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專升本的大學語文考的具體是什麼內容
文學概論。古文學,古代漢語,寫作,外國文學 具體以考試大綱和復習資料為依據
『貳』 專升本考試大學語文那本教材好
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我陝西的,我們這都用西北大學出版社的,那個知識點全些,答案也詳細點。
『叄』 專升本有大學語文考試嗎
不知道其他省市的,浙江省的話專升本考試有改革的,像經管類、理工類的就只要考英語和高等數學。文的是考英語和語文。都不用再考所學專業的科目的
『肆』 專升本大學語文難嗎
一、專升本的大學語文考試內容,每年都不太一樣,而且沒有統一的教材。版
二、雖然沒有統權一的教材,但是一些專升本的輔導機構會出版一些針對專升本的教材,一般專科學校附近的書店都會有賣,而且有大學語文。
三、你可以買兩本輔導機構出版的大學語文,兩本書互相參考著看。一般來說,專升本的大學語文難度不是很大,非要做一個比較的話,我覺得和高考的語文難度差不多。
四、如果你覺得自己復習起來很沒有頭緒,那麼有兩種途徑,一是你去加入一些專升本的考試論壇,裡面會有大量信息和資料。二是你去報專升本的輔導班,這樣有人可以指導你如何復習,怎麼掌握答題技巧,還會把專升本的最新消息告訴你。
五、補充一下,即使你報了輔導班,也還是要自己用心努力的去復習,掌握該掌握的知識點,而且要多做一些模擬卷子來練習,只要目標確定,方法正確,一定會考出理想的成績。
『伍』 專升本大學語文考什麼,
文學概論,古文學,古代漢語,寫作,外國文學 具體以當地考試大綱和復習資料為版依據。
參考教材:權
1、陳洪主編《大學語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徐中玉、 齊森華主編《大學語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九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報名條件
專升本報名條件為,考生必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專科學歷,在讀和專科畢業的考生才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報名及考試,考試分數通過並錄取後方可進入本科段繼續學習。考生完成規定的教學計劃,修滿學分即可畢業並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書,符合條件者將獲得相應的學士學位證。
『陸』 專升本大學語文怎麼學
統招專升本只限報考本省本科院校且是和你大專學校對口的本科學校的本科專業,不允許跨省報考。國家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規定,普通高校統招專升本為國家統招計劃普通全日制學歷,本科為第一學歷。
『柒』 專升本考試大學語文怎麼學
專升本大學語文需要學習三部分,一部分基礎知識背誦,包含古詩文,第二部分文學常識以及作文素材和技巧
『捌』 專升本 的大學語文都考些什麼內容 難度如何 該如何復習
1.《詩經》古稱《詩》或《詩三百》,漢代以後才成為儒家經典。
2.《詩經》形成於上古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期間。
3.兩漢時代解讀和傳授《詩經》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詩」。
4.兩漢時代傳授《詩經》的齊魯燕為今文經學,毛詩為古文經學。
5.被後世稱作「千古傷心之祖」的是《詩經》中的 《蒹葭》一詩。
6.從孔子始,就有詩「不讀詩,無以言」的總體功能評價。
7.為明了《詩經》意旨,毛詩不僅對詩歌藝術的基本原則、特點等問題進行闡釋,還在每篇之下具體而有針對性地解說詩歌內容與形式上的意義,被稱為「詩小序」。
8.漢代是對《詩經》進行經學解讀的時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學者另闢蹊徑,開辟了詩經解讀的新類型。
9.《詩小序》認為,《詩經》中的「關雎」是一首以「頌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為內容的詩歌。
10.《詩經》共300餘篇,包括風,雅,頌各體。
11.《楚辭》是一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編輯成集。
12.《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題目的意思是遭遇憂患。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詩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14.《九歌》中的祭祀對象可以分為天神、地神、人鬼三類。
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麗的詩篇,有學者認為描寫的是巫山神女的傳說。
16.在屈原的作品《天問》中,他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什麼」和「為什麼」。
17.宋人總結楚辭有「書楚語、作楚聲和紀楚地,名楚物」的特徵。
18.《楚辭》作為中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新局面。
19.朱熹對詩人屈原的評價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愛國之誠心,不辨自顯」。屈原其人其辭的光芒哺育了後代無數中國文學上的偉大人物,如李白、李賀、蘇軾。
21.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22.曾參用忠 、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
23.「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4.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仁 、義、禮、智 。
25.「制民之產」是孟子提出的。
26.「道」是老子哲學的中心概念P。
27.《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
28.《莊子》內篇中的《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
29.莊子認為要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必須做到「無己 、「無功」、「無名」,莊子又把這種精神狀態稱為「心齋」、「坐忘」。
30.儒 、道兩家文化構成中國思想當中的兩條路向,這兩條路向又互濟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