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年級下冊語文10課的名校秘題解釋
今天天氣抄很好,乖乖狗很想出去玩課,可是小主人說:「我還要寫作業,不能出去玩。」乖乖狗說:「好,你寫完作業我們出去玩。」小主人寫完作業就和乖乖狗出去玩了。
這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請及時採納,
你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
Ⅱ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名校秘題第一單元答案
你能不能把題目也一起發過來呀!
Ⅲ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名校秘題卷子《第一單元測試卷》的答案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Ⅳ 名校秘題 語文 七年上 配人教版 答案
八年級下數學各章知識要點
第17章 分式復習要點
1、形如AB(、B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整式和分式統稱有理式。
2、分母≠0時,分式有意義。分母=0時,分式無意義。
3、分式的值為0,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分子=0,而分母≠0。
4、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5、分式、分子、分母的符號,任意改變其中兩個的符號,分式的值不變。
6、分式四則運算
1)分式加減的關鍵是通分,把異分母的分式,轉化為同分母分式,再運算.
2)分式乘除時先把分子分母都因式分解,然後再約去相同的因式。
3)分式的混合運算,注意運算順序及符號的變化,
4)分式運算的最後結果應化為最簡分式或整式.
7、分式方程
1)分式化簡與解分式方程不能混淆.分式化簡是恆等變形,不能隨意去分母.
2)解分式方程的步驟:第一、化分式方程為整式方程;第二,解這個整式方程;第三,驗根,通過檢驗去掉增根。
3)解有關應用題的步驟和列整式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一樣的:設、列、解、驗、答。
第18章 函數及圖象的復習要點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數軸上的點A、B的坐標為x1、x2, 則AB= 。
2、具有公共原點且互相垂直的兩條數軸就構成平面直角坐標系。坐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一一對應。
3、坐標軸上的點不屬於任何象限。x軸上的點縱坐標y=0;y軸上的點橫坐標x=0。
第一象限內的點x>0,y>0;第二象限內的點x<0,y>0;第三象限內的點x<0,y<0;第四象限內的點x>0,y<0;
由此可知,x軸上方的點,縱坐標y>0;x軸下方的點,縱坐標y<0;y軸左邊的點,橫坐標x<0;y軸右邊的點,橫坐標x>0.
4、關於某坐標軸對稱的點,這個軸的坐標不變,另一個軸的坐標互為相反數。關於原點對稱的點,縱、橫坐標都互為相反數。關於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對稱的點,橫縱坐標交換位置;關於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對稱的點,不但橫縱坐標交換位置,而且還要變成相反數。
5、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橫縱坐標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橫縱坐標互為相反數。
6、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存在兩個變數x、y,對於x的每一個取值,y都有唯一的一個值與之對應,我們就說y是x的函數。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 函數的表示方法有:解析式法、圖象法、列表法。
7、函數自變數的取值范圍:①函數的解析式是整式時,自變數可取全體實數;②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數的取值應使分母≠0;③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數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0.④函數的解析式是負整指數和零指數時,底數≠0;⑤對於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8、如果y=kx + b ( k、b是常數,k≠0),那麼,y叫x的一次函數。如果y=kx (k是常數,k 0),那麼,y叫x的正比例函數。
9、點在函數的圖象上的代數意義是:這一點的坐標滿足函數的解析式。兩個函數有交點的代數意義是:兩個函數的解析式組成的方程組的解就是交點的坐標。
10、一次函數y=kx+b的性質:
(1)一次函數圖象是過 兩點的一條直線,|k|的值越大,圖象越靠近於y軸。
(2)當k>0時,圖象過一、三象限,y隨x的增大而增大;從左至右圖象是上升的(左低右高);
(3)當k<0時,圖象過二、四象限,y隨x的增大而減小。從左至右圖象是下降的(左高右低);
(4)當b>0時,與y軸的交點(0,b)在正半軸;當b<0時,與y軸的交點(0,b)在負半軸。當b=0時,一次函數就是正比例函數,圖象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
(5)幾條直線互相平行時 ,k值相等而b不相等。
11、如果y=kx ( k是常數,k≠0),那麼,y叫x的反比例函數。
12、反比例函數y=kx的性質:
(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圖象無限的靠近於x、y軸。
(2)當k>0時,圖象的兩個分支位於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小,從左至右圖象是下降的(左低右高);
(3)當k<0時,圖象的兩個分支位於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從左至右圖象是上升的(左高右低)。
(4)反比例函數y=kx與正比例函數y=k x的交點關於原點對稱。
第19章 全等三角形
1、判斷正確或錯誤的句子叫做命題.正確的命題稱為真命題,錯誤的命題稱為假命題.
2、命題是由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的.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常可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用「如果」開始的部分就是題設,而用「那麼」開始的部分就是結論.
3、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1: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及其夾角分別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簡記為S.A.S.(或邊角邊).
方法2: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個角及其夾邊分別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簡記為A.S.A.(或角邊角)
方法3: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個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分別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簡記為A.A.S.(或角角邊).
方法4: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簡記為S.S.S(或邊邊邊).
方法5(只能用於直角三角形):如果兩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簡記為H.L.(或斜邊、直角邊).
5、一般來說,在兩個命題中,如果第一個命題的題設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是第二個命題的題設,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命題就叫做它的逆命題.
6、如果一個定理的逆命題也是定理,那麼這兩個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個定理叫做另一個定理的逆定理.
7、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簡寫成「等角對等邊」)
8、如果三角形的一條邊的平方等於另外兩條邊的平方和,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到一個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10、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到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第20章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1、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四邊形內角和等於360°;
2、多邊形內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角和等於(n-2)×180°;
3、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4、n邊形對角線條數公式:n(n-3)2(n≥3);
5、中心對稱:把一個圖形繞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個點對稱。
6、中心對稱圖形:把一個圖形繞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它能夠和原來的圖形互相重合,那麼就說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
7、中心對稱的性質: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的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8、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
類別 性質 判定
邊 角 對角線 對稱性 邊 角 對角線
平行四邊形 ①對邊平行②對邊相等 ①對角相等
②鄰角互補 對角線互相平分 中心對稱 ①兩組對邊分別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②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矩形 ①對邊平行②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①對角線互相平分
②對角線相等 中心對稱,軸對稱 ①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②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菱形 ①對邊平行②四邊相等 ①對角相等②鄰角互補 ①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②對角線平分每一組對角 中心對稱,軸對稱 ①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②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正方形 ①對邊平行
②四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①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②對角線平分每一組對角 中心對稱,軸對稱 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 ①兩底平行②兩腰相等 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對角線相等 軸對稱 兩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21章 數據的整理與初步處理
1、平均數=總量÷總份數。數據的平均數只有一個。
一般說來,n個數 、 、…、 的平均數為 =1n(x1+x2+…xn)
一般說來,如果n個數據中,x1出現f1次,x2出現f2次,xk出現fk次,且f1+f2+… +fk=n則這n個數的平均數可表示為x=x1f1+x2f2+…xkfkn。其中fin是xi的權重(i=1,2…k)。
加權平均數是分析數據的又一工具。當考慮不同權重時,決策者的結論就有可能隨之改變。
2、將一組數據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即使有相等的數據也要全部參加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那麼中位數就是中間的那個數據。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那麼中位數就是中間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只有一個,它可能是這組數據中的一個數據,也可能不是這組數據中的數據.
3、一組數據中出現的次數最多的數據就是眾數。一組數據可以有不止一個眾數,也可以沒有眾數(當某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出現的次數都相同時,這組數據就沒有眾數).
4、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就是極差:極差=最大值-最小值
5、我們通常用 表示一組數據的方差,用 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 表示各個原始數據.則
( 平方單位)
求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數,再求偏差,然後求偏差的平方和,最後再平均數
6、求出的方差再開平方,這就是標准差。
7、平均數、極差、方差、標准差的變化規律
一組數據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極差不變,平均數加上或減去這個數,方差不變,標准差不變
一組數據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極差和平均數都乘以或除以這個數,方差乘以或除以該數的平方,標准差乘以或除以這個數。
一組數據同時乘以一個數a,然後在加上一個數b,極差乘以或除以這個數a,平均數乘以或除以這個數a,再加上b,方差乘以a的平方,標准差乘以|a|. (加減的數都不為0)
Ⅳ 名校秘題課時達標練與測語文七年級上冊新課標答案
沒有。。。。。。。。。。。。。。。。。。。。。。。。。。。。。。。。。。。。。。。。。。。。。。。。。。。。。。。。。。。。。。。。。。。。。。。。。。。
Ⅵ 名校秘題語文4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智謀.草帽計.包公審驢
Ⅶ 語文六年級上名校秘題試卷第一單元的作文是什麼_
本次習作寫什麼呢 武老師: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到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本次習作我們來練習寫什麼呢?請您打開課本——小朋友,請你告訴我,這次習作要求寫什麼呢?這個在我們的課本里寫得十分清楚,翻開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不止一個呢,讓我們先看第一個。 第一: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養小動物,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獎,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去外地旅遊……一個個的「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一定有很多吧,趕快和大家聊聊說說,再選擇一個你最想寫下來的,以《難忘的「第一次」》為題寫下來。 我們本次的習作的第一個內容是什麼,小朋友和我一起說出來吧——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為題,寫了一篇饒有趣味的文章。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普通的事物值得寫,選擇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寫一寫,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你從中得到的感悟。 我們本次習作的第二個內容是——選擇你有所感觸的事物寫一寫第三個:漫畫有強烈的諷刺性和幽默性。畫家從生活中取材,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諷刺、批評或表揚某些人、某些事。下面這幅《假文盲》,你能不能體會到畫家的用意呢?把這幅漫畫的圖意以及你的想法寫下來,題目自己定。如果你有更喜歡的漫畫,也可以寫自己喜歡的那一幅。 我們本次習作的第三個內容是——看漫畫《假文盲》,寫感想 請注意:本次習作,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從中選擇其中一個內容進行習作。 你看清楚了吧,本次習作的三個內容分別是—— 習作內容 第一,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難忘的「第一次」》為題寫一篇習作; 第二,選擇你有所感觸的事物寫一寫; 第三,看漫畫《假文盲》,寫感想,題目自己定。
Ⅷ 三年級下冊語文的名校秘題的第9課《張衡》的管案
東漢時期,有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名叫張衡。
那時候,經常發生地震。每發生一次地震,都會影響到很多地區。不僅城牆、房屋大量倒塌(tā),還會死傷許多人畜。
當時,人們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得罪了上天的結果。張衡卻不這么看。他認真記錄(lù)、研究地震現象,經過細心考察和分析,發明了一種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
地動儀用銅(tóng)鑄(zhù)成,形狀像大酒壇(tán)。頂上有凸(tū)起的蓋。四圍鑄有八條龍,龍頭對准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
銅球。龍頭下面,蹲著八隻銅鑄的蛤蟆(háma),仰著頭,張著嘴,對准上面的龍嘴。要是哪個地區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就會張開嘴巴,吐出銅球。
銅球當啷(dānglāng)一聲,正好落在蛤蟆的嘴裡。人們聽了,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那個龍嘴突然張開,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說明京城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京城洛(luò)陽的人們沒有一點兒感覺,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piàn)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造謠生事。
過了兩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tíng)報告,說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lǒng)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還發生了山崩(bēng)。大夥兒這才信服了。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他的發明創造,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卓(zhuó)越的貢(gòng)獻。
教材簡說:
《張衡》是一篇寫人文章,主要寫了我國東漢時期,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張衡,不相信鬼神,認真思考,大膽研究,經過細心的考察和分析,終於發明了一種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的故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教育學生相信科學,養成多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