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天津津南區初一期中語文考試卷

天津津南區初一期中語文考試卷

發布時間:2020-12-23 05:00:40

『壹』 初一語文上冊期中考試卷

第一學期七年級語文期中測試卷
一、 語言積累及運用(24分)
(一)選擇題(10分)
1.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啜泣(chuò) 玷污(zhān) 貪婪(lán) 豐碩(shuò)
B.眩目(xuán) 鶴唳( lì) 濟南(jì) 風韻(yùn)
C.迸濺(bèng) 黃暈(yùn) 朗潤(rùn) 奢望(shē)
D.竦峙(sǒng) 貯蓄(chú) 夢寐 (mèi) 管弦 (xuán)
2.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陰晴圓缺 突如其來 多愁善感
B.心曠神怡 瘁然長逝 險象迭生
C.玲瓏剔透 德高望眾 堅韌不撥
D.專心志致 水更清冽 盤虯卧龍
3.指出下列句子中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B.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C.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D.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4、以下句子中屬於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一項是( )(2分)
A、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C、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
D、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
5、將下列選項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處,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2分)
愛心是__________,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__________,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__________,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潤。
○1一首飄盪在夜空里的歌謠 ○2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3 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陽光
A、○3○1○2○4 B、○4○2○1○3
C、○4○3○1○2 D、○4○1○3○2

(二).語文的功底來自積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確實如此。我們應該重視這一點。考考你會背多少詩文。根據課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2 _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 《次北固山下》)
3何當共剪西窗燭,__________。(李商隱 《夜雨寄北》)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 (《為政》)
5 __________,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6春天像__________,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
7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__________。(何其芳《秋天》)

(三). 仿照下面兩句話的格式和含義續寫兩句話。(2分)
如果你是一朵鮮花,就給人們帶來一分溫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給人間增添一分春色;

(四)、多讀課外書,能提高人的語文素養。以下故事你了解多少?請把你的答案寫出來。(4分)
1 《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被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賈寶玉、林黛玉出自曹雪芹寫的《 》
3《西遊記》有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請你用四五個字概括,再寫出其中兩個故事: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18分)

(一)(8分)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 著一a 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b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微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a b (2分)
2.概括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2分)
3.分析劃線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方法及表達效果(2分)
4.對「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下點小雪的妙處在於更能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氣候特點。
B.下點小雪的妙處在於使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
C.因為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D.因為下點小雪,濟南的山景更美,更像一幅小水墨畫。

(二)《沒有釣到的大魚》(10分)
⑴他家在島上有一所美麗的小房子。
⑵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後,他將魚線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輝中盪起道道漣漪。當月升中天的時候,那波紋又變成了銀白色的,景色十分優美。
⑶突然,釣竿的另一頭兒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傢伙上鉤了,便急忙收起魚線。母親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兒子嫻熟的動作。
⑷終於,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扎的大魚拉出水面。好大的魚啊!在此之前他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魚呢。它是一條鱸魚。
⑸母親和兒子緊盯著這條漂亮的大魚。月光下,美麗的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著。媽媽打開手電筒看看錶,已是晚上10點了——但距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說。
⑺「不,媽媽!」孩子哭了起來。
⑻「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
⑼「再沒有那麼大的魚了。」孩子仍然傷感不已。
⑽他環視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條漁船和一個釣魚人。他又看看母親。雖然沒人看見他們,也沒有人知道這事,但他從母親的臉色中知道她的決定是不可更改的。於是,他只好慢慢解開大魚嘴上的魚鉤,把它放回水中。
⑾夜色中,那鱸魚抖動它肥大的身軀慢慢游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
⑿孩子回想起剛才釣上大魚時興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場夢。
⒀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經是紐約市一個很有成就的建築師了。母親的小房子還在那個湖心島上,他還是常到那裡釣魚。
⒁他說得對,他再也沒能釣到那天夜晚釣上的那樣漂亮的大魚,但他卻為此終身感謝母親。在以後的生活中他碰到過許多類似那個夜晚的問題,但從未因無人知道而放鬆自律,有損公德。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仍然能釣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他至今仍懷念母親那一晚對他的教誨,並常常對他的兒子和女兒講起這件平常而又動人的小事。
1、鱸魚釣獵還沒有開禁,他和他媽媽為什麼還到湖上釣魚?(2分)
答:
2、他依據什麼知道一定有大傢伙上鉤的?(2分)
答:
3、在下面兩句話中選出最恰當的一句放在原文上,並簡要說明理由。(2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嗎?
答:應選(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環視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條漁船和一個釣魚人。」這句話有什麼表達作用?(2分)
5、文中「沒有釣到大魚」和「依然能釣到生活中的大魚」中的「大魚」各指什麼?(2分)
三. 文言文閱讀(13分)
(一)(8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信:__________ 慍:__________
三省:__________ 故: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2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從這幾則語錄看,孔子認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做老師?(2)這種觀點是否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觀點相矛盾?(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曹沖稱象(5分)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③莫能出其理④。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⑤物以載之,則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⑥。
注釋 ①致:送到。 ②太祖:指曹操。③咸:都。 ④理:道理;辦法。 ⑤稱:秤。⑥焉:代詞,那樣或那個辦法。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1)有若成人之智( ) (2)太祖大悅( )
2.請用流暢的現代文寫出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譯文:
3.從文中你可看出曹沖是怎樣的人? (1分)
四、作文(40分)
題目: 那一次,我 了
要求:
⑴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可以是感動、哭、笑……
⑵緊扣題目,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寫一篇記敘文。
⑶有具體描寫,感情真摯,中心突出。
⑷書寫工整, 500字以上

七年級語文期中測試卷答案
一、 語言積累及運用(24分)
(一)選擇題(10分)
1 C 2 A 3 D 4 D 5 B
(二)略
(三)如果你是一隻蜜蜂,就為人們釀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株大樹,就為人們灑下一片綠蔭。
(四)關羽《紅樓夢》真假美猴王大戰紅孩兒三借芭蕉扇

二.現代文閱讀(18分)
(一)(8分)
1a髻b鑲
2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夕陽照耀下雪後小山的色彩美
3因為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4 A
(二)《沒有釣到的大魚》(10分)
1、湖裡還有其他的魚可以釣。
2、釣竿的另一頭沉了下去。
3、① 這句話中的「得」字表明母親的語氣十分堅決,沒有絲毫可以商量的餘地。
4、寫周圍的環境更好地體現了母親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5、前者指的是從湖裡釣出的大鱸魚,後者指的是事業上的成功。
三. 文言文閱讀(13分)
(一)(8分)

1信:真誠,誠實慍:生氣,發怒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故:舊知識
2.a.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快樂的嗎?
b.幾個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3. a.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b.不矛盾。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他的優點,都值得學習。

(二)曹沖稱象(5分)

1(1)像(2)高興

2譯文:把象趕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用其他東西代替大象,然後稱一下這些東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3聰明機智

『貳』 天津津南區近幾年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考試題目

歌;有的在快樂地奔跑著,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音,像在跳一段歡快的踢踏舞;有的在整理自己的羽毛,說:「...

『叄』 幫忙出一份七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期中考試卷(學生用,不用答案)

期中考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8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誘惑(huò) 啜泣(chuò) 茁壯(zhuó) 擎天撼地(jīng)
B.迂迴(yū) 辜負(gū) 迸濺(bèng) 盤虯卧龍(zhā)
C.挑逗(dòu) 玷污(diàn) 籠罩(zhào) 忍俊不禁(jīn)
D.小憩(qì) 佇立(chù) 洗耀(dí) 詛咒(zhòu)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喧騰 納罕 糟蹋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B. 訓誡 庸祿 盪漾 仙露瓊漿 恍然大悟
C.伶仃 決別 炫耀 蜂圍蝶舞 各得其所
D. 禱告 綿延 斗擻 絕處逢生 苦心孤詣
3.句中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醞釀: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B.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卷雲。輕盈:形容卷雲像女兒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C.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委屈:使兒子受到委屈。
D.從我丈夫溫和沉靜的性格中我獲益匪淺。獲益匪淺:得到的好處很少。
4.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B.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C.「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
D.皇帝賜給編子「御聘織師」的頭銜,封他們為爵士,並授予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
5.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擬人)
B.卷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比喻,排人)
C.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從飛機……(排比)
D.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比喻)
6.把下面的詩句或作品名稱、詩人補充完整。
(1) ,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 。
(2)楊花落盡子規啼, ,我寄愁心與明月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作者)的《泊秦淮》)
(4)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
7.依照例句,再寫出三個你對語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仿句:語文是 ,
讓人 。
語文是 ,
讓人 。
語文是 ,
讓人 。
二、現代文閱讀(18分)
(一)(12分)
我們最後來到一處空地。那座懸崖就聳立在空地的另一邊。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許多凸出來的岩石、崩土和蓬亂的灌木。大約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卻是高不攀的險峰。
其他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向上爬,朝著一塊離崖頂還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狹小岩石架進發。我落在最後,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們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終於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裡靠。其他孩子慢慢地向石架邊緣移動,我看在眼裡,嚇得幾乎暈倒。
接著,他們又開始向崖頂攀爬。他們打算從崖頂沿著一條迂國順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
「再見!」其中一個孩子說。其他孩子跟著他都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左折右轉地爬上了崖頂,向下凝視著我。」「如果你想待在那裡,就待著好了。」有個孩子嘲笑道,「不客氣。」傑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從石架向下望,感到頭暈目眩;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筒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傑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我下不去!」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我說。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腳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左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岩石下,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後,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縣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種程是多麼漫長。
1.如果要將這篇文章分為兩部分,你認為應如何劃分?

2.文中能概括第一部分內容的一個句子是:

3.文中最後一段中,加點詞「經驗」指的是(用原句回答):

4.文中最生動最細膩幾乎貫穿整個故事的是對「我」的哪個方面的描寫?

5.第7自然段中劃線句是文中的伏筆,與之相照應的一句是:

6.從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親」是什麼樣的人?試用一個句子進行表述。

(二)秋頌(6分)
羅蘭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韻像秋。
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並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最動人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①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懾住,而情願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後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最耐尋味是秋日天宇的閑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 ② 的風。那麼爽利的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預,不必留連。
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麼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閑雲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 ③ 的天宇間,那一抹白雲,當得起一個「閑」字。野鶴的美,澹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麼一份飄瀟,當得起一個「逸」字。「閑」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東西。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澈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澹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願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襯托 懾住 澹泊
2.給文中空格處選擇最合適的詞語。
A.明凈 B.純凈 C.清澈 D.明澈
① ② ③
3.請你以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作者筆下的「秋」的特點。(找出文中的關鍵詞來回答)

4.文中劃線句子中的「某些人」是指哪些人?它給你以什麼樣的啟發?請你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感悟。

5.歷來寫秋天的散文詩歌數不勝數,但是這篇《秋頌》卻依舊寫得新穎而獨到。就請你談談這篇優美的散文有何特色?

三、文言文閱讀(18分)
(一)(6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上述文字出自《論語》,這是一部記錄 的書,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他是 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給加點字注音。
說( ) 省( ) 殆( ) 知( )
3.選出「而字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 B.學而不思則罔 C.擇其善者而從之 D.溫故而知新
4.闡明「學」和「思」的辨證關系的句子是

5.文中談到哪些至今仍對我們有借鑒意義的學習方法,試舉兩例。


6.文中涉及談學習的成語有很多(如:溫故知新),請你再搜集一些有關古人談學習的成語或名言警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至少兩個或兩句)

二(山市)(12分)
(甲)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禪院。無何,見宮以工代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常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嘆。樓五架,窗扉皆同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小石城山
(乙)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四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木麗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爺類智者所施設也。
1.解釋加點的詞。(2分)
(1)裁如星點( ) (2)少北而東( )
(2)人煙市肆( ) (3)良久乃已( )
2.為下列加點詞在(甲)文中找同義詞。(3分)
(1)有若門焉( ) (2)望甚遠( ) (3)良久乃已( )
3.翻譯劃橫線的句子。(4分)
(1)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

4.(甲)文中把「山市」又稱為「鬼市」的原因是什麼?(乙)文「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的原因是什麼?(3分)

四、作文(40分)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類,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請你結合生活的實際,以理想為題,寫一篇文章,除小說、詩歌外、其餘體裁不限,題目自擬,字數在500字左右。

『肆』 求天津市南開區初一年級期中人教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就是明天要考的,我知道不太可能。。

雖然知道題目是不可能的,
但是,
想要提高作文分數不是不可能的!
因為,
考試作文改卷老師不專會看得很仔細的屬,幾分鍾就是一篇了,
看看題目開頭結尾分數就出來了,
所以,
你只要把字寫好寫清楚,把題目取得好懂一點,開頭開門見山(老師改多了就厭煩了不喜歡繞啊繞的,除非你是高手,否則絕對不要故作深沉,老師萬一沒看到重點,很容易失分的),結尾點下題,就會取得較好的印象分!最
重要的是,中間盡可能提到題目的關鍵字,這樣改題的老師就會下意識覺得這篇文章是切合題意的,還可能有中心突出的感覺,這樣你的分就高了,純個人經驗總結,希望幫到乃哈~

閱讀全文

與天津津南區初一期中語文考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