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七年級語文復習教案怎麼寫
七年級語文復習復教案怎麼寫
1.教制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㈡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重點(1)
所有語文幾乎都是文言文這一塊、
要理解裡面的通假字、
詞性活用、
以及重內點句、
再有就是目錄容裡面標上重點的(我們這里語文書都有標記,不知道你們那裡的)、
要理解這些課文的中心、
生字詞、
解釋等、
祝你考個好成績、
希望採納,謝謝
㈢ 我想要語文出版社版的七年級語文期末復習全教案資料 ,謝謝!
、《論語》六則
一、字音
不亦說乎 (yuè)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 (dài)敏而好學(hào) 默而識之(zhì) 誨人不倦(huì)
謚號(shì)謂(wèi) 哉(zāi) 焉(yān) 亦(yì)
二、詞 語
文章中的「而」字的用法有:表並列、表轉折、表承接,下列「而」字的意思為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承接)意思為然後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表轉折)意思為但,卻
(3)敏而好學(表並列)意思為而且
(4)溫故而知新(表順接)意思為然後、並且
(5)學而不思則罔(表轉折)意思為但、卻
(6)擇其善者而從之(表承接)意思為然後
三、孔子及《論語》介紹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我國最早的語錄體的散文集。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宋代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體例主要有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3)四書五經是指哪些著作
(3)四書五經是指哪些著作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著作的總稱。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通假字
不亦說乎 「 說」通「悅」 愉快,高興
學而不思則罔 「 罔」通「惘」 迷惑不解
五、歸納
(1)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相關成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善而從 不恥下問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亦樂乎 學而不厭
22、《世說新語》二則
劉義慶
一、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
二、字音詞義見課文注腳
23、傷仲永
王安石
一、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仁宗慶歷進士。卒謚號為「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點詞句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驚異,(於是)就向鄰居借筆墨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的意思是要奉養父母、團結族人。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馬上就能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鑒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對仲永五歲能作詩感到驚奇,漸漸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來對待,有的人還花錢請仲永題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的名聲相稱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弧內粗體字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學 ②令(之)作詩 ③受之(於)天也 ④(余)還自揚州
7.泯然眾人矣!
譯: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經和普通人一樣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然:……的樣子
8.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方仲永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
9.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10.還自揚州(倒裝句)
現代語序:自揚州還(狀語後置)
三、仲永的三個階段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幼年)
②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十二三歲)
③泯然眾人矣。(青年,今)
四、題目理解
「傷」,是「為......感到哀傷」的意思[意動用法]。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傷」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為仲永這樣一個天才最終淪為一個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層意思是為像仲永的父親這樣不重視後天教育,思想落後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層意思是為那些天資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連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轍的人哀傷。
五、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達聰慧,其天資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終成了一個平凡得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也對應了孔子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六、虛詞用法
虛詞「之」
1、忽啼求之——代詞,書寫工具。
2、借旁近與之——人稱代詞,他,仲永。
3、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仲永寫的詩。
4、邑人奇之——代詞,他,仲永。
5、或以錢幣乞之——代詞,仲永的詩。
6、余聞之也久——代詞,仲永的事。
7、於舅家見之——代詞,他,仲永。
8、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的。
9、受之天——代詞,通悟。
10、受之人——兼詞,之於。
11、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介詞,到。
12、於舅家見之——介詞,在。
13、賢於材人遠矣——介詞,比。
14、受於人者不至——介詞,被。
七、詞類活用
1、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2、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漸漸用賓客之禮對待...,名詞作動詞。
3、利其然——認為…有利可圖,名詞作動詞。
4、傷仲永——哀傷,惋惜,形容詞作動詞。為…感到惋惜。
24、木蘭詩
一、作品簡介: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交相輝映。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朴。
二、字詞句
1、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2、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火:通「伙」,夥伴。
3、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例: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例: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例: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4、一詞多義:
市:a.集市,例:東市買駿馬; b.買,例: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 a.買(東西),例:東市買駿馬; b.雇,租,例: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例:願為市鞍馬; b希望,例:願馳千里足。
5、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成語:
【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於辨別。
【磨刀霍霍】: 現多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
6、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發和貼上裝飾。
三、《木蘭詩》中木蘭的形象
木蘭是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家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表現出淳樸和高潔的情操。她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是一個深深紮根在中國北方廣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尤為可貴。
25 、詩五首
一、作者簡介
王維: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李商隱: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鄭谷: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二、 有關詩人的別稱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珏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26、賣油翁
歐陽修
一、字音
陳康肅sù 堯咨yáo zī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nì之 矢shǐ 頷hàn之 忿fèn然 杓sháo 酌zhuó 瀝lì
二、詞義
自矜:自誇。 睨:斜著眼睛看。
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
笑而遣之:笑著打發他(賣油翁)走。
三、通假字 「杓」通「勺」
四、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意即藏書一萬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醉翁一人),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為文以韓愈為宗,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為北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後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全集》。
五、本文揭示的道理
這是一篇寫事明理的記敘文,記敘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補充文學常識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和曾鞏。
(韓柳三蘇歐陽修,安石曾鞏八大家。)
2、詩人居士、字、號歸納
李 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白居易, 字樂天, 號香山居士
蘇 軾,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歐陽修, 號醉翁, 號六一居士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
范成大,字致能, 號石湖居士
杜甫號少陵野老
李商隱號玉溪生
文天祥號文山
辛棄疾號稼軒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
關漢卿號已齋叟
吳承恩號射陽山人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
於謙,號節庵
宋濂 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
陶淵明(五柳先生)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庄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
27、三 峽
酈道元
一、 字音
闕 quē處 重岩疊嶂 zhàng 曦 xī月 襄xiāng陵 líng 沿泝 sù 素湍 tuān
絕獻yǎn 飛漱shù 屬引zhǔ
二、 詞義(見課文腳注)
三、 作者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范陽郡涿zhuō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范之子,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注過程中,十分注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確詳細的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注》一共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
四、 三峽簡介
(1) 、三峽位置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畫廊,全長 192 公里也就是常說的「三大峽」。
(2) 、最早提出三峽工程是誰?
孫中山先生最早提出興建三峽工程的設想。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改善三峽航道、開發三峽水能資源的設想:「以閘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3)三峽大壩工程簡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因位於長江幹流三峽河段而得名。三峽河段全長約兩百公里,上起四川奉節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選定的壩址位於西陵峽中的三斗坪鎮。壩址地質條件優越,基岩為完整堅硬的花崗岩,地形條件也有利於布置樞紐建築物和施工場地,是一個理想的高壩壩址。
1992年4月3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在前期准備的基礎上正式開工。
三峽大壩工程的建設時間表: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到 2009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抬高175米。
五、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李白《早發白帝城》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蘇轍《巫山賦》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蘇軾《新灘》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 民諺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 -------郭沫若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登高》
9、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 白居易 --《出入峽有感》
10、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毛澤東
28、古文二則
一、字音
蔡勉旃zhān 清稗bài類鈔 徐珂kē 蔡璘lín 券quàn 亡wú何 愕è然 卒zú 輦niǎn 膺yīng 懋mào 傅fù 婺wù源
二、詞義
重點字詞
(1)通假字
亡何(通「無」,沒有)
(2)詞類活用
①重責諾(形容詞作動詞,重視。)
②且父未嘗語我(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③卒輦而致之(名詞作動詞,用車子裝運。)
④乃能言(名詞作動詞,說話。)
關於誠信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 ——(宋)張載
至誠則金石開。 ——惲代英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 ——陶行知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原。 ——(瑞士)亞美路
仁慈和誠實,不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國家的國格。 ——(美)華盛頓
諺語: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無信不立。
29、陌上桑
一、作品簡介
《陌上桑》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沈約編撰的《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南朝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也收載了該詩,題為《日出東南隅行》。
二、字音
隅(yú) 敷(fū) 籠系(jì) 倭(wo) 墮(ò) 髻(jì) 緗(xiāng) 綺(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須 著帩頭(zhuó qiào) 踟躕(chí chú)姝(shū)
寧可(nìng)不(fǒu)千餘騎(jì) 驪(lí) 鬑鬑(lián)趨(qū)
三、詞語
【古今異義】
1.但坐觀羅敷(坐),古義;因為。今義;坐下。
2.使君謝羅敷(謝),古義;請問。今義;感謝,道謝。
【詞類活用】
1.羅敷喜蠶桑(蠶桑),{名次作動詞;「採桑養蠶」}
2.青絲為籠系(系),{動詞作名詞;「絡繩」}
四、古代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30、詩五首
一、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因為字數限制,所以只能發下六七單元,如果需要前面現代文的,請留下郵箱,我盡快發給你哈。
㈣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資料
約9000字。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資料匯編 姓名:wcc
一:字音字形
痴(chī) 想 隱(yǐn) 秘(mì) 凝(níng) 成(chéng) 誘(yòu) 惑(huò) 喧(xuān) 騰(téng) 瞬(shùn) 間(jiān) 訓(xùn) 誡(jiè) 迂(yū) 回(huí) 凝(níng) 視(shì) 啜(chuò) 泣(qì) 納(nà) 罕(han) 瘦(shòu)骨(gǔ)嶙(lín)峋(xún) 頭(tóu)暈(yūn)目(mù)眩(xuàn) 小(xiǎo)心(xīn)翼(yì)翼(yì) 零(líng) 落(luò) 斷(àn) 續(xù) 收(shōu) 斂(liǎn) 寬(kuān) 恕(shù) 卑(bēi) 微(wēi) 一絲不苟(gǒu) 迸(beng) 濺(jiàn) 繁(fán) 密(mì) 佇(zhù) 立(lì) 伶(líng) 仃(dīng) 忍(rěn)俊(jùn)不(bù)禁(jīn) 飢(jī)寒(hán) 綴(zhuì)連(lián) 倔(jué)強(jiàng) 洗(xǐ)濯(zhuó) 玷(diàn)污(wū) 扒(pá)竊(qiè) 詛(zǔ)咒(zhòu) 碌(lù) 碌(lù)終(zhōng)生(shēng) 絕(jué) 處(chǔ) 逢(féng) 生(shēng) 貪(tān) 婪(lán) 墮(ò) 落(luò) 點(diǎn)綴(zhuì) 冉(rǎn)冉(rǎn) 苦(kǔ) 熬(áo) 雛(chú) 形(xíng) 豐(fēng) 碩(shuò) 累(léi)累(léi) 沉(chén)甸(diàn)甸(diàn) 繁(fán)弦(xián)急(jí)管(guǎn) 玲(líng)瓏(lóng)剔(tī)透(tòu) 多(ō)姿(zī)多(ō)彩(cǎi) 不(bù)可(kě)磨(mó) 滅(miè) 回味無窮(qióng) 金(jīn) 窖(jiào) 泯(mǐn) 滅(miè) 慧(huì) 心(xīn) 嬉(xī)戲(xì) 風(fēng)韻(yùn) 閑(xián) 適(shì) 稟(bǐng) 告(gào) 厄(è) 運(yùn) 行(xing) 乞(qǐ) 落(luò) 難(nán) 無憂無慮(wúyōuwúlǜ) 心曠神怡(xīnkuàngshényí) 陰晴圓缺(yīnqíngyuánquē) 心痛如割(xīntòngrúgē) 險象迭生(xiǎnxiàngdiéshēng) 得失之患(déshīzhīhuàn) 多愁善感(ōchóushàngǎn) 天災人禍(tiānzāirénhuò) 突如其來(tūrúqílái) 異國他鄉(yìguótāxiāng) 執(zhí) 著(zhù) 鞭(biān) 策(cè) 盛(shèng) 名(míng) 報(bào) 酬(chóu) 奢(shē) 望(wàng) 蹂(róu)躪(lìn) 呵(hē)責(zé) 懊(ào) 惱(nǎo) 沉(chén) 醉(zuì) 迷(mí) 醉(zuì) 猝然長逝(cùránchángshì) 問心無愧(wènxīnwúkuì) 朗(lǎng) 潤(rùn) 醞(yùn) 釀(niáng) 賣(mài) 弄(nòng) 宛(wǎn) 轉(zhuǎn) 嘹(liáo) 亮(liàng) 黃(huáng) 暈(yùn) 烘(hōng)托(tuō) 繁花嫩葉(fánhuānènyè) 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 抖擻精神(dǒusǒujīngshén)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 鑲(xiāng)嵌(qiàn) 響(xiǎng) 晴(qíng) 肌(jī) 膚(fū) 綠(lǜ) 萍(píng) 水(shuǐ)澡(zǎo) 貯(zhù) 蓄(xù) 澄(chéng) 清(qīng) 空(kōng)靈(líng) 黛(dài) 色(sè) 貯(zhù) 滿(mǎn) 匍(pú) 匐(fú) 磅(pàng) 礴(bó) 澹(dàn) 澹(dàn) 芊芊細草(qiānqiānxìcǎo) 輕飛曼舞(qīngfēimànwǔ) 春華秋實(chūnhuáqiūshí) 閑情逸致(xiánqíngyìzhì) 挑(tiāo) 著(zhe) 挑(tiāo) 斗(dòu) 丁(zheng) 丁(zheng) 幽(yōu) 谷(gǔ) 肥(féi) 碩(shuò) 棲(qī) 息(xī) 歸(guī) 泊(bó) 寥(liáo) 闊(kuò) 枯(kū) 涸(hé) 清(qīng) 洌(liè) 夢(mèng) 寐(mèi) 竦(sǒng) 峙(zhì) 骸(hái) 骨(gǔ) 潛(qián) 行(háng) 裹(guǒ) 藏(cáng) 蔥(cōng) 蘢(lóng) 幽(yōu) 雅(yǎ) 海枯石爛(hǎikūshílàn) 日轉星移(rìzhuǎnxīngyí) 峰(fēng) 巒(luán) 預(yù) 兆(zhào) 輕(qīng) 盈(yíng) 勻(yún) 稱(chēn) 崩(bēng) 塌(tā) 彌(mí) 漫(màn) 征(zhēng) 兆(zhào) 一霎間(yíshàjiān) 姿態萬千(zītàiwànqiān) 頃(qǐng) 刻(kè) 喑(yīn) 啞(yǎ) 靜(jìng) 謐(mì) 萵(wō) 苣(jù) 嗉(sù) 襄(xiāng) 紅(hóng) 喙(huì) 觀(guān) 測(cè) 海(hǎi) 域(yù) 暢(chàng) 談(tán) 昂首挺立(ángshǒutǐnglì) 一葉孤舟(yīyègūzhōu) 遙遙在望(yáoyáozàiwàng) 丫(yā) 杈(chā) 寂(jì) 寞(mò) 憔(qiáo) 悴(cuì) 肅(sù) 殺(shā) 訣(jué) 別(bié) 盪(dàng) 漾(yàng) 嫌(xián)惡(wù) 可(kě) 鄙(bǐ) 驚(jīng) 惶(huáng) 瑟(sè) 縮(suō) 虐(nuè) 殺(shā)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 苦心孤詣(kǔxīngūyì) 怦(pēng) 怦(pēng) 拆(chāi) 散(sàn)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 匿(nì) 笑(xiào) 菡(hàn) 萏(dàn) 敧(qī) 斜(xié) 禱(dǎo) 告(gào) 並(bìng) 蒂(dì) 花(huā) 瑞(ruì) 慈(cí) 憐(lián) 蔭(yīn) 蔽(bì) 滑(huá) 稽(jī) 御(yù) 騁(chěng) 賞(shǎng) 賜(cì) 爵(jué)士(shì) 炫(xuàn) 耀(yào) 妥(tuǒ) 當(dāng) 呈(chéng)報(bào) 陛(bì) 下(xià) 精(jīng) 致(zhì) 頭(tóu) 銜(xián) 駭(hài) 人(rén)聽(tīng)聞(wén) 隨(suí) 聲(shēng) 附(fù) 和(hè) 縹(piāo) 緲(miǎo) 籠(lóng)罩(zhào) 女(nǚ) 媧(wā) 莽(mǎng)莽(mǎng)榛(zhēn)榛(zhēn) 澄(chéng) 澈(chè) 綿(mián)延(yán) 神(shén)通(tōng)廣(guǎng)大(dà) 哞(mōu) 哞(mōu) 潺(chán) 潺(chán) 眨(zhǎ) 巴(bā) 孿(luán) 生(shēng) 癢(yǎng)酥(sū)酥(sū) 踉(liàng)踉蹌(qiàng)蹌
二:句子仿寫。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2、彩虹,經過與雷早激戰之後才出現;理想,經過與困難搏鬥之後才誕生。
3、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葉,貯滿希望之情;
夏之色為金的黃,如麥浪,如稻草,彰顯著豐收的希望;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三:詩歌直接性默寫
1、《觀滄海》——曹操(三國)東臨___石,以觀滄海。水何___ ___,山島___ ___。樹林叢生,
百草豐茂。秋風___ ___,洪波湧起。日月之行, 出其中;星 燦爛,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次北固山下——王灣(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___殘
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___ ___ ___ ___ 。
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 ___ 低。幾處早 ___ 爭 ___ 樹,
誰家新 ___ 春泥。亂花 ___ ___ 迷人眼,淺草才能 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___陰里白沙堤。
4、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朝)枯 ___ 老樹昏 ___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___ 陽
___ 下,斷腸人在天 ___ 。
5、龜雖壽——曹操(三國)神龜雖壽,猶有竟時。___蛇乘霧,終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
里。烈士 ___ 年,壯心不 ___。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6、過故人庄——孟浩然(唐朝)故人 ___ 雞 ___ ,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 ___ 外斜。
開 ___ 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 ___ 菊花。
7、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唐朝)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 ___ 房花木深。山
光 鳥性,潭 空人心。萬 ___ 此都 ___ ,但余鍾 ___ 音。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 ___ 啼,聞 ___ 龍標過五溪。我 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 ___ 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隱(唐朝)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楚水漲秋池。 ,
。
10、泊秦淮——(唐朝)杜牧 煙 寒水月 ,夜泊秦 酒家。
女不知亡國恨, 江 唱後 花。
11、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陽 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相識 歸來。小園香 獨 。
12、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朝)楊萬里 言下 便無難, 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 。
13、如夢令——(宋朝)李清照 常記 日 , 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 花 處。爭渡,爭渡,驚起一 。
14、觀書有感——(明)朱熹 半畝方 一 開,天光雲 共 。
問 得清如許? 有 頭活水來。
四:詩歌理解性默寫
1、《觀滄海》中作者藉助大海形象抒發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和偉大抱負的兩句是: ,
; , 。
2、《次北固山下》詩中既即景抒情又蘊含自然理趣的兩句是: , 。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以小鳥的活動寫早春特色的詩句是: ,
。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開放,芳草如茵。遊客騎馬踏青,陶醉在優美的自然風光之中,
真可謂《錢塘湖春行》中所寫「 , 」
5、崔顥在《黃鶴樓》中寫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而馬致遠在《天凈少 秋思》中
也有兩句與此意境相似,這兩句是: , 。
6、《龜雖壽》中表達了詩人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從而抒發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與對未來
宏圖大業的嚮往之情的詩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