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5全國大聯考語文試卷

2015全國大聯考語文試卷

發布時間:2020-12-24 14:15:55

❶ 全國大聯考2019 答案試卷我有

第四次大聯考語文試卷

❷ 急求! 金太陽全國大聯考 2011屆高三第五次聯考.語文試卷(下標「全國」)的答案

語文 下標(新課標.QG): DBA BBD ⒎⑴我不知道你的家鄉是何郡何縣、你為什麼要來做這回座山上的答鬼魂啊?⑵歷盡瘴毒而能苟且保全自己的生命、是因為我一天也不曾哀傷(原文《瘞旅文》
還有網路輸入不多你QQ多少

❸ 全國大聯考第一次的答案

網上有的是呢,我是女生,尤其貼吧這個最多

❹ 全國大聯考2016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

全國大聯考屆高三第六次聯考語文試題
時間: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第1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答題時間150分鍾,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畫之所以能為大眾接受,是因為它的人性指歸的「至善」。既然是養心修身之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對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也即「入靜」的狀態。老子說:「靜勝躁,寒勝熱,清凈以為天下正。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中國畫就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它不表現戰爭,不表現血腥,不表現暴躁,也極少表現焦慮。它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餘三格沒有原則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話,每個品種還分上中下呢,這需要是同時代的人才好比較。畫論品評申多有點評,我不研究畫史,故對「典型的代表人物」無大興趣。孔子說「君子不器」,大約是指對「術」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學生請教種地,孔子說「吾不如老農」。中國畫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術」的部分代代有變,這應驗了石濤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形而上的認知,是歷代中國畫論提煉出來的共同部分。其中 我們所謂的「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如果僅僅把「逸」看作是「文人畫」的產物,這認識是狹隘的。「逸」是筆墨文化成熟的標志。「逸」關乎才情,更關乎修為和境界。關於「逸」的歷代論述很多,我把它概括為六個字: 不象——不願拘泥於物象,「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實在是不屑於那個「象」。 自由——忠實於個人情感。不做,不劉,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是做出來、刻出來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間的是「神」。 出塵——與「意識形態」無關,不為誰服務;不為時風左右、不顧大眾需求。當然它又絕然不是仇視社會,它是通過內省而這至善;人們欣賞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養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開的,「神„『妙「能」裡面也往往有 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則是更突出了。歷代畫論稱之為「標格特出」或 「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它完全跳出來了,超塵絕俗。這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是效果,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仇英畫得雖好,但不能稱作「選」,是妙品,有的可稱神品。陳老蓮是
undefined
「逸」,八大是「逸」,石濤略顯粗糙,也是「逸」。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為野選之人、出世之人。沒有出世的人有一顆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濤呢,他G里頭還是嚮往著八世,放不下,身在塵外,心在塵中,如此狀態,在畫上能看出來。觀石濤的畫,時見才華過人,時見浮煙漲墨;時見清奇脫俗,時見隨世俯仰。這是一個矛盾著的石濤。他的畫論卻有極強的思辨能力,對中國畫的本質把握入骨,認識可謂深刻,但「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成為標簽,甚至成為膚淺作品找來的依據。 (摘自《中國畫是靜、慢、淡的藝術》)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畫是養心修身的藝術,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夠被大眾廣泛接受。 B.中國畫的人性指歸的「至善」,可靜心暢神,坐游萬里、精騖八極·進而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狀態。 C.中國畫不表現戰爭血腥,也很少表現暴蹂焦慮。追求至靜至遠,天人合一。這種藝術觀念源自老子思想,無所謂消極積極。 D.老子認為安靜克服躁動,寒冷克服炎熱,唯有清靜,是天下的正道。中國畫就是能夠讓人靜下來的藝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為和境界。「逸」是宋之後,貫穿中國畫精神的一個核心命題。 B.中國畫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這種藝術觀念千載不移,而「筆墨」的部分代代有變。 C.中國畫繪畫的情感應該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流和做之間的作品是神品。 D.中國畫「筆墨」的變是自然的變,而不是刻意的變。中國域作品應當隨時代而變,隨大眾需求而變。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歷代畫論稱「逸」格為「標格特出」或「標致特出」,人們一看,會感覺繪畫形象完全跳出來了,活靈活現,超塵絕俗。 B.「逸」格與是否工筆或寫意無關,與題材、體裁、形制、手法也無關,「逸」格的中國畫作品有浸透著精神內涵的一種效果。 C.真的逸格多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濤在「出塵」上有點欠缺,還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畫作在「筆精墨妙」上要打點折扣。 D.石濤的畫論思辨能力極強,對中國畫的本質認識深刻,但他的那句「筆墨當隨時代」被20世紀過度解讀。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 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胡惟席,定遠人。歸太祖於和州,授元帥府奏差。尋轉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耀湖廣僉事。昊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中書省參知政事。已,代汪廣洋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
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進左丞相,復以廣洋為右丞相。

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
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大將軍徐這深疾其奸,從容言於帝。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壽以圖達,為福壽所發。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軼醫視,遂以毒中之。基死,益無所忌。與太師李善長相結,以兄女妻其從子佑。學士吳伯宗劾惟庸,幾得危禍。自是,勢益熾。其定遠舊宅井中,忽生石筍,出水數足,諛者爭引符
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燭天。惟席益喜自負,有異謀矣。 吉安侯陸仲亨自陝西歸,擅乘傳。帝怒責之,日:「中原兵燹之餘,民始復業,籍戶買馬,艱苦殊甚。使皆效爾所為,民雖盡鬻子女,不能給也。」責捕盜於代縣。平諒侯費聚奉命撫蘇州軍民,日嗜酒色。帝怒,責往西北招降蒙古,無功,又切責之。二人大懼。惟庸陰以權利脅謗二人,二人素戇勇,見惟庸用事,密相往來。嘗過惟庸家飲,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為多不法,一旦事覺,如何?」二人益惶懼,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軍馬。又嘗與陳寧坐省中,閱天下軍罵籍,令都督毛驤取衛士劉遇賢及亡命魏文進等為心膂,日:「吾有所用爾也。」太僕寺丞李存義者,善長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陰說善長。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惟庸益以為事可就,乃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倭,與期會。又遣元故臣封績致書稱臣於元嗣君,請兵為外應。事皆未發。會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帝怒,命償其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不許。惟庸懼,乃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謀起事,陰告四方及武巨從己者。 (選自《明吏·胡惟庸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廣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帝難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獨專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召指的是徵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晉升,進用。 C.封事:原是奏疏體之一,百宮上奏機密事,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進,故稱封事,亦稱「封奏」「封章」。後來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說的表明的一種所謂的祥瑞符號。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胡惟庸,定遠人。在和州歸附太祖。後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書省參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選難覓,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設丞相。惟庸於是獨專中書省事務。 B.皇上認為惟庸有才幹,很寵信他。他為此當了多年獨相。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向皇上告發了他。惟庸於是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圖謀害徐達,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載券 14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0頁未讀,繼續閱讀

❺ 誰有全國大聯考試卷答案

我只有第一次的,可以把你的那個數學第二次的給我嗎

❻ 關於全國大聯考

輔導性質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全國大聯考,僅僅是有興趣的可以參加,寄錢去買卷子,然後做了寄回去給你改。沒什麼意思的。

❼ 金太陽全國大聯考2009屆高三第六次聯考 語文試卷的答案!

俺才考過,下午給你拿來抄抄。

❽ 全國大聯考2013屆第四次聯考 語文試卷答案,,,跪求

BBCADDCBA

❾ 全國大聯考2015屆高三第三次聯考化學試卷答案

2015屆高中高三第三次聯考
化參考答案
1. D
【解析】光導纖維是由iO2製成,A錯誤;玻璃是可回收資,B錯誤;有些合金中也含
有非金屬,如鋼中含碳元素,C錯誤;石灰中Ca(OH)2可吸收煙氣中的O2,生成CaO
3,氧化後生成CaO4,可得到石膏,D正確。
2.C 【解析】 A選項中是2-
的結構示意圖,錯誤;B選項中,Cl-的電子式不正確,錯誤;原子核內有10個中子的
氧原子,質量數為18,C正確;基態銅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2222p6323p63d104
1,D錯誤。
3.A【解析】A選項中各微粒能在酒精中大量共存,常溫下CH3COOH
與C2H5OH不能反應; B選項中Cr2O72-
為橙色,不符合要求,錯誤;C選項I2和澱粉發生反應,無法大量共存;D選項中NO、
O2不能大量共存。
【解析】原子半徑的大小關系為C>A>B,A錯誤;只有當B為O,D為時,B原子的質
子數才是D原子的質子數的一半,本題中B、D有多種可能性,故B選項錯誤;A、C同族
,A的非金屬性強於C的非金屬性,故A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比C強,C選項錯誤;根
據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它們應分別是二、三周期的元
素,可以都是非金屬元素,D正確。
5.A 【解析】NO和NO2能轉化為PM2.5顆粒,但其本身並不是PM2.5顆粒,A不正確。
6. B
【解析】復分解反應的也有能量變化,A錯誤;提供充足的氧氣焦炭燃燒更充分,放
熱更多,但燃燒熱不變,C錯誤;反應熱只與參與反應的物質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與
條件無關,D錯誤。
7. B 【解析】因Fe3+水解,1L 0.02
mol·L-1Fe2(O4)3溶液中含Fe3+數目小於0.04NA,A錯誤;根據原子守恆,NO2和N2
O4混合氣體中氮氧質量比固定不變,所以N原子的物質的量為23÷46/mol=0.5mol,
N原子數為0.5 NA,B正確;25℃不是標准狀況,C選項錯誤;常溫下,10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數為0.1NA,D錯誤。
【解析】Al63C24Fe13的原子之間是金屬鍵作用,A錯誤;金是金屬晶體,准晶體與
金的晶體類型不同,B錯誤;Al63C24Fe13的摩爾質量為3965/mol,D錯誤。
【解析】參與反應的物質的量不確定,電子轉移數也無法確定,A錯誤;1L2mol/L
I溶液能吸收5.6L(標准狀況)的O2,但煙氣中還有其他成分,故煙氣的體積大於
5.6L,B錯誤;吸收液中有單質,固液分離可以用過濾法,C正確;
I在吸收過程中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D錯誤。
A【解析】根據題意,逐滴滴加NaOH溶液時,先生成Al(OH)3,然後再生成M(OH)2。M
Cl2和AlCl3的濃度相同,故生成的兩種沉澱的物質的量相同,但消耗的NaOH的體積
比為32。當沉澱完全後,再繼續滴加NaOH溶液,Al(OH)3沉澱會逐漸溶解,而M(OH)
2不溶解。故圖像A正確。
11. A 【解析】O2通入NaClO溶液中的離子方程式應為O2+ClO—+2OH—=O42—+Cl—+
H2O,B錯誤;鐵在氧氣中燃燒產物是Fe3O4,HNO3應將Fe2+氧化為Fe3+,C錯誤;NaA
lO2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生成的應為HCO3-,而不是CO32-,D項錯誤。
12. B 【解析】NaOH固體溶解為放熱過程,故10
NaOH固體溶於足量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大於14.35J,A項錯誤;由C
(石墨,)=
C(金剛石,)△H>0,可知石墨能量更低,更穩定,石墨的化鍵鍵能比金剛石大
,B正確;氣態水不穩定,故A中反應不能判斷甲烷的燃燒熱,C錯誤;可逆反應有限
度,不能進行完全,而熱化方程式表示的是按方程式所給物質的量完全反應的熱效
應,故D項錯誤。
13 .D
【解析】「84」消毒液中有Cl-和ClO-,酸性條件下能反應生成Cl2,硫酸只是提供酸性
環境,A錯誤;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CN溶液變血紅色,說明溶液中有Fe3+,無法
判斷是否有Fe2+,B錯誤;若溶液中有O32-,加入稀硝酸會將其氧化,也會產生白
色沉澱,C錯誤;久置的酚酞試液,溶劑揮發,出現渾濁,加入酒精渾濁消失,說明
酚酞易溶於酒精,D正確。
14.C 【解析】根據模型,可知發生的反應為:2H2+O2=
2H2O,A正確;過程Ⅰ是舊化鍵斷裂的過程為吸熱過程,而過程Ⅲ為新化鍵形成的
的過程,是放熱過程,故B項正確;過程Ⅱ無化鍵的斷裂,C錯誤;該反應的能量變
化除了熱能形式,還可通過燃料電池,實現化能到電能的轉化,D項正確。
15.D【解析】通過②×3─(6×①+2×③)得到反應3Fe2O3()+CO()=Fe3O4()+CO2(),
根據蓋斯定律:=2×3─(6×1+2×3)=─25×3─[6×(─11)+2
×19]=─47J·mol─1。
【解析】乾燥Cl2時,氣體應長進短出,A選項錯誤;B裝置氣體直接和水接觸,無法
防止倒吸,錯誤;硫酸銅溶液蒸干後,CO4.5H2O中的結晶水也會失去,無法制備藍
礬,D選項錯誤。
17. (13分)
(1)四Ⅷ (每空1分) 2(1分)
(2)產生大量白煙(1分)
離子鍵、(極性)共價鍵(2分,答配位鍵不扣分)(1分)
(3)ΔH=-80.5 J·mol-1(2分)
(4)CH4+2 H2O== CO2+4H2或CH4+ H2O== CO+3H2;(2分) cd(2分)
【解析】(3)所給的熱化方程式為:①iO2()+2Cl2()===iCl4(l)+O2()
ΔH=+140.5 J·mol-1
②C()+O2()===CO() ΔH=-110.5 J·mol-1
①式+②式×2得: iO2()+2Cl2()+2C()===iCl4(l)+2CO()
解得ΔH=-80.5 J·mol-1
(4)用CH4和H2O為原料制備H2,反應為CH4+2 H2O== CO2+4H2或CH4+ H2O==
CO+3H2;H2和CO按物質的量1:1發生催化反應,生成的可能是HCHO,也可能是CH3CO
18. (10分)
(1)2Cl-+ H2O Cl2↑+H2↑+2OH-(2分) O2+OH-=HO3-(2分)
(2)H2()+Cl2()=2HCl() ;ΔH=﹣184.6 J · mol-1(2分)
(3)NaCl (2分)
(4)2Fe3++O2+2H2O=2Fe2++O42―+4H+(2分)
【解析】氯鹼工業的產物是NaOH溶液、H2、Cl2,NaOH溶液進入吸收塔吸收煙氣中的O2
H2、Cl2進入合成塔合成HCl。在回收裝置中,每生成1mol
O2,消耗1molHCl,同時有NaCl
生成,可回收用於氯鹼工業,再根據題意可得出熱化方程式。FeCl3溶液有強氧化性,
氧化O2。
19. (7分)
(1)-1160J·mol-1(2分)
(2)①CH3OH()===HCHO()+H2()ΔH=(E2-E1) J/mol(2分)
②相同(1分)
③(2分)
【解析】(1)根據已知反應①CH4()+4NO2()=4NO()+CO2()+2H2O()
△H1=-574J·mol-1、②CH4()+2NO2 ()=N2() + CO2()+2H2O()
△H3=-867J·mol-1可知,依據蓋斯定律計算②×2-①即得到反應CH4()+4NO()=2
N2()+CO2()+2H2O(),所以該反應的反應熱△H2=-867J·mol-1×2+574J·mol-
1=-1160J·mol-1。
(2)②一個化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與反應的途徑無關,故過程Ⅰ與
過程Ⅱ的反應熱相同。
③要使反應溫度保持不變,,則該反應吸收的熱量恰與H2燃燒放出的熱量相等。
CH3OH()===HCHO()+H2()ΔH=(E2-E1) J/mol
1 mol (E2-E1) J
n(CH3OH) moln(CH3OH)(E2-E1) J
H2()+O2()===H2O()ΔH=-a J/mol
0.5 mola J
n(O2) mol2an(O2) J
則n(CH3OH)(E2-E1)=2an(O2),即n(CH3OH)∶n(O2)=,則n(CH3OH)∶n(空氣)=。
20. (9分)
(1)反應Ⅱ(2分)
(2)過濾(1分) 取最後一次洗滌液於試管中,滴入1-
2滴鹽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若不出現白色沉澱,表示已洗滌干凈(2分)
(3)坩堝(2分)
(4)H2O2 (2分) nO固體(2分)
【解析】(1)反應Ⅰ中各元素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反應Ⅱ中Fe和C化合價發生變化了,
鐵從+2變成+3價,C從+3變成+4和+2。
(3)高溫灼燒固體需要用坩鍋。
(4)要製取純凈的nO4溶液,需要除去雜質鐵,根據圖像可知,Fe3+更容易除去,因
此需將Fe2+氧化為Fe3+,為了不引入新的雜質,應選用H2O2。再加入消耗酸的物質,
調節pH生成氫氧化鐵沉澱,為不引入新雜質,選用 nO固體可達目的。
21. (13分)
(1)不能 (1分)
(2)假設3:可能含有NH3、N2、O2、H2O(2分)
假設4:可能含有NH3、O3、O2、N2、H2O(2分)
(3)假設2中氣體產物有O2,說明銨明礬分解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但產物中只有還原
產物,無氧化產物,故一定不正確。(2分)
(4)在收集到的液體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澱生成,滴加稀鹽酸沉澱不溶解,說明原
氣體產物中有O3(2分) O2(1分) 有(1分)
(5)4(2分)
【解析】(1)銨明礬加熱得到的固體是Al2O3,因其與天然剛玉性質類似,故不能溶於
鹽酸。
(2)根據氧化還原原理,若氣體中有N2,就一定有O2;氣體中有O2,就一定有N2;根
據元素守恆,一定有水。
(4)通過檢驗溶液中O42-
確定氣體中是否有O3。品紅褪色,說明有O2,N2在燒杯D中逸出。
(5)通過實驗驗證了氣體產物有O3、O2、N2,故假設4正確。

❿ 全國大聯考 2010屆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卷 答案

目前還沒人找得到 你可以再試試 也許現在沒傳

閱讀全文

與2015全國大聯考語文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