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92年安徽高考語文物理試卷
http://wapwenku..com/view/bb25ad7827284b73f2425017.html?ssid=0&from=2001c&uid=0&pu=usm@0,sz@1320_1003,ta@iphone_2_4.4_1_10.6&bd_page_type=1&id=&tj=wenkuala_1_0_10_l1#page/1/1437892262570
Ⅱ 我歷史和語文差,怎樣快速提高,期中考試成績 數學100 英語95 科學92 歷史79 語文75
文科涉及較廣,只學好地歷 政是不夠的,最重要的積累和理解,並非死記硬背課本就能搞定. 最好能多看一些相關的課外書,會有幫助的.其實多積累知識是要學會解題分析的一種思維,這種東西不好說,主要就是一種感覺,你拿到題,腦中就會有解題概要,需要一定時間來培養這種思維,看書時重點要思考要點和聯系相關事件 如果不想看課外書,那就看教材,不說學好吧,對教材熟悉了,考試就沒問題了 文科的東西,不需要每個字都相同,要點踩到了,答題就算成功了,其他的就看評卷人了,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自己也要多思考,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才能成功
祝好運!
一、綜述
(一)要點與誤區
1.處理好單科與綜合的關系
原則:搞好單科,學會轉換
誤區:大搞跨學科綜合
搞好單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單科的學習上。為什麼呢?分析近年文科綜合高考題,基本是單科拼盤。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單科學習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學科的專題。 學會轉換,是指思維能夠在各學科間迅速切換。這是對付「拼盤」的技術要求。技術問題都不難解決,只要多做套題練習就可以了。當然,由於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聯系,分析一些問題,要以單科為主,其他學科可起輔助作用(比如政治問題常涉及歷史)。但這不可以過分強調。
2.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原則:夯實基礎,注重能力
誤區:拋開知識搞「能力」
夯實基礎,是指要非常重視知識的學習。第一,這是文科的特點決定的。文科的記憶性很強,不背書,搞能力就是空中樓閣。第二,這是文科綜合高考的實踐證明的。2004年的《考試大綱》,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學科骨幹知識的考查。從今年試卷看,許多人押寶的「熱點能力題」都未出現;相反,諸如「如何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這種典型的知識題,卻提到了突出位置。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識學習中有意識地鍛煉能力。文科綜合考試畢竟不同於單科考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疏於考查低能級的背記內容,注重考查分析性、開放性的內容。這就是「能力」的含義。怎樣提高能力呢?第一,要著重掌握課本中的分析性、論述性內容(而不是純記憶內容);第二,注意應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與綜合,尤其是多因素綜合分析的方法,這是高考的能力熱點。
關於背記,補充說明幾點。第一,絕對要背書。這是基礎的基礎,不下苦功不行。第二,要有重點地背。一是注重主幹知識,反對繁瑣哲學;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識。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反對死記硬背。總之,學文科,背記要刻苦;學文綜,背記要動腦。
3.處理好熱點與知識的關系
原則:精煉材料,整合落實
誤區:沒有重點,忽視落實
文科綜合考試的重要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而這些中心問題,多是社會的熱點問題。熱點問題學習,是近年來文科生很頭疼的事,集中反映在: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東西似曾相識,但又都拿不準。為什麼呢?就是沒有做到精煉落實。
(1)精煉材料
精煉材料,是處理熱點材料的原則。復習時期,各校都會發很多熱點問題的補充材料(主要是政治)。這些材料的處理步驟有: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所謂主要材料,包括教育部和考試中心的權威發布,以及《考試大綱》明確規定的時政材料(例如2003年的十六大報告)。其他的一切內容,都是次要的,是用來補充說明主要材料的。切忌喧賓奪主,或主次顛倒。
第二步,研讀主要材料。例如研讀2003年的十六大報告,要認真看原文,並結合教育部的《指導意見》學習。這一步驟與學習課本很相似。同時,有選擇地看一些輔助材料。注意,參考書的作者再有名,他也不是出高考題的,他也在猜測考試中心的思路。所以,一定不要被參考書束縛住思路,更不可以用參考書代替最主要的材料。
第三步,總結主要材料的核心內容。這是高考復習中容易缺失的一步。例如十六大報告,核心內容有:物質文明,核心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包括所有制、分配製、管理制等內容;政治文明,核心是政治文明的概念、建設要求,以及黨的建設和領導。實際操作中,對核心內容的總結,還要更細致些。以上是精煉原則的體現。
(2)整合落實
整合落實,是將熱點轉化為能力,切實掌握的過程。
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總結內容,與課本基礎知識融合在一起。換言之,就是針對當年的熱點,對課本進行一次「修訂」。整合結果,在本書《政治導學》一章中。
第二是落實,就是把整合完畢的內容,一體背記掌握。注意,熱點問題的學習,最終的成果應該是整合好的總結,而不是一堆別人寫的或印的材料。關鍵是要把知識提煉出來,變成自己的。
(3)關於熱點問題的補充說明
第一,注意長期熱點。環境、主權、科技等問題,關乎人類發展的根本,在任何時候都是熱點。這種長期熱點,是高考的主要內容(見考試中心2004年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題設計》)。我們學習熱點,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長期問題上。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識和判斷依據(在課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長期熱點的新表現(在時政中)。
第二,怎樣處理當年的熱點。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細節。近年的高考,當年熱點基本都是作為背景材料出現,沒有正面考查的(這完全不同於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時事題),因此只要「臉熟」就可以。其二,要放在長期熱點的大背景下分析。例如,美國不簽署《京都議定書》,大背景是全球環境問題、發展問題,我們的著力點在於對環境問題、發展問題基本知識的把握,並運用它來分析美國的行為。千萬不要就事論事,脫離了宏觀的背景。現在總強調的「人文關懷」,就是指這些關乎人類前途和命運的大背景。
(二)幾點建議
1.踏下心來,研讀以下內容
(1)《考試大綱》;
(2)歷年高考題(近年為主,文綜為主)。
2.關於復習時間分配、建議
(1)用50%的時間復習文綜。文綜復習容易攤子鋪得過大,把三門主課擠了,這從分數上講是不合算的。
(2)抓住零碎時間,進行知識背記。
二、歷史
(一)歷史復習要點
1.熟記史實
歷史是最強調背記的學科。為什麼呢?歷史背記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史實,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記,主要是分析,對事實的記憶則很少,所以遠沒有歷史難記。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幾次歷史試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記憶不清丟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實上,史實不清、審題不細,是歷史丟分的兩大原因。怎樣背記史實呢?
第一,精細讀書。要一個句號一個句號讀,包括導言、註解、圖示在內。2002年高考,有一題問蔥嶺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實,「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課本的小注里。這啟示我們一定要細心讀書,尤其是在第一輪復習時。
第二,動手總結。一定要落實到筆頭上,因為看和寫的感覺完全不同,而考試是寫,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輪復習,寧可羅嗦些,也要把總結寫全。以下給出分析歷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體操作時,應有所取捨:
1. 名稱及其含義(例如:早期維新思想,維新思想)
2. 背景
(1) 原因(事物發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會主要矛盾)、具體原因(根本原因的具體表現),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導火線
(2) 條件(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政治、經濟、階級、思想、時代、其他
(3) 目的(原因和條件是客觀的,而目的是主觀的)
3.經過:力量、領導、階段及階段特點等
4.意義:性質、作用、影響,特點(極其重要!特點=不同點=考點),經驗、教訓
第三,注意特點。特點就是不同點,例如《農政全書》的特點主要是介紹西方水利技術。特點就是考點,所以要非常重視,尤其是時代特點,往往是答題隱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記。讀—寫—記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所以在平時就要有計劃地逐步背記。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與老師的復習同步。不要到考試前再背,那樣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麼背什麼,那樣很不系統。
2.把握聯系
高中歷史的特點,是注重前因後果,注重分析知識的相關性,而反對孤立的知識點背記。其實,出題的過程,就是建立新的聯系的過程;做題的過程,就是剖析聯系的過程。把握聯系,主要有兩個步驟:
第一,縱橫結合。一方面要注重縱的聯系(時間聯系),另一方面重視橫的聯系(比如地域聯系)。特別注意因果聯系,這是所有聯系的核心。
第二,編織網路。縱橫結合,經緯交錯,就成為知識網。
3.加強審題
近年的高考,越來越強調從題目中獲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題),與課本知識結合,共同構成答案。這樣,審題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審題要注意三點:
第一,准。就是問什麼答什麼,切忌答非所問。一道大題設多問,不僅要審大題題干,還要審每一問的題干;一組選擇題有多道,不僅要審每道的題干,而且要審總的題干。
第二,全。就是問的都要答,切忌答漏。題乾的每一句話(尤其是材料題),一般都包括至少一個信息點,答案上每個點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近年文綜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這些分都愛丟。例如2002年高考歷史大題,考查旅大主權的變遷,如果僅按上面要求審題,會丟掉「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背著中國拿中國主權和利益作交易」等要點。這些要點,來自題乾的「弦外之音」:本題的主旨是主權問題,故應圍繞此點答題。這種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題時想一下每題的宏觀主旨(而不是單純就題論題),就有希望得分。
(二)誤區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記。靠做題記知識點,永遠不夠系統,會割裂聯系。做題這個手段很好,但不可濫用。
第二,不可濫搞聯系。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識網路為主,專題史不要太多(今年考試范圍大為縮減,許多專題已不成系統,應該捨去)。
三、政治
(一)政治復習要點
1.注重方法
由於政治的學科特點,在學習時,應注意一些特殊方法: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結合。經濟常識各章(第一章除外),都是先講普遍的經濟原理,再推進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政治常識各章,都是先講普遍的政治學原理,再推進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理論的特殊性。在學習時,一定要既分清普遍性與特殊性,又搞清二者的聯系。
第二,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哲學常識闡述一個原理,都是先講世界觀,後講方法論。在學習時,一定不要把兩者混淆,要搞清對應關系。
第三,主次結合,突出重點。通過做題可以發現,政治考查的內容非常集中,這些就是重點。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重點知識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注重熱點
3.注重做題思路
政治題的顯著特點,是題型清晰、思路相對固定。例如:一看到環境問題,我們就有如下哲學思考,答題時很少出圈。這種東西要多總結。建議大家只用一本權威練習冊(比如《最新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十年高考試題匯編》),把每道題都搞透,每種問題的套路都總結出來。
唯物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界關系的基本前提
辯證法:聯系: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矛盾:一分為二地看待人對自然的影響;量變:適度開發。
認識論: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規律的統一;
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四、地理
(一)地理復習要點
1.注意分析性、綜合性問題
高中地理區別於初中的顯著特點,是從強調知識的識記,過渡到強調知識的分析和綜合。比較多的是因果分析,尤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例如2002年地理大題,考查巴爾喀什湖一半淡、一半鹹的原因,是氣候、徑流共同作用的結果;2003年全國卷的地理大題,考查10度等溫線的成因,是緯度、地形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見高考出題的連續性!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聯繫上,注意全面分析,不要陷入繁瑣哲學。
2.注意圖文結合和轉化
高中地理區別於政治、歷史的顯著特點,是圖文結合。由於圖像問題可以綜合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轉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這幾年一直是熱點。學好圖像問題要注意幾點:
第一,認真學好常見圖像。包括課本中的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等),以及練習冊中的常見圖。如晨昏線圖的基本形式在書中,而練習冊中有很多種變式,要一一掌握。
第二,掌握分析圖像的共性方法。高考題很少出以前見過的圖,但是分析圖像是有通法的,比如折線圖一定要注意坐標名稱,注意走向、交點、數值水平。這一點應多咨詢老師。
第三,學會作圖。2001年的高考,考查了畫剖面圖,在2003年春季高考中再次出現,因此不可忽視作圖。尤其要會畫比較難的圖,如剖面圖、等值線圖等。
3.注意「撿起來」
高中地理復習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顯著特點,是在高二暫停學習一年後,要把知識撿起來。建議在高二暑假通讀課本,詳細總結,並復習高一的練習冊和《會考說明》。通過自學完成第一遍復習,這樣就贏得了高三的主動權。
(二)幾點說明
1.關於做題
(1)建議大家研讀近十年的高考題。因為地理高考恢復較晚(九十年代曾經取消過),出題規律尚未完全定型,所以特別要注意分析近年的命題思路。
(2)建議大家做王樹聲老師主編的《高中地理圖導圖練》,突出對圖像的學習。
2.關於復習輪次
(1)高二暑假,自學完成第一遍復習。主要是:撿起知識,提出問題。
(2)高三上學期,與老師同步完成第二遍復習。主要是:落實知識,解決問題。
(3)高三下學期,完成第三遍復習。主要是:演練知識,形成能力。
1.文科離不開記憶,想學好,就要有心理准備
2.學完要做題,尤其要注意大題的答題技巧
3。不斷地看書,起碼四五次
4。做好筆記的總結,可以通過對比,列表的方式幫助記憶
Ⅲ 92年遼寧省高考語文題
92年遼寧高考是全國統考自己網路一下
一(25分)
1.下列加紅的字在該詞語中字音、字義全都正確的一組是(3分)[ ]
A.奢(shē奢侈)華恬(tián安靜)靜問難(nán詰責)
B.城垣(yuán牆) 艷(yàn羨慕)羨 休憩(qì休息)
C.癖(pǐ古怪)好 繁翳(yì遮蔽)修葺(qì修理)
D.晦(huì光線暗淡)澀拙(zhuō笨)劣 撩(liáo引逗)撥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3分)[ ]
A.按照上級布署,他們認真組織了一系列觀摩課,師生們反應熱烈。
B.別看他倆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其實是貌和神離。
C.我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D.這哥兒倆,一個標新立異,一個循規蹈矩,差別太大了!
3.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3分)[ ]
A.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
B.雖然沒有名角親自傳授指點,但他長年在戲園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種戲路子都熟悉了。
C.每當夜幕降臨,飯店裡燈紅酒綠,熱鬧非常。
D.高縣長說:「全縣就你一個人當上了全國勞模,無論怎麼說也是鳳毛麟角了!」
4.下列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本想這次能在家鄉同你見面,回家後才知道由於你正忙著搞科研,不回來了。
B.為什麼對於這種浪費人才的現象,至今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呢?
C.無論幹部和群眾,毫無例外,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D.經過老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5.按順序分別填入下文標號處的正確詞語是(2分)[ ]
一個人(甲)不懂得正確的意見只能是對於實際事物的客觀的全面的反映,(乙)堅持要按自己的主
觀的片面的想法去辦事,那麼,(丙)他有善良的動機,(丁)還是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
<img "="" src="http://www.teachercn.com/Files/BeyondPic/2006-4/19/0641919053648637.gif" width="406" height="136" style="font-family: 宋體,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ine-height: 22px; white-space: normal; ">
6.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較好的一項是(3分)[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來, _______ 從床下拽了出來,送到幼兒園去了。
A.媽媽找了好久,最後才發現他,
B.但後來還是讓媽媽給找到了,
C.使媽媽找了好久,終於把他找到,
D.但媽媽畢竟發現了他,
閱讀下列句子,完成7~8題。
①一騎紅塵妃子笑,誰人知是荔枝來。
②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③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⑤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藹沈沈楚天闊。
7.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組是(2分)[ ]
A.①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⑥
Ⅳ 海南省1992年高考試卷是自主命題否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2007年高考,海南的高考形式在30年間先後經歷了大小6次變化。
1977年的高考最大的特點是開卷,另一鮮明特點是非外語專業考生不用考外語。報考文科的考政治、語文、數學、史地;報考理科(包括工、農、醫)考政治、語文、數學、理化。但報考文、理科的,均可報外語專業,加試外語。單獨報考外語專業的,必須參加文科或理科考試。
1978年高考開始實行閉卷考試,而且文理科都要考外語。文史外語類考試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歷史、地理、外語;理工農醫類考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
1981年,海南高考形式又有一次小變化,文史外語類考試科目仍為語數外政史地,理工類考生除了語數外政物化外,還要再考一科生物。
1991年、1992年,湖南、雲南、海南進行了「4×4」的考試科目改革試點,四組科目設置分別為:第一組考語文、外語、歷史、政治;第二組考語文、數學、外語、地理;第三組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第四組考數學、外語、化學、生物。考生可根據個人情況挑選其中一組。
1993年,海南高考形式又發生了變化,在會考的基礎上實施了「3+2」高考科目設置改革。「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基礎課,是每個考生的必考科目,「2」是指文史類考生需加考政治、歷史兩個學科,理工類考生需加考物理和化學兩個學科。
2001年,海南省開始實行「3+X」的科目設置改革,即「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科目設置,文史類的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文史類)、外語、文科綜合(含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理工類的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理工類)、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生物三科)。 這種科目設置一直持續到2006年。
2004年9月,根據教育部關於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進程的總體部署,海南作為首批實施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省區之一,開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3年後,參加新課程實驗的海南首批高中生迎來高考,海南也在2007年實現了自主命題,跨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2006年7月,《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指導方案》,明確了海南省2007年高考的考試模式為「3+3+基礎會考」,高考總分為790分,比改革前增加40分。其中,文史類3+3科目組合為:語文、數學(文)、外語(加聽力)、政治、歷史、地理;理工類3+3科目組合為:語文、數學(理)、外語(加聽力)、物理、化學、生物。從2007年起海南省高考開始了自主命題。
Ⅳ 我是2012年的考生。學文。高考成績是語文104,數學37,英語92,文綜180,一共是413,
你可以找一些網站,進行性格測試,然後它會自動為你提供就業方向
Ⅵ 語文之友 2011年江蘇高考語文附加題專項訓練 沖刺40分你能發一份給我嗎,謝謝[email protected]
這個網上應該沒有吧,你們老師到時候應該會發答案給你們了解得吧,那個不是很多嗎?而且自己的答案往往和參考答案有一定差距。現在你也只能自己簡單地做一下有的題目是可以在網上或者其他的參考書上找到的。
Ⅶ 90年代的時候,高考滿分是多少
給所有大學科學排名,要讓人信服是很難的,但是頂級的大學群卻很容易找到,那就是在雙一流大學群中,並且A類實力最強,一共有36所。
有考生問,高考600分,有沒有機會考上A類雙一流大學。整體上A類雙一流的錄取分數,均普遍高於600分,但是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有些A類的大學一些專業,錄取分數會在600分左右。
主要原因在於,有些是一般專業/冷門專業錄取分低,有些是地理位置不好,而錄取分低,有些是被競爭對手壓制,而導致錄取分低一些。下面分享4所,600分有機會上的A類雙一流名牌大學。
1、蘭州大學
有人說蘭州大學是最憋屈的大學,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太大。它遠在甘肅的蘭州,距離東部沿海太遠,發達省份的高分考生不太喜歡到西部來,因此影響了它的生源。
其實,蘭州大學不僅優質生源容易被人搶走,它的優質師源其實,近幾年來也流失不少,很多東部高校來搶奪它的名牌教師/院士等,從個人發展的角度而言,很多老師其實也是更願意在發達的東部。
蘭州大學擁有很多非常強勁的專業,例如草業科學,核技術科學,地理學,生物學等。從搞學術的角度,報考蘭州大學,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在東北的長春。大家都知道東北這幾年人口流失嚴重,為什麼呢?因為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影響或許最大。
對於南方很多學生而言,北京以北的地區,都是很遙遠的地方了,去東北地區上學,不屬於多數南方考生的首選,而南方又有很多教育強省,例如湖南浙江江蘇等地。
但是吉林大學可是一個老牌頂級大學,又是211,又是985的,名氣一點不小。雖然東北人口流失,但是吉林大學的特色是極大,它的在校全日制學生高達7萬多人。
原因在於吉林大學,在2000年高校擴大潮中,相繼合並了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因此吉大的校區遍布整個長春市。
吉林大學在出國和保研上,也是一塊很好的招牌。它是世界一流學科是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3、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雖然位於東北,但是卻不屬於東北文化圈,大連是遼寧省的副省級城市,發展潛力很大。
不過大連理工大學有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錄取平均分,大概高於大連理工大學20到30分左右,這個差距還是很明顯。這也意味著,北京理工大學搶走了很多高分考生。
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很多專業在全國錄取分是低於600分的,特別是對於西部與西南部的省份而言。
大連理工大學的碩士生與博士生,佔比非常大,有博士生4616人,碩士生11113人,本科生25512人,這能夠帶來很強烈的學習氛圍。
它的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有化學和工程。
4、重慶大學
在山城的重慶大學,其優勢專業是建築、土木、工程方面,它的世界一流學科是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也被稱為「建築老八校」,可見其在建築相關的領域,有多強勁了。
很多時候,重大都被拿來,與隔壁的川大做比較,兩者在區位上一致,並且都是985和211高校,而且所屬文化圈基本相同,所以競爭味道濃厚。
重慶大學強於工科,性價比高,在原來的985院校群中,錄取分不是特別高,但是強勢專業錄取分是比較高的,並不好考。
每年高考難度不同,因此錄取分數存在波動,並且志願競爭中存在大小年的問題,平行志願給了考生更多的機會,可以沖一沖,壓一壓,保一保,600分,還是有機會考上理想的A類雙一流大學的。
Ⅷ 急求!請問1992年成人高考高起專是考語文數學英語么北京經管類的錄取線大概多少每門課是150分滿分么
我也是1992上考的。
是一百五十分。
語文數學是必考的,其他根據專業不同加考兩科、三科。
Ⅸ 只有20天就高考了…可是我適應性考試語文才考得92分,怎樣提分我其他科都算不錯(我文科)
不要緊張,你可以向其他班的同學問問看他們老師是怎樣做的,還有什麼答題格式啊什麼的,向他們要要 自己多背點古詩啊什麼的,基礎題不要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