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課文內容(人教版)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
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
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
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
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
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奇特、雄偉、壯觀的景象。
『貳』 四年級上冊的語文書的第一課是什麼生字
1、觀潮
cháo 潮 潮水、 浪潮、 漲潮、 退潮、
chēng稱 名稱、 稱號版、 稱呼、 稱贊、
chèn (勻稱) 稱職權、 (稱心)
yán鹽 食鹽、 鹽水、 粗鹽、 鹽業、
lóng籠 鳥籠、 籠子、
lǒng 籠罩、 籠統、
zhào罩 籠罩、 口罩、 外罩、 罩衣、
méng蒙 蒙蒙、 啟蒙、 蒙面、
mēng 蒙騙、 發蒙、
měng 蒙古、
bó薄 薄霧、 薄餅、 薄冰、 薄板、
wù霧 霧氣、 大霧、 煙霧、 薄霧、
àng昂 昂貴、 昂首東望) 鬥志昂揚、 激昂、
fèi沸 沸騰、 沸點、 沸水、 人聲鼎沸、
guàn貫 橫貫 連貫 貫穿、 貫通、 全神貫注、
jiù舊 依舊、 破舊、 陳舊、 舊書、
huī恢 恢復、 天網恢恢、 恢弘、
『叄』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里的第8課【蝴蝶的家】這一課可以提什麼問題。
1、第3自然段中「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裡呢?」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再次用內了問句的形式,直接抒發了作者在容多次猜想過後毫無所獲的萬分著急之情,與前文相互照應,進一步突出了作者對蝴蝶的擔憂與關愛。
2、第4自然段中最後一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這種反復手法的運用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表達得更加強烈,能夠加深讀者的印象,使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3、文中多次反復出現「我真為蝴蝶著急」,你怎麼理解?
因為作者關心蝴蝶、愛惜蝴蝶、疼惜蝴蝶、憐愛蝴蝶,為蝴蝶的住處而擔心、發愁。
4、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以問題和思索為線索來表達。本文以作者的思緒為線索展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然後再進行否定,再想,再否定,可見作者對蝴蝶非常關心,是在用心思考它的去處。
關於課文分段的問題:
第一段(1):寫「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蝴蝶要怎麼辦?
第二段(2-4):具體寫「我」是怎麼樣為蝴蝶著急的。
第三段(5-6):寫一個女孩告訴「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沒見過下雨時蝴蝶到底藏在哪裡。
『肆』 語文 四年級上冊一課三練
當我第一次認識你的時候,是在歷史課本上,書上說,你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我欽佩這個第一次,我想,你一定是個像諸葛亮或者關羽一樣的大英雄。
後來,再次認識你,卻是在我的語文課本上。當我知道你只是一個農民的時候,心中微微失望了:我心中的英雄,怎麼會這么普通呢。可是,當我讀到你說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之時,我震驚了。我知道這就是英雄的標志,所謂英雄,一定是有著遠大抱負,並且為人民服務的。所以,你才能一呼百應,揭竿而起,帶領著人們一路所向披靡。
雖然你們最後還是被鎮壓了,但是你們的精神是不會磨滅的。腐朽的秦王朝也終於走向了末路。要感謝你,感謝你帶領下的所有人,你們是時代的英雄。
歷史記住了你,留下了你的名字。
我也想像你一樣,從小擁有遠大的理想,並為之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伍』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你好》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領進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
老師領進門
1942年春天,我不滿六周歲,便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四個年級四個班,四個班共有四十人。
老師姓田,私塾出身,後來到師范速成班受訓三個月,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像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每個一年級小學生,配備一位三年級的學兄帶著。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讓三年級學兄握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摹紙。紅摹紙上,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住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娃娃。他剛要動手,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後來,這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這個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文。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級的課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
從事文學創作,需要發達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像力,田老師在這方面培育了我,讓我開了竅。
田老師執教四十年,桃李滿門,弟子不下三千,現在已年近古稀,退休歸里十年了。
我回家鄉去,在村邊、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著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陸』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
作者:周密(1232一約1298),南宋詞人,字公謹,號草窗、蘋洲、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後為吳興(今屬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以歌詠著述自娛。其詞講求格律,與吳文英(夢窗)並稱「二窗」。他工詩能文,亦善書畫。著有《草窗韻語》《草窗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此篇選自《武林舊事》。《武林舊事》一書寫於宋亡之後,書中緬懷先朝舊事,感慨世事盛衰無常,記載南宋歲時風俗、市井娛樂與游觀之盛。
『柒』 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金鑰匙1+1的答案是什麼
任何事情,需多動腦筋,需要自己去悟,需要自己去想,想通了,就什麼都懂了,想版好了,就什麼都可權以解決了,至於多做題,倒是無所謂,當你做題的時候,你應該想一想,為什麼是這種答案,不要輕浮地對待問題的答案,而要多思考,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什麼都可以學好的,任何一種科目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