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中語文考試你能及格嗎答案

初中語文考試你能及格嗎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8 13:17:26

初中語文學習

現代文(文學作品)閱讀常見題型及答題模式

理解文中重要的詞語
1、體現作者立場、觀點表現文章思想的詞語 理解重要詞語的基本原則就是依據具體語境(主要是上下文)。
1.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1)依據詞語所在句子的內容(2)依據上下句述說的內容],理解詞語的隱含意義 透過詞語的表面意義,結合作者的感情脈絡、說明邏輯等具體的語言環境,深刻體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臨時意義,辨別不同義項
從整體閱讀理解,將詞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分析,在明確詞語所在語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義、所在語段前後關系的基礎上理解詞語。要注意詞語本身具有的含義,要能准確理解比喻義(從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性入手,尋找比喻的本體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引申義、雙關義(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象徵義(象徵的對象是什麼)、反語義、色彩義(褒貶互換)。找出之後,一定要代入原文中進行檢驗。
3.理解概念間的關系
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為基礎,通過篩選文中重要信息,進而揭示概念特徵的有關信息,弄清客觀事物之間存在著各種關系(大體上有同一、種屬、交叉、矛盾、反對等關系)然後組織答案。
4.准確把握指示代詞的含義
代詞指代意的確定,必須緊扣上下文的內容,應該先找出該詞語所在的具體的語句或者段落,一般應運用結構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對象的位置和范圍,根據語境確定指代對象和內容,然後可以將答案代入。
5.對於使用了比喻、象徵等手法的詞語的理解,則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點,進而藉助上下文來界定該詞語的含義。
2、表達段(文)中核心概念的詞語
3、含義特殊、反映深層意義的詞語
4、文中反復強調的詞語
5、需要辨別微妙區別的詞語
6、有特殊指代義的詞語
7、需要概括含義要點的詞語
8、聯系某段文字,談談對某個詞的理解
9、與本文主旨相關的詞語
10、運用了修辭的詞語
11、體現文章線索的詞語
12、與其他句子相呼應的詞語
13、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14、在文中的作用:
①賞析某詞的使用特點(包括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及效果; ②使用某詞的原因(好在哪裡)
③某詞在文中表現為哪幾個方面; ④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⑤可否用另外的詞替換,為什麼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關鍵性語句常有這樣幾種:
結構比較復雜,對理解文章有影響的語句;
能幫助考生准確理解整個作品主題思想或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即人們常說的「文眼」;
內涵較為豐富的語句;
文中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等。
關鍵性文句多富有潛在義、引申義、雙關義、象徵義和多重義等,做題時要參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體意旨來考慮,在文意文旨的大語境中來探求核心文句的內涵,解題時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顧後的根據其語段的「形」,深入領悟其語句段的「意」。
1圍繞修辭句設題 圍繞比喻句 1、區分本體和喻體。當比喻句比較復雜時,其本體常在比喻詞之前的一句或幾句內容中,須我們提取。
2、分析喻體的深意。緊扣喻體中的關鍵詞一一對應的相關內容,而後進行引申。若本體較為復雜,亦須分析其寓意。
3、語言定向還原。根據本體,用概括性的語言將喻體的要義加以解說,使之還原成比喻之前的內容。
圍繞比擬句 1、分清比擬類型。擬人?擬物?區分各自表達的側重點,進而准確理解其含義。
2、分析擬體內涵。擬體——若賦予物以人的思想行為,「人」則為擬體;若將人當做物來寫,「物」為擬體。分析擬體,重點在於其擬體部分——將句子劃分為主謂兩部分,謂語部分可視為擬體部分的程度副詞、動詞,即分析該程度副詞、動詞的屬性表明了什麼。
3、聯系全句把握。著眼整個句子,透過修辭層面的含義,深究句子層面的含義:這到底說明了什麼。
2圍繞主旨句設題 1、鎖定有效閱讀區間。若主旨句在開頭,其後內容皆有可能為其有效閱讀區間;在文末,其前的內容有可能為其有效閱讀區間。若主旨句是過渡句,要聯系其承上啟下的內容。若主旨句所在的段落有對其的主要闡釋,可結合該段理解。
2、分析關鍵詞句。任何一個主旨句,都有其核心內容,而這些核心內容總要通過一些闡釋、描述、陳述性的關鍵詞句體現出來。透過這些關鍵詞句分析其環境、態度、情感等,也就抓住了主旨句的實質。
3、回到主體解說。但凡文章,其主旨皆有一個「落腳點」——人或者物,故而,欲正確理解主旨句的含義,須回到其主體(落腳點)上,結合對關鍵詞句,解說其終極目的、價值等。
3圍繞描寫句設題 1、圈定相關語境。找到該描寫句所在的段落(相關語境),此為理解描寫句的含義必不可少的步驟。若非如此,易使理解南轅北轍。
2、了解語境內容。了解語境大致內容,勾畫出相關的主要背景、情感等,有助於全面理解語境中描寫句的含義。
3、分析關鍵詞句。緊扣描寫句中有關情態的動詞、形容詞、具有象徵意義的名詞、相關短語等關鍵詞句,結合語境中的主要背景、情感等,分析其描寫的目的。若句中涉及修辭方法,按照「圍繞修辭句設題」中的相關方法處理即可。
4圍繞指代句 1、確定指代區間。指代句指代的內容,一般在其前的語段中。由指代句所在段落向前搜索,確定與主要指代內容相關的有效指代區間。
2、鎖定具體指代。在有效區間內,找到與指代句中關鍵詞密切相關的語句,而後篩選出具體指代內容。
3、聯系闡述分辨。如具指內容中的信息鏈較多,而備選項對其皆有涉及,這就需要聯系指代句後的相關闡述句分析。一般而言,指代句後的闡釋句僅對其信息鏈中主要的一條進行闡釋。
5圍繞支撐句設題 1、劃定支撐范圍。支撐句常在文中某段(幾段)之前,或在文中某段(幾段)之後。若在其前,其後的內容則為其支撐范圍,反之,其前的內容則為其支撐范圍。
2、概括支撐內容。概括該句支撐范圍內的主要內容時,若其支撐范圍為幾段內容,而各段內容相對獨立,可分段概述。若為記敘類散文,則須概括相關背景和有關環境中人、物的生命狀態;若為議論性散文,則須概括其論據、分論點。
3、回歸本位分析。回歸「本位」,即回到支撐句上。結合支撐范圍內的主要內容分析支撐句的含義,要注意聯系相關背景、有關環境中的生命狀態或論據進行,探究其深層緣由。
6圍繞復雜句設題 1、抽出句子的主幹。可先將單句劃分為主謂賓三部分,然後壓縮掉枝葉成分,即可抽出句子的主幹。若是兩層以上的復句,則須先抓住第一層的要點,接著逐步分析各個層次的意思,然後歸納出整個復句的大意。
2、提取枝葉要點。抽出句子的主幹,有助於更快更准地明白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意思,而概括出句子枝葉成分的要點,乃是因為備選中常常要設置與之有關的內容。
3、比較選項與要點。將題支中的備選項與提取的枝葉成分的要點一一對照、比較,分析哪些與要點相符,哪些與要點不符。
4、根據要求選擇。若題干要求選擇復雜句理解正確的一項,與要點相符者則為被選項;若題干要求選擇對復雜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與要點不符者則為被選項。
7在文中的作用 1、在內容上具有提示性或引導性
2、表達上深化文章內涵
3、使用某句話的意圖
4、體現文章脈絡層次
5、寄託思想情感
信息篩選整合類 篩選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信息提取出來;所謂整合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並加以處理。這「整合信息」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等要求之間是交叉關系,而不是並列關系。
解決本類題一定要善於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因為此類題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隱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樣蘊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樣蘊藏在蚌殼里。在做這一類題時,一定要抓牢題目的具體要求,根據要求要非常謹慎地從原文中一點一點的尋找辨識有效信息,並將有效信息進行再剪輯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歸納內容要點類 文章的內容要點,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者說是文章內容的精要之處。文章的內容要點,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解決這類試題,應該建立在對文章內容理解准確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操作中,先要找出相關的答題區間,然後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或者提取精要,獨立歸納。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來進行具體的總結與把握、篩選與提煉、加工與轉化,往往是具體的內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內容加以闡發、含蓄的內容加以解說。 1、概括人物身世 2、概括人物性格 3、概括人物言行或心理
4、概括人物語言特色 5、概括人物觀點 6、概括人物思想 7、概括人物形象
8、概括景物形象(或景物、事物特徵)
9、概括不同特點(或共同之處)
10、概括所寫景物
11、概括描寫畫面
12、概括環境描寫的作用
13、概括文章內容(或內容要點)
14、概括文章線索
15、概括文章思路
16、概括藝術特點(寫法特點)
17、概括段落大意
18、概括原因
歸納主旨類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文章思想內容的核心,即文章的意旨。
解答這類試題,應該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後再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麼)最後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首先應該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後由表及裡,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圖,最後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體的表述分兩步走:首先概述文章內容,通過敘述(描寫、塑造等)……;然後表明寫作意圖,表達(表現、寄託等)了……,抒發了……情感(願望)。 1寫景抒情類散文 要抓住景物的外在特徵和內在品質,並適當聯系人生和社會生活。概述時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文章通過描寫……(某種景物的某些特徵),抒發了……的情感,體現(表達)了作者……心志(觀點、觀念等)。
第一步,根據文章題目和內容確定解題的指向。第二步,從文中找出景物的特徵。第三步,聯系人生或社會現象,由物及人(世)。第四步,將景物的特點及其與人生或社會現象的共通點(寓意),概括地表述出來。
2敘事類散文 第一步,根據文章題目和內容確定解題的指向。概括文章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第二步,從文中所敘事件抓住形與神的結合點,更好地體味散文的感情,領悟散文蘊含的哲理。第三步,聯系人生或社會現象,由事及情(理)。第四步,將事件的內容與從中透露出的對人生或社會的思考,概括地表述出來。
3、小說 小說主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第一步,審清題干要求。第二步,根據小說的情節和人物描寫,概括括人物形象或概括故事情節。第三步,根據情節、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聯系創作意圖概括主旨。
理清思路類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麼寫的:文章各段說的是什麼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就在你眼前了。
分析結構、把握思路,都不是閱讀最終目的,而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效率。為此,分析結構和把握思路,不能滿足於辨別文章結構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還要探究這樣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圖。
推斷和想像類 根據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結論,實際上是運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想像進行再創造,推出原文沒有直接表述的觀點,得出原文所沒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結論,或者提出新的看法。根據文中的觀點推出作者對相關問題的看法
這類題目中的推斷和想像要合乎邏輯,就是符合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規則。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間是否有因果聯系;如果用類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間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這稱為推斷要有「理」。
表達技巧類

表達技巧,廣義地說,是指作品運用的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從狹義的方面說,是指靈活運用一般寫作原則、規律、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方法。
高考現代文閱讀涉及的表達技巧,歸納起來說,有下列三方面:
1.運用某種表達方式的技巧:①敘述的技巧,如順序、倒敘、插敘、補敘;②描寫的技巧,如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事件描寫、環境描寫;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議論、說明的技巧。
2.文中運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如象徵、對比、烘托、反襯、鋪墊,以及人稱的變化等。
3.布局謀篇的技巧:如線索設置、過渡、以及前呼後應等。
這樣的試題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綜合這樣幾個能級,屬於中難度的試題,因此較多出現。答這樣的試題主要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二是對表達對文章主旨的作用。
提問方式 答 題 模 式

語言修辭類題型 描繪類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
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修辭類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布局謀篇類題型 (1)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文章這樣寫(材料安排、層次安排、詳略安排)有什麼好處、效果?
這類題目答案包括表達和內容兩方面:
①使用的方法+②結合文本內容+③效果(或作用)如:
07江蘇卷:16、「頭項一團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丁又出。早晨起個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頭跌進夢鄉,搖不醒叫不應。麥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這些敘寫從全文結構看有什麼作用? 1.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如果描寫的物象(即散文寫作的對象)並非選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與選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正面襯托(或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
3. 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步驟:1、明確段落位置;2、把段落放在全篇中,結合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分析;3、然後闡述其具體作用。如「承上啟下」,要分析如何「承上」(承接上文的什麼),如何「啟下」(啟示下文的什麼)
答:強調麥天男人的勞累.為寫女人心疼男人作鋪墊;與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應;與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刺剌躺在炕上……」一節的描寫相呼應。
(2)謀篇布局的技巧 開門見山 卒章顯志 畫龍點睛 過渡照應 以小見大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欲揚先抑 虛實結合 巧設伏筆
設置懸念 起承轉合 先總後分 詳略得當 層層深入
情節起伏
表現手法類題型 象徵: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
抑揚:突出重點,強調語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引人入勝。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類比:以淺寓深,以近比遠,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
渲染:濃墨重彩,營造氛圍;情景相生,深化主題
鋪墊:給下文情節產生的必然作暗示

在抒寫主體出現前先寫次要的東西,往往有鋪墊、渲染、襯托、引起下文的作用
人稱類 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歸納內容要點類題 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分三步走,
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
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
第三步整合答案。 1.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
2.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
3.提取精要,獨立歸納
注意兩點: 1.盡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這是就獨立歸納而言的。盡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詞語組織答案,可以防止歸納的不準確。
2.防止要點遺漏。要點遺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對相關文字作層次分析。
鑒賞人物形象類題型 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或:
1、概括人物身世
2、概括人物性格
3、概括人物言行或心理
4、概括人物語言特色
5、概括人物觀點
6、概括人物思想
7、概括人物形象 1、明確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徵和內涵。包括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特徵;人物形象意義
2、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寫:語言、行動、肖像、細節、心理描寫;側面描寫:環境描寫、其他人物形象的襯托等方法。
3、文學作品的主旨。包括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對作品主旨的作用及作品的主題思想等。
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概括該人物特徵,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分析時,要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等描寫或他人(包括作者)的評價來界定
鑒賞景物形象類 概括景物形象(或景物、事物特徵);
概括描寫畫面 1、形象的外在特徵或特點,包括形態、聲音、色彩、氣味等等。
2、形象的內在品質(內涵、本質、精神)和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形象的外顯方式(表達技法)包括象徵、聯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審美鑒賞性試題思路

審美鑒賞性試題,屬於文學評論中的一種,是讀者在選定的評論角度對作品作出的觀點和看法,閱讀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賞析的中心論點。這類題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語句段的表現技法,領悟其表達技巧,審視他的藝術效果,把握他的獨特風格,進而進行富有個性的鑒賞。一般來說題目只會要求從某個方面(或主題、或構思、或藝術特點等)來進行賞析。寫作時只能緊扣一個方面,從某一角度賞析,選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體鑒賞角度如下:
1、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去鑒賞,包括用詞、句式,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
2、從修辭的角度鑒賞,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對偶、借代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像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3、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鑒賞,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筆寫意蘊;平和沖淡,如周作人,用淡筆寫濃情;.蒼勁雄健,如魯迅,剛健之中見哲思;絢麗濃艷,如徐志摩,用詩意寫濃情;清婉雋永,如冰心,用婉筆抒寫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達主旨。
4、從語體的角度鑒賞,如:書面語與口語、普通用語與專業術語等
5、從情感的角度鑒賞,要善於體味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露出來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細膩等。善於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有了上面的解題思路和技巧,我們還需要注意把握解題的規范:
1、緊扣題意,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答」與「問」有直接的關聯性。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錄原文,應該嚴格緊扣題干要求,對准文中有效信息,將題干要求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整合出答案。
2、善於利用文中的重要詞句。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和標准答案較切近。
3、需要高度概括的題目,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

Ⅱ 初中語文考試有什麼答題技巧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好好掌握哦!!初中語文考試有什麼答題技巧?

Ⅲ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附加答案

(一)生命的姿勢(35分)
①一對夫婦是登山運動員,為了慶祝他們兒子一周歲的生日,他們決定背著兒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們特意挑選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就踏上了征程。天剛亮時天氣就如預報中的那樣,太陽當空,沒有風,沒有半片雲彩。夫婦倆很輕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們稍稍休息准備向新的高度進發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風雲突起,一時間狂風大作,雪花飛舞。氣溫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於他們完全相信天氣預報,忽略了攜帶至關重要的定位儀。由於風勢太大,能見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著危險甚至死亡。兩人無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處山洞,只好住進山洞暫躲避風雪。
④氣溫繼續下降,妻子懷中的孩子被凍得嘴唇發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會導致迅速地降低體溫,時間一長就會有生命危險,怎麼辦?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弱,他很快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幾次要餵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凍死。然而不給孩子餵奶,孩子很快就會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⑥丈夫把妻子和兒子攬進懷中。盡管如此,喂過一次奶的妻子體溫下降了兩度,她的體能受到嚴重的 .⑦由於沒有定位儀,漫天風雪中救援人員根本找不到他們的位置,這意味著風如果不停,他們就沒有獲救的希望。
⑧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餵奶,妻子的體溫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這個風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平常極為簡單而現在卻無比艱難的餵奶動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餵奶中一點一點地消逝。
⑨三天後,當救援人員趕到時,丈夫凍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偉大的母親已被凍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著餵奶的姿勢屹立不倒。她的兒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懷里安然地入睡,他臉色紅潤,神態安詳。被偉大的生命的愛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母愛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風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妻子,丈夫決定將妻子最後的姿勢鑄成銅像,讓妻子最偉大的愛永遠流傳,並且告訴孩子,一個平凡的姿勢只要傾注了生命的愛便可以偉大並且抵達永恆。
1、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攜帶 裸露2、解釋下邊短語中加點的字。(2分)
①准備就緒 緒: ②氣溫陡降 陡:3、快速閱讀全文,說說:"生命的姿勢"這一標題中"生命"的含義(整體感知全文,從兩個方面來考慮)。(4分)
4、第⑧段中為什麼說妻子的餵奶動作"現在卻無比艱難"?(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5、第⑨段中寫孩子"安然地入睡"、"臉色紅潤、神態安詳"的目的是:(4分)
6、第⑥段方框處應填入的一個詞是( )(2分)
A、損害 B、損失 C、損耗 D、損壞7、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後重復了四次,對此,你如何理解?(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文章中心上的作用)(3分)
8、結合上文,談談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5分)
9、找出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並寫在下面。(3分)
10、課文《生命》的作者在見到的有關生命的例子描寫之後,深有感慨地說:"從那一刻起,我告訴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那麼,讀了上文,你對生命又會作何感想呢?(字數不超過100個)(5分)

參考答案(一)1、xié luǒ2、①指絲的頭,比喻事情的開端 ②突然,陡然3、①母親的生命 ②母親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兒子的生命4、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會導致迅速地降低體溫,時間一長就會有生命危險。
5、細致描寫小孩子的臉色、神態,意在告訴讀者,孩子的生命得來不易,這是從側面贊頌母親捨身哺子的行為。
6、C 7、既點出時間的推移,也暗示母親的生命在一點一點消逝。
8、抒情,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9、一個平凡的姿只要傾注了生命的愛便可以偉大並且抵達永恆。

Ⅳ 請問,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考試分數、、

如何提高你的學習成績
學習前先預習。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屬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Ⅳ 初中語文語言運用練習題及答案

二、請你參加下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按要求完成後面的題目。
今年是安徒生誕辰200周年,世界各國的讀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這位給一代又一代兒童帶來感動和快樂的童話巨人。你們班要舉辦一次紀念活動,同學們都以極高的熱情積極籌備。
(1)請你為這次紀念活動確定一個主題。
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圍繞你所確定的主題,設計一個簡要的活動方案。

(3)請就安徒生童話對你成長的影響和意義,發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簡短演講。
(1)示例1:同情"歡樂"成長示例2:安徒生童話伴我成長(2)示例1:[即興演講方案]
①確定演講題目;②推選主持人和評委;③現場抽簽決定演講次序;④即興演講(不超過5分鍾);⑤語文老師進行點評;⑥宣布比賽結果。
示例2:[綜合活動方案]①組織各小組長確定活動方式及推選評委;②可分為手抄報組、辯論組、故事組等分頭准備;③各組分別交流展示;④評委點評;⑤語文老師總結。
(3)示例:同學們,在安徒生美麗的童話世界裡,我們懂得了同情與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讓我們走進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話的精髓,讓我們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以「愛心」為陳述對象,分別以「泉水」、「歌謠」為喻體,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兩個句子,使之構成一組排比句。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曰的陽光,使貧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
參考答案: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盪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依照例句,任選一種事物,用「事物 否定 想像」的格式造一個句子。
例句:教師的周圍飄著粉筆屑,不,那並非粉筆屑,它是教師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參考答案:魯迅握著一支寫出無數雜文的筆,不,那非是一枝筆,它是一把刺向敵人胸膛的匕首。/母親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不,那不是皺紋,那是她一生操勞的勛章。/母親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不,那不是皺紋,那是她讓女兒看的關於人生艱辛的無字書。/你的耳邊充滿著嘮叨,不,那並非是嘮叨,它是父母對你的愛。/圓明園遺址到處是殘垣斷壁,不,那不是殘垣斷壁,那是我們民族永遠也不能忘記的一段屈辱的歷史。/天空劃過幾顆流星,不,那不是流星,那是上蒼在啟示我們生命是多麼短暫。

Ⅵ 初一語文怎麼拿高分

課內閱讀差嗎?不過語文考閱讀題的話一般都是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吧,那你看閱讀題時要抓住重點,答題時也是如此,不過,有時答不出來能理解一點的話,就多寫一些字啦!

Ⅶ 初中語文選擇題練習

我不找題.只是希望能幫到你.
平時一定要花時間去記書角下的生字詞語,因為前幾個選擇題是版生字拼音詞權語意思,都是書角下有的,只是你平時沒有留意.
病句的就是要去總結,比如歧義:幾個學校的老師``改正:學校的幾個老師
前後一致:是否認真學習是成功的關鍵。
改正:是否認真學習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缺少主語,通過……使…… :通過老師的講解,使大家理解了這個問題。
不是刪一個通過就是刪一個使。
詞語搭配不當。。城市的秋天是個美麗的城市。。。這個就不說了,交換下就ok
……這是常見的,如果重視可以另外查
課文理解那一道主要是考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建議買一本輔導書,把什麼思想背景課文理解通通熟悉,這個對後面的古詩理解也特有幫助。
一般還有幾道是古詩文的:這個就要去把重要的古詩文的翻譯、詞意全記住才ok。
語文就是需要去雜七雜八地記。。

我這個不是要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祝你成功。

Ⅷ 跪求近幾年西藏初中教師漢語文職稱考試試卷含答案

第一次進藏,最常規的景點是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哲蚌寺、羅布林卡、拉薩博物館專、色拉屬寺、川藏青藏公路交匯處、拉薩河等。這些景點都在拉薩市區(拉薩不大,步行、公交、三輪、出租都很方便)。
稍遠一點的路線是:

1、羊八井、念青唐古拉、納木錯(坐旅遊車1日或2日往返,可以住納木錯)。

2、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班禪住錫地)、江孜(看過紅河谷電影就清楚相關背景了)、羊卓雍錯。

3、山南地區(藏族人的發源地),桑耶寺(藏傳佛教第一個寺院,需要坐擺渡過雅魯贊布江)、澤當(藏王墓、雍布拉康、昌珠寺)。

還有林芝地區、阿里地區、珠峰等地,第一次進藏很難都去到。

總之,西藏很美,很神秘。沒有一個人可以進一次西藏就了解她的全貌。先開始第一步,只要你喜歡可以再去一次、兩次。。。。。。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考試你能及格嗎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