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
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共有三篇:
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蘇軾的《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貳』 高中語文必修2目錄 人教版
第一單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抄的秋
3 囚綠記
第二單元
4 《詩經》二首
5 離騷
6 孔雀東南飛 並序
7 詩三首
第三單元
8 蘭亭集序
9 赤壁賦
10 游褒禪山記
第四單元
11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 我有一個夢想
13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叄』 高一語文必修二詩經原文
詩經兩首《氓》
詩經——《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mǐ)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kuí)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肆』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篇目。必背!!!
必修一:沁園春抄長沙,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那段),紀念劉和珍君(二、四
部分)
必修二:《詩經》兩首(氓,採薇),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
(其一)),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第3段)
『伍』 求高一必修二語文古文中常考的重點的一些句子,馬上期末考試了,正在復習,跪求
一般說來,期末考試與課本關聯程度不是很高的,小閱讀不是課本上的,大閱讀不是課本上的。文言文的文段雖然不是課本上的,但實詞或虛詞考查可能有課本上的,但也無法找出重點來,只能是把課下注釋好好看看,尤其是實詞虛詞通假字以及詞類用,翻譯題更與課本無關,但用得著特殊句式固定搭配等知識點。至於語言知識運用題,可能與現代文的課下注釋關系要密切一些,也是把課本注釋好好看看,另外,如果有練習冊,可以把那裡面的音形成語病句好好做做。1:第一課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長沙》容易在語文考試中的填詩詞部分出現一兩句但使用率不是很高。第一課後面的三首最好要會背會默寫。因為卷子上會出:寫出毛澤東在長征期間寫的詩詞一首。
2:第二課詩兩首雨巷的點擊率不高。但是再別康橋要會背會默寫啊。特別是第二節到第六節。
3:第二單元當然是最重要的了。因為是文言文嘛。最主要的幾句話是: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不僅要會寫字還要會翻譯才行。特別是第二局考察的次數非常高。還有翻譯哦!!
4:第五課的荊軻刺秦王,雖然不用背誦但是第九自然段是要會的。特別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古名句嘛自然要會的。切記翻譯!
5:鴻門宴一刻不需要背誦但也還是有幾句是重中之重。——,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是要注意一定要會翻譯。因為所有的試卷上出這個翻譯的都很多
6:其餘的地方都不會出了。但是要全面的復習,特別是書本後面推薦看的書籍,有可能會考上一兩個。
『陸』 高一語文必修二《赤壁賦》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贊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斗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乘著輕風(在江面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哪裡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盪,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東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菜餚果品都被吃個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里互相枕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柒』 高中語文必修2古詩三首原文
以上是目錄,下面是原文
1。涉江采芙蓉
原文: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
采了花要送給誰呢 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妻。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飄流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2。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 歌 行 原文對比逐句翻譯: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何以解憂?難有杜康。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翻譯:
自小就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本來愛好山野的閑適。
錯誤地陷落在俗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到南邊的原野里去 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屋子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塵世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回歸到大自然了。
『捌』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餘100分);答題時間120分鍾。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氾水(fàn) 棲息(qī) 游說(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會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搖曳生姿(yè)
C.昳麗(yì) 窺視(kuǐ) 諷諫(jiàn) 寢食不安(qǐn)
D.唾棄(tuò) 翁媼(ǎo) 溝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軍,駐扎)
B.公從之,辭曰 (辭,推辭)
C.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戍,防守、守衛)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5.對下面「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何厭之有
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④輟耕之壟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晉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⑨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謙稱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老臣賤息舒淇,最少
C.寡人聞古之賢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點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B.請勾踐女於王。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君將哀而生之乎。
9.從句式特點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項 ( )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
國的史實。
C.《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
計策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D.「二十四史」是指我國古代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前四史」則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二、(略9分,每小題3分)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兩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B.吊有憂,賀有喜
C.潔其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