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國大聯考2016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
全國大聯考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試題
時間: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1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答題時間150分鍾,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畫之所以能為大眾接受,是因為它的人性指歸的「至善」。既然是養心修身之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對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也即「入靜」的狀態。老子說:「靜勝躁,寒勝熱,清凈以為天下正。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中國畫就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它不表現戰爭,不表現血腥,不表現暴躁,也極少表現焦慮。它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餘三格沒有原則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話,每個品種還分上中下呢,這需要是同時代的人才好比較。畫論品評申多有點評,我不研究畫史,故對「典型的代表人物」無大興趣。孔子說「君子不器」,大約是指對「術」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學生請教種地,孔子說「吾不如老農」。中國畫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術」的部分代代有變,這應驗了石濤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形而上的認知,是歷代中國畫論提煉出來的共同部分。其中 我們所謂的「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如果僅僅把「逸」看作是「文人畫」的產物,這認識是狹隘的。「逸」是筆墨文化成熟的標志。「逸」關乎才情,更關乎修為和境界。關於「逸」的歷代論述很多,我把它概括為六個字: 不象——不願拘泥於物象,「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實在是不屑於那個「象」。 自由——忠實於個人情感。不做,不劉,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是做出來、刻出來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間的是「神」。 出塵——與「意識形態」無關,不為誰服務;不為時風左右、不顧大眾需求。當然它又絕然不是仇視社會,它是通過內省而這至善;人們欣賞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養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開的,「神„『妙「能」裡面也往往有 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則是更突出了。歷代畫論稱之為「標格特出」或 「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它完全跳出來了,超塵絕俗。這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是效果,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仇英畫得雖好,但不能稱作「選」,是妙品,有的可稱神品。陳老蓮是
undefined
「逸」,八大是「逸」,石濤略顯粗糙,也是「逸」。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為野選之人、出世之人。沒有出世的人有一顆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濤呢,他G里頭還是嚮往著八世,放不下,身在塵外,心在塵中,如此狀態,在畫上能看出來。觀石濤的畫,時見才華過人,時見浮煙漲墨;時見清奇脫俗,時見隨世俯仰。這是一個矛盾著的石濤。他的畫論卻有極強的思辨能力,對中國畫的本質把握入骨,認識可謂深刻,但「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成為標簽,甚至成為膚淺作品找來的依據。 (摘自《中國畫是靜、慢、淡的藝術》)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畫是養心修身的藝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夠被大眾廣泛接受。 B.中國畫的人性指歸的「至善」,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 C.中國畫不表現戰爭血腥,也很少表現暴蹂焦慮。追求至靜至遠,天人合一。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D.老子認為安靜克服躁動,寒冷克服炎熱,唯有清靜,是天下的正道。中國畫就是能夠讓人靜下來的藝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為和境界。「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 B.中國畫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千載不移,而「筆墨」的部分代代有變。 C.中國畫繪畫的情感應該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流和做之間的作品是神品。 D.中國畫「筆墨」的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中國域作品應當隨時代而變,隨大眾需求而變。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代畫論稱「逸」格為「標格特出」或「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繪畫形象完全跳出來了,活靈活現,超塵絕俗。 B.「逸」格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逸」格的中國畫作品有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 C.真的逸格多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濤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 D.石濤的畫論思辨能力極強,對中國畫的本質認識深刻,但他的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 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胡惟席,定遠人。歸太祖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尋轉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耀湖廣僉事。昊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中書省參知政事。已,代汪廣洋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
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進左丞相,復以廣洋為右丞相。
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
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大將軍徐這深疾其奸,從容言於帝。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壽以圖達,為福壽所發。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軼醫視,遂以毒中之。基死,益無所忌。與太師李善長相結,以兄女妻其從子佑。學士吳伯宗劾惟庸,幾得危禍。自是,勢益熾。其定遠舊宅井中,忽生石筍,出水數足,諛者爭引符
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燭天。惟席益喜自負,有異謀矣。 吉安侯陸仲亨自陝西歸,擅乘傳。帝怒責之,日:「中原兵燹之餘,民始復業,籍戶買馬,艱苦殊甚。使皆效爾所為,民雖盡鬻子女,不能給也。」責捕盜於代縣。平諒侯費聚奉命撫蘇州軍民,日嗜酒色。帝怒,責往西北招降蒙古,無功,又切責之。二人大懼。惟庸陰以權利脅謗二人,二人素戇勇,見惟庸用事,密相往來。嘗過惟庸家飲,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為多不法,一旦事覺,如何?」二人益惶懼,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軍馬。又嘗與陳寧坐省中,閱天下軍罵籍,令都督毛驤取衛士劉遇賢及亡命魏文進等為心膂,日:「吾有所用爾也。」太僕寺丞李存義者,善長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陰說善長。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惟庸益以為事可就,乃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倭,與期會。又遣元故臣封績致書稱臣於元嗣君,請兵為外應。事皆未發。會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帝怒,命償其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不許。惟庸懼,乃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謀起事,陰告四方及武巨從己者。 (選自《明吏·胡惟庸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召指的是徵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晉升,進用。 C.封事:原是奏疏體之一,百宮上奏機密事,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進,故稱封事,亦稱「封奏」「封章」。後來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說的表明的一種所謂的祥瑞符號。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胡惟庸,定遠人。在和州歸附太祖。後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書省參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選難覓,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設丞相。惟庸於是獨專中書省事務。 B.皇上認為惟庸有才幹,很寵信他。他為此當了多年獨相。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向皇上告發了他。惟庸於是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圖謀害徐達,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載券 14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0頁未讀,繼續閱讀
『貳』 全國大聯考2019 答案試卷我有
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
『叄』 全國大聯考第7次的答案
語文 CBBCB CCBDC
數學 DCDDA BCBDD AC
理綜 生物-BCCBA 化學-CCACBDAB 物理- BC A BC AC A C CD
英語 ————-
1.A suggestion
2.A seldom
3.C smooth
4.B bottom
5.D paddle
6.C 不填;the
7.A unnoticed
8.B who
9.C and
10.C have signed up;killed
11.B What a surprise!
12.D 50% as low a price as
13.B give:away
14.A expense
15.C should
16.D in the act of
17.B Seldom do we get
18.C Got the time
19.B Let me see
20.A it
21-25.DACBA
26-30.DDABC
31-35.DACBA
36-40.ADBCD
41-45.ADCBB
46-50.ADBAD
51-55.CCBCD
56-60.ACBAD
61-65.BDGCA
單詞拼寫
66. ashamed
67. branches
68. charged
69. construction
70. mysterious
71. persuading
72. geography
73. meanwhile
74. recognise
75. temeperature
改錯
76. graate改為
77. much改為many
78. with改為from
79. 正確
80. am
81. discouraging改為discouraging
82. to後加he
83. How改為what
84. kindly改為kind
85. receive改為receiveing
『肆』 全國大聯考2013屆第四次聯考 語文試卷答案,,,跪求
BBCADDCBA
『伍』 金太陽全國大聯考第四次(湖南專用)試題
sdfjweh 你好!
好難找呀!好容易找到了。你先試考一下看看一下效果!應該不錯的!!!!!!!!!!!!!希望能幫的上你的問題!!!!
金太陽2006屆全國大聯考高三第四次聯考·語文試卷(湖南專用)全國大聯考(湖南專用)
2006屆高三第四次聯考·語文試卷
命題:湖南師大附中、長沙市長郡中學等校
審定:江西金太陽教育研究所數學研究室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3.請將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題卡上,第Ⅱ卷用藍黑鋼筆或圓珠筆答題。
4.考試內容:2005年《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
第Ⅰ卷 (選擇題邦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曝光 爆冷門 暴虎馮河 抱薪救火
B.鞭笞 吃小灶 嗤之以鼻 吹毛求疵
C.彈劾 喝倒彩 欲壑難填 荷槍實彈
D.傴僂 御林軍 語焉不詳 予人口實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奶烙 摩托艇 李代桃僵 萬變不離其宗
B.鋦油 馬蜂窩 紋絲不動 惶惶不可終日
C.嫁接 揪辮子 堅苦卓絕 無所不用其極
D.稽查 回馬槍 因事利導 一蟹不如一蟹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八億條褲子換一架波音」這個眾所周知的 現實,充分說明傳統製造業的利潤空間多麼窄仄,沒有核心技術多麼受制於人。
②自主創新,就是 13億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腦礦,就是讓中國人的智慧之光充分迸發。
③「神六」的成功發射和回收則有力地印證,中國 具備自主創新的決心與信心,_________有實力參與世界科技的前沿競爭,以掌握核心技術,站到世界產業鏈的高端,主導經濟社會發展。
A.嚴酷 開挖 既/也 B.嚴重 開挖 不僅/而且
C.嚴重 開發 不僅/而且 D.嚴酷 開發 既/也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江蘇連雲港的孫悟空、四川的大熊貓、西部三省區的藏羚羊、雲南的金絲猴等卡通形象,激戰2008年奧運吉祥物,究竟花落誰家,11月11日便可知曉。
B.美國財長斯諾、「財神」格林斯潘、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總統布希摩肩接踵,相繼訪華,別以為中美迎來了又一個蜜月,因為來的每一張笑臉背後肯定帶著一個個目的。
C.中國建設銀行上市的最終目標是建設成一個現代商業銀行,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最好的商業銀行服務。這也意味著:建行將借上市之力推進「脫胎換骨」的步伐。
D.「神六」發射和回收是一項要求相當精確的技術,每一個步驟都要認真核對,否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後果不堪設想。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9月23日至25日,近百位學者、政府官員、鄉鎮幹部聚首廣州,在「首屆南方農村報·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上探討三農難題。
B.10月17日,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長達24年的作家巴金辭世,享年101歲,新華社電訊說,「他的去世,是中國文學一個世紀的結束」。
C.難道走過了,卻沒有看到沿途豐富多彩的風暴,你們不遺憾嗎;難道讀著乾枯的文字,你們不覺得無味嗎;難道功名利祿是你們的唯一主題嗎?
D.希臘政府宣布了奧運場館利用的三項原則:第一,決不出售任何場館,保持場館的國有性。第二,注重場館的社會價值,讓它們服務於社會。第三,政府決不讓百姓承擔維護費。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前往韶山的遊客中有上了年紀穿著毛式服裝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帶著孩子和攝像機的夫妻、大學生和中小學生。
B.世界衛生組織稱,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為最大受害國。
C.歐洲航天局稱,過去10年間,中國上空由工廠、發電站和汽車排放的污染物數量上升了約50%,而美國和東歐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變或有所下降。
D.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1~2個月,一旦有興趣,有好習慣,就會自主學習,根本不需要家長操心,考好成績,上理想的學校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在人類與癌症的頑強抗爭中,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又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途徑,他們利用碳納米管技術,經過兩年不懈的努力,開發出了一種可用來治療癌症的新式武器——納米炸彈,這種微型攻擊性武器能夠准確地摧毀惡性腫瘤細胞而不會損害生物體內的正常細胞。
新的研究成果是多學科合作的智慧結晶。特拉華大學內來自物理、化學、生物、醫學、電子和計算機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各自新穎的觀點最終碰撞出火花,得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納米炸彈應運而生,而美國國防部為誼前沿課題提供了部分研究經費。
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堆量子材料,主要為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於構成的同軸圓管,其徑向尺寸為納米量級,軸向尺寸為微米量級。由於這種材料的體積比細胞還小,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起初打算用它們來輸送葯物,藉助碳納米管有選擇地將葯物注入不同的細胞,從而達到預期的醫療目的。然而隨著實驗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員吃驚地發現,原子堆放的形式不同,其在納米尺度上所具備的性質也不同,在很多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分子的光學和熱力學性質,誘發碳納米管產生微型爆炸。
觀察到碳納米管的爆炸現象後,科學家們馬上意識到,這種微型爆破可用來摧毀癌細胞,並非常有希望成為清除腫瘤的新式武器,特別是乳腺癌。這是因為,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不僅能夠殺死癌細胞,破壞傳遞癌細胞生長指令的生物信道,而且還可通過擴大作用范圍,破壞周邊癌細胞組織的結構。當然,納米炸彈的作用區域也很有限,爆炸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很小,人體對爆炸的痛感只相當於被細針扎了一下。
研究人員們對這種納米范圍內的微型炸彈的爆炸原理的解釋是,碳納米管受到一定強度光的照射後便會發熱,單個碳納米管產生的熱量很容易被周圍的空氣吸收,而納米炸彈由碳納米管堆積而成,其產生的熱量不會很快散失掉,進而可引發爆炸,相關的論文現已發表在新出版的《納米技術》雜志上。
用納米炸彈對付癌細胞優於現在許多其他的治療手段。首先是它的威力大,選擇性強,可定點清除目標。其次,它無毒副作用,無擴散性,易與包括顯微外科在內的其他技術相結合。此外,納米炸彈與其他有可能用來治療癌症的碳納米管技術相比也有長處,那就是,在炸毀癌細胞的同時,炸彈自身的碳納米管也變成了碎片,而人體巨噬細胞可以有效地清除這些殘骸。其他碳納米管技術往往將碳納米管和納米顆粒完整地保留在了人的體內,而一旦這些物質進入腎臟或在血管內長期積累,就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此外,通過手術切除癌組織現階段尚無法達到精準的程度,況且有些部位,例如動脈和靜脈並不適宜動手術,但納米炸彈卻可用在身體內的各個部位,可用來對付各種類型的癌細胞。而與化療手段相比,優越性就更大了,因為它不會殺死正常的細胞。
目前這個領域的研究還剛起步,要將該項成果最終應用到臨床治療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得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特拉華大學的研究小組現正將他們的研究范圍從乳腺癌擴大到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選自《科技日報》2005.10.27)
7.下列對「碳納米管」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碳納米管是一種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同軸圓管,體積比細胞小。
B.碳納米管受到光的照射後便會發熱,產生的熱量不會很快散失掉,進而引發爆炸。
C.人們可以藉助碳納米管將患者治療所需的葯物全都注入細胞,從而達到預期的醫療目的。
D.碳納米管原子堆放的形式不同,其所具備的性質也不同。
8.下列對納米炸彈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納米炸彈爆炸對人體的痛感只相當於被細針扎了一下,雖然對付癌細胞的威力小,但由於可以定點清除目標,還是比較理想的。
B.納米炸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不僅能夠殺死癌細胞,而且會破壞傳遞癌細胞生長指令的生物信道。
C.納米炸彈無毒副作用,無擴散性,易與包括顯微外科在內的其他技術相結合,對付癌細胞優於現在許多其他的治療手段。
D.納米炸彈可用在身體內的各個部分,可用來對付各種類型的癌細胞而不會殺死正常的細胞。
9.下列敘述與原文符合的一項是
A.新出版的《納米技術》雜志刊登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一種可用來治療癌症的新式武器——納米炸彈的技術。
B.動脈和靜脈並不適宜動手術,納米炸彈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缺陷。
C.特拉華大學的研究小組現正將他們的臨床試驗范圍從乳腺癌擴大到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D.納米炸彈在炸毀癌細胞的同時,炸彈自身的碳納米管也變成了碎片,而人體巨噬細胞可以完全清除這些殘骸。
10.根據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其他碳納米管技術往往將碳納米管和納米顆粒完整地保留在了人的體內,這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人們不可能將這種技術用於臨床治療。
B.在與癌症的頑強抗爭中,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又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途徑,它比現在所有治療癌症的手段都優越。
C.用納米炸彈來治療癌症,高效、快捷、好處多多,將是人類戰勝癌症的最理想的方法。
D.納米炸彈不會殺死正常的細胞,它終將會替代化療。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王禹偁①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②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於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zhēn)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yì)江瀨。幽闃(qù)遼夐③(xiòng),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zhēng)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斡、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雲:「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④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學家。②刳:剖。③幽闃遼夐:清幽寂靜,遼闊綿遠。闃,靜。夐,遠。④齊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黃岡市。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遠吞山光,平挹江瀨 挹:汲取 B.幽闃遼夐,不可具狀 具;具體
C.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第:但,只 D.幸後之人與我同志 幸:希望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於敘寫作者謫居竹樓的樂趣的一組是
①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 ②遠吞山光,平挹江瀨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聲 ④宜鼓琴,琴調虛暢
⑤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慮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描繪丁竹樓清幽的環境,表現作者瀟灑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貶後豁達自適的心情,同時也透露出不滿的情緒。
B.文章先寫黃岡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處,再略寫竹樓外所見的優美景色,然後詳寫竹樓內所適宜做的四件事情:夏聽急雨,冬聽密雪,鼓琴詠詩,圍棋投壺。
C.文章引齊雲、落星、井斡、麗譙四座歷史上有名的高樓與竹樓作對比,表明作者喜愛竹樓、甘願清苦、鄙夷聲色、不慕榮華的高尚情懷。
D.文中多用排比,著力渲染,敘中夾議,寓情於景,特別是對於竹樓各種聲響的生動描繪,更是各具特色,極富詩意。
第Ⅱ卷 ( 非選擇題威共108 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9分)
⑴皆竹樓之所助也。(2分)
譯文:
⑵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3分)
譯文:
⑶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4分)
譯文:
16.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①~②題。(6分)
[雙調]清江引
貫雲石
詠梅(其一)
南枝夜來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暗香來夢里。
詠梅(其三)
芳心對人嬌欲說,不忍輕輕折。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包藏幾多春意也。
①從「南枝夜來先破蕊,泄霹春消息」和「溪橋淡淡煙,茅舍澄澄月」這兩句中任選一句,就其手法和效果作一簡明賞析。(3分)
答:
②兩首小令都是詠梅,但在狀物言志上各有側重,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1題,6分)
(1)岳陽樓歷來是文人歌詠的對象。如杜甫的「 , 」就表現了岳陽樓的蒼涼,孟浩然「 , 」體現了詩人的豪情;范仲淹表現志向的「 , 」更為山水添色,使岳陽樓名震天下。
(2)① , 孰能無過?,善莫大焉。 (《左傳》)
②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 。 (李商隱《錦瑟》)
③民生各有所樂兮, 。 ,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五、(2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月光破碎
玄 武
①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跡劇烈晃動,變得模糊、朽爛、面目可憎。我拋棄書卷,離開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輾轉很多地方,有一天,就到了岳陽。
②乘車常過汨羅,那是我崇敬的楚國詩人的故鄉。紅土丘陵遍生低矮的灌木,它們在風中搖曳、在雨中默然。在黃昏暗淡里臨近和遠去。每每佇目凝視「汨羅」路標,心中總生起類似於凄迷的復雜情緒;而我終於一次也沒有前往。
③我在春天的岳陽街上行走。初來時這里濃郁的小城氣息讓我感到親切。我記得在一條並不寬大的小河裡游泳,記得在夜裡捕捉螢火蟲,記得窗前竹影的搖曳。然後,憎惡自親切中滋生開來。我和工商局的人員討價還價,和公安局的人員討價還價,和租住的小樓房東老大大討價還價。我在春天的岳陽街上行走,時常有強烈的不真實感:我怎麼在這里呢?
④有一天,雨開始無晝無夜、無休無止地落下來。
⑤「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我想到的僅僅是范仲淹的句子。我在岳陽樓看到范仲淹的句子。無心遊玩,但洞庭湖還是映在了眼前。
⑥我沒有想到洞庭湖竟這般闊大。水混濁著,盪動著。不可或歇。我迷戀它原初的名字:雲夢澤。它更應該是北方大澤,不應在湘地。《山海經》里說的「河渭不足,北飲大澤」,那大澤該是這樣的所在。很多年後,我明白地目睹洞庭,當時就減輕了內心的飢渴。或者說一種文化上的認同,略略減輕了內心的紛擾。
⑦岳陽原本與飢渴感頗有聯系。上古時大旱,射日的後羿曾在此殺死巴蛇。我得承認我是迷信的,有著致命的宿命感,比如對水的迷戀與恐懼,一種復雜的交織的情感。登上駛往君山的小舟時,我心生懼意。「洞庭波兮木葉下。」時值春末夏初,我無端地想起屈原的詩
句來。
⑧也想到蘇軾在洞庭深夜所見的荒敗景象。想到柳毅,一個懷才不遇者在洞庭與自然神的交流。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著的峨冠。
⑨我身邊的同行人開心地笑著。她不知我想著什麼。其實我也不知她思量什麼。我們都不知兩年後,將徹底地分道揚鑣。
⑩也不知不足一月後將返回故鄉。又不足一月,我在電視上看到,我曾走過、居住過的場所,為自洞庭湖沖出的兇猛洪水所吞噬。這一半洪水泛濫。有傳言說,為保武漢,有可能將洞庭炸開,犧牲岳陽。真如此的話,岳陽將永遠成為洞庭的水底。
當然包括我曾經生活過的那些地方。
我此刻的書寫像對夢境的記錄,一切呈現飄浮的狀態。它們莫可名狀地顯現,在不知道的地方隱去。的確曾經真實發生過嗎?我還不能明悉這經歷和生存必然性的原因。
我看到我的父親,我在長沙的車站送他。我聽到他自嘲般地說,這么多年沒出過門了,在車站看到這么多人,好像還有點怕呢。
我看到我的女兒,她兩歲。我牽著她的手,在夜間走過一所空盪盪的樓房,燈慘淡地照著,樓道拐了一個穹又一個彎,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而七年已經過去了。我的女兒昨天說,爸爸,我夢見你帶我走過一座樓房,走廊一直走不到頭。
有一些暗昧的東西,一些苗頭,也許將在時間中一點一點昭示,一點一點不容改變地、清晰地顯現,一點一點堅定地證實。七年以後,今天,我沉浸在字跡中,覺得強烈的飢餓感在平息下來。
(選6《散文》2005年第9期,有刪節)
18.為什麼作者「每每佇目凝視『汨羅』路標」心中總生起類似於凄迷的復雜情緒」?(4分)
答:
19.如何理解「岳陽原本與飢渴感頗有聯系」這句話的含義?(4分)
答:
20.閱讀第③段,回答問題。(6分)
(1)本段寫了作者在岳陽的生活,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3分)
答:
(2)為什麼作者的感覺會從「親切」突然轉到「憎惡」?(3分)
答:
21.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宇左右的賞析短文。(13分)
(1)詩句的引用——簡析《月光破碎》的語言描寫
(2)鋪墊的美——談談《月光破碎》的伏筆照應
(3)迷信嗎——說說《月光破碎》中作者的觀點態度
六、(6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不曾擁有,你會努力去尋找;失去擁有,你又會四處去追尋;有時,拚命尋找,你卻失去了原來的擁有,有時,你苦尋不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你有這樣的體驗、感受和認識嗎?請以「擁有與尋找」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陸』 2015屆全國大聯考第四次聯考,英語
我想想要,明天考試
『柒』 全國大聯考2019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答案有沒有呀
三三相隨四七開意思是33開成4:7,也就是12和21 頭句五合二七走二八對應解的應該是4,(5+27-28=4),當然也可以是28和32, 六跟版五合並一三權,理解成6+5=11,然後11+1=12,11+3=14,得到12和14兩個數, 二九碼中三四數,簡單解成29,3,4這三數,
『捌』 你哪的語文答案和數學答案全國大聯考卷的能給我么
陝西的
『玖』 全國大聯考2017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漫畫作文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作文就是說話。其中有兩層意思:其一,要有話說;其二,話要好好說。這兒只談談後者。如何說話才算好呢?能激活讀者大腦的話便是好話。如何激活讀者的大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想想讀者的大腦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即是說,我們首先要研究讀者語言解讀背後的生命狀態。
筆者以為讀者的生命狀態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簡述如下:
其一,大腦機能自主化。心理學中信息加工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及感官的運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進行加工、傳導興奮。因此,大腦工作的狀態是積極的、自主化的。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簡單或陳舊,大腦便很難獲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憊。看一遍《天鵝湖》,大腦獲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腦便只能進入消極的抑制狀態。因此,好的語言總是留給大腦自主加工的空間。《紅樓夢》(48回)中香菱說「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詩),「白」「青」兩字「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可見這兩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間!「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漂亮」自然就不如「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因為後者需要大腦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進行加工才能獲得「不漂亮」這一信息。而這一加工過程給了大腦快感,因為滿足了大腦「機能自主化原則」。「峨嵋山月半輪秋」較「峨嵋山秋月半輪」有詩意,也正在於語序的倒錯而使大腦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這是「大腦機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輸入大腦,大腦進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戰性,自然也就更易獲得快感。因此,我們的文字應給讀者大腦輸入新鮮信息,第一個以花喻女兒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只是蠢才;詩詞中同是說「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巒」「黛岫」……諸語,說「夕陽」,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陽」「余暉」「殘照」「殘陽」……諸語,這並非騷人墨客游戲文字,而是自發地運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這一原則。
其三,思維模式立體化。中國人的思維不同於西方人,西方人長於流線型的邏輯思維,而中國人更喜歡立體化的形象思維。《周易.系辭上》中有這樣一句話:「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立象以盡意」正是我國浩瀚詩文基本的「立體化」思維模式的最好概括。詩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馬致遠想說羈旅之苦,便列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象助其言之;讀者藉助「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載道,而道不直說,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諸子百家文,無不如此。一部《莊子》,寓言(含喻)就佔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詩經》,漢賦,唐宋華章……《圍城》……亦無不如此。又如「鷹鼻」的表現力自然強於「勾鼻」,「鵝卵石」也強過「壘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腦,使滿腦里皆是光鮮春色,又恍若眼前,盡得風流;而將「到」「滿」……易「綠」字,大腦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無余韻,正如囫圇吞棗,知棗而無棗味,因為思維沒有獲得「立體化」的滿足。
其四,認知選擇情感化。個人在物質的及社會的環境里,選擇對象形成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個人重視的首先是符合其慾望、情緒的對象。因此,讀者更願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觀性語言。「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的表現力自然強於「綠色的郵筒立在街的對面」。「雲破月來花弄影」中,「弄」較「搖」好,原因在著一「弄」字,花不復花,影不復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當然,這四方面並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們是渾沌的、整體的、綜合的,相互包容而化為一種生命狀態。
我們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讀者的這一生命狀態。如何「迎合」呢?作者應具有同讀者一樣的生命狀態!寫作與閱讀不就是兩種生命狀態的交流、碰撞、溝通嗎?而作品不就是這兩種生命狀態相遇的「場」嗎?也就是說,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狀態,並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作品,這作品才能去激活讀者的生命狀態。
為此,筆者提出這樣的語言傳達總則:有話不直說,換個說法說。
「話不直說」,讀者的大腦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機會;「變個說法」,讀者的大腦便獲得了「陌生化」「立體化」「情感化」的信息。這樣,讀者的生命狀態便被激活了,從而獲得語言的閱讀快感。從前文所舉例,不難理解這一傳達總則。這一總則下,筆者又演繹出六項技術:
其一,聯比。聯比便是「立象盡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話要說,但不單調直說,而是藉助聯想和想像以相似、相類或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從而使自己的話變得有趣、易懂、形象。具體而言,包括比喻、對比、類比、映襯等手法。欲說女兒腰如何纖細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圍幾何,天才則聯比為「楊柳腰」「水蛇腰」之類。再看下面兩個句子:
1. 20世紀快要過去了,處於世紀之交的我們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紀的帷幕正在我們頭頂徐徐落下,站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驛站,我們回首百年來並未如煙消散的往事……
比較兩組句子,我們會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形象可感,頗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話不直說,以聯比之法說出的精妙處。
其二,泛靈。有一種哲學學說――物活論,它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覺和知覺的能力。物活論正確與否並非本文所要論證的,但一個作者作文時,卻應該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萬物有靈」。惟其如此,作者的靈魂才可能與筆下萬物交流情感,心與物相知,達到不知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靈動可感。古代詩人觀飛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見傷,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這種「物我合一」的認知方式造就了一些優秀詩篇。請看下面兩個句子:
1.夏季的豆莢長滿門的四周。
2.夏季的豆莢擠在門的四周。
第二句生動些。表面看,只是換了一個詞,而實際,卻是反映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莢死掉了,因為它與作者沒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莢則有靈魂了,作者將其當作「人」來交流,所以,作者用一個「擠」字表現出豆莢的可愛,豆莢也不辜負「知遇之恩」,助作者傳達了愉悅的心情,這「擠」字,做是做不出來的,但有了「泛靈」意識,卻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筆端。我們的文章枯乾生澀,多由於極度缺乏「泛靈」意識。
其三,換元。數學中常用換元法將問題簡捷化,其實換元思想並不單是運用在數學領域,神經學家為研究人的神經而用白鼠做試驗,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頭做桌子……自然,我們的文字也可藉助換元思想而增色。因為換元可以給讀者大腦輸入新信息,激起大腦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兩組句子:
1.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
2.我的生活「濤聲依舊」。
兩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見達觀,形象感強,讀者大腦獲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詞、成語典故、詩文詞曲等來換元,語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錯。漢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時僅僅是倒錯一下詞句的語序,盡管表意並無多大差異,但情趣、意味則完全變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將莎士比亞這句名言倒錯回正常語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則高下自分。前文所舉的李白詩句「峨嵋山月半輪秋」之所以詩意盎然,也正是倒錯的作用。其實,詩歌中常藉助倒錯獲得新奇妙語。「黃葉蟬吟晚」是詩,而「黃葉晚蟬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兒孩兒的門/於是我便來敲你的夜晚……」是詩,而「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孩兒的門/於是夜晚我便來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強化。強化其實是通過增加修飾成分或換取稱謂將事物細化、形象化。舉例便知,「一隻狗」自然不如「一隻捲毛狗」形象,而「一隻黃色的捲毛狗」自然又具體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個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專心致志地讀著書。」這一句不能為我們提供除現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將書的名字寫出,我們就可以對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讀《圍城》和讀《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線,兩支竹簽,可以織出各樣的毛衣;幾粒石子,幾條經緯,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樣復雜的棋,更何況我們擁有幾千上萬的漢字呢?掌握一些實用的技術,寫作便不再「談虎色變」。但是,若以為技術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為寫作背後生命狀態的獲得才是寫作的根柢。而養根之法在於三種對話:
一是通過閱讀與大師們對話;
一是通過參與與生活對話;
一是通過靈魂讓原我與超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