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必修三試卷卷面分析怎麼寫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專道一屬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貳』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
勸學(制節選)&《荀子》
2.
逍遙游(節選)&莊子
3.
師說&韓愈
4.
阿房宮賦&杜牧
5.
赤壁賦&蘇軾
6.
氓&《詩經》
7.
離騷(節選)&屈原
8.
蜀道難&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錦瑟&李商隱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叄』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常考詩句,那種考試常考的句子。求大神總結一下,謝謝,急求
1、連峰去天不盈尺, 。
劍閣崢嶸而崔嵬, 。
2、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 ,塞上風雲接地陰。
4、《師說》中定義教師職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師說》)
5、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 ;身死人手,為天下 笑者,何也? 。
6、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
7、 ,此時無聲勝有聲。
8、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則何如?
10、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
名句名段: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___________,谷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魚鱉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勝用也。
(2)五畝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____________,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_________________,則何如?
(4)寡人之於國也,_____________。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__________________。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1)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_ 。
(2)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
(3)登高而招,,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絕江河。,善假於物也。
(4)荀子《勸學》說:「 ; 。」劉禹錫詩雲:「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些至理名言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者後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
(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然後踐華為城, ,據億丈之城, ,以為固。
(2) ,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3)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 , , 。
(4)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1、李白,盛唐詩人,字( ),號( )。現存詩歌九百多首,人稱( )。他的詩歌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彩瑰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之後的偉大的( )詩人。杜甫曾稱贊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大約作於742年。詩歌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形勢,含有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對蜀中軍閥可能割據叛亂的隱憂,意在警戒當局者在形式險要之處應當好好地用人防守。詩歌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其他長短句。
3、杜甫,字( ),後世稱為(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時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歷經戰亂,因而能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刻,意境開闊,後世稱( ),代表了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其詩形成了特有的( )的風格,他被後人稱為( )。
4、《秋興八首》(其一):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蕭瑟的秋景的描寫,引發對國家盛衰和個人身世的感嘆,抒發了作者憂國思鄉之情和孤獨寂寞之感。
《詠懷古跡》(其三):《詠懷古跡》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遺跡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為材料,發掘古人的情愫,抒發自己的感慨。本詩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書寫自己的情懷。
《登高》: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獨自登高遠望,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詩中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讓人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嘆逝的博大胸懷。此詩被後人推崇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 )時期的詩人,字樂天,自號( )。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新樂府,就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新樂府專門「刺美見事」,「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樂府》50首全都列入「諷喻詩」,這些詩歌廣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統治者的種種罪行,反對窮兵黷武,為婦女鳴不平,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樂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 )詩。詩歌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凄之情。
在寫作上,雖為敘事詩,但具有相當濃厚的抒情成分。特別是琵琶女彈奏琵琶的一段,由於作者精通音樂,運用細致生動的藝術語言,描寫音樂的音響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並通過「急雨」、「絲語」、「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盤」等具體事物來比擬各種不同音響,寫出音樂的復雜變化,寫出聲音的疾徐輕重,更從這音響節奏中,襯托出彈者、聽者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活動,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都充分顯示出作者詩歌創作的傑出才華。且「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等對琵琶聲的側面描寫,渲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襯託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情境、氛圍、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7、李商隱,( )時期著名詩人,字( ),號玉溪生。詩歌創作上繼承了唐代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和嚴謹、深沉、雄渾的語言特點,同時又融合了齊梁詩歌綺麗濃艷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流派。與杜牧並稱「小李杜」,與溫庭筠齊名「溫李」。
1、孟子:( )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聖」。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 )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間的兼並戰爭。《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經典,它不僅文采華贍,清暢流利,而且善於雄辯,氣勢磅礴。
2、《寡人之於國也》:文章記述梁惠王向孟子請教自己盡心於民,但民並沒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戰爭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對他進行駁斥。然後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勸說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農民不要違農時,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寫作特色:結構嚴謹:每部分結尾的一句話既對每一部分的內容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體現了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善用比喻:全文從設喻開始,又以設喻結束,前後呼應,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戰,請以戰喻」的范圍內,手法高超。氣勢宏偉,節奏感很強:文中多處運用排比和對偶,文章讀起來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3、荀子:( )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名況,當時人尊稱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與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主張( )、「明禮義而化之」,強調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點是長於說理,論證嚴密,比喻妥帖,分析透闢,多用排比,氣勢雄渾,語言質朴、凝練。( )為代表作。
4、《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論證藝術。
文中一共有20個形式多樣的比喻句,從不同角度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啟人思考。(1)設喻方式多樣:正面設喻:「青出於藍」、「輮以為輪」等;正反設喻:「鍥而不舍」與「鍥而舍之」等;反復設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有的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的?(1)從學習的意義方面論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2)從學習的作用方面論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能夠彌補不足,並得出結論:君子天賦與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善於利用學習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不足。(3)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方面論證,作者用了十個比喻,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的要專心致志。
5、賈誼,( )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能洞察隱微,他的政論文如《論積貯疏》《過秦論》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的辭賦也很有名,以《鵬鳥賦》《吊屈原賦為代表。
6、《過秦論》:「論」是一種文體,是論斷事理,包括論政、論史等內容,重在說理。這篇文章論述了秦朝興衰的原因,希望漢王朝借鑒秦朝滅亡的教訓。他這樣做,是希望漢文帝以秦朝為借鑒,施行仁義,以免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
作者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怎樣來論證的?作者認為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作者用舉事實、作比較的方式證明其論點的正確。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後的比較,另一方面是陳涉與九國的比較,從而得出論點。
7、韓愈,字( ),世稱「韓昌黎」,死後謚號文,後世又稱韓文公,( )時期傑出的散文家。在文學上主要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的艷麗浮誇的文風,主張「唯陳言之務去」。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時他又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宋詩影響頗大。
『肆』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於國也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②雞豚狗彘之畜(賓語前置,應為「畜雞豚狗彘」)
2.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句)
①移其粟於河內(「於河內」為介賓結構)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③頓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為介賓結構)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於刺人而殺之……」為介賓結構)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為介賓結構)
(三)省略句
可以無飢矣(「以」後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不受飢餓之苦了)
二、《勸學》
(一)判斷句
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 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三、《過秦論》
(一)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表判斷)
2.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表判斷)
3.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餘威震於殊俗
②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
③ 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④ 鋤榎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2.賓語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陳利兵而誰何
(三)被動句
①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②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內立法度(省主語)
② 以(之)為桂林、象郡(省介詞賓語)
③ 聚之(於)咸陽(省介詞)
④ 委命(於)下吏(省介詞)
四、《師說》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三) 倒裝句
1.介賓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不拘於時,學於余(於余學,介賓短語後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伍』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詩詞默寫重點
詩詞就是考難寫對的字,蜀道難的前兩段有好多,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__專_____ 。黃鶴之屬飛尚不得過,_______ 。砯崖_______ 等
琵琶行就幾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近體詩一般考對偶的兩聯、主旨聯比較多,登高是必須全背的。
寡人之於國也重點在後三段,勸學一般第一段最後一段最易考。過秦論倒數第一第三段。
『陸』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必背句子
2010中考必備古詩詞名句分類薈萃
古詩文名句--舟船 花 鳥
古詩文名句--舟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清張繼《楓橋夜泊》
5、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古詩文名句--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孟浩然《過故人庄》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古詩文名句--鳥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4、春眠不知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晉陶淵明《飲酒》
古詩詞名句—風 雨 雪 黃河 長江
古詩文名句--風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漢曹操《觀滄海》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秋思》
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4、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古詩文名句--雨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杜牧《清明》
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唐僧志安《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古詩文名句--雪
1、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高適《別董大》
2、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4、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南北朝謝靈運《歲暮》
5、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唐李頎《古從軍行》
古詩文名句--黃河
1、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無涯。唐劉禹錫《浪淘沙》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5、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渙《涼州詞》
古詩文名句--長江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2、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唐劉長卿《秋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古詩文名句--月 日 春 夏
古詩文名句--月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2、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唐李白《關山月》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唐王建《十五望月》
5、月明松間照,青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古詩文名句--日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4、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唐杜甫《後出塞之二》
5、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劉禹錫《竹枝詞》
古詩文名句--春
1、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4、一百里間春似海,孤城掩映萬花中。清譚嗣同《豳州》
5、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唐白居易《永豐坊園中垂柳》
古詩文名句--夏
1、滿園菜花開向夏,一雙蝴蝶飛向空。宋朱翌《南屏》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殘游記》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4、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5、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古詩文名句--秋 冬
古詩文名句--秋
1、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秋歌》
3、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4、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漢曹操《觀滄海》
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南唐李煜《相見歡》
冬天已經到來了,冬天是一個寒冷但又浪漫的季節,所以中國古今有不少描寫冬天的詩句,而這些流傳下來的有關冬天的詩,唐朝竟佔了二分之一,這確實是一個奇特現象,或許是因為較多唐代詩人喜歡冬天吧。
唐朝詩人流傳下來的描寫冬天詩句: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軒轅台: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唐·李白《北風行》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將進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唐·杜甫《野望》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唐·杜甫《閣夜》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唐·杜甫《對雪》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唐·杜甫《兵車行》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唐·杜甫《小至》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雜霞雪。--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唐·王維《老將行》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唐·劉駕《苦寒吟》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三》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盧綸《送李端》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白居易《長恨歌》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唐·元稹《南秦雪》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唐·白居易《夜雪》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唐·劉駕《苦寒吟》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亂山殘雪衣,孤獨異鄉人--唐·崔塗
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急景忽雲暮,頹年浸已衰。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李商隱《幽居冬暮》
其他朝代及近代描寫冬天的詩句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詩·邶風·谷風》
無冬無夏。--《詩·陳風·宛丘》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清·洪升《雪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如雪--南北朝·范雪
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元·黃庚《雪》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