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八年級語文精練答案

八年級語文精練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12:40:58

『壹』 初中八年級語文練習冊精析巧練答案

要什麼答案自己多多練習才是王道

『貳』 語文八年級課名著題附答案

1、凡爾納是 ( )國的科幻小說家,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認為為「 」。
2、《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的三部曲之二,其餘兩部是:第一部 ,第三部是 。
3、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19世紀「 」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並成為 現代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啟發和影響。
4、《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凡爾納的小說之所以動人,原因在於 ,還在於 。
5、《海底兩萬里》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即: 船長 、自然科學家 、僕人 、捕鯨手 ,「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 ,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姑且算半個。
6、《海底兩萬里》中諾第留斯號潛艇是船長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 發電。
7、《海底兩萬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場和 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凶惡的巨鯊;他們在紅海里追捕過一條瀕於絕種的 ,它的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兩萬里》一書,情節跌宕起伏,懸念叢生,具有強烈的可讀性,而且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 方面的知識,使讀者在閱讀引人入勝的歷險故事的同時,還能夠輕松地獲取科學知識。
9、《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來形容人類的進步: (3分)

答案
1、法國 ,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的之父」
2、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3、 「機器時代」 西方和日本 科幻 4、構思巧妙、情節驚險, 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的成果。 5、尼莫、 阿龍納斯、 康塞爾、 尼德•蘭, 法拉格特, 6、海洋 7、鯊魚 儒艮 8、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地質、氣象 9、「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

『叄』 名校作業課時精練語文八年級下答案

第1課答案 一、關於課文,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理解,討論一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

1.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尊重學生自己的解讀,宜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以下意見僅供參考。

1.第一,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鮮明和最精練的概括。這篇散文敘述的焦點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的,不應是以描寫藤野先生為主,表現的卻是「我」的某種思想,文章在結尾處點明主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第二,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寫對東京學習環境的厭惡,離開東京到仙台,是寫與藤野先生結識的前因,接下來寫仙台的學習生活,基本上都與藤野先生有關,而且,作者著力正面描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匿名信的尋釁和看電影所受到的刺激,這些事或是與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或是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誠,在那種環境下的難能可貴。後面幾段,則是寫和藤野先生的分別及分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因此,「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蹤的變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諷刺的筆調,刻畫了在日本東京的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的生活丑態,表現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仙台醫專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著重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心路歷程。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主要寫藤野先生給魯迅影響,使他「良心發現」,「增加勇氣」,繼續戰斗。第二,《藤野先生》寫於1926年10月12日,地點在廈門大學。魯迅原來准備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堅持斗爭,一方面寫了《藤野先生》這樣的回憶散文,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來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回顧了自己愛國思想的發展,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所以,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又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這是從另一角度看問題,視野更寬廣一些,是對上面兩種觀點的折衷。

編者的觀點傾向於第1種。除上述理由外,補充如下:第一,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這篇作品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庫要出《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寫信給魯迅,徵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您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您譯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來到上海,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的近況,當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此時藤野先生還健在),魯迅慨嘆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可見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第三,本文確實飽含著愛國主義感情,正是這種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讀課文第一段和倒數第二段,重點體味下面幾句話,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設置本題是要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棄醫從文是魯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憶性散文中曾經談到過這段經歷。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後來為什麼又棄醫從文嗎?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內外學習的貫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並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四、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看看魯迅筆下的這三位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這是一道拓展題,第1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題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並學會比較。

21課答案一、背誦課文。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增加對文言文的語感。本文語言優美,而且多用駢偶句式,應該比較容易成誦。

二、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裡,「異」在哪裡?

設計此題,意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同時,這也是一道口頭表達的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內容。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動手改寫,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與上一題口頭表達的練習相得益彰。改寫時不必局限於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歷代關於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22課答案

一、背誦課文,畫出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說說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麼。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通過背誦,增加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等等。「說說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麼」,是開放性練習,沒有統一答案,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二、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語。

1.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會,體會、領會。意,指書中的旨意。)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輒,就。期,期望。)

3.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冷清的樣子。)

4.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樣子。)

5.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三、△這篇文章是陶淵明的自傳嗎?請課外查找有關資料,結合你所讀過的陶淵明詩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道拓展性練習,意在溝通課內外的聯系,溝通本課與學生以前讀過的陶淵明詩作的聯系。此題沒有統一答案,重在引導學生課外查找有關資料,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有利於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有關陶淵明資料的能力。談自己的看法,同時又是一種口語表達的練習。

四、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這是一道要求學生動手寫的練習。見「有關資料」中的「參考譯文」。翻譯的過程,事實上也是要求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的過程。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動手翻譯成現代漢語,可以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同時也能認識到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從而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23課答案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鍵語句。譯文見「有關資料」中的「參考譯文」。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於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三、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題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准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24課答案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麼能夠這么做。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文背誦的要求。要求學生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夠這么做的原因,既為學生鍛煉口語表達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說的機會,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也能引導學生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最後一問「他為什麼能夠這么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4.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5.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詞語,特別是與現代漢語表達不同的詞語,從而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1.致:得到。

2.走:跑。稍:稍微、稍許。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傾慕。

4.患:憂慮,擔心。嘗:曾經。

5.俟:等,等到。

三、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意在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讓學生就這一話題開展討論,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見。討論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緊,通過討論甚至辯論,更有利於碰撞出學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學就此談到尊師重教與師道尊嚴的關系,甚至引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句,顯然有助於將討論引向深入,應該大力表揚。

25課答案
一、背誦並默寫這五首詩詞曲。說說它們分別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詩詞背誦的要求。在背誦的基礎上增加「默寫」的要求,更是強化記憶、積累名句名篇的需要。「說說它們分別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感悟這五首詩詞曲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過零丁洋》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山坡羊潼關懷古》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下列詩句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分別說說你的理解。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幾句詩詞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句,影響廣泛。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涵詠這些名句,以增加對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積累。至於分別說說自己對這些名句的理解,可以不拘一格,見仁見智,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品味。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兩句詩是說,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兩句是說,惟願(兄弟)彼此珍重,在遠別的時光中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三、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學中開個故事會。

這是一道拓展性的練習題。要求學生由課文中《過零丁洋》中的一句詩「留取丹心照汗青」生發開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然後開故事會。這樣的練習事實上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搜集這方面的資料,然後互相交流。既可以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可滲透說和寫的練習。

『肆』 初中同步精練與測試答案 八年級下冊 語文(配人教版) 物理(配粵教滬科版)

好像誰都沒有啊?

『伍』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練習冊參考答案

26,藺相如 : 一 機智 進攻 趁機 推辭
二 商議——商量 立即——立版刻 理屈——理虧 稱贊——贊揚 誠意——誠心權 信用——信譽
理由——緣由 慚愧——內疚
三 1 藺相如請秦王為趙王擊缶。
2 藺相如怎麼會怕他呢?
3 因為··· 所以
四 1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2 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更突出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3 {1} 之所以···是因為
{2} 如果···就
4 我體會到了藺相如非常機智,勇敢。
5 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他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定會來進攻趙國。

『陸』 八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人教版)

長征組歌兩首 三A 四 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 五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心「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過雪山草地》中心句「革命理想高於天」 六 1.軍民深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2.路難行 敵重兵 3.烏江天險沖飛度,兵臨貴陽逼昆明。 我軍乘勝趕路程 調虎離山襲金沙 4.不是寫錯了。這里的敵人是地方的軍閥部隊,他們腐朽至極,有吸食大煙的習慣。寫敵人棄甲丟煙槍,是從一個側面寫紅軍的勇猛無敵。 5例:天如火水似銀 形象的寫出紅軍戰士轉戰過程中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突出行軍的艱難。 軍民魚水一家人,把軍民的關系比作魚水關系,說明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情誼。 七1.路難走 沒有吃的 沒有住的,生存危機嚴重。 2.不能。從詩題過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後,從紅軍長征的路線看,是先過雪山後過草地。另外如果顛倒了,也不押韻。 3.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八1.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情 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飢 2.斷句在節奏上有緊張、急促的特點,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勢的嚴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擬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過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環境之惡劣,紅軍生存危機之嚴重。 九 1.《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首演於北京 2.全曲由10個樂章組成。3.這部大型聲樂作品,採用的是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演形式。4.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攝製成同名音樂藝術片。 十1.鐵索橋上顯威風 或 勇士萬代留英名 2.高峻綿延的烏蒙山 敵軍 3.如 健兒巧渡 孤舟勇 顯威風 留英明等。 4.寫出了長征路途的艱難,從側面烘托紅軍的英勇機智。 三 老山界 第二課時 一、1.一步一步 包含著不可跨越,每一步都很小心、艱難的意思,這里通過紅軍戰士行軍的謹慎和行軍速度之慢,來襯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險峻。 2.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這樣寫能表現紅軍身處仙境而鎮定自若的樂觀主義精神。 3.感 寒 視 高 聽 靜 4.不行。「又是」表現聲音的」不可捉摸」,反應了一種特有的自然現象和人的主觀感受,若改為」還有」,意味著確有集中聲音,與」不可捉摸」就矛盾了。 5.(1)不好 四個「像」其實可以分為兩組,一組以動物作弊,一組以流水作比,兩組在比較聲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現了聽覺上或小或大的兩種「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1與3對調,就不能表現聽覺上的矛盾感受。 (2)例:嗚咽改為低聲哭泣與文中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吻合。 6C 7搶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並沒有相互爭奪之意,是為了說明吃飯速度快。搶,形象的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吃飯的動人場面。 二、突出長征路途的艱難,也更能突出紅軍戰士的英雄主義精神。只要有這種豪邁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例:橫著心躺下去 中的 橫 與 鼓著勇氣前進 中的 鼓 生動地表現了紅軍戰士極力與困難作斗爭的心態。 四.略 五 例:長征是一把火,一把燃燒烈火,一把耀眼大火,一把烈焰熊熊永不熄滅之火。

『柒』 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參考答案

26課 小石潭記 一1冽 綴 澈 2(1)向西,往西。(2)以……為樂(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5)像狗的牙齒一樣。(6)格外。3(1)清澈。 凄清,冷清。(2)以……為樂。歡樂。(3)大約。可以(4)游動。遊玩。4略。5略。 二(一)6說明小石潭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7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8用魚的活躍之態,襯託人的快樂。9溪身曲折、蜿蜒,岸勢參差不齊。 10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二) 11 (1)邊際。(2)城上如齒狀的矮牆。(3)俯(4)小竹子。 12(1)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那些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2)(上天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13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 14以佳勝之地被埋沒比喻自己徒有經邦濟世之才卻橫遭斥逐,蟄居蠻荒,英雄無用武之地。抒發了作者凄苦、憂傷、憤懣不平的感情。 27課 岳陽樓記 一、 1A 2(1)降職或遠調。(2)勝景,好景色。(3)雖然如此,那麼。(4)邊際。(5)日光。(6)放晴。(7)迫近。(8)日光。 3(1)「具」通「俱」 全,皆(2)「屬」通「囑」 囑咐 4(1)順利。 通向。(2)有時。或許,也許。 (3)怎麼,哪。什麼。 (4)看。景象。 5略6略7(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一) 8唐賢今人詩賦。 9暗指岳陽樓,站在岳陽樓上觀巴陵最好的景色——洞庭湖全景。 10用擬人寫法把洞庭湖這一無生命之物寫得極具生命之感,活靈活現地表現了「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氣勢。 11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二) 12寫飛泉亭優雅的環境和觀賞瀑布的閑適情 13(1)當時建造這個亭子的人大概是個仙人吧。 (2)沒想到觀賞瀑布的快樂,竟到了這種境界。 14 (1)萬籟俱寂(2)好逸惡勞(3)以逸待勞(4)偃旗息鼓 15飛泉亭之功,是為遊人提供了一個觀瀑的好場所。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寫人的活動和感受,最能體現這一主旨,所以須詳寫。 16第1段用虛寫,通過想像中的觀瀑活動,表現飛泉亭之功;第2段用實寫,通過切身體驗,盛贊飛泉亭之功。 17(1)言之成理即可。 (2)「一尺來長」的「詩集」實在費解,這里理解為「一尺來厚」較恰當。 (3)無統一答案,可各抒己見。此聯內容尚合文意,但文字上可推敲處甚多。如上聯有看有聽,下聯只有聽,等等。 28課 醉翁亭記 一、 1chú hè láng fēi míng huì sù yì tuí 2略 3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絡繹不絕、風霜高潔。 4.(1)表示遞進關系,「而且」。 (2)表示承接關系,可不譯。 (3)表示修飾關系,可不譯。 (4)表示並列關系,可不譯。 (5)表示轉折關系,「卻」。 5略 6略 7略 二(一) 8做事的意圖本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9(1)因為他們在太守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定快樂,衣食無憂。 (2)在被貶後能勵精圖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快樂,而太守飲宴時不事鋪張,不講排場,是一個與民同樂的好官。 10樂在山水之美,樂在百姓的安定快樂。 11「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是為了寫「樂」。作者因山水美、因百姓安定快樂而樂,因樂而醉。 12略 (二) 13(1)跟從,隨從。 (2)第二年。 (3)下 14(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2)憂愁的人因此歡樂,生病的人因此痊癒,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5關心人民疾苦與民同樂。 16駢散結合,句式整齊而有變化,並在句末用 「也」字,富有節奏感和回環美。 29課 滿井游記 一 1膏 墮 巒 鬟 曝 倩 2 yān zhāo cù xié huì léi jiǎn xiā 3(1)還。(2)就。(3)起。(4)才。 初,始。 (5)美好。 擦。 4略 5略 6(1)比喻(2)比喻(3)排比(4)擬人、借代 7(1)A (2)D (3)B (4)C 二(一) 8以「出不得」,引起人們對出遊的關注。 9「始」字使時間更加鮮明,「乍」字則表現出了水波開始發出亮光的景色。體現了早春獨有的景色特點。 10(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若脫籠之鵠。(3)麥田淺鬣寸許。 11例如:「山巒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氣酷寒之後鳥獸們動作神態的特寫鏡頭:林中鳥、水中魚,都到淺灘或水面享受春天溫暖的陽光。 12略 (二) 13天上沒有一點雲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晝。 14(1)適合。(2)此、這。 15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 16八月之望 17略 30課 詩五首 一 1(1)《陶淵明集》 陶淵明 《桃花源記》 (2)《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 青蓮居士 唐 (3)杜甫 子美 唐 現實 (4)岑參 唐 邊塞 (5)龔自珍璱人 定庵 思想 文學 啟蒙 2 (1)這樣。(2)古代盛酒的器具。(3)渡。(4)相伴。(5)筷子。(6)水邊低地。(7)哪裡。(8)掛。(9)沙漠。(10)拉開。(11)遮蓋,掩護。(12)落花。(13)漸近。(14)縱橫交錯的樣子。(15)高聳的樣子。 3B 4A 5(1)一(4)略 (5)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6)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里凝 (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9)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一)6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7表達了詩人悠然閑適、以勞動為樂的情感。 (二)8~11略 (三)12(1)不要聽到琴聲和歌聲就觸動遠謫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著我們啊。(2)你們這些「輕薄為文」的人,身體和名聲將一起泯滅,優秀的詩歌將如奔流的江河萬古。13王昌齡雖被貶到龍標,但他照樣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態度既表達了他的豁達樂觀,也流露出他對朝廷的不滿。 14杜甫反對那些對文化遺產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並暗示自己的詩歌創作也將追隨王楊盧駱,力求為後世留下佳作。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語文精練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