明文知識的說法有誤的打「╳」,對的打「√」。
①說明文一般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 )
②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七種。( )
③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只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兩種。 ( )
④說明文是客觀的說明事物的—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 ( )
⑤說明文中只能用說明的表達方式,不能用記敘、描寫。 ( )
⑥說明文中所謂說明對象的特徵,就是指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 )

第四單元——傳記類文章
【復習重點】
1、體會文章取材精當的特點。
2、體會語言平實的特點。
3、了解人物傳記的體裁特點。
4、汲取傑出人物的思想精華。
【練習】
一、填空
1、本單元所選課文,大多是記載、評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跡的傳記類文章:其中有 ,如《 》,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跡;有 ,如《 》,以第三人稱來介紹評價哥白尼的生平和貢獻;有 ,如《 》,以第三人稱來介紹徐霞客的生平和貢獻;有 ,如《 》,真實而又生動地刻畫了梵高的人物形象;有 ,如《 》,以第三人稱介紹了鄧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國家、民族的偉大貢獻。
2、人物評傳在寫法上(表達方式)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 ,二者的關系是
。《哥白尼》一文中第1、2節主要是 ,第3、4節是以 為主,5、6兩節是 。
3、傳記類文章有很多種,如:①自傳 ②人物評傳 ③文學傳記 ④回憶性散文,下列對以上體裁的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
A。自傳是敘述自己生平經歷的書或文章。
B、人物評傳在敘述傳主經歷時,還對人物的思想、成就進行評議,具有很深的學術性。
C、文學傳記相當於小說,可以置真實事實於不顧,進行大量的虛構。
D、回憶性散文(回憶錄)必須是敘述者講述的是自己和傳主親歷、親見、親密接觸的事實。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本單元五篇課文,除《魯迅自傳》外,其他均為他傳。
B、《哥白尼》是人物評傳。
c、《梵•高傳》是一本傳記文學作品,但也屬於人物評傳。
D、《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記〉》不是傳記文學作品。
二、閱讀
哥白尼發表了地動學說,不但帶來天文學上的革命,而且開辟了門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因為他帶給人們科學的實踐精神,他教給人們怎樣批判舊的學說,怎樣認識世界。他首先告訴人們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類的實踐,進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質。譬如對天文現象的認識,就不能讓直覺支配,以為太陽等恆星都在繞地球轉動,而不去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太陽系內全部行星的運行。他還啟示人們,不應該迷信古書上的道理,而應該重視客觀事實,重視實驗和實踐;要有勇氣懷疑並且敢於批判不符合實際卻歷來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學說。
因此,哥白尼的學說不只在科學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也是極深刻的。哥白尼推翻了亞里士多德以來從未動搖過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統地球轉動的學說,從而在實質上粉碎了上帝創造人類、又為人類創造萬物的那種荒謬的宇宙觀。不管這些思想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處在多麼神聖的地位,哥白尼還是從事實出發,證明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按照同一規律運行,為唯物主義的科學的宇宙觀奠定了基礎。德國詩人歌德曾經這樣評論過哥白尼的貢獻:「哥白尼地動學說撼動人類意識之深,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創見,沒有任何一種友明,可以和它相比。在哥倫布證實地是球形以後不久,地球為宇宙主宰的尊號,也被剝奪了。自古以來沒有這樣天翻地覆地把人類的意識倒轉來過。因為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麼無數古人相信的事物將成為一場空了。誰還相信伊甸的樂園,贊美詩的歌頌,宗教的故事呢?」
1.這兩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哥白尼的地動學說在科學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3第二段是如何分析哥白尼的地動學說對人類思想的深刻影響的?

4第二段引用歌德評價的作用是什麼?

5.第一段中「哥白尼發表了地動學說,……怎樣認識世界」這兩句話之間是什麼關系?重點是什麼?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麼?闡述的內容是圍繞哪一點進行的?

7.所選兩段之間的關系怎樣?它們可顛倒順序嗎?

8選段的主要表達方式是;選段起始句在結構中的作用是。

9從朗讀的角度上看下列句子的重音應在何處,請加點予以表示。
①哥白尼發表了地動學說,不但帶來了天文學上的革命,而且開辟了各門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
②哥白尼學說在實質上粉碎了上帝創造人類、又為人類創造萬物的那種荒謬的宇宙觀。

10.舉例說明選文語言的條理性和層次感。

【一周一練答案】
填空:3、C 4、C 閱讀:l.評論哥白尼地動學說的意義和影響。 2意義主要有兩點:①告訴人們,科學研究要在實踐基礎上深人分析事物的本質(2)啟示人們,要 敢於堅持真理,敢於懷疑和批判不符合實際的權威學說。 3是從推翻天動說實際是粉碎了上帝造人的傳統宇宙觀和為唯物主義科學宇宙觀奠定 了基礎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 4.引用歌德的評價充分說明了「哥白尼地動學說撼動人類意識之深」。 5.兩句話之間是解說關系。是第二句對第一句的解釋說明一所謂「開辟了各門科學向前邁進的新 時代」的意思,也就是說哥白尼『帶給人們科學的實踐精神」。 6中心句:哥白尼的學說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也是 極深刻的。本段闡述的內容是圍繞對人類思想『根深刻」的影響進行的。 7.選段之間是遞進關系。順序不能顛倒。因為哥白尼學說的影響首先是在科學界的影響,然後才對人類的思想產生影響,另外這也是從個別到一 般的關系,所以不能顛倒。 8.議論;承上啟下 9.①重者應在「開辟……新時代」②重音應在「粉碎……荒謬……」 10.選文的語言平實簡明而又條理性層次感很強。如第一段,闡述哥白尼學說對科學史的意義 時,首先點明它「開辟了各門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然後解說,進而從兩方面闡述,用『下要…… 而要」「不應該……而應該」這些句式,都文章的層次感和條理性行以增強。

第五單元見期中復習。

第六單復習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 輟耕之壟上
2、 苟富貴,無相忘
3、若為佣耕
4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5、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6、會天大雨,度已失期
7、失期,法皆斬
8、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9、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10、今或聞無罪
11、楚人憐之
1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13、吳廣以為然
14、此教我先威眾耳
15、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腹中。
1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
17、尉果笞廣,尉劍挺
18、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9、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2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
21、並殺兩尉
22、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3、與皆來會計事
24、將軍身披堅執銳
25、皆刑其長吏
26、一食或盡粟一石

27、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8、策之不以其道
29、執策而臨之
30、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1、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32、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3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3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35、即棹小舟入湖
36、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37、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38、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39、黑雲壓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二、 翻釋下列句子
1、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3、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4、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5、 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8、 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9、 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
10、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
11、 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12、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三、 劃出下列朗讀節奏
1、輟耕/之壟上 2、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3、置/人所罾/魚腹中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5、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6、6將軍/身/被堅執銳
7、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8、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

文學常識、默寫
1 阿西莫夫是美國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小說家.
2 魯迅的兩本小說集是_______和_________.一本散文集是__________。.
3 這學期我們學習的竺可楨的兩篇文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 梵高是____(國籍)畫家,《梵高傳》的作者是____國的傳記文學家__________
5.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_____體通史,它記述了上自_______下至_______大約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作者是_____.
___朝_____家 _____家.世家主要記______之事.
6.文中表現陳涉、吳廣對起義充滿信心和對封建統治者充滿反抗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這句話相呼應的另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下苦秦久矣」,陳涉分析形勢如是說,文章體現這個「苦」字最集中的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陳涉、吳廣「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是「從民欲也。」找出陳涉分析中表現「民欲」的具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9.「說」和「序」都是_____性文體,「說」的特點是_________.「序」的特點是_________.
10.故雖有名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寫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12.夾岸高山,皆生寒樹._________,_____
___;爭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
___;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13.______________,愁雲慘淡萬里凝.
14.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鱗開.
15.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
16.「山坡羊•潼關懷古」點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醉花陰》中以花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別雲間》表明詩人抗清到底決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表明詩人報國無悔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寫景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題破山寺後禪院》描寫清幽景緻的二句名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連線題: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袁宏道 元朝
《雁門太守行》 張養浩 元朝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唐朝
《西湖游記二則》 吳均 唐朝
《山坡羊•潼關懷古》 韓 愈 明朝
《與朱元思書》 李 賀 南北朝

答案見書。

⑸ 初二年級語文必考知識

3、桃花源是陶淵明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請概括這一理想社會的特點。 答:①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社會安定;②人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平等自由;③環境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 4、從《桃花源記》和《飲酒》中,你認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麼?結合當今社會實際,簡要說出你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4分) 答:理想境界是:沒有戰亂,安定團結;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境優美。(評分標准:答對其中的兩點即給2分;)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屬於開放性答題,只要能從以上四點中的任意兩個方面去答題。認識到位,表達流暢即給2分。 5、為什麼「桃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答:桃源人與世隔絕久遠,對陌生人到來感到很驚異。 6、簡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得一兩處語句;(2)文章第二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①「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②「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2)表達了作者對沒有戰亂、寧靜和平、自由和諧的理想社會(生活)的追求。 7、請你用自己的話,說出桃花源人與漁人的交談都涉及了哪些內容。 答案要點:①桃花源人問漁人從哪裡來。②挑花源人向漁人說明自己來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漁人詢問外界的情況。④桃花源人囑咐漁人不要向別人提起這里的情況。 8、用原文語句作答: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時亂 9.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後,仍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麼不願離開? 答: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問:因為(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3)和睦相處。 10.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呢? 答: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境。 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他什麼樣的願望? (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11、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的意思相近? 答: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2、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答:示例:沒有戰爭、沒有飢餓,沒有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科學技術發達,社會文明進步。評分標准:(3分)內容合理2分,語言表述1分。 二、課文內容理解 1、線索:漁人的行蹤為線索。通過「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 2、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3、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 為什麼「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7、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陋室銘 劉禹錫 一、綜合理解: 1、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2、本文的寫作手法:托物言志 (寫法上的特點) 3、本文用反問句做結尾,有什麼作用?
答:用反問句作結,作者以諸葛亮和揚子雲自比(作者以名人自況),含蓄地表現了「惟吾德馨」,自己也具有他們的抱負和志趣。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4、作者的生活態度在今天有什麼意義? 作者的生活態度在今天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諧社會氛圍的時候,依然需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操守,依然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5、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 (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示例②: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系文段內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例一:我認為對象的選擇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選擇那些可以給予我們幫助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應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便能不斷受到好的影響而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養之外,朋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謂「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與「善人」、「鴻儒」交往,有助於修身養性。) 7、「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示例: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後人常用「芝蘭之室」來喻指賢士居所。《陋室銘》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諸葛廬(南陽諸葛廬)」和「 子雲亭(西蜀子雲亭)」都稱得上是「芝蘭之室」。 9.作者筆下的居室寧靜、雅緻。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調素琴,閱金經」展示給你的畫面。 答:連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階,階上一片碧綠;芳草的顏色映人簾里,簾內滿目青蔥。在簡陋的屋子裡,有人在盡情地彈奏古樸的琴,有人在吟誦著佛經。(每句按照原句翻譯只能得1分,加上一定修飾語得2分) 二、填空: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的一句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愛蓮說》 (宋)周敦頤 綜合理解: 1.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人們對不同花的喜愛,表明了他們不同的生活態度,如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了他 追求隱逸(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了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你喜歡哪種花?並請你說說喜歡的理由。(3分) 示例:我喜歡桂花。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黃色花朵散布在綠葉中,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卻絲毫不張揚。 我喜歡蘭花,蘭花無論候於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出幽香,具有純朴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 我喜歡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勝困難的精神。 3.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它出了蓮的高潔、質朴,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麼 例:我喜歡「香遠益清」這句話,因為這句寫出了蓮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遠揚。 4.本文主要寫的是「蓮之愛」,為什麼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 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其象徵意義入手談談你的認識。 示例:象徵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莊重、質朴、不嘩眾取寵的品質。在當今社會,學習這一品質尤其重要 人教版八年級上課內外古詩默寫復習題 一、填空型默寫 1、 ,朝露待日晞。
2、常恐秋節至,
。 3、東皋薄暮望, 徙依欲何依
。 4、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 5、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6、晴川歷歷漢陽樹, 荒草萋萋鸚鵡洲
。 7、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8、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
春朝。 9、人家在何許, 雲外一聲雞 。 10、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
規啼
。 11、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 12、 霜落熊升樹
,林空鹿飲溪。 13、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14、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
使人愁
。 15、 適與野情愜 ,千山高復低。 16、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
戍輪台。 17、 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雲端。 18、 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19、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20、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21、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22、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 23 霧凇沆碭
,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4、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25、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 蓋竹柏影也
。 26、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 27、 至於夏水襄陵 ,沿泝阻絕。28、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29、懸泉瀑布, 飛漱其間 , 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 30、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
故人不獨親其親 ,
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 , 壯有所用
。 31、 罔不因勢象形 ,各具情態。32、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
牘之勞形
。 33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雲亭。34、予獨愛蓮之處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35、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 ,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36、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37、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 38、 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聞之, 欣然規往
。 二、理解性默寫 39、《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_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1、《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43、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愛蓮說》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6、《愛蓮說》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最能表現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願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陸游的《游山西村》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通過《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 50、《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渲染出了縣吏的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也表現了老婦人的凄苦、可憐。 51、、《歸園田居》中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別田園、農藝荒疏,而流露出自慚之情。 52、蘇軾評價王維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 5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意在說明農家酒味雖薄,而好客情意卻十分濃厚。 54、透過《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55、李白《渡荊門送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直扣詩題,交代此行的目的。 56、《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污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 57、李白《渡荊門送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58、《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即景設喻,以物自比,敘事寫景,一石二鳥。 59、《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作者襟懷之浩盪,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 60、《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 61、《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啟下,表明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感。 62、《春望》中寫出戰火連續不斷,消息隔絕,音迅不至時迫切心情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盡全篇,於敘事中含無限深情,也暗示老婦人已被抓走。 64、請寫出《三峽》中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三峽》中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三峽》中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三峽》中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拓展性默寫
69、請你從古代詩詞中找出兩句寫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70、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71、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山的詩句。 72、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花的詩句。 【答案】 39、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40、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4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4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4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45、香遠益清 46蓮,花之君子者也47、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4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9、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50、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5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5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5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5、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56、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57、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58、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59、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60、岱宗復如何,齊魯青末了6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6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63、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64、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65、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66、春冬之時„„良多趣味67、每至晴初霜量„„猿鳴三聲淚沾裳6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二、6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0、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7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⑹ 初二語文知識要點

中心: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 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主觀的努力,與

⑺ 八年級 語文 重點知識 (考試會考的內容) 大歸納 就是文言文+課外知識 謝謝

杜甫詩三首 重點 記承天寺夜遊 重點 湖心亭看雪可能會考,畢竟我們微格試講的時內候(就是教你容作為語文老師怎麼講課)老師就特別喜歡提到這個。。。課外的其實你只要看了作品,知道它是誰寫的大致人物情節就沒什麼問題了。。

⑻ 初二語文知識整理

第一單元

知識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以及表達效果。

細節描寫對人物的作用。

排比的作用。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

插敘及其作用

第二單元

知識點:

掌握小說的三要素。

懂得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肖像、動作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理解景物描寫對烘託人物心理的作用。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的作用

現代詩歌的節奏和朗讀技巧

詩歌中意象的表達作用

第三單元

知識點:

倒裝句、省略句句式特點及翻譯要點

重點實詞和虛詞比、已餒、固、說、使、焉、累、曳、犧牲、獄、從、故、鄙、專、遍、加、孚、雖、屬、鼓、再、靡、間、服、私、美、蔽

諸子百家文學常識

了解類比說理的方法。

第四單元

知識點:

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

說明方法的作用

說明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准確、平實、簡明

落實方法及配套練習:

1、 運用學案,使學生充分預習,比如在《棗核》的教學中,在上課之前,就布置學生完成以下練習:

查資料,了解作者蕭乾

詞語積累,查字典,給下列詞語注音

蹊蹺( )( ) 嫣( )紅

倘若( ) 山坳( )

掀( )啟 鑲嵌( )

劈( )頭 潛艇( )

廠甸( ) 瑪瑙( )( )

國籍( ) 殷( )切

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從文中用「 」劃出友人思鄉的心理活動,

用「 」劃出友人思鄉的行動。

2、 在課堂教學中,更是注重閱讀方法的實施,使學生在吃透教材的同時,掌握一些閱讀技巧。

3、 每節課後都有相應的思考題,練筆作業,以使學生能把思維能力轉化為動筆能力。

⑼ 要初二語文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

知識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以及表達效回果。

細節描寫對人物的作答用。

排比的作用。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

插敘及其作用
第二單元

知識點:

掌握小說的三要素。

懂得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肖像、動作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理解景物描寫對烘託人物心理的作用。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的作用

現代詩歌的節奏和朗讀技巧

詩歌中意象的表達作用
第三單元

知識點:

倒裝句、省略句句式特點及翻譯要點

重點實詞和虛詞比、已餒、固、說、使、焉、累、曳、犧牲、獄、從、故、鄙、專、遍、加、孚、雖、屬、鼓、再、靡、間、服、私、美、蔽

諸子百家文學常識

了解類比說理的方法。
第四單元

知識點:

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

說明方法的作用

說明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准確、平實、簡明

⑽ 初二語文上冊知識點可歸納為哪些

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詞注音和成語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第一課:
蕪( )湖 荻( )港 泄( )氣 銳不可當( ) 殷( )切
潰( )退 督( )戰 莽( )殲( )滅 綏( )禧( )
要塞( ) 閿( ) 聿( ) 濂( ) 遏( )制
第二課:
寒噤( ) 黃梢( ) 趴在( ) 躥( ) 張皇失措( )仄歪( ) 颯颯( ) 吆喝( ) 浸( )悠然自得( )
第三課:
地窖( ) 揣( ) 迫擊炮( )瓦爍( )堡( )削去( )
聳立( )枕( ) 鞠躬( )( )匍匐( )腋窩( ) 閃爍( )僵硬( ) 屏障( )燭芯( )顫巍巍( )
第四課:
綴滿( ) 贊譽( )晨曦( )鷺( )恍若( )瞥見( )琺琅( )( )箱篋( )綢緞( )琉璃( )( )贓物( )驚駭( )
第五課:
泄( ) 粹( )雕( )旭( )恍惚( )( )耶( )墳( )苓( )荒謬( )( )憧憬( )( )繚繞( )( )穆( )
蜿蜒( )( )
第六課:
鼴鼠( )毛萇( )孤孀( )郝懿( )行 震悚( )瘡疤( ) 霹靂( )( )憎惡( )( )懼憚( )渴慕( )駭( )粗拙( )詰問( )擄( )
第七課:
躊躇( )( )狼籍( )賦閑( )籟籟( )惦( )
蹣跚( )( )拭淚( )頹唐( )柵欄( )瑣屑( )
第八課:
涎水( )揩一把( )尷尬( )( )嘎( )凹凼( )黏性( )唿嗒( )( )硌( )
第九課:
惶恐( )取締( )攥( )湊合( )荒僻( )傴( )塌敗( )鑲( )嵌( )湙 翳( )愧怍( )骷髏( )( ) 滯笨( )
第十課
剋扣( )吹噓( )稀罕( )( )噩耗( )( )呵斥( )詰問( )焦灼( )伎倆( ) ( )顛沛)( )弔唁( )( )跋涉( )諾( )
十一課:
悠久( )洨河( )勻稱( )( )和諧( )鷟( )
惟妙惟肖( )漳州( )酈道元( )朝野僉載( )
十二課:
煞風景( ) 魅力( ) 銷魂( ) 頤和園( )點綴( )
駐足( )險峻( )重疊( )飛瀑( )攝影( )斟影( )媒介( )和諧( )孕育( )搏鬥( )
十三課:
對稱( ) 嶙峋( )( )鏤空( )池沼( )軒榭( )( )川嶂( )闌干( )斟酌( )丘壑( )琢磨( )( )檐漏( )薔薇( )( )
十四課:
磐( )藻井( )矗立( )額枋( )揮霍( )攢( )蟠尢( )螯頭( )湛藍( )檀木( )妃嬪( )肅穆( )( )翊坤宮( )池館水榭( )迥然不同( )金鑾殿( )
乾清宮( )琉璃( )
十五課:
擅長( )帷幕( )韶光( )傖俗( )屏風( )
納涼( )緩沖( )造型( )雅俗共賞( )流螢( )不禁( )
十六課:萌發( )翩然( )緯度( )懸殊( )海棠( )
刺槐( )鱗片( )
十七課:
蟾蜍( )( )鄞縣( )瀕臨( )脊柱( )兩棲( )
十八課:
遺骸( )劫難( )追溯( )鳥臀目( )潮汐( )褶皺( )( )馱( )金屬銥( )隕( )二氧化硅( )
十九課:
歸咎( )藩籬( )陌生( )繁衍( )斑斕( )( )
蜥蜴( )( )
二十課:
啃( )噴嚏( )面頰( )嘈雜( )噗( )聆聽( )啄米( )
五六單元:
垂髫( )( )儼然( )詣( )馨( )苔( )
牘( )蕃多( )濯清漣而不妖( )( )褻( )罔( )
箬蓬( )( )糝( )壬戌( )( )篆章( )椎髻( )( )與能( )矜( )決眥( )簪( )泣幽咽( )( )曦月( )素湍( )飛漱( )屬引( )泅水( )艨艟( )( )舸( )霧淞沆碭( )( )( )荷鋤( )( )
成語練習:
一、根據意思寫成語。
1、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2、形容夜晚的天氣晴和美好。( )
3、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才好。( )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
5、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6、宏偉美麗。( )
7、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 )8、偉大的功績。( )
9、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 )
10、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
11、上天不會斷絕人的生路,比喻身處絕境,終能找到出路。( )
12、形容人老實本分。( )1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14、離開了隊伍。( )
15、窮困愁苦,頹喪失意。( )
1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
17、精巧美妙到了極點,其他的無法與之相比。( )
18、沒有料到,形容意外。( )
19、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
20、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指定適宜的辦法。( )
21、重重疊疊的山峰、峭壁。( )
22、另有一種子巧妙的心思。( )
23、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 )
24、比喻人民極其痛苦的生活處境。( )
25、形容整齊有秩序。( )26、相差很遠,很不相同。( )
27、形容東西精緻,造型奇特巧妙。( )
28、形容不斷地,循環往復。( )29、本領高強,無所不能。( )
30、形容非常贊賞。( )31、相處沒有沖突。( )
32、永遠沒有盡頭。( )33、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
33、命中洽談室要遭受禍害,逃也逃不掉。( )
34、燦爛多彩。( )35、比喻沒有辦法。( )
36、事物要適應自然的選擇。( )
37、心裡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38、說起來沒完沒了。( )
39、賽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 )
40、雖然看見了卻好像沒看見一樣。顯然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
41、一點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 )
參考答案:成語練習答案:
1、轉彎抹角2、月明風清3、張皇失措4、永垂不朽5、不可名狀6、富麗堂皇7、盪然無存8、豐功偉績9、面如土灰10、深不可測11、天無絕人之路12、老實厚道13、微不足道14、失群落伍15、窮愁潦倒16、惟妙惟肖17、巧妙絕倫18、意想不到19、獨一無二20、因地制宜21、重巒疊嶂22、別具匠心23、胸中有丘壑24、水深火熱25、井然有序26、迥然不同27、玲瓏奇巧28、周而復始29、神通廣大30、拍案叫絕31、相安無事32、永無止境33、天衣無縫34、在劫難逃34、五彩斑斕35、束手無策36、物競天擇37、無動於衷38、嘮嘮叨叨39、充耳不聞40、視而不見41、不折不扣
八年級上冊
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人民日報》,《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選自《東北日報》)。作者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新中國的締造者。
2.《蘆花盪》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澱》,之二《蘆花盪》。
3. 《蠟燭》選自《閱讀和欣賞》。作者西蒙諾夫,前蘇聯作家。代表作劇本《我城一少年》,長篇小說《日日夜夜》《友與敵》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羅斯人》等均獲斯大林獎金。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5.《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後》《夢谷集》等。薩特(1905-1980)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 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等
6.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
7.《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階》選自小說集《台階》。作者李森祥。
9.《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錢鍾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10《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餘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後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12、《橋之美》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吳冠中,江蘇宜興市人,當代世界畫壇具有極大影響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
13、《蘇州園林》選自《網路知識》。作者葉聖陶,原名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後都收在《葉聖陶集》里。
14、《故宮博物院》選自《地理知識》。作者黃傳惕。
15、《說「屏」 》選自《陳從周散文》。作者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說園》等。
16、《大自然的語言》根據《科學大眾》1963年第一期竺可楨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一文改寫。作者竺可楨,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地理學家。
17、《奇妙的克隆》選自《中學科技》。作者談家楨。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新疆域》,孟慶任譯。作者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濤。
20、《落日的幻覺》選自《科學與生活》。作者黃文祥。
21.《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著名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並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22.《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23《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鬱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後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聖」。
26、《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
27、《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28、《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0、《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登岳陽樓》選自《陳與義集》,作者陳與義,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

閱讀全文

與初二語文考試重點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