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方從答案

語文方從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2 17:15:39

㈠ 五年級下冊語文方叢第三課參考答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白楊》 ,答案如下:

1、本文利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歌頌了一種什版么樣的精神權?

答:本文運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獻身邊疆的精神。

2、《白楊》按照了什麼順序來寫的?是怎麼寫的?

答:《白楊》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圍繞白楊,先從列車窗外的白楊引出兩個孩子的爭論,然後寫爸爸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看到風沙中的小白楊茁壯成長時笑了。

3、如何理解這句話: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答:表白的意思是:解釋說明。這是一個設問句。爸爸以白楊自勉,托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1)語文方從答案擴展閱讀

閱讀理解題目技巧:

1、仔細地閱讀文章,盡可能地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為文中極有可能出現後面題目的答案。

2、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

㈡ 五年級下冊語文方叢59頁閱讀答案

參考來答案:
12.容易訓練自(訓練)吃苦耐勞 (工作)准確性高(准確性)(3分)
13.嗅覺 敏銳(4分)
14.示例①利用豬的靈敏嗅覺來緝毒示例 ②運用蝙蝠超聲波定位的原理,研製出雷達,應用於軍事、氣象等領域.(3分)

㈢ 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一、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
在解答閱讀題時,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的打開思路。
二、仔細研讀語段,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通常閱讀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三、巧妙藉助"原話",確定解題空間。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的文章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語文試題的開放性要求試題答案能,自圓其說,答案最佳。漢語詞彙如此豐富,感**彩如此濃烈,因此在閱讀的時候,要仔細認真、深入分析,回答問題時,對於遣詞造句要仔細揣摩、反復推敲,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不同的語境,要准確的使用詞語。
四、選擇適當方法,答題力求言之有理。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還是有一定方法可尋的,我們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解答。我這里大致總結為4種。
1、置於語境。即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於"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體驗情景等。
2、體驗情景。就是讓學生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適用於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題目。
3、聯系生活。即從文本中跳出來,把思維的范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系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於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結合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一般來說,"置於語境"是最基本的思考方法,遇到題目首先考慮運用這種方法思考;在運用置於語境的方法仍然無法解答時可用"情景體驗"這種方法來思考;如果運用前幾種方法仍無法解出題目,就可運用"聯系生活實際"這種方法來思考問題,以求得到比較准確的答案;"結合中心"是思考問題時時常都不能忽略的方法,只有結合中心來思考問題,回答才會對路子。
所謂"言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
五、合理控制答題時間,先易後難。
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責任編輯:殷朴夫)

㈣ 七下語文方法指導叢書20課口技答案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夫聲起……婦夢中咳嗽。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無所不有。
二、體會課文的寫作技巧,回答下列問題。
1.找出課文中描述聽眾反應的語句,說說這些描述起什麼作用。
2.文中前後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藝人的演技有什麼作用?
描述聽眾反應的語句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樣寫,層層深入,寫明賓客們從尚可自持到難以自持到不能自持的過程,從側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表演技藝的高超。
開頭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從內容上看,點明文章中心,極言道具之簡,意在為後文表演復雜的聲響做烘托、對比。結尾重現道具,則在證實、強調剛才的一切聲響都是從一張嘴中發出的,從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三、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四、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劃線部分。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巧。 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只,僅。 聞:聽見。
3.婦撫兒乳
乳:餵奶。
4.賓客意少舒
少:同「稍」,稍微。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6.幾欲先走
走:逃跑。

㈤ 語文六下方叢我們學得怎麼樣(四)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48577.html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採納內為滿意容回答】按鈕

㈥ 五年級下冊語文學習方法報39期第2、3版答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暑假作業答案
欣喜若狂、滿懷期待、浮想聯翩
衰落 蓑衣 瞻仰 屋檐 靈魂 瑰寶 沙漠 寂寞 延遲 誕生
第3頁
(橫著來)松鼠 大象 蜜蜂 兔子 犀牛 雞
第4頁
自告奮勇、救扶傷、突發奇想、無傷大雅、微不足道
他會想:雖然我快了,但我不能違反這條標語,我一定要活下去!
謠(歌謠)琶(琵琶)碎(摔碎)挺(挺拔)蜓(蜻蜓)鈴(鈴鐺)玲(玲瓏)燥(乾燥)躁(暴躁)准(准備)推(推車)
第5頁
寶寶少生病,媽媽少擔心。(合生元)情系中國結,聯通四海心。(中國聯通)
這題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的,所以沒辦法做准確答案。
小心,教室正在沉睡! 祝爺爺奶奶們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第6頁
蘇東坡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學習。
梅花香自苦寒來 天連碧水碧連天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賓館 郵局
第7頁
葯店 糧店 裁縫鋪 理發店
峰從無處飛來 峰從飛處飛來 寺佛大過人 寺隱雲游僧
第8頁

這個箱子不是用來放書的,也不是放葯的,更不是放零食的
大海胸懷寬闊 高山立場堅定 太陽光明磊落 清泉活潑開朗 白雪純潔無瑕 路燈堅守崗位
第10頁
讀ruì
灰燼 祭奠 噩耗 嫌疑 嘴唇 渲染 驅逐 天賦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一個
卻連第二個 怯連第一個 誡連第三個 踐連第四個 騷連最後一個 艄連倒數第二個
碧 必 畢 避 壁 璧 晰 昔 息 吸 稀 嘻嘻 翼 役 詣 誼 憶 異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二個第二個 第二個第一個 第一個第二個 第二個第一個
暑假作業本語文部分標准答案(11——20頁)
P11碧必畢避壁璧 晰昔息吸稀嘻嘻 翼役詣誼憶異 智慧宮 有答案 P12.13 只要想做,沒有做不到的。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輪彎 片 絲 抹 泓 眼 縷 我真後悔啊,不應該先去玩耍,應該先做好自己的作業才能玩游戲。 智慧宮 有答案 P14.15 熔化岩漿向日葵 2.從月球是萬物的「保護盾」,促進萬物生長,與人類的關系,看出重要性。 3我想了解「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我走」?我准備上網查資料。演練場 抄寫 言 辯 頂 立 紫 紅 歌 舞 開 劈 古 秋 翼 翼 可 當 悲喜 謹 慎 可 擋 危 安 智慧宮 有答案 P16.17 1.再一次 第一 可以 2.走馬觀花,只能草草了解故事內容。好茶沖二道,去掉了雜質.泡沫的淡淡味道,幽遠,綿長。 3答:我的啟發是,做任何事,可能只有第二遍、第三遍才能領悟到一些事情、啟發。 1力量 看 玩 士兵 盤古 說 花朵 沙漠 走 2. 把「不正確的」或「錯別」減掉 去前半邊,或去後半邊 把「蜂擁而」去 智慧宮有答案 P18.19 戶籍管理人員們 剛出生的寶寶們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時間,有了時間,什麼都能得到。我有時間、生命、智慧這些財富。指揮 操縱 庄嚴 莊重 智慧宮 有答案 P20 這張10元紙幣的主調色為青藍,票幅長14CM,寬7CM,有一個毛主席頭像,中間印著「10」下面跟著「拾元」,在左上角還有國徽。反面為長江的圖畫。暇暇 暇 瑕 杜 牧 杜 牧 璧 碧 璧 碧 籃 藍 藍 籃暑假
暑假作業本語文部分標准答案(30——39頁)
P30 一、張大千畫虎閱讀答案 ①用橫線畫出描寫老虎咬住大千臂膀時大千的神態舉止的句子。答案:大千一點也不慌,沉著的伸出右手,笑眯眯的撫摸著老虎。 ②「大千雖然受傷了,卻畫下了老虎發怒的神態。」從這句話中,你能想像一下被虎咬住時,他會想些什麼么?你從中體會到了大千是一個怎樣的人?答案:說明了他為了畫畫,為了畫出不同形態的老虎,不顧自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可以體會到大千是一個可以為了目標而執著追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的人!二、演練場 ①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筆,變成另一個字,然後組詞。答案:鳴( 嗚 ) ( 嗚咽 ) 鉤( 釣 ) ( 釣魚 ) 戶( 屍 ) ( 屍首 ) ②把下面的字加上一筆,變成另一個字,然後組詞。 答案:九( 丸 ) ( 葯丸 ) 准( 淮 ) ( 淮河 ) 又( 叉 ) ( 叉車 )
P31 一、給帶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① 2、② 3、③ 二、用橫線畫出下面各組中不屬於同一類的一個字 1、推委 2、顫音 3、遲到 4、聽說三、略四、智慧宮 ① 1、青蛙——蝌蚪 4、雞——雞雛 2、牛——牛犢 5、狗——狗崽 3、羊——羊羔 6、馬——馬駒 ② 豬(欄) 牛(棚)魚(池) 鳥(巢)狗(窩)龍(潭)羊(圈) 虎(穴)
P32 一、閱讀台 ①讀一讀下面這段話,把下列表示動作的詞語填在文中答案: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②讀一讀下面這段話,把括弧中不恰當的詞語劃去答案: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曉)天文,不(認識)地利,不(知 道)奇門,不(明 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 白)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估計)今日有大霧,(所以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節選《三國演義》) 【注釋】①公瑾:周瑜,字公瑾二、演練場 ①把《水滸傳》中的人物同相應的諢名(綽號)以及事件用線連起來答案:魯智深及時雨 風雪山神廟林沖 智多星 景陽岡打虎武松 花和尚智取生辰綱李逵 行者 倒拔垂楊柳吳用 黑旋風 怒殺閹婆惜宋江 豹子頭元夜鬧東京
P33 選擇適當的關聯詞填入括弧中答案: 1、周瑜想:(只要)諸葛亮三天交不出十萬支箭,(就)定他的罪。 2、(因為)是諸葛亮自己提出只要三天的,(所以)周瑜定他罪他也無話可說。 3、(雖然)周瑜想謀害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最終以他的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三、智慧宮 ①歇後語: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 ②歇後語: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P34 一、門的懸念閱讀答案答案:1、因為這是一扇用信任和愛心製造的,能夠使人懂得珍惜和呵護的心靈之門。 2、教導主任:用鐵門阻止踢打,主張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學生。校長:用信任和愛心使學生懂得珍惜,主張塑造學生美的心靈。二、演練場 ①照樣子,寫出意思相同的詞語答案:奶奶(祖母) 荷花(蓮花) 媽媽(母親)大夫(醫生) 馬鈴薯(土豆) 小氣(吝嗇)
P35 ②照樣子,寫出意思相近的詞語答案:暖和(溫暖) 譽寫(抄寫) 昔日(往日) 眺望(遠眺) 附近(周圍) 周遊(遍游) ③填入適當表示動作的詞語答案:晚飯後,爸爸在(看/讀)報,媽媽在(織/打)毛衣,奶奶安閑地(倚/躺/靠)在躺椅上(閉)目(養)神。每當這時,我會給爸爸(沏)茶,替媽媽(切)西瓜,最後幫奶奶(捶)背。三、智慧宮下面都是老師的美稱,照樣子,在括弧里填上恰當的詞語。答案:老師是(園丁)——關懷學生,無微不至。老師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是(春雨)——關心體貼,潤葉細無聲。老師是(春蠶)——吐盡銀絲,為他人禦寒。老師是(蜜蜂)——忙忙碌碌,採花釀蜜,培育下一代。老師是(梯子)——默默無聞,幫助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峰。
P36 ①治療:"一路上連一處陰涼的地方也沒有"改成「一路上很少有一處陰涼的地方」。 ②1、東南亞大地振後不久,108車滿栽著中國人民深情厚意的1000餘噸援助物資已經運達災區。(誼、震、載 ) 2、人人都能想到集休,不說有損團結的話,不做有損團結的事,才使這個集體攻無不刻,戰無不勝。(體、克) ③用波浪線畫出下面各組數中搭配不當的短語,並在橫線上加以改正極端自豪 分辨不清 處理事件 約定俗成極其自豪取得後果 理由充分封鎖消息熱烈歡呼造成後果 研製潛艇 特徵顯著 眺望地面 吐字清晰製造潛艇
P37 一、修改下列病句 1.改為:這學期跟上學期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或(她在這學期有了很大進步) 2.改為:賞梅勝地的那些臘梅在風雪中開得多旺啊!或(賞梅勝地的梅花在風雪中開得多旺啊) 3.改為: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或(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努力下,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二、智慧宮明:「明」亮莫過於「日」「月」。體:身「體」是「人」的本錢。塵:「塵」是因為「土」太「小」 想:「想」念是因為「心」「相」印
P38 一、玩鱉閱讀答案 ①想像一下:「我」會在大人面前「哼」些什麼?答案:給我一個吧,我會小心的,決不讓它咬到我。再說學校老師也要求我們愛護小動物並認真觀察它們,這樣才能把相關作文寫好。 ②文中的「我」做了一件什麼小愚蠢的事?讀完短文後,你受到了什麼教育?答案: 1、我伸出一隻手指去逗鱉,當它把脖子伸出來的時候,我就迅速把手移開。經過多次逗玩,我都平安無事,膽子越來越大了。於是就放鬆了警惕,忘掉了鱉咬人的本性,手指頭被咬得血淋淋的。答案: 2、讀完短文後,我感受到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牢記安全。「愚蠢是要受到報復的。」小愚蠢受小報復,大愚蠢受大報復。 二、演練場 ①劃去括弧內不恰當的字答案:(安 按)照 (爆 暴)炸 (辯 辨)解(防 彷)礙 (甘 柑)橘 天(崖 涯)(賠 陪)不是 嚴(厲歷)(傾 頃)盆大雨 ②把下面能搭配的詞語用線連接起來掩護 秘密 剛毅的 態度掩蓋 戰友 堅毅的 言辭隱蔽 真相 懇切的 性格隱藏自己誠懇的 面孔
P39 ①略三、智慧宮節約——(吝嗇) 贊揚——(吹捧) 團結——(勾結)果斷——(武斷)聰明——(狡詐)計策——(陰謀) 頑強——(頑固)
暑假作業本語文部分標准答案(40———49頁)
40頁——41頁 閱讀台 1.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 2.堅持不懈,久煉成鋼。 3.背誦題(略,無答案) 演練場 1.把詞語填完整 數字:(一)碧(千)里 香飄(萬)里 (四)面(八)方 (十)全(十)美 (百)折不撓(七)零(八)落身體:(膀)大(腰)粗 (手)忙(腳)亂 低(頭)折節 絞盡(腦)汁 (面)不改色 (手)疾(眼)快 2.寫兩個近義詞欺凌(欺負)(欺侮) 氣派(氣勢)( 派頭) 品格(品質)( 品德) 悲傷( 傷痛)(傷心) 3.改寫句子例1:這么一點小問題,你自己處理得了。例2:.....珍貴得價值連城。或 鳳毛麟角 或 獨一無二 或 無與倫比 智慧宮 1.(題目上已有答案,是個舉例的題目) 2.最 愁的人 3.最 瘦 的人 4.最 深情 的朋友 5.最 高 的樓 6.最 大的瀑布
42頁——43頁 閱讀台 1. 溢出:滿了,流出來了,文中指我抄寫的內容遠遠超過了父親安排的范圍。蕪雜:雜亂無章;亂而雜,文中指我的生活和心境隨著年齡的增長難免會變得雜亂,變得很亂。 2.摘錄喜歡句子寫理由(略,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無正確答案,自己看著批:理由要充分,正確,不籠統地說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之類的內容。句子要是真的好句子。格子寫完。) 3.答:作者這樣的讀書方法對我的啟示是:在日常生活中, 要多多積累, 要學習作者善於摘抄好句子、好文章的習慣。 演練場 1.每個字組四個詞語 歡(歡樂)(歡喜)(歡快)(喜歡) 禮(禮節)(禮貌)(禮物)(婚禮)肅(嚴肅)(肅靜)(甘肅)(肅立)宣(宣傳)(宣布)(宣告)(照本宣科) 2.填表示「看」的意思的字 (視)如歸 (顧)名思義(見)風使舵 一(覽)無余目(瞪)口呆 明(察)秋毫 走馬(觀)花 耳聞目(睹) 舉世(矚)目 東(張)西(望) 高(瞻)遠(矚)左(顧)右(盼) 3.加標點, : 、 , ; 、 , 、、 , , , (逗號 冒號 頓號 逗號 分號 頓號 逗號 頓號 頓號 逗號逗號 逗號) 智慧宮這位名師教給學生的讀書經驗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44頁——45頁 閱讀台 1.背誦題(略:無答案) 2.試著寫雲(略,每個人寫的都不一樣,自己看著批,無正確答案。要寫出雲的動態,雲像什麼等等。細節寫清楚。格子寫完。) 演練場 1.下列括弧中的漢字部首全正確一組是( A) 2.寫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灑脫(瀟灑) (拘束) 羞澀(害羞)(灑脫)離別(分離) (相聚) 3.女士選擇的答案是(D) 智慧宮 1.人類學家 2.經濟學家 3.物理學家 4.土壤學家 5.生態學家 6.水利學家 7.地理學家
46頁——47頁 閱讀台 1.謙和(謙虛) 扶助(幫助) 寂靜(安靜)(或沉寂) 熱切(親切) 2. 答:讓作者意外感動的「那一刻」的情景是:帕爾曼用手杖支撐著自己試圖站起來,一連三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終於不用他人的攙扶成功地站了起來。作者感動的原因是:帕爾曼不用別人攙扶,而是靠自己頑強的力量成功地站了起來,這一點很令作者感動。而他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不服輸的精神也同樣令作者十分感動。 3.舉具有帕爾曼精神的人的事例(略,答案不唯一,無正確答案。要寫明起因,經過和結果。格子寫完。) 演練場 1.讀詞語(略,無答案) 2.寫出每組詞語的總稱 汽艇 貨輪 小舟 渡船(水上交通工具) 廣播 網路 報刊 電視( 媒體) 篆書 隸書 草書 行書(書法字體)亭台 樓 閣(建築) 智慧宮 1.喜歡說領導好話的人(馬屁精) 2.性格直爽、有話就說的人(直腸子) 3.吝嗇錢財、一毛不拔的人(鐵公雞) 4.喜歡事後提出辦法或意見的人(事後諸葛亮)
48頁——49頁 閱讀台 1.你得到了什麼啟迪答:我得到的啟迪是:一、真正有價值的不在於評說有多長,而恰恰是簡短的概括。二、短不一定就沒有價值,長不一定有價值,反而有些「短」更是凝聚的精華。演練場 1.補充詞語 (運)(轉)自如 (放)(誕)無禮(破)(爛)不堪 (收)(放)自如 (傲)(慢)無禮 (疲)(勞)不堪 2.把句子換成詞語 一無價之寶 二瞻仰 三排山倒海 3.刪去重復內容 一劃去唯一 二劃去一起 三劃去對自己 智慧宮 靜 敬 競 勁
50頁 閱讀台 1.防蟲 向光性 葯物緩釋原理 2.(對) (錯) (對) (錯) 演練場 一舉——1.(托舉) 2.(舉薦) 3.(舉國) 二凌——1.(凌侮) 2.(凌近) 3.(冰凌)

㈦ 二年級語文下冊學習方法指導從書第39頁答案

祥子--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他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內,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容但最後,經歷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經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經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一個曾經是那麼要強的頭等車夫,最後卻還是沒有掙扎出悲慘的命運。祥子是舊社會貧苦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苦難與無奈。

很高興為您解答 O(∩_∩)O~

不懂可以繼續追問喲 (*^__^*)

滿意請及時【採納】 ^_^

㈧ 書立方七年級下冊語文答案

現在誰還會抄在問答軟體求答案?
我們襲都是用軟體』互動作業『和『作業幫』。
只要輸入書本條行碼就OK了。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㈨ 四年級上冊語文方法答案

第一課 觀潮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們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 拉長 ),( 變粗),( 橫貫江面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 兩丈多高的水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 齊頭並進 ),( 浩浩盪盪 )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 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這段話是按照( 由遠及近 )順序來寫的。(A、 由遠及近 B、由近及遠)。
2、這段話從( 形狀 )、( 聲音 )兩方面來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3、這段中分別把浪潮比作( 白線 )、( 水牆 )和( 戰馬)。
4.畫波浪線的句子寫得好嗎?為什麼?
答:該句子寫得很好。因為它形象地寫出了大潮發出的巨響和浩大的聲勢。
5.《觀潮》以總分結構獨具特色,而這篇文章按照記敘文的常見形式先交代了( 時間 )、( 地點 )、( 人物 )。這篇課文的結尾與《觀潮》的開頭異曲同工,贊美了錢塘江大潮的是( 天下奇觀 )。

第三課 鳥的天堂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邊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起來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1、給畫 的句子加標點。
2、選出該段中的一對反義詞( 靜寂 )-----(熱鬧 )
3、這是作者第( 二 )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鳥飛的熱鬧情景。
4、這段話中描寫鳥的形態的詞有( 大的 )、( 小的 ),描寫鳥的顏色的詞有( 花的)、( 黑的 ),描寫鳥的動作的詞有( 站 )、(飛 )、( 撲 )。三個「有的」構成了排比句寫出了鳥的各種(姿態 或動作 ),讓我們感受到了鳥的天堂里鳥的生活的( 快樂 ),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 熱愛 )和( 贊美 )之情。
5、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鳥的( 種類 )多、( 數量 )多,還能感受到它們在這里生活得( 自由自在 )。
6、這段話是 ( 動 )態描寫。

第五課 古詩兩首
1、默寫《題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釋詩的含義。
2、《題西林壁》是蘇軾在游( 廬山 )時題在( 西林寺 )牆壁上的一首詩。詩人分別從( 橫 )、( 側 )、( 遠)、( 近 )、( 高 )、( 低 )這幾個角度觀察了廬山。蘇軾字( 子瞻 ),( 宋 )朝人,號( 東坡居士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題西林壁》中「題」的解釋:(書寫、題寫)
4、山窮水復疑無路中的「疑」的解釋:(以為、懷疑)
5、《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想要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是第(三 )句和第( 四 )句詩所表達的含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讓人想起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宋 )代的( 陸游 ),詩人以( 游 )字貫穿全詩,詩中(足 )字寫出了農家款待客人用盡其所有的盛情。表現農家熱情好客的詩句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句的最後一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許多事情看似無望,實則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
7、昨天晚上,小紅在做數學題是,盡管不斷思考,還是找不到正確的思路,爸爸走過來,給她做了指點,她很快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六課 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哪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 ),沒有( 重疊 )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 空隙 )。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括弧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2、根據選文寫出「嫩」的意思
嫩紅:顏色淺
嫩葉:初生而柔弱
3、爬山虎的葉子有哪些特點?
答:(葉子新鮮;葉尖而一順兒朝下;葉子在牆上鋪的均勻,即沒有重疊的起來的,也沒有空隙。)
4、文中畫橫線的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答:① 仔細觀察;② 連續觀察
爬山虎的腳 觸 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變 成小圓片, 巴 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拉 一把,使它緊 貼 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1、用橫線畫出第二句的動詞。
2、你認為這些動詞之間是什麼關系?(答:因果關系)
3、最後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答:擬人的修辭方法)
4、爬山虎的腳上的細絲觸著牆後先是( 直的 )的,後變為( 彎曲)的了。

第七課 蟋蟀的住宅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地。後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後面,傾斜地鋪開。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鑽在土底下幹活,如果感到疲勞,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這外面,觸須輕微的擺動。不大一會兒,他又進去繼續工作。我一連看了兩個鍾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1、「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讀音和字義分別是( )和( 刨開、挖 )。
2、找出第一段中寫蟋蟀建造住宅的動作的詞:( 扒 )、( 搬 )、( 踏 )、(推 )、( 鋪 )。
3、「我一連看了兩個鍾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答:蟋蟀不辭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勞。「我」是一個非常熱愛研究昆蟲的科學家.
4、蟋蟀的住宅內部特點是( 簡朴 )、( 清潔 )、( 乾燥 )、和( 衛生),外部特點是(向陽 )、( 隱蔽 )、( 有門 )和( 有平台 )。
5、蟋蟀的出名是因為它的( 唱歌 )和( 住宅 )。
6、選擇恰當的關聯詞
A:蟋蟀的出名( 不光 )由於它的唱歌,( 還 )由於它的住宅。
B:( 因為 )它的工具是那麼簡單,( 所以 )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C:蟋蟀( 寧可 )自己一點一點挖掘,( 也不 )肯隨遇而安。
4、修辭:
A:在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台上彈琴。( 擬人 )
B:蟋蟀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設問 )
C: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比喻 )
D: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誇張 )

第九課 巨人的花園
「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裡感到火辣辣的。這個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了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敖!是這么回事呀!」巨人終於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它不僅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1、解釋詞語
叱責:大聲地斥責。
任性: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約束。
2、為什麼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答:因為有了孩子,才有希望,才有快樂。
3、巨人看著小男孩的眼神,為什麼心裡火辣辣的?他從小男孩的眼裡讀懂了什麼?
答:看到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巨人為自己的冷酷、任性而感到羞愧,所以心裡火辣辣的。他從小男孩的眼睛裡讀懂了溫情、讀懂了愛。
4、本文是一篇( 童話 )。作者是( 英 )國作家( 王爾德 )。本文顯著特點是運用( 對比 )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從中揭示了( 快樂要與大家分享才會感到無比幸福 )的道理。
5、「巨人生活在( 漂亮的花園 )和孩子們( 中間 ),感到( 無比的幸福 )。」這是文章的中心句。

第十一課 去年的樹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他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1、文中的兩個「看」字,讓人產生無窮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鳥」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好朋友樹,它彷彿在說:(「 樹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第二個「看」,是鳥兒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彷彿在說(「 樹朋友,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再見了朋友。」)
2、你從這兩個「看」字中讀出了什麼?
答:我從中能夠感受到鳥兒對樹無比深情和留戀,感受到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我還知道表示「看」的字有( 瞅)、( 瞧 )和( 望 )。
4、《去年的樹》作者是( 日本 )國作家( 新美南吉 )。這篇童話通過( 對話 )展開的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共有四次對話。第一次是( 鳥兒 )與( 樹 )的對話;第二次是( 鳥兒 )與( 樹根 )的對話;第三次是( 鳥兒 )與( 門先生 )的對話;第四次是(鳥兒 )與( 小女孩 )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佔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動的( 友情)。
5、讀了這段話,你想對小鳥說什麼?
答:你真是一隻重感情的小鳥,我很欣賞你的這種做法。

㈩ 求語文南方新中考2016 99到122頁答案

期中考試卷 一、選擇題(20分) 1.詞中加粗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 A.懲罰(ch6ng) 征發(zh5ng) 哽咽() B.宛轉(w3n) 字帖(ti7) 溫和(h6) C.祈禱(q0) 詫異(ch4) 踱(4) 2.作者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描寫景物,說出下邊語句是從什麼角度來描繪景物特點。 (1)「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這句話是從____角度來描繪的。 (2)「(海水)發出溫柔的刷刷聲。」這句話是從____的角度來描繪的。 (3)「晚來的晚風,清新而又涼爽。」這句話是從____的角度來描繪的。 (4)「空氣中飄盪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這句話是從____的角度來描繪的。 3.「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句中作者用了兩個德語單詞,其用意是 [ ] A.表現少年魯迅很有學問。 B.表現少年魯迅對蟋蟀、覆盆子和木蓮的喜愛依戀之情。 C.表現少年魯迅天真活潑的性格。 D.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現出兒童的稚氣及對百草園的依戀和無可奈何之心境。 4.選擇正確答案 (1)魯迅為什麼說百草園是他少年時的「樂園」? [ ] A.園內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可以吸引兒童去觀察、發現、探索其中的奧妙。 B.園內景物優美有趣,比三味書屋好玩得多。 C.在百草園里,能自由快樂地生活,用比照的方法表達對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 (2)少年魯迅為什麼厭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 ] A.當時魯迅年紀小,不懂得學習的重要,覺得學習限制了他玩的自由。 B.先生讓學生記硬背,枯燥無味,還用打手心、罰跪來體罰學生,使少年魯迅十分反感。 C.封建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不符合兒童的求知心理,並束縛、毒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5.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B.……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安適:安靜而舒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 澄清:清亮,雜質極少。 D.……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空靈:透明的,什麼都沒有。 6.畫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詞,並說明各表示什麼? (1)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 (3)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 (4)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7.選擇正確答案。 (1)對課文內容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全文處處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晴和暖。 B.文中重點寫人們的活動。 C.文中重點寫了各種景物——陽光、小山、白雪、綠水等。 D.作者寫北平的多風和倫敦的多霧,反襯了濟南冬天的風少且小和天氣的響晴。 (2)作者稱冬天是「慈祥的」下面對這一說法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 A.因為冬天和藹可親。 B.這是擬人的寫法。 C.用「慈祥」來寫濟南冬天的陽光。 D.用「慈祥」寫出濟南冬天的溫暖。 (3)對「幹啥還希望別的呢?」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迫切盼望春天。 B.不希望別的一切。 C.盼望春天早點到來。 D.表現人們的喜愛和滿足,贊美冬天的美好。 8.對下面句中副詞辨識准確的一項是 [ ]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A.都像 B.一切都 C.都剛 D.都剛了 9.選擇正確句意 (1)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 ] A.表現小弗郎士的厭學心理。 B.表現小弗郎士是個經常逃學的孩子。 C.表現小弗郎士貪玩的特點。 (2)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 ] A.表現小弗郎士對普魯士兵人憎恨。 B.表現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變化。 C.表現小弗郎士成為了一個愛國的孩子。 二、填空題(20分) 1.寫出下列比喻句的本體、喻體和比喻詞語 (1)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喻體____ 本體____ 比喻詞語____ (2)我這些課本,法語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 喻體____ 本體____ 比喻詞語____ 2.按要求答題。 (1)「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本體是____ 喻體是____ 作用是____ (2)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本體是____ 喻體是____ 作用是____ 3.為下列句中加粗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1)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 ] A.比喻做准備工作。 B.造酒的發酵過程。 C.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2)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 A.山被照得亮起來了。 B.草木萌發山色新。 C.積雪融化山濕潤。 D.山得春雨,明朗潤澤。 (3)抖摟抖摟精神。 [ ] A.振作 B.抖動 C.活動 D.振動、抖動 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 (1)我的老師是多麼____、多麼____、多麼____、多麼____的人啊! A.溫柔 慈祥 公平 高大 B.溫存 慈祥 公正 偉大 C.溫柔 慈愛 公平 偉大 D.溫存 慈愛 公正 高大 (2)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____;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____的支持! [ ] A.平凡 巨大 B.平凡 莫大 C.平常 巨大 D.平常 莫大 5.下列語句,運用比喻修辭方法的一句是 [ ] A.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 B.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 C.那時的我,真好像了父親似的那麼悲傷。 D.蔡老師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 6.下列四句中,加粗詞的詞義有變化的一項是 [ ] A.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B.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她愛詩,並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 D.一個孩子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 7.本文選取的主要生活片斷的記敘順序是 [ ] A.時間先後的順序 B.地點轉移的順序 C.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 D.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 8.閱讀答題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來,我用石板一____(擋 近 攔 迎),教鞭輕輕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 (1)從括弧中選詞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麼意思?從下列選項中選出不正確的 [ ] A.是貶義詞 B.是貶義褒用,調皮、機靈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達顯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3)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後一句 C.她愛我們 D.她也笑了 (4)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師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師對學生假慍真愛的情景。 C.「我」在課堂上的玩劣。 D.課堂上的笑聲。 (5)「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中的「這一點」指的是____。 (6)寫「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卻選擇了打我的事例,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詞可以去掉嗎?為什麼?____。 (8)本段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____。 三、判斷題(18分) 1.判斷正誤,正確的在括弧內打「√」,錯誤的則打「×」 (1)《散步》選自《南京日報》作者是莫懷成。 ( ) (2)《金黃的大斗笠》選自《中國青年報》作者是高風。 ( ) (3)《散步》表述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 ( ) (4)《金黃的大斗笠》描繪一幅風雨圖,圖畫中貯滿生活的歡樂,純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 ( ) (6)《金黃的大斗笠》是一篇寫景散文,其中多處描寫採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 ( ) 2.正確的在括弧內打「√」,錯誤的則打「×」 (1)本文的敘事線索是「背影」,朴實的語言中飽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親的背影寫得很精彩,使人讀了既感到親切,又獲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兩次出現「聰明」一詞,其實都是反語,是對自己當時沒有理解父愛的反嘲和自責。 ( ) (4)全文共寫了三次父親的背影:一次是父親過鐵道爬月台買橘子的背影,一次是買橘子之後,父子話別後混入人群的背影,還有一次是作者在晶瑩的淚光中,浮現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 ) 3.下列與所給例句表達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裡有金黃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 B.笑聲沖出銀線織的雨簾,笑聲掀動金黃的大斗笠。 C.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D.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四、閱讀答題(20分) ①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②可別惱。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④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⑤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⑥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⑦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這幅春雨圖,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點。 2.文中空缺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____,運用了____和____兩種修辭手法,分別從春雨的____、____、____三個側面來描繪。 3.「可別惱」一句,「惱」的是____;「別惱」是因為____。 4.作者寫春雨的特徵,寫春雨中特有的景象,著力渲染了一種____的氛圍。 五、作文(22分) 題目:《我的書包》 要求:(1)要寫得清楚、明白;(2)不少於600字。 期中考試卷(參考答案) 一、1.C 2.(1)觸覺 (2)聽覺 (3)嗅覺、觸角 (4)嗅覺 3.D 4.(1)C (2)C 5.D 6.(1)單單,限定動作或事物在極小的范圍內;也,在此表示強調。 (2)特別,程度副詞,在此表示超出一般的意思 (3)也許,表示不肯定的語氣 (4)好像,表示狀態;忽然,表示事物或動作,變化來得突然而又出人意料。 7.(1)B (2)A (3)D 8.C 9.(1)C (2)A 二、1.(1)小國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課本 好像 2.(1)本體是春風 喻體是母親的手 作用是體現春風溫和的特徵 (2)本體是野花 喻體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寫出了鋪滿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繪出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野花形態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愛我們 (6)為了更好地說明蔡老師是一個熱愛學生,溫柔慈愛的人 (7)不能,因為去掉後不能准確地表現蔡老師溫柔慈愛的性格和愛學生的感情 (8)記敘、描寫、議論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細密、輕盈 2.牛毛、花針、細絲,比喻,排比,緊密、閉光、細長 3.一下就是三兩天;春雨的可愛 4.安靜和平 五、略

閱讀全文

與語文方從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