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系統復習資料修辭與表達方式篇答案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系統復習資料修辭與表達方式篇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03:05:11

❶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系統復習資料修辭與表達方式篇答案

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1)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 ) (2)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 ) (3)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 ) (4)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 ) (5)整個城成為一座巨大的墳墓,埋葬了7000名被殘殺的人。 ( ) (6)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 ( ) (7)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 ) 2.指出下列句中描寫長媽媽時所用的描寫方法。 (1)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 (2)「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 ( ) (3)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 ) 3.指出下列句中描寫父親時所用的描寫方法。 (1)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 ( ) (2)我們家的台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 ( ) (3)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里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 ) 4.下列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 A.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 B.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C.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D.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5.下列不含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 A.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B.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C.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D.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 6.對於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1)(他)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 (2)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3)他能不幹這檔子事嗎?不能。 A.擬人 比喻 反問 B.擬人 反復 設問 C.排比 反復、比喻 設問 D.排比 反復 設問7.下列修辭手法與眾不同的一項是 『 ( ) A.都市裡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B.更會有一些農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 C.(農婦)紅紅的眼圈裡射出疑惑的利劍,信客渾身不自在,真像做錯了什麼事一般。 D.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8.下列沒有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 A.到第四級時,他的腳抬得很高,彷彿是在跨一道門檻,踩下去的時候像是被什麼東西硌了一硌。 B.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擔受了震動,便「嘎嘰」地慘叫了一聲,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台階上。 C.等父親從廚房出來,他那張古銅色的臉很像一塊青石板。 D.父親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9.下列句子運用的描寫方式正確的一項是 ( )(1)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2)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3)父親的精力卻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4)父親拍拍我後腦勺說,這樣是會吃苦頭的! A.外貌 神態 動作 語言 B.外貌 心理 動作 語言 C.外貌 心理 神態 語言 D. 外貌 動作 神態 語言10.下列句中的對偶句有(多項) ( )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11.下列句子中屬於祈使句的一項是 ( ) A.長媽媽生得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B.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 C.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12.下列句子中沒運用描寫方法的一項是 ( ) A.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盪然無存。 B.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 C.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D.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二、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 (1)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 ) (2)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庄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 ( ) (3)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 ) (4)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 ( ) (5)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後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 ) (6)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1)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准備做體操。 ( ) (2)山間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 』 ( ) (3)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台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麼吧! ( ) (4)這些隨時在你身邊發出的響聲,你怎麼會聽不見呢? ( ) 3.對於下列四句話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1)在傳統的石拱橋的基礎上,我們還造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其中「雙曲拱橋」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新創造,是世界上所僅有的。 (2)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廣場以北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4)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 A.作詮釋 作詮釋 舉例子 作詮釋 B.作詮釋 舉例子 作詮釋 引用 C.舉例子 作比較 作詮釋 引用 D.作詮釋 舉例子 分類別 引用 4.對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②唐朝的張鶩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 ③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④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A.①列數據 ②舉例子 ③舉例子 ④作詮釋 B.①列數據 ②舉例子 ③列數據 ④下定義 C.①列數據 ②引用 ③舉例子 ④作詮釋 D.①列數據 ②引用 ③列數據 ④下定義5.對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岩層的年齡為6 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年代。(列數字)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 (舉例子) C.位於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列數字、打比方) D.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列數字、作詮釋)6.下列四句中運用的說明方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 A.石拱橋的橋洞成一張半弓,又像虹。 B.像這種各拱相連的橋,我們叫聯拱橋。 C.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河上。 D.這時候,園子里的花競相開放,成了一幅最明艷的畫。7.對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對比) B.月色入戶。(擬人) C.庭下如積水空明。(比喻)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反問)8.對下列語句的表達手法和作用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細節描寫。真實、典型、細致、傳神地寫出了一個沾染著舊式女人某些弱點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 B.「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麼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細節描寫。准確而又細致地刻畫了長媽媽睡覺時的姿勢,成為「我」討厭她的一個理由,為實施欲揚先抑手法蓄勢。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議論。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由衷的感激之情,升華了長媽媽與《山海經》聯系的意義,為抒發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創造條件。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一一抒情。雖然阿長肚裡裝的全是麻煩的規矩和禮節,給魯迅的童年帶來無盡的煩惱,作者仍寬容地給她以高度評價,祝願她永遠安息,萬古長存。9.請簡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1)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2)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3)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

參考答案:一、1.(1)排比(2)比喻 (3)反語 (4)對比 (5)比喻 (6) 比擬 (7)反問 2.(1)動作描寫 (2)語言描寫 (3)外貌描寫 3. (1)外貌描寫 (2)語言描寫 (3)外貌描寫 4.A 5.B 6.C 7.B 8.B 9.C lO.AC 11.D 12.B二、1.(1)打比方 (2)作比較 (3)作詮釋 (4)列數字 (5)舉例子 (6)打比方 2.(1)擬人 (2)比喻 (3)擬人、排比 (4)反問 3.C 4.C 5.D 6.B 7.A 8.D 9.(1)「許多」表數量,從范圍上限制農諺。 (2)副詞「只」強調兩者相差較小。 (3)「接近」表示程度,說明物候學與生態學和農業氣象學的研究內容近似,但又不全一致。
如果覺得我回答還行,那麼有新浪微博的朋友們請關注我!謝謝!!!http://www.weibo.com/u/2642709185

❷ 表達方式和修辭的區別

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的區別在現代文閱讀的題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從而導致答題錯誤。同學們對於這三種藝術手法了解多少呢?今天,語文網小編希望通過以下的分享——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及修辭手法的區別,希望通過此分享,能讓大家對語文知識的概念更加清晰,運用起來更加自如!
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及修辭手法的區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而修辭方法則是比較具體的一種句式,常見的修辭方法,高考規定為8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間有相似點。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借代: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可用部分代整體,以特徵代本體,以專名代泛稱等,如《葯》中以「花白鬍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徵代本體。比喻要求本體與喻體有相似點,借代要求借體與本體有相同處。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4.誇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誇大或縮小。魯迅《葯》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後一句使用了「縮小」的誇張。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5.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7.設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啟人思考。
8.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❸ 語文中的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說明方法、寫作順序等分別有哪些、以及作用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的題,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語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修辭手法 理解運用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判斷修辭手法的種類及其運用的正確與否誤。 2、指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運用某種修辭手法造句。 把握修辭手法的定義、種類、運用效果等。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語文常識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❹ 初二 語文考試的疑惑

(字數限制,回答不全,所以上傳了完整的附件)

面對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徑: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注釋。

記敘文閱讀

一.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6、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

7、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二.表達方式

1.記敘2.議論3.抒情4.描寫(環境、動作、語言、神態、心理)5.說明

●類型1

三、寫作手法及作用?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作用分別如下: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類型2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XX主題,渲染氣氛。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引起讀者興趣

題目的理解:以XX為線索,體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表達了XX,反映XX主題(情感)

首段作用:

(1)環境(背景)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背景,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文章中反復出現的物:

是一種象徵,一個線索,圍繞中心,體現XX主題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知識儲備

(一)、明確概念

何為散文?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二)、理解特點:

形散:1、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

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徵、襯托、對比、

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

神聚:主題集中鮮明

(三)、散文的分類

(1)抒情散文(2)記敘散文(3)議論散文

(四)、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象徵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詠物寄情寓理於事融情於事先抑後揚

以小見大

(五)、散文的線索

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

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

找線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句子;

三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六)、散文的主題

散文的主題歸根結底就是作者對自然、社會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會在文章內容中的主觀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義。

(七)、散文的語言(1)質朴、自然(2)生動、形象(3)深刻、雋永

二、考點及常見題型分析

(一)、整體感知

考點1.寫什麼(文章的主要內容)

考點2.為什麼寫(寫作意圖,即文章要表達的情、理、觀點)

考點3.怎麼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再寫什麼---後寫什麼)

例1:2006年資陽市中考題《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1題:

本文以為線索,通過對母親四次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描寫,勾勒出孩子的成長歷程,塑造了一個的母親形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

(二)辨析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

2.擬人:人格化、生動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

4.反問:加強語氣

5.反復:強調

6.對比:突出其中一個。

7.對偶:句式整齊結構統一

8.誇張:極力的表現。

(三)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及作用

方法指導: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切忌「斷章取義」。聯繫上下文,推知其語境義。

例如:《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2題,當兒子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母親「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花」,問: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賞析]這是一篇短小卻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親可謂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師的批評、指責、不屑化作表揚、鼓勵,如點點春雨般灑在兒子的心頭,激勵兒子充滿自信的成長。這樣的教育,與我們平常所見的大多數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很多家長,崇尚的是批評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種擴大化的批評。讀完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種教育更好?

這篇文章以千餘字的篇幅敘述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考上大學的十幾年的人生經歷,其中,作者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閱讀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這個並不聰明的孩子,是怎樣在母親的鼓勵下刻苦學習,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

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寫作手法,故意將句子的真實含義隱藏,就好像為它遮上了一層面紗。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就應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術,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給我未來孩子的信》中第3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這句話的實際意思什麼?」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應兩方面去分析:

1.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繫上分析考慮。2.結構上,應從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後照應、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寫句子

例如:《給我未來孩子的信》第4題的仿寫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樣嫵媚。

答題指導:

一仿句式結構:你的要如般,你的要像一樣。

二仿修辭手法:比喻,還應注意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

三仿語法:填寫的盡量是名詞、名詞、形容詞;

四仿語意的內容和范圍:應表達出與上下文和諧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對待他人要關愛、應珍惜與別人的交往與感情。

參考答案:你的話要如春風般溫暖,你的笑容要像陽光一樣燦爛。

(七)、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方法:1、必須用第一人稱;2、須在整體感知基礎上,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例如: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4題:他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請發揮想像把孩子未說的話補寫出來。

(八)、自擬題目並作答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探討疑難問題。」

此類題目要求著眼於全段,從內容、結構、寫法、語言入手命題,作答並要求正確。

方法指導:

如:1、問一個句子的修辭及其作用;

2、仿、續寫句子;

3、理解重點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層含義;

4、概括段意;

5、談談讀完本段後的感受等。

6、請在第幾段自選兩處作批註。

注意:

抄試卷上原題、模仿試卷上原題出題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過於簡單或題目本身質量不高者,均得分較低;

答案不正確者,不給分。本題根據擬題質量的高低給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

例1:有這樣一題:「第四段中『在某一個金戈鐵馬之夜』一句,人們會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詩人的名句。請寫出詩人的姓名和詩句。

例2、文章結尾「山谷里有一聲長叫,大概是一隻鳥被月光驚飛了。」意味深長,請你寫出一句與此意境或寫法相似的古詩文。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作出評價。」

例1、《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5題:你贊成文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嗎?如贊成,請簡述理由;如不贊成,請為文中的老師提一條建議。

例2、《給我未來孩子的信》最後一題這樣問:「讀了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簡要說一說。」

方法指導:

啟示應從原文中引出來;

評價應表明態度及說明支撐的理由。

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來。

說明文閱讀

一.說明方法

1.舉例子:具體形象2.打比方:生動形象3.作比較:突出強調4.分類別:條理清晰5.列數字:具體准確6.下定義:科學准確7.引用:更具體

二.說明語言

1准確性2平實和生動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議論文閱讀

一、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具體有力

2.道理論證:具有權威性

3.比喻論證:生動形象

4.對比論證:全面深刻

5.引用論證: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總領全文【在開頭】

2.承上啟下

3.引出下文

4.提綱挈領【在最後】

三、開頭作用

1、引出論點/論題

2、吸引讀者、造成懸念

四、論證思路

通過引用(舉例……)引出論題(方向)→擺出事實,列舉例子加以論證論點→強化中心論點

●類型1、文段作用:承上啟下;照應;強化論點

●類型2、順序能否調換:(判斷)照應開頭;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等

●類型3、例子特點:權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有說服力

●類型4、文段論證優點:證明了此段分論點

●類型5、本文中心論點:開頭;標題

五、論點的提出

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❺ 語文閱讀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方式有什麼(求詳細!!)

表達方式:抒情、議論、描寫、說明、記敘......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從內到外、由遠到近、烘托、對比......
結構方式:總分總、總分......
當然可以用來詩歌鑒賞。

❻ 語文中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與什麼描寫分別是哪些

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借代、誇張、反語、設問、對比、引用、反問、對回偶、反復。答
表達方式:抒情、議論、說明、應用、記敘。
表現手法:1 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等。2 表現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後揚、前後呼應、想像、聯想、象徵等。3 結構特點:前後呼應、結尾點題、對比、襯托、鋪墊、詳略、倒敘、插敘等。
描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分為語言、動作、心理、外貌四個方面;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從描寫的詳略看,可分為細描和白描。從描寫的方法看,可分為實寫和虛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❼ 語文的表達方式,寫法 ,手法,修辭,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 有哪些 舉例說明

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❽ 中考 語文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 詳解.....

(1)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2。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3,
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❾ 八年級上語文期末系統復習資料修辭與表達方式篇 答案!!!!!! 記住 是答案

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1)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 ) (2)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 ) (3)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 ) (4)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 ) (5)整個城成為一座巨大的墳墓,埋葬了7000名被殘殺的人。 ( ) (6)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 ( ) (7)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 ) 2.指出下列句中描寫長媽媽時所用的描寫方法。 (1)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 (2)「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 ( ) (3)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 ) 3.指出下列句中描寫父親時所用的描寫方法。 (1)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 ( ) (2)我們家的台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 ( ) (3)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里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 ) 4.下列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 A.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 B.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C.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D.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5.下列不含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 A.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B.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C.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D.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 6.對於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1)(他)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 (2)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3)他能不幹這檔子事嗎?不能。 A.擬人 比喻 反問 B.擬人 反復 設問 C.排比 反復、比喻 設問 D.排比 反復 設問7.下列修辭手法與眾不同的一項是 『 ( ) A.都市裡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B.更會有一些農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 C.(農婦)紅紅的眼圈裡射出疑惑的利劍,信客渾身不自在,真像做錯了什麼事一般。 D.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8.下列沒有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 A.到第四級時,他的腳抬得很高,彷彿是在跨一道門檻,踩下去的時候像是被什麼東西硌了一硌。 B.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擔受了震動,便「嘎嘰」地慘叫了一聲,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台階上。 C.等父親從廚房出來,他那張古銅色的臉很像一塊青石板。 D.父親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9.下列句子運用的描寫方式正確的一項是 ( )(1)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2)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3)父親的精力卻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4)父親拍拍我後腦勺說,這樣是會吃苦頭的! A.外貌 神態 動作 語言 B.外貌 心理 動作 語言 C.外貌 心理 神態 語言 D. 外貌 動作 神態 語言10.下列句中的對偶句有(多項) ( )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11.下列句子中屬於祈使句的一項是 ( ) A.長媽媽生得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B.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 C.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12.下列句子中沒運用描寫方法的一項是 ( ) A.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盪然無存。 B.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 C.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D.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二、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 (1)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 ) (2)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庄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 ( ) (3)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 ) (4)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 ( ) (5)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後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 ) (6)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1)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准備做體操。 ( ) (2)山間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 』 ( ) (3)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台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麼吧! ( ) (4)這些隨時在你身邊發出的響聲,你怎麼會聽不見呢? ( ) 3.對於下列四句話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1)在傳統的石拱橋的基礎上,我們還造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其中「雙曲拱橋」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新創造,是世界上所僅有的。 (2)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廣場以北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4)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 A.作詮釋 作詮釋 舉例子 作詮釋 B.作詮釋 舉例子 作詮釋 引用 C.舉例子 作比較 作詮釋 引用 D.作詮釋 舉例子 分類別 引用 4.對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②唐朝的張鶩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 ③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④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A.①列數據 ②舉例子 ③舉例子 ④作詮釋 B.①列數據 ②舉例子 ③列數據 ④下定義 C.①列數據 ②引用 ③舉例子 ④作詮釋 D.①列數據 ②引用 ③列數據 ④下定義5.對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岩層的年齡為6 500萬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龍滅絕的年代。(列數字)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 (舉例子) C.位於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列數字、打比方) D.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列數字、作詮釋)6.下列四句中運用的說明方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 ) A.石拱橋的橋洞成一張半弓,又像虹。 B.像這種各拱相連的橋,我們叫聯拱橋。 C.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河上。 D.這時候,園子里的花競相開放,成了一幅最明艷的畫。7.對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對比) B.月色入戶。(擬人) C.庭下如積水空明。(比喻)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反問)8.對下列語句的表達手法和作用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細節描寫。真實、典型、細致、傳神地寫出了一個沾染著舊式女人某些弱點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 B.「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麼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細節描寫。准確而又細致地刻畫了長媽媽睡覺時的姿勢,成為「我」討厭她的一個理由,為實施欲揚先抑手法蓄勢。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議論。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由衷的感激之情,升華了長媽媽與《山海經》聯系的意義,為抒發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創造條件。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一一抒情。雖然阿長肚裡裝的全是麻煩的規矩和禮節,給魯迅的童年帶來無盡的煩惱,作者仍寬容地給她以高度評價,祝願她永遠安息,萬古長存。9.請簡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1)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2)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3)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
參考答案:一、1.(1)排比(2)比喻 (3)反語 (4)對比 (5)比喻 (6) 比擬 (7)反問 2.(1)動作描寫 (2)語言描寫 (3)外貌描寫 3. (1)外貌描寫 (2)語言描寫 (3)外貌描寫 4.A 5.B 6.C 7.B 8.B 9.C lO.AC 11.D 12.B二、1.(1)打比方 (2)作比較 (3)作詮釋 (4)列數字 (5)舉例子 (6)打比方 2.(1)擬人 (2)比喻 (3)擬人、排比 (4)反問 3.C 4.C 5.D 6.B 7.A 8.D 9.(1)「許多」表數量,從范圍上限制農諺。 (2)副詞「只」強調兩者相差較小。 (3)「接近」表示程度,說明物候學與生態學和農業氣象學的研究內容近似,但又不全一致。
如果覺得我回答還行,那麼有新浪微博的朋友們請關注我!謝謝!!!http://www.weibo.com/u/2642709185

❿ 請推薦一本書,關於語文一些基本常識,比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等

有沒有語法知識的叢書?我覺得這一類比較符合你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語文期末系統復習資料修辭與表達方式篇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