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范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這篇文是什麼求理解
http://blog.163.com/dingxiaolin_nj/blog/static/34004922010111944130165/
這里有詳細的解版答權
B. 選自巜後漢書》,范氏字巨卿,這篇文言文的意思
範式言而有信
【原文】
範式,字巨卿,山陽鄉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請假)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誠)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誠如是(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注釋】
1、範式:東漢金鄉人,歷任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等職,有才華和威名。
2、太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
3、諸生:求學的人。
4、汝南:在今河南省。
5、尊親:指張劭的父母。
6、孺子:小孩子,指張劭的子女。
7、游:游學,學習。「游」後省「於」字。
8、告歸:請假回家。
9、過:拜訪,探望。
10、克:約定或限定。
11、許:贊許。
12、並:一起,同時。
13、具:具體詳細。
14、以:後省「之」。
15、審:確定。
16、結言:口頭答應。
17、若:如果。
18、乖違:違背,此指違約。
19、醞:釀酒。
20、為:替給。
21、白:告訴。
【譯文】
範式,字巨卿,是山陽金鄉人,還有一名為汜。少年時去太學上學,和汝南的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後來範式要回故鄉。範式對張劭說:「兩年以後我就回來,將拜訪你的父母,來看你的子女。」就一同約定了時間。後來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張劭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母親,請母親設宴等待範式到來。張劭的母親說:「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里的約定,你怎麼敢相信它是真的呢?」張劭說:「巨卿是講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做事不合情理(違背諾言)。」他母親說:「如果果真如此,我自當為你們釀酒。」到了那一天,範式果然到了。兩人一同喝酒,盡興後分別。
C. 范氏,字巨卿的原文
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元伯為友。二人並游太學,後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日:「後二年當還,
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審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④。」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二)
天寶中,有書生旅次宋州。時李勉少年貧苦,與書生同店,而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救。臨絕語勉日:「某家住洪州,將於北都求官,而於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汝為我畢死事,余金奉之。」勉許為辦事,余金乃密置於墓中而同葬焉。後數年,勉尉開封。書生兄弟齎⑤洪州牒⑥來,累路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約定。 ②白:告訴。 ③審:確實。 ④乖違:做事不合情理。⑤齎(ji):攜帶。 ⑥牒:文書。
範式,字巨卿,和汝南的元伯是朋友。兩個人一起去太學上學,後來範式要回故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以後我就回來,將拜訪你的父母,來看你。」就一同約定了時間。後來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元伯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母親,請母親設宴等待範式到來。元伯的母親說:「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里的約定,你怎麼敢相信它是真的呢?」元伯說:「巨卿是講誠信的人,一定不會做事不合情理(違背諾言)。」他母親說:「如果果真如此,我自當為你們釀酒。」到了那一天,範式果然到了。兩人一同喝酒,盡興後分別。
天寶中年,有一個書生游歷到了宋州。當時李勉年少而且貧苦,和書生住在同一家旅店,然而不到十天,書生生了大病,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書生臨終前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將要到北都當官,然而在這里得病而死,是我的命啊。」於是拿出行囊中的錢一百兩給李勉,說:「你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你了。」李勉答應為他辦事,剩下的錢卻秘密放置在墓中於那書生一同埋葬。幾年後,李勉在開封做官。那個書生的兄弟攜帶著洪州的文書來了,一路上尋找那書生的行蹤。到了宋州,得知李勉為他主持了喪事,專門到開封拜謁,詰問那書生錢財所在。李勉請他到了墓地所在的地方,取出錢財給他。
19、D
20、B(不確定)
21、1、已經分別了兩年,相隔千里的約定,你怎麼敢相信它是真的呢?
2、你為我打理我死後的事,剩下的錢就歸你了。
22、範式:信守承諾
李勉: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