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語文都考啥
題目太大。
新課標語文高考重點考查:閱讀能力(論述類、文言詩歌、文學類、實用文體類);和應用語文能力(表達題)
② 語文一模怎麼復習
2014年高考語文一模復習攻略
新考綱發布,教育考試院也官方給出了樣卷,期末考試中,海淀區和東城區也以新題型的方式進行了期末統考。而這些也對考生接下來的復習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相信考生們對於高考新題型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總結了期末考試的經驗和教訓之後,一模考試也已經臨近了。在整體考試內容上,一模考試與高考,在形式以及內容難度上都非常相近。這次對於考生評估目前成績水平非常重要,希望考生全面復習,鞏固所有的知識點。以下,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曹蘭晶老師針對高考語文各模塊知識點給予了復習指導,希望對考生的復習有所幫助。
一、語基部分
高考改革之後,語基部分進行了形式上的革命性變化。將以篇章形式出現,而不再是獨立的字音、字形等。需要注意的是,這樣一來,高考對語基的考察,需要結合語境進行分析。尤其是默寫的考察將更加靈活,更加需要關注文本的本身含義,而不要只是死記硬背。
二、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的閱讀難度一般不高,在選擇題的考察上主要題型比較固定,不會有太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高考開始,北京增加了4分的簡答題。從高考的數據來看,這一題的得分情況不容樂觀。高考時的平均分不足一半,甚至有個別城區平均分不足一分。其實這類題型題目本身難度不大,但是主要考察考生在答題時的語言運用,提取信息能力以及概括歸納能力。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考察考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文本的含義。所以考生們在復習時要關注文言文的真正內涵,而並非只是片段性的學習。
大部分考生斷句部分失分情況並不嚴重,但是得滿分也比較不容易。考生們總是喜歡單憑語感與關鍵文言詞語進行分析斷句,並不認真領會文本含義。在復習以及做題時一定要關注文本含義,進行翻譯,而不只是憑借語感或者是關鍵詞句。
三、詩詞鑒賞
從近幾年的高考題目來看,北京高考的詩詞鑒賞難度並不高。今年最大的變化是詩詞將要變成兩詩對比類考察,但是這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本質上並無變化。首先在詩詞本身相對比較容易理解,題目類型也比較固定,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都屬於常見題目。但是近兩年北京越來越關注對於詩詞本身情感的理解,所以考生在復習以及做題時要以讀懂詩詞作為答題的基本出發點,而並非簡單的套作答題模板。
四、社科文閱讀
2013年北京高考中將本題的選擇題增加為兩題,以及一道簡答題。考生們在這一類型閱讀中總是在細節部分出現偏差或遺漏,導致答題出現失誤。社科文閱讀主要關注信息的准確性與語言的嚴謹性,考生要做的就是要關注題干與選項細節,嚴格地從文本當中進行概括或者推斷。爭取做到不失分。簡答題部分採用材料鏈接的方式進行考查,需要考生結合文本與材料進行綜合解析。
五、現代文閱讀
北京的高考以及模擬考試中,現代文閱讀部分的考察主要以散文閱讀為主,只有在二模時會進行小說閱讀的考察。所以考生在一模考試時可以以散文閱讀作為重點進行針對性復習。大多數考生在散文閱讀部分答題時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答題思路與技巧,但是在做題時總是有不同程度的失分。很大原因是答題技巧的應用並不靈活,只會死套模板,並不能結合文本。但是就近幾年北京高考真題來看,散文閱讀越來越注重對於文章本身的理解和對中心情感的領悟。大多數的答案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需要考生進行大量的思考與延伸,更多時候,需要考生針對文章本身從文本中尋找答案。所以,考生在做題時,不應只關注題目本身所涉及的考點,更應該關注文本信息。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表層與深層內涵才能在散文閱讀中得到更加理想的分數。
六、寫作
作文可以說是北京高考語文近幾年中變動最大的模塊。從題目類型上來說,材料類尤其時事類材料越來越多,而考生對於這一類的作文審題分析問題比較多。高考作文將越來越關注考生對於作文材料或者題目的分析能力,在題目要求中甚至明確提出「在材料含義范圍內」,這就要求考試在審題立意以及整體的文章行文中必須時刻緊扣材料內涵,嚴禁套作。至於考生最關注的素材方面,從2013年的高考作文「手機」來看,傳統的人物生平類素材並不能適應當前的作文形勢了。高考作文將越來越鼓勵學生關注現實,解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考生應該學會從時事中選取素材。這樣既降低了學生積累素材的難度,也能增加文章的深度。在行文方面,考生應該更加關注對於材料的解析,以及對於素材的分析能力,而並不只是傳統的羅列素材,應該讓素材為說理服務,要徹底改變寫作為素材服務的傳統觀念。
總之,一模是全面系統的考察考生的整體答題思路與能力的的機會。今年北京高考變化頗多,希望考生們都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以最新的眼光認真備考。最後,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曹蘭晶老師預祝大家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有關課程的任何疑問,您均可致電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專業老師會為您答疑解惑。
③ 理科文科高考語文有區別嗎
沒有,不管是採用全國卷還是自主命題,理科和文科的英語和語文都回是一套試卷答。文科語文和理科的考試順序為第一場,考試時間為120分鍾。
從一個理科生的角度談談語文對高考的重要性,「得語文者得高考」、「得數學者得高考」似乎每一科的老師都會這樣說,而且每個老師都能找到一堆理由來證明自己那一科是最至關重要又最好拿分的。
(3)語文高考考試指導擴展閱讀:
高考每一科都很重要,如果基礎很不好,那就得在每個科目上都用功,若覺得精力有限實在學不進去,可以先重點提高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科目,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對於各科目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拿下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科目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也將激勵攻克那些不太擅長的科目,而對於一個基礎不錯的理科生來說,語文就成了跟別人拉開差距的科目,如何提高高考語文成績也就成了高三接下來復習的重中之重了。
④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
山西考全國1卷吧。個人覺得這套卷不易也不難。只是作文有點出乎大家意回料,平時大答家都是練習材料作文的,這是居然是漫畫作文,給許多學生來個個措手不及。對於選擇題的成語題是比較有難度的,這題要理解成語的含義而且又要考慮語境,其他題跟平常差不多。
⑤ 怎樣能將高考語文考好
「一把鑰匙配一把鎖」,這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課程比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點,學習方法決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找出這門學科的規律,獲得入門的途徑,再不斷地充實完善,形成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有的人說考語文要憑運氣,也有的人說要看感覺。運氣好或者感覺對的話,就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甚至有可能爆個冷門。剛開始我也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每到考語文之前就要「醞釀」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謂的「感覺」。後來,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師兄師姐們介紹學習經驗的書,我漸漸覺得,學語文,是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書,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體會。通過看一些文學名著,或是報刊雜志,可以培養語感,還能學到不少文學常識,以及一些新鮮有趣的觀點。現在的語文考試,閱讀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僅有文言文閱讀,還有科技文、現代文閱讀。要想在課堂上把所有這些能力統統培養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課外的努力。 我比較喜歡看像《讀者》、《散文》之類的雜志。看《讀者》,可以了解到許多獨到的觀點,看到一些內涵豐厚的文章,使自己也變得愛思考起來。尤其在寫作時,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啟發。現在作文的一個很重要的評分標准就是是否有創新、有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見解,往往不是憑空就可以產生的。它取決於你的閱歷、你的人生體會。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因此讀書看報就不失為一條捷徑。而在時間金錢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看《讀者》更不愧為捷徑中的捷徑。更何況,它也是我們放鬆自己的好伴侶。 看《散文》,是通過語文老師的介紹。教我語文的陳武老師是一位文學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課真正花在課本上的時間並不多,他更願意教我們一些從課本里引出來的知識。三年下來,我覺得自己的確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文學修養方面提高不少。記得當初他向我們推薦《散文》時,沒有說太多,只有幾個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書氣自華。」於是我開始學著欣賞《散文》。剛開始時,也有點雲里霧里的感覺,後來,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地體會那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微妙的感覺,我彷彿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一段很普通的經歷到了作家筆下,卻完全可以獲得詩一般的美感。我喜歡反反復復地讀那些自己特別有感觸的文字,直到把它們背下,然後不經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筆果然有了提高。同時,通過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覺我就養成了一種愛思考的習慣,這一點在做文字表述題的時候特別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確。 此外,有空時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種好辦法。例如,做拼音題時,就翻翻《新華字典》,把自己以前讀得不準確的字記在一個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較深。另外,平時聽新聞時也可多留一個心眼,注意聽聽播音員的發音,碰到哪個字他發得和你不一樣,就記下來,查查字典,看是他發得對還是你發得對,這樣做印象特別深。做詞語用法的題目時,就翻《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詞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個詞上,最好能把前後的詞都看一下,既能通過比較加深印象,又能同時學到不少新詞。這個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記幾個,積少成多。記得高三那年,老師讓語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語或容易出錯的詞語、容易讀錯的字等,下課後大家都會自覺地去看一看,一些細心的同學還會把它們都整理在一個本子上。到高三下學期做模擬試卷時,我們班同學在這種題上出錯的已經很少了。 在寫作方面,除了多看書看報外,還可適當記點日記周記之類,鍛煉文筆,久而久之,就會越寫越順。一些喜歡聽歌的同學常常會記些喜歡的歌詞,在寫作時用一用,還真不愧為一種好辦法,最起碼在語言上就佔了不少優勢。當然,也可以背一些優美的句子,使它們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常記常用,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總之,語文就像中葯,越熬越有味。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感覺」越來越准了時,你的努力就已經得到了回報。 語文的功夫都在平時的積累上,除了個別「感覺」突然變得特別好的之外,平時是怎樣的水平,高考就會考得怎樣。與其抱著僥幸的心理等待著「奇跡」出現,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把功夫練到家。考前語文基本上是沒什麼好復習的,但也不是完全放棄,你可以在復習的間隙看看文學常識,翻翻雜志什麼的,或者做一兩份模擬試卷,保持對題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夠了。最重要的還是信心問題,千萬不要因為平時語文成績不穩定就對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會在考場上有一個新的突破!
⑥ 高考幾點考語文
上午九點到上午十一點半。文科附加三十分鍾
⑦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高考文科復習要訣 第一,每天不要一做題就是單選題,應花相當的時間體會語篇。無論是完型還是閱讀,都要能夠在做前、做後把文章通讀幾遍。目的是體會語言,語言的體會就是語境中學習語言。 第二,堅持每天至少半小時大聲朗讀所學過的課文(高中一至六冊)。考前強化語言對自己的刺激,可使考場上語言感覺順暢。這種語言刺激的方法,可以提高改錯題的正確率。在平時寫作過程中,要注意老師講評語言運用的錯誤,並且能夠在寫作時有意識地去糾正或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另外,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和同學一起分析一些較長、較難的句子,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復習強化語法知識,同時強化正確語言印象。 如何進行語文復習 離高考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天時間,考生如何進行語文復習以及如何突破,根據我的教學實踐,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首先應清楚高考語文究竟考什麼?這是對考生思維品質的一個大檢閱。 第二、清楚知道今年考試說明有哪些變化。今年11 省市自命題,但一律是以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考試說明為依據,11 省市自命題當然也就帶來新的問題,那就是很可能一、二卷的分數、題目、題型都會有一些改變,但是變化不會太大,充分了解考試說明的變化,考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目前的復習現狀和期待水平之間的距離;認識自己語文成績不能提高的主要障礙在什麼地方;今年題型的變化後覺得可能在那類型題上出差錯。假如了解了這幾點,則說明對自己目前的復習狀況是清晰的。 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從下面兩個方面做起: 一、高效復習。去年全國卷第二題尋找錯別字,全國通過率不足30% ,其實考生在考前作過很多糾正錯別字或者判斷錯別字的模擬題,這就說明考生復習效率很低,所以應該重視復習效率,保證語文復習的高效率; 二、攻堅。考生都是站在同一條線上讓高等學校來選拔,那麼知道自己主要問題在什麼地方以及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做到人無我有,在最後這一階段一定要找准最難攻破的地方下一點工夫爭取有所提高。這就是最後的復習策略。 所以就語文來說如果每天能夠拿出一部分時間做這樣幾件事情: 1. 每天用10-15分鍾時間把應該背誦默寫的名句名篇復習兩遍; 2.溫故而知新,把所有做過的綜合套題重新檢查一下,特別是原來做錯的地方,要加強復習,鞏固記憶; 3.每天分析一道閱讀題,比如今天分析一道散文的閱讀題,而且要有時間的限制,在15分鍾之內要把這份散文閱讀的題一定要求自己答完,到15分鍾答不完也不答了,緊跟著回頭想想為什麼沒有答完,然後再看對錯,同時再看看所設計的這些題的解題思路,能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且思考一下和考試說明的要求是不是非常吻合。 4.把1-6冊比較典範的文言文翻譯一遍,這些文章一般都是選自清史、明史都是人物傳記,便於整理和把握常用的實虛詞和和句式。特別高中語文第五冊一單元全部是孟子,第六冊一單元全部是史記,是很典範的文言文。 5.每天思考一道話題作文的話題,不必寫出來,想一想這個話題會從哪些角度立意,文章主題是什麼;准備用怎樣的形勢來表達,是議論是散文呢?寫一個故事還是用詩歌?所要選擇的材料;准備怎樣一個標題。我想拿到一個話題自己這樣想想,幾分鍾的事情就訓練了思維和作文的審題能力。 朋友,對你有幫助的話就採納吧,以便幫助更多的人!6.考試前多讀作文書,三四篇每天,並准備幾個開頭結尾的形式,考試的時候看哪個適合就套用 我高考的時候就是用這幾招的,力挽狂瀾啊~
⑧ 高考語文考試時間變成3小時,考生分數能否更高
我們知道高考語文考試的時間為150分鍾,但對於許多考生來說,語文考試的時間150分鍾並不夠用,有的考生由於答題的速度較慢,導致語文考試時間不夠用,最終影響了高考成績,在小匠老師看來,如果高考語文考試時間變成了三小時,考生的分數可能會因此而更高。針對於這一個問題,小匠老師下面來分享幾點個人的看法。
我們知道高考語文考試的答題時間一旦開始了,考生就必須爭分奪秒進行答題,而高考語文的考試時間限制在150分鍾也是有道理的,這是合理的時間范圍,考生只要把握好答題的節奏,是能夠在150分鍾以內完成考試的,而且有的考生可能還剩下不少的時間來檢查自己之前做過的題目。
當然,考試時間越長也並非是件好事,畢竟考生的精力有限,延長考試的時間,會讓考生壓力更大。但是在小匠老師看來,高考語文考試時間能夠多延長一點,對於考生來說,能夠起到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