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6中考語文答案北京

2016中考語文答案北京

發布時間:2020-12-27 05:19:36

1. 中考伴我行2016年語文試卷07作文

兩個網站供參考1·寫一篇短文介紹你的教室,要說明教室里有哪些擺設,並要說明一些具體的小物件如地圖等的具體位置,介詞:in,at,on,under,behind,(不少於40詞)2.寫篇短文,談談你和你的好朋友Mary各喜歡吃什麼,並且說一說對你的朋友在飲食上的一些建議。(35詞)3.一Myfamily為題寫一篇短文,不少於10句話,介紹一下你和家人的情況.工作.愛好.年齡等.注意人稱和數的變化。4根據下列信息,以「MyEnglishTeacher」為題寫一篇短文,所給信息必須全用上。Name:WilliamBrownDateofbirth:November11thAge:23Nationality:AmericaJob:EnglishteacherFavoritesport:basketballFavoritefood::blue(不少於35詞)5.調查一下你全家人喜愛的電影或電視節目,並寫成一篇短文。(不少於35詞)6.給你的朋友Jane寫封信,介紹一下一天的生活,不少於40個詞7.以Myfriend為題,根據提示寫一篇介紹你的朋友的短文。要求:語言流暢,條理清楚,不少於50詞。(下面提示只限於本題)提示:1.)他是一個中國女孩,今年13歲,他的生日是12月25號2.)她最喜歡的食物是冰激凌,他不喜歡花椰菜。3.)他喜歡喜劇片,因為他認為喜劇片很滑稽。他最喜歡的學科是音樂,因為他認為音樂課很輕松。4.)他最喜歡的老師是英語老師,他是一個嚴厲的老師。5.)他英語說得好,鋼琴彈得好。他經常幫我學英語。6.)他每天和我一起回家。7.)他是個好學生.8.你的朋友要去你家,請告訴他你家的路線,不少於50詞。可適當發揮。9.你做了一個調查,結果如下,請寫一篇不少於60詞的報道。喜歡吃面條48%喜歡吃薯條:86%喜歡吃麵包38%喜歡吃米飯:90%喜歡吃雞肉64%喜歡吃蔬菜:54%10.以Dreamhome為題,寫一篇不少於70詞的文章。1.我的夢想家園臨近海邊。

2. 2016年蘇州中考滿分是多少分

蘇州中考滿分是740分。

參照《2019年蘇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方案》第三條第一點,考試部分

1、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及歷史、體育七門。

2、分值及結構。中考總分滿分為740分。語文、數學滿分均為130分;英語滿分為130分(其中書面題100分,聽力口語自動化考試題30分);物理、化學滿分均為100分;道德與法治及歷史科目滿分為100分(其中道德與法治部分和歷史部分各為50分);體育滿分為50分。

(2)2016中考語文答案北京擴展閱讀

1、考試形式及用時。

語文、數學、英語(書面考試)、物理、化學、歷史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實行開卷考試,英語聽力口語自動化考試按省教育廳有關文件執行,體育考試方案另發。考試用時語文為150分鍾,數學為120分鍾,英語(書面考試)、物理、化學均為100分鍾,道德與法治及歷史為100分鍾,其中道德與法治部分和歷史部分各50分鍾。

2、考試內容

(1)語文:《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七至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2)數學:《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七至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3)英語:《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七至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4)物理:《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八、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5)化學:《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6)道德與法治及歷史

道德與法治部分:《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七至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約佔90%;2018 年10 月—2019 年5 月的國際、國內重大時政,約佔10%;歷史部分:《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七至九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屆學生的所學內容。

3、中考難易度設置

各科目試卷應合理設置命題難度系數,堅決杜絕設置偏題、怪題。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減輕學生背記的負擔,適當減少客觀題的比例。考試科目試卷中,基礎題佔70%,一般難度題佔20%,較難題佔10%。考查科目試卷中,基礎題佔90%,一般難度題佔10%。

3. 2016中考語文廣告對聯匯編蓮山課件

中考,即普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建立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的選拔;內中考要考慮初中學生升入高容中後繼續學習的潛在能力,但高中教育還是基礎教育的范疇。因此,中考既要堅持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堅持考查學科能力。中考命題嚴格遵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考慮教學情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情況、教材使用情況,最大限度地求同避異,充分體現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平穩過渡,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
中考,即「中招考試」,全稱為「初中學業考試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前一般都有2-4次模擬考試。中考由省級考試院(考試局)、市級教科院(教科所)或者區級教研室命題。

4. 一道修改語文病句題目,2016中考武漢

「降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動賓搭配不當

5. 語文報中考版2016合訂本定價

《語文報·中考版》單價 1.25元 半年價30.00元 周報
《語文報·中考版》(合訂本) 單價6.00元 半年價36.00元 月刊

6. 2016初三中考語文,不是選擇題,那些答題我用了藍色圓珠筆做了,有分數嗎

非選擇題須使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題號規定的區域內
書寫,超出規定的區域作答無效,答題字跡要工整清楚。
這是我從中考規則上看到的,不知道他所說的須使用是不是必須的須。

7. 2016年茂名中考語文作文題目

《草原》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的所見所聞,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版的無限熱愛,謳歌了蒙漢權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
清澈的河水,蔚藍的天空,翠綠的小丘,如雪的羊群,飛馳的駿馬……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把我們帶到了廣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文中用一大段來描寫草原的美景。抓住了天、小丘、平地、河以及各種牲畜來描寫,動靜結合,把草原的美景展示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小丘,翠色慾流,與天相接,一望無際,更體現了草原的美和廣闊。這樣美麗的草原,給人以無限遐想。藍天,碧草,誰不想靜靜品味這神奇的景色?誰不想將自己融入這美輪美奐的景色之中?
草原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而蒙古族朋友的熱情又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主人到幾十里外盛裝迎客,進了蒙古包,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語言雖然不通,但心卻永遠連在了一起。敬酒、獻歌、蒙漢聯歡,蒙古族朋友的豪爽好客讓我們有了一種親切感,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客人和主人似乎有說不盡的話,無聲勝有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代替一切。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蒙漢兩族

8. 2016年中考語文作文題目語測

扮靚中考作文第一招——干凈的文面中考作文不同於同學們平時的習作。一般來說,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文章必須要有「亮點」,而且能在半分鍾內吸引判卷老師的眼球,否則難逃「一般般」的命運,得個「一般般」的分數。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扮靚自己的作文,從而取得高分呢?日前,記者采訪了石家莊市第42中學的仝曉娟老師,請她為廣大初三考生支幾招——— 干凈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個人的臉面,乾乾凈凈、端端正正,會給人一個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跡模糊難辨、書寫亂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進了「冷宮」。同學們該如何寫出一份賞心悅目的答卷呢?仝老師給出了如下建議: 首先,用藍色、藍黑色的水性筆(或油筆)書寫。當然,顏色不可太淺,筆畫也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紙都是黑色的,因此用這樣顏色的字比較鮮明; 其次,丟棄改錯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膠之類的文具。考卷上不允許使用這些文具,它們有做記號的嫌疑;而且使用過後,也影響卷面的美觀。同學們寫錯字後,可以用一根或兩根斜線劃掉即可。 第三,要書寫工整清楚。如果你寫一手好字,固然可賀;如果你的字寫得一般,那麼只要寫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標點一頓到底;或者把一個錯字塗成一個「團團」,把一連的幾個別字塗成一「塊塊」。塗抹的區域就像人臉上的斑點一樣,影響卷面的美觀。扮靚中考作文第二招——醒目的標題題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麗、有神,才能引人駐足欣賞,引起人進一步閱讀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說,好文章的標題應具備簡明、概括、新穎的特點,言簡意賅,點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內容等。切忌題目太長、語言生硬、文法不通。仝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了幾種使文章題目新穎、引人的方法: 1、巧用標點,如《你還會浮躁嗎?》《吃在中國?在吃中國!》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頭》《100分,我恨你》; 3、詞語的超常搭配,如《美麗的謊言》《懲罰「微笑」》; 4、巧用色彩,突顯形象,如《穿紅褂的小姑娘》《我心靈的綠洲》; 5、巧用修辭,充分調動讀者的生活感受,如《我沖出了「保險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仝老師說,同學們只要留心,肯動腦筋、下工夫,或借鑒,或創新,給自己的文章擬出一個新穎別致、一目傳神、讓人眼前一亮的標題,是不難做到的。扮靚中考作文第三招——亮麗的開頭常言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仝老師說,好的文章應該有個好的開頭,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發了讀者的興趣,還可以自然點明主旨、領起下文。如,江蘇2007年中考滿分作文《你還會浮躁嗎?》,開頭寫道:江南細雨夜,手捧一壺香茶,聽窗外雨聲滴滴答答;閱手中萬卷詩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領風騷。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靜下來。你還會浮躁嗎?小作者細膩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悠然、寧靜的氛圍,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點題,更喚起讀者對雨夜的品讀,這一美好生活時刻的體驗,產生閱讀的情趣,可謂精彩!扮靚中考作文第四招——清晰的結構「文無定法」,在平時的作文學習訓練中,同學們嘗試過多種文章構思方式———鏡頭組接式,小標題式,小排段式,問答式,聯想式,記者采訪式,班會辯論式等。仝老師說,臨近中考,同學們要做的是梳理平時自己的習作,選出自己最擅長的兩三種形式,重點訓練,力爭事半功倍,更上一層樓。 值得注意的是:考場作文的結構,宜簡明不宜繁雜,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記敘文或散文,有一條突出的線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還會浮躁嗎?》,小作者用了三個小排段:「你還會浮躁嗎?在那大自然的懷抱中。……」「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邁的詩詞里。……」「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歷史的年輪里。……」把「你還會浮躁嗎?」作為每段的領起句,主線突出,引領讀者步步進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謂構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東滿分作文《跟美麗捉迷藏》開頭寫道:「路過青春,步入花季,總是感覺身邊暗淡乏味,心緒低落,鮮少因為發現美麗而感動、欣喜。美,是否在與我玩著捉迷藏的游戲,正在靜靜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尋?」正文使用了小標題式的結構:(一)美,在轉身處;(二)美,在凝眸處;(三)美,在你身邊。緊扣話題,以「尋覓」為線索,通過攝取生活的幾個特定的鏡頭,用剪貼的形式結構成文,可謂獨特,令人耳目一新。扮靚中考作文第五招——自然的結尾好文章除了有好的開頭,還應該有個好的結尾。結尾貴在自然、有力,又餘味無窮;既深化主旨(或點明主旨),又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隨意拔高。如《你還會浮躁嗎?》,結尾寫道:為什麼不在雨夜中捧一壺清茶?那裡,你體會到的不止是純凈。如此結尾既照應了開頭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純凈」還有什麼呢?由讀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處,在於「可以清心也」。當品茶之時,讀詩、讀史,讀自然萬籟,浮躁自會歸於平靜。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文章之美,更在於此。 再如,《跟美麗捉迷藏》的結尾寫道:「我要高聲呼喚———美,我找到你

9. 2016河南中考語文作文是什麼題目

他們我知道他們一定在外面等著。他們不像母親們那樣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談天談地。他們一定就那麼靜靜坐在角落旁,抽著根煙,不時看著這學校的大門,微微磕一下眼,考慮著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順利。他們不說話,只抽著那危害了他們一輩子的煙,粗糙的指間有著煙熏的痕跡,臉上刻著令人生疼的歲月印跡。他們,是父親。我們都體會過,小時候最愛的還是他們。他們什麼都會,會騎著那「吱呀」的老坦克,戴著我們去天南海北;他們會抓蚱蜢和金龜子,然後讓我們騎坐在肩頭,到處炫耀我們的成果;他們會在六一節的時候,帶著我們往人群堆里擠,在已經悶熱的天氣里,排著長長的隊坐過山車。我們從不擔心會受傷,因為他們無比強大,好似棵樹,生扎我們心裡。即使我們只知道兒童節與母親節,即使我們有悄悄話只跟母親說,即使我們從未對他們說過愛。他們依然無欲無求,用極少的語言雲表達他們那溫暖的愛。我們如今是否知道他們的生日?知道他們的鞋碼?知道他們最大的心願?……也許我們只知道自己,知道他們會燒我們最愛吃的菜,知道他們會在我們的生日時送來最貼心的禮物,知道他們要我們好好讀書……他們的偉大與愛是默默的。他們會在母親焦急打電話找晚回家的我們時,默默地在小區門口等我們,我們一定看到了。他們會在我們摔倒時,默默站在旁邊說著:「自己起來。」我們一定看到了。他們讓自己堅強而無私。在四川地震時,北川中學的操場上,躺著一具具孩子的屍首,他們則壓抑著無比的悲痛,扶著幾近崩潰的妻子,尋找著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群父親,他們肩負重擔,在災難之地救扶傷,他們聽著自己孩子致來的問候,微仰起頭,努力讓自己的思念不表現出來,說著:「別太想我,我很好。」他們,永遠如此沉默,不讓我們看到悲傷,不讓我們看到眼淚。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予我們,卻從不說愛我們。他們是父親,偉大而隱忍。他們是父親,這個世上最愛我們的男人。也許,我們出考場時,該給他們個擁抱,我想他們一定會尷尬一下,然後直至老去,也銘刻於心。[點評]「默默的父愛」——「等」、「尋」、「說」都是低調而平淡,都是默默給與而不說的「愛」!在「知」與「不知」的對比中,隱現女兒的愧疚,令我這樣的「父親」——「他們」動容。語文特級教師彭世強他們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把半邊的天空映得通紅,如血色般籠著,這個城市即將步入它璀璨而豐富的夜生活。一縷陽光打在鋼筋上,在牆上透出斑駁的影,另一縷陽光打在他們的肩頭,藏青色的工作服,點滴如雪般的白點化在了上面,不知是油漆,還是水泥,抑或是辛勞一天的見證--已乾的汗痕。他們還不能休息,是的,不能。在這個利益最大化的社會中,房地產商,建築公司,承包商,包工頭,一級又一級的人們,紅了眼地榨取著他們的利益。他們是不能休息的,甚至是生病,而當他們出了事故,終於可以休息了,卻是永遠地休息,包工頭扔下幾張紅色的紙,「你走吧,治完病就不要回來了。」人民幣是紅的,天空是紅的,此刻他們的心也是紅的,被血浸滿的紅。他們很微小,微小到人們只會想到高樓的繁華,而永遠想不到他們。他們也很大,責任很大,家中的娃上學的錢還沒落實,家中的田播種的錢還沒落實,還有家中的妻子與老母親都望著他們給這個家帶來新的希望。「小」「大」有機地結合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我們稱之為「農民工」。常常有新聞播到,公路上兩人因幾元錢而大打出手,甚至危及生命,冷酷的我們常常是把這當笑料看的。不就幾元錢,搭上命,值得嗎?值得!我們不知道,這幾元錢,夠他兒子買一個書包,這幾元錢,夠他母親買一根拐杖。越是社會底層的人們(不僅僅是農民工),他們所遭受的苦難往往是最重的。我們看見了么?把孩子戶口掛在公共廁所,家長的無奈。我們看見了么?少年乞丐一雙雙明亮卻又無辜的眼。我們聽見了么?黑磚窯中孩子們的呻吟。我們聽見了么?礦難中那聲聲漢子的求救。眾生平等,我們和他們在出生時其實是一樣的,因為環境,因為家庭,我們的所謂的高高在上只是幸運罷了,幸運者只有幫助不幸運的義務,幸運者沒有嘲笑不幸運者的理由。有時,我們說他們臟;有時,我們說他們沒禮貌。但他們淳厚,他們樸素,他們堅韌,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這樣默默地活著,人微言輕,這是何等的蒼涼!我們應幫助他們,我們應尊敬他們,我們應分出自己的溫暖給予他們,這才是一個「兼濟天下」的社會應該做到的。幸運者只有幫助不幸運者的義務,請記住,是義務![點評]作為90後的孩子,能夠認識到眾生平等是難能可貴的。既然「我們」是幸運的,幸運者只有幫助不幸運的義務,沒有嘲笑不幸運者的理由。這就比一般人的境界高得多。本文語言朴實,情感真摯。結尾弱了些,不僅僅是幫助,可往更深處做些開掘。語文高級教師李新他們在城市的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感受鄉村人是那樣一種奇怪的動物,對未知的事物總是存有無限的嚮往,以至於願意消耗整個生命來換取完全不同的生活。曾去西溪遊玩,其中一站便是感受農家的原始生活。同那許多贊羨田園的詩歌一樣,介紹文字也總流露出淡淡的欣喜和嚮往。燒柴的灶台,木製的幼兒床,紙糊的鏤窗,甚至簡陋不過的木製臉盆與搓衣板,就組成了所謂田園的夢。人們隨意賦以「田園」美好的印象,只在無關的騷人筆下段取只言片語,竟使鄉村成了寄夢的地方——一生追逐的,不實的夢。當「鄉下人」不再湧入城市時,囚城中的人們開始了幻想。或許只有鋼筋水泥的世界中才關著毫無根據的嚮往,或許只有自以為文明的人們才被貼上天真的標簽。於是有那麼多天真的「城裡人」嚮往著在車水馬龍中耗度大半青春後於鄉野置田買屋,頤養天年。城市的忙碌擠走了我們思考的時間,鄉村的生活是我們在日夜的疲倦過後堆砌的城堡,我們只在路過時淺淺一笑。就像房客參觀將來某一天可能屬於自己的財產,卻忘了停下匆忙的腳步,推門稍息。籠罩在同一片星空下的城市與鄉村之間為什麼有如此遙遠的距離?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是城市人,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無形的玻璃穹頂之下?抑或,只是因為那是一個沒有確定意義的生詞,可以肆意地篡改而不被只屬於城市的邏輯質問?我們只是累了,只是厭倦了。或許我們的「鄉村」不過是一個不被打擾的度假,一個寧靜的月夜,一種每天都對自己好一點點的生活。如此切近。而城市的人們只為了在跟著城市的節奏,拚命消耗自己的熱情與青春的同時,對得住自己,才幻化出這樣一個看似實際卻那麼遙不可及的夢想。「鄉村」其實那麼近,為什麼非當作最終的獎賞呢一個城市可以不有人愛山,有人愛水,我卻愛城。同愛城的人中,有人愛都市,有人愛小鎮——這於我都是無所謂的。我愛的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賦予一座城市以它所願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選擇任何他喜愛的衣裝。但這樣的城市是不真實的。我想到了帕斯卡爾。在空間和時間的軸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沒為一個質點,但如笛卡爾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靈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個宇宙。而城市的靈魂,便是城市中的人。忘了在哪裡讀到這樣一句話:「我愛一個城市的程度,與這個城市的書店和歷史成正比。」我是極贊同的。高爾基之語曰「不閱讀的人沒有靈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著我。排斥閱讀和思考,便如阿倫特所指出的,是將人置於自然屬性的壓力下,滿足於物質消費,成為生存必然性的奴隸。馬克思把勞動看作人之所以為人的必要條件,而我以為閱讀和思考是人成為公民的必經之路。沒有公民,城如何稱為城?而歷史則是公民氣質的源泉。不是建築的歷史,而是習慣的歷史。一個城市從他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因為它的居民們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話語、故事,他們訂立的法,他們的為人處事構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現在,成了代代相傳之後的道德律例和價值判斷,體現出來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國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細膩;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嚴謹,這是城的歷史性,一座城無法磨滅的印記。寫到這兒,我突然意識到觸摸城市的提法是不夠恰當的。觸摸是物質上的。在橫店或者好萊塢,你能夠觸摸到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那城是的。城市的血液、生命和靈魂,是被摩天大樓、汽車和飛機忽略為質點的人。我愛我的家鄉,因此我感受到他:他的呼吸和脈搏,與我的是一樣的。四川的地震如此強烈,幾乎毀了汶川城。但汶川的人還在,他們只是暫時的離開。只要他們還選擇成為公民,選擇繼續書寫汶川的歷史,這座城市的生命就還在。一個人放棄了閱讀思考才會去,一座城忘記了歷史才會是滅亡,汶川還沒有。遙遠的抵達我是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人。我習慣於視野中充滿著林立的高樓,我愛看這個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當我走過那些商業街時,心中是對這個城市的自豪。而當我敲打鍵盤的時候,卻常常感覺自己聽見的是麥穗在收割機下發出的咔嚓聲。很縹緲很模糊,那是來自記憶中的聲響。咔嚓咔嚓……是火車在鐵軌上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響。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傳過來。小時候,我常坐著火車,去很多遙遠的地方。為了抵達城市,我們穿越了無數鄉村。窗外,滿眼都是金色的麥田,田間堆得高高的麥垛,溫順的牛羊,樸素而簡陋的民居,和守護著麥田的稻草人。甚至,還能看見陽光傾瀉在葵花的花瓣上,花瓣微微顫動,彷彿時光在一瞬間從這一片流向另一片。鄉村就像一個很遙遠的意象一樣,存在於意識流之中。目光無法達到的地方,就由想像去完成。是的,那些對鄉村的記憶已經混淆,在梵谷的畫中,在悠遠的歌謠中,變得越來越理想化。歌里,悠揚地唱: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夢里,發現鄉村,就是人們遺忘在遠方的家鄉。回頭望,鄉村,是人最能貼近大地的地方。幾千年以來,樸素的人們,背朝著太陽,將自己最忠誠的信仰和最質朴的情感,完全地交付給這片土地。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說,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存在。對城市的眷戀和對鄉村的迷戀,始終在人們的血液中糾結。人們每天都在觸摸這個城市,觸摸著快節奏的生活,然而城市卻每天帶給他們失望與陌生。當他們疲憊倦怠時,總是嚮往著鄉村,希望能感受到那裡原始而質朴的一切,鄉村給了他們能貼近大地的安全感。然而事物總是在變化,樓房被建造成統一的、與麥田不再相符的風格,田間小徑彎曲的線條變得生硬。人們看著現在的鄉村,露出失望的表情。那些消逝在記憶中的畫面,成為心中永遠的痛,於是,它成為人們再也無法抵達的地方。為了抵達鄉村,現在的我們,不僅僅是要穿越無數城市。看不見的城市「忽必烈汗已經留意到,馬可波羅的城市差不多都是一個模樣,彷彿只要改變一下組合元素就可以從一個城轉移到另一個城,不必動身旅行。」當伊卡諾.卡爾維諾寫下這句話,這一句戎馬倥傯者對城市的厭倦,就如永恆的讖言,緊緊地罩住了我們,百年後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時代且血液中流淌著現代屬性的我們。我們從這座城市遷徙到那一座,再從那一座城市遷徙到更遠。這樣無休止地候鳥式循環,總能以千篇一律結局告終——生銹的思想和青春一次次被現實拋棄並扼殺在某座鋼筋混凝土叢林的某個房間里。城市,依舊是單調的積木,以冷酷的形式矗立。我們是否太忙了?驚惶地在倒三角形現代文明上攀爬逃竄的,是城市的恐懼;邪惡地在觥籌交錯金碧輝煌里明爭暗鬥的,是城市的慾望;沉默地在波德萊爾筆下排隊吊喪的,是城市的殘忍。沒有人,這里已經沒有人,去觸摸,任何一座城市,所看不見的角落。看不見的城市,是城市的脈搏。馬可曾經觸摸到,佐貝德如白色毛線般糾纏的街道,也支撐起居民憧憬未來的真切夢境;我自己曾經觸摸到,麗江古城小橋流水的潺潺罄音,也在訴說這方水土的千年安寧。面對這些鮮活的例外,我們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什麼,還是我們已經知道?看不見的城市,是城市的夢境。夢境的無限可能,讓一切人口、GDP都失去意義,城市的觸感通過獨立的個體出現了不統一。我的夢境里,倫敦只是特拉法加的那一面紅旗,紐約只是曼哈頓的那一輪懸日,杭州只是六月一個暴雨前萬人奮筆的場景。看不見的城市,是城市的真情。這真情被錯綜的關系銀行凍結了太久。一經釋放,便不可抵擋地伸向城市的每個角落——這觸角是對愛情的渴求,對真知的渴望,對人類苦難的不可抑制的同情。就如面對支離破碎的城市,我們落淚了,這一刻,北川便有了超越地理坐標的意義,化身為一座挺立的豐碑。看不見的城市,隨時都可以觸摸。為了回到我們的過去或尋找我們的未來,觸摸。感受鄉村初以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它也許是梵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濛中演繹著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游然。那隻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的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在經歷著苦痛。那裡也有陽光,那陽光不是溫暖而是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於黃土又歸於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息。乾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一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乾涸空洞。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只是這種幸福彷彿如此卑微。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穀粒彷彿是一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只想也只要這樣平凡的生活。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圖景?而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感受鄉村,別總是做一個悠閑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凈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一點目光,給它的辛苦多一點理解與悲憫。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吶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純朴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歷的苦痛與無奈。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看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歷史上站成了永恆,也且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鄉村!舉手投足之間外公彌留之際,外婆整夜地陪他低聲聊天,或者看著他,彷彿時間也靜止了。小時候,我愛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廚藝精湛。每每聽外公眉飛色舞地講完一段,爺孫倆都餓了。於是外公躡手躡腳鑽進廚房,趁外婆沒在,夾幾片剛炸好的雞排,趕忙回來和我分享,像一個小孩子。有幾次外公被外婆「人贓並獲」,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後我們乖乖地擺好桌子准備開飯,那個時候,真開心。有時外婆買菜,用了很長時間。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邊不住張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當得知外婆是為了買我們愛吃的正宗牛肉,走遠路時,外公又喜笑顏開起來。可是,後來外公,還是去了另一個再也觸不到的世界。第一次沒有外公的年飯,是在酒店吃的。外婆來了,卻不大高興,原來為大家准備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當服務員送來一張椅子時,外婆卻拒絕了,並謝了她。外婆說:「昨晚老頭子托夢說了,他也想吃點。他想吃的,你們都孝順,都記得點了,他該是高興的。不過,老頭子說要和我擠一張椅子坐,就夠了……」外婆是個朴實的人,但她的那番話,卻讓我比什麼名著都記得牢。好奇心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將眼光聚於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使國民爭先恐後看「砍頭節目」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鄉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麼沒有,也罷。那麼放眼世界呢?這樣的「好奇而無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貞德滿足了中世紀人們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滿足了芸芸眾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語言,在這樣的語言之中寫的盡是愚昧,平庸,衰亡與了無生機。試問:真正的好奇心又為何物呢?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觀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察,即使最尋常的事物也會化為「神奇」。在遠古時代,先人們仰望星空,探斗轉星移的奧秘,品雲淡雲聚的風采;到現在,我們通過望遠鏡與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顯微鏡感知微觀宇宙。可以說,沒有觀察與幫助我們更好觀察的工具,好奇心也會閉上心房上的窗,落滿灰塵。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是供我們觀察的無限舞台,那麼,「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則是激發與約束我們將觀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於思考――即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麼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是多麼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獵奇」,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態去「發掘」別人的痛苦,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觀察的雙眼來定位,需要思者的頭腦來彰顯其價值。有了這樣的好奇心,困難得以排解,就會得以進步,人類得以更好的生存並維護自己的尊嚴……《哈姆雷特》中有言:「身處果殼之中,也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也許,正因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們才能以更有力的聲音爆發出這樣的吶喊。更何況,因為有了好奇的心,我們的世界遠比果殼廣闊得多。[簡評]這是一篇規范的議論文。今年也很難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獨立見解。議論層層遞進,邏輯性強。用例鮮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論點。文章活潑灑脫,不幹巴巴地說教。今後的高三學生,應從中得到啟發。(薛明德)好奇心一本厚厚的,有些破舊的筆記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她,總與它形影不離。上課的時刻她帶著它;吃飯時她總會翻一下它;晚自習時,她會在上面增添許多內容;睡覺前呢?一定會捧著它吧。這本筆記上究竟寫著些什麼呢?好奇心催促著我去了解。一個課間,她離開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講台上,靜靜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驅使我走上講台。偷看別人的隱私不是君子所為,我心中又有了猶豫。它紋絲不動地躺在那,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字。我側目看了看同學們,他們似乎有著同樣的好奇心,但都沒有付諸行動。畢竟它是老師的東西。既然走上講台了,沒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對自己說。「嘿,你看看,上面寫什麼!」一位同學兩眼放著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堅定了。「你,去幫我把風。」我囑咐那位同學。「好的,放心吧。」說著他沖出教室,站在走廊上東張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轉悠。我放心地邁開大步,走上講台,微眯起雙眼,瞄著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心絲細膩,不夠堅強,要注意不能過於責備她。」「××(我的名字),有小聰明,卻不踏實,要善意引導,不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翻過一頁,「今天××同學考試作弊,我責備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團,該怎樣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又翻過一頁,「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學校太忙,記得提醒孩子外婆來家照看他。」「過不久,我的孩子們要高考了,我該怎樣鼓勵他們呢?」……我不再往下翻,這是老師的日記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師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覺濕潤了。她多少個日夜為我們操勞,有多少個難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為大家,連孩子病了她都無暇顧及?她又是何等地堅強,用她嚴厲的外表來掩藏她熾熱的心?她的身軀為何日漸消瘦,她的雙鬢為何日漸斑白?此時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老師,她用真誠磨煉我們這一顆顆沙礫,使我們成為光彩熠熠的珍珠。我用好奇心換得了對老師的理解與尊重,謝謝您,我敬愛的老師![簡評]今年高考作文,「偷看」父母、老師、同學日記和私藏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平平,有些「做」。此文雖短小,但情節完整曲折,生活氛圍真實可感;「我」的猶豫心理,同學的目光鼓動,「把風」的神神秘秘,均寫得鮮活、靈動,故能在同類作文中勝他人一籌。(潘大春)好奇心坐在我前桌的那個人竟然沒來參加考試?!看著前面空盪盪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紙,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動。她(他)是因為害怕嗎?如果是這樣,我只能表示理解但並不贊成。我們這一屆是江蘇高中課改的第一屆,放在科學實驗中也就和「小白鼠」差不多,從教材內容到考試形式都是全新的,從老師到學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真正信心百倍的能有幾個呢?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就臨陣脫逃。高考固然可怕,但仔細想想,高考也是可愛的。它意味著我們終於能和數不清的作業、上不完的晚自習和考不完的試卷說再見了!我們終於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和同齡人較量,證明自己的實力了!毛主席說得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所以對於高考,今朝的咱們不用怕!我還有很多,但是因為字數太多不能發,樓主還要的話聯系我

10. 餘杭區2016年中考語文作文是什麼題目

有一復個過程,寫作這樣的材制料作文,他的第一身份是一個小學畢業的大學圖書管理員.;他的最終身份是翻譯家和作家2015杭州中考作文是材料作文。;在他的從第一身份到最終身份,首先要理解材料。材料主要提及的人是金克木,「按照大學者的書單來讀書」.

閱讀全文

與2016中考語文答案北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