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市2007年語文春考卷
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對小說情節發展推動作用最大的一項是:(2分) A.父親是以為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鰥夫 B.兒子是一位具有生意頭腦的收藏建。 C.父親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倆熱衷於收藏世上最好的美術品 2.獲得兒子肖像畫後,作者對父親有一系列細節描寫,請簡要說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兒子肖像畫在無人願買的情況下,被老人「一位並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的,他競買動機判斷不合理的一項是:(2分) A.因為念及舊誼 B.被老人父愛感動 C.為使拍賣順利 D.不忍畫像受冷落 4.拍賣大廳「死一般的沉寂」「附和聲此起彼伏」「越發安靜」「人聲鼎沸」等場景描寫的用意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篇小說的結局方式使我們聯想到美國小說家__________短篇小說的結尾藝術。(2分) 6.小說最後提到拍賣師的「遺憾」,請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遺憾並簡述理由。(5分) 參考答案: (一)1.C (2分) 2.渲染老人對兒子的至愛無價;與下文拍賣會眾人對肖像畫的冷落形成對比。(4分) 3.B (2分) 4.要點:渲染氣氛,製造懸念,揭示心態,突出主題(4分) 5.歐亨利(2分) 6.參考角度:作者,讀者,拍賣師,競拍者,父親等(5分)
記得採納啊
㈡ 2007上海春考語文卷答案
我也在找:
今年的春考卷中,要求學生用自己語言表達的題目,除了作文,還有近10題,分值在30分左右,分值如此之高,不能不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
今年春考語文試卷中,要求考生用自己語言來表達的這些題目,或者要求歸納、概括文章內容,比如第8題;或者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某些基於文本但又超越文本的問題,比如第6、第12、第26等。我們將這些題型稱之為「閱讀中的表達」。
比如第6題,「小說最後提到了拍賣師的『遺憾』,請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遺憾』並簡述理由。」我請了幾個應屆高三學生來做,其中的四個答案是這樣的:
1.我讀出的「遺憾」在於競拍者們雖然擁有對世界美術精品的鑒賞力與巨大熱情,卻冷漠了世界上最真摯的親情。因而最終與他們熱衷的藝術珍品失之交臂。他們雖然在美術品的收藏上卓有成效,卻沒有一顆愛心。情感麻木的人怎可能真正享有藝術?
2.那些美術收藏家只是一味地看重畫像的藝術技巧,卻無法體會兒子肖像畫所寄託的真正情感,所以忽略了這件藝術品的內在韻味。不珍惜情感的收藏家怎麼可能得到珍貴的藏品?
3.富翁的兒子是為國捐軀的,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應該懷有崇敬、敬仰和感激。而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卻不屑一顧,這對於國家,對於民族,都是一種悲哀和遺憾。
4.那些人為了得到喜歡的藝術品,那麼貪婪,不顧別人的感受,是遺憾的。不懂感情,卻要收藏藝術品,故作風雅。他們沒有得到繪畫是遺憾的,但他們金錢至上,我一點也不遺憾。
顯然,將四個答案比較一下,馬上就可以發現其優劣。理由如下:
答案1 緊扣文本,揭示主旨,表達准確而凝練,前後連貫而流暢,是四個答案中最好的。
答案2 第一,沒有明確回答「遺憾」在哪裡。其次,意思有些偏了,小說表現的是老人的情感世界,而答案卻談藝術技巧與情感的關系問題,而且簡單地將兒子肖像畫當作老人的一件「收藏藝術品」,這與文本的意思背道而馳。最後的一個反問句來得更是莫名其妙。在小說中,那些競拍者的確因為沒有領會老人的深情而失去了得到珍品的機會,但怎能就此得出「不珍惜情感的收藏家怎麼可能得到珍貴的藏品」的結論?這樣的思路顯然不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思路。
答案3 游離了文本主題,將文本中的次要信息或者說背景信息當作了主要信息。小說里確有老人的兒子為國捐軀的內容,但小說顯然不是從愛國這個角度敘述故事的。主題理解錯了,答題方向也就錯了。
答案4 雖然意思與答案1相近,但表達水平遠遠趕不上1。首先,小說並無斥責競拍者「貪婪」「故作風雅」「金錢至上」的意圖;其次,語句不夠連貫,邏輯上不夠通暢。
建議表達訓練要注意如下幾點:
——閱讀中的表達,必須尊重「文本」。一切結論、推斷、聯想、舉例、闡述、建議、異議、評價等,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充分理解和准確把握上,絕對不要離開「文本」無中生有,自說自話;
——閱讀中的表達,應該盡可能借用「文本」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應該盡可能使用語文學科的專用術語。比如上文提到的第4題,用上渲染、反襯、懸念、對比等術語;
——閱讀中的表達,雖然字數有限,但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思維線路。起始句、中心句、強調句、銜接句、結束句、轉折句,起承轉合,都要精心構造。一百來字的答案中,一旦出現了表達上或邏輯上的錯誤,那是很刺眼的。
——閱讀中的表達,語言應該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不旁逸斜出,簡潔凝練。
上海師大附中 余黨緒(特級教師)
㈢ 上海03年的語文春考答案
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
一 閱讀(共80分)
(一)
1. D
2. C D
3.(1)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形成或轉移(2)名店名菜的流傳
(3)名人名著名句的宣傳
4.論點 論據 語言
(二)
5.判斷一個人的歷史功過,主要看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他所發揮的作用。(意思對即可)
6.③
7.D
8.因為這些例子從不同角度充分而嚴密地論證了觀點。前四位是中外的封建帝王,說明對執政者而言,主要看政績(或:因為前四位封建帝王,兩位是反面例子,兩位是正面例子,說明對執政者而言,主要看政績);舉董其昌例,則說明文人名士主要看他們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語言表達分。
9.不僅提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標准,更為了強調評價當前人物既要講大節,也不能忽略小節。
(三)
10.樂器
11. B E
12.……之於…… 恰如……之於……(內容 句式)
13.因為二胡不適合表現聲色犬馬、綺麗繁華的生活,而適合表現平民百姓的悲苦、無奈和堅韌。(意思對即可)
14.理由 語言
15.身份(盲人藝術家 民間藝人 二胡作曲家演奏家等) 生活年代 主要作品 作品風格
(四)
16.詠史
17.送荔枝一事 唐玄宗楊貴妃的淫逸誤國 興衰(或:興廢、更替)
18.C
19.(1)霜葉紅於二月花 (2)商女不知亡國恨 (3)銅雀春深鎖二喬
(五)
20.失意(或失望) 一心一意尋找梅譜,卻沒有找到
21.畫梅的方法技巧 要創作出有價值的藝術品必須觀察生活,以生活為原型。(意思對即可)
22. A
(六)
23.(1)相遇 (2)角落 (3)如此;這樣 (4)通「無」 (5)拖
24.(1)縣官經常派獵人捕捉老虎,(獵人卻)常常被猛虎吃掉。(重點:「邑宰」「撲」被動
句式)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見老虎就赤手空拳將它殺死,扛著老虎回家。(重點:「日」「輒」「負」)
25.如:殺雞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
26.他用縛虎的方法去抓貓,分量不相當(或:方法不恰當)。 懷才者知道這個道理才能發揮所長,用才者知道這個道理才能量材錄用。(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