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08年語文高考試卷

2008年語文高考試卷

發布時間:2020-12-25 19:06:54

① 山東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

http://www.chinahrlab.com/gaokao/shiti/yuwen/220277.html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專全都正確的一組是屬 字串7

A、仲(zhòng)裁 阿(ē)諛 入場券(quàn) 捕(pǔ)風捉影

B、裊娜(nuó) 勒(lēi)緊 嚼(jué)舌頭 百孔千瘡(chuāng)

字串3

C、精闢(pì) 軀殼(qiào) 橫剖(pōu)面 一語中的(dì)

字串6

D、柏(bǎi)樹 模(mó)具 配給(jǐ)制 否(pǐ)極泰來

② 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卷2》作文解析

《海龜和老鷹》這個故事的原作者是美國的伯羅蒙塞爾,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版)將之選為課文,取名《自然之道》。原文的中心是:人們對小海龜的幫助看似善舉,實則違背了自然之道,給海龜帶來的反而是莫大的傷害。

命題人選材時進行了改編、刪節,去除了其中議論性的文字,變為一則純敘述的材料,客觀的講了一個事實。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並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現,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確,就像一個影片片段。這就給了考生很大的審題立意的空間,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選擇作文角度,提取觀點,確定寫作范疇。

從海龜的角度看,它們派偵察兵出來了解情況,由於人為的干預,獲得的是錯誤的信息,結果遭受損失;從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認為是做了好事,幫助了小海龜,結果給海龜家族帶來巨大的傷害;從老鷹的角度看,它被人趕走沒有達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並沒有放棄目標,而是伺機再度出擊。

據此,考生可以分別從海龜、老鷹、好心人的角度立意。如果能從海龜和老鷹,好心人和海龜或老鷹的關系角度考慮,立意就會更為深刻,談論的范疇就會更為寬廣,比如從好心人和海龜的關系談遵循自然規律;從海龜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談學校教育,談家庭教育;從老鷹和海龜的關系角度談機智和審時度勢、綜合把握信息的問題,等等。

③ 哪有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全國II)文本式下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75ae50100a8lt.html
不要抄下襲載的,有答案和解析

④ 2008年全國各個地區的語文高考試卷WORD

無憂無慮中學語文教育網上有很多,符合你的要求!

⑤ 2008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解析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滋潤/蘊含 贍養/瞻仰 調試/調和
B、對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強迫/倔強
C、造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裝扮 慪氣/樞紐 阻塞/邊塞
【標准答案】.D
【試題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字音,這是基礎,(A項分別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項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項yì/yì tī/tí mǒ/mā;D項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高考考點】 對新課標所要求的注音要求掌握!!
【易錯提醒】 A項和B 項考生容易判錯!!
【試題解析】 A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B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群眾普遍不滿。義無反顧:在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絕不退縮回顧;怒形於色: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高考考點】成語是基礎!
【易錯提醒】對成語也是不能理解!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對這部小說的人物塑造,作者沒有很好地深人生活、體驗生活,憑主觀想像加了一些不恰當的情節,反而大大減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在山頭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間放上糌粑或五穀,然後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祭祀神靈。
C、我們平時所用的調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被皮膚吸收後可以改善面部皮膚營養缺乏。
D、高速磁懸浮列車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運行時與軌道不完全接觸,列車的懸浮、驅動、導向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
【標准答案】D
【試題解析】A「反而」使用不當;C「改善」缺賓語,在「缺乏」後缺增加「情況」;D句式雜糅,「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改為「都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或「都是靠電磁力來實現的」。
【高考考點】 病句的基本類型
【易錯提醒】病句不能改出!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禹貢》主要以山脈、河流和海洋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區分為九州,不受當時諸侯割據形勢的局限,把廣大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分別闡述九州的山川、湖澤、土壤、物產等,是自然區劃思想的萌芽。
【試題解析】 (按總分結構排序。)
【高考考點】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易錯提醒】不知怎麼排!!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周訪字士達,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於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為縣功曹,時陶侃為散吏①,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訪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參鎮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名者,罪當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十人皆散走,而自歸於帝,帝不之罪。尋以為揚烈將軍,討華軼。所統厲武將軍丁乾與軼所統武昌太守馮逸交通,訪收斬之。逸來攻訪,訪率眾擊破之。軼將周廣燒城以應訪,軼眾潰,遂平江州。
帝以訪為振武將軍,命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軍船艦,訪作長岐棖以距之,桔槔不得為害。訪復以舟師造湘城,軍達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訪步上柴桑,偷渡,與賊戰,斬首數百。賊退保廬陵,復圍弘於廬陵。弘大擲寶物於城外,軍人競拾之,弘因陣亂突圍而出。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擊,又破之,奔於臨賀。帝又進訪龍驤將軍。
訪既在襄陽,務農訓卒,勤於採納。王敦患之,而憚其強,不敢有異。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智勇過人,為中興名將。性謙虛,未嘗論功伐。或問訪曰:「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訪曰:「將士用傘,訪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訪練兵簡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於撫納士眾皆為致死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恆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選自《晉書?周訪傳》,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窮振乏,家無余財 振作
B、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 收留
C、訪復以舟師造湘城 前往
D、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 愉快
【標准答案】C
【試題解析】(A應為「賑濟」;B應為「抓獲、扣留、收監」;D應為「高興地降服」)
【高考考點】文言基本解釋!!
【高考考點】對文言的感知能力!!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屬於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於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標准答案】B
【試題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高考考點】文言基本解釋!!
【易錯提醒】文言基本解釋!!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訪功績卓著,曾先後被朝廷授予揚烈將軍、厲武將軍、龍驤將軍等職務,成為一代名將。
B、周訪性格剛強,一旦蒙冤決不會忍氣吞聲。為此,他深受皇帝賞識,並得到了獎勵提拔。
C、在討伐敵人的戰斗中,周訪親臨前線指揮。他既英勇果斷,又能隨機應變,因而屢戰屢勝。
D、在襄陽時,周訪重視生產、軍訓,勤於收集糧食等軍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標准答案】C
【試題解析】A「厲武將軍」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訪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賞識」並非因「蒙冤不會忍氣吞聲」,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採納」誤解為「收集糧食等軍需品」。)
【高考考點】文言整體感知!!
9、斷句和翻譯。(10分)
⑴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斷句。(4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5分)
【試題解析】(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並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後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跛而望矣, 。
(《荀子?勸學》)
⑵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
(李商隱《錦瑟》)
⑶ ,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
(辛棄疾《破陣子》)
⑷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蘇軾《赤壁賦》)

【試題解析】(11.(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醉里挑燈看劍 沙場秋點兵
(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詩與直覺 朱光潛
無論是欣賞或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這里「見」字最緊要。凡所見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詩的境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
詩的「見」必為「直覺」。有「見」即有「覺」,覺可為「直覺」,亦可為「知覺」。直覺必須是對於個別事物的知,「知覺」必須是對於諸事物中關系的知,亦稱「名理的知」。例如,看見一株梅花,你覺得「這是梅花」,「它是冬天開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來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覺到的是梅花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就是它的「意義」。意義都從關系見出,了解意義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公式表示出來。認識A為B,便是知覺A,便是把所覺對象A歸納到一個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無意義,必須與B、C等發生關系才有意義。我們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須把A當作一塊踏腳石,跳到與A有關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覺對象除開它的意義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
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內容。比如說崔顥的《長干曲》,你必須在一頃刻中把它所寫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鮮的圖畫,或是一幕生動的戲劇,讓它籠罩住你的全部意識,使你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玩味它,以至於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暫時忘去。在這一頃刻中你不能同時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絕」、「它用平聲韻」、「橫塘是某處地名」、「我自己曾經被一位不相識的人認為同鄉」之類的聯想。這些聯想一發生,你立刻就從詩的境界遷移到名理世界和實際世界了。
這番話並非否認思考和聯想對於詩的重要。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想,甚至於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聯想時,你的心思在旁馳博騖,決不能同時直覺到完整的詩的境界。思想與聯想只是一種醞釀工作。直覺的知常進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釀成直覺的知,但決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心本無二用,而直覺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視。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後,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於是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種現象通常被人稱為「靈感」。詩的境界的突現都起於靈感。靈感亦並無神秘之處,它就是直覺,就是「想像」,也就是禪家所謂的「悟」。
一個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覺中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就還沒有完整的形象,就還不成為詩的境界。一首詩如果不能令人當作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看,那還有蕪雜湊塞或空虛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詩。古典派學者向來主張藝術須有「整一」,實在有一個深埋在裡面,就是要使在讀者心中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獨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刪改)
13、下面對詩的賞析,符合「直覺的知」的一項是 (3分)
A、在欣賞《詩經?蒹葭》時,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
B、在欣賞曹操《觀滄海》時,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
C、在欣賞杜甫《望岳》時,感覺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偉壯麗。
D、在欣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時,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
【試題解析】12.C、D(C項信息來源於第2段,「全靠讀者的思考與聯想來完成」與文中「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不符;D項「而非艱苦思索的結果」與原文第4段中的靈感是「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相悖。評分標准: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13.C(判斷此題主要來自第3段內容。A項「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B項的「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D項的「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都屬於「名理的知」。
14、在「詩的境界」形成的過程中,只能有「直覺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4分)
15、「見」升華為「詩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4分)

【試題解析】14.正確。因為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靠的是「直覺的知」,讀者要將全副精神專注於詩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覺中形成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詩的境界」。(主要信息來自於第4、5兩段。)
15.從「見」升華為「詩的境界」需要用「直覺」見出來,經過思考之後,豁然貫通,「詩的境界就會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

⑥ 2008年高考語文試卷廣東卷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參考答案(僅供參考)

1.D(A項分別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項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項yì/yì tī/tí mǒ/mā;D項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B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群眾普遍不滿。義無反顧:在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絕不退縮回顧;怒形於色: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3.B(A「反而」使用不當;C「改善」缺賓語,在「缺乏」後缺增加「情況」;D句式雜糅,「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改為「都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或「都是靠電磁力來實現的」。

4.B(按總分結構排序。)

5.C(A應為「賑濟」;B應為「抓獲、扣留、收監」;D應為「高興地降服」)

6.A(A於是、就;趁機。B跟、同。介詞。C來、用來。連詞。D到。介詞。)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8.C(A「厲武將軍」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訪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賞識」並非因「蒙冤不會忍氣吞聲」,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採納」誤解為「收集糧食等軍需品」。)

9.訪練兵簡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於撫納士眾 / 皆為致死 / 聞敦有不臣之心 / 訪恆切齒 / 敦雖懷逆謀 / 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翻譯(1)當時陶侃擔任閑官,周訪舉薦他做主簿的官職,與他結為好友,並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陶瞻。

(2)人們往往有一些優點,很少不自己稱贊自己的,你的功勞那麼大,卻沒有說一句,這是為什麼呢?

10.(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並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後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11(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醉里挑燈看劍 沙場秋點兵

(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12.C、D(C項信息來源於第2段,「全靠讀者的思考與聯想來完成」與文中「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不符;D項「而非艱苦思索的結果」與原文第4段中的靈感是「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相悖。評分標准: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13.C(判斷此題主要來自第3段內容。A項「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B項的「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D項的「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都屬於「名理的知」。

14.正確。因為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靠的是「直覺的知」,讀者要將全副精神專注於詩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覺中形成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詩的境界」。(主要信息來自於第4、5兩段。)

15.從「見」升華為「詩的境界」需要用「直覺」見出來,經過思考之後,豁然貫通,「詩的境界就會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

16.首先父親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親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還是父親理想的繼承者,所以孤獨的父親需要我。

17.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

18.如果說「河的第三條岸」是「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現在樂意跟隨父親一起上船;在父親需要的時候幫助你「偷」食物;當全家人都走了我還在默默地守護著父親,說「無論何時,我會踏上你的船,頂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為了追求而去,當父親接受你的提議後,我渾身戰栗,害怕極了,甚至「發瘋似的逃掉」,把父親看作是「另一個世界來的人」。

19.「從某種本質意義上說,我們不能聲稱自己取得了什麼進步」指的是生長和繁衍的技術基本沒有變。「我們在其他方面卻取得了進步」指的是我們從那一個古老的分子至今,我們真的已經走得很遠了。(抓住語句在段中的前後文去理解句子的含義。)

20.「慘淡經營」移用手法,把用於人的詞語用到細胞的演變上,生動形象。「讓進」一詞把分子演進過程用擬人化的手法表達出來,形象生動。「白搭」是口語化的語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學家的不出錯誤的研究加以諷刺。「玩意兒」也是口語化的語言,同樣清楚明白地說明了「完美無瑕的一模一樣的復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語言特點進行說明,可分為生動形象、口語化。)

21.「絕妙的錯誤」指的是DNA的演變過程,在不斷的「錯誤」中由單細胞生物逐漸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稱為「錯誤」是指演變過程中「每一個突變都是某種隨機的全然自發的意外」,比如「在進化路上的某處,核苷酸旁移,讓進了新成員;也可能還有病毒遷移進來,隨身帶來一些小小的異己的基因組;還有來自太陽或外層空間的輻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縫,於是就孕育出人類」這些錯誤。說錯誤是「絕妙」的主要是說這一個個的意外錯誤,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標題取名為「絕妙的錯誤」。

22.第一方面:對知識的獲取滿足於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陰柔之風過盛,陽剛之氣不足。(或具有很強獵奇心理,對歷史缺乏興趣。)第三方面:滿足於傳統,忘記了開新。(或閱讀過於功利,影響年輕一代。)

23.可從小孩的角度也可從婦女(或媽媽)的角度,只要圍繞「情深」書寫,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鮮明生動即可得滿分。

24.(略)

⑦ 2008年高考湖南省語文試卷及答案

瀟湘晨報和三湘都市報都會有了滴~

⑧ 2008年的高考語文題是什麼

考題不知道,作文的話肯定不會逃出這幾個方面:地震,奧運,雪災...

⑨ 08年高考湖南卷語文試卷詳細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南卷)
答案詳解
一、語言知識及運用(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傾慕qīng 俊彥yàn 渲染 xiàn 嘉言懿行yì
B.軒昂xuān 縈繞yíng 釅茶yàn 怦然心動pīng
C.黏膜nián 囊括náng 篤信dǔ 桑榆暮景mù
D.脊樑jí 甄別zhēn 晉謁yè 披肝瀝膽lì
【解析】 C(A項,渲- xuàn,B項,怦-pēng,D項,脊-jǐ,這三個字中,前二個屬於形聲字誤讀,後一個屬於習慣性誤讀。)
2.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黃帝陵前的這兩棵古柏,至今依舊蓊鬱蒼翠,令觀瞻者心中生出無限遐思。
B.我們與親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應該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靈的關愛。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莖纖細堅挺,葉修長,它們散漫地生長在夏秋兩季。
D.只要孩子們如往常般走進學校讀書嘻戲,希望就會萌生在災區人們的心中。
【解析】 D(「嘻」應為「嬉」。本題仍然保持了近年在具體語境中正確辨識漢字字形的命題方式。做這道題,看起來每項都有40餘個信息符號,但實際上辨識點每項只有那麼一兩個,可以快速掃描,順手標志辨識點,無把握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比較排除等方法得出答案。實際上,本題D項的「嘻」從構字法上一眼可知,用於小球狀或顆粒狀的東西,「棵」多有用於植物,「古柏」屬於植物。)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運行的社會土壤,道德與法律在一個國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齒相依,缺一不可。
B.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並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麼輕而易舉,一揮而就。
C.傳統節日時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遺產,其文化內涵和相關習俗不應該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D.將往昔林林總總的記憶吐露在紙上,我意識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動,我註定為記憶而生。
【解析】 B(做這道題,在積累理解詞語含義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觀選項的整體語境。B項「一揮而就」意為一動筆就完成,形容寫文章、寫字、繪畫很快就完成。這里陳述對象是計算機的工作,不可能「一揮而就」,這里屬對象不當所造成,可改為「一蹴而就」。A項中「唇齒相依」象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靠,比喻為關系密切,互相依存;C項「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觸,不相投合;D項「林林總總」 形容眾多,這三個成語均符合語境。)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和」字為核心創意,既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彰顯了奧運新理念,獲得了群眾的好評如潮。
B.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飢飽,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對於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C.小品《不差錢》對「不差錢」的反復宣稱,既表達了對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議,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農民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自覺自為。
D.在這部對話式作品中,作者闡明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被現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張揚。
【解析】 C(A項「獲得……好評」與「好評如潮」屬句式雜糅,應刪掉「如潮」。B項中「對於」應該為「對」, 這兩個介詞凡是可以用「對於」的地方,都可以用「對」,但是有的用「對」的地方不能用「對於」 ,「對於」常指問題(貶),且只能做補語或獨立於句首做狀語,而「對」常用做介詞,在表示人與人之間或人與事物之間的對待關系,或者表示「跟」和「朝」、「向」的意思時只能用「對」,不能用「對於」,這里「群體、社會、他人」表示的是人與事物的對待關系;另外這一句中「群體、社會、他人」並列順序應該是「他人、群體、社會」。D項中「闡明」與「張揚」屬搭配不當。)
5.為上聯「心平浪靜,秋月芙蓉湘水碧」選擇下聯,最合適的一項是
A.志遠天高,春風楊柳麓山青 B.情深海闊,夏日荷花瀟江紅
C.氣壯山威,鯤鵬展翼楚雲飛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解析】 A(四個選項中,末字都是平聲,與出句的仄聲相反,符合平仄規律,但C項的末字「飛」為動詞,與上句表顏色的形容詞「青」不配對,先排除這一項;D項中「高」雖為形容詞,但與「碧」不屬同一范疇,且「風平浪靜」與「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難以對接,亦排除;B項基本上也可對上上句,但「闊」字與對字的「靜」同屬仄聲,已犯對聯忌諱,「情深海闊」中「情深」與「海闊」並無聯系,而且「心平浪靜」與「情深海闊」也不存在多大關系,比較起來「志遠天高」與「心平浪靜」就存在一定的邏輯聯系,全句平仄相對,意境相合,屬最工整的對句,當選A。)

二.現代文(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幾個世紀以來,科學一直被看成一種為人類帶來幸福的力量,以牛頓力學為代表近代科學引發的工業革命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20世紀初,以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從宏觀和微觀的尺度上,把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向了高峰。在一片勝利的歡呼聲中,科學作為一種新的「偶像」登上神壇。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開始打破人們對科學的迷信。當原子彈造成的種種慘象通過媒體傳播時。那些參與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們陷入了深深地內疚之中。他們開始感到,科學研究的領域也存在著潘多拉盒子。

⑩ 誰有2008年全國高考語文題。含答案

在「中國校長網」,有WORD版本的所有高考試題含答案,只需要輸入中國校長網收索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2008年語文高考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