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初中各地期末試卷大考卷 浙江專版 七年級下冊------語言的運用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
(答案做在答題卷上)
一、聽記題(8分) 聽錄音兩遍,完成下列題目。
1、市委、市政府解決群眾反映迫切問題的重大決策是()(2分)
A、建設「平安寧波」,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
B、開展緩解中心城區「出行難」、改善交通環境系列行動
C、每個人進行換位思考,對他人對社會多一分理解,切實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D、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群體的就業生活出路
2、我市經過多年,慎重考慮, 其他同類城市的做法,作出整治「三車」的決定。(2分)
3、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順理成章B、日趨擁堵C、園滿成功D、弊大利小
4、不屬於整治「三車」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是()(2分)
A、我市已成為全省惟一一個沒有實行「三車」整治的城市。
B、讓車主和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盡可能地得到協調和兼顧。
C、 各級各部門依法操作、有情操作,廣大車主積極配合。
D、 每個人進行換位思考,對他人對社會多一分理解,切實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積累與運用(13分)
5、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小說《城南舊事》。小說中的小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
B.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主要寫的是魯濱孫流落荒島的一段生活經歷。
C.《誇父逐日》是出自《山海經》的一個神話故事。
D.在《安塞腰鼓》中,作者劉成章帶給我們一種來自黃土高原的氣勢和力量。
6、填空。(9分)
①「 ,明月來相照。」 (唐 王維《竹里館》)
②「正是江南好風景,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③「春潮帶雨晚來急, 。」 (唐 韋應物《滁州西澗》)
④「 ,閑敲棋子落燈花。」 (南宋 趙師秀《約客》)
⑤《木蘭詩》中,表現戰事持久、戰斗激烈的詩句是「 , 」。
⑥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林嗣環《口技》)
⑦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的「風騷」原來指的是《 》中的「國風」和屈原的《 》。
7、某中學為幫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重返課堂,要在全校開展一次獻愛心捐款、捐物、捐書活動。請你為這次活動擬一條校園標語(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如比喻、對偶等)。(2分)
三、現代文閱讀(31分)
(一)(8分)
(1)客人小心翼翼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戴上眼鏡,專注地凝視了一會兒:「好,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他說,雖然嚴肅,但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你們很勇敢……可是你們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難使我聽懂你們的話。過來坐在我旁邊,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
(2)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隨手拿過來一張紙一枝鉛筆給客人。
(3)客人在紙上寫著:「我們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帶給萬千大眾,使他們了解您真實的好靈魂。」
(4)看了這幾句話,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裡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我的好靈魂!人家都當我是個厭世者,你們怎麼會想到這個!在這里我孤零零地坐著,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裡發出的回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5)貝多芬神往地說: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6)他接著說: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拚命巴望掙扎出來。」
(7)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停地記下來。
(8)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
8、(1)段中畫線句運用了 修辭,從這句話中,你可以了解當時人們是怎樣看待貝多芬的?(2分)
9、第(5)段中,為什麼貝多芬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2分)
10、你怎樣理解(6)段中畫線的貝多芬說的那句話?(2分)
11、第(8)段中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其中所提到的「永恆」你認為指什麼?(2分)
(二)(10分)
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在籠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隻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塗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只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12、第一段細膩地刻畫了小鳥的動作,作者是通過哪些有表現力的動詞來寫小鳥的?寫出了小鳥怎樣的特點?(2分)
13、 文中小鳥對大鳥兩次呼喚的反應有什麼不同?這說明了什麼?(3分)
14、「我」「默默享受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文段中哪些地方體現出這小傢伙對「我」的親近?(寫出一處即可)(2分)
15、「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來,為了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創造這種境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3分)
(三)羊的悲壯(13分)
盛夏,新疆烏拉泊地區的西域風景足以使人流連神往。鐵路、河流、國道和山路的原始梧桐如綵帶延綿交錯,隱顯於山崗土丘之間。偶爾伴隨著牧歌和游動如雲的羊群,更添了一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這幅令人陶醉的牧羊圖中,我曾目睹過一場羊群所遭遇的悲劇。
那天,我搭乘廠里的卡車途經那個地段,恰遇一列火車與之並行,不多久便看到前方有群羊正橫越鐵路,於是火車鳴笛警示減速慢行。面對馳近的巨龍,羊群沒有絲毫慌亂,它們猶如訓練有素的隊伍敏捷地分散到鐵路的兩旁,仍然悠閑自得地尋草覓食追逐嬉戲。正當火車滑行而過時,有隻山羊突然騰躍而起,眨眼就穿過了一節空掛的平板車皮,矯健優美的跳姿、准確的時間差讓人驚嘆不已。這一跳引起了羊群的一陣騷動,跟著有好幾只竟相效仿,結果被後面的車廂撞得皮破肉綻,有的還葬身車底。血的教訓並沒有阻止這種以卵擊石的冒險,相反,平時溫順膽小的羊,此刻竟變得剛烈起來,它們無所畏懼視死如歸,一字排開接二連三地奔騰跳躍,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片白色的激流,沖擊著橫在它們面前的龐然大物。它們要抓住車廂之間一閃而逝的一線光明,跟上頭羊,去服從與生俱有的強烈的從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價也在所不惜。車廂被撞得「嘣咚」作響,聽來沉悶而又震撼,無奈之中眼看慘劇持續了三四分鍾,火車停穩,走進現場彷彿置身於剛結束浴血搏鬥的古戰場,肅靜而又悲壯。
牧羊漢從萬般(jǔ sàng)中緩過神來。他揮起皮鞭去抽打那隻一意孤行的頭羊,它正站在小土坡上,體態碩大健壯,除了眼眶有黑色如熊貓,通過白色長毛,它環顧著四周,驚恐而不失驕傲。它任憑鞭子呼嘯著在身上擊起縷縷塵霧,倔強地擺動幾下頭部,翕動鼻孔噴著粗氣,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著泥土,活脫一匹袖珍烈馬。忽然它繞過牧羊漢身邊,低頭挺角向火車直撲過去,猛烈地碰撞使它翻滾倒地犄角斷裂,它起身踉蹌幾步再次發起攻擊,屢次反復,最終搖晃著倒在路基的碎石上。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頓時目瞪口呆。
我看到過犬、馬、憨牛、靈驢,這次又見識了羊的悲壯。我想,對許多具有靈性的動物所作出的行動有時難以詮釋甚至不可理喻,但又那麼頗含寓意攝人心魄,於是人們就創造出類似希臘神話中人面羊身的畜牧保護神「潘」這樣的人物,來表達自己的崇尚和追求,來祈禱六畜興旺百姓安泰。
16、 在畫線句「血的教訓並沒有阻止這種以卵擊石的冒險」中:
①「血的教訓」指的是什麼?(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1分)
②「以卵擊石」的意思是 ,其中「卵」在文中指 ,「石」指 。(3分)
③為什麼這血的教訓沒能阻止這種以卵擊石的行為?(請用原文回答)(2分)
17、(1分)根據拼音寫漢字:(jǔ sàng):
18、(2分)選擇括弧內的詞語填入橫線上:犬馬
(備選詞:駿、健、義、笨、乖、烈、老、猛)
19、第三段中「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頓時目瞪口呆」,「眼前的情景」指的是什麼?(請概括回答,不超過12個字)(1分)你怎樣理解頭羊的這種行為?(2分)
20、第四段中「潘」用引號表示( )(1分)
A.強調 B.特定稱謂 C.引用
四、文言文閱讀(18分)
(一)狼(10分)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1、《狼》選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
2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4分)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於前:
23、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恐前後受其敵 蓋以誘敵
B.從先人還家 一狼仍從
C.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意暇甚
D.賓客意少舒 少時,一狼徑去
24、翻譯: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2分)
(二)狼子野心(8分)
[清]紀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
一日,主人盡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①,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②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於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③患耶?
註:俟(sì):等待。遁逸:原指逃跑,這里有「隱藏」之意。貽(yí):這里是「遺留」的意思。
25、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2分)
①與家犬雜畜 ②信不誣哉
26、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麼:(3分)
(1)竟忘其為狼: (2)將嚙其喉: (3)乃殺而取其革:
27、「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表現了狼的 的特點。(1分)
28、文中劃線句子除了對狼表示譴責以外,還表達了什麼意思?(從主人方面來理解)(2分)
五、作文題(30分)
請以「 之樂」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⑴請將題目補充完整;
⑵文體自選(除詩歌外);
⑶不少於500字
附加題:
一、選擇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讀音(2分)
1、粗獷A、kuàng B、guǎng ()
2、埋怨A、mán B、mái()
3、泥淖A、zhāo B、nào ()
4、奇葩A、pā B、bā()
二、填空(6分)
5、描寫愛情的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與哪一描寫友情的詩句意旨相同?
6、說出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中的兩部:《 》,《》。
7、崔鶯鶯是什麼作品中的人物?。
8、《紅樓夢》判詞中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的句子,後一句所指的人物是 。
9、《三國演義》中(人名)被關羽稱贊「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般」。
三、閱讀文段,回答問題。(4分)
納粟買監生
據明代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封建社會可以用錢買功名,有人納粟買了個監生。此人沒有多少文化,不會作應試詩文,但後來還是要他考試,他拿了卷子,寫道:
因怕如此①,所以如此②;仍要如此③,何苦如此④?
10、這四個「如此」各指代什麼?它們表達了那人的什麼心情?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8分)
蕭何追韓信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也。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選自《史記•淮陰候列傳》
根據文段內容,請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
11、韓信為什麼要逃跑?(2分)
12、從全文看,蕭何追韓信的原因有哪些?(4分)由此可以看出蕭何是一個怎樣的人?(1分)
13、文中的「王」指的是誰? 。(1分)
答案:
一、 聽記題
1、B 2、醞釀 借鑒 3、C 4、A
二、 積累與運用
5、A 6、①深林人不知 ②落花時節又逢君 ③野渡無人舟自橫 ④有約不來過夜半
⑤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⑥ 其夫囈語 ⑦詩經 離騷 7、略
三、現代文閱讀(31分)
(一)(8分)
8、比喻 脾氣暴躁 難以接近 9、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樹可以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紛爭 10、這是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雖然遭受耳聾的打擊,但他的創作慾望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音樂事業。 11、議論 音樂
(二)(10分)
12、飛 落 站 啄 撞 逃 淘氣調皮 13、第一次,大鳥一叫,小鳥立即就回去;第二次,大鳥再三呼喚,才回去。說明小鳥逐漸對我產生了依賴和信任。
14、蹦到我杯子上,俯下頭喝茶。用小紅嘴啄我的筆尖。落在我肩頭睡著了。 15、略
(三)羊的悲壯(13分)
16、①效仿頭羊的山羊或撞得皮破肉綻或葬身車底
②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羊的血肉之軀 火車
③它們要抓住車廂之間一閃而逝的一線光明,跟上頭羊,去服從與生俱有的強烈的從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價也在所不惜 17、沮喪 18、義犬烈馬
19、頭羊反復用犄角去撞火車 因為牧羊人的鞭打而憤怒 20、B
四、文言文閱讀
(一)狼(10分)
21、聊齋志異 蒲松齡 22、 通「只」 閉著 突然 像狗似的 23、B
24、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不過增添笑料罷了。
(二)
25、養 實在,的確 26、(1)指小狼(2)主人(3)狼 27、陰險狡詐 28、對主人不識狼的陰險本性表示嘲諷。
附加題
一、B A B A
二、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奧賽羅》,《李爾王》 《麥克白》 7、《西廂記》 8、林黛玉 9、張飛
三、10、①③代考試,②④代納粟。四個「如此」表達了對賣官者言而無信的不滿和自己追悔莫及的心情。
四、
11、不受重用
12、認為韓信是奇才,天下無雙;可以幫助劉邦爭天下。是一個識才、惜才、重才的人。
13、漢高祖劉邦
聽記材料
緩解出行難貴在相互理解
開展緩解中心城區「出行難」、改善交通環境系列行動,是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深入實施「解難創優」,解決群眾反映迫切問題的重大決策。這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設「平安寧波」,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車輛劇增,中心城區「出行難」已成為影響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的突出問題。摩托車、殘疾人營運機動車、人力三輪車充斥街頭路面,不但運輸效率低、性能外觀差、安全隱患大,還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影響城市的社會穩定,損害城市的文明形象。廣大市民對此早有意見,要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呼聲十分強烈。我市已成為全省惟一一個沒有實行「三車」整治的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市經過多年醞釀,慎重考慮,借鑒其他同類城市的做法,作出整治「三車」的決定,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整治「三車」,必須讓車主和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盡可能地得到協調和兼顧。「三車」的存在,固然有利於一部分人就業和生活,但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弊大利小;在交通日趨擁堵的情況下,如果這些車主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交通擁擠、事故增多的問題,就是對他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一種侵害。當然,為了整體的利益而完全不顧他們的實際困難,也是對他們利益的一種損害。這兩種辦法,都難以產生和諧。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在整治「三車」時,體現出人文關懷和公平原則,出台的方案充分考慮了車主的生活困難和財產損失,給以相應的補償,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群體的就業生活出路。這樣的決策,既順應了絕大多數市民要求緩解「出行難」的願望,也兼顧了車主們的利益,相信必定會得到包括車主在內的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整治「三車」過程中,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換位思考,對他人對社會多一分理解,切實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社會各方都應熱情關心幫助弱勢群體,為他們的就業、生活創造條件;作為弱勢群體的一方,也應關心支持全市的經濟發展,只有環境改善了,社會發展了,才能為他們提供更有力的幫助。我們相信,在各級各部門依法操作、有情操作下,在廣大車主的積極配合下,我市整治「三車」的工作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㈡ 七下語文 期末測試題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期末試題
註:1、全卷有三大題,共28小題,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2、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28分)
1、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憩息(qì) 粼粼(líng) 犀利(xī) 皎潔(jiāo)
B、蜿蜒(wǎn) 綺麗(qí) 慷慨(kǎi) 恫嚇(dòng)
C、纖維(xiān) 脈搏(mài) 墮落(ò) 孤僻(pì)
D、靦腆(diǎn) 瀚海(hàn) 墳墓(mò) 洗滌(dí)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各大學實行陽光招生。(陽光招生:指公開、公平、公正地招生)
B、為了滿足人們飲食健康的需求,廠家紛紛推出了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指綠顏色的蔬菜)
C、球迷們強烈抗議比賽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課。(下課:被免職或主動辭職)
D、沉溺網路、迷戀韓日漫畫,已成為影響部分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殺手」。(心理殺手:指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3、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靦腆羞怯 怡然自得 慷慨厚道 不可磨滅
B、無地自容 輕舉妄動 相題並論 滂沱大雨
C、引經據典 怒不可遏 不解之緣 大名鼎鼎
D、愛不釋手 肅然起敬 青黃不接 如飢似渴
4、下列語句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今天我們班到郊外分組活動,你是參加義務勞動小組呢?還是參加社會活動小組?
B、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長成」這篇文章里,提到她女兒愛讀《圍城》、《洗澡》等書。
C、他看上去只有三、四十歲,與他的實際年齡相去甚遠,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D、「不對,這不是將軍家的狗……」巡警沉思地說,「將軍家沒有這樣的狗。」
5、假如你正忙於做作業,同學來請教問題。下列哪種回答最恰當一項是( )(3分)
A、等我把這道題做完了再一起討論,好嗎?
B、對不起,我的學習成績不好,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C、等我做完了作業再來問不行嗎?
D、你耐心地等我把自己的作業做完了再來教你。
6、在下面的語段中填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有些人喜歡用顯微鏡觀察葉子,有些人喜歡用眼睛去細看木頭的年輪。( )真正去認
識一棵樹( )必須從葉枝根本,從過去的清風到枝乾的神韻都注意到,同樣,當我們正視生命時,( )只從細微末節著眼,( ) 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污衊。
A、但 卻 如果 便 B、因為 就 如果 便
C、而 卻 因為 就 D、但 就 因為 就
7、依照畫破浪線的句子形式,仿寫下列句子。(2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隻鳥的森林; , ; ,
。
8、按下列要求默寫古詩文句(每小題1分,共8分,每錯、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本小題的分值為止。)
(1)採菊東籬下, 。(陶淵明《飲酒》)
(2) ,江春如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
(4)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5)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7) ,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寄意寒星荃不察, 。(魯迅《無題》)
第二部分 閱讀(42分)
(一)欣賞下面的古詩《春望》,完成9~10小題。(3分)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9、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
的情緒。(1分)
10、「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我的分析:
(2分)
(二)細讀下面的文言文《包拯》(節選),完成11~14小題。(14分)
①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②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⑴聞者皆憚之( ) ⑵笑比黃河清( )
⑶使得至前陳曲直( ) ⑷不偽辭色悅人( )
12、辨析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2分)
⑴關節不到 古義: 今義:
⑵如布衣時 古義: 今義:
13、理解選文內容,完成⑴~⑹小題,其中⑴~⑷用原文詞語或語句填空。(8分)
⑴包拯的性格是: 。(1分)
⑵包拯憎恨的是: 。(1分)
⑶文中表現包拯不屈從苟同、不結黨營私的句子是:
(1分)
⑷表現包拯生活節儉的句子是: (1分)
⑸選文第①段重點寫了包拯的 、 的特點,穿插運用了
描寫;第②段重點寫了包拯的 、 的特點,主要運用了
描寫。(3分)
⑹文中寫「童稚婦女,亦知其名」「京師為之語曰…」意在說明:
。(1分)
14、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關於他判案的故事,民間流傳的很多,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嗎?結合課文,你認為包拯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答:
(三)閱讀《蘇州園林》(節選),完成15~19小題。(14分)
①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 ),講究假山池沼的( ),講究花草樹木的( ),講究近景遠景的( )。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
②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絕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③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和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5、根據課文內容,在選文第一段的括弧里填上恰當的詞語。(2分)
16、根據下列意思的表述,從文中找出對應的詞語。(1.5分)
⑴高低錯落給人以美感。( )
⑵形容山嶺重疊,峰巒相接,連綿不斷。( )
⑶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 )
17、理解選文內容,完成⑴~⑷小題。(6.5分)
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5分)
⑵在文中用「 」劃出能概括蘇州園林總的特徵的句子。(1分)
⑶在第①段中用「 」劃出排比句,並用原話說說它有什麼表達作用?(2分)
答:
⑷選文中「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中的「他們」指
;「願望」是指 ;說「他們的願望」實現了的依據是
。(2分)
18、為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句中「藝術」和「技術」能不能互換?為什麼?(2分)
答:
19、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選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詞語用得極有分寸,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和嚴密。
B、「重巒疊嶂」一詞,寫出了假山在玲瓏小巧的園林中,從平地突兀而起,層層疊疊的景象。
C、「高低屈曲」狀寫出池沼河道的邊沿很少有砌得整齊的石岸,總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說明文的語言可平實生動,「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表明選文以平實為主。
(四)閱讀課外文段,完成20~24小題。(7分)
①一向討厭母雞,不知怎樣受了一點驚恐,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結沒完,而並沒有什麼理由;討厭!有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麼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牆根,或沿著田壩,那麼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②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它遇到另一隻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③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得使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親。
⑤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子,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⑥當它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滿了一二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瘦削了許多。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去。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還半蹲著——教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⑧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⑨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0、文章第①~③段集中寫對母雞的厭煩,這樣開頭對行文有何作用?(1分)
答:
21、作者寫「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一句的用意是什麼?(1分)
答:
22、在①~③段里,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自己討厭母雞的理由?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答: (2分)
23、後來作者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和看法的原因是什麼?(1分)
答:
24、選文第⑩段有什麼作用?第⑩段中加點的「敢」字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答:
(五)名著推薦閱讀(4分)
名著《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話》、《巨人三傳》是我們本學期的必讀書目,你對它們有了哪些了解?試選擇其中的一部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25、篇目《 》(1分)
作者及朝代或國籍: ; (1分)
26、你喜歡的人物及理由: 。(1分)
27、你對這部作品的評價: 。(1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28、請你按下面的要求,任選一題作文。
⑴題目:我最敬佩的一個人
⑵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同學們進入中學已近一個學期了。大家都說,伴隨著新課程,我們成長起來了。是的,一個學期來,同學們在體驗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了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請以「在 中成長」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選擇第⑵題,請在題目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如溝通、鼓勵、合作等),使題目完整。②文章應寫出真情實感。③寫成記敘文,字數不少於500字。④文中不能寫真實人名、校名。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期末試題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C 2、B 3、B 4、D 5、A 6、A 7、略(言之成理即可)
8、(1)悠然見南山(2)海日生殘夜(3)草色遙看今卻無
(4)黑雲壓城城欲摧(5)斷腸人在天涯 (6)山隨平野盡
⑺忽如一夜春風來(8)我以我血薦軒轅
二、閱讀
(一)9、蕭瑟蒼涼(凄涼);孤寂愁苦(悲傷)10、以樂景寫哀情,反襯思鄉的愁緒
(二)11、(1)畏懼(2)黃河水清,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 (3)是非 (4)言語和神態
12、(1)古義:暗中行賄疏通關系。今義: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2)古義:平民,百姓。今義:布質地的衣服。
13、(1)峭直、敦厚 (2)吏苛刻 (3)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⑸為官剛正、執法嚴峻 側面 清正廉潔 克己奉公 正面 ⑹意在說明包拯「立朝剛毅」,為官清正的名聲廣為傳誦。
14、鍘美案;狸貓換太子;陳州放糧;鍘包勉等。包拯是一個有智慧,有骨氣,愛國家,愛百姓,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對即可)
(三)15、布局 配合 映襯 層次
16、(1)俯仰生姿(2)重巒疊嶂 (3)因地制宜
17、⑴總說,揭示了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徵。 ⑵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⑶排比句:他們講究……遠景的層次。這處排比的運用,具體地強調了「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⑷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8、「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復制。「技術」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復制。這句話說明蘇州園林的假山的堆疊富有創造性;不能互換;因為「藝術」比「技術」有更高層次的要求,「藝術」更能體現蘇州園林假山堆疊的匠心獨運之處,這樣符合句意。
19、D
(四)20、作者先寫對母雞的厭煩,先抑後揚,使行文曲折有致。
21、鴨子以忠厚著稱,而母雞卻去欺侮它。作者這樣寫,用意是以鴨子的忠厚來反襯母雞的欺軟怕硬,更充分地表達對母雞的厭惡。
22、叫聲煩人;欺軟怕硬;張揚炫耀。
23、因為看見一隻孵出一群雛雞的母親,它的行為,它的母性,使「我」改變了原先的看法和態度。
24、從結構上看,此段回應開頭「討厭」母雞的情緒,前後呼應。從內容上看,這段文字既是感情的升華,又是主題的深化;「敢」字不能刪。「不敢」討厭母雞,說明當「我」充分認識了母雞偉大的母性後,對其頓生崇敬之情。倘若刪去「敢」,變為「我不再討厭母雞」,無論內容表達還是情感抒發,都有變得軟弱無力、索然寡味了。
(五)25、(略)26、(略)27、(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28、作文(略)
㈢ 新天地期末浙江試卷七下語文條形碼有沒有
習題雖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題之後對的,在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不是對著答案抄襲的,那樣效果不是很好,多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