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著閱讀 水滸傳課堂追蹤語文答案
參考答案:1.他去鄉下接爺爺進城住時發現爺爺為「幫」他還房債而去工廠做版工。
2.「我」瞞著爺爺權借錢買了房子。爺爺瞞著「我」去工廠做工。
3.反襯出了爺爺的善良、慈愛和無私。
4.示例:外貌描寫。如「他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因為瘦,衣服像大了一碼,風很大,爺爺的白發被吹得亂蓬蓬的。」刻畫了爺爺節儉、辛勞的特點。
5.①從「我」的角度,圍繞孝順、懂事等展開,言之有理即可。②從爺爺的角度,圍繞善良、無私、節儉、朴實、慈愛等展開,言之有理即可。(任選一角度)
⑵ 在自己的手腕上辦公 閱讀題答案(五年級語文課堂作業本上的)
或許再過個10年、15年,你工作的辦公室不必禁錮在鬧市深處狹窄的房間內了,你將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時人類已進入「永恆辦公室」時代,24小時內,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得到賴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辦公室」,這句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口號將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到那時,你佩戴的電子袖口將包會了ZI世紀移動式辦公室最關鍵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鑲邊內的是一個位置作感器,藉助它導航網可始終跟蹤著你。感測器不斷從導航衛星上讀出有關你的資料,不斷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況。
你的電話和電話號碼簿也在手腕上,這種蜂房式電話機是聲控的,聲控使微型化成為可能,電話機簡直就是一隻裝在袖口上的薄片揚聲器。需要電話號碼嗎?告訴電話簿為你查找。袖口電話機為你撥通電話,完成解碼後,按你當時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線路——電話費也就是最便宜。
聲音信使首先到達你的手腕上,藉助於導航網路,來電先轉送到你所在地區,然後再傳遞給你,最後貯存在袖口裡的永久儲存器中。「播放文電」能發出一系列數字化的聲音:提醒你客人到來的時間,向你提供信息或讓你回電話。
電子太陽鏡不僅能為眼睛遮蔽陽光,還能顯示來自剛開啟的袖珍個人計算機的文字、數字和圖像。袖珍個人計算機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兩張信用卡。推開後呈現出一個黑色屏面,屏面一側排著6個符號按鍵。可展現多種圖像,每一種圖像代表一種文件。如接下其中一個符號,會出現一張信紙,當你口述時,文字便在信紙上形成。按下另一個符號,信紙內容即儲存在記憶系統中。當你咯嗒一聲關上個人計算機,電話機接通微波通信網,把信以電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為通信遍布整個世界。信息、電信傳遞、蜂房式電話以光速把你與辦公室聯系起來。
1、「你就是你的辦公室」,這句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口號將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句子中的「幾乎」為什麼不能去掉?
因為這樣更到位,准確,所以.....
2、嵌在4厘米袖口鑲邊內的是一個位置作感器,藉助它導航網可始終跟蹤著你。這個句子中的「始終」為什麼不能去掉?
因為這樣更加強調肯定了導航網的作用,所以.....
3、「永恆辦公室時代」具體是指(將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 )
4、如果能「在自己手腕上辦公」,將會給你帶來哪些便利?
我將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一邊旅遊,一邊與客戶談判,不必
一定要在辦公室里了.我可以做很多其他事.
累死我了,快加分吧!
⑶ 魯迅對紅樓夢的評價
中國小說史略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乾隆中(一七六五年頃),有小說曰《石頭記》者忽出於北京,歷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寫本,以數十金鬻於廟市。其本止八十回,開篇即敘本書之由來,謂女媧補天,獨留一石未用,石甚自悼嘆,俄見一僧一道,以為「形體到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好攜你到隆盛昌明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去安身樂業」。於是袖之而去。
不知更歷幾劫,有空空道人見此大石,上鐫文詞,從石之請,鈔以問世。道人亦「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戚蓼生所序八十回本之第一回)
本文所敘事則在石頭城(非即金陵)之賈府,為寧國榮國二公後。寧公長孫曰敷,早死;次敬襲爵,而性好道,又讓爵於子珍,棄家學仙;珍遂縱恣,有子蓉,娶秦可卿。榮公長孫曰赦,子璉,娶王熙鳳;次曰政;女曰敏,適林海,中年而亡,僅遺一女曰黛玉。賈政娶於王,生子珠,早卒;次生女曰元春,後選為妃;次復得子,則銜玉而生,玉又有字,因名寶玉,人皆以為「來歷不小」,而政母史太君尤鍾愛之。
寶玉既七八歲,聰明絕人,然性愛女子,常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人於是又以為將來且為「色鬼」;賈政亦不甚愛惜,馭之極嚴,蓋緣「不知道這人來歷。
……若非多讀書識字,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者,不能知也」(戚本第二回賈雨村雲)。而賈氏實亦「閨閣中歷歷有人」,主從之外,姻連亦眾,如黛玉寶釵,皆來寄寓,史湘雲亦時至,尼妙玉則習靜於後園。右即賈氏譜大要,用虛線者其姻連,著×者夫婦,著G者在「金陵十二釵」之數者也。
事即始於林夫人(賈敏)之死,黛玉失恃,又善病,遂來依外家,時與寶玉同年,為十一歲。已而王夫人女弟所生女亦至,即薛寶釵,較長一年,頗極端麗。寶玉純朴,並愛二人無偏心,寶釵渾然不覺,而黛玉稍恚。一日,寶玉倦卧秦可卿室,遽夢入太虛境,遇警幻仙,閱《金陵十二釵正冊》及《副冊》,有圖有詩,然不解。警幻命奏新制《紅樓夢》十二支,其末闋為《飛鳥各投林》,詞有雲: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戚本第五回)
然寶玉又不解,更歷他夢而寤。迨元春被選為妃,榮公府愈貴盛,及其歸省,則辟大觀園以宴之,情親畢至,極天倫之樂。寶玉亦漸長,於外昵秦鍾蔣玉函,歸則周旋於姊妹中表以及侍兒如襲人晴雯平兒紫鵑輩之間,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
這日,寶玉因見湘雲漸愈,然後去看黛玉。正值黛玉才歇午覺,寶玉不敢驚動。因紫鵑正在迴廊上手裡做針線,便上來問他,「昨日夜裡咳嗽的可好些?」紫鵑道,「好些了。」(寶玉道,「阿彌陀佛,寧可好了罷。」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寶玉笑道,「所謂『病篤亂投醫』了。」一面說,一面見他穿著彈墨綾子薄綿襖,外面只穿著青緞子夾背心,寶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抹了一抹,說,「穿的這樣單薄,還在風口裡坐著。春風才至,時氣最不好。你再病了,越發難了。」紫鵑便說道,「從此咱們只可說話,別動手動腳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著不尊重;又打著那起混賬行子們背地裡說你。你總不留心,還只管合小時一般行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們,不叫合你說笑。你近來瞧他,遠著你,還恐遠不及呢。」說著,便起身,攜了針線,進別房去了。
寶玉見了這般景況,心中忽覺澆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看著竹子發了回呆。因祝媽正來挖筍修竿,便忙忙走了出來,一時魂魄失守,心無所知,隨便坐在一塊石上出神,不覺滴下淚來。直呆了五六頓飯工夫,千思萬想,總不知如何是好。偶值雪雁從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參來,從此經過,……便走過來,蹲下笑道,「你在這里作什麼呢?」
寶玉忽見了雪雁,便說道,「你又作什麼來招我?你難道不是女兒?他既防嫌,總不許你們理我,你又來尋我,倘被人看見,豈不又生口舌?你快家去罷。」雪雁聽了,只當他又受了黛玉的委屈,只得回至房中,黛玉未醒,將人參交與紫鵑。……雪雁道,「姑娘還沒醒呢,是誰給了寶玉氣受?坐在那裡哭呢。」……紫鵑聽說,忙放下針線,……一直來尋寶玉。走到寶玉跟前,含笑說道,「我不過說了兩句話,為的是大家好。你就賭氣,跑了這風地里來哭,作出病來唬我。」寶玉忙笑道,「誰賭氣了?我因為聽你說的有理,我想你們既這樣說,自然別人也是這樣說,將來漸漸的都不理我了。我所以想著自己傷心。」
……(戚本第五十七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然榮公府雖煊赫,而「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故「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第二回)頹運方至,變故漸多;寶玉在繁華豐厚中,且亦屢與「無常」覿面,先有可卿自經;秦鍾夭逝;自又中父妾厭勝之術,幾死;繼以金釧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隨歿。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他便帶了兩個小丫頭到一石後,也不怎麼樣,只問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襲人姐姐可打發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這一個答道,「打發宋媽媽瞧去了。」寶玉道,「回來說什麼?」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兒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人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了,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問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道,(「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說,)「沒有聽見叫別人。」
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聽真。」(……因又想:)「雖然臨終未見,如今且去靈前一拜,也算盡這五六年的情腸。」
……遂一徑出園,往前日之處來,意為停柩在內。誰知他哥嫂見他一嚈氣,便回了進去,希圖得幾兩發送例銀。
王夫人聞知,便賞了十兩銀子;又命「即刻送到外頭焚化了罷。『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他哥嫂聽了這話,一面就雇了人來入殮,抬往城外化人廠去了。……寶玉走來撲了個空,……自立了半天,別沒法兒,只得翻身進入園中,待回自房,甚覺無趣,因乃順路來找黛玉,偏他不在房中。……又到蘅蕪院中,只見寂靜無人。……
仍往瀟湘館來,偏黛玉尚未回來。……正在不知所以之際,忽見王夫人的丫頭進來找他,說,「老爺回來了,找你呢。又得了好題目來了,快走快走!」寶玉聽了,只得跟了出來。……彼時賈政正與眾幕友談論尋秋之勝;又說,「臨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風流俊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到是個好題目,大家都要作一首輓詞。」眾人聽了,都忙請教是何等妙題。賈政乃說,「近日有一位恆王,出鎮青州。這恆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恆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
眾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嫿』下加『將軍』二字,更覺嫵媚風流,真絕世奇文!想這恆王也是第一風流人物了。」……(戚本第七十八回,括弧中句據程本補。)
《石頭記》結局,雖早隱現於寶玉幻夢中,而八十回僅露「悲音」,殊難必其究竟。比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有百二十回之排印本出,改名《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程偉元序其前雲,「……然原本目錄百二十卷,……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
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鈔成全部,復為鐫板以公同好。《石頭記》全書至是始告成矣。」友人蓋謂高鶚〔1〕,亦有序,末題「乾隆辛亥冬至後一日」,先於程序者一年。
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寶玉先失其通靈玉,狀類失神。會賈政將赴外任,欲於寶玉娶婦後始就道,以黛玉羸弱,乃迎寶釵。姻事由王熙鳳謀畫,運行甚密,而卒為黛玉所知,咯血,病日甚,至寶玉成婚之日遂卒。寶玉知將婚,自以為必黛玉,欣然臨席,比見新婦為寶釵,乃悲嘆復病。時元妃先薨;賈赦以「交通外官倚勢凌弱」革職查抄,累及榮府;史太君又尋亡;妙玉則遭盜劫,不知所終;王熙鳳既失勢,亦鬱郁死。寶玉病亦加,一日垂絕,忽有一僧持玉來,遂蘇,見僧復氣絕,歷噩夢而覺;乃忽改行,發憤欲振家聲,次年應鄉試,以第七名中式。寶釵亦有孕,而寶玉忽亡去。賈政既葬母於金陵,將歸京師,雪夜泊舟毗陵驛,見一人光頭赤足,披大紅猩猩氈斗篷,向之下拜,審視知為寶玉。方欲就語,忽來一僧一道,挾以俱去,且不知何人作歌,雲「歸大荒」,追之無有,「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而已。「後人見了這本傳奇,亦曾題過四句,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雲:『說到酸辛事,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第一百二十回)
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如開篇所說: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
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鈔去,恐世人不愛看呢。」
石頭笑曰,「我師何太痴也!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不藉此套,反到新鮮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凶惡,不可勝數。……至若才子佳人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且環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說。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戚本第一回)
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謬不足辯,如謂是刺和珅(《譚瀛室筆記》)藏讖緯(《寄蝸殘贅》)明易象(《金玉緣》評語)〔2〕之類,而著其世所廣傳者於下:
一,納蘭成德〔3〕家事說 自來信此者甚多。陳康祺〔4〕(《燕下鄉脞錄》五)記姜宸英〔5〕典康熙己卯順天鄉試獲咎事,因及其師徐時棟〔6〕(號柳泉)之說雲,「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御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侍御謂明珠之子成德,後改名性德,字容若。張維屏〔7〕(《詩人征略》)
雲,「賈寶玉蓋即容若也;《紅樓夢》所雲,乃其髫齡時事。」
俞樾(《小浮梅閑話》)亦謂其「中舉人止十五歲,於書中所述頗合」。然其他事跡,乃皆不符;胡適作《紅樓夢考證》〔8〕(《文存》三),已歷正其失。最有力者,一為姜宸英有《祭納蘭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於寶玉可比;一為成德死時年三十一,時明珠方貴盛也。
二,清世祖與董鄂妃〔9〕故事說 王夢阮沈瓶庵〔10〕合著之《紅樓夢索隱》為此說。其提要有雲,「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
……」而又指董鄂妃為即秦淮舊妓嫁為冒襄妾之董小宛〔11〕,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寵於清世祖,封貴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跡五台山為僧雲。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叢刊》三集)〔12〕,則歷摘此說之謬,最有力者為小宛生於明天啟甲子,若以順治七年入宮,已二十八歲矣,而其時清世祖方十四歲。
三,康熙朝政治狀態說 此說即發端於徐時棟,而大備於蔡元培之《石頭記索隱》〔13〕。開卷即雲,「《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於是比擬引申,以求其合,以「紅」為影「朱」字;以「石頭」為指金陵;以「賈」為斥偽朝;以「金陵十二釵」為擬清初江南之名士:如林黛玉影朱彝尊,王熙鳳影余國柱,史湘雲影陳維崧,寶釵妙玉則從徐說,旁徵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適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說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為漢軍,而《石頭記》實其自敘也。
然謂《紅樓夢》乃作者自敘,與本書開篇契合者,其說之出實最先,而確定反最後。嘉慶初,袁枚(《隨園詩話》二)已雲,「康熙中,曹練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末二語蓋誇,余亦有小誤(如以楝為練,以孫為子),但已明言雪芹之書,所記者其聞見矣。而世間信者特少,王國維〔14〕(《靜庵文集》)且詰難此類,以為「所謂『親見親聞』者,亦可自旁觀者之口言之,未必躬為劇中之人物」也,迨胡適作考證,乃較然彰明,知曹雪芹實生於榮華,終於苓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著書西郊,未就而沒;
晚出全書,乃高鶚續成之者矣。
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白旗漢軍。祖寅〔15〕,字子清,號楝亭,康熙中為江寧織造。清世祖南巡時,五次以織造署為行宮,後四次皆寅在任。然頗嗜風雅,嘗刻古書十餘種,為時所稱;亦能文,所著有《楝亭詩鈔》五卷《詞鈔》一卷(《四庫書目》),傳奇二種(《在園雜志》)。寅子
⑷ 課堂追蹤語文答案七上選擇
23頁的答案
⑸ 課堂追蹤七下語文答案—零五網
閱讀短文,請探究題目,最偉大的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