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網上還找不到,建議你看電視可能會更快知道,網上應該下午就可以查到了!!
㈡ 2009年高考江蘇卷語文試題答案
200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江蘇卷語文I卷試題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B 2.C
3.環境優勢加速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聚從而促進發展的現象。
4.內容符合要求,運用排比手法。
示例:生命脆弱短暫,生命堅韌沉毅,生命綿延永續。
自然是生命的家園,自然是無情的力量,自然是人類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傳頌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類的警醒。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5.D 6.A 7.C
8.(1)緊急懸賞捉拿田仰的妻子兒女,追蹤覓跡直到沈通明家。
(2)剛剛不做巡撫待在家裡,唯獨他(彭子篯)聽到這件事而感到驚奇。
(3)然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用,為什麼(什麼原因)呢?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1)想當年,到而今。 借代。
(2)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3)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
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像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後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1)又重之以修能
(2)吾嘗跂而望矣
(3)藍田日暖玉生煙
(4)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5)凌萬頃之茫然
(6)雄關漫道真如鐵 蒼山如海
五、文學類文本閱讀(23分)
11.(5分)領起全文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激發讀者的思考。
12.(6分)因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確:順應自然,符合生態,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學:「低作堰、深淘灘」「分四六、平澇旱」;③功效長久:至今仍在發揮灌溉、防洪的作用;④體現了「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 『 ,
13.(6分)採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追懷;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實環境問題的憂思;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築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後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六、現代文閱讀選做題(15分)
甲、論述類文本
15.B
16.(6分)排斥、打壓,缺少起碼的寬容。
肯定具有積極意義和帶來創新結果的異類,容忍無害的異類現象。
17.(6分)宇宙萬物間普遍存在異類現象,所以是正常的;異類的存在可以促進事物的發
展,具有積極意義,所以是必需的。
乙、實用類文本
15.B
16.(6分)①對繪畫藝術的畢生追求和熱愛,②豐富、傳奇、坎坷的人生經歷,③涉獵廣泛的閱讀,④對社會人生的關注與思考,⑤獨特的生活態度。
17.(6分)①既關注現實、褒貶是非,又淡泊寧靜、低調處世;
②對懂畫的朋友慷慨相贈而把重金購畫者拒於門外;
③將自己對現實人生的態度借歷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達出來。
七、作文(70分)
18.略
㈢ 2009年江蘇高考數學難么
2009年江蘇高考數學是08年改革之後最簡單的一年了。。。
㈣ 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品味時尚,這篇作文該如何審題、立意,從哪些角度去寫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我們的作文一定是大家非常頭疼的一點吧!作文占據來語文試卷很大的分值,所以說,我們的語文作文如何,恰恰證明來我們的語文成績如何,但是的很多的朋友不知道初中的作文要如何去寫,本期的內容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學習初中語文作文寫作的寫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寫作的思維
在我們學習初中語文的寫作中,我們的語言要通順,不要刻意的要求語言的美,也不要出現太多的名人名煙,這樣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作文整體都是一種文藝腔,那麼很容易就會獲得低分,希望本期的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
㈤ 2009年 江蘇高考數學試卷的最後一題
以下網站上有下載
有網址提交不了,所以我把網址分隔了。
「江蘇高考信息網」
前面三個W,接著jsgkw,然後cn,在「高考試題」欄目中下載。
㈥ 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江蘇高考各科平均分
2009年單科平均分:數學98分、英語67、語文93-94(不含附加)
2010年單科平均分:數學83.5、英語73
2011年單科平均分:語文92-94 、英語72-74、數學91
(6)2009年江蘇省高考語文試卷擴展閱讀
2019年4月23日下午,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江蘇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葛道凱做綜合發布,宣布:江蘇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江蘇省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定為「3+1+2」。高考總分為750分。語數外採用全國卷。
其中「3」是指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歷史兩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所選擇的1個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所選擇的2個科目。
㈦ 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答案
⒈
【參考答案】B項「省視/省吃儉用,拓本/落拓不羈,纖繩/纖塵不染」。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識記字音,不要求拼寫,重點考查聲母和韻母,注意讀音與意義的相關性。
【解析】延續近兩年命題思路,完全落實在多音多義詞的辨讀上,應當說沒有難度。
各組每對讀音分別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
⒉
【參考答案】C
⒊
【參考答案】環境優勢加速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聚從而促進發展的現象。
【考點】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擴展語句主要考查擴充語言成分、豐富語言信息的能力;壓縮語段主要考查提煉內容、概括語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蘇卷的最愛,只是去年以「關鍵詞」拈出,今年則採用下定義形式(全國及兄弟省市卷前幾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說明什麼是「窪地效應」(不超過30個字)。這種形式既有信息採集的要求,也有語句組織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輕易上手。
窪地效應就是利用比較優勢, 創造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 使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匯聚、流動, 彌補本地資源結構上的缺陷, 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⒋
【參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暫,生命堅韌沉毅,生命綿延永續。
自然是生命的家園,自然是無情的力量,自然是人類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傳頌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類的警醒。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⒌
【參考答案】D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主要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
【解析】屬(託付)、引卻(後退)、魁壘(高大)均正確,錯誤設置在D.「率倜儻非常之人」「率」為「率領」,實同「六國互喪,率賂秦耶?」之「率」(都,全)。
⒍
【參考答案】A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點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判斷信息所屬的性質,根據要求提取相關信息。
【解析】抓住表現沈通明「有情」「有義」即可。
⒎
【參考答案】C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重點考查對文章的層次、段落或整體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項「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鄧州的異常行為,前去察看,但兩人一見如故,相處很好,於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責,將他釋放」中後半部分的分析明顯不合文意。
⒏
【參考答案】
⑴緊急懸賞捉拿田仰的妻子兒女,追蹤覓跡直到沈通明家。
⑵剛剛不做巡撫待在家裡,唯獨他(彭子篯)聽到這件事而感到驚奇。
⑶然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用,為什麼(什麼原因)呢?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⒐
【參考答案】⑴想當年,到而今。 借代。
⑵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⑶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像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後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⒑
【參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 ⑵吾嘗跂而望矣 ⑶藍田日暖玉生煙
⑷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⑸凌萬頃之茫然
⑹雄關漫道真如鐵 蒼山如海
【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於教材內容,名篇篇目見《附錄Ⅰ》。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寫,課外內容考查今人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中「雄關漫道真如鐵」和「蒼山如海」兩句,一反前五年命題常態,應當說出乎絕大部分師生的預料,考生手足無措理所必然。這想必是命題者突出模擬試題重圍的「靈機一動」吧,只是此舉一出,來年考生的背誦更將陷入茫茫苦海了。好在高中課內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嘗跂而望矣」「藍田日暖玉生煙」「凌萬頃之茫然」初中課內2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大致還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五、現代文閱讀必考題:文學類文本(23分)
【參考答案】⒒(5分)領起全文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激發讀者的思考。
⒓(6分)因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確:順應自然,符合生態,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學:「低作堰、深淘灘」「分四六、平澇旱」;③功效長久:至今仍在發揮灌溉、防洪的作用;④體現了「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
⒔(6分)採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追懷;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實環境問題的憂思;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⒕(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築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後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點】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題材料以散文、小說為主,也可選擇合適的詩歌或戲劇作品。
【解析】《上善若水》,作者是「寵辱不驚的傳奇作家張笑天」,新浪網稱「張笑天的作品著重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探索人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問題」。原文刊2008年9月《吉林日報》,長約3700字,命題者將其精簡為1000餘字。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蘇卷一直秉持的對現代文明的憂思。從高度發達的媒體文化可以把我們「娛樂死」(2005年《波茲曼的詛咒》)到對關中農民勤勞樸素積極樂觀生活的無限憧憬和贊美(2006《麥天》);從對無限美好的農耕文明的禮贊和依戀以及對其即將消失的無限惋惜(2007《一幅煙雨牛鷺圖》)到對中國農村洋溢著的樸素的人情美、親情美的謳歌(2008《侯銀匠》)……,江蘇高考語文卷命題者一路走向2009年,對「原始」「原生態」的吶喊,對「生命之泉」「綠洲」的企盼,依舊是文本賁張的血脈。
可以看出,命題延續了全國卷散文閱讀(如《總想為你唱支歌》)的思路,考生還是可以作出基本的思考的。汶川地震,讓「都江堰」理所當然成為熱門話題,關注生活,著眼現實,無疑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正軌和坦途。閱讀面廣的考生在考場上會收獲左右逢源的喜悅。
六、現代文閱讀選做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選做另一類內的小題。(15分)
【參考答案】
⒖B
⒗(6分)排斥、打壓,缺少起碼的寬容。
肯定具有積極意義和帶來創新結果的異類,容忍無害的異類現象。
⒘(6分)宇宙萬物間普遍存在異類現象,所以是正常的;異類的存在可以促進事物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所以是必需的。
【考點】論述類文本閱讀
論述類文本包括論文、雜文、評論等。
【解析】《說「異」》,原刊去年11月上海《文匯報》,長約5000餘字,經刪改,現約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學家,科普散文作家,曾發表作品《敬畏自然》、《瓦爾登湖——大地的眼睛》和《生物鏈斷想》等。全文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論證有力,觀點新穎:絕不可小視異類。題目設計基本同2008年。第16題「作者指出人們往往對異類持什麼態度?作者認為應該持什麼態度」設問清晰,較易回答。第17題「作者在文章結尾說『異類的存在不僅正常而且必需』,為什麼」,是對文章主體內容的概括,出手比較平和。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題。
【參考答案】
⒖B
⒗.(6分)①對繪畫藝術的畢生追求和熱愛,②豐富、傳奇、坎坷的人生經歷,③涉獵廣泛的閱讀,④對社會人生的關注與思考,⑤獨特的生活態度。
⒘(6分)①既關注現實、褒貶是非,又淡泊寧靜、低調處世;
②對懂畫的朋友慷慨相贈而把重金購畫者拒於門外;
③將自己對現實人生的態度借歷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達出來。
甲乙兩篇選做文本,感覺難度基本相當,比2008年兩文的等值性要高,這也較好地體現了國家性考試的公平和公正。
【考點】實用類文本閱讀
實用類文本包括傳記、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章等。
【解析】實用類文本《畫家黃永厚》當是根據廣見於網路的祝勇撰寫的近5000字的人物特寫《黃永厚:冰炭同爐》改編的,現長近800字。命題者設計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形成黃永厚獨特畫風的主要因素」和「從全文看,黃永厚的『冰炭同爐』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兩題,立足點都在概括提煉信息上。
語文Ⅱ(加試題)
一、閱讀材料。完成l9—21題。(10分)
⒚
【參考答案】19.觀足下所為文百餘篇/實先意氣而後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苟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於世……
⒛意氣,辭句,學問。
21.劉向
【考點】要求對一段課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斷句,並回答有關問題。
【解析】這里考的是是文言斷句,一般的同學只要能讀懂的話,應該沒有問題。因為斷句的技巧是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後面的問題主要考查的一個是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學課外的閱讀面問題,如果閱讀面寬的話,這些也都可以做好的。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2.
【參考答案】A E
23. ⑴【參考答案】吝嗇鬼,投機商,暴發戶。
⑵【參考答案】①介紹賈府的歷史與人物,②點出賈府存在的危機,③介紹主要人物賈寶玉的特點。
【考點】要求了解有關名著的主要內容、藝術特色等。名著名篇見《附錄Ⅱ》。
Ⅱ.名著目錄(加考)
【解析】這十部名著的確花了高三選修歷史的同學很多時間,因為今年加試題40分計入總分,平時在教學中除了同學認真閱讀者十部名著外,老師還會安排大家看這跟名著相關的影視資料,這樣加大了同學對名著的映像。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緊張的高三學習生活當中,老師還會有一強調一些自認為是重點的東西,從而會忽略了部分。從題目來看,第二道簡答題就被很多老師忽略了。
三、材料分析鑒賞題(15分)
24.【參考答案】(3分)「破裂似的心肺」:對魯迅去世的悲痛。「緊捏的拳頭」:決心繼承魯迅的遺志;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憤恨。(對魯迅的價值沒有得到普遍認同的悲憤;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憤恨。)
25.【參考答案】(6分)魯迅逝世後,千萬青年對他的愛戴和崇仰使人們更加認識到他的偉大,這表明了民族振興的希望。但魯迅之死與黑暗勢力的迫害有關,魯迅逝世後,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民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這表明當時中國還處在黑暗、蒙昧之中。
26.
【參考答案】(6分)①象徵手法。
②魯迅雖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魯迅雖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產生。
或作:表達了對民族和文化振興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