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下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第六課 北京的春節 1、萬象更新 有聲有光 截然不同 萬不得已 張燈結綵 各形各色 2、略 3、臘月處旬——農歷十二月初八 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三 除夕——大年夜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4、在小孩子的嚴重,天上掛著的不是太陽,而是一張笑臉.噪音差不多就是一個隱身人,讓人看不見,摸不著. 5、略 像這樣有詳有略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好處是使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我還知道的傳統游戲項目:丟沙包、跳皮筋、放風箏、拔河、舞龍、舞獅.孩子們准備過年的三件大事是:一、買雜拌兒;二、買爆竹;三、買各種玩意兒.把這三件事稱為「大事」,體現了孩子們非常喜歡、期待新年的到來. 5 這些描寫突出了除夕的熱鬧. 香: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 色: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聲: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 這樣寫的好處是:充分展示了北京春節的傳統習俗,可以感受到除夕之夜的熱鬧.7、在春節期間,我經常同媽媽一起上街買年貨,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格外熱鬧,不論大街小巷,不論什麼店鋪都是擠滿了人.我和媽媽來到菜市場,菜場里比往常熱鬧了好幾倍,從前中午十一點,人都散去了,而現在,依然是人頭攢動.到了除夕夜,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和幾個哥哥就去屋外放鞭炮,等到了八點時,就一起其樂融融地邊聊天邊看春節聯歡晚會. 很高興為您解答,【語數英科】團隊為您答題.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如果有其他需要幫助的題目,您可以求助我. 你可以隨時加入我團隊,我隨時恭候.
⑵ 六下語文課堂作業本第20課答案
20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比一比,再組詞。
燥(乾燥) 誕(誕生) 玫(玫瑰) 偶(偶然)
澡(洗澡) 涎(垂涎) 枚(一枚) 遇(遭遇)
xuán(旋轉) chónɡ(重復) liánɡ(測量)
旋 重 量
xuàn(旋風) zhònɡ(輕重) liànɡ(質量)
2 根據意思,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寫下來。
(1)無獨有偶
(2)見微知著
(3)百思不得其解
3 照樣子,寫詞語。
無獨有偶(意思相對)見微知著 驚天動地 聲東擊西 前仰後合
追根求源(意思相近)深情厚意 左顧右盼 養尊處優 音容笑貌
4 選詞填空,再寫句子。
填空:發現 發明 創造 成就
我發現: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幾個詞後一個比前一個有突破,意思層層深入。
例1:這些都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困難。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人,卻因此獲得磨練,獲得啟示,獲得進步,獲得成功。
例2: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善於「舉一反三」的人,卻從中有所領悟、有所收獲、有所進步、有所成長。
5 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一)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屢見不鮮)追根求源(刨根問底 追本溯源)
(2)文中加點的「差不多」不能去掉,因為「差不多」在句子中表示大多數,而非全部,體現論述的嚴密性。
(3)這里「?」指的是 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指的是 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真理。這句話的意思是:通過發現問題,不斷地追根溯源,人們最終解決疑問,發現真理。文中這樣表達的好處是 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1)根據課文內容,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短語:(有準備)(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精神)
(2)聯系課文所舉的三個事例,我們知道「見微知著」中「微」分別指 洗澡水的漩渦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 紫羅蘭遇鹽酸會變色 和 人做夢時眼珠會轉動 ;而「著」指的是 洗澡水的漩渦與地球自轉有關 、 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 、 眼珠轉動與做夢的次數的長短有關 。 (3)讀文中畫線的句子。這句話跟課文的第1自然段之間有 前後照應 的關系,都向我們說明了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的道理。
6、小練筆
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都不是「神童」,他們的才能都來自勤奮。牛頓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睡覺,常常通宵達旦工作。愛因斯坦讀中學的成績並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但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命時間勾畫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於許多自己不懂得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為了研製燈泡和燈絲,他摘寫了四萬頁資料,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
⑶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第十課答案
1 、含糊 尖銳 恐怖 魔鬼 苦刑 匪徒 拘留 書籍
2 、蜂擁而至 嚴厲 心領神會
3 、粗暴 殘暴 嚴肅 嚴峻
4、(1) 、時間 被捕前 被捕時 被捕後 遇害後 被捕時 面對敵人的窮凶極惡的態度,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精神讓我印象深刻。
(2)、 首尾呼應 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5、(1)我體會到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表現了李大釗同志把對工作極度負責把生死置之度外。
(2)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3)略(我不會~~~~(>_<)~~~~ )
6、「 革命先烈們,你們看到了嗎?在當前這個繁榮昌盛的時候,我們青少年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你們高興嗎?在這清明之際,獻上一朵純潔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們莊重宣誓:「我不會辜負你們的厚望,將再度繼承你們的事業,我會認真的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後再繼續工作——建設祖國,像你們那樣,做到永垂不朽。發揚祖國的光輝傳統,創造出另一個燦爛的明天!」
選我哦
⑷ 語文六下課堂作業本第10課答案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第六單元參考答案
二(1):五件事:一,蔡老師從不打罵我們,有一次,教鞭快落下時,被石板擋住了;二:蔡老師教我們跳舞;三:蔡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四:蔡老師教我們讀詩,背詩;五:「我」半夜醒來找蔡老師。 (2)對蔡老師的喜愛以及蔡老師的溫柔 我們對蔡老師的尊敬和喜愛。 (3)自己寫 三 獻給老師的詩歌:贈老師 六年時間如一日般短暫,我卻忘不了您的每一個優點。如果我是條小船,您則是指引方向的風帆,雖不起眼,但卻讓我平安。 一 班級,我的家 例:答:我覺得《忘不了的笑聲》中余曉的笑聲描寫的很生動。有關句子:「格格格」,這是余曉的笑聲……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二 溫情暖我心 (1):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放下課本,抬起頭用同情的目光看著我(畫的句子) (2)自己寫,安慰的話語 三 你,永遠在我心裡:自己寫,寫出特點 一 足印深深 感想是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偶然與必然,但有時候最終走向成功卻離不開小小的鼓勵與支持。作者也因老師的指引,而開啟了文學的大門獎狀 (1)醒目:形象明顯,容易看清 光彩:光榮。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在等待。 (2)這里的高大指輕浮與驕傲。因為「我」獲得了很多榮譽,同學都誇獎我,好像自己比別人厲害多了,所以覺得自己高大起來了。 (3)爸爸,我明白了,獎狀只能代表過去,受到表揚,千萬不可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就看不起別人,而是應該用它來激勵自己,以後我不會做那隻兔子了。 (4)我認為如果一個人能不驕傲,有一顆客觀公正的心的話,那麼獎狀還是可以貼牆上的,因為在你傷心的時候,看到這代表你過去的成績的獎狀,便可以從此激勵自己,從而充滿信心。 二 成長路上的里程碑: 再一次次的老師的鼓勵與支持,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 記得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半個學期過去了,其中考試要來臨了,我很緊張!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不用緊張,這張試卷很簡單的,你一定能考好的!盡管我一次次的安慰自己,可我還是……沈老師來到我身邊,輕輕對我說:「沒關系,放下心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說實話,我真的很感動,老師對我這么好! 我開始開考了,我們有剛才這么緊張了,我平靜了下來,開始做我的試卷,我用我的最快的速度來完成,我自己感覺很好,一定能考一百分,我檢查了兩三遍就交上去了,可等試卷發到我手中的時候,我大吃一驚,我明明檢查了,我也每道都在做了一遍了,怎麼就……我憋不住大哭了起來,同學老師都圍在我什麼,為我問什麼哭,我不用說,老師就明白了,他就對我說:「這次沒考好,還有下次呢?不能總是在這一次考試中灰心吶!你說對不對啊!」我擦擦眼淚說:「老師您說的對,我會在下次地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您!
⑹ 語文課堂作業本六下第6課答案
1.捐贈 榮譽 頑強 里程來碑 分析 隱退 乏力自 酸鹼
2.(橫著)第2 第1 第2 第2 第2
3.3 3 2
4.近:端莊 堅毅 疲勞 反:天然 唯一 人聲鼎沸
5.略
6.略
7.(1)有突出的成績或效果。 逐漸侵害使受消耗或損害。
(2)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 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
(3)奮斗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8.有一天,居里夫婦在廢棄的破棚子——化驗室里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居里夫人拿起身邊的酸鹼瓶,要倒進鍋中時,突然,居里夫人額頭上冒著汗,臉上痛苦不堪,皮埃爾馬上走進來,看到的卻是一副驚人的畫面——瑪麗的手上突然開始腐爛。原來,居里夫人在倒酸鹼時,一不小心有一滴滴在了她的手上,皮膚開始腐爛,皮埃爾讓瑪麗先回房休息一下,而居里夫人卻還是坐在那兒,攪拌著鍋里的礦渣,絲毫沒有要休息的感覺,居里夫人也只是簡單包紮一下就好了。
⑺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課堂作業本第15課答案
15 凡卡
1、劃去括弧中不恰當的讀音或字 劃去:jiá kēng děi liǔ 密 耷 串 聳
2、看拼音,寫詞語.
禮拜 昏暗 眯縫 禱告 撇嘴 欺負 凍僵 打攪 聖誕樹 孤零零
3、比一比,再組詞.
銹(生銹) 摩(摩擦) 伊(伊人) 吭(吭聲) 綉(綉花) 磨(磨面) 依(依靠) 坑(土坑)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慈悲(慈善 慈愛) 指望(希望 盼望) 照應(照顧 照料) 抽噎(抽泣 哭泣) 5、照樣子,用帶點的詞寫句子.
(1)天空中許多星星一閃一閃的,彷彿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快活地眨著眼睛似的
花壇里的花兒爭相開放的,彷彿在比誰最美麗似的
(2)炒菜的時候,我先把放入油,等油燒熱後,再把青菜倒進鍋里,還要翻炒幾下,以免底下的青菜燒焦.
要洗衣服了,我先在水盆里倒入水和洗衣液,再把衣服放進水盆浸泡,還要使勁地搓洗一遍,這樣衣服才洗得干凈.
6、摘抄句子.
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的煙啦,披著濃霜一身銀白的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彷彿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要砍聖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笑一會兒„„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等著看哪一棵該死.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跳出一隻野兔來,箭一樣地竄過雪堆.爺爺不由得叫起來,「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7、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並組詞.
( āi )( 挨著 緊挨 ) ( zháo )( 著急 著火 )
挨 著 ( zhuï )( 穿著 著陸 )
( ái )( 挨打 挨餓 ) ( zhe )( 拿著 看著 )
(2)照樣子,寫詞語.
不知不覺 不慌不忙 不聲不響 不理不睬 不幹不凈 大吃大喝 大搖大擺 大手大腳 大吉大利 大起大落
(3)圈出片段中描寫老闆、老闆娘和伙計的動詞:揪,拖,揍,戳,捉弄,打發. 我想對老闆說:「你有什麼權利這么毒打凡卡?這么小的一個孩子辛辛苦苦來你家打工,你怎麼能一點兒憐憫心都沒有,反倒打罵他呢?你不是也有孩子嗎?難道你能忍心讓自己的孩子每天挨打挨罵嗎?」
我想對伙計說:「您瞧,這孩子雖然喜歡哭哭啼啼,但不是也挺招人喜歡的嗎?你們幾個伙計,大抵也是這個歲數過來的,也被這般捉弄過.可是,這樣做大家都不好過,何必互相捉弄呢?試想一下,若是你們自己的孩子,這么大,又沒你們護著,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的過,還要受著外人的氣,你們難過嗎?請你們放過他吧!」
(4)用波浪線畫出凡卡祈求爺爺的句子,讀一讀,並填空.
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裡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再也受不住 老闆和老闆娘的虐待 ,再也受不住 伙計的捉弄 ,再也受不住 吃不飽,睡不好的生活了 !
8、小練筆.
凡卡睡醒之後,揉了揉朦朧的眨眼,發現眼前只有老闆那怒氣沖沖的臉和一根很細長的鞭子,沒有泥鰍和爺爺慈祥的臉.只聽見老闆正破口大罵:「好你個小兔崽子,竟敢睡覺,看老子不抽死你!」說罷,揮起手中的鞭子向凡卡抽去.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凡卡始終沒有看到他的爺爺.
「快起來,小畜生!幹嘛趴在我的作台上睡覺!」這是老闆的聲音.老闆回來了!凡卡從夢中驚醒,用朦朧的睡眼看著四周.突然,他看到了老闆那凶神惡煞的臉.頓時,睡意全無,害怕地望著老闆.老闆掃視了一下作台,猛地,他又揪著凡卡的耳朵吼道:「你這該死的小畜生,竟敢偷我的墨水、鋼筆!哼,我今天非結結實實地揍你一頓!」凡卡害怕極了,可又不敢說話,只是用祈求的眼去看看老闆.但老闆對這些毫不理會,隨手拿起一個大楦頭就打凡卡的頭,凡卡痛得大聲慘叫.可是,老闆卻一邊打還一邊罵:「好哇,我給你吃給你穿,你還偷我的東西,我真是白養了這個小畜生了!」最後,老闆又對著凡卡的頭部狠狠地砸下去,凡卡昏了過去。
⑻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答案
「駝頭」象徵抗旱
「鹿角」象徵健康長壽
「蛇頸」象徵版靈活多變
「龜眼」象徵富有靈權氣
「魚鱗」象徵神聖的防衛
「虎掌」象徵英勇不屈
「鷹爪」象徵騰雲駕霧,勇敢果斷
「牛耳」象徵勤勞善良
圖騰指一個名族認定的標志
還以龍 狼 蛇 玄鳥 熊…作為圖騰
⑼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答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本文是回憶錄。作者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了父親被害的全過程,內容真實可信,語言樸素自然,既具有文學價值,又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藉助課文,激發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難點是對本課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有條件的要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當時年紀小,對父親為什麼燒掉書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問父親,卻只得到一個含糊的回答。這同父親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兒提出的問題多麼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在嚴重的局勢下,同志和親人勸李大釗離開北京,但他堅決不肯,當時李大釗同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④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師應該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當時中國的情況以及革命事業的發展情況。
(2)對詞語的理解。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
恐怖:驚慌、害怕。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
嚴峻:嚴肅而厲害。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沉著: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含糊、尖銳、僻靜、恐怖、粗暴、制服、憲兵、魔鬼、肥胖、苦刑、殘暴、匪徒、拘留、窩頭、姥爺」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強調整體感知課文。本課的教學應強調從整體著眼,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教學時可以破題導入,以「憶」作統領提出問題: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自主思考,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後,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總之,教學時,避免過早地主觀設定重點段落,造成對課文片面的理解。
2.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一,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怎樣引導呢?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言行的句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學討論,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學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深入交流對重點句「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按時間順序表達的寫法。由於課文比較長,要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可以把課文主體分成四個部分來學習: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時(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後(第30—32自然段)。教師在指導時,要有重點,多提統攬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李大釗是一位怎樣的革命先驅?他的高尚品格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教師不宜逐段講讀課文。
4.引導學生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採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例如,父親整理書籍、文件時對我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含糊、敷衍的態度與平時的耐心形成對比;面對敵人,「我」的恐懼與父親的沉著、平和形成對比。找出這些對比描寫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5.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開頭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之間內容上的聯系,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寫法的好處: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文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後照應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體會一下。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後面交待「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後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中需強化通過朗讀,再現李大釗烈士的光輝形象,在朗讀中感悟李大釗臨危不懼、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質。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讀基調應是悲痛的,語速要適中,語氣要低沉些。描寫父親神態、語言的句子,要讀得堅定有力。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表達了聽到父親遇害消息後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因為課文長,要分段進行朗讀指導,但要避免從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兩句話練習朗讀,違背朗讀的情境性。
四、教學案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單元學習
(播放歌曲《五月的鮮花》。)
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第三組課文為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幅幅難忘的歷史畫面,帶我們一起去緬懷革命先輩。
二、了解背景,簡介李大釗
1.了解背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請同學們結合題目,看看注釋,再讀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一些什麼?
(1)課文的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是1943年寫的,回憶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釗的被難日是1927年4月28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3)理解「被難日」,在課文中就是指李大釗被殺害的日子。
2.簡介李大釗。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者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群眾示威運動,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三、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
1.標注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2.默讀2—32自然段並思考: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1)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3)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後,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後)。
四、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朗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1)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時國家的政治軍事警察。
(2)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第 二 課 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重點語句,感受李大釗的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李大釗的語句,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勾畫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體會。如:
1.被捕前:不顧局勢嚴重,堅決留在北京。
(1)局勢嚴重:從父親早出晚歸,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父親燒了一些書籍和文件,工友閻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堅決不離開北京:從第七自然段父親的話中的兩個反問句可以體會到。
引導學生體會父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
(3)有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父親說的話。
2.被捕時:與敵人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在:
(1)第8自然段寫到「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紛亂的喊叫」,敵人還沒進屋就先放槍,而且是紛亂的喊叫,可以看出敵人是虛張聲勢。而「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把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父親的「不慌不忙」與敵人的來勢洶洶形成了鮮明對比。
(2)來的人「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他們每人拿著一把手槍,槍口對准父親和我」,僅僅是父親和我兩個人,敵人卻如此興師動眾,也是鮮明的對比。
(3)那些便衣、偵探的態度也和父親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方是「粗暴的吼聲」「滿臉橫肉」「冷笑著」。而第17自然段里寫到,「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這也是鮮明的對比。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精神。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8—17自然段。
四、體會李大釗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應寫法的好處
1.體會李大釗被害後家人的悲痛。自由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受。
2.體會首尾照應寫法的好處。現在我們把第1自然段和最後3個自然段連起來讀讀,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體會?
(1)這是首尾呼應的寫法。
(2)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五、了解李大釗墓碑上的評價,引導課外閱讀
1.李大釗的墓碑上刻著中共中央這樣的評價(齊讀)——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
2.引導課外閱讀:在為革命勝利的斗爭中,還有很多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輩。我們深情緬懷他們,我們的民族為他們而驕傲!下課後,同學們可以結合第65頁「課外書屋」的提示,去閱讀一兩本革命題材的小說。
五、相關鏈接
1.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2.李大釗被捕以後
李大釗被捕以後,受盡了敵人的殘酷拷打和折磨,敵人慘無人道地用竹簽敲進他的指縫里,最後竟剝去了他雙手的指甲。但他始終無所畏懼,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
1927年4月8日《晨報》報道:李大釗受審問時,「態度甚為從容,毫不驚慌」,「著灰布棉袍,青布馬褂,儼然一共產黨領袖之氣概!」同日《順天時報》也報道:李大釗「精神甚為煥發,態度極為鎮靜,自稱為馬克思學說崇信者,對於其他之一切行為,則謂概不知曉」,「李無確供」!《晨報》1927年4月17日又報道:李大釗被捕10天來,受到了多次審訊。每次審訊,李大釗除對於「共產學理及主義,均承認不諱」外,其他一概不知,對所謂種種「罪名」「則竭力辯白,謂並無此項行動」。
他在監獄中的自述中,歷歷敘述了他為挽救民族危亡而立志從事革命的抱負。他說:「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審訊和嚴刑拷打無濟於事,張作霖變換手法,企圖以高官厚祿進行收買,但遭到李大釗的嚴詞痛斥!
李大釗的被捕,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震動和廣泛的同情。京津「各報社評,皆暗為守常呼籲」。國民軍拍來電報,向奉系軍閥提出警告。北京25所大學校長,聯名發表聲明,要求將此案移交法庭處理。學生群眾、社會名流和他的同鄉好友,多方設法營救。尤其是北方的鐵路工人,組織了劫獄隊,准備採取劫獄行動。李大釗得知後,堅決不同意這樣做。他說:「我個人為革命、為黨犧牲,是光榮而應當,但已是黨的損失。我不能再要同志們來作冒險事業,耗費革命力量,現在,你們應當保存我們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損失。」黨組織忍痛接受了李大釗的意見,說服鐵路工人放棄劫獄的行動。
回答者: 4848148 | 二級 | 2011-3-3 12:01
關心一下你們班成績好的同學的作業進度,然後注意參考一下他們的!
上360學習網學習吧,我是360學習網的於箱老師!我們的網站上有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的視頻講解免費看!並且還有試卷可以免費下載!每份試卷的每道題都有視頻講解可以免費看!
做好以下的內容就會進步的!
1 上課用心聽,聽懂多少就多少
2 作業獨立完成, 堅決不抄襲別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襲
3.每天訂正好當天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問老師問同學都可以
4考前復習平時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如果採納我的答案為正確答案,網路知道就會顯示我們的網址!我們是網路知道開放平台合作夥伴!
回答者: 視頻學習網 網友 | 2011-3-3 12:25
強調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的教學應強調從整體著眼,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教學時可以破題導入,以「憶」作統領提出問題: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自主思考,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後,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總之,教學時,避免過早地主觀設定重點段落,造成對課文片面的理解。
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一,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怎樣引導呢?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言行的句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學討論,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學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深入交流對重點句「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的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按時間順序表達的寫法
由於課文比較長,要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可以把課文主體分成四個部分來學習: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時(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後(第30—32自然段)。教師在指導時,要有重點,多提統攬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李大釗是一位怎樣的革命先驅?他的高尚品格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教師不宜逐段講讀課文。
引導學生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採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例如,父親整理書籍、文件時對我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含糊、敷衍的態度與平時的耐心形成對比;面對敵人,「我」的恐懼與父親的沉著、平和形成對比。找出這些對比描寫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開頭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之間內容上的聯系,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寫法的好處: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文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後照應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體會一下。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後面交待「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後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