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半期考試卷
期中考試么?
❷ 初一下冊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資料 人教版
文學常識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小說《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台灣女作家。「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象徵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本文有兩條線索:主線是爸爸愛花,副線是畢業典禮。
3、《丑小鴨》的作者是丹麥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話作品另外還有《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史稱「俄羅斯之父」,他的詩歌代表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 《未選擇的路》作者是弗羅斯特,美國詩人。他常被稱為是「交替性詩人」。著名詩作有《白樺樹》、《修牆》等。
5、《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謂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他們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壇, 而且是後世散文的楷模,彪炳於文學之林。
6、《黃河頌》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詞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張光年。《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作品由《黃河船夫曲》《黃河頌》等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7、《最後一課》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都德,這篇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著重刻畫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韓麥耳先生的形象,表現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標題《最後一課》指最後一堂法語課,不僅指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蘊含著悲愴的氣氛和悲憤的情緒,體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成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作者是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 標題的含義是: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改變艱難的國運,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本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用長江大河比民族生命進程。用揚子江黃河比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用「浩浩盪盪」比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中華民族的順利發展;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用「濁流滾滾,一瀉千里」比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
9、《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昌圖人。現代作家。文章題目的含義是作者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10、《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詩歌塑造了木蘭深明大義、不貪圖功名利祿的品質和愛國精神。 「樂府」是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的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壁,簡稱「樂府雙壁」。
11、鄧嫁先是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我國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貢獻。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2、聞一多是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收在《聞一多全集》中。
13、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九部,另有歌劇、戲劇、鋼琴協奏曲等。
14、《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福樓拜是法國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是俄國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與子》等。都德是法國作家,我們曾學過分創作的小說《最後一課》。左拉是法國小說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歌德是德國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等。
15、《孫權勸學》選取自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這是一部編年體通史的史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文言文導航
(一)、《傷仲永》
1.出處: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也被稱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內容理解: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4.字詞句:
A.字音:環謁〔ye〕 泯〔min〕然 稱〔chen〕 夫〔fu〕
B. 詞義: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於材人遠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
⑵.古今異義: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並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並:a.連詞,並且,eg:並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並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於:a.介詞,此,eg:賢於材人遠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於。)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判斷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務農。
②.省略句:a.不使學。(即「不使之學」,省略賓語) 不讓方仲永學習。
b.令作詩。(即「令其做詩」,省略賓語) 我叫方仲永作詩。
c.還自揚州。(省略主語「我」) (我)從揚州回鄉。
d.受之天。(「之」後省略「於」)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同鄉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幣求仲永題詩。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與邑人,不使學:(他的)父親以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縣里的人,不讓他學習。
⑤.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⑥.其詩以養其父母,收族為意: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
⑦.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從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詩,他立即寫成。
⑧.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叫他做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跟以前聽說的相當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之成為普通人就完了嗎?
(二)、《木蘭詩》
1.出處: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敘事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後經文人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互相輝映,對後代的文學藝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2.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u〕 鞍韉〔an jiang〕 轡〔pei〕頭 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B.詞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3、 木蘭在買駿馬和馬具的時,為什麼要分東南西北?難道是在一個地方買不齊?
東西南北是排比鋪陳的寫法,為了渲染緊張有序的准備工作。
4、 文中兩次寫「不聞•••但聞•••」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用對比寫出木蘭在征途上思念親人的細膩感情,同時與「鳴濺濺」「鳴啾啾」共同渲染出了征途中的悲涼氣氛。
5、 木蘭辭官回家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現了什麼性格?
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上次之多,她辭官表明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孫權勸學
1.出處:選自《資治通鑒》
2.作者: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
3.字詞句:
A.詞義:
⑴.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當涉獵;今為轉折連詞。 ②.治,古義為研究,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治理。 ③.博士,古義為官職,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學位。
⑵.一詞多義:
①.以:a.用,eg:以軍中多務;b.與「為」譯為「認為」,eg: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當:a.掌管,eg:當除掌事;b.應當,eg:但當涉獵。
③.見:a.知道,eg:見往事耳(了解歷史罷了。);b.認清,識別,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看見,見漁人,乃大驚。
④.若:a.動詞,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詞,好象,eg:彷彿若有光。
⑤.之:a.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b.助詞,的,eg:於廳事之東北角。
⑶.重點詞語翻譯:
①.當塗:當道,當權。 ②.辭:推託。 ③.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
④.才略:政治或軍事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⑤.涉獵:粗略地閱讀。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何見事」應「見事何」,疑問句賓語前置。)
老兄你為什麼看事情的變化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肅遂拜蒙母。(「拜」後省略介詞「於」。)
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是想讓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博士嗎?
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不過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懂得過去的教訓罷了。
D.備註:本文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是的口吻、神態和心理。詳略得當。
四、現代文導航
第一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復習重點
1、文體(散文)、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題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並掌握:A、分層次。B、寫景角度:動植物、聲色形味、動靜結合、高低、遠近、虛實、總分。C、寫法:排比、擬人、對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愛贊美之情,突出樂園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雖虛構但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4、捕鳥的細節描寫:交代了時間、條件、方法、收獲、經驗。一連串動作描寫寫出了捕鳥的樂趣,抒發了興奮喜悅之情。
5、第九段:A、作用:過渡段,承上啟下。表達對百草園的依依不捨之情。B、修辭:排比、擬人、反復。
6、寫三味書屋生活:A、肅穆氣氛。B、問問題老師不答。C、不允許遊玩。D、讀難理解的古文。E、因內容枯燥學生上課搞小動作。
7、中心。
重點背誦: (一)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第一段中的「似乎」與「確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認為矛盾嗎?為什麼?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為對「最末次的相見」來說,已經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憶兒童時的生活,卻又歷歷在目,「確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兒時的作者在此發生了的三件趣事具體哪三件?
趣事:翻斷磚、按斑蝥、拔何首烏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點,寫菜畦、桑葚突出它們的色彩;寫皂莢樹、木蓮的果實和何首烏的根突出它們的形狀;寫蟬、油蛉、蟋蟀突出它們的聲音;描寫覆盆子則突出其味道。
3、寫景物有恰當的順序,本段也如此。根據選文內容填空。
「不必說」「也不必說」是由低處到高處,由植物到動物,由靜景到動景;「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是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動物到植物。
4、調動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寫景,加上恰當的用詞,能使文章生動、精彩。本段寫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寫景,請說說分別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的,至少舉一個例。
味覺、聽覺、視覺、觸覺(舉例略)
5、①「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作用?
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蛉、蟋蟀們的聲音悅耳。
②「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換成「趴」,為什麼?
不能,「伏」體現了黃蜂肥胖的特點。
③「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覆盆子的形狀。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園景物描寫得生機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於
表現「我」幼年時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後文的三味書屋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封建教育束縛、阻礙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8、作者寫吃了像人形的何首烏根便可以成仙,是由於
賦予百草園神話般的色彩,妙趣橫生
9、文中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這樣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紹,然後突出泥牆根一帶的景物。
(二)
1.課文詳寫了捕鳥的 時間 、 地點 、 工具 、 條件 、 方法 、收獲 。
2.寫出捕鳥的一系列動詞,分析它們的表達作用。
掃、支、撒、系、牽、拉。生動傳神地再現了捕鳥的過程和方法。
3.課文記敘「冬日雪地捕鳥」對表現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作者寫百草園冬天給愛玩的兒童帶來樂趣,再次暗點「樂園」,表現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課文第9段所用的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寫 ; 排比、擬人;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表達了對家人的埋怨,對百草園的眷戀,對去書塾的不情願
第二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
復習重點
1、 1.文體(小說)、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灣著名女作家)、選自代表作品小說〈〈城南舊事〉〉、題意雙關、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課文寫作線索:A、-爸爸愛花——主線,起主導作用。B、畢業典禮——副線,推動情節發展,對主線起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
3.順敘與插敘相結合的寫法:順敘——寫畢業典禮的過程。插敘——A、去醫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賴床而遲到的情形。C、爸爸愛花的情形。D、爸爸鼓勵「我」闖練學匯款的情形。這些記敘描寫突出了爸爸的嚴厲、關愛,表明了「我」已經長大了。
4、伏筆的作用:前後呼應,結構完整。
5、「花」的含義:有象徵的意義——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挺旺;爸爸病危時,成為對子女的關懷、鼓勵;爸爸辭世時,花兒落了。
重點背誦: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凋謝,另一方面指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將去世的句子。(至少一個)
「快回家去……為什麼呀?」「旁邊的夾竹桃……很不像樣。」
3.「我」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從課文中摘抄語句)
「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從來沒有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4、「爸爸的花兒雖然落了,但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你認為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對。在爸爸愛的澆灌和孕育下,雖「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長,我在堅強,是對他最好的報答。
5.從全文來看,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愛花,表面嚴厲實際上充滿愛心,很重感情。
第七課 《最後一課》
復習重點
1、文體(小說)、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題(愛國精神)。
2、理清故事情節。
3、小弗郎士在小說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線索人物。B、起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
4.語言、心理、動作、細節描寫的作用。
5.重點研讀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寫法:A、對比。B、前呼後應。C、以小見大。D、烘托手法。
重點背誦: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過心理描寫小弗朗士出是一個怎麼樣的兒童?
由貪玩不愛學習但能管住自己慢慢開始熱愛法語,熱愛祖國,民族自尊心不斷升華憎恨敵人的一個在不斷成長的兒童形象。
②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物?
外貌、動作、神態、語言;他是一個恪盡職守,熱愛學生,熱愛祖國,道德高尚的老師。
2.情節:本文 「宣布下課」屬於小說的哪個情節?
高潮結局
3.環境:文中有多處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1.韓麥爾今天為什麼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樣?
紀念最後一課,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鎮上的人的表現為什麼又和平常不一樣?
感謝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小說《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台灣女作家。「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方面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象徵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本文有兩條線索:主線是爸爸愛花,副線是畢業典禮。
3、《丑小鴨》的作者是丹麥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話作品另外還有《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160多篇。本文中的丑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史稱「俄羅斯之父」,他的詩歌代表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 《未選擇的路》作者是弗羅斯特,美國詩人。他常被稱為是「交替性詩人」。著名詩作有《白樺樹》、《修牆》等。
第十二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復習重點
1、文體(散文)、作者臧克家。
2、線索:A、敘事線索——說和做。B、感情線索——表敬仰贊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
4.聞一多的主要事跡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過渡句與議論句。
6、寫法:A、夾敘夾議。B、結構嚴謹。C、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
❸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語文期中測試題
(時間 120分鍾 總分150分)
題 號 一 二 三 總分 總分人
得 分
一.積累與運用(40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寫相應的漢字。(4分)
腦髓( ) 哺( )育 熾( )熱 鮮( )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維的《竹里館》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勸告人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3分)
4 《孫權勸學》中有兩個成語被後人常用,這兩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是( )(2分)
A.甜膩 嫻熟 盡態及妍
B.溝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麗 相得益彰
D.機杼 讕言 九屈連環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當的一項詞語是( )(3分)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就罩住了。
A.撐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牽 拉
C.支 放 套 牽 拉
D.撐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橫線上的成語使用不當的是( )(4分)
A.這篇文章錯別字很多,用語無倫次來評價它是再恰當不過了。
B.壞事做盡的張朝富,雖然一字不識,但未到中年,他的頭頂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鄭重其事地跟我說,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這篇文章雖然寫得不好,但比起以前來還是有一點進步的,我這樣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沒有歧義的一項是( )(4分)
A.一個由外商投資的木材加工廠將在今年底建成投產。
B.「有償新聞」應當受到嚴肅批評,這是極其錯誤的。
C.我們20多個職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學或升高中。
D.魯迅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文藝創作,他指出:兒童的命運便是將來的命運。
9.下列文學常識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福樓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說巨匠 法國
B.《鄧稼先》 楊振寧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C.《傷仲永》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鴨》 都德 丹麥 童話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B.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壯士百戰死,將軍十年歸。 D.秋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1.選出和「樹林一直在唱著那首愉快的歌」修辭方法相同的一項是( ) (4分)
A.這里的人們非常好客,火一般熱情。
B.一路上,稻田綠、菜花黃、江水銀,繪成了一幅幅田園巨畫。
C.生命是一條河流,有奔騰也有平緩。
D.天氣炎熱,那張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覺。
12.下面文段括弧里,依次應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悅,(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贊頌,( );不是所有的順從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順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對都表示憎惡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淚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請你仿照小欣給「業勤」的贈言,根據下面兩位同學名字的特點,各寫一句既得體又有意義的贈言。(4分)
業勤:業精於勤,荒於嬉。
方英:
志成:
二.閱讀(共60分)
(一)(26分)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住在心理,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習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課文《 》作者是 國的 。(3分)
15、「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
B、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講解過
C、今天講得容易
D、「我」心靈受到震動,思想發生了變化,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16、「這可憐的人」指的是( )(2分)
A、韓麥爾先生 B、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們 D、韓麥爾先生,我們
17、「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用了哪個動詞?作用是什麼?(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號起什麼作用?( )(2分)
A、表注釋 B、表補充說明
C、表轉折 D、錶停頓
20、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對這句話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記住了自己的語言,就記住了自己的祖國。
B、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只有記住自己的語言,人民才不會甘心做亡國奴,國家才有希望。
C、這句話表示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深摯的熱愛和對國土淪亡的痛苦心情。
D、這句話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本職工作的熱愛。
21、文中兩處出現了「好像」一詞,對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兩處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標志,都是比喻詞
B、前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後者不是
C、後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前者不是
D、A、B、C三項都不對。
22、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找出全對的一項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擬 B、比喻 比擬 反復
C、比喻 排比 反復 D、排比 反復 比擬
2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2分)
答: 。
(二)閱讀下列短文,完成文後的題。(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雖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歲前,我還沒上學呢?
念小學時,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大學的附屬小學。小學的老師全是媽媽的學生,誰都不管我,爸爸、媽媽也不怎麼管我。當時我對上學沒什麼興趣。到學校看看,不喜歡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邊捉小蝦,四處游盪。那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與其它小朋友一樣,生活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學家。家裡進進出出的也都是科學家,再加上從小父母就把牛頓、愛因斯坦的故事講給我聽,耳濡目染地,我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童年,影響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顧我。她沒有一般「望子成龍」的心態。我父母也讓我自由發展,這和很多中國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從早上7時30分踏進實驗室,到晚上11時走出實驗室,沒有聖誕節,沒有星期天,這是出自我對科學的興趣。可以說,是興趣把我牽引到世界科學的「峰巔」。
興趣對一個人的事業很重要。這么長的時間,沒有興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勸那些想干一番事業的朋友,應該以興趣為出發點,不能勉為其難。
現在,我不勉強孩子讀書。其實,孩子在學校考第一並不代表什麼,至少,我認識的那些科學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學生。我便不曾考過第一名。我這位開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帶進實驗室,從小如此。我的女兒3 歲時,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各種儀器了,而且她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問我希望女兒長大後干什麼,我當然想女兒學物理,長大去接我的「班」,不過女兒卻對生物有興趣。對這我不去干預。各有各的興趣嘛!我想她將來會在生物學上做出成績的。父母不該包辦孩子的興趣,因為「包辦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為什麼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2分)
答:
25.作者認為,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麼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態度怎樣?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工作態度?(2分)
答:
28.對工作和學習,興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憑興趣去工作學習成嗎?(4分)
答:
29.從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哪些道理?(最少寫出兩點)(4分)
答:
30.簡要談談你對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閱讀下列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題。(1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註:[1]信:確實,的確。)
31聯系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帶點的詞。(2分)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
(2)諸兒競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弧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見道旁李樹多子,( )折枝。
(2)人問之,( )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譯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
譯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搶李子,為什麼王戎不動?(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必須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以敘述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③內容上寫人與人之間的優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摯、感人;文中不出現真實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數不少於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