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高一必修語文優化設計的答案 啊
出下列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A. 夜縋而出 zhuì
B. 共其乏困 gòng
C. 秦伯說 yuè
D.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páng
1. 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 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B. 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C.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 闕秦以利晉 闕:侵損,削減
2.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過也
C. 鄰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4.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 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並沒有履行諾言。
5. 翻譯下面兩句話。
①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7-11題。
鄭 伯 克 段 於 鄢
《左 傳》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庄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6. 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 亟請於武公 亟:多次
B.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都:大概
C. 蔓難圖也 圖:對付
D. 國不堪貳 貳:從屬二主
7.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8.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武姜生庄公時,因為難產,所以不喜歡庄公。
B. 祭仲跟庄公說國家不能忍受兩面聽命的情況,並勸說庄公早點除掉太叔。
C. 當子封勸說庄公時,庄公說沒有正義就不能號人,勢力雖大,反會崩潰。
D. 太叔做好准備要襲擊鄭國都城,姜氏打算作為內應為太叔打開城門。
10.填空:
多行不義,
11.翻譯下面三句話。
①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②厚將得眾
③公伐諸鄢
三、用原文回答問題:
12.晉秦兩國圍鄭的原因是
13.鄭伯請燭之武出使秦,開始時燭之武並沒有接受,燭之武推辭的原因是
14.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15.晉文公為什麼不願向秦軍進攻?
答案:
1.B 2.B 3.C 4.D 5.C 6.①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冒味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②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7.B 8.A 9.D 10.必自斃11.①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鏟除掉,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呢?②勢力一大,將會得到民心。③庄公到鄢攻打他。12.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13.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14.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15.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貳』 優化設計的答案(高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語文必修4,人民教育)
網上沒有咯。我也在找。老師布置好多,可是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呢。我們一樣啊,嘿嘿
『叄』 高一語文必修二優化設計離騷答案
提問:第一節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麼?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兩句啟下。
2、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願同流合污。
3、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2、賞析重點詩句
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體現出屈原那些品質情懷?
明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肆』 高中優化設計 語文選修 語言文字應用 字之初 答案
秦始皇統一漢字(以「馬」 、「安」兩字為例) 由繁趨簡 漢字書法欣賞——張旭 ——毛澤東 明哲保身 冷眼旁觀 如魚得水 行 書 漢字書法欣賞——王羲之 《蘭亭序》 《喪亂帖》 《樂毅論》 王羲之「鵝」字 龍 壽 漢字書法欣賞——顏真卿 《多寶塔碑》 《顏勤禮碑》 《寒食帖》 無涯 天道酬勤 * 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麼? 林杜劉孟 神話傳說——倉頡造字 相傳古時候沒有文字人們用結繩記事。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命倉頡造字,倉頡受鳥獸蹄印的啟發,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特徵,終於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雲、花鳥草蟲等許多漢字,從此中國有了文字步入文明社會。 實際上文字是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從開始的畫圖記事,到畫圖示意,最後慢慢從圖畫演變成文字。 漢字的造字方法 許慎 《說文解字》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描摹事物的形狀)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文字由象徵性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 號來表示某個詞)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的象形字或指事字合成 一個新字)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類屬的部件 組成的新字) 象形 特點: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所要表達物體的 輪廓、特徵,使人一看就能了解字的意義。 象形字是最早的造字方法, 屬於獨體字。 人、口、日、月、山、水、衣、目 耳、石、田、火、車、牛、馬、鹿 虎、象、鳥、魚、雨、貝、果、龜 泉、卵、首、蟲、舟、燕、門…… 返回 指事 朱、本、末、未、刃、中、寸、天、左、右、立、王、亦、上、下、白、甘、三…… 特點:多為抽象事物,而無具體形象可畫,所以往往是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徵性符號來表示。屬獨體字。 返回 會意 兵、看、集、伙、塵、雙、轟 秉、初、伐、戍、休、告、哭 步、品、難、林、信、劣、卡 忐、忑、舀、甭、孬、歪、終 淚、既、即、幾、祭、解、鮮 益、友、匠、淼、磊、森…… 特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組合而成,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屬於合體字。 苗 采 囚 從 林 用「會意」造字的方法時,還有一種「疊羅漢」的方式,就是把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形重疊起來。 一「木」是「樹」,兩「木」成「林」,三「木」成「森」; 一「火」是「火」,二「火」成「炎」,三「火」成「焱」; 一「水」是「水」,三「水」成「淼」; 一「石」是「石」,三「石」成「磊」; 一「車」是「車」,三「車」成「轟」; 一「魚」是「魚」,三「魚」成「鱻」; 一「羊」是「羊」,三「羊」成「羴」; 左形右聲:梭、蝗、河、惜、胸、材 江、證、騎、秋…… 左聲右形:攻、頌、削、剝、瓢、故 鵡、雌、期、頂、欣…… 上形下聲:管、露、爸、芳、崖、宵 界、晨、草、宇、花…… ——最能產新字的造字法 上聲下形:架、裳、慈、斧、貢、 忿、膏、凳、煎、盲… 內形外聲:問、聞、悶、辯、辮、 班、斑…… 內聲外形:闊、闔、、圍、閥、街 圓、匾、裹、進、病…… 課堂練習 判斷下列字分別屬於哪一種造字 方法? ①休②亦③明④闈⑤涉⑥森⑦睛⑧型 ⑨裹⑩闋 (①③⑤⑥會意,②指事,其餘為 形聲)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 周代 秦代 漢代 漢魏形成 通行南北朝 小篆 統一後 大篆 統一前 草書 行書 商代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由於它是以記錄占卜之事為主的,所以又被稱為「卜辭」、「契文」;又因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又叫「殷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單字約有四千多個,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釋讀。這種文字已較完備,但是有許多字的筆畫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甲骨文 甲骨文 漢字的演變 金文,是商、周時期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鍾鼎文」。這種文字前期字體與甲骨文相近,有的還保留了早期圖畫文字的痕跡;後期與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單字有五六千個,多半可以釋讀。金文的形體結構比較成熟,周朝的金文銘辭有的一篇長達五百字。 ——金文 大盂鼎(西周) 漢字的演變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稱「秦篆」。戰國時期,中國各地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對文字加以整理和簡化,在「大篆」(又稱「籀文」,春秋戰國間通行於秦國)的基礎上,規定了一種標准字體,這就是「小篆」。秦朝的這一統一全國文字的重要措施,對漢字的規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篆書 大篆 小篆 漢字的演變 隸書,是漢朝通用的文字。始於秦未,沿至三國。又稱「漢隸」、「佐書、「八分」等。早期的隸書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跡;後來波磔的筆法增多,這成為隸書字體的一個顯著的特點。隸書的出現,為後來的楷書奠定了基礎,標志著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了今文字階段。 ——隸書 隸書 漢字的演變 楷書,是漢朝未年開始出現,盛行於魏晉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種字體。楷書點畫形態豐富,徹底擺脫了篆書的影響,構形單一。由於它的形體端正,筆畫平直,足為楷模,所以被稱為「楷書」,又叫「正書」、「真書」。歷代許多書法家都是以楷書聞名於世的。 ——楷書 楷 書 漢字的演變 草書大約始於漢朝初期,早期的草書是書寫隸書時的快捷變體,稱為「草隸」,後來又叫「章草」。漢末以後,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的痕跡,形成一種筆勢連綿回繞、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時還出現了一種筆畫更加放縱、難以辨認的「狂草」,現在一般所謂的草書指的是「今草」。 ——草書 草 書 漢字的演變 行書,是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三國和晉朝以來流行。這種字體寫起來比楷書便捷,又比草書易於辨認,所以很受群眾喜愛,行書中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難有一個截然分開的界限。 ——行書 * 高中語文人教選修之語言文字應用《字之初,本為畫——漢字的起源》
『伍』 高一語文優化設計附加卷子的答案
書店自己切買
『陸』 優化設計語文下冊全部答案
(一) 生字園(17分)
1、 詞語每個1分,共8分,同音字每個0.5分,共專3分。
2、 每空0.5分,共4分。 3、每屬空0.5分,共2分。
(二) 美詞園(14分)
1、每空0.5分,共4分。 2、(1)(2)小題每個成語1分,(3)小題2分,共10分。
(三)佳句園(14分)
1、每句1分,共4分。 2、題目、作者1分,每句詩1分,共5分。寫民間故事,寫對一個得1分,共3分。 3、每空0.5分,共2分。
(四)閱讀園(20分)
1、消失 減少 擴大,每詞1分,共3分。 2、每詞0.5分,共3分。
3、樹木變成了……天空了。 2分 4、擬人, 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意思正確即可)。 5、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寫出相關內容也可,有問題酌情扣分)
6、綜合平台。寫對三點就可得6分
『柒』 求志鴻優化設計 暑假作業 高一語文答案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暑假作業高一年級語文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暑假作業高一年級語文 收藏|RSS|積分: 1|群主: discuz 加入練習冊 最新主題 作者/時間 回復/查看 最後發表 成員動態...
『捌』 語文必修二高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課時訓練答案
我是學人教版的 要求
《紅樓夢》
《高老頭》
《〈孟子〉選讀》
順便說下
高一年上學期的後半學期: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4要求的高考必考的文學名著導讀
《莎士比亞戲劇》導讀
《談美》導讀
『玖』 高一語文必修4優化設計答案
網上是沒有的。
你的答案應該是給老師收了吧?
建議你重新買一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